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黑泽明有哪些非常有名的电影值得看,来推荐
世界十大杰出导演之一《黑泽明系列作品》
1、《姿三四郎》1943年
《姿三四郎》,黑泽明第一部导演作品,旋即一鸣惊人。影片通过一名好勇斗狠的青年如何成长为一名柔道武术家为主线,反映了1880年日本明治时期柔术与柔道之争。黑泽明是一位地道的男性艺术家,他通过武士艺术来表现日本民族的品格,姿三四郎身上体现的尽职、勇敢、正直、献身精神、人道主义及粗犷的斗争正是浓烈的黑氏风格的完美体现。影片不仅以幽默的乐天情绪、区别于旧式日本武片风格的影像,更开创了日本电影史上的新型娱乐时期,其中五场以不同节奏表现柔道比赛的场面,更说明了黑氏画面处理方面的登峰造极。
2、《踏虎尾》1945年
《踏虎尾》算不算黑泽明时间最短的电影,一个小时的长度浓缩着黑泽明标准的叙事风格,这部拍摄于1945年的电影局限于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并没有太多电影技法上的突破,太多棚景的使用使影片有了舞台剧的高压表现手段。在影片开始的字幕中黑氏交替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及悬念。正如其中一句话:可惜猜忌之心乃人之本性,正是这样一个黑氏惯用的研究人类两面性的主题使《踏虎尾》得以延伸。黑泽明早期作品大都在题材上描写本民族的现实与历史,影片大多数采用对称手法,主题上深刻揭示人性与灵魂的冲突与撞击。这部《踏虎尾》就是此类代表作品。
3、《姿三四郎续集》1945年
因为《姿三四郎》的非凡成就及深远影响,黑泽明在二年后又拍了此片的续集,这也是黑泽明一生中唯一为一部影片做续。本片继续上集的故事,将一段寻仇故事表现的别有风味。特别对反派角色的描述刻画出了有血有肉的另一面。本片依旧是表现武士和男性阳刚美的通道,黑氏早期的风格特色就是强烈的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的对撞,而这一切又都包涵在导演略带诙谐的手段中融化的格外有味道。《姿三四郎》二集虽不能代表黑氏的最高水准,但一鸣惊人的创作手段为日本影坛一扫平庸之气。
4、《无悔的青春》1946年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黑泽明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影片根据战时一则真实事件改编,表现出混乱的社会下人类精神家园的萎缩,也表明了黑氏对战争及法西斯主义的立场及态度。黑氏暂时抛开他狂热的武士风格,却又巧妙地在这出女性电影中注入武士道精神,她受尽世间唾骂和凌辱仍倔强的表示:我对青春无悔的女主角具备了黑氏一贯的阳刚气质。这类影片相似国产片《江姐》般的励志类型,但黑泽明以忘我的投入及感同身受的细腻把一个经过战争混乱后,终于找到自我,忠于自己意志的新时代女性表现的可歌可泣,摆脱了说教成份,令人看来如鲠在喉。
5、《美好星期天》1947年
这是黑泽明难得的一部写意之作,它对日本战后颓废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本片以黑氏一贯的流畅与乐天精神;把一对年轻却充满忧愁的恋人在星期天怎样把种种烦恼抛诸脑后的经过刻画的充满激情及东方美。男主角向情人求爱一场,表现出黑氏浪漫主义的心态,令人看到心猿意马,而一对小情人在废墟中幻想未来经营小餐馆的场面,在叫人心往神怡之余也透露出黑氏寓意深长的希望。另外,此部影片也是日本电影中第一部直接反映出年轻人对性的感受的作品。
6、《罗生门》1950年
五个凶杀的当事人与见证人,说出了五个不同的结局,究竟辩说的对,事情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影片描写了人心深处奇异复杂的阴影,尖锐地剖析了人类最深奥的部分并公之于众。错综复杂的光与影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类那种与生俱来的虚伪本质和罪孽图画,构示了人难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使到了死的时候,也是不会放弃虚伪和掩饰的。
7、《留芳颂》1952年
8、《七武士》1954年
等,好多都不错,值得一看!
㈡ 《罗生门》是黑泽明哪一年的作品
《罗生门》 黑泽明
大雨瓢泼,残破不堪的城门摇摇欲坠,三个男人躲在下面避雨。这不就是基督教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吗?但是《罗生门》与基督教神话毫无“瓜葛”。它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平安时期(794—1184年),那座残破的城门——罗生门,是当时日本的京城——京都的城门。《罗生门》是第一部引起国际关注的日本电影,它的第一个场景就带有明显的黑泽明特点——用一个画面就把基督教和佛教的禅宗轻而易举地联系起来,这恐怕只有黑泽明能够做到。通过电影语言将一种文化的神话介绍给另一种文化的受众,同时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是贯穿黑泽明导演生涯的理念,电影史上也由此多了几部优秀的影片。
《罗生门》所讲述的故事围绕一起凶杀案展开,从在罗生门下避雨的三个男人的谈论中我们知道:一个强盗为色所诱,攻击一对夫妇,将丈夫绑起来,并当着他的面将他的妻子强奸了。不久人们发现了丈夫的尸体。谁是凶手?接下来三个当事者——强盗、妻子和死去的丈夫(通过女巫之口)以及目击者樵夫分别讲述了一遍事情的经过。同一件事,四个人却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到底谁说的是真的?最后我们才知道这四个人都在说谎,为什么?
●三船敏郎在《罗生门》里扮演强盗,他在黑泽明的多部影片里担任主要角色。
●三船敏郎(饰强盗)、京真知子(饰妻子)和森雅之(饰丈夫)共同演绎发生在1000多年前的一段故事。
《罗生门》的故事发生在三个不同的时间:三个男人在罗生门下避雨是现在时,法庭审理是过去时Ⅰ,凶杀案的发生是过去时Ⅱ。黑泽明用自己特有的电影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时间。现在的故事发生在罗生门下,在这里“罗生门”就像一个戏剧舞台,演员们都在上面表演,像一台室内剧。法庭审理那场戏是以一个固定的镜头完成的,摄像机总是正对着说话的证人,这个角度是法官的视角,但是法官始终没有出现,而且一声未发,只听见证人们在滔滔不绝地讲述。在拍摄凶杀案时通过迅速移动摄像机使画面充满了紧张和刺激,既有对当事人主观描述的再现,也有远距离的客观记录。同时黑泽明还用不同的光影效果来表现不同的时间:罗生门上乌云密布;法庭里一片雪亮;凶杀现场阳光普照。影片里时间不断转换,但是不用任何解释,观众们马上就能知道是现在还是过去。
●三船敏郎(饰强盗)和森雅之(饰丈夫)在剧中——一桩案件,四种说法。
四个人的回忆先后展开,他们的分歧就在于对各自所做所为的叙述上。强盗说,他是为爱而战,为了得到被他强暴的女子就与她的丈夫进行了决斗,经过公平而艰难的打斗,最终他赢了。被强奸的女子说,被强盗强奸后她请求丈夫杀了她,而丈夫却非常冷漠和鄙视地看着她,羞愤难当的她就用自己那把宝贵的短剑将丈夫刺死了。死去的丈夫则通过女巫之口表达了自己所受的伤害,他说妻子被强奸后竟然要跟强盗一起走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尊严,他就用妻子的短剑自杀了。樵夫说,他亲眼看见了所发生的一切,事实是这样的:强盗强暴了那个女人,刚开始他的确想拥有她,但当他发现女人的丈夫已经嫌弃她时,他也决定丢弃这个女人。女人羞愤之余,说出了“谁是强者我跟谁!”,于是两个男人开始决斗,其实在打斗过程中两个人都很害怕被杀死,最后强盗用自己的剑杀死了女人的丈夫。而夫妻两人都提到的那把贵重的短剑樵夫说他根本就没有看见。
●三船敏郎(饰强盗)和京真知子(饰妻子)在《罗生门》这部经典的默片里,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四个人都在某一点上说了谎话,目的是否认犯罪或仅仅是为了美化自己,总之“每个人都在言说为自己有利的话。当事人说谎时,音乐就很强烈,仿佛在愤怒的说:他们在说谎!所以本片的音乐不是纯粹的音乐,它完全独立地讲述了《罗生门》的故事。本片还用音画错位来制造紧张气氛或者戳穿假话和不符合逻辑的说法。本片的演员,特别是三船敏郎(饰强盗)和京真知子(饰被强暴的女子)用丰富但不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和思想,所以《罗生门》虽然是无声电影,但却感情洋溢,震撼人心。黑泽明不愧是一个高明的导演,他将发生在11世纪的日本的故事、斯堪的那维亚默片电影的自然隐喻手法、电影史上各个时期摄影和剪辑方面的精妙所在、还有用作解说词的音乐……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罗生门》这部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在日本,《罗生门》遭遇了公开的拒绝,而在国际上它却收获了赞誉和电影节的大奖。
《罗生门》反映了人性的一个弱点,那就是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甚至死去的人也要为自己辩解,仅仅是为了所谓的荣誉而不惜说谎。黑泽明1981年出版的自传写到1951年,也就是《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的那一年。黑泽明在自传中说“作为一名导演,《罗生门》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国际电影的大门;作为一个自传者,我却不能庄重而缓慢地穿过这道门,去续写我的人生……如果你想知道《罗生门》之后的黑泽明是个什么样子,那你最好去看他在《罗生门》之后拍的那些影片,了解里面的人物角色。因为一个人虽然很难以百分之百的坦率直面自己,但是如果他以别人的面目出现,那么他就很难避开事实。”
●森雅之和京真知子在影片中扮演夫妻——《罗生门》是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日本电影。
●三船敏郎(饰强盗)和森雅之(饰丈夫)试镜时留下的照片。
内心深处的灌木丛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改编自该小说)直指人的内心深处,分析得非常透彻,就像用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对人心进行了解剖,它揭露了人内心深处不可告人的欲望和追求。我用精心设置的光与影的戏来解释这种令人惊讶的欲望和追求。影片里的人们迷失在内心深处的灌木丛里,而且越走越远,陷入了一片荒芜。
黑泽明
《罗生门》黑泽明
剧情简介
三个男人在罗生门下避雨,他们谈论着一起刚刚发生的凶杀案。一个强盗袭击了一对年轻夫妇,他将丈夫绑在树上,并当着他的面强奸了他的妻子,不久人们发现了丈夫的尸体。强盗被抓了起来。四个当事人——强盗、丈夫、妻子和目击者樵夫,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但说法各异。事实的真相已不再重要,事实的主观性成为关注的焦点。
导演
黑泽明,1910年3月23日出生于东京。初中毕业后学过绘画,后从事与电影和文学有关的工作。26岁时他在东宝电影的前身“PCL电影公司”任助理导演,不久该公司被东宝公司接管。作为名导演山本嘉次郎的助手,他开始学习导演和编剧。1943年,黑泽明完成了处女作《姿三四郎》,获得极大成功,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1950年,黑泽明导演了《罗生门》,获得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这是日本电影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在拍完《活下去》(1952)和《七武士》(1953)后,黑则明成为日本电影界最重要的导演,他成功地将日本文化的神话展现给那些已经西化的观众。此外他还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搬上银幕,这些电影受到西方的特别关注。1957年,黑泽明导演了改编自《麦克白》的影片《蛛网宫堡》,这部杰作最终使日本演员三船敏郎成为一名国际巨星。后来两人多次合作,成为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黑泽明关于武士的喜剧片《大镖客》(1960)和《椿三十郎》(1962)也都由三船敏郎担纲主演。1963年,黑泽明又与三船敏郎合作拍摄了《天国与地狱》,这是黑泽明惟一的一部警匪片。1975年,黑泽明导演了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拉》,先后获得莫斯科影展金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80年,由法国公司出资,黑泽明与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摄了《影子武士》,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晚年的黑泽明对艺术上的追求更加执着,作品的哲理性也更加深沉。1993年,黑泽明执导了自己的收山之作《袅袅夕阳情》,影片里的一位老教师每年都要与自己的学生聚会,每当有人问他是否已经准备好死了,他都说“madadayo(未休矣)”,这个词既有“还没有”也有“或许”的意思。1998年9月6日,黑泽明在东京逝世。
●导演黑泽明,他将东西方文化——禅宗与基督教、莎士比亚与日本古典文学,在电影里有机和谐地联系起来。
影片资料
国家:日本
年代:1950
导演:黑泽明
编剧:黑泽明,桥本忍,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改编
摄影:黑泽和雄
剪辑:黑泽明
作曲:早坂文雄
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强盗),京真知子(饰妻子),森雅之(饰丈夫),志村乔(饰樵夫),千秋实(饰和尚)
获奖情况: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5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点评
《罗生门》是少数几部真正不受时代限制的经典影片之一。
创意: ☆☆☆☆☆
创新: ☆☆☆☆
演员阵容: ☆☆☆☆☆
音乐: ☆☆☆☆☆
经典指数: ☆
㈢ 黑泽明拍的所有电影的名是什么
世界十大杰出导演之一《黑泽明系列作品》
作品年表:
一代鲜师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梦 Yume (1990)
乱 Ran (1985)
暴走列车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苏乌札拉 Dersu Uzala (1975)
电车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袭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红胡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罗生门 Outrage, The (1964)
独行侠边环夺命枪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国与地狱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剑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镖客 Yojimbo (1961)
七侠荡寇志/豪勇七蛟龙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懒汉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战国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敌中横断三百里 Nichiro sensô shôri no hishi: Tekichû ôdan sanbyaku-ri (1957)
低下层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记录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侠四义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欲 Ikiru (1952)
白痴 Hakuchi (1951)
罗生门 Rashômon (1950)
丑闻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静夜之决斗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个辉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于青春无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续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
1、《姿三四郎》1943年
《姿三四郎》,黑泽明第一部导演作品,旋即一鸣惊人。影片通过一名好勇斗狠的青年如何成长为一名柔道武术家为主线,反映了1880年日本明治时期柔术与柔道之争。黑泽明是一位地道的男性艺术家,他通过武士艺术来表现日本民族的品格,姿三四郎身上体现的尽职、勇敢、正直、献身精神、人道主义及粗犷的斗争正是浓烈的黑氏风格的完美体现。影片不仅以幽默的乐天情绪、区别于旧式日本武片风格的影像,更开创了日本电影史上的新型娱乐时期,其中五场以不同节奏表现柔道比赛的场面,更说明了黑氏画面处理方面的登峰造极。
2、《踏虎尾》1945年
《踏虎尾》算不算黑泽明时间最短的电影,一个小时的长度浓缩着黑泽明标准的叙事风格,这部拍摄于1945年的电影局限于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并没有太多电影技法上的突破,太多棚景的使用使影片有了舞台剧的高压表现手段。在影片开始的字幕中黑氏交替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及悬念。正如其中一句话:可惜猜忌之心乃人之本性,正是这样一个黑氏惯用的研究人类两面性的主题使《踏虎尾》得以延伸。黑泽明早期作品大都在题材上描写本民族的现实与历史,影片大多数采用对称手法,主题上深刻揭示人性与灵魂的冲突与撞击。这部《踏虎尾》就是此类代表作品。
3、《姿三四郎续集》1945年
因为《姿三四郎》的非凡成就及深远影响,黑泽明在二年后又拍了此片的续集,这也是黑泽明一生中唯一为一部影片做续。本片继续上集的故事,将一段寻仇故事表现的别有风味。特别对反派角色的描述刻画出了有血有肉的另一面。本片依旧是表现武士和男性阳刚美的通道,黑氏早期的风格特色就是强烈的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的对撞,而这一切又都包涵在导演略带诙谐的手段中融化的格外有味道。《姿三四郎》二集虽不能代表黑氏的最高水准,但一鸣惊人的创作手段为日本影坛一扫平庸之气。
4、《无悔的青春》1946年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黑泽明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影片根据战时一则真实事件改编,表现出混乱的社会下人类精神家园的萎缩,也表明了黑氏对战争及法西斯主义的立场及态度。黑氏暂时抛开他狂热的武士风格,却又巧妙地在这出女性电影中注入武士道精神,她受尽世间唾骂和凌辱仍倔强的表示:我对青春无悔的女主角具备了黑氏一贯的阳刚气质。这类影片相似国产片《江姐》般的励志类型,但黑泽明以忘我的投入及感同身受的细腻把一个经过战争混乱后,终于找到自我,忠于自己意志的新时代女性表现的可歌可泣,摆脱了说教成份,令人看来如鲠在喉。
5、《美好星期天》1947年
这是黑泽明难得的一部写意之作,它对日本战后颓废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本片以黑氏一贯的流畅与乐天精神;把一对年轻却充满忧愁的恋人在星期天怎样把种种烦恼抛诸脑后的经过刻画的充满激情及东方美。男主角向情人求爱一场,表现出黑氏浪漫主义的心态,令人看到心猿意马,而一对小情人在废墟中幻想未来经营小餐馆的场面,在叫人心往神怡之余也透露出黑氏寓意深长的希望。另外,此部影片也是日本电影中第一部直接反映出年轻人对性的感受的作品。
6、《罗生门》1950年
五个凶杀的当事人与见证人,说出了五个不同的结局,究竟辩说的对,事情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影片描写了人心深处奇异复杂的阴影,尖锐地剖析了人类最深奥的部分并公之于众。错综复杂的光与影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类那种与生俱来的虚伪本质和罪孽图画,构示了人难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使到了死的时候,也是不会放弃虚伪和掩饰的。
7、《留芳颂》1952年
这是一部强烈震动心灵的影片,所有有良知及良心泯灭的人都该看看。看看一个人在人生最后的过程中,是怎样领悟与体会到人生的真义与生存的价值。黑泽明以巧妙的手法,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重大主题融进了一个普通的故事中。借着主角发现身患绝症,决心在临死前为市民建造一座公园的心愿,将一个我们挂在嘴边的词组加以鲜明地、实际地探讨。此外,本片对官僚机构的推诿塞责,明争暗斗给了严厉的讽刺与抨击。这是一部欲唤起情感回归却让人万念俱灰的影片,在影片结尾时,黑泽明让那首《生命如此短暂》重又回响在耳边,使我们仍能看到穿透世欲和官僚禁锢的曙光。
8、《七武士》1954年
《七武士》是黑氏影坛生涯中最成功与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影片中,黑氏终于开始对好莱坞风格进行再创造式的模仿,可笑的是,《七武士》成功后又被好莱坞重拍,且成为美国西部片的名著。《七武士》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描述七个武士保护农民免受山贼掠夺之经过,但其中却蕴含着一种坚韧和勇敢的力量,影片中黑氏首次显示出超人的导演技巧,武士与山贼几个人的掠杀,却展现出千军万马的气势。群马冲杀,泥沼恶斗的连场激战,在快速剪接,连续复数镜头的运用下,所有影像凝聚成一体,扣人心弦。这部影片被日本电影旬报称为史上最佳作品第一位。
9、《活人的记录》1955年
本片是黑泽明反映现实类作品中最受关注与争议的一部,影片描述三船敏郎饰演的老人喜一听到美国与苏联进行氢弹试验,辐射尘落到日本的消息,决心建造一座地下住宅,最后被关进精神病院,幻觉自己来到另一个星球,看到地球被烧成灰烬。这部影片绝不是黑氏空想的结果,他以日本独特的历史为主线,构筑日本人持有视觉观,他用日常心态与衰老、死亡、战争这一流转主题针锋相对,得到一个可怕的近乎残酷的现实。这部影片是黑泽明对战争及战争带来的痛苦的自我反省。他说:“我不想耸人听闻,而只是希望人们听到一个活人的善良呼叫。”黑氏是一个罕见的人道主义者,他用右手批判现实生活的麻木,左手又寻求完美的明天。
10、《蜘蛛巢城》1957年
本片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并被誉为最成功的一部改编杰作。黑泽明把背境改为日本战国时代,通过一个武士野心勃勃的政治阴谋对武士电影及黑氏道德观念进行了必要延续。黑氏喜爱把人放在特定环境中。给予一定条件及刺激,以测定人的反应。《蜘蛛巢城》就是典型的试验人生的作品。他同时也是日本最欧美化的导演,尽管山田五十铃(武士夫人)吸收了“能剧”的表演方式,而“巢城”也被打扮成古色古香的能剧舞台,展现迷人的民族特色。但他仍用西方的现代电影手法来表现这一切,这使《蜘蛛》成为一部东方文化与西方艺术完美融合的娱乐巨片,同样是古装武士片,与豪放的《七武士》相比,本片的内敛多少表明了得心应手的导演功底。
11、《底下层》1957年
黑泽明不仅是一位电影艺术大师,他的喜剧才能从《姿三四郎》中就已经展现。在这部《底下层》中黑氏把目光投向贫民窟,那里住着妓女、小偷、车夫、戏子……通常我们会把这种悲剧人物与社会的背影联系起来以达到批判的目的。但相反,黑氏的处理手法却以滑稽的喜剧手段来表现最底层人物的生活。黑氏的触觉敏感而好强,影片中最具生活气息的人群与那种底层的原始生命力、爆发力与戏剧性的苦难与悲哀都是黑氏做为一个人文主义大师的底气。黑氏博大的胸怀及自强不息的乐观精神在《底下层》中再一次用笑声证明。
12、《武士勤王记》1958年
另一译名为《战国英豪》。日前市面上已有两种版本出现。影片描写战国时代,秋月家族的雪姬公主,在一个忠心的大将保护下,带着一批黄金逃出敌人的搜捕,投靠盟国。本片那一片咄咄逼人的黑色天空,一望无际的平原,两个黑影互相搏斗的画面,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武士》是一部纯粹的弘扬善性的电影,其理想主义的希望使作品更接近于启蒙电影。在《武士》中你更加可以感受到一个画家的眼光,对影像及光的处理是《武士》的一大突破,而黑氏第一次拍摄宽银幕,效果之佳,使他从此放弃了标准银幕。此片曾因完美的武士情节而入选日本电影旬报的百佳之列。
13、《恶汉甜梦》1960年
黑泽明批判现实的重要作品。以当时非常频繁的政治贪污事件为主题。融合复仇、悬念及惊险为一体,无情揭露了日本官商界的黑暗。在一次政治贪污事件,西幸的父亲成了无辜的牺牲者,此后他即不停地追捕杀害其父的元凶,西幸用尽各种方法对政治家们展开复杂的手段,使罪恶的根源亦更为之加深。影片最让人乐道的还是在构图方面,通道、楼梯、房间的排列,镜的摆设,以至瓦砾堆的空间布置,都拍得均整有致,计算得惊人地准确,此片也是黑泽明工作室的第一部作品。
14、《用心棒》1961年
如果你喜欢克林伊斯威特的《荒野大镖客》,布鲁斯威利的《终极悍将》,那你将会喜爱《用心棒》,因为他们都改编自黑泽明。的确,黑氏把《用心棒》拍成了动作娱乐片,这是吸取了西部片格式与自身武士风格相融合后产下的新模式。自此,黑氏已如斯皮尔博格等好莱坞大导一样,消除了东西方文化的差距,拍出了一种人性本质下大同的东西。其淋漓地表现出一种无政府主义哲学,一种自由的超道德观,令人叹为观止,三船敏郎在黑泽明系列武侠电影中创造了一个纯日本图腾的武士形象,在《用心棒》中他的迷人大侠形象再次征服了世界,此片成为黑氏最卖座,最风行的电影。
15、《天国与地狱》1962年
故事通过一个离奇勒索事件为线索,在金钱与人性间搭建一座独木桥,一头是天国一头是地狱。谁可以通过并最终获得心灵的安息,影片对人性善恶对立面的解剖入木三分,憎恨有钱人的年轻绑匪,提供赎金的正直商人及认真执着的刑警,充满乐趣的推理分析,黑泽明用富有正义感的镜头无言的向希区克科表示敬意,尽管这部以男性斗争为命题,对丑恶与正义,权贵与赤贫,热情与阴险之间的对立面做巧妙组合的导演在纵深的涵意上已超出希区克科。但一般人看来这部伟大的悬疑片终究是娱乐胜过理性。
16、《椿十三郎》1962年
黑泽明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的任何一部影片无论长短都一气呵成,行云流水,高潮迭起。正如他自己形容的:《椿》是一首优雅的圆舞曲,使人感受到那种令人胸襟开阔的春意。本片一般被当做《用心棒》的姐妹篇。黑氏同样在此片中致力打破各地文化差异和思想制度的限制,希望能共享人类的基本感情。三船敏郎扮演的武士电影已是黑泽明的道德替身,他不仅把东洋剑侠的伟大之处发扬,更使日本武士精神通过影像获得四海的认同。《椿十三郎》注重刻画小人物的内在细腻变化,而且对“人不可貌相”这一主题刻划非常成功。片末三船敏郎以反手剑杀死件代达夫,鲜血从胸口飞喷而出的片段,已是史上最著名的决斗场面之一。
17、《赤胡子》1965年
黑泽明60年代最后一部力作,仍由武士精神的代言人三船敏郎主演。影片由一个青春成长的片断发展而成,一名血气方刚的年轻医生毕业后被派往贫民地区工作,在所长赤胡子的感染下,终于明白做人行医之道,放弃了虚荣心。这次黑氏给成长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那就是人道主义的世界观。影片制作过程长达二年,黑泽明近乎完美的影像表现得到极高的评价。当我们随着主人翁一点点抛弃狂野之心,跟着黑氏一步步走入一个善良执着的老人心底,竟发现那里有着我们早已丢失的泪水,有着让人敬畏的生命真谛,片中大地震场面使人惊心动魄之余,小乞丐全家服毒自杀的一场更叫人心酸。
18、《没有季节的小墟》1970年
70年代是黑泽明创作的黯淡时期,1970年的这部《没有季节的小墟》(又译《电车声》)因影片没有足够的感染力,太过于注重形式而使影片流于抽象化等原因而惨遭失败,这也是黑氏电影生涯中最大的打击。他曾因此片企图自杀。显然,黑泽明是对此片抱有极大信心的,这是他第一部彩色片,描述一个低能儿每天模仿电车司机,玩绕在他小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居住着一群看似安详但没有明天的人们,他们其实和低能儿小六一样,重复自己的每一天。黑氏企图用超现实的布景来营造一种灯红酒绿的歌舞升平,但那种内在的沉重与悲哀压的人几乎喘不过气。
19、《乱》1985年
伟大的殿堂级的史诗杰作。是我长大成人后接触的第一部黑氏作品。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潇洒自如的人物调度,信手拈来的精彩瞬间,炉火纯青的故事布局,不仅实现了黑泽明对电影的执着理想,也使我对日本影片沉闷狭隘的主观印象有了180度的改变。影片取材民间寓言故事,加上莎翁名剧《李尔王》的精华,刻画出一个威风凛凛的老人,在无边的情感荒漠上以顽强的意志力抵抗黑暗与孤独的过程,营造出不可思议的感染力。该片获国际大奖无数,成为日本电影最杰出的代表作。人间的凄凉与武士的背脊,在摄影机的凝视中缓缓走过,仔细精微地透视着历史烽烟中的世情和人心,这是《乱》的寓言,也是黑氏的写照。
20、《梦》1990年
电影史上最奇特的一部影片,《梦》由八个片断组成。他们涵益的寓意广泛,有些可意会,有些不能言传。看完《梦》后,晚上也会进入相同景像,进入黑泽明的夜世界,惊醒,竟有了一丝恐惧,到底谁在梦中,是黑氏还是我。《梦》由黑的仰慕者斯皮尔伯格与卢卡斯等人出资,大导演马丁·西斯塞斯还在梵高一段中出任主角,黑泽明以奇凄与瑰丽的画笔把童年及沿途的记忆收拾进影像中,结合高科技制作,可用绝妙二字形容。
黑泽明介绍
1910年3月23日出生于东京品川区大井町,父亲曾经担任陆军军官,后转任中学理事,母亲的娘家在大阪经商,黑泽明是8个兄弟的老末。1928年初中毕业后曾热中于绘画。1934年考取助理导演, 进入东宝电影的前身“PCL电影公司”拜名导演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 1943年,黑泽明导演了他的处女作《姿三四郎》 ,获得极大成功。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他于1950年导演的《罗生》在次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大奖。黑泽明一生共导演了30部电影 ,其中有几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战后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是左翼剧作家久板荣二郎编剧、反对军国主义的《无愧于我的青春》。 1948年,黑泽明再执导筒,执意启用三船敏郎担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从比,黑泽明和三船敏郎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成为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生之录》、《蜘蛛巢城》、《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 不但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
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首先是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不过对于原因两人都是三缄其口。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不过黑泽明很快就再站了起来,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由法国电影公司出资,黑泽明与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摄的《影子武士》则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浆。
1985年,黑泽明完成了巨型古装片《乱》。晚年的黑泽明热心于创作古装片,艺术上的追求也更加执着,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内涵。身高1.81米的黑泽明,拥有当时日本人少有的高大体格,据说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着嗓子大吼的声音经常把工作人员吓得浑身打颤。在拍摄《战国英豪》时,他为了拍一个满意的天晴镜头,足足等了100天;拍《天国与地狱》时,他发现有一栋民宅的二楼阻挡了他拍摄演员从新干线丢出现金的镜头,硬是把该民宅的二楼给拆了。 就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执着而强横的态度,他被台前幕后的合作者称为片场上的“天皇”。
他一生中所获奖项不计其数,他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导演,他毕生致力打破各国民族文化差异和思想制度的限制,希望能共享人类的基本感情。黑泽明被1999年12月的《亚洲周刊》誉为20世纪对亚洲进步贡献最大的一位文化艺术人士。在半个多世纪的电影生涯中,黑泽明制作的电影曾创造过持续二十年的票房奇迹,但傲慢、失败和自杀的空虚也时常伴随着他,影响着他的事业。1998年他去世时留给后人31部电影无不揭示了黑泽明电影的一个共性——对形式和内容的融汇贯通。正因如此,使他成为自1895年电影产生以来最出类拔萃的导演之一。黑泽明最大的成就在于亚洲几代电影人都受到他的影响,正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在美国《时代》杂志上评价的那样,“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中国人自己的性格和风格”,“这是他给亚洲电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课。”
㈣ 黑泽明资料,求客观一点的,谢谢了
黑泽明出生于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现在的品川区东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亲黑泽勇,母亲黑泽缟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个。初中毕业后,黑泽明热衷于绘画,并立志当一名画家。由于受到哥哥突然自杀的影响,1934年黑泽明进入PCL电影公司(东宝电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导演,拜导演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黑泽明称他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之后又以剧作家的身份发表了,《达摩寺里的德国人》,《寂静》和《雪》。得到了广泛的好评。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黑泽明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泽明再执导筒,执意启用三船敏郎担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从比,黑泽明和三船敏郎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成为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生之录》、《蜘蛛巢城》、《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的《影子武士》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90年,这位“黑泽天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8年,一代大师黑泽明的逝世标志着大制片厂时代的传统电影正在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向现代电影观念靠拢,从此揭开了日本电影时代更递的一幕。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黑泽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从小家教很严,父亲不但让他学剑道,还逼着他学书法,而他对绘画却非常感兴趣,曾经意志当一名画家,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他经历了日本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世纪,它从一个半封建王朝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大国。在黑泽明26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选择他进入影坛,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人生。
1923年9月1日,关东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筑被毁坏,死亡人数几乎与广岛原子弹死亡人数相当。那年黑泽明十三岁。黑泽明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他在中学学习过西方绘画,参加过一个称为“无产者艺术家联盟”的组织,该组织经常谈及革命的话题。
1936年,黑泽明在报纸广告上看到一家叫PCL的电影公司在招聘助理导演,他报了名,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东宝映画。这一年黑泽明26岁。直到1943年,黑泽明才被允许执导他的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该片取材于一部讲述年轻柔道师的小说。虽然是初任导演,黑泽明在日本一下走红。电影《罗生门》在日本的首映失败,但却意外的在西方大获成功。1951年这部影片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金狮奖。
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直到1998年他去世,黑泽明导演的电影超过了30部,包括《罗生门》、《七武士》、《蜘网宫堡》和《乱》等,他的作品对其他导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们尊称黑泽明为电影大师。而在日本他被指责过分地迎合国际观众,以及过多地将日本社会暴露给西方。
黑泽明拍摄的影片《罗生门》,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从此西方社会不仅认识了日本导演黑泽明,还通过他的影片真正认识了亚洲电影。
黑泽明在日本的武士家庭长大,年轻时一次偶然的选择使他进入影坛,在做了7年的副导演后,导演了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而1950年的影片《罗生门》更是奠定了黑泽明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黑泽明不断拍摄出传世杰作。
接下来的几年中,黑泽明连续拍了几部杰作,都是描写人们在艰苦和逆境中如何善良生活的。自我牺牲和承担道义是许多黑泽明影片的中心主题,这与他的武士家庭背景密切相关。黑泽明坚持剧本要基于真实的事件,所以他和摄制组对日本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查,以便获得更多有关武士的资料。
《七武士》是东宝映画拍摄的最昂贵的影片,因为拍摄时间是原计划的四倍。黑泽明和他的摄制组设法完成了这部影片,但却使东宝映画濒临破产的边缘。黑泽明的冒险得到了回报。《七武士》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它在西方被认可,也为他赢得了世界级艺术家的美誉。
1960年,黑泽明的《七武士》被约翰·斯特奇斯重拍,取名为《七个高尚的人》。詹姆斯·考伯恩扮演飞刀牛仔,人物直接取材于黑泽明的武士剑客。
1968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宣布,黑泽明将在一部描写突袭珍珠港的宏大的战争史诗片中担任日本部分的导演。开机三周后,黑泽明离开了剧组,最后完成的影片中一点也没有用他导的部分。到1968年,电视剧完全占领了日本的市场。
1972年,黑泽明接受邀请到苏联去拍一部俄语片《德乌苏札拉》。当时苏联的电影公司还由国家控制,他和一大帮苏联人一起工作。这部影片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影片讲述了世纪之交一支探险队深入荒野进行勘测的故事,片中大部分外景都在西伯利亚拍摄。1976年,影片《德乌苏扎拉》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由于拍电影越来越入不敷出,黑泽明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其中一个选择就是接拍一组日本威士忌酒的广告,拍摄地点就在他在日本的住所附近,他亲自执导,并且还在其中客串了角色。
黑泽明依靠外国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影子武士》的拍摄。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好友乔治·卢卡斯的帮助下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刚刚拍完《星球大战》的卢卡斯称,自己的灵感来源正是黑泽明的作品。
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将观众拉回了战国时代,他呈现给众人一部讲述忠诚和两个敌对家庭之间战争的史诗巨作。不过,他这一时期的心境更加灰暗,而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战争的恐怖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拍完《影子武士》之后,黑泽明着手拍摄一部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李尔王》改编的影片《乱》。《乱》令黑泽明像着了魔。他常常陷入幻想,满脑子都是他要拍的影像。影片的结尾是一场预言式的血腥大屠杀,这唤起了黑泽明脑海深入最可怕的童年记忆。
当黑泽明需要缓解拍片的疲劳或是写些什么时,就会到东京呆上几个礼拜,他每次都住在一家简朴的小旅馆里。
黑泽明80多岁高龄时仍坚持拍片,1998年9月,黑泽明与世长辞,享年88岁。共有35000多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黑泽明在他50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近30部电影,获得了30多个著名的奖项,他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主题,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
(一)死亡礼赞
风和日丽的日子,来访者来到一个美丽的村庄,这里有潺潺的小溪,小溪两边盛开着各色的花朵,连接小溪两岸有一座小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样幽雅恬静。盛装的村民载歌 载舞,一路行来,五光十色,气氛欢快。不明所以的来访者以为是节日的庆典,便询问水车边耄耋的老者。老人说:"不,是出殡的。你奇怪吗?其实出殡是应该庆贺的,一个人很好地生活,很好地劳动,辛苦了一辈子,他死了,人们就向他祝贺。"纪念死者的石板上边,永远放满供奉死者的鲜花。
这是黑泽明80高龄执导的影片《梦》的最后一段,表现了他豁达的生死观:"一个人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劳动,辛苦一生后死去是值得庆祝的。"
1998年9月6日,在黑泽明为死亡谱写了节日礼赞后的第8年,88岁的他真的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体验。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在痛惜他的离去使得电影界又损失了一位大师之时,黑泽明一定是微笑着走远的。
明治43年(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生于东京府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现在的品川区东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是其父黑泽勇(45岁),其母黑泽缟(40岁)的第4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个。
其实,对于死亡,黑泽明从不陌生。
在黑泽明小学四年级时,他最喜爱的16岁的小姐姐得了一场病,就像突然被旋风刮走的一般,去了另一个世界。在影片《梦》中,黑泽明曾满怀深情地描述他和小姐姐过偶人节时陈列偶人喝甜酒的欢悦。他记忆里的小姐姐柔美得过了头,有一种水晶般透明、柔弱易损、令人哀怜的美。他们关上电灯,在光线微弱的房间里,借着纸罩蜡灯的柔光看摆在铺着猩红毯子的五层坛上那些宫廷偶人,它们栩栩如生,美丽至极。这时小姐姐突然跑去了桃林,然后就不见了。黑泽明到老都记得,小姐姐的戒名是:桃林贞光信女。在为小姐姐举行葬礼这天,黑泽全家都坐在寺庙的正殿上听和尚诵经。当诵经声木鱼声加上铜锣声达到高潮时,小明却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他想:小姐姐会高兴的。这真是与众不同的态度。
第二次遭遇死亡是众所周知的关东大地震。那是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这一天对于贪玩的中学二年级学生黑泽明来说是个心情沉重的日子--暑假结束了,又得上学了。参加完开学典礼,黑泽明本想替大姐买书,好在书店没开门,他便心烦意乱地回了家。那一天早上万里无云,秋季的阳光灿烂炙人,但到11时左右,忽然刮起一阵疾风,这风把小明的风标从房顶吹落。装好风标的小明无事可干,便伙同邻居的小孩拿石子砸一头昨晚吼了一夜的朝鲜红毛牛。这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地震了。小明赶紧脱下木屐,搂住身边的电线杆子。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发了狂:电线被扯得七零八落,所有屋顶的瓦都像筛糠左摇右摆,不停往下掉,一片蒙蒙的尘埃中房屋露出了顶架。小明抱住电线杆承受着强烈的摇晃,在过分受惊时,反倒变得十分沉着,他看着没有坍塌的房屋木结构骨架甚至想着地震与日本房屋构造的关系问题,不过,下一瞬间他就想到了他的亲人们,于是拼命向家跑去。他家门楼上的瓦掉了一半,门厅的木格子栏杆全倒了?quot;啊,全死了。"小明站在院子里望着这片瓦砾堆,心里莫名其妙的达观。不过一会儿,本来以为全部遇难的亲人们都平安无事,衣着整齐地从家里走了出来,而且,哥哥还斥责小明光着两只脚,不成体统云云。看起来,全家人之中,惊慌失措的只有小明一个。关东大地震用自然界异乎寻常的力量震撼着黑泽明的心,也使他饱受惊恐。震后他曾被哥哥带领远足,去观看地震及火灾后的惨景。记忆中这是可怕的远足,他看到以各种各样姿态离开人世的人们,在尸体和瓦砾无法区分之时,小明的心情倒是莫名其妙的平静。这成为贴近死亡,征服恐怖的一次远征。少年时代的黑泽明对生死已经有了很独特的认识。
而最深刻的一次死亡震撼,是他哥哥丙午的自杀。丙午从小就是个出类拔萃的天才,是黑泽明童年和少年的偶像,小学毕业时因意外没有考上心目中的中学,便从此沉迷文学,并让厌世哲学占据了他聪明的头脑。他把俄罗斯作家阿尔其巴绥夫的《最后的一线》推崇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学,受书中主人公纳乌莫夫"人生一切努力无非是在坟墓上跳舞"的虚无精神的影响,他经常口头禅似的说:"我在30岁之前死掉,人一过30就只能变得丑恶。"当他27岁时,作为影片解说人的他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而失业了,也就是这一年,丙午在伊豆温泉旅馆的一间厢房自杀了。看着还在淌血的哥哥,黑泽明一动不动,对他来讲,这是无法取代,永远尊敬的哥哥。
多年以后,也就是1971年,因为电影票房的失利和创作追求问题,61岁的黑泽明也曾试图自杀,当然,他没有死。于是,他很快又站立起来,接着拍出了许多传世佳作,真到寿终正寝。
(二)光荣之门
黑泽明曾说:"从我身上减去电影,那等数大概就成了零。"
其实,黑泽明进入影坛,一开始只是为了就业。1928年初中毕业后黑泽明曾热衷于绘画,矢志当一名画家,甚至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的美术展览。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黑泽明对此也没有自信。由于哥哥丙午的突然自杀,黑泽明必须迅速负起长子的责任,因此,他带着急于就业的焦急心情四处找工作。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一天,黑泽明从报纸上看到P.C.L电影制片厂(东宝电影公司前身)招考副导演的广告,对日本电影界一无所知的黑泽明便由此进入影坛。
刚刚考进制片厂做副导演的经历并不令人满意,以至于黑泽明想一走了之,但山本嘉次郎导演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黑泽明的命运,因为,他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山顶的风终于吹到我的脸上......山顶的前面,就是极目千里的广阔天地和一条笔直的大道。"看着山本先生在摄影机旁挥洒自如,黑泽明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想干的工作。在山本的剧组里,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并且通晓制作影片过程中各个部门的一切工作,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山本先生还告诫他:想当导演就得先学写剧本。这使得黑泽明成为导演前先成了剧作家。《达摩寺里的德国人》发表于《电影评论》倍受好评,《寂静》和《雪》得到情报局悬奖。当然,由于升任导演的计划一再落空,黑泽明写剧本也多是筹措酒资,拿了稿费去喝闷酒。
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黑泽明终于迈出了导演的第一步。处女作《姿三四郎》开拍了,黑泽明努力使这部作品更有趣也更令自己满意,正值战时缺乏娱乐的日本观众狂热地涌入影院,黑泽明也因此确立了自己作为导演在日本影坛的地位。当时正值二战,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盛行,电影创作也受军部的直接管辖,导演没有创作的自由。黑泽明在自传中不无羞愧地写到:"战争期间,我对军国主义是没有抵抗的。很遗憾......没有抵抗的勇气,只是适当地迎合或者逃避。"1944年的《最美》即是以描绘战时女子挺身队在工厂里的劳动生活,借以鼓舞斗志的影片。抛开影片的政治目的,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无论摄影角度还是构图,或是纪录片式的拍摄方法,都是颇有成就的,这也是黑泽明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小品式的电影。当然,《最美》还带给了黑泽明终其一生的伴侣--矢口阳子。
1951年9月,正当黑泽明为其新片《白痴》在票房和评论上的双重惨败而烦心不已时,传来了《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大奖的喜讯。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次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又颁给了《罗生门》),从而开启了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虽然,日本的评论家都说:那两个奖不过是评奖者出于对东洋式的异国情调好奇的结果,但事实上,《罗生门》全面展示了黑泽明精湛的导演技巧和他开掘人类心灵的深度,讲述?quot;人总是美化自己"这样一个主题。此外,在运动镜头、光影处理等电影技巧方面,本片在当时也是无与伦比的。难怪多年以后黑泽明仍对日本评论界耿耿于怀:"日本人为什么对于日本的存在毫无自信?为什么对外国的东西就那么尊重,对日本的东西就那么鄙视?"
《罗生门》得奖以后的10年之中,黑泽明在各大影展中频获大奖,成为国际影坛的风云人物。其拓展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甚至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黑泽明被称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坚定的性格,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他易怒的脾气一同被人们谈论和称道。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是黑泽明的创作低谷。1971年因电影票房失利和创作追求问题,他曾试图自杀。不过,很快他又站立起来。曾自喻为鳗鱼的他说:"电影作家这条鳗鱼,看到养育他的河污染了,水也干枯了,他没法在这样的地方产卵。"于是,他只好不止一次地远涉异域,比如在1975年苏联的河面上产了卵,即获莫斯科影展金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德尔苏.乌扎拉》。电视和好莱坞对日本电影的冲击,以及日本电影生产机制的僵化及随之而来的人才流失使日本电影全面衰退,这是真正令黑泽明神伤的事情。
晚年的黑泽明与儿子黑泽久雄创办了黑泽制片公司,在1991年他还拍摄了关注核辐射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八月狂想曲》。85岁高龄时,黑泽明仍雄心勃勃要创作一部古装巨片,因意外摔伤而未果。
黑泽明是东方电影导演的标尺,他执著的人道主义,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对人性本质的挖掘,将随他多姿多彩的影片永远流传。对黑泽明而言,电影是现实,更是理想;是抒写情怀、审视灵魂的工具,更是通向彼岸的光荣之门。
㈤ 陈奕迅的黑泽明歌词什么意思。
黑泽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小时候便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从小家教很严,受哥哥的影响很大,父亲让他学剑道,他不仅对书法而且对绘画也非常感兴趣,曾经立志当一名画家,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他经历了日本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世纪,它从一个半封建王朝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大国。在黑泽明26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选择他进入影坛,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人生。 1923年9月1日,关东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筑被毁坏,死亡人数几乎与广岛原子弹死亡人数相当。那年黑泽明十三岁。黑泽明最初的理 黑泽明的《罗生门》
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他在中学学习过西方绘画,参加过一个称为“无产者艺术家联盟”的组织,该组织经常谈及革命的话题。 1936年,黑泽明在报纸广告上看到一家叫PCL的电影公司在招聘助理导演,他报了名,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东宝映画。这一年黑泽明26岁。直到1943年,黑泽明才被允许执导他的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该片取材于一部讲述年轻柔道师的小说。虽然是初任导演,黑泽明在日本一下走红。电影《罗生门》在日本的首映失败,但却意外的在西方尤其是在法国大获成功。1951年这部影片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金狮奖。 1948年,黑泽明再执导筒,执意启用三船敏郎担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从此,黑泽明和三船敏郎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成为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蜘蛛巢城》 影子武士
、《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的《影子武士》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1999年。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黑泽明 海报(14张)直到1998年他去世,黑泽明导演的电影超过了30部,包括《罗生门》、《七武士》、《z蜘蛛巢城》和《乱》等,他的作品对其他导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们尊称黑泽明为电影大师。而在日本他被指责过分地迎合国际观众,以及过多地将日本社会暴露给西方。 黑泽明拍摄的影片《罗生门》,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从此西方社会不仅认识了日本导演黑泽明,还通过他的影片真正认识了亚洲电影。 黑泽明在日本的武士家庭长大,年轻时一次偶然的选择使他进入影坛,在做了7年的副导演后,导演了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而1950年的影片《罗生门》更是奠定了黑泽明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黑泽明不断拍摄出传世杰作。 接下来的几年中,黑泽明连续拍了几部杰作,都是描写人们在艰苦和 七武士剧照
逆境中如何善良生活的。自我牺牲和承担道义是许多黑泽明影片的中心主题,这与他的武士家庭背景密切相关。黑泽明坚持剧本要基于真实的事件,所以他和摄制组对日本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查,以便获得更多有关武士的资料。 《七武士》是东宝映画拍摄的最昂贵的影片,因为拍摄时间是原计划的四倍。黑泽明和他的摄制组设法完成了这部影片,但却使东宝映画濒临破产的边缘。黑泽明的冒险得到了回报。《七武士》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它在西方被认可,也为他赢得了世界级艺术家的美誉。 1960年,黑泽明的《七武士》被约翰·斯特奇斯重拍,取名为《七个高尚的人》。詹姆斯·考伯恩扮演飞刀牛仔,人物直接取材于黑泽明的武士剑客。 七武士香港版海报
1968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宣布,黑泽明将在一部描写突袭珍珠港的宏大的战争史诗片中担任日本部分的导演。开机三周后,黑泽明离开了剧组,最后完成的影片中一点也没有用他导的部分。到1968年,电视剧完全占领了日本的市场。 1972年,黑泽明接受邀请到苏联去拍一部俄语片《德乌苏札拉》。当时苏联的电影公司还由国家控制,他和一大帮苏联人一起工作。这部影片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影片讲述了世纪之交一支探险队深入荒野进行勘测的故事,片中大部分外景都在西伯利亚拍摄。1976年,影片《德乌苏扎拉》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由于拍电影越来越入不敷出,黑泽明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其中一个选择就是接拍一组日本威士忌酒的广告,拍摄地点就在他在日本的住所附近,他亲自执导,并且还在其中客串了角色。 黑泽明依靠外国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影子武士》的拍摄。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好友乔治·卢卡斯的帮助下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刚刚拍完《星球大战》的卢卡斯称,自己的灵感来源正是黑泽明的作品。 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将观众拉回了战国时代,他呈现给众人一部讲述忠诚和两个敌对家庭之间战争的史诗巨作。不过,他这一时期的心境更加灰暗,而这 乱
电影中表现的战争的恐怖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拍完《影子武士》之后,黑泽明着手拍摄一部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李尔王》改编的影片《乱》。《乱》令黑泽明像着了魔。他常常陷入幻想,满脑子都是他要拍的影像。影片的结尾是一场预言式的血腥大屠杀,这唤起了黑泽明脑海深入最可怕的童年记忆。 当黑泽明需要缓解拍片的疲劳或是写些什么时,就会到东京呆上几个礼拜,他每次都住在一家简朴的小旅馆里。 黑泽明80多岁高龄时仍坚持拍片,1998年9月,黑泽明与世长辞,享年88岁。共有35000多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黑泽明在他50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近30部电影,获得了30多个著名的奖项,他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主题,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
编辑本段影史成就
一生导演了31部电影;此外,黑泽明编写的剧本拍成了68部电影。 年轻时的黑泽明
1982年,威尼斯电影节颁发他终身成就奖; 1990年,80岁高龄的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1999年12月被《亚洲周刊》誉为20世纪对亚洲进步贡献最大的一位文化艺术人士。 《时代》TIMES周刊大篇幅地推出了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艺术界的代表为黑泽明、泰戈尔和时装大师三宅一生。 在半个多世纪的电影生涯中,黑泽明制作的电影曾创造过持续20年的票房奇迹。 很多电影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张艺谋:“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中国人自己的性格和风格”,“这是他给亚洲电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课。”《教父》的导演科波拉曾说:“如果能和一位大师一起拍电影,我宁愿当一个助理。”这位大师就是黑泽明。
编辑本段相关评价
日本“武士”化身的黑泽明在他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31部影片,是第一个打破欧美垄断影展的亚洲电影人,他引导了整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电影艺术潮流,被誉为“东方的启示”。黑泽明最大的成就在于亚洲几代电影人都受到他的影响,正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在美国《时代》上所评价的, 黑泽明
“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自己的性格和风格”,黑泽明以88年的兢兢业业完成了自己的“东方启示录”。[1] 从黑泽明的影片透视日本人的民族性 半个世纪以来黑泽明一直是东方世界电影业中令人高山仰止的标志性人物。日本、伊朗的导演们一直游离于好莱坞式的工业流水线型电影制作的全球化之外,以小成本制作反映人性深处的主题而著名。而黑泽明可以说是其中的先驱者和最杰出者,在他的作品中朴素、深刻和震撼往往能够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在我们的眼球日益充斥着好莱坞式的以金钱堆砌起来的珍珠港式的狂轰乱炸、角斗士式的人山人海、拯救大兵瑞恩式的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之时,黑泽明仅仅用七个武士和四十个土匪,加上一群庸碌、胆怯、自私的农民,就演绎出一场气贯长虹的完美战争。在我们逐渐相信了罗马假日式的一见钟情、泰坦尼克式的患难与共、黄色丝带式的矢志不渝之际,黑泽明以一对夫妇和一名强盗在不到半天时间中的命运交错,就揭示出所谓忠贞爱情的虚妄与脆弱,所谓善良人性的阴暗与猥琐。以小博大,神乎其技也!黑泽明的死,意味着东方电影精神偶像的幻灭。
黑泽明电影剧照(13张)黑泽明的电影中充满了绝对和纯粹。其中的人物也无不是绝对和纯粹的。他们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可以为之抛却生死。他们往往是孤独的,但他们并不寂寞,因为有近乎顽固的理想信念的支撑。武士为自己的名节,农夫为自己的财产,女人为自己的欲望。他们往往是一个人对抗整个世界,但他们并不畏惧,因为无论战胜或战败,还是既战胜又失败,都无损于其人性意义上的惊人的完整、优雅和崇高。《七武士》结局处山岗上四座武士坟上的寒冷刀光,游荡耳边的悲伧乐曲,以及残存武士那句富有禅意的“胜利是那些农民的,我们又失败了”,无不折射出导演对于日本民族独特性的感悟。 黑泽明式的战争,人物不多,武器简陋,场景粗糙,但却是关乎道义,关乎生死存亡的残酷战争。其展现的一次次战斗场面惊心动魄,恢宏跌宕,同时,其性格刻划、人性披露与人道关怀却又那样丰满、细腻,具有一种令人颤栗的动人的温柔。日本民族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民族,力图追求一种残酷的完美,不管这种残酷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在他们心中,关心的是信念和理想的完整无缺,而对外界对他人的关切、影响和反映则被其赋予较低的权重。他们可以为其他人献出一切甚至生命(例如天皇),但是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为天皇献身这件事本身符合其固有的信念和理想。日本人是极端理想化和顽固化的,这客观上正是造成其他民族灾难的根源。
黑泽明的电影没有喜剧。即使某些影片中出现了个别喜剧人物(如《七武士》中的菊千代),但基本上也是以悲剧收场,或者根本上无损于影片的悲剧基调。这绝不是偶然。日本人喜欢樱花,但是认为欣赏樱花的最佳时机在于樱花开始凋谢时,于残缺中欣赏花之美。虽然中国也有“饮酒宜半醺,赏花宜半开”之说,但也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享受其生机之美。而日本民族似乎对死亡之美、对衰败之美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偏好。日本的建筑结构也似乎是迎合居住者在忧郁、萧索、消沉等态度下的审美观感。日本人之所以好斗,战斗无非是他们进行自残或者伤害他人以满足自己审美情趣和观感刺激的一种方式而已。据说在日本关于性虐待的A片特别好销,恐怕也不是偶然。 黑泽明的片子充斥着欲望的张力,其中的人物往往被内心中无法了解的疯狂所驱使并毁灭,表现敏感而激烈。爱欲、性欲、权力、征服、倾慕、羞耻、惊诧、恐惧、绝望等微妙、敏感、颤动不安的主观情绪得到无休止地放大,最后又全部归结为破坏和毁灭。影片中无与伦比的光影世界,好似观众似曾相识的梦境。人物看似歇斯底里荒谬骇人的行止,在其中却显得惊人的合乎逻辑和情理。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感觉,即黑泽明的片子是日本人集体无意识的凸现,是日本民族理想梦境和荣光的某种程度的表征和宣泄。 “最毒妇人心”这句中国俗语在黑泽明的电影里成了普适性的规律。不狠毒就不是女人,至少不是典型和纯粹的女人。不论是《乱》中以一己力量毁灭强大的秀虎家族的女人,还是《罗生门》中撺掇奸污自己的强盗杀掉自己丈夫的女人,都与我们平日印象中日本女人谦恭温驯的闺秀碧玉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黑泽明电影中永恒的谜团,是黑老有意识而为之,还是无意识的表露?这反映了黑泽明对女人是恨极生爱,还是爱极生恨?如果这是黑泽明对日本女性在特定的历史维度里的客观刻画的话,那人性就太可怕了。 为什么日本人民族性凸现的黑泽明电影会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追捧和喜爱?除了其超凡入圣的摄影技巧外,可能更重要的是他的片子深刻地刻画出人性的弱点、残酷甚至狰狞(虽然在不多的场合下也偶尔显露一下人性的光辉)。人性是相通的,因此日本人的民族性也是其他民族或多或少具有的。在世俗浮生里备受压力的生活中,不经意间被黑泽明手中的利剑陡然刺破人性的伪装,在惊出一身冷汗后忽然感到莫名的紧张、惆怅、舒畅和愉悦的交替,当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2]
㈥ 黑泽明是谁.
简介
黑泽明出生于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现在的品川区东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亲黑泽勇,母亲黑泽缟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个。初中毕业后,黑泽明热衷于绘画,并立志当一名画家。由于受到哥哥突然自杀的影响,1934年黑泽明进入PCL电影公司(东宝电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导演,拜导演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黑泽明称他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之后又以剧作家的身份发表了,《达摩寺里的德国人》,《寂静》和《雪》。得到了广泛的好评。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黑泽明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泽明再执导筒,执意启用三船敏郎担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从比,黑泽明和三船敏郎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成为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生之欲》、《蜘蛛巢城》、《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的《影子武士》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90年,这位“黑泽天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8年,一代大师黑泽明的逝世标志着大制片厂时代的传统电影正在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向现代电影观念靠拢,从此揭开了日本电影时代更递的一幕。
创作生涯
黑泽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从小家教很严,父亲不但让他学剑道,还逼着他学书法,而他对绘画却非常感兴趣,曾经意志当一名画家,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他经历了日本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世纪,它从一个半封建王朝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大国。在黑泽明26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选择他进入影坛,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人生。
1923年9月1日,关东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筑被毁坏,死亡人数几乎与广岛原子弹死亡人数相当。那年黑泽明十三岁。黑泽明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他在中学学习过西方绘画,参加过一个称为“无产者艺术家联盟”的组织,该组织经常谈及革命的话题。
1936年,黑泽明在报纸广告上看到一家叫PCL的电影公司在招聘助理导演,他报了名,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东宝映画。这一年黑泽明26岁。直到1943年,黑泽明才被允许执导他的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该片取材于一部讲述年轻柔道师的小说。虽然是初任导演,黑泽明在日本一下走红。电影《罗生门》在日本的首映失败,但却意外的在西方大获成功。1951年这部影片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金狮奖。
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直到1998年他去世,黑泽明导演的电影超过了30部,包括《罗生门》、《七武士》、《蜘网宫堡》和《乱》等,他的作品对其他导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们尊称黑泽明为电影大师。而在日本他被指责过分地迎合国际观众,以及过多地将日本社会暴露给西方。
黑泽明拍摄的影片《罗生门》,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从此西方社会不仅认识了日本导演黑泽明,还通过他的影片真正认识了亚洲电影。
黑泽明在日本的武士家庭长大,年轻时一次偶然的选择使他进入影坛,在做了7年的副导演后,导演了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而1950年的影片《罗生门》更是奠定了黑泽明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黑泽明不断拍摄出传世杰作。
接下来的几年中,黑泽明连续拍了几部杰作,都是描写人们在艰苦和逆境中如何善良生活的。自我牺牲和承担道义是许多黑泽明影片的中心主题,这与他的武士家庭背景密切相关。黑泽明坚持剧本要基于真实的事件,所以他和摄制组对日本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查,以便获得更多有关武士的资料。
《七武士》是东宝映画拍摄的最昂贵的影片,因为拍摄时间是原计划的四倍。黑泽明和他的摄制组设法完成了这部影片,但却使东宝映画濒临破产的边缘。黑泽明的冒险得到了回报。《七武士》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它在西方被认可,也为他赢得了世界级艺术家的美誉。
1960年,黑泽明的《七武士》被约翰·斯特奇斯重拍,取名为《七个高尚的人》。詹姆斯·考伯恩扮演飞刀牛仔,人物直接取材于黑泽明的武士剑客。
1968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宣布,黑泽明将在一部描写突袭珍珠港的宏大的战争史诗片中担任日本部分的导演。开机三周后,黑泽明离开了剧组,最后完成的影片中一点也没有用他导的部分。到1968年,电视剧完全占领了日本的市场。
1972年,黑泽明接受邀请到苏联去拍一部俄语片《德乌苏札拉》。当时苏联的电影公司还由国家控制,他和一大帮苏联人一起工作。这部影片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影片讲述了世纪之交一支探险队深入荒野进行勘测的故事,片中大部分外景都在西伯利亚拍摄。1976年,影片《德乌苏扎拉》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由于拍电影越来越入不敷出,黑泽明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其中一个选择就是接拍一组日本威士忌酒的广告,拍摄地点就在他在日本的住所附近,他亲自执导,并且还在其中客串了角色。
黑泽明依靠外国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影子武士》的拍摄。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好友乔治·卢卡斯的帮助下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刚刚拍完《星球大战》的卢卡斯称,自己的灵感来源正是黑泽明的作品。
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将观众拉回了战国时代,他呈现给众人一部讲述忠诚和两个敌对家庭之间战争的史诗巨作。不过,他这一时期的心境更加灰暗,而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战争的恐怖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拍完《影子武士》之后,黑泽明着手拍摄一部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李尔王》改编的影片《乱》。《乱》令黑泽明像着了魔。他常常陷入幻想,满脑子都是他要拍的影像。影片的结尾是一场预言式的血腥大屠杀,这唤起了黑泽明脑海深入最可怕的童年记忆。
当黑泽明需要缓解拍片的疲劳或是写些什么时,就会到东京呆上几个礼拜,他每次都住在一家简朴的小旅馆里。
黑泽明80多岁高龄时仍坚持拍片,1998年9月,黑泽明与世长辞,享年88岁。共有35000多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黑泽明在他50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近30部电影,获得了30多个著名的奖项,他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主题,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
(一)死亡礼赞
风和日丽的日子,来访者来到一个美丽的村庄,这里有潺潺的小溪,小溪两边盛开着各色的花朵,连接小溪两岸有一座小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样幽雅恬静。盛装的村民载歌 载舞,一路行来,五光十色,气氛欢快。不明所以的来访者以为是节日的庆典,便询问水车边耄耋的老者。老人说:"不,是出殡的。你奇怪吗?其实出殡是应该庆贺的,一个人很好地生活,很好地劳动,辛苦了一辈子,他死了,人们就向他祝贺。"纪念死者的石板上边,永远放满供奉死者的鲜花。
这是黑泽明80高龄执导的影片《梦》的最后一段,表现了他豁达的生死观:"一个人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劳动,辛苦一生后死去是值得庆祝的。"
1998年9月6日,在黑泽明为死亡谱写了节日礼赞后的第8年,88岁的他真的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体验。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在痛惜他的离去使得电影界又损失了一位大师之时,黑泽明一定是微笑着走远的。
明治43年(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生于东京府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现在的品川区东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是其父黑泽勇(45岁),其母黑泽缟(40岁)的第4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个。
其实,对于死亡,黑泽明从不陌生。
在黑泽明小学四年级时,他最喜爱的16岁的小姐姐得了一场病,就像突然被旋风刮走的一般,去了另一个世界。在影片《梦》中,黑泽明曾满怀深情地描述他和小姐姐过偶人节时陈列偶人喝甜酒的欢悦。他记忆里的小姐姐柔美得过了头,有一种水晶般透明、柔弱易损、令人哀怜的美。他们关上电灯,在光线微弱的房间里,借着纸罩蜡灯的柔光看摆在铺着猩红毯子的五层坛上那些宫廷偶人,它们栩栩如生,美丽至极。这时小姐姐突然跑去了桃林,然后就不见了。黑泽明到老都记得,小姐姐的戒名是:桃林贞光信女。在为小姐姐举行葬礼这天,黑泽全家都坐在寺庙的正殿上听和尚诵经。当诵经声木鱼声加上铜锣声达到高潮时,小明却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他想:小姐姐会高兴的。这真是与众不同的态度。
第二次遭遇死亡是众所周知的关东大地震。那是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这一天对于贪玩的中学二年级学生黑泽明来说是个心情沉重的日子--暑假结束了,又得上学了。参加完开学典礼,黑泽明本想替大姐买书,好在书店没开门,他便心烦意乱地回了家。那一天早上万里无云,秋季的阳光灿烂炙人,但到11时左右,忽然刮起一阵疾风,这风把小明的风标从房顶吹落。装好风标的小明无事可干,便伙同邻居的小孩拿石子砸一头昨晚吼了一夜的朝鲜红毛牛。这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地震了。小明赶紧脱下木屐,搂住身边的电线杆子。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发了狂:电线被扯得七零八落,所有屋顶的瓦都像筛糠左摇右摆,不停往下掉,一片蒙蒙的尘埃中房屋露出了顶架。小明抱住电线杆承受着强烈的摇晃,在过分受惊时,反倒变得十分沉着,他看着没有坍塌的房屋木结构骨架甚至想着地震与日本房屋构造的关系问题,不过,下一瞬间他就想到了他的亲人们,于是拼命向家跑去。他家门楼上的瓦掉了一半,门厅的木格子栏杆全倒了?quot;啊,全死了。"小明站在院子里望着这片瓦砾堆,心里莫名其妙的达观。不过一会儿,本来以为全部遇难的亲人们都平安无事,衣着整齐地从家里走了出来,而且,哥哥还斥责小明光着两只脚,不成体统云云。看起来,全家人之中,惊慌失措的只有小明一个。关东大地震用自然界异乎寻常的力量震撼着黑泽明的心,也使他饱受惊恐。震后他曾被哥哥带领远足,去观看地震及火灾后的惨景。记忆中这是可怕的远足,他看到以各种各样姿态离开人世的人们,在尸体和瓦砾无法区分之时,小明的心情倒是莫名其妙的平静。这成为贴近死亡,征服恐怖的一次远征。少年时代的黑泽明对生死已经有了很独特的认识。
而最深刻的一次死亡震撼,是他哥哥丙午的自杀。丙午从小就是个出类拔萃的天才,是黑泽明童年和少年的偶像,小学毕业时因意外没有考上心目中的中学,便从此沉迷文学,并让厌世哲学占据了他聪明的头脑。他把俄罗斯作家阿尔其巴绥夫的《最后的一线》推崇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学,受书中主人公纳乌莫夫"人生一切努力无非是在坟墓上跳舞"的虚无精神的影响,他经常口头禅似的说:"我在30岁之前死掉,人一过30就只能变得丑恶。"当他27岁时,作为影片解说人的他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而失业了,也就是这一年,丙午在伊豆温泉旅馆的一间厢房自杀了。看着还在淌血的哥哥,黑泽明一动不动,对他来讲,这是无法取代,永远尊敬的哥哥。
多年以后,也就是1971年,因为电影票房的失利和创作追求问题,61岁的黑泽明也曾试图自杀,当然,他没有死。于是,他很快又站立起来,接着拍出了许多传世佳作,真到寿终正寝。
(二)光荣之门
黑泽明曾说:"从我身上减去电影,那等数大概就成了零。"
其实,黑泽明进入影坛,一开始只是为了就业。1928年初中毕业后黑泽明曾热衷于绘画,矢志当一名画家,甚至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的美术展览。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黑泽明对此也没有自信。由于哥哥丙午的突然自杀,黑泽明必须迅速负起长子的责任,因此,他带着急于就业的焦急心情四处找工作。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一天,黑泽明从报纸上看到P.C.L电影制片厂(东宝电影公司前身)招考副导演的广告,对日本电影界一无所知的黑泽明便由此进入影坛。
刚刚考进制片厂做副导演的经历并不令人满意,以至于黑泽明想一走了之,但山本嘉次郎导演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黑泽明的命运,因为,他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山顶的风终于吹到我的脸上......山顶的前面,就是极目千里的广阔天地和一条笔直的大道。"看着山本先生在摄影机旁挥洒自如,黑泽明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想干的工作。在山本的剧组里,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并且通晓制作影片过程中各个部门的一切工作,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山本先生还告诫他:想当导演就得先学写剧本。这使得黑泽明成为导演前先成了剧作家。《达摩寺里的德国人》发表于《电影评论》倍受好评,《寂静》和《雪》得到情报局悬奖。当然,由于升任导演的计划一再落空,黑泽明写剧本也多是筹措酒资,拿了稿费去喝闷酒。
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黑泽明终于迈出了导演的第一步。处女作《姿三四郎》开拍了,黑泽明努力使这部作品更有趣也更令自己满意,正值战时缺乏娱乐的日本观众狂热地涌入影院,黑泽明也因此确立了自己作为导演在日本影坛的地位。当时正值二战,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盛行,电影创作也受军部的直接管辖,导演没有创作的自由。黑泽明在自传中不无羞愧地写到:"战争期间,我对军国主义是没有抵抗的。很遗憾......没有抵抗的勇气,只是适当地迎合或者逃避。"1944年的《最美》即是以描绘战时女子挺身队在工厂里的劳动生活,借以鼓舞斗志的影片。抛开影片的政治目的,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无论摄影角度还是构图,或是纪录片式的拍摄方法,都是颇有成就的,这也是黑泽明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小品式的电影。当然,《最美》还带给了黑泽明终其一生的伴侣--矢口阳子。
1951年9月,正当黑泽明为其新片《白痴》在票房和评论上的双重惨败而烦心不已时,传来了《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大奖的喜讯。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次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又颁给了《罗生门》),从而开启了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虽然,日本的评论家都说:那两个奖不过是评奖者出于对东洋式的异国情调好奇的结果,但事实上,《罗生门》全面展示了黑泽明精湛的导演技巧和他开掘人类心灵的深度,讲述?quot;人总是美化自己"这样一个主题。此外,在运动镜头、光影处理等电影技巧方面,本片在当时也是无与伦比的。难怪多年以后黑泽明仍对日本评论界耿耿于怀:"日本人为什么对于日本的存在毫无自信?为什么对外国的东西就那么尊重,对日本的东西就那么鄙视?"
《罗生门》得奖以后的10年之中,黑泽明在各大影展中频获大奖,成为国际影坛的风云人物。其拓展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甚至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黑泽明被称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坚定的性格,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他易怒的脾气一同被人们谈论和称道。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是黑泽明的创作低谷。1971年因电影票房失利和创作追求问题,他曾试图自杀。不过,很快他又站立起来。曾自喻为鳗鱼的他说:"电影作家这条鳗鱼,看到养育他的河污染了,水也干枯了,他没法在这样的地方产卵。"于是,他只好不止一次地远涉异域,比如在1975年苏联的河面上产了卵,即获莫斯科影展金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德尔苏.乌扎拉》。电视和好莱坞对日本电影的冲击,以及日本电影生产机制的僵化及随之而来的人才流失使日本电影全面衰退,这是真正令黑泽明神伤的事情。
晚年的黑泽明与儿子黑泽久雄创办了黑泽制片公司,在1991年他还拍摄了关注核辐射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八月狂想曲》。85岁高龄时,黑泽明仍雄心勃勃要创作一部古装巨片,因意外摔伤而未果。
黑泽明是东方电影导演的标尺,他执著的人道主义,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对人性本质的挖掘,将随他多姿多彩的影片永远流传。对黑泽明而言,电影是现实,更是理想;是抒写情怀、审视灵魂的工具,更是通向彼岸的光荣之门。
主要作品
一代鲜师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梦 Yume (1990)
乱 Ran (1985)
暴走列车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苏乌札拉 Dersu Uzala (1975)
电车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袭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红胡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罗生门 Outrage, The (1964)
独行侠边环夺命枪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国与地狱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剑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镖客 Yojimbo (1961)
七侠荡寇志/豪勇七蛟龙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懒汉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战国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敌中横断三百里 Nichiro sensô shôri no hishi: Tekichû ôdan sanbyaku-ri (1957)
低下层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记录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侠四义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欲 Ikiru (1952)
白痴 Hakuchi (1951)
罗生门 Rashômon (1950)
丑闻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静夜之决斗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个辉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于青春无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续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
㈦ 《七武士》的导演黑泽明伟大在哪
今年是2018年,正是这位伟大的日本导演逝世20周年,他是日本电影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
㈧ 黑泽明都有哪些影视作品
罗生门》,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标志着日本的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950年出品
导 演:黑泽明
主 演: 三船敏郎
京町子
森雅之
·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一九五一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意大利电影评论奖
罗生门》《影子武士》必看。
1910年3月23日出生于东京品川区大井町,父亲曾经担任陆军军官,后转任中学理事,母亲的娘家在大阪经商,黑泽明是8个兄弟的老末。虽然父亲是一个严厉的军人,但黑泽明从小就拒绝参加军训。自幼即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1928年初中毕业后曾热中于绘画,曾一度立志当一名画家,后为维持生计,于1936年他以助理导演和剧本撰稿人的身份进入东宝电影公司的前身PCL电影公司,投到名导演山本嘉次郎门下学习导演和编剧。做了7年助理导演后,终于有机会于1943年执导处女作《姿三四郎》,此片在日本大受欢迎,因而令他一举成名。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
战后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是左翼剧作家久板荣二郎编剧、反对军国主义的《无愧于我的青春》。后与东宝电影公司在创作方向发生很大分歧,在离开之前1948年拍了《酩酊天使》,被喻为是他首部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这部影片的另一收获是黑泽明首次与三船敏郎合作,从此两人合作无间,开启了各自的电影黄金时代,是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
1950年,黑泽明拍了一部令他蜚声国际的作品,这就是《罗生门》,本片为他赢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不仅是第一个日本导演奖项,也是第一部闯入欧洲影展的亚洲作品,打破影展被欧美影片垄断的局面,由此黑泽明成为第一位受到国际承认的日本导演。讽刺的是《罗生门》在全世界受到广泛赞扬和欢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被日本慢慢接受。在《罗生门》中,黑泽明以独特的手法探索了客观真理与主观真实的关系,内容是讲一个由三个参加者和一个旁观者以四种不同说法叙述出来的暴力事件。在艺术成就方面,本片已近乎完美,甚至影响了往后数十年的电影创作,1996年好莱坞Edward Zwick导演的《火线勇气》(Courage under Fire)故事内容明显是改编自40多年前的《罗生门》。
1952年黑泽明重回东宝电影公司,执导了《活着》,成为战后日本最佳影片之一,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影片之一。1954拍摄的《七武士》是一部充满激烈战斗又富有喜剧幽默且不乏深层哲理的娱乐片,日后也曾被好莱坞翻拍。从此时到六十年代中期是黑泽明创作的黄金时期,佳作不断面世,计有《蜘蛛巢城》、《白痴》、《大镖客》等多部影响了当时国际电影潮流的作品。
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生之录》、《蜘蛛巢城》、《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 不但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
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首先是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不过对于原因两人都是三缄其口。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不过黑泽明很快就再站了起来,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由法国电影公司出资,黑泽明与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摄的《影子武士》则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1985年,黑泽明完成了巨型古装片《乱》。晚年的黑泽明热心于创作古装片,艺术上的追求也更加执着,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内涵。身高1.81米的黑泽明,拥有当时日本人少有的高大体格,据说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着嗓子大吼的声音经常把工作人员吓得浑身打颤。在拍摄《战国英豪》时,他为了拍一个满意的天晴镜头,足足等了100天;拍《天国与地狱》时,他发现有一栋民宅的二楼阻挡了他拍摄演员从新干线丢出现金的镜头,硬是把该民宅的二楼给拆了。 就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执着而强横的态度,他被台前幕后的合作者称为片场上的“天皇”。
1998年9月6日,这位纵横影坛50年、拍过31部电影精品的大师终于撒手离去了,享年88岁。日本影坛至今无人在电影艺术成就方面能及他的项背。
他一生中所获奖项不计其数,他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导演,他毕生致力打破各国民族文化差异和思想制度的限制,希望能共享人类的基本感情。黑泽明被1999年12月的《亚洲周刊》誉为20世纪对亚洲进步贡献最大的一位文化艺术人士。在半个多世纪的电影生涯中,黑泽明制作的电影曾创造过持续二十年的票房奇迹,但傲慢、失败和自杀的空虚也时常伴随着他,影响着他的事业。1998年他去世时留给后人31部电影无不揭示了黑泽明电影的一个共性——对形式和内容的融汇贯通。正因如此,使他成为自1895年电影产生以来最出类拔萃的导演之一。黑泽明最大的成就在于亚洲几代电影人都受到他的影响,正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在美国《时代》杂志上评价的那样,“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中国人自己的性格和风格”,“这是他给亚洲电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