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为什么会提前点映
目前在国内,所谓的发行前点映就是一种电影宣传推广的环节,主要用来造势,比如请媒体、影评人等提前看,好提前写稿啊,从宣传需求角度,哪能等到上映后再请媒体和影评人呢。。。
基本上,大范围发行的影片,点映跟发行策略关联已经不是很大了。
如果是低成本电影或对市场信心把握不确定的片子(跟成本无关,只是发行方不知道该对片子的判断产生犹豫时往往也会组织点映),点映后收集到的反馈,可能会影响到发行策略,但目前国内这种情况基本没啥实际指导意义,而好莱坞就完全不同。
好莱坞的点映虽然大制作商业片,也跟国内类似,基本是用于宣传。
但对于美国市场的院线结构,点映对于一些文艺片和艺术片,具有着重要的市场指导意义。
比如《卧虎藏龙》,发行前点映,通过问卷调查,发行商已经知道这片发行时不能主打主流市场,而是针对中年知识分子阶层,文化精英,把他们锁定为第一部分核心观众。
这一部分发行规模很小,几个厅都是有可能的,这时候虽然也发行了,但其实对于后面逐步扩大的发行规模,最终进入主流市场来说,也可以看过是“提前点映”。
《卧虎藏龙》通过第一批观众口碑和票房数据,逐步有序的扩大目标观众群和上映银幕数量,比如后来针对武侠动作片迷、功夫迷做市场营销,针对性扩大银幕数(发行规模),然后再针对家庭妇女群体,相关媒体再投放广告。
最后才针对最主流的年轻观众,当然后来奥斯卡获奖,再来一轮。
② 电影点映、试映、首映、正式放映这几者之间存在什么区别,作为普通观众,最早能看到的是哪种
电影的观影旅程:点映、试映、首映与正式放映的区别揭示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电影的观赏之旅始于何处?答案隐藏在点映、试映、首映与正式放映这四个阶段的微妙差别之中。首先,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点映,作为观众与新作的初次邂逅,通常是电影制作完成后的预热阶段。它像是公测前的预览,片方会精心挑选部分影院进行提前放映,目的是提前积累口碑,或是配合电商平台的在线预售。购票观影,对于观众来说,这标志着他们能够正式接触到新片。
试映则不同,它通常是未完成制作的内部展示。片方借此机会测试作品,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比如剪辑或特效,甚至可能进行补拍。试映的目的也包括收集观众反馈,为后期的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首映,作为电影营销活动的高潮,是电影公映前的盛大亮相。明星璀璨,媒体聚焦,首映式不仅是吸引眼球的手段,更是为公映日造势。然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首映的门槛较高,一般需要邀请函才能参与,因此,这个阶段对公众来说往往是遥远的期待。
最后,公映来临,电影进入了大规模的正式放映阶段。此时,国内市场上,首映日(或首日)的票房往往预示着影片的市场反响。特别是一些备受关注的大片,会在公映日的凌晨举办午夜场,如《一步之遥》那样,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午夜场的票房表现也常常令人瞩目。
总结来说,点映是观众最早能购票观赏新片的阶段,而首映则象征着电影正式与公众见面。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目的,为观众提供了不同寻常的观影体验。下次当你走进电影院,不妨留意这四个阶段,感受电影从幕后到台前的精彩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