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世界第一部太空电影

世界第一部太空电影

发布时间:2024-07-14 05:35:51

1. 谁能详细说明一下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拍摄背景(时代背景,科技背景)

背景知识,《2001太空漫游》是汉语名称。其英文是《2001:A Space Odyssey》意思是《2001:太空奥德萨》。如果没有一点儿希腊文化的背景知识,中国观众对太空和奥德萨联系在一起,还真有点儿莫名其妙。可是对于西方观众来说片名和影片要展示的内涵是恰如其分的。而汉语片名到像是一部太空观光片了。 我在这里对《2001:太空漫游》拍摄的背景知识以及导演作一介绍,以利于太空爱好者们更好的欣赏本片。 电影本身的发展也是技术的发展,有创新的电影不是技术上出新,就是艺术上有创造。往往技术上的发明推动了艺术手法的实现。美国电影更是一直在技术上寻求创新。本片就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电影技术创新的产物。 进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后,随着电视在家庭的普及,美国电影度过了黄金时代,人们很少进入影院观影了。为了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大电影公司纷纷尝试研制新的电影技术,宽银幕、立体电影、巨幕电影都是在当时研发出来的。本片《2001:太空漫游》就是用65毫米负片拍摄的巨幕电影。不过由于巨幕影院不多,本片真正大范围发行的还是宽银幕电影。DVD影碟出的也是2.20:1的宽银幕电影。 这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太空科幻大片,全部制作预算1050万美元(在20世纪60年代,这可是 天文 数字),其中的650万就花在了特技制作上。 库布吕克 用了四年时间制作本片,其中用了一年半制作影片中的250特技镜头。这是米高梅公司继《宾虚》电影之后,又一巨资打造的大片。其目的是为创造一种奇观世界,为眼睛和耳朵打造的视觉和听觉盛宴。 观赏性: 电影主要是为满足眼睛的观赏欲望的。本片为了达到这一点,下了很大功夫。 一|、巨幕电影:用65mm负片拍摄,然后印制在70毫米胶片,发行到巨幕影院中。由于巨幕影院普及性不高。使得能够在巨幕影院观看此片的观众不是很多。此片是巨幕影院,但不是现在的IMAX。IMAX只是巨幕电影的一种。现在的普及趋势不错。 二、特技人员:本片的特技小组由老库亲自挂帅,组员包括Con Pederson, Wally Veevers,和Douglas Trumbull。这里不得不提电脑制作特技了,现在电脑制作特技非常普及,即使不是科幻片也会被大量应用。但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电脑还是大型机的时代,能够应用到电影中非常不易。Douglas Trumbull特地为本片设计了一种机器“Slit Scan”完成本片中最重要的特技片断,就是那穿过夺目灿烂的奇幻隧道那一场戏。这位视觉效果大师此后仍为《第三类接触》和《银翼杀手》作特技。 三、技术顾问:本片的技术顾问是Frederick Ordway 和Harry Lange,二人均曾在NASA担任宇宙飞行器的设计工作,无与伦比的真实性使得本片成为硬科幻的圣经。举个例子,当Dave架着他的pod(球状飞行器)打开母船“发现号”的舱门时,在他操纵机械手臂旋转舱门把手之前,他首先伸出了第二只机械手臂抓住了另一处把手。为什么?别忘了,外太空没有重力和摩擦---如果不事先固定,那么旋转的将不是舱门把手,而是Dave的pod! 另外,Ordway还说服了一打企业巨头参与影片制作,报答是让他们的公司logo在片中露脸(植入广告),以此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这使得IBM,波音,贝尔,希尔顿,通用电气等大型企业的标志得以在21世纪里继续称霸(bill:“where the hell is MS?!” 这说的是微软吗?)。 声音 : 记得吗?本片开头的黑场,长达3分半钟,这时候只有一种怪异的音乐声。如果能够看几遍,你会发现这怪异的声音和影片最后穿越隧道后的声音相同。这个序曲是Ligeti的作品“Atmospheres”,中文象是可以翻译作“大气层”,因为这部影片扬名的现代音乐经典。 这之后是什么,是人类降生前的地球,那么安静祥和的早晨。很安静是吗?其实不是,你仔细听就知道这安静是由天籁声音组成的——蛙鸣、蟋蟀叫、风声、兽吼组成。其实这和中国的古诗鸟鸣山静一个用意。 本片的语言或说是台词并不多,而且你会发现在许多有关太空的影片中,本片是遵守基本的声学原理不多的几部——那就是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传导声波的介质。看一看《星球大战》就可知道,在那里真空中的爆炸声随时可以听到。可见本片硬科幻创作理念的贯彻执行的非常彻底。 音乐:《蓝色多瑙河》,一曲世界听众都很熟悉的乐曲。被导演库布吕克直接拿来用在航天飞机降落空间站的段落。其实库布吕克为了本片特地请了《斯巴达克斯》的配乐阿里克斯. 诺斯进行乐曲创作。诺斯当时已经是顶级电影配乐大师,曾为许多好莱坞名片大片配乐。如:如《欲望号街车》、《推销员之死》、《埃及艳后》、《万世千秋》、《风云英杰》。可是在影片拍摄开始的时候,库布里克很坦诚地表示他希望保留一些它已经开始使用的“临时音乐”,诺斯后来回忆,“我有一种预感,不管我写出什么来跟施特劳斯的音乐竞争都不能让库布里克满意。”最后不管是导演还是作曲家都无法忍受用作曲家的个人创作和导演的临时音乐选凑起来的配乐。所以在最后的影片中,他们还是使用了导演开始准备的“临时音乐”。这些“临时音乐”除了上边提到的两首。还有一首音乐是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取材自哲学家尼采的交响诗。最具象的电影画面跟最抽象的音乐如此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撼动着感官和心智。 电影说起来也就是靠画面和声音搭建起来的。有了精致的画面和优美的声音,这部开创新的太空科幻电影里程碑的影片问世了。 影片在1968年4月上映时,业内并不被看好本片。有影评家称之为“里程碑式的缺乏想象力的影片”;阿西莫夫愤然抗议该片违背了他的第一定律,即机器人不会对人带来伤害;当红小生洛克·哈德逊从首映礼上愤然退场:“谁能告诉我这片子究竟讲什么玩意?” 可是一位观影的17岁中学生看完后脱口而出:“这是让你体验的,不是让你理解的。”一语道破观看本片应有的心态。库布吕克之所以要用巨幕电影制作本片,初衷就是让观众融进电影中,能够体验到宇宙飞行的感觉。 《2001太空漫游》宏大、神秘,对一般观众来说甚至乏味、不知所云,它违反了几乎所有商业电影的原理,传统的剧情、人物、台词等要素在这里变得无足轻重,特效、画面和音乐占据主导地位。著名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影片同名小说作者和共同编剧)说得好:“你若看一遍就明白了整部影片,那只能证明我们失败了。” 影片四年的精心制作培养锻炼了一批特效技师,这之后的《星球大战》、《超人》等一批太空科幻影片都从《2001太空漫游》里汲取了营养。仅从这一点二来说《2001太空漫游》也是开创了太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2. 2001太空漫游演的什么没看懂放的什么剧情

《2001太空漫游》讲述了三个故事:2000年,科学家弗洛伊德博士前往人类的月球基地奉命调查不明物体黑石,在他们实地考察时,黑石突然发出了干扰的高频声波,调查计划失败。

18个月后,“发现一号”太空船再度向木星进发寻找黑石根源,飞行途中,具有人工智能、掌控整个飞船的电脑哈尔突然出现了错误预报,并精神错乱杀死了四名飞行员,和船长大卫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机大战。最终,哈尔被彻底关闭失效。

作为飞船上唯一的幸存者,大卫奉命继续飞往木星,在太空中他与黑石擦肩而过,瞬间进入了一个奇幻的时空隧道,当他醒来后黑石再次出现。

(2)世界第一部太空电影扩展阅读

幕后故事

1、《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与小说几乎是同时推出。

不过当时斯坦利·库布里克想要邀请作者亚瑟·克拉克爵士一起合作,但传闻亚瑟一个人隐居在斯里兰卡,他担心这个优秀的文字工作者不会答应自己的作品要被翻拍成电影,于是他先请剧组人员打电报给亚瑟,没想到亚瑟一口答应,并回传了以下的文字电报。

2、这部电影首映的时候总共有241个观众中途离席,其中包括《巨人传》男主角罗克·赫德森,他接受访问时表示「有人可以告诉我这到底在干什么吗?」。

小说作者亚瑟也在之后的访问表示「如果你完全看懂《2001太空漫游》,那么表示我们失败了,相对于我们在电影中给出的答案,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问题。」

3、《2001太空漫游》的前25分钟没有任何一句台词,一直到25分38秒才有人说出第一句话,而电影的最后23分钟也没有任何一句台词,整部电影零零总总有88分钟没有对话的片段。

不过电影的主题曲使用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Also sprach Zarathustra),也在许多电影里面被重复使用。

3.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外星人的影片叫什么名字

1902年,电影大师梅里斯推出了《月球之旅》。这部影片可称为史诗性的科幻电影,放映长达21分钟,大大超过了其它影片,内容也令观众眼花缭乱。《月球之旅》的情节借鉴了当时两位科幻大师的作品,即凡尔纳于1865年发表的《从地球到月球》,威尔斯于1901年发表的《月球上的头一批人》。威尔斯破天荒地幻想出居住在月球上的身上长有甲壳的土著,同样,梅里斯也破天荒地将外星人搬上银幕。凡尔纳则提供了那门向月球发射人的大炮的思路。梅里斯亲自扮演电影主角巴比福里斯教授。首先,在一座大兵工厂里铸造出巨炮。接着,宇航员们坐进炮弹,巨炮轰然一响,炮弹升天而去,悄掠太空,就在观众的眼前登上月球。月球探险家们走出炮弹,从月球上观察地球的外貌。不久,下起了雪暴,探险队躲进一座环形山,深入到月球的腹地。在一座长满巨型蘑菇的洞穴里,他们被好奇的土著抓住,押到国王面前,地球人设法逃了出去,并且发现追赶他们的土著一旦遭到打击,就会爆炸成一道道清烟。探险家们找回炮弹,返回地球,从天空跌落到大海里,被一艘船救起来,送回巴黎。在巴黎,探险家们受到凯旋英雄般的欢迎,市长亲自为一座纪念人类登月的铜像揭幕。

《月球之旅》被誉为科幻电影上的一座里程碑,自此以后,表现太空旅行的内容在许多科幻电影中层出不穷,经久不衰。

4. 我要找一个太空旅行的科幻片

2001太空漫游
4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大猩猩在非洲草原上生活,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死尸的骨头可以用来当工具,甚至当武器,但某一天不知哪儿来的一块长方形黑色巨石给了他们启发。于是,人类往前进化了关键的一步。2000年,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相同的一块黑石,这块石头还向木星发出强烈的信号。美国政府于是派出一艘宇航船前往探个究竟,船上有两名宇航员,3名被置身于冬眠状态的科学家,还有一台名叫哈尔的超级电脑。哈尔装有人类的感情,同时他是惟一掌握这次行动真实意图的一个。但在半途中,宇航员怀疑哈尔出差错,他们打算关掉哈尔的部分功能。不料哈尔会看嘴形,事先了解了他们的想法。于是他乘其不备,杀死了沉睡的科学家和其中一名宇航员。剩下的宇航员大卫跟哈尔展开殊死搏斗,终于制服了哈尔。他只身前往木星,并在那里见到了另一块黑石。影片结尾处颇为神秘,出现了巴洛克式的古典室内景,大卫在迅速衰老,他的卧室里又出现了黑石。最后一个镜头是一个婴儿,在太空中。
整个影片分为四个部分。
Chapter One
The Dawn of Man(人类的黎明)
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以黄土造人。中国的神话如是说。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圣经》如是说。
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火种。希腊神话如是说。
在那不知道年代的远古,非洲大地仍是荒漠一片。一群黑色的猿人生活在这片大陆上,艰难求生。以文明人的眼光看来,这里是黑暗一片,文明的曙光也许还在黑洞里旅行。一日,一块黑色的方碑神秘地降临非洲。仰视黑石,太阳从上方升起,曙光破开黎明前的黑暗,驱赶走夜月微弱的光;猿人举起手中的骨头,如天光破开黑暗一样,强健的臂加上坚固的骨头,劈开了蒙蔽在猿人眼前懵懂无知的黑暗混沌,文明的曙光第一次降临地球;尚存兽性的嘶吼如教堂里的颂歌——天上的父啊,荣光开始照耀地球。库布里克如是说。
《2001:太空漫游》,讲述了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混杂了历史、宗教、寓言等意识形态的神话。这的确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片子。影片开头长达三分钟的黑暗足以让没有耐性的观众退场。语言在片子里是纯粹的配角,第一句人的声音是在片子的第25分钟。我们需要在音乐里根据画面判断或者思考。这对于习惯于听到对白的观众们来说,实在是费劲的折磨。 观众一开始就被排斥在片子外。我不考虑你想看什么。你只需要接受我给你所看的,然后,思考。库布里克有他自我的霸道,而匍匐在大师威名下的我们低眉顺眼,企图在这晦涩的、混沌的片子里解读或者自以为解读出大师的目的。 从猿人到人类,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步。库布里克把它处理得如宗教故事一样,黑石的降临,如上帝赐予猿人的天书。触摸黑石的猿人,如接受天书启示的教徒。黑石和骨头交错出现的画面,更是意味深长。似乎在暗示人类的文明起步于天启。而那发明(准确点是发现)了的工具的猿人,则是上帝最初的宠儿——亚当。在水坑附近进行的争夺,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由神庇护的亚当利用手中的工具杀死了对方的首领,赢得了战争。这却让我想起《圣经》里该隐和亚伯的故事,只是该隐和亚伯的角色颠倒了一下。 时光飞逝,在剪辑的画面上蒙太奇的手法运用得如此精妙。在蓝色天空下旋舞的骨头,一瞬间,已经换成漆黑太空里漂浮的宇航器。白驹过隙已经不足以形容时光的飞逝。漫长的文明史就浓缩在一秒之内。然而,这是人类的沧海桑田;却是宇宙的微不足道。伟大和渺小,便共存于这一秒。
Chapter Two
A Trip to the Moon (月球之旅)
无声无息用优雅姿态入港的太空船,宁静深邃的太空,配乐是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美妙如斯的音乐和绚丽无比的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
请记住,这是1968年拍的片子。1969年人类才首次登月。仅仅是这一点,足以让我们,即使是在21世纪,也得向库布里克致敬。 恢弘大气的画面、精致绚丽的细节,还有穿梭机、空间站、卡式电话、超级电脑……这样在今天得到惊人的实现的技术前瞻性,这属于1968年的非凡的想像力,足以让21世纪的高科技支撑下想像力反而萎缩到只能在故纸堆里翻找灵感的好莱坞汗颜。奢华的想象和绚烂的视觉冲击是《2001:太空漫游》的亮点,恐怕也是能让一部分不耐烦的观众支撑下去的动力。如果嫌思考太累的话,就看影片的画面和太空旅行的细节好了,那些泛着金属光泽的充满冰冷气息的太空船、太空基地是天才的想象力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的完美结合,这的确是顶级的视觉享受,正如影片的宣传语所说:you’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it。当然,前提是片子的画面够清晰,质量够好。 影片第二部份便开始于前述提到的蒙太奇手法——从骨头到宇航器。从第一部分平滑渡过到第二部分,甚至连标题都没有(也是唯一一处无标题的)。也许,即使进入了太空,人类的蒙昧时代还没结束。黎明仅仅刚开始。四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的本质仍旧没有改变。注意进食、睡觉、饮水等生活细节的反复出现,虽然方式有了区别或者说进化,不过本质上,黎明时代的猿人和太空时代的人类没什么区别。
黑石再一次神秘出现,它仍然是静默地伫立着。但是,和第一章《人类的黎明》有区别的是,上次从天降临如上帝降临的神谕一样的黑石这一次是被自认为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开挖出来的。被谨慎地埋葬,这是他们对黑石的评语。这也就意味着这次围观上去的人类和四百万年前的猿人在心态上的区别,虽然都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但是,前者更带有一种狎玩的心态;后者则是尊崇。前者是举起手中的手术刀企图解剖,后者是跪拜在其面前接受神的天启。走上前的博士和走上前的猿人动作相似,心态却差得十万八千里远。而其后围上来和黑石一起合影的举止更是清楚地表明,黑石对于他们来说,是未知的,但不值得抱以敬畏的心态。黑石的宗教意义在傲慢的人类面前似乎得到消解。但是,紧接下来的尖啸狠狠地惩罚了这群科学家。相似的画面再次出现,天体从黑石上空再次升起。
Chapter Three
Jupiter Misson:18 months later(木星任务:18个月后)
镜头一摇,已经转换到在广漠的太空里航行的太空船“发现者号”。注意它的造型,两端粗大,中间细长,是否让你想起最初的工具——那支被猿人举起的骨头?这种带有寓言性质的故意巧合也许在暗示导演对工具的一种心态。
“发现者号”载着5名宇航员到遥远的木星。3名宇航员保持在冬眠状态,清醒状态下的是大卫和富兰克。在船上还有第六名成员——超级电脑HAL9000。这是一台人性化的人工智能,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能模拟出大部分人脑的活动,正如我们现在经常接触到的科幻元素设定。
号称有完美记录从不犯错的HAL9000是影片里人类最高科技的结晶,是目前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顶端。在富兰克描述HAL9000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背后隐藏的导演的疑虑:HAL能够表现出情感,这是因为人类的设计,但是到底HAL是否具有情感,没有人知道。这已经在暗示了由人类创造的工具,已经在逐渐摆脱人类的控制,表象仍旧是人类控制着工具,在深层次的地方,工具已经成为未知,而其后富兰克对HAL的指示实际是对HAL的依赖,把自我的命运交给未知的他物,命运开始叵测。人机和谐相处的表象下是暗流汹涌。
常常有观众抱怨这部片子的节奏缓慢、沉闷,宇航员外出修理太空船的情节便是典型的例子。一切都是慢腾腾的,在庞然大物的太空船和更广阔深邃的太空的映衬下,如微尘一样的人类的渺小和脆弱被放大到极致,不仅仅是来自太空,还来自宏伟的工具的对比。在这样的画面下,高科技的结晶不能唤起人类的自豪,反而是对其产生莫名的排斥和恐惧。在类似噪音的背景声里,缓慢变化的画面传达的是一种被压缩到极点的恐惧和冷冰冰的绝望。在宽大的银屏上,虚无的黑色(太空)充斥整个视界,冷冰冰的白色(太空船)旁是触目惊心的一点红色(宇航员),这对抬头看银屏的观众是怎样的一种巨大的视觉压迫,那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想必足以让爆米花在电影院里消失地无影无踪。
HAL的失效预测引起了富兰克和大卫的怀疑。富兰克和大卫决定“杀死”HAL,后者则通过唇语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黑屏,时间流逝,慢得令人窒息。
富兰克在外太空发生致命事故,联想到前面的情节,不得不由我们做出“有预谋的谋杀”这样的判断。HAL无所不知,无所不至的强大让我们不寒而栗。而身在陷阱中的宇航员似乎糊涂了。
谋杀不紧不慢地进行,冬眠的宇航员相继死去。人类的背后,死神无声无息如附骨之蛆缠绵上来,来自九渊深处的幽灵的冰冷气息弥漫在原本宁静祥和的太空船……
这一部分把人与工具之间的紧张对峙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的工具是能够模拟大部分人性的超级电脑,也许正因为太过于象人所以才凌驾于人的头上。比起前面以及后面的章节的隐晦,似乎这一章想表达的思想锋芒外露了许多。
Chapter Four
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木星以及无限苍穹)
这一乐章是最梦幻也最诡异的一段。
“发现者号”按计划到达木星。与黑石擦肩而过。静谧的太空里,黑石安静地漂浮着。宏大和诡谲混合在一起,在越来越清晰的背景音乐里,更显示出一片空洞的死寂。
大卫穿越时空隧道。紧接下来的大量反色偏色的镜头画面让人头昏眼花。旋转混沌斑斓变幻扭曲闪烁绚丽诡异梦幻堕落飞腾快感失重加速窒息冲击红绿蓝紫黄……若说前面的视觉冲击充满了全金属的气势磅礴和机械化的一丝不苟,那这里的视觉冲击则是疯狂的激情、癫狂的嘉年华、迷幻药物刺激下的狂欢的幻觉。“据说当年的嬉皮士们是躺着看完这部电影的,因为影片那无比绚丽的视觉冲击可以让他们体嗑药后的幻觉快感;而且干脆有人怀疑库步里克是在吸食LSD之后拍摄了这部影片。”假若这是真的话,那毫无疑问是属于这一段的。在深夜的时候,独自看这段片段,甚至有一种毛骨悚然却又欲罢不能的快感。
接下来发生的更象大卫潜意识里的幻象。太空舱落入一个充满巴洛克式风格的卧室。穿着宇航服的大卫明显衰老,然而他看到了穿着旧式睡袍进餐的更衰老的自己。然后,进餐的老人大卫又看到了躺在床上更衰老的等待死亡的自己。神秘的黑石出现在垂死的大卫面前,大卫伸出手指急切地去触碰它。一转眼,透明晶莹的球体里孕育了新的生命——星孩。生命的终点是死亡,时间却没有终点,死亡不过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星孩的目光凝视着宇宙,前方是未知的未知,影片却已经结束。

5. 《2001:太空漫游》这部科幻片有震撼道到你吗

《2001 Space Odyssey》,即《2001太空漫游》,被称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学涵义无人能懂的科幻电影。就是这部电影让我期待了整整4年。终于完完全全地看完了整部电影,发觉有很多东西都已经被抽干一般,需要不断地重复才能更在文本中发掘出来。于是又豆瓣了一下,发觉自己的审美能力真的在降低。里面有些论客的发掘能力和背景信息的掌握比我高出数段,写出来的影评让我自愧弗如。然而我仍决定写下对这部电影的浅见,只是为了见证自己的又一次探索,无论深浅。题目。Odyssey在希腊神话中的回归主题让本身虚幻的题材立刻显得富有历史感。荷马史诗与2001年的太空探索,这样的回归或许更具有宿命意义吧。而之后对尼采理论的不断阐释或者反驳,也的确在二律背反中印证了永劫轮回。结构。3个层次。The dawn of man,Jupiter Mission, 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也有些人将第一部分拆开,又加入了一个所谓的“月球之旅”。这样的四段式的确迎合了交响曲的格式,但于尼采的进化三段论则不再吻合。骆驼,狮子,婴孩,三阶段所描述的人类的形态和命运都能够对号入座。
当然,电影中有许多对仗非常工整的细节,而且其中蕴含的暗喻相当巧妙。在一篇达人写的文章中总结得相当详细,我也获益匪浅,但限于篇幅,省了。
音乐。《蓝色多瑙河》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无疑是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声音。《蓝色多瑙河》的主题是很典雅的环境,用以烘托人类的科技成就和闲适的生存环境。相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只出现序曲中最辉煌部分,在片中只出现两次,都是人类面临重大变革时黑石与太阳相交之际出现的,用以烘托命运的转折。库布里克是个天才,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用于此自不必说,而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用在片中,总是让我怀疑他的目的不是作曲家而是尼采。终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身就是尼采关于进化的集大成之作——和这部电影一样——无人能懂。
黑石。上帝么?无疑,这是一个被抽象了的符号,象征迷途中的人类唯一依赖的指引。黑石一共出现4次,每次都是在人类寻求新领域或妄图扩张之时。神谕,我相信黑石意味着神谕。与此对应,Dave就是先知。领悟神的旨意。然而他人对于黑石的态度则一次次表明:人类始终与猿人无异,至少在人性上如是。
阋墙。很多人都在议论电影的第二段,究竟是电脑出错还是人类出错。很多人都在庆幸人类的最终胜利。然而我认为相反,库布里克恰恰在其中嘲讽了人与人间的冷漠。HAL被关掉时,那段出发前被秘密嵌入的录像告诉我们,所有宇航员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务,只有这台电脑知道。HAL接受的是两个相悖的指令,却被要求将伪指令保密并执行下去。伪指令的存在只是因为猜忌的存在。人不再相信同伴,转而相信冷冰冰的工具,和开端时猿人与同类争取水源殊途同归。这就是人类争端的后果么。HAL和一把手枪有何区别?当然,除去它能够自己选择最佳时间毁灭人类外。
进化。仍然是奴役地进化。工具的变迁。猿人高高抛起的骨头和骨状飞船有何差异?人类对于工具的依赖无以复加,反过来说,人类被工具奴役。当然,现代性对于人类的观念有了明显修正:人类在相信科技的同时,将科技不再当作工具,反而当作了最终目的。人类成为了科技的工具。人类只是在努力地取缔,甚至毁灭自己。这句话对么?错么?
冷漠。所有布景都是如此优雅,却透着嗜人的冷漠。我们可以发觉干净的布局下都是冷色调的背景拼凑着零星的暖色调主体。对白也如是。即便是身处数光年的宇航员收到父母的生日祝福也没有任何感动的表情。飞船上的两人将独守数年,却没有任何言谈。唯一的对话也只是由于要对电脑复仇才展开的。被骗出飞船的宇航员为了获救,放弃了已经救回的同伴,将其抛向茫茫宇宙。相反,最富人情味的反而是那台叫做HAL的电脑。真是莫大的讽刺,人类造出了比自己更具人性的机器。也许这句话本身就是悖论,因为人已经无法理解人性了。
回归。飞船的结构是横切的圆形。在一次次的空间扭曲中,我们总能发觉最初的地方会重现。第三部分那匪夷所思的房间中Dave“进化”为Star Child本身就是尼采超人论的具象化体现。而Dave目睹了他自己在岁月中的不断变迁,终于回归成生命的原初状态。大约,那已经不是原初了,因为Star Child的形态并非我们谙熟悉的样子。或许,那意味着Higher Tribe的诞生。
时间。结尾的豪华房间。电影中最超现实主义的画面。路易十四时期的洛可可布局,高贵的刀叉,文雅的用膳姿态。Dave就不断目睹自己变换着姿势,同时变化的是被岁月夺走的年轻的面庞。
或许我们也可以将其解释为人类的进化需要对历史的关怀,然而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释:人类的进化使人类忘记了其进化的目的,而那目的是与人类的传统休戚相关的。当然,这本身也是一种回归,如果人类能够回归的话。
沉默。大段大段的沉默。第一句台词的出现是在电影开始后第25分钟。长达几十分钟的喘息声音。甚至有5分钟的完全黑屏。如果说基耶斯洛夫斯基是用情节的悖论引发思考的话,那么库布里克的武器是沉默。当然,他之前的发条橙并非如此。所以这部电影才能代表他的个人最高成就。
粗粗写几行字,概况一下肤浅认识而已。本片的确相当之沉闷,对于哲友,1500%推荐;对于视电影等同娱乐的朋友,免了还是。
几个噱头:HAL是高智能电脑,三个字母右移一位即是IBM。第二,本片摄于1968年,对于当今的科技预测很多已经实现。这就是人类的创造力?还是上帝早已完成了的剧本?诸人自行评说吧。

6. 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的2001太空漫游,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人类的黎明是单纯的叙述人类起源,应该没有问题。

后面的剧情主要是:

2001年人类在月球发现了明显是高等文明建造的黑色石碑,当石碑被挖掘出来后,发出的电磁波指向了木星。人类为了一探究竟,建造了巨型飞船,前往木星查明真相。

飞船由超级电脑控制,途中电脑发生不明原因的错误,2位宇航员担心电脑可能作出错误指令而打算关闭电脑,却被电脑得知。于是电脑打算除掉所有船员以保全自己。最后主人公凭智力与勇气成功关闭了电脑。也得知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最后飞船驶入星门(外星人所造的太空站),来到一间房间,原来外星人是人类的启蒙者,现在他们将最优秀的人类召唤到这里,用黑石碑完成他再一次的进化。。。

7.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是《月球之旅》。

该片片是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灵感来源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H·G·威尔斯的小说《最早登上月球的人》。

十九世纪的法国有一位文学天才,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他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科幻写作,他所著的经典之作《月球之旅》,以及《不可思议的旅程》被法国电影大师级的制作人乔治·梅里斯搬上了银幕,虽然这部1902年版的《月球之旅》只有21分钟的影片长度。

但在科幻电影史上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影片融合了两位科幻大师的作品,除了《月球之旅》,还有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月球上的第一批人类》。

(7)世界第一部太空电影扩展阅读

《月球之旅》剧情简介:天文学院院长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天马行空的月球旅行计划。他和另五名大胆的天文学家监制出了炮弹舱和大炮,并在军队的帮助下乘坐炮弹舱顺利登月。

兴奋过后六名天文学家精疲力竭的在月球表面睡去,浑然不知许多星星悄然观察着他们熟睡的样貌。最后一场寒冷的降雪唤醒了他们。众人躲藏到地洞中却不慎用雨伞惊扰了月球人,于是一场慌乱的冒险开始了。

阅读全文

与世界第一部太空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架幻影迫降的法国电影是什么电影 浏览:158
一部美国电影讲的逃亡 浏览:243
悲伤逆流电影图片 浏览:655
泰国很感人的电影插曲w 浏览:528
不知道名字的国外电影 浏览:839
有部老电影主角叫李真 浏览:904
金木水火土忍者的一部老电影 浏览:329
时间电影票房排行榜 浏览:204
樱花动漫铠甲勇士大电影 浏览:696
求一个流氓电影网站 浏览:694
电影蓝色生死恋小演员表 浏览:307
十大人生电影 浏览:249
图们江电影演员表 浏览:153
法国搞笑电影港蛋免费看 浏览:310
电影导演成为苹果创意人员 浏览:56
床底有鬼是什么电影 浏览:192
电影世界逍遥行结局 浏览:789
百慕大鬼海漩涡电影 浏览:298
燃烧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浏览:16
哪吒电影魔童降世图片 浏览: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