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敦刻尔克》在中国遭遇两极分化评价,你怎么看这部电影
评价这部电影之前,我先简单说一下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时期,40万英法荷比盟军被德国联军设置的陷阱死死地困在敦克尔克,看上去的形势只有绝望,他们即将面临的是被德国一扫而光的死亡。
可一连串的绝望却激发了士兵的求生意志,那一刻的他们,只想回家。正当希特勒命令停止士兵向敦克尔克前进三天时,每个人都想尽方法让自己撤离,将所有能够浮起来的东西通通都驶向大海,在海陆空三个地方全面跟德国联军决一死战,密集的炮火在空中不停盘旋的敌机,可他们依旧选择义无反顾地往前走,最后终于将受困的军队带回英国。
其实我能够理解它在中国为什么会遭遇两极分化的评价,一直以来,中国的电影大多数都趋向于绰头式的宣传,不是用知名明星来宣传,借以原著的热度来宣传,就是搞怪无厘头,甚少一些真的能够静下来看的电影,以致在大部分人的想法里,电影是用来娱乐的,只是在寂寥的人生中为自己增添快乐而已。
而《敦刻尔克》于某部分着重感官的观众而言,它无疑是成功的,每个情节都十分紧凑,心情的起伏能够随着镜头而变动,我无需听谁说了什么话,只需要静下来真正让自己投入到里面的每个角色,就能够让人为之震撼。
不管如何,我能够在《敦刻尔克》中感受到那份在绝望中之死地而后生的希望,更能够让我珍惜当下的生活,那就是这部电影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意义。
作者:一位喵先生,你敬我余生安好,我还你千杯不醉 微信公众号:没有谁比谁更痛 ID:fivasammywang
⑵ 如何看待电影《敦刻尔克》在法国遭到抵制
因为敦刻尔克是英国、法国、荷兰等同盟国的撤退,电影中缺乏法国人的视角,仅给了法国士兵十几秒的镜头,还是将法国士兵刻画成假装成英军上船的形象。再加上,历史上法国在撤退的最后起了后卫的作用,最终导致有一万多的法军被俘。无论从电影情节中还是真实的历史上,似乎对法国有一个不公。
这时,德国坦克已经到达敦刻尔克近郊,包围圈已缩得很小很小,后卫任务落在约4万名法军身上。晚上10点,最后一批船只到达敦刻尔克,混乱局面突然达到了高潮,众多没有武器的士兵瞬间涌现,乱作一团,上去的捡了性命,剩下的只能“望洋兴叹”。最后,有2.6万人挤上了最后一批军舰的甲板,离开了敦刻尔克。6月4日,“发电机行动”计划至此结束,满载着法国士兵的英舰“希卡里”号是最后一艘驶离敦刻尔克港口的船。而此时还有不少撤退不了的后卫法军打尽最后一发子弹成为俘虏。
历史就是这样无情,法军在撤退中的作用和牺牲确实不应该被忘记,但是诺兰的《敦刻尔克》意在讲述个体生命面临死亡经历生死的故事,其本人也多次声明,无论哪一方都应该理性看待。
⑶ 网友为什么抵制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电影好看吗口碑豆瓣
敦刻尔克遭影迷抵制,原来策划这场大撤退的人坑了中国十万远征军,
据说诺兰为了客观的拍摄历史,拒绝将影片戏剧化而导致电影剧情叙事很平,又架空历史意在重塑逃命经验,但整体视听调度却乏善可陈。不够史诗、不够紧张、又谈不上历史观,
并且由于英军丢盔弃甲逃跑时将大量物资都丢弃给了日军而没给中国远征军,致使中国远征军进无可进,退无可退,致使中国远征军被迫败入恐怖的野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