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新阿尔巴尼亚电影伏击战

新阿尔巴尼亚电影伏击战

发布时间:2023-09-10 08:07:04

❶ 能不能说出一部电影的名字来证明你不再年轻

《闪闪的红星》。

在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祝新运饰)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刘江饰)的统治下。一天,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

❷ 老译制片里有哪些如今已经看不到的电影

七十年代的译制片扎堆,来自多个国家,其中比较经典的有:前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朝鲜影片《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印度电影《流浪者》一首“拉兹之歌“风麾中国大地,还有《大蓬车》,日本影片《追捕》男主高仓健骑着马带着女主奔驰,让中国影迷首次见识了电影慢动作,男主的高大帅气以及那双大长腿迷倒了许多中国少女。还有《人证》说的是一个日本女人战后和一黑人美国士兵有染并生下一子,后来其子来日寻找生母,但生母巳成有名律师,母为自己的名声而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私生子。《望乡》说的是日本妓女阿崎婆悲惨的一生。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勒窝》罗马尼亚影片《多瑙河之波》《平凡的人》阿尔巴尼亚影片《伏击战》《第8个是铜像》等等。

这里介绍的影片可能现再大部份都难找到了。

从小看译制片长大,非常怀念心中的《佐罗》童自荣老师,《魂断蓝桥》里的玛拉刘广宁老师,他们一代人用声音为我们诠释了经典,记得小时候看这些译制片的时候单纯的认为外国人也和我们说一样的语言,只是语气怪怪的,现在看来真的是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给我们留下的经典,很多很多的译制片都是在十岁之前看过但现在还是记忆犹新《茜茜公主》《罗马假日》《尼罗河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巴黎圣母院》这些,印象最深的是《虎口脱线》里的澡堂鸳鸯查那段还有最后德国二货高射机枪手是个斗鸡眼,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前把自己国家的战斗机打下来的镜头。

译制片里的经典是那些逝去且不可复制的作品,逝去的是那些不可超越的演员像英格丽褒曼,奥黛丽赫本,葛丽泰嘉宝等等,在那种全凭演技的黑白年代,他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角色,不可复制的是当年的场景,设备,导演,我们很难回到当年哪种氛围中,回到那种落后的设备器材中,回到那个时代的导演演员的思维中,这些经典代表了一个时代,永远的闪着光辉,为后来者照亮前路,成为阶梯让经典不断。

这些老译制片应该还是能看到的有DVD珍藏套装《奥斯卡经典一百部》

前苏联的电影是世界上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个平凡简单的情节,经过艺术加工就成了深邃唯美的电影佳作。比如《忠实的朋友》《山中防哨》《乡村女教师》(又译《桃李满天下》),几百部总会有的,就是现在放映也是正能量影片。可惜,人们都忘了。最遗憾的是,中国电影最早城市之一的哈尔滨,现在有一座最老的电影院“奥连特”就空闲在那里,若抢救性修缮就可以使用,还有志愿者愿意提供数字片源,挺好的一件事,谁来出钱,谁来牵头呢?“电影公司”?黄了吧?“文化局”?有钱吗?所以说,不要怀旧,不要瞎操心,还是把 历史 忘掉的好。

很多老译制片都能找到片源,比如虎口脱险佐罗远山的呼唤等等。还有很多现在根本找不到了,即便找到片子也没有以前的经典配音。随便说几个,意大利电影《马可波罗》,意大利电影《父子情深》,法国电影《痛苦的抉择》,法国电影《死亡陷阱》,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北影央视版),巴西电影《生活之路》,德国?电影《热带丛林历险记》,美国电影《危险的关系》(未公映上译内部资料片),还有一下想不起来了。

这些都是经典配音,就冲着配音珍藏了

6V电影网有很多资源,以前都是从优酷下载,但优酷大部分版本都不清楚,10月份在6V电影网下载了不少,大家可以上网下载,《虎口脱险》《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茜茜公主》《佐罗》《办公室的故事》《基督山伯爵》《机组乘务员》,高清版的。

老译制片当中,我最喜欢的几部中,外影片己经看不到了,它们是英国片:伦敦上空的鹰,野鹅敢死队,海狼,尼罗河上的惨案,美国片:虎!虎!虎!,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南斯拉夫片:67天,苏捷斯卡战役,中国片:少林寺,黄河大侠!

有一部电影好像是叫《真实的谎言》,描述的是苏联间谍经法国在美国政治避难,结果测谎仪都认定他是可靠的,他交代的许多事和人物都收到了严格审查,导致了包括关键的几位部长等离奇死亡,故事很经典,也很棒,只是对名字的记忆有些模糊,想不起来了,还有一部是英国的《海狼》,一帮老兵架着一搜破旧商船,奇袭了德国的战舰!也是拎不清名字了,很想找回他们来!

《桥》《第八个是铜像》《列宁在1918》《列宁在十月》《卖花姑娘》《流浪者》《血疑》《追捕》《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大篷车》《叶塞尼娅》《逃往雅典娜》……

❸ 您还能回忆起电影《地下游击队》的故事情节吗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游击队与意大利占领军之间开展的城市游击战,至今片中的情节还历历在目,最难忘的是假枪毙一场:

法西斯头子培洛蒂怀疑自己的副官彼德罗中尉是游击队队员。他故意递过一支手枪给彼德罗,让他亲自行刑一一枪毙被俘的女游击队员德丽塔。中尉接过枪,慢慢走近德丽塔,突然他一个转身,对准培洛蒂开火!枪没有响,他反而被擒。培洛蒂狞笑着:“中尉先生,这也是你的末日”!话声未落,激昂的音乐起来,传来一声怒吼:“不许动”早已设伏于此的游击队员手持武器围了上来……如此峰回路转的情节,我至今记忆犹新。

回答完毕。

阿尔巴尼亚电影《地下游击队》在中国的放映时间是上世经七十年代初期,看过此片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估计现在也已经60岁以上了,影片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而由此引发的对往事追忆和对人生感慨。

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影片里并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分析,意大利是1939年4月8日占领阿尔巴尼亚的,当时国王索古一世并没有抵抗,阿境内也没有共产党的抵抗组织,共产党组织是1941年11月8日成立的,43年3月,会议决定发动人民总起义,44年11月,意大利撤军,阿尔巴尼亚全国解放,那么就很明确,该片故事发生在43年3月——44年11月的20个月的时间里。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各地的游击队展开了对意大利侵略军的战斗,城市的地下游击队开始刺杀敌军官,夜袭军火库,夺取武器,并炸毁军火库,由于叛变告密,意大利警察逮捕了女游击队员德利塔,打入敌人内部的队员彼德罗暴露,危机之时,地下游击队赶到,消灭了敌人,营救了战友。

记忆深的台词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年轻人,继续抵抗是没有用的,只要投降,意大利当局会宽恕你们的”,“共产党决不投降”,“先生,能帮助推下摩托车吗?”,“没有经过上级指示,任何人都不许违反党的纪律”,“彼德罗,把枪交给杰西”,“你应该感谢同志们,感谢同志们的信任”。亲爱的朋友,您能记起哪一句呢?能记起来的,请在评论区写出来,大家一起回忆好不好?

谢谢阅读

“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里面参加了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我们将要获得自由解放!”还记得吗,那支朗朗上口的游击队员之歌,前阿尔巴尼亚电影!我们很多有年纪的老人,都深受那个年代抗击法西斯战斗场景感染。是想一下:又有多少过来的年纪老人没有被电影情节所鼓舞,为之理想而奋斗?!理想是在战斗的青春中得到升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就不能深刻体会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人活着还是要有奋斗目标,就像很多反法西斯的电影中的国人,以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为生存目标,宁肯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当今尔等都要秉承这一信念,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为复兴发展贡献年华。当今 社会 树立标杆就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特别是年轻人追随的方向目标。让精神生活更加光明,年青一代精神焕发!

我的高中同学用《红色娘子军》洪常青打入南霸天家时的音乐填上这样的词:“把枪交给吉尔吉,阿格龙你不能去,因为你粗心大意,违反了党的纪律”~一时间所有初中男生全会唱!简直神了~~那是快五十年前的回忆了~第一个唱这样的歌的帅哥竟然已去世多年,唉╯﹏╰

《地下游击队》是1969年阿尔巴尼亚的战争故事片,导演是希.哈尼卡,摄影是萨.柯高纳。主演是恩得雷克.吕卡,塞米尔.肯鲍罗,作曲是阿.克拉依卡。由上海电影译制厂1970年译制。其时参加配音的有:中叔皇、乔榛、刘广宁、杨在葆、扬成纯、尚华、富润生等著名演员和译制人员。

影片剧情主要描述了二战期间,阿尔巴尼亚游击队在某市击毙了意大利法西斯的走狗马卡列奇上校,接着又出奇不意的夺走了敌人军火库的枪支弹药并烧毁了军火库。由于叛徒告密,女游击队员德丽塔被敌人抓捕。意大利警察头子对打进敌人内部的游击队员彼德罗产生怀疑,故意让彼德罗去枪毙女队员德丽塔以验真伪,为了保护战友,彼德罗暴露了身份。在千钧一发之际,地下游击队赶到,营救了他们,活捉了法西斯头子。本片情节紧张,扣人心弦,让人过目不忘,久久在脑子里盘旋...在当年非常火爆,不愧是一部好电影。谢谢!祝您快乐顺意!

水泵是浇花用的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卖糖哎,卖糖哎,卖巧克力糖哎

阿克隆,不是第1次犯这种错误了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1年青人,投降吧,继续抵抗是没用的。只要你们投降,意大利当局是不会枪毙你们的”。共产党人绝不投降”。2.阿格隆不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了“,”把枪交给吉尔吉”。3”一只水泵嘛,是我让他带进来浇花用的“。4.”上校、请你看看这条子。我代表人民判处你死刑“。

主人公使用的镜面匣子枪太好了!这个电影我是70年在俱乐部学校包场看的。票价,5分。那里有扮演敌人的有句台词:祝你荣获罗马高级勋章!还有大妈端着盘子,用餐巾盖着里面是匣子枪,对主人公说:你厌大妈烧的菜不好吃!你看这是什么?...并在大街上手持匣子枪,对着敌人说:我代表人民...随后开枪打死敌人。

当年公映的阿尔巴尼亚电影有:海岸风雷,宁死不屈,创伤,广阔的地平线,地下游击队,伏击战,战斗的早晨,勇敢的人们,第八个是铜像。

❹ 寻片名二战老电影

《偷自行车的人》,《辛特勒的名单》 (美),《钢琴师》《兵临城下》(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西线平魔》 ,《虎!虎!虎!》,《虎口脱险》
《沙漠之狐》 ,《最长的一天》, 《遥远的桥》,《生死大逃亡》 ,《拯救大兵瑞恩》(美),《珍珠港》(美),《中途岛》 ,《巴顿将军》,《父辈的旗帜》,《硫磺岛来信》(美),《桥》(南斯拉夫),《兄弟连》(美), 《东京审判》(中) ,《桂河大桥》,《帝国的毁灭》(德)《终极降落》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南斯拉夫)《莫斯科保卫战》(前苏联),《生死千里》(中),《宁死不屈》(阿尔巴尼亚),《山鹰之歌》(阿尔巴尼亚),《伏击战》(阿尔巴尼亚),《第8个是铜像》(阿尔巴尼亚),《地下游击队》(阿尔巴尼亚),《远东特遣队》系列(中),《东宁特遣队》系列(中),《狩猎者》(中),《星星》(俄),《敢死连》(俄),《最后的装甲列车》(白俄罗斯),《丹娘》(前苏联)《紫日》(中)《黄河决恋》(中)《太行山上》(中)《夜袭》(中)......

❺ 小时候看过阿尔巴尼亚电影 有几部

《海岸风雷》《伏击战》《战斗的道路》《特殊任务》《山鹰之歌》《战斗的早晨》《在平凡的岗位上》《第八个是铜像》
很多部,但是大致能想到这么多,其他的都记不起来了,太久了。。。

❻ 抗战经典老电影战争片大全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

电影内容: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忠良参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

❼ 《伏击战》表现了阿尔巴尼亚抗击德国侵略者的哪一场战役

《伏击战》是1970年译制的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

影片在国内公映的片长只有一小时零九分,作为故事影片,实在有一点太短了。

它看起来像是纪录片,但实际上是一部故事片。

它主要表现了阿尔巴尼亚的一支游击队奉命去伏击一支德军机械化部队,整个电影就是表现这一场战斗的过程。

这部电影在国内放映时,立刻得到了主流媒体的一致叫好。我们先浏览一下当时报纸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解放日报》1970年12月3日刊发评论:“弱国打败强国的颂歌——赞阿尔巴尼亚影片《伏击战》”。

《人民日报》1970年12月5日刊发评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阿尔巴尼亚故事片《伏击战》观后”。

《北京日报》1970年12月6日的影评标题是:“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文汇报》1970年12月8日登载的文章标题是:“山鹰展翅敌丧胆。”

影片里的游击队与强大的德军相比,实在称不上是一支对等的部队。影片里的这一支着装不一、子弹欠缺、食物匮乏的部队,几乎是拼尽全部的人力与物力,与德军展开一场完全不对等的战斗。

电影里的这一场战斗,是一个有着更深意图的整体战役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电影里的人物对话里,感受到这一场战役的目的,不过是起到“围魏救赵”的用意。

影片里的政委对游击队的战斗形势作过如下的分析:“参谋部通知我们,有一支德国机械化部队和突击队要在本月26日以前到达这个地方,纳粹匪徒就是想从我们部队的背后出去,敌人的大部队,已经被击溃了,完全垮了。”“我们主要的打击力量集中在他们前头,阻止他们前进。”

在下面另一个场景中,政委继续对战斗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这是对普通战士讲述的,所以比上面传达的通知还显得通俗易懂,且有鼓动性。

其鼓动性的形势分析称:“敌人冬天的攻势遭到惨败以后,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行动,向我军进攻,但我民族解放军正在进行反击,也同样把纳粹蠢猪的第二次侵犯打得落花流水。党交给我们一个主要任务,我们的游击大队正在战斗,并已经击溃了敌人的主力部队。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狙击敌人机械化部队对大部队的进攻。”

从两个场景里的形势分析来看,游击队面临的局势其实是相当危险的。我们可以看到,德军展开了冬季攻势,第一波没有达到目的,但是第二轮敌人的进攻又已经开始了,而且德军一直在追着主力部队打,而这支游击队的目的,就是完成上级交给的狙击敌人的机械化部队的任务。

这是一场伏击战,但更像是一场狙击战,所以战斗的凶险可以从影片里的背景交待中大致地看出来。

电影里所说德军的冬季攻势,是从1943年11月开始的,持续了近三个月。影片里提到的本月26日德国机械化部队将到达本地,应该指的是1944年1月26日这一个具体的时间点。

这里,我们跳出电影,看一下,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战争形势,也由此探究一下,电影里的战斗场景是不是有夸大的嫌疑。

实际上,提前在这里说一下,应该说电影还是忠实于 历史 事实的,表现了当时阿尔巴尼亚游击队面临的敌军围困重重的严峻形势,唯有杀开一条血路,才能拯救岌岌可危的游击队。

所以史书在提到这一段德军发起的冬季攻势的时候,特别强调,这是阿尔巴尼亚游击队在二战中最艰难的日子。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之前,1939年4月7日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所以,我们在阿尔巴尼亚电影里,反映早期游击队斗争的影片,占领军都是意大利军队,包括《宁死不屈》里讽刺“墨索里尼永远正确”的台词,针对的都是意大利侵略者。

意大利投降之后,德国军队立刻从相邻的南斯拉夫与希腊抽调军队,入侵阿尔巴尼亚,填补意大利投降之后的军事真空。

据英国人所著的《关于希特勒为何战败的秘密报告》一书提供的资讯:当时,德军在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这些巴尔干地区,共有20余个师,总兵力达60万人,接近西线总兵力的一半,兵力还是挺强大的。

希特勒的兵力明显是不够用的,所以这么20余个师,就在巴尔干半岛的国家之间搬来搬去,拆东墙补西墙,意大利反戈之后,德军更是捉襟见肘。

当时德军主要将部队放在南斯拉夫,围剿铁托的游击队,南斯拉夫的游击队,确实要比阿尔巴尼亚的游击队要强得多,让希特勒伤透了脑筋,还不得不从苏联战场抽调兵力,加强对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围剿,而阿尔巴尼亚的游击队则弱得多了,人数不能与南斯拉夫游击队最高时达30万的人数相比。

同时,德军也将一部分部队放在希腊,以防止同盟军登陆。

这种布局,与当时德军面临的战争状况有关,一方面,苏军熬过了库尔斯克最大的坦克胶着战的困难阶段,有了喘息的时间,有能力发动进攻,牵制住德军,使德军不得不准备从南斯拉夫开始撤军,另一方面,盟军在意大利的登陆,也使德军开始防备盟军如法炮制,在希腊登陆,这样德军在阿尔巴尼亚周边的重点,是放在南斯拉夫与希腊这一片地域,当意大利投降后,德军立刻抽调军队,侵占阿尔巴尼亚,并在冬季围剿中出动了四个师,人数达到4.5万人,而阿尔巴尼亚游击队的人数只有2万人左右。

同时,德军在阿尔巴尼亚为了显示不是占领者而是解放者,也对当地人较为客气,这也是我们在《战斗的早晨》里看到阿尔巴尼亚的孩子,可以在德军巡逻队的眼皮底下,嬉戏玩耍,毫无恐惧之心。

德军重兵围剿,而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游击队的条件非常差。在影片里交待了游击队员没有鞋子,队员在开玩笑的时候,总是拿没有鞋子开玩笑。

同时也没有食物,在影片里有一个场面,机枪手苏洛在与伙伴们分吃食物的时候,他示意队友,把一点点食物,送给对面的一个漂亮的女游击队员。

这也是电影里的朦胧的一点爱情暗示,当这个女游击队员露出她的面颊的时候,确实是明眸皓齿,靓丽夺目。

在后来的狙击战中,苏洛操着一挺机枪,压迫着向山上发起冲击的德军,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甚至能独挡敌人的炮火攻击。

只是没有子弹,当时这名女游击队员带来了少量的子弹,然后操纵机枪,射杀敌人,但是眨眼之间,这名女游击队员便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倒在了机枪上,构成了电影里的一个颇为伤感的镜头。

之后,苏洛在电影里也成为压轴结尾,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面对德军上校狰狞满面地冲上阵地,他与敌人的同归于尽。

电影镜头里,没有表现他是如何对付那个老谋深算而又孤注一掷的德军上校,镜头从苏洛的头上越过,抬向天空,然后传来一声呐喊声,可以猜出的内容,是他抱着德军上校,一起坠下山崖了。

电影很快匆匆结尾,只见游击队员从山巅上冲刺而下,杀向敌人,战争结果如何,电影里没有交待,但是在电影前面提供的情境下,德军的大部分力量还没有消灭,武器装备还没有受损,这时,游击队冲锋出击,如同以卵击石。

电影意图通过德军上校被铲除掉了,敌人已经群龙无首,按照《三国演义》的叙事手法,是必败无疑了,但现代战争,显然不是这样一将落马、便大获全胜这种逻辑平移的,所以阿尔巴尼亚电影的结尾往往是戛然而止,在中国观众那里获得一个并非浪得虚名的“莫名其妙”的风评。

从史实上来看,当时的阿尔巴尼亚的游击队主要采取是突围战与机动作战,影片里的伏击战根本不成熟,它的伏击目的,只是为了狙击敌人。游击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摆脱敌人的围剿。

从《伏击战》的交待看,德军防备甚严,机械化部队出击之前,前出先锋队,侦察村庄,封锁道路,四处查看,部队也是稳步递进,遇到伏兵,及时增援,游击队连到伏击战的地点,都必须绕开德国人到处警戒的路口,不得不通过攀援峭壁,才越过山峦阻碍,到达伏击地点。

从影片的交待来看,德军被围困后,在开始的一阵手忙脚乱之后,立刻组织了有效的炮火还击,还采取迂回包剿、占领制高点的手法,使游击队的伏击渐渐地陷入被动。电影结尾处让人意犹未尽,根本感受不到游击队伏击战泰山压顶的成功效应。电影最后依靠的是人海战术,比划一下冲下山去的激动人心场面,但能否制胜,仍是一个悬案。

据《阿尔巴尼亚史纲》记载,这一场冬季战役以游击队节节败退为结局,可见,影片里的游击队要展开一场伏击战是相当困难的,《伏击战》这部电影记录了这一场惨烈的战争全景,折射出当年抗击德军几乎是一场啃骨头的拼掉老本的血战。

从电影手法来看,《伏击战》是阿尔巴尼亚电影里比较平庸的一部,它对人物基本没有什么刻画,镜头调度也是采用了纪实性的手法,人物交待不清,战事也是敷衍了事,但是在当时看惯了中国式游击队战争片的情况下,这样一部全程的纯粹战斗的影片,还是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颖的观感。

观众记忆深刻的包括那个留着希特勒小胡子的阿尔巴尼亚所谓卖国政府军成员,在遇到危险时,上演了一幕幕逃生必杀技,包括在车内压低身子,躲避枪弹,后来又从车上挣扎着身子,蛇行下车,接着展现葡伏在地、钻入车肚的尺蠖逃生术,但最终在逃生路上,遭遇德军上校,他见势不妙,扭头而走,被德军上校开枪打死,完成了这个漫画式人物的在电影里形象贡献。

而影片里开始的时候,还出现一个志得意满的年轻德军军官,衣扣上悬着铁十字勋章,从他的对话中来看,他曾经参加过入侵法国的战斗,所以他在影片里不失时机地嘲笑了一下法国人,说他进军法国的时候,“那些法国人都吓傻了。”

可以看出,这个年轻军官,正是后来好莱坞与西欧电影里那些出没在二战重点战事中的德国军人,他们在电影里出现的地域,确实是西方二战片英雄的主要战线收获场所,而在这些影片中,是没有阿尔巴尼亚电影里的抗击法西斯英雄什么事的,阿尔巴尼亚电影也深知自己的游击队战事,在二战的 历史 中,占据不了多大的空间,这种心态,该如何在《伏击战》里表现出来?

我们看到,影片里在阿尔巴尼亚多呆了三五个月的德国上校不失时机地讽刺了那个得意洋洋的年轻军人:“在阿尔巴尼亚,你得铁十字勋章很难,但坟上的十字架倒很容易得到,连送葬的也没有。”

电影的潜台词是说,阿尔巴尼亚的抗战,不玩虚头,而是玩实在的,是货真价实的消灭敌人的场所。

虽然二战史,对巴尔干诸国的抗击法西斯的史实一笔带过,但阿尔巴尼亚电影《伏击战》却借助德国人之口,表达了他们打击的敌人,是真正的对手。

这也是电影的巧妙之处吧。

❽ 谁能说出60、70年代的阿尔巴尼亚电影详细名单

那一时期的阿尔巴尼亚电影有:

《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广阔的地平线》、《创伤》、《脚印》、《宁死不屈》、《伏击战》、《第八个是铜像》、《小贝尼》、《平凡的岗位》。

阅读全文

与新阿尔巴尼亚电影伏击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反击的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461
英语电影名字和内容 浏览:399
死开D啦电影粤语高清 浏览:832
红雀电影院 浏览:777
死侍免费中文版电影 浏览:54
郑伊健演贩毒的电影大全集 浏览:666
赣州九方巨亿电影情侣厅图片 浏览:856
劲爆的一部电影 浏览:671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反派小丑 浏览:51
画家的一部电影 浏览:433
世界电影票房百强 浏览:397
扮演红灯记李玉和的电影演员名字 浏览:573
樊登者电影演员 浏览:314
法国电影苔丝多长 浏览:593
史诗级别电影的音乐 浏览:858
免费完整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474
除暴电影的结局 浏览:715
嘉兴可以定制电影票 浏览:302
21电影院暂停营业 浏览:453
全职杀手电影粤语中字在线观看 浏览: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