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Chopard萧邦公布第7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杯:镶钻的棕榈叶
新「金棕榈奖」奖杯依然以戛纳城徽「棕榈叶」为原型,特别使用了「公平采矿」(Fair Mined)认证黄金,含有75%黄金和25%银。棕榈枝中央可以看到自然弯曲的茎脉纹理,枝条的末端截面设计为「心形」,枝干两侧延伸出19片棕榈叶,每一片金叶都是单独雕蜡制作。
棕榈的枝干和叶片边缘共镶嵌167颗明亮式切割钻石,如同清晨凝结的晶莹露珠,金质表面经过「磨砂」处理,突出钻石的明亮。金棕榈固定在一枚完整的祖母绿切割水晶上,这颗水晶切割前的原石重量超过3公斤。
5月28日,金棕榈奖杯将由2017年评审团主席 Pedro Almodovar 颁发给今年最佳影片的获得者。
㈡ 戛纳电影节2015红毯在哪个国家
戛纳电影节2015红毯在法国举办的。
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每年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其间除影片竞赛外,李汪市场展亦同时进行。
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哪困仔外市场展”。
戛纳电影节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72届,具有悠久的历史。
(2)戛纳电影节黑白棕榈叶标志扩展阅读: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座:
金棕榈的每一英寸都是高级珠宝创作匠心的具现。叶柄末端呈小巧的心形,微风轻拂,轻柔的叶片随之曳动,仿若倏忽间经久定格。
棕榈叶由118克经“公平采矿”认证的18K黄金打造而成,置于祖母绿形切割的水晶底座之上。此臻美细节令每一个金棕榈奖座都变得独一无二,因为大自然母亲从未创造过两块完全一样的水晶。
五位工匠大师需花费不下40个小时的手工雕琢,方可打造出这座电影节最尺核令人梦寐以求的臻宝杰作。
㈢ 请介绍几个国际大奖的名字,说一下它们的来历和意义
戛纳国际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和奥斯卡比起来,更具有艺术特质,它所推崇的电影也绝非科技和特效堆积起来的影像,而是内外兼修摄影技术和影片立意都很优秀的影片。也因此许多导演将戛纳的认同当作是对自己的鉴定,并将戛纳当作自己创作的标杆。而戛纳电影节最具重量的奖项莫过于金棕榈大奖,它的奖杯是一片闪闪发光的黄金棕榈叶,是对导演们至高无上的奖赏。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发掘了一大批新兴的欧洲电影人。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 2~3 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此外还有东京国际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等。
㈣ 电影金棕榈奖是什么奖项
金棕榈奖
一、奖项简介
1、金棕榈奖(Golden Palm)
金棕榈奖,前身为“金鸭奖”。“金棕榈奖”乃是戛纳电影节至高无上的大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奖杯为金制棕榈枝,故称“金棕榈”——这是由于戛纳这座法国南部的滨海城市,在金银两色的沙滩上到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从1946年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置。
必须说明的是,短片单元还有一座金棕榈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约定俗成的“金棕榈大奖”,仅指主竞赛单元的那枚棕榈枝(长片)。
金棕榈难于攻陷的程度毫不亚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纵观其历史,“双金棕榈俱乐部”成员仅有五(六)位:弗朗西斯·福德·科波拉(美国)、比尔·奥古斯特(丹麦)、今村昌平(日本)、艾米尔·库斯图里卡(塞尔维亚,前南斯拉夫)、达内兄弟(比利时)。(这里计算的“双金棕榈”成员,不包括“金棕榈最佳短片奖”。)
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德州巴黎》(维姆·门德斯)、《低俗小说》(昆汀·塔伦蒂诺)、《黑暗中的舞者》(拉斯·冯·特利尔)、《钢琴师》(罗曼·波兰斯基)、《华氏911》(迈克尔·摩尔)等,均为金棕榈大奖得主。亚洲首部获得金棕榈作品是1953年日本导演衣笠贞之助前辈的《地狱门》,华语电影唯一一部荣膺金棕榈奖的影片为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年,与澳大利亚女导演简·坎皮尔执导的《钢琴课》并列)。
2、评委会(评审团)奖(又称“评委会[评审团]特别奖”)
不同于上述奖项,评委会奖(评委会特别奖)属于非常设奖项,地位类似“xx榜中榜”的传媒推荐奖,颁奖原因往往是个别评委因偏爱而为其争取的特殊表彰。近15年的获奖作品有:拉斯·冯·特利尔的《欧洲,欧洲》、大卫·柯南伯格的《欲望号快车》、科恩兄弟的《老妇杀手》、阿皮察朋·维尔拉瑟查库的《热带病》等。我国的获奖影片为:侯孝贤的《戏梦人生》和王小帅的《青红》——当然,其中不乏奖项平衡的作用。
“评委会大奖”系偶然诞生,只因为替一两部得不到金棕榈的佳作而倍感惋惜才临时设置,如今则演变为“最佳影片第二名”地位的常设奖项。与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如出一辙,旨在表彰仅次于金棕榈奖影片的“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