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2. 怎么评价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
《北京遇上西雅图》其实是一部三观颇为不正的电影。
为什么我会这样评价一个豆瓣分达到7.4分的电影呢?
有那样一群女人前往西雅图的月子中心相聚到一起,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故事,但相同的是,她们肚里都孕育着一个新生命。
这个甘愿为富豪生儿子的女人文佳佳(汤唯饰演),怀揣着伟大的心灵,独自跑去西雅图待产。
为了瞒天过海拿到签证,文佳佳使劲的裹紧肚子,真是为她破釜沉舟的勇气捏一把汗,别签证还没拿到手,就把孩子给勒没了。
自从文佳佳离开了Frank,她的洗白之路就开始了。为了孩子有个好榜样,她带着孩子自力更生去找工作,看起来多么自强又有意志力的女人啊!结尾呢,还遇到了旧情人Frank……嗯,第二段故事又要展开了。
这样一个狗血的结局,这么一个颠覆三观的故事,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分?尽管场景、服化道以及演员的演技都不错……我仍然要说一句:这样的故事,我并不喜欢。
3. 电视剧《战旗》的评价如何好看么
一部偶像抗战类型的试水剧。显然是偏向中青年观众的谍战剧,但拍出了一种旧社会的言情剧既视感。具体表现在相对于汇聚各种老演员、正剧演员的经典抗战剧,演员的演技还够不上优秀,颜值且也达不到偶像的精致美感;但反过来讲,演员的演技也还不至于像偶像那么生硬、尴尬,演员演技不出错,服化设计都相对现代化,也是此剧的优势之一。但就算是撇开演员讲剧情,这部剧就剧情而言,所能给观众传达的观感,也依然远远不够及格。
说实在的,那么多年的抗战剧,大小类型几乎讲完,故事类型大同小异。但是为什么这些相似的故事里,就是有些影视剧看的观众热血沸腾、烧脑感慨;有些狗血一口,含愤拒绝。最关键的原因莫过于制片方对观众的态度。而这部《战旗》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大概就来源于制片方放在这部戏上的野心太大却完全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掌控全剧,导致这部剧剧情不伦不类、人设前后矛盾。
4. 高山下的花环与长津湖这两部战争片哪个更好
谁好谁坏比一比不就知道了!
《高》和《长》两部影片一部改编自同名小说,一部由某位著名编剧草就。影片的导演都是大名鼎鼎,《高》的导演是谢晋前辈。《长》的导演也是著名的武侠片、动作片的导演。《高》的演员里没有一个大牌,虽然赵蒙生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现在很火,那个时候他正饱受“奶油小生”的困扰。《长》的演员个个红得发紫,老戏骨、小鲜肉齐全。如果不是女星们不争气,闹得满城风雨估计怎么也得来几个。
《高》只是战争片,当时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片中的一部。《长》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抢先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
《高》至今都说好,是那么多同时期影片中至今依旧评价极高的唯一的一部同题材的影片。《长》开始几日便狂揽“20亿”,很多媒体评论是国产战争片的“天花板”。
从内容上看《高》的人物塑造丰满立体,有血有肉。梁三喜:工作认真负责,一心扑在连队上,大公无私。靳开来:纯朴耿直,正义感极强,爱家爱老婆爱孩子。赵蒙生娇生惯养。小金憨厚朴实、任劳任怨。“小北京”怀揣着将军梦的高干子弟,部队的尖子、骨干,与赵蒙生形成强烈的对比。三喜的母亲、玉秀,甚至一闪而过的村干部、烈士家属,似乎都是真实存在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有伏笔有起落有交代,错落却又清晰。
《长》就是杜撰了几个故事,按照时间线往电影里一安就完事儿了。
为什么这么说,从电影的开始。就可以看出模仿《第一滴血》兰博去看望战友的情节基调,总体是沉闷压抑。甚至父母在儿子谈起未来盖房的过程中也毫无喜悦之情,就像一个局外人,这与解放初期人民翻身当家做主欢欣鼓舞的大环境格格不入。
模仿《第一滴血》的开头,没问题。可是模仿学习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美军越战后由于军事不利导致民众反对而撤军,军人回国非但没有受到欢迎,反而到处是指责声。军人为国而战却遭到国民痛斥,这让他们陷入迷茫、愤怒、不甘。《第一滴血》从开头就压抑、压抑直到爆发,于是最后一幕中兰博的痛斥和带着手铐被押出来,给人了震撼和思索。一个充满情怀为国而战的优秀士兵怎么就成了国家的阶下囚?
《高》也同样的展现了我军指战员优秀,所以当他们遇难时观众都是无比的揪心。不给靳开来报功那一段,很多同学都下意识的攥紧了拳头,如果那个人真的出现在眼前,估计十个里面有九个半要找他pk了。
《长》有这样的感觉吗?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有了这样一个误区:他们总想把英雄写成普通人。也不想想普通人能以志愿军的条件战胜美军?没有坚定的意志、牺牲的精神、高尚的情怀,普通人能坚持的下去?早当逃兵了!
这种人又不是没看见过,疫情期间多少人先逃到国外然后又逃回来的。
玩 游戏 的时候大家最喜欢说的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确定做得到么?反正视频里下水救人的就那么几个,在岸上围观的是一大群。不是说咱老百姓不善良、没热心,只是从容赴死这个境界咱普通人很难做到。
像志愿军那样,吃了那么多的苦还牺牲了很多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这放到普通人身上还不意难平?
就连外国人都在说,中国一直被她优秀的人保护得很好。我们这些被保护的如果肯不承认保护者的优秀,那就叫忘恩负义。
我说一个我们在影视评论中常见的误区:
早期的电影里很少反映战争的残酷,一场大战好像都没死几个人,所以那是神剧。
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些电影工作者大多是从战争里走出来的。战争的残酷他们会不知道?他们的镜头里不去展现,是因为他们不想牺牲在现实里的战友再在银幕上牺牲一次。
还记得《上甘岭》的结尾吗?满是弹孔的战旗下七个衣衫褴褛的战士。
几分钟前还笑着把小松鼠递出去的长得难看、笑得憨厚的机枪手毛四海没了;那个一路通报:到达五号地区、到达四号地区的小步话员没了;那个喊着:“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的小帅哥没了,那些。。。。。。对不起,我写不下去了。
什么是天花板?这才是天花板。以前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在用:这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故事来宽慰自己,让自己觉得电影里牺牲的人不是那么遗憾。
这与现在:这电影!来为电影辩解是不同的。
同样的,有些人上方百计把我们的志愿军硬要看成普通人,却又把自己放上神坛。
我想说:连太祖爷都走下神坛了,还有谁有资格呆在那上面不许评说?兰晓龙?吴京?还是徐克?
抛开投资来说,《高》剧更好——
《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一个纨绔公子哥经历了的对越反击战战场的洗礼,人格得到了升华的故事。
与《长津湖》一样,故事背景都是新中国的战争,特别敏感。这类影片也只能在特定的时期播放。
两部影片对比,从故事性来看,《高》剧比《湖》剧强太多了,片中人物思想的转变、年代的特殊性以及战争带来的痛苦,表现得很到位。
《高》剧毫不掩饰时代的缺陷,大胆体现各种矛盾,在那个年代非常难得。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成功塑造了赵蒙生、梁三喜、靳开来等一批性格各不相同的人物,在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经受了考验,以及他们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一心为国为人民的高尚品质。故事紧张生动,引人深思。
而《湖》的故事性较弱,没有太大的起伏和反转,就是以“打仗”作为吸睛主要手段,来获取流量。
两片演员对比,《高》的一众演员演技爆炸。有人说《湖》的许多演员也是演技派,这里说明下,演员演技能否演得好,主要看导演的设计与故事性。故事性差,演员很难发挥演技。
对比投资,当然是《湖》最高。但是性价比,那就不一定。那时拍电影靠激情和觉悟,现在的拍电影很多时候靠流量演员和资金,没得比。
评分高低也看得出来。《高》的评分9.4,《湖》的评分7.6。《高》敢揭露短处,时代越有缺陷、人物性格越有短处,在面对卫国战争中却能勇敢献身,就越能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这种强大的反差,带给观众极大震撼。反观《湖》剧,只表达英勇,不敢揭短,感动观众的力量不够。《高》要放现在,估计过审不了。《湖》放在以前,比不过那时的《凯旋在子夜》、《自豪吧母亲》等有内容深度的影片。
《高》的情节经得起推敲,《湖》却有许多bug。比如:
一个孩子拦住首长的车,就能进入主战部队尖刀连,没经过训练马上开赴战场打仗。一个军团这么多人,不少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兵吧?不怕拖后腿让连队损蒙受更大的损失吗?其实这是导演强行安排的,为的是要表现战场上的兄弟情和战友情。
《高》表达的是爱国主义与人物思想的转变,《湖》只表达了爱国主义,内容深度高低立见。并且《湖》的音乐记不住,也不感人或让人振奋,这也是一个大bug。
新中国的战争片,审核非常严格,能否播放要看当时的政治环境。我希望国内能拍出更多《高山下的花环》这类有深度的影片,让我们缅怀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
祝大家观影愉快!
《高山下的花环》我看得泪流满面,剧中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各种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最后上战场的时候,一笑泯恩仇。梁三喜,靳开来,先后牺牲,而赵公子赵蒙生也在战斗中成长为战斗英雄。
而《长津湖》就差太远了,用一大堆特效做出的战争大场面,只能说是太假了,人物性格的描写除了雷公有点特色之外,其余的人物的心理特征根本表现不出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剧情拖沓,打得热闹,仅此而已!
所以就剧 情感 染力来说《高山下的花环》甩《长津湖》18条街。
从各自的目的来看,高山是有思想深度的,照着经典的路走的,长呢是照着商业片走的,
高山下的花环的深度岂是长津湖这个电影能比的?小北京的牺牲是揭露当时WG后我国军工的混乱,靳开来的牺牲居然因为砍甘蔗而取消了奖章,而雷军长那句中国要是多一些像靳开来这样讲真话,做实事的人,国家就兴旺了。现在你敢说吗?梁三喜的母亲和妻子对待军人和国家态度,长津湖里有表现吗?她们虽然文化程度低,见识少,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有多少人能做到?赵蒙生的蜕变和升华更是看到一个中国男人在战场上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后百炼成钢的过程。当然,最让我动容的就是梁三喜的欠账。赵蒙生发现欠账单后,卖了自己心爱的照相机凑钱,然后告诉大家不要和连长的家属说,但是梁三喜的母亲将包好的620块欠款拿了出来,因为在梁三喜写给玉秀的遗书中提到了这些欠款,他说如果他牺牲了国家会给他550块的抚恤金,再把家里的猪卖了,就能还上欠款了。这就是当时的中国军人,一个个形象栩栩如生,长津湖很棒,但太英雄了,没有花环的人气。长津湖看完我会很激动,而花环看完,胸口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会有很多反思,也许这就是不同吧。
为什么一定要比个高低?拍摄背景与年代不同,有可比性吗?你能比一下张飞李逵谁更厉害吗?这种提问说实在的非常阴险,强行把两部优秀的国产战争电影拉来比较,以达到捧一踩一的卑劣目的。
简单的说,时代背景不同、艺术风格不同、拍摄时代不同的两部影片,不能类比。
《高山下的花环》中篇小说和电影我都看过,当时我自己也很感动。但现在把这部片子拿出来与《长津湖》比,我实在不知道其意义和居心何在?!
这是一部三四十年前的影片,当时影片中有战前个别干部子弟“走后门”的情节,这可能是现在一些人拿这部片子抄作,想暗示又不敢明说的东西吧。老实说,请你们别“作”了,别忘了,影片中对高干子弟“小北京”壮烈牺牲的描写同样令我们感动。现实中,在越战中英勇牺牲和作战的干部子弟也不在少数。没胆直接说出来,在这儿左扯右扯、含沙射影的影射,你们不累?!
作为在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我想告诉网友和孩子们,任何时代都有大家所说的把反主流作为独立思考的“公知”之类的人。这些人看起来似乎“聪明”,实际上很愚蠢,大家不要受她(他)们的蛊惑。
反过来,大家无论看不看《长津湖》,有时间还真可以去看看《高山下的花环》,很感人。看完后你们的心里自然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高山下的花环,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不论什么题材都是第一!
《高山下花环》这部电影非常感人,在报纸上看过李存保写的这个故事,又看了电影。记忆非常深刻,至今对粱三喜这个人物,还是非常怀念的。他本该休探亲假,回老家看看刚出生的的孩子,因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就要打响了,他就主动地留了下来。
在一次战斗中,在敌人的子弹飞来的那一刻,他一脚踹开了战友,结果他牺牲了。
还有他的母亲和爱人奔部队来的路上,为了省点钱,她们是抱着幼小的孩子走了几天的山路,省钱是为了给粱三喜生前欠的债早点还上。
还有,粱三喜的妻子,抱着孩子来给粱三喜上坟,那娘俩那小孩还不懂得,那碑的下面是她还没叫过一声的爸爸。
还有粱三喜的爱人收到他的遗物时,那个小拨朗鼔,那是他留给孩子唯一的玩具。
还有,粱三喜的妻子为了还清他生前欠战友们的债。她苦苦地付出11年的努力才还上。
还有,军长雷神爷怒斥,把后门走到前线来的那个官夫人……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们感动的镜头,深深地留在记忆里。这不能不说是本作品的成功之处。堪称一部感人至深的佳作。
《长津湖》是一部史诗般辉煌的作品。毋庸置疑,我也非常喜欢。
高山下的花环 是国产电影的天花板 。长津湖 想表达什么? 才疏学浅 没有看懂 不是一个级别 没有可比性
5. 一部“京味儿”十分浓重的电影,《老炮儿》都有哪些精彩的看点
六爷说:我什么人呢?我什么人都不是,我就一小老百姓。
六爷说:按老北京茬架的规矩来,颐和园后边儿有个野湖,咱老时间,老地方。
六爷问:我那鸟儿谁弄死的?
在六爷骑着自行车赴会的路途中,他碰到了那只在街上拼命奔跑的鸵鸟。这个鸵鸟某种程度上说恰恰就是当时六爷内心的写照: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鸵鸟逃出生天,飞奔在笼子之外的世界;正如沉寂了多年的老炮儿,恍惚间又回到了当时叱咤北京城的时代。
6. 电影《奇袭》中侦察排长方勇是谁演的
电影《奇袭》中侦察排长方勇是张勇手饰演的。
张勇手,1934年11月10日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市, 中国内地演员、导演。195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黑山阻击战》。1960年,主演剿匪电影《林海雪原》。1965年,在战争电影《地道战》中饰演区长赵平原。
1974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高营长。1976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南海风云》。1982年,执导剧情电影《彩色的夜》。2014年,由其出演的现实题材电影《天河》上映。2016年,主演战争电影《南口1937》。2018年,张勇手获得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6)有一部电影是买北京战旗扩展阅读
张勇手主要作品:
1,《打击侵略者》饰演:金哲奎,导演:华纯。
2,《地道战》饰演:赵平原,导演:任旭东。
3,《哥俩好》饰演:二班长,导演:严寄洲。
4,《林海雪原》饰演:少剑波,导演:刘沛然。
5,《奇袭》饰演:方勇,导演:许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