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哪三个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
2、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康城或坎城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阳光(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
3、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创立。
介绍:
1、双料主席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不同于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英国学院奖等等颁奖礼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采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评奖。每一个竞赛单元均设有独立的“评委会主席”和“评委会成员”,以主席领导并在10人以下,通常邀请电影圈、文学界的权威人士,他们将在讨论和论证中决定奖项的归属。
2、华人评审
截至2015年,担任过评审团主席(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人共四位:巩俐、王家卫、张艺谋、李安;担任过全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评委(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人共三位:陈凯歌、巩俐、张曼玉。
㈡ 世界四大电影节简介及详细资料
" 奥斯卡金像奖 "(Academy Award), 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并成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奥斯卡只是美国本土的一个电影奖项而已,和中国的"华表奖"是一个意思,只是一个本土的电影奖项,但从他没有"最佳外语片奖"来看他也不是国际性的,而电影节的定义是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展览的盛会。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对正式参展的影片进行评选,对优秀影片和它们的作者(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作曲、剪辑、服装、美工、特技等)授予奖品或奖状等。也有只参展不评奖的国际电影节。电影节可以说是个电影展览会,而奥斯卡只是颁奖并不存在展览性质,综上所述奥斯卡不是电影节更不是国际电影节,而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是柏林、坎城、威尼斯三大国际电影节。
奥斯卡于1947年起设定最佳外语片奖,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丹麦的《更好的世界》。
柏林国际电影节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 *** 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审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坎城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坎城、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网际网路、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审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我国电影《白日焰火》于2014年获得金熊奖,男主角廖凡获银熊奖。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义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义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发掘了一大批新兴的欧洲电影人。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
坎城国际电影节 (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 ,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法国的坎城电影节因举办地拥有大海、美女和阳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称为3S电影节。当前坎城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坎城电影节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真空地带,是一个浓缩的好像人们能直接联系,讲同一种语言的微观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国教育及艺术部部长让·扎伊(Jean Zay)提议在法国创建一个国际电影节。坎城因其"阳光及美丽的景色"而当选会址。
第一届坎城国际电影节
第一届嘎纳国际电影节,由路易·卢密耶(Louis Lumière)担任主席,但是被二战延误。1945年,法国国家文艺协会(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组织电影节;自1946起,刚创造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也联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坎城国际电影节作为战后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文化盛事,在坎城的旧赌场里举行。当时,坎城国际电影节是一个设有董事会的非营利组织;并在1972年变成慈善机构。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为缺乏资金坎城电影节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举行为期两周的坎城电影节;1951年以前是在9月举行,后来变成 5月。1968年,坎城电影节因政治骚乱被迫中断。
最开始的时候,坎城电影节主要是一个旅游和社交事件,更像是电影论坛而非 赛事。 几乎所有参展的电影都可获得奖项。历经多年后,随着参加者的急剧增加和新的经济后盾,坎城电影节改变了原来的定位,逐渐演变为电影工业中最为媒体关注的年度盛事。一般而言,每年约有一千六百个媒体的四千多个记者参加坎城电影节。
1959年"电影市场"的创建更增添了坎城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其不但提供了一个商业平台,而且为电影工业的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会晤及讨论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断发展的45年间,坎城电影场已成为全球电影行业的主要市场。同样,在2000年创建的围绕电影宫的国际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能促进自己的文化及电影,并为他们的制片人和电影工业提供支持。
与正式提名并行的是1962年创建的"国际影评周"和1969年创建的"导演双周"。这两项活动都设有各自的竞赛单元。1978年,时任电影节总代表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金摄影机奖"(Caméra d'or),以奖励三个竞赛中的最佳影片。
坎城国际电影节初期,是由各国选送自己的电影来参赛。1972年,总代表莫里斯·贝西(Maurice Bessy),电影节主席法伍尔·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会毅然决定坎城电影节自此将是参赛影片提名的唯一决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围内提名参赛影片。这个决定标志著一个转折点,很快被其他的电影节效仿。
1998年,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电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电影学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发现和提携新的电影人才。自此,各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部电影被送到电影节竞选提名。
追随电影基石的构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开办的坎城电影节官邸也是为年轻的电影人提供在国外发展自己的拍摄计画的机会并鼓励其在国际的推广。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担任坎城电影节的总代表的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继皮尔·福娃(Pierre Viot)之后被董事会选为主席 。皮尔·福娃(Pierre Viot)从1985年到2000年担任主席,2000年成为电影基石会长。从2001年起,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由坎城电影节总经理维若妮卡·盖拉(Véronique Cayla)及艺术总监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协助工作。
他们加强了坎城电影节作为年度国际电影讲坛的地位。所有的电影风格、学派和类型都各得其所。无论是通过电影放映还是通过众多丰富电影节的文化、艺术活动:讨论会、表彰会、大使讲堂、音乐会、展览等,其永恒的目标是为了电影艺术的成长服务。
坎城电影节不仅是电影产业从业人员聚会的理想场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进电影发展的艺术家的才能。历经数年,坎城电影节以其在电影的艺术水准和商业影响之间取得的平衡著称于世。不但为展示的影片保证了一个独特的国际化的平台,而且在维护"为广泛的客群提供电影产品"的理念同时,也揭示和反映世界电影的发展和趋势。
㈢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哪些
欧洲三大电影节分别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狮奖”,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每年8月至9月间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行。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
2、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康城或坎城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阳光(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最初是为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而创办,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于每年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
3、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创立。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熊奖”,以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柏林国际电影节于每年2月间举办,为期两周。
(3)威尼斯电影节苍穹扩展阅读
欧洲三大电影节“三大满贯”获得记录
1、最高奖大满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夜》柏林金熊(1961)、《红色沙漠》威尼斯金狮(1964)、《放大》戛纳金棕榈(1966)。
罗伯特·奥特曼:《陆军野战医院》戛纳金棕榈(1970)、《西塞英雄谱》柏林金熊(1976)、《人生交叉点》威尼斯金狮(1993)。
2、最佳导演大满贯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狂野之爱》戛纳最佳导演(2002)、《血色将至》柏林最佳导演(2008)《大师》威尼斯最佳导演(2012)。
3、二等奖大满贯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1964年《马太福音》威尼斯评审团大奖、1971年《十日谈》柏林评审团大奖、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纳评审团大奖。
张艺谋: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银狮奖、1994年《活着》戛纳评审团大奖、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柏林评审团大奖。
4、最佳男演员大满贯
杰克·莱蒙:1979《中国综合症》戛纳影帝、1981《奉献》柏林影帝、1982《大失踪》戛纳影帝、1992《大亨游戏》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1997《可人儿》戛纳影帝、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5、最佳女演员大满贯
朱丽叶·比诺什:1993《蓝》威尼斯影后、1997《英国病人》柏林影后、2010《合法副本》戛纳影后。
朱丽安·摩尔:2002年《远离天堂》威尼斯影后、2003年《时时刻刻》柏林影后、2014年《星图》戛纳影后。
6、终身成就奖满贯
让娜·莫罗:1992年终生成就金狮奖、2000年终生成就金熊奖、2003年终生成就金棕榈奖。
7、主演最高奖满贯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纳金棕榈奖、1961年《夜》柏林金熊奖、1962年《家庭日记》威尼斯金狮奖。
巩俐:1987年《红高粱》柏林金熊奖、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狮奖、1993年《霸王别姬》戛纳金棕榈奖。
㈣ 世界四大电影节是哪四个
国际四大电影节分别如下:1、奥斯卡金像奖是电影的“鼎级电影”;2、嘎纳电影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影节;3、威尼斯电影节,1932年8月16日,由贝托-莫索里尼在水城创立,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4、柏林电影节也是电影艺术国都里的重要的内容,其主要奖项是“金熊奖和银熊奖”。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最权威、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包括: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电影节通常设立各类奖项,对优秀的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者给予奖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每年批准认可55个质量较高的国际电影节。通常根据电影节的性质,将其分为A、B、C、D四类,即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竞赛型专门类电影节、非竞赛型电影节、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