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何以为家》和电影史上那些经典电影有何不同
很少有电影在片头就让人看哭的,因为这样显得太煽情,多数导演尤其是欧洲派的导演,不会冒险用这样的手法。可是这部电影在一开场便出现了法官审判的场景,法官问:你为什么要起诉你的父母?扎因有些哽咽地回答:因为生了我。
小演员这句话一说出口,相信很多泪点低的观众,早已经眼眶湿润。但从这一点来看,这部电影有些与众不同。导演没有刻意为之,仅仅是平静的镜头记录了一段少年犯的生活,却处处让观众揪心。
我们可以将它与众多经典电影进行比较,看看《何以为家》究竟有何与众不同。
《何以为家》这种静静记录生活,没有额外的修饰的拍摄手法,让我突然想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想到了那部经典的《偷自行车的人》。因为镜头同样的冷静地记录一段让人揪心的生活,同样的运用了长镜头和景深镜头,但是它却和《偷自行车的人》有着本质的迥异。
我们知道,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后也就是20世纪40年代开展的一场电影运动。同样这样的运动不仅仅在电影上展开,同样在建筑、在绘画上一样轰轰烈烈,这是意大利艺术家一种抗争,一种从战后百废待兴中的意大利,要重新站起来的一场艺术文化变革。
新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是记录性,它是实景拍摄,强调一切以现实原貌为主,避免用戏剧的用光甚至电影很少剪辑和配乐。甚至在叙事上,也要强调去戏剧化的叙事,情节看似松散,就像是记录一段生活的纪录片一样,你看不到真正的结局。另外就是选用非职业的演员,让演员在真实的场景中去演绎自己,这就是新现实主义。
《偷自行车的人》是导演德·西卡的代表作,也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写入了电影史的经典片子。当看《何以为家》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这部片子。
可是《何以为家》似乎也不一样,虽然也用了记录的手法,大多数是镜头跟拍,镜头直接对着扎因的脸,让观众看清他的眼睛,看清他的面部变化,看出他的希望和绝望。而扎因也是非职业演员,是导演在街头上遇到一位叙利亚小难民,觉得这个孩子太适合这部片子了,于是便让他本色出演。
它借鉴了很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利用了景深镜头和跟拍的长镜头,但是在叙事上,这部片子明显是有轻重缓急,有起承转合的。这是一部回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片。而《偷自行车的人》就是失业者和儿子经历了一段自行车丢失的经历。
《何以为家》之所以借鉴新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是因为希望这段故事更逼近真实,让观众从这段故事中看出来,那些在战乱国家的孩子,那些难民的孩子,经历的现实可能远远比演出来的还要残酷。有千千万万个扎因无法走出自己的原生家庭,无法走出那个战乱的国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现实一刀刀把自己变成铁石心肠且绝望的成年人。
《何以为家》在叙事方式上,采用了现实-回忆-现实-回忆相互交织的讲述方式。电影开端在法院的审判场景,交织着扎因对自己生活的回忆,让观众明晰了扎因要起诉父母生下自己的前因后果。这虽然是一小段的经历,但是足以让观众联想到了孩子们的过去以及未来面临的生活境况。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有着类似的叙事模式。主人公杰玛•马利克参加了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电视猜谜节目,在节目现场,每道题的题目都让他回到回忆中去。十二道题目构成了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这部丹尼·博伊尔拍摄的印度片,用这样的现实-回忆交织的叙事方式,拍出了印度 社会 的宗教、贫富差距、阶层等等各种矛盾,最终杰玛•马利克获得了2千万的卢比,与心爱的姑娘逃离人群……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局,让很多观众长舒一口气。这部电影也堪称经典之作。
而《何以为家》在法庭上答辩和回忆之间穿梭,从法官的提问到被告、原告的答辩,每个问题,每个问答都会闪回到过去。这样叙事方式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很像,同样闪回、穿插的方式,去讲述一段苦难的生活。主人公几乎都说出了同样的话:life is shit。
但是《何以为家》又和那部印度片不一样,因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还有一个希望的结局,可以拿着钱逃离底层,而《何以为家》呢,小男孩最后拿到了护照,可是他的父母还是他的父母,他的移民身份依然是移民身份,或许护照会过期,就像是黑人的女孩一样,又要办理假护照,他无法享受一个国家的公民待遇。他的祖国还在战乱中,还有成千上万个扎因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这个电影是绝望的,是毫无希望可言……
《潘神的迷宫》是葡萄牙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拍摄的一部残酷的儿童片。电影是以12岁的女孩奥菲丽娅的视角,展现了二战的残酷。她的继父是法西斯军官,在她生活的童年充满了战争和杀戮。但是12岁的女孩却满眼的童话。她还保留着纯洁的儿童视角,她一直在童话故事中寻找那个快乐的地方。她要经历磨难最终获得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一个暗黑的童话,可是再暗黑的童话,导演都不忍心撕破童话的外衣,直接给你血淋淋的事实。整部电影在一半现实,一半童话中交织出现的,观众看到现实的血腥和残酷后,立即可以回到童话的世界。
而《何以为家》也是一个12岁的孩子的视角,是一个小男孩的眼睛里 社会 。他看到的是父母的不责任,是父母的卖掉自己的女儿换来暂时的安稳,是没有学上,没有书读,甚至没有伙伴,没有一个安稳的睡觉的地方,他就像是一个狗一样走到哪里都要被人耍。他不再是儿童的视角,而是被迫长大的孩子,他眼里都是对父母的仇恨,对这个 社会 的仇恨。如果没有人去拯救他,谁能想到他长大是不是一个极端分子呢?一个在仇恨里长大的孩子,未来走向哪里?
《何以为家》没有童话,只有残酷冰冷的现实世界。扎因再也没有了孩童的童真,他被这个世界彻底改变了,这是谁的悲哀?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去关心像扎因这样的难民儿童?哪个国家会深入到每个难民家庭,让他们的家长给孩子应有的教育和爱?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特吕弗是一个领军人物。他的《四百击》更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之作。电影描述着一个孩子在没有父母关爱的家庭环境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叛逆的行为。他不写作业,整天像小混混一样在街上游荡,而家庭对他来说,不是家,而是地狱。最后,他被关进了少管所,少管所里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叛逆的孩子,他们没有人爱,没有人管,只有暴力和冷漠。
电影结尾里,小主人越狱跑出了少管所,他一直跑,跑到了沙滩,似乎在寻找什么,可是他很迷茫,找不到出口也找不到归途。因为没有家庭的孩子,无处可逃。最后他看向镜头,似乎对望着所有的观众。这个镜头成为电影史的经典镜头,在于它那个“定格”像一张网似的把孩子囚禁在了无形的牢笼之中,看不到未来。
但是《何以为家》却是走出了一个新的道路,这个从小没有人关爱的扎因,父母整天咒骂他。可是他内心还对家有一种渴望,对妹妹有一种责任。他内心最温柔的地方是与和弟弟妹妹的相依为命。
当遇到了黑人姑娘,他找到了暂时落脚的地方,而黑人姑娘就突然消失了,他一个12岁的孩子,凭着责任的惯性带着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婴儿。这不是人类的那种善良和正义,是一个孩子内心仅存的那点责任,作为一个哥哥的责任……他内心还有温柔的地方。可是当听到妹妹大出血去世,他的那点温柔突然变成了暴力,他要复仇,去杀了那个狗杂种,为妹妹报仇……他仇恨父母的情绪到达的顶点,以至于在监狱打电话给电视台,要状告父母为何生下他。
扎因不但没有家,也没有任何人再去关心他,他就生活在最绝望的街道,只有依靠着犯罪和谎言才能生存下去。
《何以为家》获得了戛纳评审团大奖,这个导演在大街上偶遇到的小男孩一夜之间成为了电影明星。这部电影给予他更好的生活,他取得了护照,有了地方安家。但是不知道,还有多少扎因,还在我们的世界里绝望而充满仇恨的生活着。导演或许想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而仇恨,是需要爱来化解的。难民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
『贰』 求印度的一部电影
印度电影:<<烈火恩仇>>
哑巴奴身负深仇大恨 冤家是谁
老王爷骗娶貌美娇妻 终吞苦果
印度青年桑卡尔幼年时父母被人杀害,自己也因坏人将燃烧的煤块塞进他的嘴
里而变成了哑巴。有钱有势的王爷收养了桑卡尔,并把他培养成了一个武艺高强的
家奴。20年来,桑卡尔为了报恩,忠心耿耿地侍奉在矿区作威作福的王爷,但他心
中的正义感却丝毫没有减少。当王爷用桑卡尔年轻英俊的照片骗来一个美丽天真的
姑娘为妻,还残忍地杀害了她的哥哥时,桑卡尔带着姑娘逃离了王府。
霸气十足的王爷岂能让一个家奴拐跑自己的老婆!他立即带上所有的打手,在
桑卡尔逃亡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桑卡尔最终没能逃脱王爷的毒手,他的脖子上被
砍了一刀后被王爷踢下了山崖。王爷的新婚妻子则被卖进了妓院。作恶多端的王爷
没有料到,他的这一恶行竟引出了20年前一桩大秘密,并使他死无葬身之地……
『叁』 求一部印度电影名,讲男主角为其母亲仇复的故事,主角是:夏鲁克汗
【烈火恩仇】是沙鲁克汗,不是夏鲁克汗,又名夏如罕,昵称沙沙!去音悦台看看吧,搜一下沙鲁克汗就全出来了,万人迷( ⊙ o ⊙ )啊!
『肆』 印度为父报仇 电影
印度经典电影《烈豹降妖》
剧情简介:
军伙贩子累累作恶狂杀戮年轻刑警无惧生死制妖魔号称执法“烈豹”的青年警官阿默尔截获一卡车走私军火后,移交警察总局,由阿默尔的父亲拉杰希瓦尔警察副总监直接审理。军火走私巨头贾麦尔得知事情败露后,与阿默尔的上司“警长”、拉杰希瓦尔的世交格达纳特勾结在一起,先后惨杀了拉杰希瓦尔全家。后来,阿默尔起死回生,在女友阿丽达和至交谢辛的帮助下,一举捣毁匪巢。
『伍』 电影《何以为家》是哪个国家拍的
《何以为家》的故事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黎巴嫩处于中西交汇之处的阿拉伯地区,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一个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互共存的国家,自从1975年黎巴嫩发生过一场持续15年的内战后,就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自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超过100万叙利亚难民涌入黎巴嫩。黎巴嫩作为历史上巴勒斯坦难民的接收国,在新一波难民潮来到后,难民人口超过了全国人口的1/4。
黎巴嫩像赞恩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像赞恩这么幸运,能被导演从贫民区带出来,想要解决黎巴嫩的根本问题,还需要时间。《何以为家》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也看到了穷人家的生活状况,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越多越好,要是做不到抚养孩子的义务,就不要给予他们生命。
『陆』 求一部电影名字!名字!! 是印度电影,讲一个龅牙的小男孩因为在一个老师的帮助鼓励下从成绩差、周围人
地球上的星星 (2007)
导演: 阿米尔·汗 / 阿莫尔·古普特
编剧: 阿莫尔·古普特
主演: 达席尔·萨法瑞 / 阿米尔·汗 / 塔奈·切赫达 / 萨谢·英吉尼尔 / 蒂丝卡·乔普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语言: 印地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07-12-21
『柒』 印度电影 误杀瞒天记/视觉 的结局是男主向被杀男孩的父母承认了是他的家庭杀死了男孩,但是他为什么没
因为他的家庭也是受害者,只是在收到侵害的时候误杀对方,况且他是去自首的,所以法律也是相对公正的
『捌』 有一部印度电影是讲一个小孩子的舅舅占了他的家产,并把他的父亲杀掉了,长大后小孩报了仇~~~~
你说的那个电影叫做讨还血债,也叫耿嘎的故事,非常经典的片子! 网络视频 上 你直接搜 耿嘎的故事 就有了.
『玖』 电影《何以为家》引发哪些深思
电影《何以为家》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从而引发了许多有关于生命的深思,具体如下:
1、仅仅是给孩子生命这件事情,并不伟大:
在剧中,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对节目主持人说:关于童年,我日后能记住的只有暴力、辱骂、殴打——链子、水管、皮带打在身上的感觉。在家庭中,父母常常会将负面情绪强加给孩子,而孩子照单全收。剧中的父母认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应该感谢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给孩子营造的环境和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给孩子最大的爱:
《何以为家》中,收留赞恩的单亲妈妈没有合法身份,还是拼尽全力带着孩子争取生存的机会,上班时候把他藏在厕所,趁着休息的功夫偷偷去喂奶,没钱买,就捡来别人剩下的大块生日蛋糕给孩子庆生,也欢迎赞恩加入他们的生活,最走投无路的时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线。
3、唯一能做的是,让悲剧从这里终止:
赞恩是悲剧家庭的受害者,可赞恩的父母,又何尝不是,他们饱受中东战乱,流离失所。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局里,不懂如何去爱。
在赞恩的视角里,父母是恶人,房东也是恶人。但其实他们都没想作恶,他们只是按照社会教给他们的方式生活。如果说,这个故事里全是受害者,那悲剧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追究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悲剧在赞恩这里终止。
(9)一部印度电影讲述小男孩状告父母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黎巴嫩一个小城镇里的法庭,12岁的男孩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不过在律师的支持下,扎因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
扎因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杂货商老板对扎因的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当扎因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扎因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
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点点,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