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皮亚电影节

皮亚电影节

发布时间:2023-08-12 22:19:53

① 艾曼妞是怎样的一部电视剧

法国情色《艾曼妞》

又是法国电影节的五月天,今年主题是〈情色体验·法色光影〉,选映一批被喻为标志着法国情色电影演变的经典作品,包括罗渣·华汀、伊力·卢马、贾斯·积坚及路易斯·布妞尔等情色高手的作品在内。五月二日揭幕,为期长达一月的展影,琳琅满目。

这批选影作品中,对普通观众而言,可能是以《艾曼妞》最能勾起一个年代的集体记忆。开幕以后的第一场电影(五月五日),正是这部情色经典作。

《艾曼妞》电影的诞生,原来与《巴黎最后探戈》( Last Tango In Paris )有点渊源,事发于1972年,《巴黎最后探戈》上映。当片中马龙·白兰度出动那半磅牛油搞作的经典情色镜头出现时,这场戏令到一位制作人极为震撼,他特意往戏院观看盛况,这场戏令他震撼之余,也令他有所领悟,并实时闪出一个念头:「我如何可以拍一部令人震惊及成为热门话题的情色电影?」

这位制作人便是《艾曼妞》电影的始创人阿伦·施历斯基( Alain Siriezky ),当时是派拉蒙影片公司法国院线Para France的负责人,年仅二十三岁。

自1972年开始,《巴黎最后探戈》成为意大利二十六年来最赚钱的电影,直至1999年,才被《一个快乐的传说》取代它的地位。

小说最初是禁书

一切从马龙·白兰度那半磅牛油开始。像欲火焚身,施历斯基走遍巴黎大小书店寻找情色题材,终于看上了Emmanuelle Arsan的小说【艾曼妞】( Emmanuelle )。

这本小说最初被禁,到1965年才被解禁出版,描写一个十九岁的美丽人妻,因感生活沉闷而到处留情,在泰国与不同的男∕女发生关系。施历斯基喜欢这本小说,并敲定将它拍成电影。

他首先支付二千五百法郎(约三千港元)解决版权问题,并定下制作预算为十二万英磅(约一百五十万港元)。他同时在康城影展中,获得Para France出资三分一,其余资金由法国一间拍电视广告的公司Yves Rousset Roard支付。

集资完成后开始找导演,结果选定了年青的荷兰电视广告导演贾斯·积坚( Just Jaeckin )执导他的第一部电影。这位导演当年三十三岁。

编剧是尚·路易斯·李察( Jean-Louis Richard ),他是当时法国影后珍·摩露的第一任丈夫,音乐也大有来头。他是颇负盛名的音乐人皮亚·巴捷里( Pierre Bachelet ),外景地是泰国。

适逢其会姬丝桃

万事俱备,最难是,找谁人演艾曼妞?法国很多新星都不愿为这部片全裸演出,但要赶在泰国雨季前开拍的日期迫近,在最后关头,年仅廿一岁的模特儿施维亚·姬丝桃( Sylvia Kristel )出现在眼前。

姬丝桃曾在油站工作,其后在三部荷兰电视电影中担任配角,她透过经纪介绍,给导演贾斯·积坚在阿姆斯特丹试镜,当时她一边读台词,一边让上衣滑下露出乳房,贾斯.积坚立即选用她。

多年以后,姬丝桃忆述:「当时看到剧本,已了解到角色性格,所以做出让上衣滑下的举动。」事实证明,她是演艾曼妞的最佳人选。

连续放映十年

影片如期在泰国拍摄。那是1974年,当时泰国政府致力打击外国电影商在泰国拍摄色情电影。拍摄《艾曼妞》时,工作人员都小心翼翼,为了慎重起见,每日将拍好的菲林即日送返巴黎,但仍然「东窗事发」,拍到一半,所有工作人员被勒令离境,《艾曼妞》有一部分的拍摄,迫不得已在巴黎完成。1974年6月,《艾曼妞》推出,但当初只能在西班牙全面公映,反而在法国根据地,由于试映时劣评如潮,而且被列为X级,几经争取,只能放在一间戏院上映。

但奇迹出现,上映第一天已有一万五千九百观众在戏院排长龙,第二天更多,于是压不住了,戏院不断加入,令《艾曼妞》立即成为法国最成功的电影。

事后计数,这部电影竟然在Para France的一家电影院连续放影十年。连同法国在内,《艾曼妞》在全球八十六个国家上映,影带历年在法国卖三百五十万套,比《铁达尼号》( Titanic )还要多五十万。《艾曼妞》成为艾菲尔铁塔之外的另一法国标志。

深受女性观众欢迎

台前幕后都各有所得。施维亚·姬丝桃马上成为欧洲首席艳星。始创人阿伦·施历斯基成为富豪,导演贾斯·积坚一片成名,他虽然因判断错误而婉拒拍第二集,但他另途发展,再拍下另一部情色杰作《O娘》( The Story Of O ),使他成为情色电影的后起之秀。但他也有所失,因为《艾曼妞》而被无情批评为下流色情贩子,连女朋友亦因此而离弃他。

但当年《艾曼妞》受欢迎,总结得的经验,正如姬丝桃所说:「主要是这并不纯粹是男性观众喜欢的电影,它更受女性观众欢迎。它情色,但并不刻意,而艾曼妞这角色,全程置身于女性主导地位,她所做的一切,并不从属于男性,因此很能令女性观众喜欢这角色,而且靓衫、靓人、靓景,令人看得舒服。」

姬丝桃再次签约演《艾曼妞》续集。这次故事背景在香港,导演是法兰西斯·佐高巴迪( Francis Giacobetti ),在1977年的《再见艾曼妞》( Goodbye Emmunuella )中,她仍然是主角。其后,姬丝桃有机会拍罗渣·华汀、哥罗迪·查布洛( Claude Chabrol )及法兰斯·基罗( Francis Girod )等名家的电影,至1979年她去美国,拍第一部荷里活电影是《国际机场1979》( Airport'79 )

《艾曼妞2000》

其后的《艾曼妞》片集,换了不少女星,包括令人透不过气的蒙妮娇·嘉比妮( Monique Gabrielle )。第4集《艾曼妞》是一部立体电影,此后更发展至成为黑人女星担纲演出。

至于已成为富豪的始创人施历斯基,更把这片种发展成为电视片集,先后在1990年在巴黎、及1995年在洛杉矶推出,而现在,他又重施故技,起用廿六岁的金发美女荷莉`森逊( Holly Sampson )再演艾曼妞,名为《艾曼妞2000》( Emmanulle 2000 )。这部新《艾曼妞》的发行方式不在戏院,而是在网络及有线电视,女主角荷莉`森逊曾在《两颗绝望的心》( Leaving Las Vegas )演过小舞娘的角色,是第一位非欧洲女星演艾曼妞的美国本土出生演员

② 跪求好心人分享触不可及(美版)2017年上映的由凯文·哈特主演的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

《触不可及(美版)TheUpside》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SyFytwuZioJ7c1pC-MPpwQ

提取码:mfkx

导演:尼尔·博格

编剧:乔恩·哈特米尔、埃里克·托莱达诺、奥利维埃·纳卡什

主演:凯文·哈特、布莱恩·科兰斯顿、妮可·基德曼、阿雅·娜奥米·金、贾西·迪阿洛·温斯顿、吉纳维芙·安吉森、格什菲·法拉哈尼、泰特·多诺万、朱丽安娜·玛格丽丝、克里斯蒂娜·张、皮亚·梅切勒、罗伯特·比齐克、大卫·尼尔里姆、迈克尔·J·莱昂斯、桃乐丝·麦卡锡、苏珊·萨瓦、布莱恩·加拉格尔、泰隆·米切尔·亨德森、英德拉·A·托马斯、简·摩尔、莱曼·陈、柯克·凯利

类型:剧情、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9-11-22(中国大陆)、2017-09-08(多伦多电影节)、2019-01-11(美国)

片长:126分钟、121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美版触不可及、闪亮人生(港)、活个精彩(台)、上行、上升、Untouchable

菲利普(布莱恩·科兰斯顿BryanCranston饰)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翁,在一场滑翔伞事故中,他伤及了颈椎,导致全身瘫痪。如今,他隐居在自己豪华的别墅中,凭借着雄厚的资金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在好友的建议下,菲利普决定招聘一名贴身助理来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在招聘启事发出去不久之后,一位名叫戴尔(凯文·哈特KevinHart饰)的年轻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戴尔并不算一个底细非常干净的人,他因为无法向前妻付清赡养费而即将面临失去孩子探视权的糟糕状况。大大咧咧口吐芬芳的戴尔很快就吸引了菲利普的注意,尽管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靠谱,但菲利普还是决定就是他了。

③ 请介绍一下世界上的一个名城。

世界名城之一: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④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会员

罗卡:资深电影文化工作者。曾任十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专题策划。
罗维明:多媒介创作人。前任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电视台编导、《电影双周刊》总编辑、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著有影评集《电影神话》、《电影文章》等。
李焯桃:影评人,现任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艺术总监。曾任《电影双周刊》总编辑,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历任柏林影展、温哥华、鹿特丹及釜山电影节,以至台北金马奖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审。著有《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笔记》、《观逆集》、《淋漓影像馆》等影评结集共八册。近年编有《香港电影七九─八九》、《香港电影王国─娱乐的艺术》及《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特刊等。
黎肖娴: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系博士候选人。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助理教授。
黄爱玲:电影文化人。曾编《诗人导演 ─ 费穆》及出版文集《戏缘》。现为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 林锦波:曾任《PC home》副出版人及总编辑、《电影双周刊》、《越界》、《东周刊》编辑,、S-team Proction 出版总监及《星岛日报》采访主任。从事电影及科网评论工作。现任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董事及理事。
黄淑娴:曾任香港电影资料馆编辑部主管,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现为日本东京大学中文系访问研究员。著有《女性书写_电影与文学》。
列孚:香港资深影评人。曾任《南国电影》编辑;《中外影画》半月刊创办人兼总编辑;《影艺》半月刊总编辑。著有《指点十年》及《中国大陆电影综评》。
舒明:在1965年开始发表影评,对欧洲电影和亚洲电影特别关注。著有《日本电影风貌》(台北,联合文学,1995)、《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2007)。
张建德:影评人及作家,著有英国电影协会出版之《香港电影─额外的层面》一书,曾为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英文编辑。
朗天:曾任职报馆,现为评论及创作人,文化策划。著作有《基督教之贫乏》、《人喜欢被骗》、《后虚无年代》、《后九七与香港电影》等。主编作品有2000年、2002年及2003年《香港电影回顾》。现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蒲锋:影评人,前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曾在《星岛晚报》、《现代日报》、《星岛日报》、《经济日报》、《快报》、《明报》及《电影双周刊》发表影评。现为《信报》撰写影评专栏。曾主编《1997香港电影回顾》及《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及为《世纪回眸 ─ 中华电影经典展》中文编辑。
庞奴:原名李照兴,曾任报章编辑、记者、香港国际电影节编辑。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传播艺术系毕业。擅写电影评论、城市现象及流行文化等各种文化观察。主编作品包括《香港101》、《裙情汹涌》、《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及《上海101》。个人作品有《男人那东西》、《香港酷酷》及《香港后摩登》。
张伟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现届副会长,自称电影作者,由评论至剧本,著有《低空飞行》。1997年开始独立电影创作,导演作品包括《月未老》(1997)、《惑星轨迹》(2000)及《太阳无知》﹙2003﹚。
小敏:曾任香港国际电影节中、英文编辑。于《明报》、《信报》、《星岛日报》、《联合报》、《Cosmopolitan》等媒介撰写和电影有关的文章,并于《黄巴士》发表短篇故事。编剧作品包括香港电台的《寻人记》(1995)、《纳清风》(1996)、《我家猫儿 — 龙猫是不是猫?》(1996) 、《身壮力健》(1997)、《肥May 正传》(1998)及《波记开锁》(2000)。文字作品有《我的猫故事》(2003)。于2003年创办书节及传讯活动公司蓝蓝的天。 赵嘉薇:曾任百老汇电影中心助理总监、香港国际电影节出版统筹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经理兼理事。现于香港电影数据馆担任编辑。
何思颖:往返于香港及德州侯斯顿的作家。曾任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英文编辑。现任香港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林超荣:现任自由撰稿人、香港电台《头条新闻》节目主持及电影编剧。曾任无线电视高级编剧,后来加入亚洲电视担任编剧审阅,其后晋升为电视监制。小说著作包括《男人的做和女人的爱》、《笑里情怀总是痴》、《头条新闻小小说》及《人细鬼大》。
凤毛:原名张凤麟,毕业于中文大学及研究院课程,后远赴法国索邦大学完成博士预备课程。为香港大学比较 文学系 博士。现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课程包括:中国艺术及设计、电影等。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及香港影评人协会会员,影评散见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网页,及大专院校出版的电影论文集。
宾尼:原名李耀荣,毕业于岭南大学中文系,后负笈英国史坦福郡大学进修,为传媒及文化研究硕士。曾出任TVB「娱乐 + 生活文化」副总编辑,现为杂志编辑、自由写作人,文章散见于学会网页及报章杂志,并参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多部电影书籍的文章撰写,个人著作有《The Y2K Hero – Bruce Lee》(2001)。
皮亚:独立电影人,明报电影版策划。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曾赴纽约大学进修电影制作,导演作品有《人造色素》(2002)及《我是猫》(2004)。编剧作品有《17岁的夏天》(2005),《人在江湖》(2006),《阿飞》(2006)。 潘国灵:文学作家、文化评论人,大学兼任讲师。文章发表于中港台媒体如广州《城市画报》、《深圳商报》、台北《诚品好读》、《明报》、《经济日报》、《号外》等报章杂志。主编《银河映像,难以想象》、《王家卫的映画世界》,个人作品有小说集《失落园》、《病忘书》、《伤城记》、城市论集《城市学》等。曾获第七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组推荐奖、中文文学创作奖季军及优异奖、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等奖项。曾担任青年文学奖评判、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评审、国际影评人联盟奖(FIPRESCI)评审等。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
登徒:原名单志民。影评散见于《越界》、《信报》、《电影双周刊》、《经济日报》、《明报周刊》。现为《经济日报》副刊电影版编辑,并为香港电台主持影评节目。曾主编《1996香港电影回顾》,又代表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负责「CIA 三面睇」放映研讨节目。
汤祯兆:香港影评人及作家,专注于电影及日本研究。近著有日本电影研究《讲演日本映画》(2003)、香港文化论集《杂踏香港》(2004)及日本AV研究《AV现场》(2005)。香港电影研究《香港电影血与骨》(2006)。 冯若芷:多伦多大学毕业,主修电影研究。曾任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助理编辑,以及商业电台《好声好戏》电影节目主持人。现为专业翻译及影评人。
徐宽: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曾任职亚洲电视国际台,香港电讯互动电视及电讯盈科内容策划。现任职寰亚电影制作部。
黄志辉: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独立录像艺术及视觉艺术创作人,录像太奇创会成员。曾任《越界》杂志美术总监;设计及制作《低空飞行》、《从新浪潮至后现代》及《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等书。
黄国兆:资深影评人,曾任香港国际电影节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王勋:现职编剧及影评人。生于香港,于九十年代开始撰写影评。曾任职记者以及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电影科助教,现为自由撰稿人。
刘兰:当过电影编剧,超过十年的周刊记者及编辑。影评主要见于《东周刊》,《东方新地》,及电影评论学会的年度文集。除了影评之外,还以不同笔名发表杂文,小说及儿童文学等。
叶月瑜: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助理教授,著有《歌声魅影─歌曲叙事与中文电影》。
刘曼久:曾任报章记者及电影网站主编,现从事影评、文字及影像创作。
游静: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学士、纽约社会研究新校大学媒体系硕士、伦敦大学皇家可罗威学院媒体艺术系博士。曾于加州圣地亚哥校址、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密西根大学、伦敦大学等任教,现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为「设计、文化与理论」课程统筹。同时身兼电影及录像导演、多媒体装置艺术家、散文作家及诗人,曾为纽约电视台编导及为香港电台电视部特约导演,执导剧情长片《好郁》于国际影展多次获得肯定。著有文化评论集《另起炉灶》,散文集《裙拉裤甩》,诗集《不可能的家》及电影剧本《好郁》。研究范围包括电影理论及创作、纪录片、小众传媒、酷儿理论、录像艺术及饮食文化等。2004年获洛克菲勒博士后人文学科奖金赴美进行研究。 陈嘉铭:做过廉价兼职讲师,教过电影、流行文化等学科。亦曾做过牛棚书院《E+E》杂志编务工作。作小说、栋笃笑、写影评、搞文化多年。小说作品包括《野心》(1998)、《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1998)、《积木小屋》(2001)及《无故远游》(2004)。个人栋笃笑作品有《失业人士请注意Dating the Unemployed》(2002)、《盲侠谈恋爱Loving Hong Kong, Being Blind》(2004)及《文化圈血泪史Ka Ming! Stand up! - Perhaps Culture》(2006)。文章多见于明报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网页。现为澳洲墨尔本大学博士生,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及夸国合拍电影;亦曾以《Getting lost, culture shock》为题,参加「零五年墨尔本国际喜剧节」栋笃笑比赛,从中观摩。
清心:影评人、自由写作人,从事广告及市务推广之文字创作。 影评及散文作品见于《都市日报》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出版刊物。
洛枫:原名陈少红,香港出生;一九八七年取得香港大学文学院学士,并于香港大学修读哲学硕士。一九九二年赴美国深造,先后取得美国南加州大学东方语言及文化学系文学硕士,及后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得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新穗》诗刊、《九分壹》诗刊编委、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兼任助理讲师,现任中文大学中国语文及文学系高级导师。是香港著名诗人、电影评论员,作品以诗、小说及评论为主,作品散见于香港的《香港文学》、《素叶文学》、《诗双月刊》、《星岛日报》、《星岛晚报》、《快报》、《越界》、《突破》;台湾的《蓝星诗刊》、《创世纪诗刊》、《中华日报》、《当代》、《华人文学杂志》,以及美国加州洛杉矶《世界日报》等。著作有《世纪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文化评论﹚、《盛世边缘》、《末代童话》(短篇小说)、《距离》(诗集)、《错失》(诗集)。评论文章收入于《香港文学探赏》、《香港现当代文学探研》、《文学与表演艺术》。学术的研究范围主要是香港的文化,包括诗、小说、电影、流行音乐等。
家明:原名冯家明,199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大学时开始写影评,作品散见于《电影双周刊》、《信报》、《Amoeba》、《Homenet》、《Magpaper》、台湾的《光点电子报》及《开眼电影E周报》等,1993年至1997年在《年青人周报》撰写电影专栏。2001年起在青少年中心、百老汇电影中心、艺穗会、大专学院及香港演艺学院等主持电影讲座及短期电影课程,题材由电影历史、电影欣赏、类型电影及新媒体分析等。现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罗展凤: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专研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及电影专栏见于《看电影》(上海)、《深圳商报》(深圳),另散见于《电影欣赏》(台湾)、《中华读书报》(北京)及《香港经济日报》。著作有《映画X音乐》,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另附简体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现分别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及香港艺术学院。
吕永佳: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哲学硕士研究生、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独立文学创作杂志《月台》编委。曾获中文文学创作奖、青年文学奖、大学文学奖、城市文学创作奖、浸会大学本科最佳成绩奖。
陈志华:自由写作人、出版团体「廿九几」成员、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曾获中文文学创作奖及青年文学奖。
萧恒:早年毕业于商业电台DJ训练班,其后获香港大学文学士(比较文学及翻译)及文学硕士(文学及文化研究)。曾任职港大,负责多个电影及文化活动的统筹与传讯工作; 2002-04年间于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出任电影组行政主任。现职网上影碟及唱片零售商高级编辑,编撰关于电影及音乐的文字,另偶有文章见于报章杂志。曾与人合着《沙巴翁的城市漫游》一书及主编《电影花火》文集。
翁子光:影评人,喜文字创作。文章偶见于《AM730》,及雅虎部落格「光明磊落」,现任东亚卫视电影评论节目「光影三人行」主持;编写及执导舞台剧,今年将推出剧作《三分颜色上大红》;参与影视制作,刚完成独立制作《爱欲之港》之故事本。

⑤ 【看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一、电影基本信息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由[卢卡·瓜达格尼诺]执导,[提莫西·查拉梅][艾米·汉莫][迈克尔·斯图巴]主演的同性片,于2017年1月22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映。

该片改编自安德烈·艾席蒙的同名小说,讲述了24岁的美国博士生奥利弗在意大利结识了17岁的少年艾利欧,两人从而发展出一段暧昧关系的故事 。

2017年11月,该片获得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影片;同年11月29日,被英国《帝国》杂志评选为2017年度十佳电影;同年12月,获得美国电影学会2017十佳影片。,该片获得美国编剧工会奖电影类最佳剧本;同年3月5日,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中文名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外文名

Call Me by Your Name

其它译名

以你的名义呼唤我、唤吾汝名

出品公司

Frenesy Film Company

发行公司

索尼经典

导 演

卢卡·瓜达格尼诺

编 剧

卢卡·瓜达格尼诺、詹姆斯·伊沃里、沃尔特·法索

类 型

爱情、剧情、同性

主 演

提莫西·查拉梅,艾米·汉莫,迈克尔·斯图巴

片 长

130分钟

上映时间

2017年1月22日(美国圣丹斯电影节)

对白语言

英语、意大利语

二、标题解读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以自己的名字呼唤爱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概念?

按东方的思想理解就好比元曲《我侬词》中的“你侬我侬”一样,爱到无法分割。

导演也给出过自己的看法,这意味着自己在爱人面前,彻彻底底的投降。

小说还翻译为《夏日终曲》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过去就困在过去,像夏日黄昏将近时原野上的萤火虫。”下一个夏季还会有蝉鸣,但去年的鸣蝉已经死去。“夏日终曲”,仿佛谶言或总结,这是一个在夏天开始和结束的故事。呼应影片中在游泳池边,奥利弗和埃利奥读赫拉克利特的文字。

三、看电影的第一感觉

电影如同一首忧伤的爱情诗,把我的心都融化了,也让我想起了许多爱情诗

如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如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再如“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那天,我初次遇见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群中的一点

一撮沙……

还让我想起曾经最爱听的梅艳芳的歌《一生爱你千百回》

四、情节

情节:奥利佛到来,相互认识,一起去小镇开银行账户,一起游泳,打排球,去酒吧。弹钢琴调情试探,埃利奥写纸条表达自己对奥利佛复杂的心绪,谈海德格尔,舞会看奥利佛跳舞,与女孩玛西亚幽会,游泳,早餐,两人闹别扭,打捞雕塑,两人和解。埃利奥在家里到处找奥利佛的气息,看他的书,躺在他的床上。晚上妈妈读故事,鼓励埃利奥说出来。

第二天在雕塑前表白,两人去埃利奥的秘密基地,第一次亲吻。餐桌旁流鼻血,等奥利弗回来。与玛西亚约会,写情书,收到情书,与玛西亚约会,接待父亲的两个同性恋朋友,与奥利佛彻底抛弃了猜忌,两人水乳交融,度过了奥利佛在埃利奥家的最后三天。一起去罗马旅行,送别奥利佛,回家与父亲的对话,光明节接到奥利佛的电话知道奥利佛要结婚了,壁炉前流泪。

五、人物

爸爸、妈妈、埃利奥

奥利佛,玛法尔达,老园丁

基娅拉,玛西亚

先说说几个配角:

1、爸爸妈妈:有知识,懂孩子的需求,知道了孩子的心事,有意无意撮合他们两,为他们在一起创造条件。

妈妈,给他读骑士和公主的故事,鼓励埃利奥爱了就勇敢地告诉对方。看到埃利奥戴的项链,告诉埃利奥,奥利佛也喜欢他,让埃利奥和奥利佛一起去罗马旅行,接埃利奥回家,在车上默默抚慰伤心的埃利奥,光明节接到奥利佛电话,把电话让给埃利奥和奥利佛说话。

爸爸,去打捞雕塑前看出他们二人闹别扭,为避免尴尬,特意叫奥利佛做到前排来做向导,看到二人和好,说事情完了,他们还可以在海里游泳,创造条件让二人在一起。二人在海边互相呼喊对方的名字。奥利佛走后,父亲对埃利奥说出了自己的对他们的两在一起的羡慕。 “你们很幸运能遇见彼此,因为你也善良。在最猝不及防的时候,上天就狡诈的找到了我们最脆弱的地方。你只要记住,我在这里。现在你可能不想去感受什么,或许你从来不希望去感受什么,或许你不愿意向我倾吐这些事情,但是请你感受你所感受的,你有过一段很美好的友谊,也许超越了友谊,我很羡慕你。在我看来多数父母会希望这一切烟消云散,祈祷他们的孩子就此放手, 但是我不是这样的父母,为了快速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东西,以致在三十岁时,自己的感情就已破产,每开始一段新感情,我们能给予的便越少,但是为了让自己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多么浪费,我也许曾经接近,但我从来没拥有过你们拥有的,总有些什么在阻挠我,或是挡在我面前,如何过你一生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只要记住,上次赐给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只有一次,而在你领悟之前,你的心已经疲惫不堪了,至于你的身体,总有一天没人愿意再看它一眼,更没有人愿意接近,现在,你充满了悲伤、痛苦,别让这些痛苦消失,也别丧失你感受到的快乐。

2、像家人一样的厨娘玛法尔达和园丁安喀斯。默默关心着埃利奥一家人和奥利弗。在流鼻血事件中,安喀斯笑着看他们二人在桌子底下用脚调情,埃利奥送走奥利佛落寞地回来,安喀斯也是一副伤心的样子为他们难过。

3、来自巴黎的法国女孩 玛西亚 ,善良多情,和埃利奥一样爱读书,爱上埃利奥,虽然隐隐知道埃利奥可能并不爱自己,爱奥利佛,还是和埃利奥约会。在埃利奥和奥利佛在一起的三天,她同样忍受着失恋的煎熬。最后看到,送奥利佛回来的埃利奥那么伤心,她还是原谅了埃利奥,两人约定永远做朋友。

喜欢看书的人善于隐藏真实的自己,喜欢看书的玛西亚,坦白自己在埃利奥面前隐藏了真实的自己,因为怕自己受到伤害。最后她说喜欢埃利奥送给她看的诗集,特别喜欢意大利女诗人,安东尼娅波齐的诗。

假如我永远地走了

假如我永远地走了 我的什么东西总会留在

我的世界上——在一片喧嚣中

留下沉默的淡淡的印痕——在一片蓝色中

留下白色的细细的气息

十一月的夜晚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

在大街的角落 叫卖一束束菊花

远方闪烁的冰冷的绿色星辰好象有人在哭泣

谁晓得在什么地方

当我应该走了 永远地走了

这个世界总有人 为我 去寻找一枝菊花

——安东妮亚·波齐那

热情开朗的基娅拉,爱上阳光帅气的奥利佛,但或许只是捧场做戏,并没有真正的感情。

主角:

埃利奥:十七岁的少年,有着一张消瘦清俊的脸庞,在遇到奥利佛之前,每年的暑假都和父母到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安静的小镇度暑假。读书,谱曲,弹钢琴,跳舞,打排球,游泳,谈恋爱,就是他的日常生活。奥利弗的到来彻底打乱了埃利奥的生活,高大帅气,阳光开朗的奥利弗一来就俘获了埃利奥的心,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在埃利奥的心中掀起波澜。羞涩的他不敢向奥利佛表白心迹,他想尽办法试探他,接近他,寻找着奥利佛在家里留下的气息,最终在父母的鼓励下他鼓起勇气,表白了,而奥利弗因为怕伤害他,而躲避他,这让他深陷求之不得的痛苦之中,只能用各种办法排遣痛苦,弹钢琴,约会女朋友,写了一张又一张的情书,得到了奥利弗的回信,他是那么的开心,一天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迎来了夜晚,当真的面对奥利弗时,他却说,我很紧张。互诉衷肠后的两人,如鱼得水,形影不得,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几天相恋时光,车站送别爱人后的埃利奥,肝肠寸断,幸好有父母,朋友的安慰。

奥利佛:善良温柔,高大帅气又博学多识,面对敏感多情的又同样才华出众的埃利奥,他当然也是心生好感,只是如他自己所说,在打排球时,与埃利奥有了第一次身体接触,他以为埃利奥不喜欢他,后来慢慢知道了埃利奥对自己的爱,他处于对埃利奥的保护,觉得自己不应该接受这份感情,于是又疏远他,这让埃利奥备受煎熬,当然奥利佛也同样是难过的,只是电影没有呈现奥利佛疏远埃利奥之后的画面。两人互诉衷肠之后,可以看到,奥利佛对埃利奥的爱丝毫不会比埃利奥对他的感情要少。即使分别之后,奥利佛要结婚了,他依旧爱着埃利奥,但现实无法逃避,悲剧无法避免。

六、细节:

1、两处等待的情节都很动人

一是埃利奥流鼻血之后,奥利佛出门。埃利奥见人就问他们看到奥利佛吗。显示躺在两个女孩的身边,女孩邀他出去,他说妈妈会不放心的,随口就问看到奥利佛了吗?接着出门看到妈妈,也问看到奥利弗了吗?傍晚,坐在院子里的树下痴痴等着奥利弗,问厨娘,看到奥利弗了吗?把六芒星含在嘴里,默默思念半天不见的奥利佛。影片此时的音乐是Sufjan Stevens演唱的《Futile Devices》特别伤感,迷离,正契合埃利奥当时深陷不能见奥利弗的煎熬中,不能自拔。

二是两人互通了纸条之后延续一天的等待,在奥利弗刻意躲避埃利奥的几天后,埃利奥坐在书桌前斟酌再三,撕去了直白热烈的告白,最终从门下递给奥利佛的纸条上只写着:“我难以忍受沉默,我需要和你说话。” 第二天,他看到书桌上奥利佛的留言:“成熟点,午夜见”。

埃利奥看了一眼手表,将奥利佛的纸条放在唇上揉搓。这之后漫长的等待中,埃利奥看表的动作重复出现,共有7次,隐隐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不耐。即便一下午埃利奥都在与玛西亚亲热,他也因为频繁看表而显得分心,似乎他与玛西亚缠绵只是为了试图转移注意力、熬过这漫长等待罢了。

“我让自己围着别的什么事忙碌,我故意迟到;但在这种游戏里,我总输,不管干什么,我还在老地方,什么也没做,十分准时,甚至提前。”巴特眼中恋人注定的角色便是:等待的一方。等待是恋爱的明证:“我在恋爱着?——是的,因为我在等待着。”

另一边,奥利佛内心也同样充满焦灼感,为了侧面体现出这一点,在中午埃利奥离开饭桌时,导演让奥利佛握住埃利奥的手腕,看似漫不经心地询问时间。

镜头对手表的特写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埃利奥在阁楼与玛西亚亲热前小心翼翼地将手表取下放在桌台上,一次是晚上埃利奥弹完琴后他的父亲将手表递回给他,这一意味深长的动作也是这场等待接近尾声的信号。

等待是一场酝酿,它克制欲望、销蚀需求,让情感和欲望一点点积蓄,直到获得时间的许可。午夜,埃利奥来到阳台,夜色如水,奥利佛轻轻把手搭在埃利奥扶着栏杆的手上,结束了一场等待游戏。仅这一个淡淡的动作,就让观者内心也甜蜜不已,胜过亲吻和拥抱。

2、电影中他两次出现身体异样,一次在饭桌上突然流鼻血,一次当奥利佛在夜晚教堂门前跳舞时突然呕吐。小说中埃利奥流鼻血是因为奥利佛在桌下用脚触碰他的缘故,电影里虽然没有明确点出,但园丁安喀斯把这一切看在眼里,露出微微的笑容,还有之后奥利佛和埃利奥独处时,奥利佛边将脚搭在埃利奥的脚上边问:“你不会再流鼻血了吧?”也侧面体现出了埃利奥流鼻血的原因。

电影中望着奥利弗和陌生女人跳舞时,埃利奥呕吐的情节,是埃利奥面临和爱人奥利弗的离别,难舍的情绪无法排遣的表现。

电影里埃利奥的异样,本身就是一种爱情隐喻。爱情与疾病之间总是相互映照,一如苏珊桑塔格对《魔山》的引用:“疾病的症状无非是被掩饰起来的爱情力量的宣示;所有的疾病都只是变形的爱情”。

3、几个意象

墨镜

电影前半段里,埃利奥和奥利佛出场时频繁戴着墨镜。在爱情萌芽的初始,双方互相揣度、试探又试图克制。墨镜如同一具隐藏情感的假面。在埃利奥假装对奥利佛毫不动情、极力撮合他和基娅拉时,奥利佛冷言回应。之后,二人坐在狭小的车后座,虽然紧挨着对方,却都戴起墨镜,直到在沙滩上二人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埃利奥同奥利佛拿起的铜像残臂握手,宣告和解。

香烟和六芒星

抽烟是埃利奥的嗜好。奥利佛与埃利奥骑车去镇上时,曾在一间杂货铺门口停下买烟。当埃利奥一边抽着他递过的烟一边说:“我以为你不抽烟”时,奥利佛转头说:“我确实不抽。”然后抿嘴一笑。抽烟是奥利佛内心接近埃利奥的一个迹象。午夜阳台的会面,奥利佛握住埃利奥的手时,手上便夹着一支燃着的香烟。

这种模仿行为也同样出现在埃利奥身上。奥利佛第一次与埃利奥一家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吃早餐时,电影就给了他胸前戴着的六芒星一个特写。如果电影镜头代表埃利奥的视角,那么埃利奥第一天就注意到了他的项链。当埃利奥和奥利佛互相表露心迹之后,埃利奥告诉奥利佛自己也有一个相同的六芒星,只是不常戴,因为母亲说他们是谨慎的犹太人。但这段对话之后,埃利奥就戴上了六芒星项链,总含在嘴里出神。母亲坐在他身边时,也注意到了他的项链,用一只手捧起六芒星,看了看,什么也没说,又捂在他胸前。

因为爱慕与崇拜而模仿对方的言行举止,这样的行为再寻常不过。这也是对片名“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注解之一了吧

4、性感的残缺雕塑

奥利弗抚摸刚打捞上来的雕塑的嘴唇,与他抚摸埃利奥的嘴唇呼应。看幻灯片时,他无意间说的“他们看起来都好性感。”雕塑就如同埃利奥赤裸的上身,浑身散发着情欲。但这里情欲表达得干干净净,甚至透着一种纯真。

5、犹太人身份

六芒星,光明节

七、几个问题

1、奥利佛的身上有哪些地方吸引了埃利奥,让埃利奥为他着迷。

帅气的像明星一样,爱运动,有活力。丰富的学识,奥利弗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年轻博士后研究员,专攻前苏格拉底学派。争辩“杏子”的词源来自拉丁文或阿拉伯文,研读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聊海德格尔。

而奥利佛其实也早就为埃利奥倾倒,他年轻爱阅读,喜欢谱曲,钢琴谈得很好,虽然才十七岁,但也学识丰富,在皮亚韦战役雕像前,埃利奥告诉奥利佛有关皮亚韦战役的情况,奥利佛说,还有你不懂的事情吗?

2、埃利奥表白之后,奥利弗为什么要故意冷落埃利奥?

不想伤害埃利奥,不想搅乱他的生活。其实奥利弗对埃利奥的爱同样炙热,只是他更年长更成熟更善于掩饰自己。他怕自己的感情会给埃利奥带来伤害,开始变现得很克制,中止接吻,说他们不应该这样。有意躲避埃利奥。知道互通纸条之后,二人才敞开心扉,尽情诉说对彼此的爱慕。小镇大街上的接吻,说自己是多么高兴埃利奥来找自己。离别时的拥抱,离别后的电话,诉说思念之情。

3、为什么相爱的两人不能在一起?

埃利奥的父母没有问题,但奥利弗不一样他在美国,与埃利奥远隔重洋,他说,埃利奥很幸运,有这么开明的父母。而自己不一样,如果父亲知道了自己的同性恋情非把自己关进惩戒所,而且电影最后,他告诉埃利奥自己明年春天要结婚的消息时,也说的自己的未婚妻和自己分分合合已经有两年时间了。也就是在认识埃利奥之前他就有女朋友了。

八、主题

这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夏天,两个男人的短暂相爱,影片呈现了最原汁原味的爱情。这爱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与种族无关,即使是同性恋,却没有来自任何方面的阻力,甚至,各方面对他们的爱情都是支持的,父母看在眼里,有意无意的支持他们,爱着埃利奥的女孩甚至都支持他们。还有美好古老的小镇,阳光、果园,游泳池、舞会,同龄的朋友们,一切都那么美好。尽管如此,电影诉说的却是一个注定不完美的爱情故事。就如沈从文笔下如世外桃源般的边城,主人的爱情却是个悲剧。让人心碎。

但导演并不悲观,借奥利弗的父亲之口说出了人生的真相,尽情去体验你的人生。即便是痛苦,那也是你真实的人生,是你活着的证明。爱过便足以。

小说中的精彩语段

在我死去的时候,你是我唯一想要道别的人。唯有那时,我称之为「我的人生」的这个东西才有意义。万一我听到你过世的信息,我所知道的我的人生,还有那个此刻正在跟你说话的我,将不存在。

那天晚上我刚吐过,在回酒店的路上你吻了我。人来人往,但我不在乎,你也是。那个吻仍然在那里,谢天谢地。那个吻和你的衬衫,是我从你那里得到的一切。

“喜欢看书的人善于隐藏真实的自己。隐藏自己的人未必喜欢自己。”

“再过八年,我四十七岁,你四十岁。之后再过五年,我五十二岁,你四十五岁。到时候你会来吃晚餐吗?” “会,我保证。” “所以你真正的意思是,只有等你老得没办法在乎了才会来。”…… [我们会像小广场上那些面对皮亚韦河纪念碑而坐的老人,谈起两个年轻人在短短几周里发现了那么多快乐,然后在往后的人生里将棉花糖浸入那一碗快乐,生怕用完,每逢周年纪念也只敢喝想顶针那么大的一小杯。我想告诉他,未来那两个人无法抹去,撤销,忘却或重温过去。过去就困在过去,像夏日黄昏将近是原野上的萤火虫,不断说,你原本可以如此。但回头是错,向前是错。看开是错。努力纠正所有的错,结果同样是错。]

关于电影音乐

三部分

1、埃利奥弹奏的钢琴曲

2、三首Sufjan stevens创作的歌曲,片头,片尾,和中间表白后的第二天,埃利奥流了鼻血,奥利弗出门,埃利奥见人就问你看到奥利佛吗,在家里院子的树下等奥利佛到天黑,嘴里含着那条和奥利佛一样的项链。

等到自己陷入到神情恍惚,电影响起起了这首歌《Futile Devices》

瀑布游玩《Mystery of love》

片尾曲《Visions of Gideon》

3、背景音乐

坂本龙一作曲
坂本龙一,1952年1月17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中野区,日本歌手、曲作者、音乐制作人、演员、钢琴师,[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系作曲专业学士、音响研究科硕士。1983年,主演战争剧情片《[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并为其配乐,该配乐获得了第3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配乐奖,《M.A.Y.in the Backyard》就是其中的配乐。

表白之前,埃利奥偷偷跑到奥利佛房间,寻找奥利佛的气息,在阳台埃利奥紧盯着奥利佛离去的背影《M.A.Y.in the Backyard》

埃利奥给奥利佛写小纸条《Germination》

埃利奥抽着烟看奥利佛跳舞《Lady lady lady》

罗马街头与陌生女人尬舞The Psychedelic Furs《Love My Way》

等,还有埃利奥向奥利佛示爱的弹奏的钢琴曲

关于时间1983****年,电影处处有暗示

餐桌上谈论大选,爸爸妈妈看电视出现克拉克西,克拉克西1983年8月4日至1987年4月17日担[意大利总理]

皮亚韦河战役纪念碑前表白之后,埃利奥带奥利佛去自己的秘密基地一条小河边,渴了向以为农妇讨水喝,奥利佛看到墙上的画,画没有出现,但他说了贝鲁奇,是莫妮卡贝鲁奇,意大利国宝级女演员,欧锦赛期间,被英国花边杂志《男人帮》推荐为意大利国家队宝贝,事实上,贝鲁奇也是很多球员心中的性感女神。

背景音乐

收音机里传来的当时的流行歌曲

舞会上,罗马街头听到的理查德巴特勒的歌《Love My Way》成为乐队的标志性歌曲,也是美榜上的第一名。

两兄弟Butler所组的这支迷幻草皮乐队。乐队最初由提姆-巴特勒Tim Butler和理查德-巴特勒Richard Butler两兄弟于1977年组建于英国伦敦,最早叫做RKO, 后来改为Radio,最后在The Psychedelic Furs 与The Europeans两个名字中选择了前者。

阅读全文

与皮亚电影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朋友的重要英文 浏览:147
第46号密室电影结局 浏览:770
长江七号电影音乐 浏览:936
汶川地震电影完整版名字 浏览:805
电影结束后一会儿了英文 浏览:233
电视电影的图片 浏览:639
英文版小熊帕丁顿电影 浏览:739
怎样一部电影同步看两台手机 浏览:173
电影折磨主角 浏览:455
危狱惊情电影完整版在线免费 浏览:19
下载长虹电影院 浏览:100
电影小兵张嘎图片 浏览:392
成龙高难度逃跑的电影 浏览:253
带他到电影院 浏览:530
三个我心理健康微电影观后感 浏览:162
爱情短片电影资源 浏览:783
讲述一部电影一般现在时 浏览:467
电影无双里面的背景音乐 浏览:194
动漫电影男主角收服一只恐龙 浏览:502
法国电影公司logo 浏览: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