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街头霸王大电影

街头霸王大电影

发布时间:2025-01-22 07:06:43

① 四大天王是谁

郭富城
张学友
黎明
刘德华
四大天王指我国香港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在歌坛的四位重要人物,他们是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他们以自己高超的唱功在华语歌唱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命名过程 1990年代初,随着谭咏麟,张国荣和蔡枫华的淡出香港乐坛,张学友、刘德华加上李克勤和Beyond乐队取而代之,成了1990年的香港乐坛新世代。 1991年,黎明的火速走红,将同属宝丽金唱片公司的李克勤的声势压下,李克勤的歌唱事业亦开始下滑。而香港乐坛的乐队势力亦开始被偶像派取代。当时因为黎明和刘德华同属偶像派,成
为最大竞争对手,两人曾被封为双子星。 而实力派的张学友亦保持声势和前两者被合称乐坛三大家族。随后1992年,郭富城旋风从台湾吹回香港,加上《东方日报》一篇打油诗的效应,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另一说法为方逸华命名)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得市民广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2005年岁末,香港艺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时进入前10名,诸多媒体用“四大天王神话再现”来渲染,似乎14年前风行东南亚的“四大天王”终于“日薄西山”,有了点起色都能成为报刊头条。话说回来,即使是这14年间,传媒圈、娱乐圈无论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这四人的地位都能恒久不变,直到这四人日渐衰老,这些所谓的接班人仍旧默守在历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红火的年代,他们几乎就是整个香港娱乐圈,虽然4人都在多栖发展,但各自竞争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音乐上,每年香港四大音乐颁奖礼期间,不仅4人明争暗斗、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横飞,1994年周星驰在《破坏之王》中扮演张学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张学友演唱会门口叫嚣“我爱黎明!”结果遭学友迷群殴,便是当时歌迷争斗的最好写照。
事实上,早在“四大天王”时代到来之前,张国荣和谭咏麟就制造过两大天王火并的时代,再往前则是许冠杰和罗文。香港音乐界资深人士向本报回忆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间,谭咏麟和张国荣均宣布退出四大音乐颁奖礼,习惯制造“争斗”的香港媒体都在作出各种预侧,接班人是谁?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此时香港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日报》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册封4人,风行15年之久.
时间拨转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红透半边天之时,那一年罗志祥在台湾“四大天王”模仿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模仿郭富城〉,第2年他和欧汉声、陈显政、陈中威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这支团体仅以模仿为目标,也借着“四大天王”的威风红火了4年出版了4张专辑。但就在1998年小猪罗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随着各自水平差异变大,四人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来。
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娱乐工业迅速滑落,粤语歌坛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机会越来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乐颁奖礼,接着张学友也宣布退出,这似乎也宣告着“四大天王”开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张国荣自杀后4天举行,会上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当年情》,不仅是对张国荣的哀悼,似乎更是对香港娱乐圈当年辉煌的怀念。
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团结的一种象征,1994年“摇滚新势力”在香港红馆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访问时说“四大天王”中张学友还行,其他3个都是小丑。 这话一说出来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媒体和艺人都严词批判他,梅艳芳当时就出来说不能这样讲这些艺人,“中国火”演出的很多海报、地铁广告都被石头砸碎,后来何勇在香港发布会上只好解释,香港这个繁华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将事情平息。
相比四大天王之间的实力。著名学者申宝峰曾经评价四大天王说:“刘德华是总体魅力最大的天王,郭富城是舞跳的最棒的天王,黎明是个子长的最高的天王,张学友是歌唱的最好的天王。”话中很精确地表达了四大天王各有的优势和长处,在当时群雄并起的香港演艺圈四个人都凭着自己的优势与实力打下了各自的一片天下。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垄断的一种标志,无数个明星被封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这些小天王无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给湮没,“四大天王”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香港娱乐圈垄断时代的产物,著名学者申宝峰曾经评论四大天王说:“刘德华是总体魅力最大的天王,郭富城是舞跳的最棒的天王,黎明是个子长的最高的天王,张学友是歌唱的最好的天王。”它的垄断也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象征,空前绝后,遗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没落刚好映照着粤语歌坛的衰落。
15年,蓦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刘德华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毕业于无线艺人第10届艺人训练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同年因演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开始崭露头角。1983年在“永恒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电视剧《神雕大侠》主题曲,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开始被香港乐坛熟知。严格来说,刘德华的声线并不是很占优势,但是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唱的歌,无论是粤语还是国语。从《我和我追逐的梦》到《来生缘》,从《谢谢你的爱》到《真情难收》,一首一首刘式情歌已经成为了当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词。因此在谈到“四大天王”这个话题时,他曾对媒体说“其实我出道都比他们几个早,严格说来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出道早,并不是刘德华区别于其他3人最大不同,关键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刘德华是成功艺人的完美典范,他劳动模范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让同行和媒体都赞叹不已。2000年刘德华投资拍了自己从艺以来的第100部电影《阿虎》,堪称老而弥坚。除此之外,他多能多专的均衡发展也是4个人中人气保持最好的,即使从2000年获得第一个金像奖影帝后,他在电影方面开始投入较多的精力,但音乐方面依旧保持高产,虽然陈耀川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广阔的市场,但仍然有不少追随者。
2005年底,刘德华受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大会”,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他说自己最在乎的还是电影,他想成为“中国演员”而不仅仅是香港演员。他的这种热爱有时也会惹来争议,2005年10月刘德华发出号召,要联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电影的颓势,结果招致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从刘德华的角度来看,“五影帝拍片”只不过是他为了拯救香港电影业的单纯思路,无论“华仔”能不能拯救电影市场,刘德华都是最有权利挺身而出的那个人,只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坚守香港电影的阵脚。香港导演陈可辛评价说:“在将来,谁提到香港的电影史,都会提到刘德华。”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创建的演艺公司叫“天中”,成立的电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响日渐下落时,刘德华接受采访时,仍称“四大天王”没有过时,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轻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东西,比如说新音乐,值得我们学习。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为漫长。1984年19岁的郭富城考入无线电视台的舞蹈训练班,1987年转入无线艺训班,期间演过数部电视剧,但大多为龙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湾的郭富城拍了一支电单车的广告,没想到这则广告竟改变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湿漉漉的头发、带电的眼神开始让台湾少女着迷,随后灌录了三张国语大碟,其中一曲《对你爱不完》红遍两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杀”回香江,随即推出粤语大碟,1992年册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时已28岁,后来,郭富城开始尝试多方面发展,拍了王晶的电影《街头霸王》,演了电视剧《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经纪人、填词人小美。
虽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涩的就是音乐,舞曲风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开的拐杖,“以舞会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悦歌迷的套路。成为百事可乐代言人后,郭富城逐渐往扮相新奇大胆、歌曲风格多样的前卫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并不是一个前卫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动脑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变似乎都能影响潮流,从最开始的“四六分头”、到接拍百事可乐后的“火箭头”,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来干预时尚。可以说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广告是分不开的。从他出道至今,每时每刻都有广告围绕着他,先不说让他一夜成名的电单车广告,1998年初当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从艺生涯的转折点.2005年郭富城终获台湾金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个获得此殊荣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电影"父子"蝉联台湾金马影帝.
去年年底,歌坛常青树张学友忙碌异常。除了自己已经巡演一年的音乐剧《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参演的电影《如果·爱》也作为贺岁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战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四大天王再次发力”的局面,张学友无奈地笑着说:“怎么还在叫我‘四大天王’,没有办法,他们始终爱叫这个。‘四大天王’的说法早就觉得过时了,这种说法已经被大家叫了十几年,现在四个人各自的发展都很精彩,连碰面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说法已经应该‘废掉’了。这个称号只是代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它,并不代表现在。虽然我对现在这个称号,已没什么感觉了,但是我并不唾弃它,因为它曾经给我带来很多东西。”谈起这个称号所代表的意义,张学友说:“我觉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纪90年代,现在的乐坛已经很不一样了,有了新的状况。‘四大天王’只代表那个年代。现在的乐坛新人辈出,相对而言,给予歌手的压力也会更大。这种事情很正常,以前也会有。他们(歌迷)越喜欢你,对于你的要求就会越高,还会把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来。不过,我觉得作为歌手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的音乐。如果市场不喜欢你,那么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没有办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个见证:作为一名真正喜爱音乐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个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欢唱歌的话,能唱到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现在谁也说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艺生涯见证一次歌手从进入演艺圈到结束舞台生涯的过程,所以对于(四大天王)这种称号,我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足够。”
只有怀念,没有留恋
1999年,张学友、黎明先后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称号。同时也不再参与香港乐坛的奖项角逐。两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时代”的正式结束。
对于那段“天王时光”,张学友并不留恋:“有人可能觉得我们四个人那个时候非常风光,现在我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怀念那段时光,可事实上我一点都不留恋。但不留恋并不代表我排斥那个阶段。我很高兴我经过那个时间,常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乐坛,我刚刚经历了它从起步到顶峰再到现在的没落的整个过程,我是这样走过来的。这十几年,我刚好在里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现在整个市场改变了,我还是觉得要是我可以的话,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一些新的环境也好,让它可以有一个重生的机会。
现在的香港乐坛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娱乐方式的增多,网络下载和盗版的冲击之外,音乐的周边其他环境也不是原来那么好了。比如原来媒体大家其实是合作的,一起把一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来,但现在变成了竞争,大家都搞颁奖礼,你捧这个人,那我就挺那个。缺少了一个集体的力量。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很难再现当年我们的那样一种情况。

② 27年前,王晶东拼西凑,拍了部无厘头喜剧,上映后票房大卖

​张卫健、郑伊健、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任达华、邱淑贞、杨采妮、许志安、刘小慧、苑琼丹、吴耀汉、陈百祥、卢惠光.....

如果把这些人聚在一起,会拍出一部怎样的电影?

在1993年,有一部港片做到了!

王晶导演,影帝甘愿当配角,这部无厘头喜剧,差点凑齐四大天王:

《超级学校霸王》丨Future Cops

90年代的香港,有两个人称霸了港片的喜剧舞台。

一个是 周星驰 ,另一个就是 王晶

当年,一款名叫《街头霸王》引爆了街机市场,被誉为是 游戏 史上最伟大的格斗 游戏 之一。

它的风靡程度,完全不逊色于现在流行的王者荣耀、LOL、Dota2等竞技类 游戏 。

虽然 游戏 模式单一,但是追求高操作技巧的玩法,得到了不少粉丝的喜爱。

而最具商业头脑的王晶,抓住了这一时机,拍了两部迎合市场的喜剧片。

一部叫做《城市猎人》,另一部叫做《超级学校霸王》。

前者虽说买下了版权,但只是借用了“街霸”的元素,故事跟街霸这款 游戏 完全不相关。

而后者就跟版权没关系,完全就是一部山寨的作品。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超级学校霸王》更像是一部纯正血统的改编。


一、《街头霸王》的改编风潮

《街头霸王》 (Street Fighter,简称《街霸》)诞生于1987年8月30日,是由世界著名的 游戏 公司卡普空(capcom)制作。

capcom 游戏 公司凭借《街头霸王》、《生化危机》、《鬼泣》、《怪物猎人》等众多知名系列 游戏 ,在全球收获了广泛的好评和名气,被业界称为“动作天尊”。

而《街头霸王》这款 游戏 ,不仅把capcom推向街机领域的顶峰,还成就了该公司的辉煌。

90年代初,香港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街机厅。

而《街头霸王2》这款 游戏 的诞生,直接引爆了街机 游戏 市场。

游戏 内有不少角色,其中备受玩家喜爱的的有隆、肯、春丽。

剧情主要围绕这群格斗大师展开,讲述他们参加“世界格斗大会”的故事。

随着 游戏 的大热,capcom也开始授权《街霸》的周边,想让其真正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街霸》开启了它的大银幕之旅。

起初,《城市猎人》的票房大卖,王晶从中尝到了甜头,于是打算再拍了一部赚钱。

然而版权被好莱坞给捷足先登,王晶心有不甘直接买下了角色的形象权。

《超级学校霸王》的诞生,完全要归功于王晶的拿手好戏—— 戏仿


二、经典的山寨作品

从电影名到故事,王晶导演的《超级学校霸王》跟原版 游戏 完全不沾边。

但是在角色塑造上,这部电影绝对堪称经典。

为此,王晶请来了当时香港 娱乐 圈的半壁江山,红得发紫的“四大天王”中的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TVB当红小生张卫健;未来的铜锣湾扛把子郑伊健;港片的经典配角苑琼丹、吴耀汉、陈百祥、卢惠光;以及影坛女神邱淑贞、杨采妮、刘小慧。

虽然他们饰演的角色略带一些喜剧效果,但是人物的外貌却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还原。

电影的开场,中间部分,以及结尾的高潮,都充斥着《街霸》的经典打斗。

波动拳、旋风脚、神龙拳、回旋踢.......满满都是回忆。

至于剧情方面,则是以《终结者2》和《逃学威龙》作为故事的模板,大量借鉴了电影中的设定和元素。

主要讲述生活在2043年的“飞龙特警”接到上级的指示,返回到1993年担任未来余铁雄法官的贴身保镖,保护他不被犯罪大王将军杀害的故事。

而且不单单是蹭《街霸》的热度,还有《七龙珠》、《哆啦A梦》、《超级马里奥》的桥段。

张卫健、许志安、杨采妮在片中的人设,就是借鉴的《哆啦A梦》。

经常受人欺负的大雄;他的青梅竹马采妮;发型神似小夫的技安。

后来,张卫健变身后的造型,就是模仿了经典日本动漫《龙珠》里的赛亚人。

其实,不只是《超级学校霸王》,90年代很多港片都在借鉴或模仿那些经典的作品。

在当时看来,这么做不仅增加了 娱乐 效果,而且还省下了大量的版权费。

纵观整个香港电影的 历史 ,也只有在《豪门夜宴》里有幸看到“四大天王”合作。

其次,就是这部《超级学校霸王》。

只可惜,王晶的喜剧片套路,永远让你防不胜防。

当你以为能够看到郭富城、刘德华、张学友一起飙戏时,没想到郭富城只是个客串。

理由还非常 搞笑 :他是长官的小舅子,靠关系不用回到1993年。

而且当年王晶曾邀请过黎明出演《超级学校霸王》,但是被对方给拒绝了,于是王晶还不忘在电影里黑一把黎明。

没有家长式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典型的 娱乐 主义精神,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卖座。

这就是王晶的喜剧电影!

然而时隔27年,很多人回头再看这部电影,都觉得这是一部「烂片」。


三、无价值不等于烂片

“烂片之王” 的头衔,无疑是王晶导演生涯中的一大黑点。

不可否认,他拍的那些商业喜剧片,都是一些无价值的笑料。

但那些所谓的“烂片”,在票房方面依然很卖座,比如《澳门风云》系列票房已经达到26亿。

说到底,在很多人的心中,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取决于票房,而是它的艺术价值。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最赚钱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好电影。

好电影,一定是最多人喜欢的,没人看的电影才有可能是烂片。

而不是那些自认为懂电影的人,站在艺术的角度,去探讨所谓的“价值”。

更何况,评判一部喜剧片最重要的标准,就是 观众看的开不开心

以前,有周星驰、王晶、吴耀汉、陈百祥、麦嘉、吴孟达、许氏兄弟等一大批优秀的喜剧演员,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但现在,也只有沈腾能够撑得住场面。

这说明什么? 演喜剧比任何电影都要难,不光是对演员要求高,而且还要满足观众的审美。

而且当年王晶拍的那些“烂片”,是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拍的。

根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他拍电影能让一些艺人有工作的机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总之,电影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没有固定的标准,能让大家接受并喜欢的就是好的艺术品。

虽然现在看《超级学校霸王》,很难找到当初那种新鲜感,但它的好是不争的事实。

27年前,王晶东拼西凑,拍了部无厘头喜剧,上映后票房大卖。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部电影都甩好莱坞那些《街霸》真人电影几条街。

最重要的是观众不傻,谁会把一部烂片看第二遍呢?

③ 盘点十大游戏改编电影,总有一款你玩过或看过

游戏 改编电影已经走过二十余年的时间,与动漫改编电影获得的巨大影响力和票房相比, 游戏 改编电影一路走的跌跌撞撞。对于 游戏 玩家来说,一款 游戏 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范畴。伴随的是时时刻刻的攻关过程。所以,对于 游戏 改编电影,玩家必定怀着一种情怀去期待,同时,带着挑剔的目光去审视。现在,我就带你盘点十部由 游戏 改编的电影。在欣赏这些电影的同时,重温那些攻城略地的不眠之夜!

《最终幻想》最早诞生于1987年,是由日本一家 游戏 公司开发的角色扮演 游戏 。从《最终幻想》出来,到《最终幻想8》。 游戏 制作人不再拘泥于只做 游戏 ,而是向着电影导演之路迈进。2001年《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在美国上映,影片是以 游戏 《最终幻想》为基础的全电脑动画电影。为了这部电影,制作人成立了专门的电影制作公司。历经4年才完成,累计投资达1.37亿美元。影片使用了大量电脑技术,堪称当时的电脑技术应用于电影之中的典范。但是,源于日本的《最终幻想》的思想精髓是东方式的,好莱坞的编剧只是在这个大框架里加入一些符合西方观众审美的人物角色和易于理解的台词而已。用好莱坞的俗套来描述东方文化,只能让西方观众觉得晦涩难懂,让影片也失去了灵魂。最终影片票房只获得了八千五百万美元,虽然从商业的角度衡量,影片在市场和艺术上都算不得成功,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改编时代。影片不再是一味的剥削 游戏 的价值,炫耀廉价的视听体验,而是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有深度的人物塑造来吸引观众。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是 游戏 改编电影最长寿的电影系列。改编自同名电子 游戏 ,该 游戏 于1996年首次推出,并成为以僵尸等恐怖元素为主题的 游戏 行业中的代表作品。影片《生化危机》第一部在2002年上映,主打幽闭空间,变异怪兽等。并立刻被众多 游戏 迷封为最具原作精神的改编之作。对于非玩家观众来说,《生化危机》系列前三部算是还不错的僵尸类恐怖电影。如今这个系列已经出品了六部,尽管六部毁誉参半,但是仍然成为众多玩家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生化危机》系列电影遭遇众多的负面评价,但仍不影响其成为最卖座的 游戏 改编电影系列。

影片《极品飞车》根据史上最成功的同名赛车 游戏 改编而成,截止2014年该系列 游戏 已经出品了18代共23个作品。2014年这款在车迷和 游戏 迷心中都有着重要分量的 游戏 ,在全球风靡了多年后,正式登录大荧幕。影片最大的看点是实打实的飞车带给观众的视觉享受,在导演的镜头下,本片是对黄金时期公路赛车会的一次复兴与致敬。为再现 游戏 神韵,带观众体验豪车竞技的速度与刺激,影片使用了大量真实的豪华跑车,进行拍摄。惊心动魄的速度感,火花四溅的画面感。让众多玩家和影迷们大呼过瘾。

《杀手:代号47》是一款以刻画杀手为主题的 游戏 作品,在 游戏 中玩家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的将目标悄无声息的干掉。改编自这款同名 游戏 的影片于2007年上映,影片由大名鼎鼎的导演吕克-贝松担任制片人,因此影片的节奏、打斗的设计都充满了吕克-贝松动作电影的味道。 游戏 的主人翁是被称作“代号47”的沉着冷静的光头杀手,影片包含了 游戏 的美感和基本元素。同时,也将故事做了延伸,在片中加入了爱情元素。然而这一改动却遭到众多玩家的抨击,他们认为这样使 游戏 本身严峻冷酷的杀手风格大打折扣,更让主人公杀人机器般的特色显得过于仁慈。但一些非玩家的观众却喜欢这种铁汉柔情的故事设定。而要同时兼顾 游戏 玩家和非玩家的感受和口味正是 游戏 改编电影面临的最大障碍。

2003年,由法国 游戏 公司制作的闯关 游戏 《波斯王子:时之沙》惊艳登场,一举颠覆了当时 游戏 界已有的固定操作模式。以其精美别样的 游戏 画面,炫酷的动作设计,和史诗般的剧情设定,赢得了广大 游戏 迷的狂热拥戴。改编自这款 游戏 的影片《波斯王子:时之刃》于2010年上映,影片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上都忠于 游戏 。明快的节奏和精彩的打斗也令电影的冒险性和 游戏 性十足。加上宏大壮阔的场面,炫目新颖的特效以及精彩的跑酷动作等,获得不少观众的认同。

2001年上映的《古墓丽影》是第一部在中国市场掀起波澜的 游戏 大片,高 科技 包装的夺宝奇兵式的冒险情节并混合了奇幻与恐怖元素。而且让许多影迷借此认识了安吉丽娜·朱莉红尘倩影。影片根据1996发布的电脑 游戏 《古墓丽影》改编而成,这部角色动作 游戏 系列曾风靡全世界。在全球都有着众多的劳拉迷,精明的好莱坞片商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赚钱的好机会。可以说这部让影迷及电脑玩家都望眼欲穿的大制作影片,从筹拍、选角到制作始终吸引着全球玩家的目光。影片一上映由于老套的剧情,备受影迷和 游戏 玩家的抨击。但是,对于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劳拉却是赞誉有加,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魔兽世界》是由著名 游戏 公司暴雪 娱乐 所制作的一款网络 游戏 ,属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 游戏 。于2004年11月开始发行。如今全世界帐号已过亿。而自从传出将要把 游戏 改编成电影的消息之后,全球玩家都在翘首以盼。2016年的六月,承载着一代人青春记忆的经典 游戏 《魔兽世界》终于以电影的形式和观众见面了,影片并没有在特效方面让观众失望。尽管在北美的票房不尽如人意,但是,在中国的热映使得《魔兽》在全球的票房达到了四亿美元,成为影史新的 游戏 改编电影的票房冠军。

《寂静岭》是由日本 游戏 公司科乐美发行的心理恐怖 游戏 系列,该系列 游戏 注重角色塑造,气氛营造和心理暗示。剧情以类似电影的手法展开,而 游戏 进程中的不同选择也会影响最终的结果。2006年上映的改编自同名的影片《寂静岭》被认为是 游戏 改编电影史上一部难得的佳作,从主人公的造型到阴森诡异的氛围营造再到一些鬼怪符号的细节体现,都受到了 游戏 玩家的好评。而影片改编的成功得益于该系列 游戏 本身就是强调剧情体验的解密 游戏 。使得影片最大限度的还原了 游戏 的阴沉诡异和悬念丛生。不过,由于影片传承了 游戏 的多元世界观和宗教隐喻的情节,一些没玩过 游戏 的观众难以理解,从而使得影片的评价有所反差。

2012年出品的一部叫做《无敌破坏王》的电影,是一部特殊的 游戏 改编制作,影片并非改编自一款具体的 游戏 ,而是致敬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堆街机 游戏 ,观众熟悉的像素角色被三维化后,洋溢着浓浓的情怀。让观众感叹原来 游戏 改编也可以拍的既这么复古又时髦。《无敌破坏王》讲述了身为 游戏 大反派的破坏王为了证明自己也可以当个英雄,于是开启了穿越不同时代 游戏 世界的逆袭之旅。观众跟随着破坏王的脚步一边身临其境的体验冒险,一边感受 游戏 世代的变迁。我们曾在童年的时候,幻想过无数次电玩角色在现实中会怎样,而《无敌破坏王》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影片将 游戏 和动画拼接的天衣无缝,在视效、美术、灯光、设计以及音乐等方面都不遗余力勾勒出不同场景的独特特征,让超过180个特别的人物在这个电玩世界活了起来。

④ 十大游戏改编影视作品

10大??????? 我还真不知道 就我知道的游戏改编的电影都给你说说吧 寂静岭 生化危机 街头霸王.春丽传 生与死 铁拳 马克思.佩恩 古墓丽影 杀手47 最终幻想 变形金刚 其他的一时还真想不起来 先凑够这十个吧 看是不是你要的那“10大”

⑤ 香港四大天王是谁

香港四大天王 2005年岁末,香港艺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时进入前10名,诸多媒体用“四大天王神话再现”来渲染,似乎14年前风行东南亚的“四大天王”终于“日薄西山”,有了点起色都能成为报刊头条。话说回来,即使是这14年间,传媒圈、娱乐圈无论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这四人的地位都能恒久不变,直到这四人日渐衰老,这些所谓的接班人仍旧默守在历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红火的年代,他们几乎就是整个香港娱乐圈,虽然4人都在多栖发展,但各自竞争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音乐上,每年香港四大音乐颁奖礼期间,不仅4人明争暗斗、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横飞,1994年周星驰在《破坏之王》中扮演张学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张学友演唱会门口叫嚣“我爱黎明!”结果遭学友迷群殴,便是当时歌迷争斗的最好写照。
事实上,早在“四大天王”时代到来之前,张国荣和谭咏麟就制造过两大天王火并的时代,再往前则是许冠杰和罗文。香港音乐界资深人士向本报回忆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间,谭咏麟和张国荣均宣布退出四大音乐颁奖礼,习惯制造“争斗”的香港媒体都在作出各种预侧,接班人是谁?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此时香港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日报》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册封4人,风行15年之久.
时间拨转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红透半边天之时,那一年罗志祥在台湾“四大天王”模仿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模仿郭富城〉,第2年他和欧汉声、陈显政、陈中威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这支团体仅以模仿为目标,也借着“四大天王”的威风红火了4年出版了4张专辑。但就在1998年小猪罗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随着各自水平差异变大,四人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来。
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娱乐工业迅速滑落,粤语歌坛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机会越来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乐颁奖礼,接着张学友也宣布退出,这似乎也宣告着“四大天王”开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张国荣自杀后4天举行,会上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当年情》,不仅是对张国荣的哀悼,似乎更是对香港娱乐圈当年辉煌的怀念。
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团结的一种象征,1994年“摇滚新势力”在香港红馆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访问时说“四大天王”中张学友还行,其他3个都是小丑。
这话一说出来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媒体和艺人都严词批判他,梅艳芳当时就出来说不能这样讲这些艺人,“中国火”演出的很多海报、地铁广告都被石头砸碎,后来何勇在香港发布会上只好解释,香港这个繁华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将事情平息。
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垄断的一种标志,无数个明星被封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这些小天王无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给湮没,“四大天王”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香港娱乐圈垄断时代的产物,它的垄断也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象征,空前绝后,遗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没落刚好映照着粤语歌坛的衰落。
15年,蓦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刘德华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毕业于无线艺人第10届艺人训练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同年因演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开始崭露头角。1983年在“永恒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电视剧《神雕大侠》主题曲,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开始被香港乐坛熟知。严格来说,刘德华的声线并不是很占优势,但是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唱的歌,无论是粤语还是国语。从《我和我追逐的梦》到《来生缘》,从《谢谢你的爱》到《真情难收》,一首一首刘式情歌已经成为了当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词。因此在谈到“四大天王”这个话题时,他曾对媒体说“其实我出道都比他们几个早,严格说来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出道早,并不是刘德华区别于其他3人最大不同,关键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刘德华是成功艺人的完美典范,他劳动模范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让同行和媒体都赞叹不已。2000年刘德华投资拍了自己从艺以来的第100部电影《阿虎》,堪称老而弥坚。除此之外,他多能多专的均衡发展也是4个人中人气保持最好的,即使从2000年获得第一个金像奖影帝后,他在电影方面开始投入较多的精力,但音乐方面依旧保持高产,虽然陈耀川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广阔的市场,但仍然有不少追随者。
2005年底,刘德华受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大会”,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他说自己最在乎的还是电影,他想成为“中国演员”而不仅仅是香港演员。他的这种热爱有时也会惹来争议,2005年10月刘德华发出号召,要联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电影的颓势,结果招致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从刘德华的角度来看,“五影帝拍片”只不过是他为了拯救香港电影业的单纯思路,无论“华仔”能不能拯救电影市场,刘德华都是最有权利挺身而出的那个人,只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坚守香港电影的阵脚。香港导演陈可辛评价说:“在将来,谁提到香港的电影史,都会提到刘德华。”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创建的演艺公司叫“天中”,成立的电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响日渐下落时,刘德华接受采访时,仍称“四大天王”没有过时,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轻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东西,比如说新音乐,值得我们学习。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为漫长。1984年19岁的郭富城考入无线电视台的舞蹈训练班,1987年转入无线艺训班,期间演过数部电视剧,但大多为龙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湾的郭富城拍了一支电单车的广告,没想到这则广告竟改变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湿漉漉的头发、带电的眼神开始让台湾少女着迷,随后灌录了三张国语大碟,其中一曲《对你爱不完》红遍两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杀”回香江,随即推出粤语大碟,1992年册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时已28岁,后来,郭富城开始尝试多方面发展,拍了王晶的电影《街头霸王》,演了电视剧《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经纪人、填词人小美。
虽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涩的就是音乐,舞曲风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开的拐杖,“以舞会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悦歌迷的套路。成为百事可乐代言人后,郭富城逐渐往扮相新奇大胆、歌曲风格多样的前卫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并不是一个前卫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动脑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变似乎都能影响潮流,从最开始的“四六分头”、到接拍百事可乐后的“火箭头”,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来干预时尚。可以说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广告是分不开的。从他出道至今,每时每刻都有广告围绕着他,先不说让他一夜成名的电单车广告,1998年初当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从艺生涯的转折点.2005年郭富城终获台湾金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个获得此殊荣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电影"父子"蝉联台湾金马影帝.
去年年底,歌坛常青树张学友忙碌异常。除了自己已经巡演一年的音乐剧《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参演的电影《如果·爱》也作为贺岁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战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四大天王再次发力”的局面,张学友无奈地笑着说:“怎么还在叫我‘四大天王’,没有办法,他们始终爱叫这个。‘四大天王’的说法早就觉得过时了,这种说法已经被大家叫了十几年,现在四个人各自的发展都很精彩,连碰面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说法已经应该‘废掉’了。这个称号只是代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它,并不代表现在。虽然我对现在这个称号,已没什么感觉了,但是我并不唾弃它,因为它曾经给我带来很多东西。”谈起这个称号所代表的意义,张学友说:“我觉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纪90年代,现在的乐坛已经很不一样了,有了新的状况。‘四大天王’只代表那个年代。现在的乐坛新人辈出,相对而言,给予歌手的压力也会更大。这种事情很正常,以前也会有。他们(歌迷)越喜欢你,对于你的要求就会越高,还会把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来。不过,我觉得作为歌手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的音乐。如果市场不喜欢你,那么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没有办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个见证:作为一名真正喜爱音乐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个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欢唱歌的话,能唱到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现在谁也说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艺生涯见证一次歌手从进入演艺圈到结束舞台生涯的过程,所以对于(四大天王)这种称号,我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足够。”
只有怀念,没有留恋
1999年,张学友、黎明先后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称号。同时也不再参与香港乐坛的奖项角逐。两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时代”的正式结束。
对于那段“天王时光”,张学友并不留恋:“有人可能觉得我们四个人那个时候非常风光,现在我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怀念那段时光,可事实上我一点都不留恋。但不留恋并不代表我排斥那个阶段。我很高兴我经过那个时间,常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乐坛,我刚刚经历了它从起步到顶峰再到现在的没落的整个过程,我是这样走过来的。这十几年,我刚好在里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现在整个市场改变了,我还是觉得要是我可以的话,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一些新的环境也好,让它可以有一个重生的机会。
现在的香港乐坛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娱乐方式的增多,网络下载和盗版的冲击之外,音乐的周边其他环境也不是原来那么好了。比如原来媒体大家其实是合作的,一起把一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来,但现在变成了竞争,大家都搞颁奖礼,你捧这个人,那我就挺那个。缺少了一个集体的力量。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很难再现当年我们的那样一种情况。
所以我很不喜欢香港的颁奖的方式,最后决定退出。
其实现在的颁奖礼里面,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里面。比如说要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变得没有那么单纯。”
时代不同,竞争不在
到了今天,四人各自的发展越来越不同,“四大天王”的称号似乎确实越来越遥远了。“当时我说退出颁奖礼和(四大天王)这个称号,我并不是说我要不做‘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我本来就没有说我是(“天王”),然后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的,它什么时候走我也没办法决定,它继续下去也好,结束也好,我觉得这个都不由我决定。那个时候大概是有人问我,我是觉得‘四大天王’这个名字其实现在好像已经不存在了,是因为大家发展都不一样了,大家同时间出现的机会也很少,跟当时不一样。当时大家都很激烈地在同一个场合里竞争,哦,大家在讲(“四大天王”),我觉得我了解。那现在大家拍戏的拍戏,唱歌的唱歌,不唱歌的不唱歌,所以就都不一样了,那个竞争也没有了,所以那个名字也不存在了。”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锐减,转型开始做了娱乐公司老板。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里面最排斥这个称号的。在接受采访时,他基本上对关于“四大天王”的问题不作太多回应。“四大天王作为一个名称,会永远存在。但我觉得它是用来开玩笑,用来挖苦人,用来玩耍的。
天王的名称对我黎明来讲是没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记录,从第一天有四大天王这个名称,我从来没有用过。到任何一个地方做宣传,别人叫黎明我最开心,叫天王最难受!
这只是媒体为了炒作而起的一个名称,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又是什么小天王、小天后,这是没什么用的。”但作为当年“四大天王”这个称号的受益者,黎明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公众对他的“天王”印象。
谈起这些,黎明觉得颇为无奈。“或许从包装和宣传上讲,这样的称号不单单对于我们四个人,也对于整个香港乐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四个人包揽了大部分的奖项,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比如那个时代一些其他的优秀男歌手会因此感到压力很大。香港的乐坛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现在过去了这么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来,我觉得我们其实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利益,没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谓的颁奖礼上分猪肉。不如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所以后来我决定退出颁奖礼。
因为四大天王留给香港歌坛的印记过于深刻,不少年轻歌手出道之后都比较刻意的避免被人称作所谓天王接班人。陈奕迅说:四大天王我以前读书时候都有买他们的唱片,学友的唱片到今日我都有keep住买,不过近年其他三个天王唱片,就已经冇吸引力去买。对于后辈歌手的看法,黎明的表现很大度:“尊重分两种:一种是内心真正尊重,一种是表面尊重。同一个人,某些人可能认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认为完全没必要。生活在现在这种自由的社会,人们都只会尊重实力。”也正因此,黎明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经从个人发展转移到了公司运作方面。“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没有必要乱接工作勉强自己来做。我多拍几部影片、钱赚多赚少都不是问题,但用压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些。
人生要走很长的路,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满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须把精力放在事业中。像周润发和成龙大哥,他们都是我的前辈,每天面对不同的环境在拼搏,我也应该向他们那样努力。
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张国荣人民大会堂成龙
在1990年代的华语娱乐市场,四大天王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几乎统治了整个市场,在1991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中,黎明、张学友和刘德华三人已瓜分十个金曲奖中的七个。而1993年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张学友和刘德华分别有三首歌曲入围,仅仅两人就包揽十大金曲中的六席,再加上另外两大天王,其他歌手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的很小。
在1990年代初期,许多人认为张学友和刘德华分饰在1980年代谭咏麟和张国荣的角色,以乐坛实力派代表和偶像派代表的姿态称霸乐坛。不过,早在1992年,黎明凭《我的亲爱》,人气急升,已经似有取代刘德华为偶像派代表的地位,他更曾经成为YES年轻人杂志长期偶像榜的首位。
数年后,四大天王的竞争更激烈,张学友被誉为歌神接班人;黎明则开始配合广告宣传歌曲,取得相当成功的反应,开始了香港乐坛的广告歌热潮;刘德华则转战海外的国语歌市场,虽然发展不俗,但是香港的乐坛发展则开始放缓,被张学友和黎明拉开距离。郭富城则主力劲歌热舞,凭舞台上精湛舞艺获得观众与演艺界的认同,更被封为舞台王者。
90年代末期 - 2000年代,四大天王的实力依旧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张学友组建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与录音室,并一人独揽和支持环球唱片旗下的上华唱片公司,亦自己策划并担任艺术总监成功的举办了大型的音乐剧《雪狼湖》。在世界地区巡回演出,为华人流行歌手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并被许多人认为是流行歌手的艺术突破。
刘德华则与曾志伟等人积极的提拔新人,并且开始积极的筹建影视公司,刘德华曾于1998、1999、2001及2002年度夺“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传媒大奖”,四度成为四大电子传媒音乐颁奖典礼大赢家。电影方面,他参与的电影演出已超过100部,奖项包括2000年《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主角”、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演员”。他更在1999年和2004年二度取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刘德华更成为奥运会圣火在香港传递的首名火炬手。
黎明于1999年宣布不再于香港领取任何关于音乐方面的奖项,但仍继续拍戏与唱歌和热心公益,现任“公益金董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他并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 A Music,旗下歌手有杨千嬅、卫兰、卫诗、光良、江美琪、吴克群、杜汶泽、王歌慧及应昌佑。
郭富城继1997年至2000年的歌唱事业巅峰期后,在2004年的《舒适堡郭富城舞台宝典@舞林大汇》再创传奇,演唱会叫好叫座,被传媒喻为近十年最精彩的演唱会,成为一时佳话。他更以在演唱会中的舞蹈演出,获颁香港舞蹈年奖2005,他亦是首位娱乐界人士获得同类奖项。电影方面,在2005年以及2006年凭借精湛的演技更连续荣获两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舒适堡郭富城舞林正传演唱会延续篇》所使用的450度旋转舞台,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入为全球演唱会中最大的旋转舞台,为华人演唱会首创荣耀。

阅读全文

与街头霸王大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经典语录大全粤语 浏览:49
金华佳艺电影院儿童票 浏览:579
那部电影主角叫乔 浏览:245
电影奖项评委能做导演吗 浏览:593
台湾电影一个小女孩的童年 浏览:61
英文电影内容简介60词 浏览:416
成龙哪个电影扮演春丽 浏览:846
胖女孩的爱情故事的电影 浏览:32
印度十大悬疑反转电影 浏览:517
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恐怖电影 浏览:703
只是朋友韩国电影大尺度 浏览:521
法国暴力美学电影 浏览:944
女主角小蛮的电影 浏览:761
如何让电影英语变中文字幕 浏览:806
一部潜水寻宝的电影 浏览:152
算命泰国电影 浏览:482
法国爱情电影钢琴师 浏览:865
阿童木电影图片大全 浏览:568
密室逃脱四恐怖电影院第7关怎么过 浏览:367
梁朝伟爱情电影片段 浏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