1. 求一个讲述办公室恋情的欧美短片
我看过这个短片,但是应该不是电影,类似一个广告什么的
2. 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电影越来越难以入围戛纳了呢
首先我们先来科普一下,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中国电影与戛纳国际电影节打得火热的时期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第五代导演集体寻路戛纳。
举几个例子吧。1993年,第4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三度入围,侯孝贤的《戏梦人生》摘得评审团大奖。紧随《霸王别姬》光芒万丈的第二年,张艺谋迎来了他的戛纳时代。1994年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张艺谋导演的《活着》获得评审团大奖,主演葛优成为首位华人影帝。2000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顶峰,姜文凭借《鬼子来了》获得评委会大奖,中国台湾导演杨德昌凭借《一一》获得最佳导演奖,梁朝伟凭借《花样年华》封帝。
“唯票房论”的商业电影自然入不了主打情怀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眼。沉下心来少些唯利是图,或许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3. 林哲乐成就及荣誉
林哲乐在艺术和广告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5年,他的作品《DDS dental care---Police and thief》被选送到戛纳国际广告节,并有幸入选英国《SHOTS》影视宝典90期,展现出其独特的创意。同年,他的广告作品《China Show》系列因其导演、摄像和剪辑的出色表现,赢得了2005北京one show金铅笔青年创意比赛的影视金奖,进一步确立了他在行业内的地位。
此外,林哲乐还荣获了法国大使馆与法国电影联盟合办的2005短片大赛大奖,这标志着他在国际短片竞赛中崭露头角。他个人的影展在“上海顶层画廊”举办,吸引了众多关注,作品在第2届韩亚国际短片电影节和2006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展中均有展映,展示了其多元的艺术才华。
2006年,林哲乐的作品在第26届夏威夷电影节和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国际电影论坛青年导演大师班中受到认可,同时,他的作品也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短片展映单元亮相,他的影响力不断扩展。作为年度十大时尚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在2006年的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中被铭记。
进入2007年,林哲乐担任了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短片单元的评委,证明了他的专业素养。他的作品《REPANDA》与《Q鱼的下午》在艺术展览中大放异彩,被上海美术馆收藏,他的艺术风格备受瞩目。他还参与了台北当代艺术馆的展览,并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以导演和编剧的身份创作了《视觉上海》系列艺术片中的《声·呼吸》。而在“High在上海”活动中,他的作品和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林哲乐是一个典型的“80后”艺术家,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独立导演,不循规蹈矩、喜欢尝试创新,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