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香港电影格局大

香港电影格局大

发布时间:2023-02-12 08:43:32

❶ 港片是不是没落了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感觉都挺让人失望的

港片的没落,就像少女长成美女,然后再成长就是老太太。它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成长了也糟糕。

港片崛起于类型化武侠片,跟进时装警匪片和言情片,曾经让亚洲电影在世界影坛颇为风光。八九十年代看电影,港片是上座金招牌,打造出了最早的明星群。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张曼玉,关之琳,刘德华,周星驰,张国荣,梁朝伟等等。

然而,港片红得发紫,也注定了它的没落。不一定红就得没落,至少可以大大推迟衰落周期,甚至用代偿躲过衰败。但是港片做不到,它成于类型化,也没落于“过度”的类型化。于是港片有点像一台高效复印机,大量重复自己,它的进展,也就只能是衰老了。

好莱坞也渐渐风光不再。但你会发现,它的影响力减弱得非常缓慢,代偿功能巨大,甚至有反弹再造新极的可能。原因在于它的类型化丰富,已经形成电影生态,在那里看腻了武打警匪片,它还有科幻片,有伦理片,有作者电影,有 历史 片,有 社会 问题片,有灾难片,有魔幻片,有反思电影。回头再看港片,“打打闹闹,说说跳跳,情情恋恋”,像《桃姐》那样的片子,似乎极其罕见。它这个“电影超市”,品种明显单一了。

如果说好莱坞已经是一座城市,那么港片还只是一座花园,看着美丽但是有几个人能在花园里过日子。

八、九十年代,香港做为亚洲四小龙,电视剧电影 娱乐 行业风靡亚洲,在香港和内地更是 娱乐 产业发达。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演员、歌手,还有经典的电视剧,真的很怀念那时的港片。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影视剧的制作水平也突飞猛进,不管是音乐还是大片制作都能和国际水平相媲美。

过去内地很多都是追着港剧看,而如今他们拍的电视电影已远远达不到国人的欣赏水平,而且制作水平也没有提高,所以可以肯定的认为香港的电视剧电影已经没落了。

相比较,内地电影格局大,故事贴近百姓生活,讲述家国情怀、世间冷暖。现在国人在经济富裕的前提下追求的是高、大、上的,格局大的电视,电影 ,更能激励大家奋发努力。

相对来说香港电影电视剧真的没落了,希望香港的 娱乐 行业要不断创新,把香港的影视界带动起来,再谱写辉煌。

接班人青黄不接,再加上盗版猖狂,导致港片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上世纪80-90年代,是香港电影最繁华的时期,从70年代李小龙爆红开始,

香港的电影就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文艺,功夫,哲理,都市,警匪,种类繁多,

不乏经典中的经典,成龙的不要命系列,周润发的耍酷系列,周星驰的无厘头系列,种种,

让香港电影走向亚洲之巅,但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盗版产业的猖狂令整个的香港电影业受到冲击,再到回归之后,香港电影不得不走向低潮,

可以说,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但不会让人失望,因为带给人们太多宝贵回忆!

都觉得现在的港片和香港电视剧都有点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了!就像是金庸古龙等的武侠小说看多了都拍了几十个版本了还要去拍!看得多都让人觉得腻啦!现在的港片就好像守着以前挣钱的那种版本和模式不肯创新也不敢去创新更不舍得花钱去创新!反观中国大陆的电影和电视剧都大大发展越来越好!

以前的明星都是通过艰苦努力拼出来的,现在的明星都是包装出来的,不经得起风吹雨打。现在说到香港影剧,浮现的还是那些老面庞。

什么呢?

不可否认,香港影视的巅峰时期确实过去了。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香港作为一个中西方文化汇集的结点,自然而然的影响着整个内地。时势造英雄,经过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的发展,港片包括乐坛也一样,呈现爆发式发展,对内地影响也极为深刻。一个个奇才导演,演员,歌手,乐曲成了时代的标杆,诸如徐克、成龙、周星驰、周润发、张国荣等等,不一一枚举,无不彰显香港影视圈的繁华。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改变,加之一代群星逐步退出影视圈,(当然也有一些负面新闻的影响,在此略去)。当然,内地影视与我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紧密结合具有更大优势,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掩盖了香港影视的光芒。

总之,原因必然不止这么多,只拿出几个大趋向来说。对于内地的我们来说,港片必然是过了巅峰期处于暗淡阶段,未来走向如何不作断言。

算是吧!只不过现在没有纯港片,香港市场太小,所有香港明星基本上全都北上了!合拍片是大趋势

对七零后八零后来说,可能都还有个印象,九十年代港台剧在大陆大行其道的时候,对广大农村和小镇青年来说,最让人感到好奇的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说是引领着大陆的 时尚 潮流也不为过。

比如很多人看射雕英雄传,当时农村农村小孩也有样学样,模仿着里面的那些组织,成立一些校内带黑 社会 性质的组织,比如江南七怪之类。后来古惑仔又风行一时,就有更多的内地农村和小镇青年也去模仿,比如那种外号,还有纹身,染发之类。

尤其是当时香港的一些警匪片,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最为原始而又简单粗暴的对现代化城市的想象,高楼大厦林立,人们都西装革履,讲话夹杂着英语单词,觉得特别时髦,也很现代,以为现代化的城市就是这样的。

但从两千年以后,香港就很难再为大陆的农村和小镇青年提供这种想象了。首先是随着内地的发展,香港影视剧里那种曾经看上去很洋气的生活方式不再那么洋气了,甚至有些土气。比如现在如果看香港黑帮片,大陆一线城市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很土气。

再就是随着内地的影视 娱乐 业的发展,投资越来越大,很多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实际上比港台剧要好。比如港台武侠剧大量的室内布景,而内地的古装武侠片基本上都是实景拍摄的。也就是说,相形之下,港台剧的五毛钱特效骗不了内地观众了。

最重要的则是 社会 文化心理上,以前内地是把香港当作模仿的现代性样板,而现在已经基本上不存在这种仰望的心态了,反而是曾经的香港各种明星都在内地拍戏,参加综艺,乃至走穴赚钱,当然也就不觉得神秘和高不可攀了。

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发展是硬道理。大陆这些年的发展成就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在文化心理上越来越自信了,甚至一二线城市的人到了港台和国外,会觉得他们太落后了,很多方面还不如国内。影视剧作为文化工业产品,只是反映了这种变化。

❷ 《明日战记》发布主题曲,古天乐在这部科幻片中表现如何

《明日战记》发布主题曲《逆战》,这首歌和这部电影的适配度是非常高的,非常的激情,热血十足。古天乐在这部科幻片当中的表现非常不错。这部电影是在2017年拍摄的,拍摄的时间比较久,因为电影当中的故事片段比较精彩,难度比较大。但是几位主演依旧坚持了下来,古天乐不仅是电影当中的男主角,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总监制。

该电影还有刘青云,刘嘉玲,姜皓文,谢君豪,万国鹏,张家辉,吴倩等等。这些演员的实力都是非常不错的,几位老戏骨共同合作,所以这个电影值得大家细细的品味。故事创作可能存在套路,但是特效确实是非同一般的。然后再搭配上《逆战》,整部电影的格局变得非常大。

❸ 《扫毒2》票房过五亿,豆瓣评分却跌至6.3,港片还能翻盘吗

《扫毒2》目前已经破十亿了,这个票房成绩已经是足够耀眼了,能够在同一时间力压好莱坞的大片,其实已经是很成功了。

但是大家发现票房是不断的升高,可是豆瓣评分却是一点点的下降,都快要跌破及格线了,有人说这是港片没落了,已经没有当年的那样增长势头了,可是我却觉得并不是港片没落了。

其实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是一个高峰期,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多的优秀电影,其实你回过头来想,很大的原因是那个时候的市场份额很大,有太多的空缺,加上有很多新题材,所以才造就了那个时候的辉煌。

相反现在新的题材已经很少了,市场也接近饱和,观众的审美也提高了很多,一个人一种口味,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时代可以比较的了。

我觉得《扫毒2》没有《扫毒1》那么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但是也是很不错的,一部电影不可能被每个人喜欢,有些人可能是对某个演员或者剧情期待太高了,看完影片才会觉得有点失望。

我相信中国的电影会越来越好的。

截至今天,《扫毒2》的票房已突破10亿,猫眼预测的总票房为12.96亿,这意味着《扫毒2》成了7月的赢家,若本周四上映的《银河补习班》口碑不佳,《扫毒2》还要机会冲刺15亿,打败《蜘蛛侠:英雄远征》,成为当月的票房冠军。

而目前的豆瓣评分为6.2,及格线水平,但还是受到了刘德华和古天乐粉丝的追捧。

平心而论,若把《扫毒2》作为一部商业 娱乐 片来看,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扫毒2》具备 娱乐 大片的两大特征。

一是当红明星的站台。这一点,我想《扫毒2》再符合不过了,且不说华仔和古仔的影响力,就是香港金像奖新晋影帝林家栋、影后林嘉欣,加上苗侨伟等一众香港老牌影视明星的阵容,赚个三五亿的票房也不是什么难事。

二是影片是否有大场面。我想,看过《扫毒2》导演邱礼涛的前作《拆弹专家》(刘德华担任主角)应该也知道了,各种爆炸、飞车打斗的场面简直燃爆了。而《扫毒2》的大场面还是蛮多的,地铁飙车追逐、枪战,光是这些场面,就足以对得起了那几十元的影票了。

而说到钢片的复兴翻盘问题。纵观近年来香港电影(指院线、商业电影),评分最高的《寒战》也就7.5分,比起同样明星规模阵容的《无间道》——9.2分(这里指的是纯正港片,像香港导演林超贤执导的《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均超过8分,我们将其归为华语电影),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因此,笔者觉得,与其说港片能否翻盘,何不如说钢片如何转型,结合香港近年来的 历史 、文化背景,创作更多“新香港”优质佳作。

《扫毒2》天地对决破10亿大关,票房就是最好的证明,豆瓣也拦不住,我说的[呲牙]谁敢不服?[酷拽]

最后,[祈祷]恭喜老大《扫毒2》天地对决突破10亿大关❤!为你的票房加油![加油]

《扫毒2》票房狂破10亿,却注定成为不了佳片,差在哪里?

电影《扫毒2》虽说是扫毒系列的续集,但和《扫毒1》一点关系都没有,讲的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故事。

《扫毒2》不仅把演员从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换成了古天乐、刘德华、苗侨伟,甚至连导演都从陈木胜换成了邱礼涛,真的是流水的导演演员,铁打的古天乐。

电影取名《扫毒2:天地对决》,其实就很直白的告诉我们只是一场金融巨子余顺天(刘德华饰演)与香港毒贩地藏(古天乐饰演)的一场生死对决。

你可能会诧异金融巨子怎么会和毒贩扯上关系?缉毒禁毒应该是警察做的事件。

其实一开始余顺天并不是金融巨子,而地藏也不是毒贩,他俩是一块混黑 社会 ,有二十几年交情的兄弟。

后来余顺天金盆洗手,从黑道走上了白道,从一无所有到赫赫有名的金融巨子。而地藏就比余顺天要惨得多了,他看的场子有人吸毒贩毒,黑帮头目南叔不信任他,让余顺天砍了他的手指头。从此多年交情的兄弟俩形同陌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余顺天因儿时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因吸毒毁了家庭,所以对毒品嫉恶如仇,痛恨毒贩。做慈善捐巨款成为灭毒委员会会长,甚至许下承诺:谁能杀掉香港最大的毒贩,就给谁一个亿。

而遭受老大不信任、兄弟背叛的地藏像个赌气的小孩一样。好,既然你们都说我贩毒,那我就贩毒,而且还要做最大的那一个。于是一心扑向贩毒,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四大毒贩之一。

昔日兄弟如今反目成仇变生死仇家,是借着扫毒名义来实现自己私欲的伪君子余顺天,实现个人心愿:清除香港所有毒贩;还是赌气贩毒,吃着人血馒头的真小人地藏,实现复仇了结了当年兄弟?在这我就不多剧透了。

电影其实有一些很棒的点,比如余顺天豪掷一亿灭毒枭算不算动私刑?抓毒贩是否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毒贩到底有没有人权?但电影一点而过,并没有展开讨论,这让电影少了深度,注定成为不了一部引人入胜、值得深讨的电影佳作。

但作为爆米花电影,电影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片尾刘德华与古天乐那场生死竞速的追车重头戏,是近几年华语电影难得一见的视觉炸裂动作场面!据说为了让观众看得畅快淋漓,导演邱礼涛甚至搭建了1:1比例的香港中环地铁站,可见其用心。

结尾余顺天拿枪要杀地藏时,地藏说:“天哥,当初阿公说我贩毒,你们有没有问过我?有没有想过那是场误会?”

即使到最后,地藏还是把余顺天当做自己的兄弟。也正是这一句话让我想到开场那段地藏在KTV猛踹小弟的场景,或许地藏真的没有贩毒,这只是一场误会,或许当成余顺天能听一下地藏解释的话,这一切都会不一样。

总的来说,电影虽不是佳作,但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它毫无疑问是合格的,而电影埋下的伏笔更是为电影加了不少分。

只要古天乐、刘德华这类香港老演员还在演戏,港片就不会死。

作为今年港产片票房“黑马”,《扫毒2:天地对决》在不景气的国内票房市场逆势上扬,大有超越内地上映港产片最高票房纪录的《无双》的潜质。然而,在豆瓣评分中,《扫毒2》的评分一路下滑,目前已经下跌至6.2分的“及格线”,相对于《无双》的8.1分未免相差太多。

不过,即便《扫毒2》超越13亿甚至14亿累计票房,但与 《战狼2》、《流浪星球》、《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2》 这类票房数字尤为恐怖的国产大片相比较,依然算不上有多出彩。

港产片颓势尽显,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比较纯粹的港产片现在都找不到几部了。 近几年,能拿得出手的优质港产片,也就 意外惊喜的《追龙》、主打情怀的《无双》 值得一提,《廉政风云》、《反贪风暴4》、《追龙2》口碑票房表现一般,至于好不容易登录国内院线的 “纯港产片”《常在你左右》、《家和万事惊》 ,顶多属于刷刷存在感。

内地观众“不认”港产片,有好莱坞大片狂轰乱炸强票房的外因,也有观众观影需求和审美水平提升的内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港产片缺乏持续的创造、创新能力。 这当然有为了稳票房的考虑,但 不愿走出自我习惯的“舒适区”,以为明星云集就能有票房优势,以为“犯罪题材+双雄戏”就能够包打天下,才是港产片的“痛点”。

港产片的三板斧中,明星效应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 ,毕竟,国内一大批小鲜肉、小喜仙女摆在那里,“流量明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早已超越影视剧本身;前面提到的港产片,不敢说完全的套路电影,但至少是遵循以往港产犯罪题材电影的规律,再看这几年的 国内犯罪题材影片 ,再看 《雪暴》、《暴雪将至》、《暴裂无声》、《江湖儿女》等影片,以及《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这类现实题材影片,无论是创新性还是成片质量,都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港产片的尴尬之处就在于,一切以票房为中心的创作思路,毫无底线的向市场和观众妥协。 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港产片,不敢也不愿大胆的创新,对创新存在的风险极其厌恶,却又想要让国内观众满意,让所有人都合胃口。 始终在矛盾中挣扎的港产片,往往能达到中规中矩的观影体验,却很难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即便是《扫毒2》创造了港产片新的票房奇迹,也不能说港产片在国内电影市场“翻盘”了,在时与势的变换中,谁能创造风口、抓住时机,将影片的质量和成色做起来,谁才能真正的引领潮流。

值得一看,,枪战,兄弟情,卧底,感情戏,整体挺刺激,不过不算匠心之作,有点对不住两大影帝了!!!翻盘的机会就在有没有更新颖的理念与创作了!老拿港片的这一套来拉拢人心,观众,多多少少还是给些面子的,回忆经典,看在华仔,古天乐,拼命的劲上,给个鼓励

感谢您的提问,

首先,截止到目前为止,《扫毒2:天地对决》的累计票房已经取得了10.34亿,这个票房成绩在近几年的港片中也数一数二的。加上这部电影是天王刘德华‘坠马’事件后的首部作品,电影中刘德华的演技却一点没有减弱,依然非常炸裂。和天王演对手戏的古天乐在今年可谓真的是劳动模范,一年这么多电影上映,目前已经上映4部,《家和万事惊》、《反贪风暴4》、《追龙2》、《扫毒2》,而新电影《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预计将8月份上映,9-10月份还有一部《暗黑者》即将和广大影迷见面。而《扫毒2》作为刘德华和古天乐两大影帝时隔多年后的再一次搭档看点十足。说到豆瓣评分,我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之前看到一个评论说影院空调不冷,爆米花不甜,服务人员态度差都要给电影差评,甚至说没有看过该电影的人都可以评论,试问这样的评分值得大家信赖吗?亦或说评分平台也不止豆瓣一个,猫眼上《扫毒2》的评分有9分,这又怎么解释呢?虽然说,一部电影的好坏不是票房决定的,但是票房高的电影肯定不会太差,毕竟谁也不是傻子,电影不好看还去看。细数国产电影如此之多,能破10亿票房的有多少呢?在中国电影史上破10亿票房的电影仅仅只有65部,虽然这个数据不是很值得炫耀,但是足以说明《扫毒2》这部电影的质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两大影帝的精彩演技和对手戏,天王的票房号召力还是那么强悍,古校长也是如此,古校长在今年的个人票房成绩突破20亿,个人内地票房突破80亿,接下来还有好几部电影要上映,特别是由同名小说同名网剧改编而来的电影《暗黑者》,这部电影的网剧在网络中有高达几百亿的点击率,相信电影也不会太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拜托影视”了解详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古校长有极大的可能成为首位突破百亿的香港影星。综上所述,《扫毒2》就是这几年最优秀的港片之一。

香港电影翻不了身!

因为从1997年7月1日起香港电影就已经在慢慢的消失了,从前的香港和回归以后的香港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环境已经不存在了。小伙伴们想一想你们所知道香港电影人都多大年纪了?

香港的明星有点名气的也就数王祖蓝年级还算小一点的。香港这片土地已经没有能力像以前那样大批量的培养影、视、歌人才了。大家想一想“烂片”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的。我们所说的“烂片”不就是那些20年前的70后80后在录像厅门口排队去看的香港电吗?“烂片”的代表又是谁?王晶?黄秋生?这两位香港电影人为我们贡献了一部有一部的经典神作却被说成“烂片之王”这是为什么?因为香港电影产量太大了我们看到的经典只是冰山一角!

港片的格局也太小已经慢慢的不适应现在的观众了。不能说《扫毒2》烂,只能说现在的观众要求越来越高了,5亿的票房也只能说明我们对“香港电影”还有情怀。当时的港片只不过是抓住了大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当年香港和大陆的巨大收入差距影响了大部分人的观影体验。“香港电影”并不烂,也没有多数人认为的那么优秀。大家的期待值高了所以《扫毒2》分低了。当香港电影摘掉了“香港电影”这个标签的时候“香港电影人”变成了中国电影人的时候“香港电影”就翻身了,到那个时候翻不翻身还有什么意义呢,都是中国电影。

港片主打的是兄弟情,每个阶段每个导演对所谓兄弟的理解不同,有的喜欢讲纯粹的兄弟情,有的喜欢穿插亲情、爱情。港片现阶段比较低迷不代表崩盘,而是面临转型,这需要导演针对市场反馈才行,我相信在未来港片会迎来很好的提升!一个时代的落寞象征另一个时代的崛起。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2000初,大陆没什么可看的,进口片也很少,港片在哪个年代绝对是霸主地位,现在不是港产片没落,而是大陆经济崛起,有钱投资电影院了,有钱进口电影了,有大量热钱来投机国产电影,一旦有经济支撑正可谓百花齐放,观众的选择多了,港片的观众被分流了,观众也越来越挑剔了,不可否认这样更能促进电影产业成长和进步!所以不要片面的说这样或者那样,顺应时代变化,思想观念也要跟上变化!

❹ 阵仗浩大的电影《赤道》究竟怎么样

相比较于两位导演的前作《寒战》,《赤道》更加成熟,完全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的模式,大投资、大阵仗、大明星,火拼、肉搏、核弹、碟中谍、骗中骗,多方绞力,大开杀戒。善恶难辨,没有人是最后的胜利者,好人和坏人两败俱伤。遥想当年,《寒战》狂揽九座金像奖,平了历史最佳纪录,梁乐民、陆剑青两位导演一夜之间红的发紫。犹记得两人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在剧本上下了苦功夫,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剧本。好的剧本就像磁场一样,会吸引好多好的东西,对于剧本的精益求精,让两位导演尝到了甜头,《寒战》成功的后续效应就是,两个人再也不必为影片的投资费心了。《赤道》总投资2亿人民币,是寒战的两倍。拍摄周期六十一天,比寒战多出百分之三十。相比较《寒战》而言《赤道》的剧本更加扎实、更富有野心、更抓人。就剧本的厚度而言完全是一季美剧的体量。但也正是由于剧情太过于庞大,观影时一直在担心影片无法收尾,看到最后也确实由于叙事空间有限而草草收尾,成为了这部影片唯一的遗憾。导演说如果票房好的话,电影还会有第二集、第三集。其实根本不用如果,没有续集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故事根本就还没展开。简单的描述《赤道》的故事和剧情发展,就是一个借用《24小时》的基本框架,移植到香港的反恐故事。从剧情走向,人物设置、悬念铺陈到讲述故事的方法都借鉴了《24小时和同类谍战电影的模板。手提箱核弹、最不像反派的反派、用非常规手段对付恐怖分子的警察、被黑客攻击的反恐基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内奸和叛徒、各种势力相互暗战……连香港反恐特勤组基地的装修风格都和CTU总部一模一样。张家辉站在二楼的玻璃房子里,让人特别想念杰克·鲍尔。张家辉的角色就是按照鲍小强的模式设置的,比如他会用恐怖分子的家人做人质要挟恐怖分子,《24小时》第六季,鲍小强也这么干过。只可惜,由于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太多,张家辉发挥空间有限,如果能够让其成为戏眼,完全暴走,这电影想必会更加热闹、好看。除了某国内大咖,梁乐民、陆剑青把剧中的每一位演员都调教的非常出色,就连几位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张震扮演的反派太过出彩,风头甚至盖过了几位正面人物,以至于当影片结尾处,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坏人几乎毫发无损,让人觉得导演是故意拍了这样一部反派大获全胜的电影,也许导演是真舍不得让那么帅的反派在电影里死掉吧。除了几位老戏骨和张震,这部电影里让人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崔始源同学,演技大爆发!能够看得出两位导演在剧本上的任性,影片到结尾处几乎处于失控状态,不得不草草收场,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其次,由于故事过于庞大,人物众多,不得不权衡每个人的戏份,以至于没有一个主要人物能够引领全剧,缺少一个鲍小强那样的主心骨起到串联作用,各路人马各自为政,显得稍微有那么点儿散乱。虽然结尾有那么点遗憾,国内大咖演技有点儿违和,《赤道》是一部很有诚意的香港电影,梁乐民、陆剑青两位让人看到了港片残存的希望,特别期待两个人能够一直坚持自己对待电影的热诚态度,为未来的香港电影杀出一条血路!香港电影不死!!!

❺ 你记忆里的80、90年代老港片相比现在的港片你更喜欢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更喜欢老港片。在80-90年代,也正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期,一大批优秀影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对比现在的香港片,不难看出以前的拍摄水准是相当高的,像《古惑仔》系列、《无间道》系列等在香港黑帮警匪电影中都属于“殿堂级”的作品,也是香港同类题材电影的最高水准了。不管是观赏性还是要表达的情怀,现在的都属于望尘莫及的状态!

1987年林岭东导演奉献出了导演生涯中一部经典的电影《监狱风云》,在此之前他在《龙虎风云》中就借着正邪对立的李修贤和周润发演绎出一场精彩的兄弟情义大获成功,到这部《监狱风云》,梁家辉与周润发则是在一片黑暗中展现那种人与人那种可贵的《友谊之光》。多年后重新回味这部电影,发现80年代的香港电影不愧为经典的一代,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很认真,很能打动人。

❻ 1994年香港电影有多繁荣,为什么94年被称为香港电影年

香港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是非常繁荣的一个时代,不管是什么题材的电影,都会在短时间之内创作出来,而且收视率超级高。1994年香港电影有多繁荣,为什么94年被称为香港电影年?

1994年是香港电影的繁荣之年。说起香港电影,一定要说1994年的香港电影了,因为在这一年里诞生了很多的经典之作,不管是周润发,林正英还是李连杰或者是成龙,他们都带给观众很多好看的作品。

《赌神》《醉拳2》《国产凌凌漆》,票房的号召力强大,让人记忆深刻。在这三部影片当中,有很多明星大腕加入,其中有邱淑贞,周润发,徐锦江,吴倩莲,成龙,刘德华,钱家,乐迪龙,梅艳芳等大牌,所以在那一年里,香港电影市场真的是火爆到难以想象。

❼ 在香港拍小日子的曾国祥,为何能拍出像《少年的你》这样大格局的作品

《少年的你》的导演是曾国祥,曾志伟的儿子,曾在父亲和姐姐的影响下,受到了不少艺术熏陶。第一部指导作品《恋人絮语》,获得了金马奖最佳新导演的提名。后来指导《七月与安生》和《少年的你》这两部电影。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好评,得到观众们的认可,那人难以想象曾经在香港拍小日子的曾国祥,现在他为什么能够拍出这样大格局的电影呢?

其实在作为导演之前,曾国祥曾经在国外读社会学,除了社会学,还有辅修其他的一些课程,比如心理学等。从小就接受外国的教育,见识了更多的世界,这样子他的一个人生格局不会太小。即使是拍小日子,也可以在这两部电影中通过把它放大细节展现生活,以小见大,也通常是电影中所见的一种方法。通过这,他也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好电影。

❽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香港传记片是哪部为什么

推荐一部不错的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

据王晶说,刘国昌当年弄出三个多小时,向华强找他剪,后来补拍一些大场面,拆成两段。不好过虽然剧情相对松散,雷洛的手段和功底也没讲透,但关海山、秦沛都好赞,邱淑贞和张敏美出两种风情,刘德华当年的引力,确有证据。话说虾叔好多时候让人想起叶德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句话:人这么幸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吃饭。

最后,这应该算得上香港版教父,很有史诗气质的黑帮电影。

❾ 香港电影的电影百年

从东方好莱坞到大华语时代——香港电影百年回顾。浮生百载。对于普通人来说,百年的生命是一种奢望,但对于一门新兴的艺术而言,百年却只是一个开始。“第七艺术”、“东方之珠”,当我们回望香港电影的百年历程,那起起落落、几度沉浮的酸甜苦辣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的过眼云烟。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由港方出品,港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庄子试妻》。 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港英政府“积极不干预政策”的鼓励和“左右”政治势力影响减弱,香港电影迎来了它自由发展的黄金时期。光艺、电懋、邵氏等大型制片企业在港登陆,标志着香港电影工业由独立制片向“垂直整合”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转型的完成。同时,香港电影也挣脱了旧上海电影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特色。从此,有人开始将香港这块弹丸之地冠之以“东方好莱坞”的头衔。在这一时期,“电懋”和“邵氏兄弟”在争夺市场方面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电懋”以拍摄时装片为主,如《四千金》、《曼波女郎》、《空中小姐》、《香车美人》等;而“邵氏”则延续了前身“天一”公司的创作传统,提出了“大中华文化圈”的发展战略,积极制作《貂蝉》、《杨贵妃》、《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古装片,并且在香港掀起了一股持续了十年之久的“黄梅调电影热潮”。凭借这股热潮,“邵氏”也在两强之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为了逆转不利的局势,“电懋”的掌门人陆运涛亲自上阵,先是花重金从“邵氏”挖走了林黛、乐蒂的当红明星,又说服李丽华和严俊自组公司,最后策反李翰祥带着凌波等一批“邵氏”的演职人员远走台湾,组建了“国联”。同时,两公司大闹“双胞胎案”,争拍同一题材的影片抢占市场。这种恶性竞争直到1964年双方签订“君子协定”才宣告结束。不久之后,陆运涛意外辞世,“电懋”也无力再和“邵氏”抗争,香港电影的格局就此从“楚汉相争”变成了“邵氏”的一家独大。

阅读全文

与香港电影格局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评价写作英语教学设计 浏览:602
主角是盲人的电影电视 浏览:595
特种兵大片李连杰电影大全 浏览:553
美国经典音乐电影 浏览:484
成龙电影大全飙车 浏览:580
免费又好看的爱情电影 浏览:822
香港电影古装喜剧大全国语版 浏览:159
孕妇在电影院图片 浏览:475
洪金宝炸火车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829
近期电影关于高中时代的爱情 浏览:579
二战美国怀孕电影大全 浏览:751
平和县电影院 浏览:244
2019逃离地球电影演员 浏览:437
水怪大电影第一季第一集 浏览:215
汉娜2020电影完整版 浏览:938
电影喜欢用的背景音乐 浏览:354
关于什么房客的一部电影 浏览:29
超完美夺分电影音乐插曲 浏览:857
法国电影哇哇 浏览:450
电影天堂阳光电影爱情公寓517集在线观看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