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失孤这部电影的简介
<失孤>是2015年的华谊兄弟制作的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吴君如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1998年,雷泽宽两岁的儿子雷达丢了,雷泽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历经艰辛,还认识了四岁时被拐修车小伙曾帅。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
该影片于2015年3月20日上映。
(1)一部90年代的打拐电影扩展阅读:
影片拍摄过程:
2014年4月30日,刘德华以一身民工装扮现身重庆渝中区七星岗华一坡丰附近拍摄。由于并未清场,路边仍有少数车辆和行人通行。不过如果不是刘德华的铁杆粉丝,很容易与他擦肩而过,因为一身灰色的民工外套和又黑又瘦的扮相与华叔本人反差很大。
2014年5月17日,剧组在市区内拍摄再次引来围观群众和粉丝驻足。不想,剧组在重庆与记者发生的冲突并没有让工作人员态度有所收敛,反而将爆脾气带到了成都,与现场一名围观女子发生冲突,致其倒地。这场景就连片场的刘德华也看不下去,带着妆挎着背包走过来询问工作人员,貌似指责其行为不当。
主演刘德华自2014年4月29日抵达重庆后辗转在重庆渝中区、南岸区、北碚区以及綦江区进行拍摄。刘德华在綦江东溪镇大安村拍摄了一场大桥戏,光群演就有200多人,并且大多数人都骑着摩托车。
Ⅱ 找一部90年代得电影,讲的人贩子,公安最后救出被拐的儿童。好像还是便衣公安
语焉不详,连人物叫什么都不清楚,根本就没法知道
Ⅲ 八九十年代拐卖儿童电影
关于“拐卖”,三部必看的电影,每一步都是良心之作!
第一部:失孤。感觉大部分人应该都看过,是刘德华、井柏然主演的,讲述了丢了自己儿子的父亲雷泽宽十四年寻子的故事。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骑着摩托车走遍大半个中国寻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在不断帮助别人——为别人寻子,为别人寻家。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每每得到别人的帮助,比如曾帅(井柏然饰)给他修好了摩托车不要钱、交警(梁家辉饰)偷偷留给他二百块钱,他都认真地记在本子上,和寻子启事一起随身携带——现在没钱还,但将来是要还的——在这个农民身上,我们看到了国人最庞大的群体、最底层的小人物身上,那种大爱和人性的光辉,而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些温暖的情感和品质,去化解雾霾一样的冷漠、自私和歧视。
第二部:亲爱的。赵薇、黄渤、佟大为、郝蕾、张译主演,讲述了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这部片子里的每个角色都充满了主观能动性,面对命运无常,再苦再累都没有放弃,而是穷极一切去努力争取。人物命运虽然悲凉、冰冷,人格却积极、温暖。终使得“难受”进化成为“感动”。非常值得观看。
最后一部:盲山。这部电影其实争议比较大!它是2007年李杨导演的一部电影,由黄璐等人主演,反映的是中国长期不断的社会问题——人口拐卖。该片在拍摄完成后一直无法在内地公映,直到更改了影片结局后才通过审议,得以上映。
影片讲述了90年代末,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白春梅(黄璐)急于帮父母分担家庭经济重担,无奈却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最后却被人拐卖到山里,饱受折磨最后逃出来的故事!影片折射了很多真实的现实,值得思考!
Ⅳ 盲山是一个什么故事
盲山讲述了女大学生白春梅被拐卖至某法盲山区,多年后被解救的故事。
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黄璐饰)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热情大方的姑娘胡晓晓。她在工作和金钱的诱惑下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后,发现胡晓晓和她的老板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经被家里人卖给40岁农民黄德贵做老婆了。白雪梅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毒打、漫骂。白雪梅从此失去自由,被迫生活在一个陌生而野蛮的山村。性格坚强的白雪梅不断寻找机会的逃跑。
但是这个封闭的山村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她这个外来人。村民们的自私和冷漠,当地官员和警察的渎职行为使她在那里孤立无援。
白雪梅为黄德贵生了一个男孩,使黄家对她放松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学生李青山的帮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联系。由于村民的阻挠,与父亲一同而来的两个警察无法救出白雪梅,于是他们商量改天偷偷救走白雪梅,白父留这陪女儿。某日,在警察的帮助下,她终于逃出了这个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那里。
(4)一部90年代的打拐电影扩展阅读:
《盲山》是2007年李杨导演的一部电影,由黄璐等人主演,影片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长期不断的社会问题——人口拐卖。这部影片,不单单勇于揭露了社会的真实性。更勇敢的一点,在于敢于直指人性的愚昧无知。
“ 打拐 ”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90年代至今,妇女儿童被拐卖事件层出不穷。近期关注的热点新闻中再次出现一儿童走失,当被家人找到时已身残被人控制,在街头乞讨。
诸如此类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近些年也出现了相关题材的不少影片,例如《失孤》、《亲爱的》等。
熟悉中国电影的影迷们,一定不会对李杨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作为中国内地第六代导演之一。他先后拍出了盲三部曲,《盲井》、《盲山》的代表作。
网络-盲山
Ⅳ 找两部90年代的电影,一部是拐卖人口的,一部是从云南偷渡缅甸的电影
疯狂动物城(国语版)
9.8分
主演:季冠霖张震任亚明林兰
导演:拜恩·霍华德
类型:动作动画冒险
时长:102分钟
年代:2016
地区:美国
简介
Ⅵ 打拐题材电影《失孤》观后感
导语:电影《失孤》讲述了1998年,雷泽宽两岁的儿子雷达丢了,雷泽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历经艰辛,还认识了四岁时被拐修车小伙曾帅。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我收集整理了这部影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孤》观后感1: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了,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
佛教中一切皆为缘。 影片末尾雷泽宽遇到和尚的一幕无疑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于是,我们看到,清晨时分,在渐渐消弭的佛音中,那个瘦弱干枯、不堪一击但怀揣希望、不辞辛劳的身影,开着摩托,又一次,不明远方地上路了。
佛音渐消在发动机隆隆的轰鸣中,在风吹稻香的簌簌中,在云卷云舒、日月更替的岁月轮回中。现实里的佛音归于沉寂,心底里的佛音持之以恒。那一句"缘聚自会相见",雷泽宽信,所以心中已成习惯、成信仰的事情--寻子,自始不灭。
15年,寻子15年。有多少事情能经受时间考验如此之久?在看同题材影片《亲爱的》之时,我也一直困惑于此:有这样长的苦寻时间为何不选择再生一个孩子?我大概是因为没有结婚生子,才不解为父母者的失子之痛。《失孤》倒是让我突然明白了一些。
曾帅是一个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拐卖来的孩子,但他不敢对别人诉说,更不敢让养父母知道,他生怕自己把手中现有的一切也失去了。但毕竟血浓于水,他渴望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亲口问问他们当初为什么那么不小心,他渴望知道现在的他们到底生活得好不好,他渴望弄清楚自己是谁、根在哪。他说,"小时候怕自己死掉,父母就找不到我了,现在怕父母死掉,我就找不到他们了。"他的话无形之中给了雷泽宽继续前行的动力。而苦苦寻子15年的雷泽宽说,"我的老母亲活得很小心,因为怕我和媳妇会责备她,她那是活吗?是受罪!我的妻子也很小心,因为怕我离开她,也是活受罪。我其实很胆小,不敢回家,怕家人看到只有我一个人回来。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 他唯独没有提到自己,他当然更是受罪,欠债、车祸、被群殴、露宿街头、打工......只有在路上受罪才让他在心灵上不那么受罪。 雷的话也更加坚决了曾帅找寻父母的决心。
就这样,一个寻子、一个寻家,雷曾二人在寻途中相互鼓励、扶持、照顾,建立了一段特殊的情义,似友情、更似亲情,或许可以叫做"临时父子"。一个人走是孤独,两个人一起走,多少是种幸福。
回到那个困惑,我在曾帅和雷泽宽这里似乎找到了答案:无辜的孩子、殷切的企盼、失魂的父母、漫长的等待,而骨肉连心,这份煎熬一定是相互的,唯有寻找才能赎罪,唯有寻找才能心安。
但我知道,临时父子的幸福一定是短暂的,影片导演不会让俩人寻路相伴、一直到老。一定会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其中之一成为幸运儿。而这个幸运儿是,曾帅。
通过网友的协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虽然记忆中的铁索桥、竹林和长辫子都没有了,但爸爸妈妈还在、一直在、始终都在。 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真正身份:毛雪松、来自重庆。他终于不再是黑户,有了身份证,能坐火车、能和心爱的姑娘领结婚证。
值得一提的是,雷泽宽陪曾帅回村相认的那天,穿的是一件结婚时候穿的西服,这足以看出他的郑重,但这份"郑重"又与自己何干?越是郑重越是苦痛。而曾帅也一定觉察到了,所以故作轻松地嘲笑他"老土",还在看到桥头欢迎回家的横幅时说"太搞笑了",他企图缓解这种郑重带来的伤感气氛,但伤感对他而言,终归是泪中带笑,因为父母就在不远处翘首以待。曾帅下车回头看了看雷泽宽,夹杂着感谢、不舍、祝福种种情愫,而后转过身对着生他的这片土地大声呐喊"我就是毛雪松!"随后母亲的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哭,震荡了空气、山川和人心。雷泽宽站在车旁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团聚的样子已经泣不成声,周围是一群替老毛家高兴的村民一拥而上。这一喜一悲的对比着实令人心碎。我想,这一刻雷泽宽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他的泪水里一定有三个层次:一是为曾帅找到回家的路而高兴,二是为这段短暂而幸福的临时父子关系的终结而不舍,三是为自己的孩子至今还不知所踪而难过。雷泽宽的伤感是笑中带泪。
影片中还有一个对比--长裙女人。
长裙女人的女儿被人贩拐走,她不知疲倦地发寻人启示、歇斯底里地朝交警怒吼、雨天里为印有女儿头像的易拉宝打伞......但痛苦不堪的她最终在大桥上纵身一跃、撒手人间、再无留恋。她不会知道,就在她选择结束生命的同时警方已经成功解救了她的女儿。观众为长裙女人深深叹惋,为何不能再坚持一下,就一下!大概缘分要交给相信缘分的人,她等不了了,唯有以死谢罪、寻求慰藉、方得解脱。长裙女人与雷泽宽是现实世界中寻子父母的缩影,面对心灵跟肉体的双重折磨,多少人放手,多少人坚守?
曾帅和家人团聚,小女孩被成功解救,雷泽宽摩托后飘扬的三面旗子里有两面已经有了着落,而自己的儿子又会在哪里?他的背影在一条很长很长的乡间土路上渐行渐远。我愿意相信儿子就在不远的前方。活着就有希望,缘聚自会相见。佛音落定,烛火不熄。
《失孤》观后感2:
今天忙中偷闲,观看了正在热映的电影《失孤》,为自己刚刚结束的繁忙北京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失孤》2015年由华谊兄弟制作,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等主演,讲述的是农民工雷泽宽(刘德华饰)在寻子路上与自小被拐卖的青年曾帅(井柏然饰)相遇、二人最终形同父子的感人故事。雷泽宽的儿子雷达四岁时被人贩子拐卖,为了寻找被人贩子拐卖的儿子,十五年间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半个中国,同时还热心地帮助其他失子的父母寻找孩子;在寻子途中,不断有好心人对他相助,其中有偷偷给他塞钱的交警,有来来往往的路人,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网友;半途摩托车发生故障,年青小伙儿曾帅免费为他修理,二人结下了情谊;在福建了解一位被拐卖的男孩是否是他丢失的儿子时,雷泽宽被孩子的养父母及其他渔民一顿痛打,摩托车也因此损坏;曾帅以自己的摩托车对雷泽宽免费相助,并且与他一同踏上了寻子、寻父之路;寻找途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感情之深形同父子;历经千辛万苦,雷泽宽终于帮助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此后,雷泽宽继续踏上自己未竟的寻子之路。
拐卖人口问题和独生子女政策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沉重社会话题。前者给失去孩子的父母和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后者则是产生前一问题的重要诱因。近些年来,反映这一题材的影片不少,它们角度不同、各有特色。但是,本片通过雷泽宽的寻子故事,突出地反映出了拐卖子女问题在进城务工农民工阶层身上的高发性,需要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
这部电影出现的群众演员不少,主要人物并不是很多,但演员的演技表现不错。"华仔"之敬业精神令人敬佩,破旧的农民工衣服穿在身上,竟然和他融为了一体;井柏然的帅气特别吸引人,他渴望回归亲生父母身边的迫切心情表达非常到位,他的摩托车车技同样令人十分欣赏;二人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小亭子下相偎而睡、形同父子的场面更是特别感人。另外,最煽情、最赚取人们眼泪的,恐怕还是剧中曾帅的父母听到儿子找到时的激动话语和一家三口相见时的痛哭失声场面,既让人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深刻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无形之间也使观众对人贩子给他人带来家破人亡罪行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
另外,剧情中出现的一些对白,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寻子途中晚上出家人对雷泽宽开导、宽慰的极具哲理的话语:"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使人对父子之间绵延不绝的亲情再次有了痛彻心菲的感悟。再如,雷泽宽所说:"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使人对他的朴实无华充满了敬意。
本次看电影,我首次从片头开始看到了全剧完全结束,既是对自己的奖赏,也是对所有电影制作人的感谢。看完之后的感觉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是特别的离奇,但是在不经意之间,使人感受到了一种父爱如山、不离不弃的高大形象,同时向全社会传递出了"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正能量。同时,我们在为剧中一家三口重新团圆喜极而泣的时候,也能够忽然想到对于自己父母应有的感恩之心与子女行孝之无限可贵。总体而言,即使不能说是上等的佳作,应该说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能够在使我们偷偷洒泪对片中人物寄予无限同情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
除了欣赏剧情与演员的阵容,对于影片充满好感的另一个原因是满眼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无论是武夷山区,还是渔民捕捞的海边滩头,亦或是四川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更有那令人目不暇接、遍布全国、横亘河上的各式铁索桥,对于观众而言感受的无疑都是心旷神怡。在这样的美景衬托之下,欣赏着老帅哥"华仔"和小帅哥井柏然或单独或共乘摩托车飞驰在或笔直或盘旋的公路之上,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在我看来,在百忙之中于电影院用心品味一部影片,不仅是一种经典的小资情调,同时也是最好的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之一。最后,希望在日后能够观赏到更多类似的影片佳作,既为国人升华精神和放松神经提供可能,同时也以之为媒介多多向外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在全世界不断锻造我们的文化较实力。
《失孤》观后感3:
电影失孤观后感:一段极简主义的寻亲之旅:先给影评定个调:至少应该是我的国片十佳备选。原因如下:导演处女作懂得做减法,剧作有一定的深度,不存在起哄消费热点现象,整体完成度尚可。
天惹,观众对现在国片要求真是低到尘埃去了。(笑哭)
故事很简单:双男主公路寻亲的故事。
《失孤》是彭三源作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编剧起家的彭三源在剧作上下的功夫能够明显看得出来,以目前成片的完成度来看,剧本的成色应该还能上浮30%。尤其是刘德华老师这条主线还是相当扎实的。在影像的调度上明显优于对白叙事,对我来说,最喜欢的段落就是片中人物毫无语言对白的那一段,影像上先入为主的极简主义能够看得出来导演的不贪心,舍得做减法,不在乎激烈的戏剧矛盾的冲突,安安静静地将两个"公路寻亲"的故事。刘老师骑着他那辆"悍马级"的嘉陵摩托从茫茫人海中穿进镜头,默默地发着传单,默默地忍受着陌生人或好心的规劝或无意的嘲弄,不发一言,又默默地骑着摩托车消失于被"雾霾"影像笼罩的路的尽头。这是一段没什么交代的寻亲之路,只能走着,走着,抓住些许看似有希望的"线索",就像刘老师自己说的那样:我自己走在路上,才能让自己不愧疚。
剧作上的优点还表现在电影中若隐若现的社会批判,许多同学诟病的节奏和剪辑的问题,大概也是在这里可以得到某种解答。
首先,电影中有条支线:年轻妈妈丢失幼女周天意,小女孩儿辗转被人贩子买到各地,最终靠的是路人无意间施以援手,才得以被解救。电影中还有两处对这一情节的呼应处理:一处是网友糖果告诉雷泽宽泉州某渔村有一个被抱养的少年很像他被拐的儿子,引发雷泽宽南下福建寻子,但失败而归;另一处便是曾帅最终能够找到亲生父母亲,能够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也是靠一个叫小居的志愿者无意间在网上搜索并热心地报了案,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致使他可以成功寻亲。这两个情节的发生,观众其实并没有看到任何官方机构的第一时间介入,所有呈现出来的细节都是民间自发组织和志愿者们微薄的力量(影片字幕感谢了"宝宝回家"这一志愿机构)。也就是说,这一样一个时而出现,背负巨大人生悲剧的社会群体完全没有受到主流力量的帮扶,官方立法的保障。能够看得出来,导演似乎有意的在规避《亲爱的》中出现的道德赎罪的叙事逻辑,而是隐晦对这一社会现象做出她自己的评价。
第二,雷泽宽老师的儿子被拐是具有偶然的,他自己问过大师: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被拐?(这一情节隐隐有深意)但曾帅的被拐其实是很有寓意的,电影中说过他是因为在集市上吃一碗豆花被拐跑的,时间大约是在90年代初期,影片中对曾帅印象中出现的铁索桥,竹林等实在景象最后倒塌的处理似乎是有意在剑指拐卖人口这一"现代主义的社会病症"正式出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如若不是曾帅的第二条线索,他如何能在有生之年之年找到早已因为公路改造而被砍掉的竹林和拆掉的铁索桥。记忆中的"回家之路"被现代化发展的脚步碾压的稀碎。
重庆这个城市已经无数次出现在中国电影中,第六代的地下党导演们最爱它,这个地方拥有天然的现代与传统的牵连和割裂,她日新月异,她旧影重重,三峡大坝淹没的是从前人类的根基,又迎来了下一代的新生,自然必须承受被牺牲的"义务"。重庆这个小妖精的寓意就是它既是拆毁,又是新生,它已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文化符号,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的全方位都可以浓缩在这个天天都在柴楼盖房的地方。将曾帅的人生之初和最终结局放在这里,自然是颇有深意。不过,如果能够更加露骨一点我就更加喜欢了。
第三,刘老师在帮助曾帅完成寻亲之旅继续踏上征程的时候,路遇一群修业的和尚,并完成了一番看似玄妙的对话。刘老师不无悲伤地讲: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被拐?大师曰:他来,缘聚,他走,缘散;你找,缘起,你不找,缘灭,人生在世,多行善业,才必有好果(大意)。在我看来,这段情节的发生略微突兀,但也合情合理。细细想来,大师的话本来也不是对雷泽宽所说,雷泽宽不需要佛言来自我安慰,大师言说的对象恰恰是银幕之前的我们。昭昭众生,但凡对生命和人性怀有敬畏之心之人,断不会做"拐卖人口"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的。然而,中国社会早已浮躁至此,信仰缺失的当下,那些陌生人的小善良如何能够抵御得了这深不可测的人性黑洞。面对这一族群,在立法不严,官方漠视的情况下也只能依靠这微弱的信仰力量去约束被释放的暗黑人性,这或许是导演释放的一点小善意吧,能够对银幕之前的大众起到些许作用也是极好的。
李屏宾老师的摄影师具有典型的台湾自然风,四川的景色非常衬他的风格(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小清新似的逆光拍摄造成了意外的"雾霾效果":雷泽宽骑着摩托车从逆光中来,到逆光中去,背影孤单,前路漫漫,渺渺茫茫。就像他这十五年的寻子之路,看不见方向,看不到希望,只能不停地走,走,人淹没在了这个飞速发展的大时代里了。
刘老师自从迈入了知命之年,选择的角色更多的是趋于社会责任感,而且也只有这类片子演起来似乎能够找到些许门道。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刘老师近年来备受肯定的电影都出现在三四月这一淡季档期,且都是和活明白了女性导演合作(嘤嘤嘤--硬拗)2011年的《桃姐》横扫中港台几大电影节以及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让半辈子活在"只有颜,没有演技"的言论里的刘老师扬眉吐气了一把,片中对于普通男人的生存困境的处理,以及清爽细腻的表演方式都可以服众。说到底,刘老师毕竟是一块浸淫了华语影坛三十年的老姜。
《失孤》中,他依然是诚恳地在"走心",对于处于社会底层更加困顿的内地失孤中年老男人的人生困境,演绎得还算可以,个别处甚至拿捏得当,譬如一个人骑着摩托车走南闯北,沉默寡言地寻找着丢失了十五年的儿子时(真不是黑,咳咳咳)。这次的表演也应该能让他在今明两年的颁奖典礼上捞得一二的,与他比起来,井柏然的表演让人十分出戏,演技着实让人拙计啊,台词功底欠缺,念对白的念得我尴尬症直犯(别打我啊,我是颜粉啊!)一口亮晶晶的烤瓷牙,浑身散发出巴黎时装周的潮男气息,哪像是个国道上修车店里的小工嘛,帅得让人合不拢腿,看完只想说,宝宝,别哭,我们集资给你办户口!
当然,这片子肯定会拿来和《亲爱的》做对比,肯定的是它肯定是在表演上比不上《亲爱的》,甚至最终的社会效应。但与《亲爱的》那种分分钟拿着芥末往你眼睛上凑的煽情路数相比,我还是喜欢这部电影里面这种不算克制但是不着痕迹的温情方式:因为演员完全让我哭不出来,能够哭出了的是超级棒的配乐。O(╯□╰)o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失孤》这种能够在电影中赋予一些电影之外的东西的电影,比如去探讨为何在近二十年中国会这么密集地发生"拐卖人口"的现象,深层原因在何处,官方立法机构是否有对此作出应有的反应,又或者在前两层都没办完成的情况下,当下浮躁的中国需要做点什么?也许这才是这类电影应该承载的目的和意义。
《亲爱的》里面那种人人都有苦难,人人都能到的救赎的中庸逻辑和情感泛滥策略真的可以歇歇了。
Ⅶ 拐卖儿童电影有哪几部
拐卖儿童电影有《亲爱的》、《失孤》、《你在哪》、《寻之亲爱的小孩》、《失踪的宝贝》等。
1、《亲爱的》:电影讲述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亮侍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电影的创作背景是一对夫妻因为关系不和睦,儿子成为他们唯一的联系,但是有一天孩子却莫名其妙的走丢了。夫妻二人努力的寻找着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像自己一样找孩子的父母,更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事情。
2、《失孤》: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有一个随身携带寸步不离的斜背袋,他的背包里全是儿子及其他小孩的寻人启事、身分证明文件及少许零钱,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3、《盲山》:一个女中学生被拐卖到了一个山区,然后历经多年被解救后的故事。该女学生是在回家的时候被人骗了,这里的人完全没有法律常识。他被卖给了一个40多岁的农村男人,一直想要逃出去却备受阻挠。他的遭遇是中国千千万万被拐女性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4、《孩子你在哪》: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中秋月圆时的故事,当大人在屋内团聚的时候,三个孩子却在这个时候失去了踪影。发现孩子失踪后,这三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顿时陷入了悲痛。孩子的爷爷在寻找孩子的时候也发生了车祸。孩子的离去给这三个家庭蒙上了阴影,为了找回孩子,他们用尽了各种办法,经历了无数次的希望与失望。虽然孩子最后找回来了,但是家庭却因为孩子的确实而变得支离破碎。
5、《满天星》:这是一个关于沉沦和救赎的故事。周慧原来是一个纯真的女孩,几年前外出打工不幸被人拐卖,有了数年不堪回首的经历以后,变成了一个灭绝人性的人贩子。当决定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她向自己发过一个毒誓:这辈子绝不会再让人卖,她要卖人。
6、《宝贝,快回家》: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以生父寻找被拐孩子,养父如何抚养孩子解除心理隔阂以及孩子成长的心历路程为主要看点,突出了被拐儿童在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7、《黔山打拐》本片是以一起儿童丢失案为主线,专案组开展侦查、抓捕人贩、查找解救被拐卖儿童行动,最终使丢失的孩子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为老百姓送去一份温暖和真情,表现了打拐民警英勇善战、一心为民的破案经历和感人故事。
8、微电影《营救》:该片讲述了一对新人举行婚礼时,新娘的侄女被人贩子拐走,众人齐心协力,在一小时内将小女孩追回的故事。该片导演表示:之所以在故事中设定孩子在一个小时内被追了回来,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如果失踪超过半个小时,基本上线索就断了,之后再寻找丢失儿童就如同大海捞针一般。
9、《失踪人口》(中国台湾):是一部怵目惊心的台湾雏妓血泪史。导演林清介看到报上登十二、三岁的山地女孩被卖到妓院当雏妓,于是深入红灯区,用拍记敬茄吵录片的手法,把雏妓非人生活搬上银幕。以一个攻读法律的大学生昭仁,作田野调查探寻的观点,抽丝剥茧,揭示台湾社会变迁中,处于文化弱势的山地原住民,许多稚气的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被父母卖到妓院,人口贩子、黑社会、毒贩、妓院老板组成无形的罗网,那些被卖的、家庭破碎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被强暴的、吸毒纳液的、低能儿的,她们是那样无助地被推入苦难的深渊,稚嫩的身心被摧残,一个个童真的美梦被撕碎。
10、《躯壳》(美国):老外拍摄中国被拐卖儿童纪录片,《躯壳》的拍摄耗费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其中有7500美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是通过社交媒体募捐而来,电影的主角是三个被拐卖儿童家庭。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首次制作纪录片的葛亚辉说,之所以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因为拐卖儿童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且是“这个国家所有人都认为不该发生的社会问题之一,至少从道义的角度来讲是这样”。
11、《人口贩卖》(美国):影片展示了女性是如何被当作物品来对待的,她们既是发泄的对象也是交易的物品。影片同时也揭示了这些受害者离我们是多么的近。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整个组织中的参与者可能是你的邻居、医生、孩子的老师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应该为人口贩卖负责!
12、《换子疑云》(美国):电影改编自1928年洛杉矶的一起真实事件,由安吉丽娜_朱莉主演一名与失踪儿子重聚的单亲妈妈——却意识到他是个冒名顶替者。她与城市当局对峙,当局为了化解以往的种种丑闻。指控并丑化她为不称职的母亲、诋毁指她患有妄想症。将她关进疗养院后,进行残酷的刑罚。而另一方面儿子的失踪与冒名者的身份渐渐解开迷雾。她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孩子?
13、《失踪人口》(美国):美国小镇上,四岁女童阿曼达突然失踪,警方的调查不见进展,她的姨妈和姨夫找到私家侦探Patrick Kenzie(Casey Affleck饰),委托他调查外甥女失踪的事情。两位侦探由此受雇追查阿曼达的下落。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人物,还面临道德和感情问题。影片讲述的是一群自私、受惊的人的故事,在这里善与恶的界限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区别。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年1月3日第一条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的拐卖妇女罪中的“妇女”,既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妇女,也包括具有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的妇女。
被拐卖的妇女没有身份证明的,不影响对犯罪分子的定罪处罚。第二条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拐卖外国妇女到我国境内被查获的,应当根据刑法第六条的规定,适用我国刑法定罪处罚。
第三条对于外国籍被告人身份无法查明或者其国籍国拒绝提供有关身份证明的,人民检察院根据刑法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