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名单
历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名单:
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62年)。
最佳女演员:祝希娟《红色娘子军》。
最佳男演员:崔嵬《红旗谱》。
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63年)。
最佳女演员:张瑞芳《李双双》。
最佳男演员:张良《哥俩好》。
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0年)。
最佳女演员:陈冲《小花 》。
最佳男演员:李仁堂《泪痕》。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各奖项获奖名单如下:
1、最佳影片: 《长津湖》 。
2、优秀影片: 《你好,李焕英》 。
3、最佳导演: 文牧野(《奇迹•笨小孩》导演) 。
4、最佳男主角: 张译(电影《悬崖之上》中饰张宪臣) 。
5、最佳女主角: 袁泉(电影《中国医生》中饰文婷) 。
6、最佳男配角: 侯勇(电影《守岛人》中饰王长杰) 。
7、最佳女配角: 朱媛媛(电影《我的姐姐》中饰姑妈(安蓉蓉)) 。
8、最佳新人: 陈哈琳(电影《奇迹•笨小孩》中饰景彤) 。
注意事项:
在产生提名名单的同时,从所有投票观众中抽取101名观众评委组成终评评选委员会,他们会在颁奖礼当晚以按表决器的方式当场投票,评选出最终结果。
如遇两位(或两位以上)提名者得票最高且票数相同的情况,则现场观众评委对两位(或两位以上)票数最高者再次投票,直至投出1名获奖者。如果第二次投票仍然出现票数相等的情况,则依据获提名时得票数量,票数高者获奖。
Ⅱ 大众电影的封面
《大众电影》1979年第一期(复刊号)是粉碎“四人帮”后《大众电影》复刊的第一期,内有茅盾先生书写的祝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追悼会通知,电影《祥林嫂》、《蝶恋花》、《哪吒闹海》的介绍,《红河激浪》的平反纪实以及杨丽坤的公开信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从侧面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国电影不屈不挠的旺盛生命力,中国电影人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那些历久弥新的影像。
1980年《大众电影》第二期
该项期封面李仁堂在影片《泪痕》中扮演朱克实,获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上海电影文汇奖最佳男主角奖。
《泪痕》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78年拍摄的彩色故事影片,于1979年春节公演。该片描写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朱克实针对县里存在的严峻现实和复杂的历史问题,顶住“四人帮”余党设置的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的艰难过程。影片以“疯女人”孔妮娜为主线,围绕着被迫害致死的前县委书记的历史疑案,以及现实中大干快上、劳民伤财的“土石岭工程”,把七十年代末期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工作浓缩到了一个基层县,是当时拨乱反正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品。
198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
该期封面取自影片《归心似箭》剧照。下方是斯琴高娃,扮演剧中山民玉贞。
《归心似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1939冬,抗联连长魏得胜在激战中负伤与战友失散,并被捕。他设法逃出,并到金矿干活,伺机找部队。后又被日寇抓获到煤矿做苦工。魏再次逃出,被山民玉贞所救。两人产生了感情,但为了抗日魏得胜毅然告别玉贞。踏上了归队的路。
1980年《大众电影》第四期
该期封面女郎程晓英,在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樱》中扮演女主角森下光子,较为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含蓄多情,内心丰富的日本知识妇女形象。
1980年《大众电影》第五期
该期封面女郎张瑜,在《庐山恋》中扮演女一号周筠。
1980年电影《庐山恋》,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并且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庐山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期
该项期封面女郎邵慧芳,在影片《幽灵》中扮演女主角夏征兰。
1980年《幽灵》轰动了影坛,影片的女主角夏征兰是由邵慧芳扮演的。邵慧芳身材高佻,紧身的喇叭裤穿在她身上,衬托出了她的“魔鬼身材”,不夸张地说,在没有服装模特的80年代初,邵慧芳首先让人们知道了身材美的标准。《幽灵》中女主角是一个文革期间被迫害的芭蕾舞女演员,邵慧芳以她纯熟的肢体语言和茫然哀怨的眼神,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个角色特有的外貌。这个角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演员的气质与外貌和角色的要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是非邵慧芳莫属。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
该封面取自影片《苦恋》一张剧照。从这张剧照上我们看到了演员黄梅莹年轻的面孔。
民众谁也没有看过《苦恋》。因为该片当时在中南海遭禁。
《苦恋》的剧本由白桦创作,剧本写了归侨画家凌晨光的遭遇。在美洲的某个国家,凌晨光享受着有别墅、汽车、画室的豪华生活。祖国解放后,凌晨光夫妇返回祖国。在轮船驶入祖国领海看到五星红旗之时,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并取名为“星星”。回到祖国享受了短暂的快乐时光后,“文革”开始,凌晨光一家被赶到没有窗户的昏暗斗室。女儿星星觉得在这个国家已经不能容身了,决定到国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对,女儿反问父亲:“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凌晨光无法回答。此后,凌晨光被迫逃亡,藏身芦苇荡,成为一个靠吃生鱼、老鼠生活的荒原野人。剧终时,雪停天晴,文革刚结束,凌晨光的生命之火已经燃尽,他用最后一点力量,在雪地里爬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问号”,尸体就是那个问号的点。
电影基调沉郁,画面反复出现大雁在天空写成人字,从开头贯穿到晨光的死去,像“电影诗”一样含蓄、隽永。电影圈内人士普遍看好,所以当时的《大众电影》在封面重点推荐。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二期
该期封面女郎高英,在影片《燕归来》中扮演女主角路燕。
1980年的影片《燕归来》,是一部描写右派的故事片,影片虽然是控诉“四人帮”迫害知识分子的有悲剧色彩的电影,但电影拍摄的很美,一经上映,立刻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作为影片的女主角,高英的表演自然、流畅、深沉、细腻,把一个深受迫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而达到了高英表演生涯的新的高峰。男演员达式常,因成功出演主角林汉华这个角色,一举获得了1981年百花奖的最男演员奖。
1981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封面人物——白杨(影片《祝福》剧照)
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1956年主演的影片《祝福》,1957年获第十 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1984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潘虹(影片《寒夜》剧照)
《寒夜》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44年,在大学教书的汪文宣带全家逃到陪都重庆,靠当小职员的微薄收入供养家庭。妻子曾树生(潘虹饰)不甘于这样的清贫生活,主动出去做“交际花”来贴补家用,但最终受不了汪母的冷嘲热讽而离家出走。抗战胜利后,曾树生回到家中,丈夫却已经不幸病故。
1984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攀登
1984年10月是令人难忘的。国庆当天,北京举行了隆重的35周年庆祝仪式,我和我的同学们训练了半年时间,为的就是能在国庆之夜到广场去表演集体舞。而这一期的《大众电影》也破天荒地将封面与封底连在一起,刊登一批当时活跃在银幕上的中青年演员照片。
1987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宋佳
宋佳,1962年生于山东青岛。 1981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荣获第十三届、十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1993年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戏剧, 1998年正式回国重返演艺圈,成功塑造了电视剧《嫂娘》中张敏的角色。获第二十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神农奖”。
1987年《大众电影》第五期封面人物——张晓敏
张晓敏,1963年9月13日生,北京人。198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非常大总统》是张晓敏表演最为突出的一部影片,她在该片中饰演国母宋庆龄,她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从一个眼神,一个运作等细枝末节上与宋庆龄靠拢,影片上映后,观众居然认定了张晓敏就是宋庆龄,在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中,四项表演奖有三项被影片《芙蓉镇》夺去,唯独最佳女配角奖落在了张晓敏的头上,张晓敏凭实力击败了在《芙蓉镇》中有上乘表演且夺魁呼声很高的两位女配角,这在当时一时传为佳话。1998年张晓敏去了美国。
1989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钟楚红
1986年—1989年钟楚红主演影片《秋天的童话》(1987)、《月亮·星星·太阳》(1988)、《流金岁月》(1989)、《伴我闯天涯》(1989)。
1989年《大众电影》第四期封面人物——盖丽丽
盖丽丽,1967年10月4日出生,山东青岛人。1986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影片《瀚海潮》(1985)是盖丽丽第一次走上银幕的影片,随后,她分别在《金鸳鸯》、《老少爷们》、《断喉剑》、《滴血黄昏》、《天朝国库之谜》、《天出血》、《山神》、《月落玉长河》等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989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陈冲
陈冲1981年赴美留学。只身勇闯好莱坞,出演《大班》(Tai-Pan,1986)、《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
1989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人物——巩俐
巩俐1987年主演《红高粱》,1988年主演《一代妖后》、《代号美洲豹》,1989年主演《古今大战秦俑情》。
199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周洁
周洁主演的影片《杨贵妃》、《垂帘听政》、《解放大西北》等使她获得了电影“百花奖”和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学士奖”的殊荣。
1990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贾宏声
1990年主演电影《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
1990年《大众电影》第八期封面人物——张艳丽
1990年在电影《龙年警官》中饰演女模特阿玲
Ⅲ 1951年带创刊号的大众电影值多少钱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名牌杂志《大众电影》,自1950年6月问世以来,名贯海内外,风靡半世纪,如今已出版六百余期,总发行量已有三亿多册。
现在,一股《大众电影》收藏热正在悄然兴起。一大批专事此项收藏的藏家正在四处寻觅“文革”前出版的306期《大众电影》。问他们缘何特别钟情于“文革”前的《大众电影》,他们说“文革”前那些《大众电影》历经数十年风风雨雨,烧撕损耗,目前存世的已寥寥无几。物以稀为贵,现在这些老牌杂志每一期都成了劫后余生、大难不死的珍稀版本,都具有极高的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至1954年那93本最早期的《大众电影》更是难见其倩影芳踪。所以,那几年的《大众电影》便成了藏家竞相追棒的“金娃娃”、“宝疙瘩”。鉴于此,藏家已系统地将其前五年的杂志划成了三大系列,美其名曰:
一、十三极。特指1950年1至13期的13本极品杂志。因《大众电影》在此年创刊,每期发行量只有三四万册,目前存世量每期不会超过50至100册,所以,它的“极品”价值便显现出来了。目前,1950年的《大众电影》每本交易价为150元至200元,而旧书市场则根本看不到它的踪影,连号称亚洲最大的潘家园旧书市场,几年来也未见1950年的《大众电影》露面。而作为该刊龙头的《大众电影》创刊号,更是难觅其踪,千金难买。
二、三十二珍。特指1951年至1952年的32本珍品杂志。此两年的《大众电影》虽然发行量略有上升,但杂志存世量亦极小(保守估计存世量每本不超过二三百册)。所以,它的市场价位与1950年的《大众电影》不相上下,每本也在一二百元左右,而且往往是有价无货。
三、四十八精。特指1953年至1954年出版的整两年的48期精品杂志。这两年的《大众电影》尽管发行量已有明显上升,然而现在每期的存世量也不会超过四五百册。所以,在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寻觅这四五百册精品杂志,确实难上加难。故业内藏家封其为“精品”亦不为过。这两年的《大众电影》每期价格都在50元至100元之间徘徊。
由此可见,专事此项收藏的玩家“业内册封”1950年至1954年的《大众电影》为“极品”、“珍品”、“藏品”,确实恰如其分,也为早期《大众电影》的收藏奠定了一块厚重的基石。我们有理由确信:《大众电影》作为新中国创刊时间最早、最具群众性、观赏性、娱乐性、增值性、收藏性的老牌名牌杂志,一定会在收藏界掀起阵阵旋风。因为它不但得到了国人的厚爱和追棒,连海外一些藏家也对它情有独钟甚至一见钟情。《大众电影》将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Ⅳ 长影老演员,浑身是戏,《祝福》饰四老爷,《虎穴追踪》演特务,近况如何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曾经有这样一个演员,他个子不高,也不帅,但作为一名演员,他全情演绎,演技精湛,演技像什么,尤其能够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心理,善于对细节的处理和把握。
例如,他为《福》中伪善残忍的陆四少爷、《虎穴追踪》中特务头子崔熙铮、《新导演到来之前》中自吹自擂的牛科长等,都表现到了极致。
在新导演到来之前,他在1956年的《大众电影》第17号中扮演了部门主任的角色。
这位演员就是李静波,长英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运动中,李景波遭受了严重的身心伤害,最后甚至造成偏瘫,并伴有严重的心脏病。1979年,李景波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1981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顾问。
20世纪50年代末,李宇春受到虐待,后来定居哈尔滨,从此再也没有从事他所热爱的电影表演工作。
1981年3月21日,李景波历尽千辛万苦,在哈尔滨逝世,享年68岁。
Ⅳ 大众电影的历史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当时负责该刊编辑工作的是上海市电影事业管理处研究室。1952年4月,该刊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编辑的《新电影》合并,由上海迁北京编辑出版。1957年成立《大众电影》编辑部,由中国电影出版社领导;1960年随同中国电影出版社划归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领导。1962年秋,以印刷原因,与《上海电影》合并迁回上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大众电影》编辑部编辑,1986年后改由《大众电影》杂志社编辑出版。2014年进行改版,新版《大众电影》预计4月开始进驻万达影院。
《大众电影》在1961年前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创刊号仅发行 1万册,后印数逐年增长。复刊后的1982年,发行量曾高达 950多万册,成为当年国内发行量最高的艺术刊物,受到国内外人士的瞩目。《大众电影》创刊时,主编梅朵、王世桢;1962年秋迁沪后,主编袁文殊,副主编洪林;1979年复刊,主编林杉,副主编唐家仁、崔博泉。
Ⅵ 大众电影杂志还有吗
截至2021年,大众电影杂志还有。
《大众电影》是创办于1950年6月的电影杂志,80年代单期947 万册印量保持了电影杂志一期销售量最高的世界纪录。
2014 年《大众电影》杂志携手万达集团全新改版,秉承“电影点亮生活”的宗旨和有料、有趣、有品的编辑风格,《大众电影》以普及电影文化、推动电影发展、引领电影生活为使命,将建立起涵盖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市场调研、行业咨询、电影推广及会务在内的系列产品和服务。
《大众电影》特点
《大众电影》以“新片评介”、“电影观赏”、“问题讨论”、“电影人物”、“国内外影讯”、“电影史话”等栏目最受读者喜爱,对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了解电影的过去和现状,新片拍摄动向等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银幕上下”、“读者论坛”、“影院人语”等栏目密切了读者、观众与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从1962年起,每年举办电影百花奖,是群众性最为广泛的读者评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