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戛纳电影节 戛纳怎么读啊
戛纳电影节中戛纳的读音是“[gā][nà]”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也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1)戛纳电影节的戛是怎么念的扩展阅读:
戛纳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特别关注”、“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
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特别关注”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㈡ 戛纳电影节,戛是念【ga】还是念【jia】跪求~
戛(gā)纳:CANNES (戛字念"gā")是法国东南部城市:~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官方竞赛单元奖项:
1、金棕榈奖(Golden Palm)
“金棕榈奖”前身为“电影节大奖”(Grand Prix 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乃是针对参加“主竞赛单元”的20余部影片评选出的戛纳电影节最高奖。
亚洲首部获得金棕榈作品是1953年日本导演衣笠贞之助前辈的《地狱门》,华语电影唯一一部荣膺金棕榈奖的影片为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年,与澳大利亚女导演简·坎皮尔执导的《钢琴课》并列)。
2、评委会大奖/评审团大奖(Grand Prix)
仅次于“金棕榈”的电影节第二高奖,相当于主竞赛单元影片的“第二名”。与1967年设立,在此之前“评审团特别奖”(Special Jury Prize)是电影界的第二高奖。曾用名“评审团特别大奖”、“评审团大奖”。
3、评委会奖/评审团奖(Prix Jury)
不同于上述奖项,评委会奖(评委会特别奖)属于非常设奖项,地位类似“xx榜中榜”的传媒推荐奖,颁奖原因往往是个别评委因偏爱而为其争取的特殊表彰。
4、最佳导演、影帝、影后、编剧奖
与奥斯卡奖的设置区别在于:
第一、戛纳的演员奖,无主角、配角之分;
第二、戛纳的编剧奖,无原创、改编剧本之分。
5、短片金棕榈奖(Short Film Palme d'Or)
由“电影基石”单元评审团针对入围“短片单元”的数十部作品评出,这些作品的长度通常都在20分钟以下。
㈢ 戛纳电影节到底怎么读
正确读法:gā nà diàn yǐnɡ jié
“戛”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只有一个读音jiá,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为了尊重影迷和媒体习惯,把“戛纳电影节”的“戛”字的注音加了gā。所以戛纳这个地名的正确读法是gā nà。
(3)戛纳电影节的戛是怎么念的扩展阅读: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