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有一部电影关于朝拜的

有一部电影关于朝拜的

发布时间:2023-02-12 04:00:06

Ⅰ 电影<2012>里面,有个片段,好像是伊斯兰,很多人围绕着一个很大的方形建筑朝拜,这个建筑叫什么啊位于哪个城

这个清真寺叫做“大清真寺”也叫“禁寺”位于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

中间黑色的建筑物叫做“天房”阿拉伯语称为“克尔白”,几乎是全世界穆斯利朝拜的方向。(也有少数派别以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为朝拜方向)

"天房"的历史很悠久,故事也很多,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Ⅱ 摩加迪沙这部电影中在战火中朝拜的含义

摩加迪沙这部电影中在战火中朝拜的含义是祈祷尽快停止战争。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朝拜一词指人全心承认天主的绝对、伟大、圣洁、与光荣,也甘愿屈服在他的权下─当这种内心崇敬的态度具体地表现在适当的言语,和可见的外在行为。而在战火中朝拜,是想祈祷赶紧停止战争。

Ⅲ 有谁知道哪部电影里有朝拜的镜头

红和谷

还有 喜马拉雅 (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2000年欧洲电影最佳摄影奖提名,2000年荣获恺撒最佳摄影奖和音乐奖)

Ⅳ 热门电影《冈仁波齐》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尼玛扎堆饰)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5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Ⅳ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导语:普拉村村民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杨培(杨培饰)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供您参阅。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1

今天我看了电影《冈仁波齐》,受益匪浅。在这部电影里,我知道了许多不了解的知识。片名《冈仁波齐》是指冈仁波齐峰,它位于西藏自治州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冈仁波齐”在藏语里是指神圣的意思。普拉村的扎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和叔叔去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这一年正好是马年,也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普拉村里的许多村民也希望加入到扎堆的朝圣队伍之中。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妇女,有家徒四壁的屠夫,有自幼残废的少年……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心愿和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神山,这十一人组成的队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从芒康到拉萨不但有2000多公里,还要一路磕长头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废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能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前行。我想:他们到达冈仁波齐山顶一定会十分兴奋,喜极而泣。我敬佩那孕妇,她的肚子里有着即将出生的孩子,她竟挺着大肚子去朝圣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残废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励下,朝圣去了。

我敬佩朝圣者对信仰的虔诚,对大自然的敬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奋斗,也许成功的就会是你。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2

第二遍再看,可以更好的去感受,也可以抛开情节更多的去体会细节。比如,停电了,一屋子的人没有一个慌乱的,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点上蜡烛,该干啥干啥,来电的时候,也是没有人有反应,就是简单的熄了蜡烛继续该干啥干啥。想起家里停电或者办公室停电时,各种大呼小叫,各种情绪开心的、抱怨的、还有幸灾乐祸的。来电时又是各种情绪起起落落,这在整部电影里都看不到,没有什么情绪的升起和落下,一切发生了就发生了,接受,然后继续往前走。我在生活里也一样可以如此,不用急,急着去干啥呢?不用怕,最坏的担心发生了又能如何,这不还没发生么?好心态修炼中。

这支队伍组成时,就是那么简单自然,我想去朝圣,我也想去,那就去吧,嗯,好,去呀。没有嫌弃,不怕被拖累。没有三六九等,没有谁把谁当做累赘,好像这些人心里就没有分别心似的。遇到困难永远是大家一起克服,不需要呼吁不需要指挥,每个人自发的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切按部就班。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快乐的无处不在,拉着车也可以快乐的唱歌,看见太阳脱了棉衣就跳起了舞,那么纯粹那么自然。

“开始念经吧”,会去看第二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想要再去听他们诵经的声音,太美了,这种美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感觉,若我不控制着,我一下子就会进入某个势能中去,太舒服了。第二遍看,录下了里面所有念经的场景,好喜欢听。

乐于分享,想起我之前也一直觉得,物质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属于我的,它只是为我所用。对于藏民们,他们不管遇到谁,都会很乐意分享自己的东西,一起喝茶吧,送你一袋粮食,大嫂我借点柴,这张皮子送给姑娘,拿去。

开始阵痛要生孩子了,也没有慌乱,没有多激动,就那么自然,在朝圣路上发作了,连夜去了就近的医务所,产妇都没有痛到大喊,这才是真实的,医生不让喊啊,也没力气喊啊。初生的婴儿好可爱,生产过程是一个很有爱的过程,很美的画面。

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开春耕地要盛装打扮,要烧香,要隆重,老人在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急。是啊,中国速度,真的是好事吗?我们为什么这么急呢。

遇到落石时,大家很淡定的保护着孩子,没有慌乱,没有怨天尤人。

藏民们的话很少,一路上都很安静,只有老人家的念经声,还有小女孩对屠夫说的那句“加油”,还有就是“来喝茶”。小女孩跟家里人通话,跟每个人说话都是那几句:在干嘛,我想你了,你想我吗,我在待着呢。朴实,无华,很美。

遇到夫妻俩带着毛驴去朝圣,问他们为啥是妻子在拉车而不是毛驴,答因为心疼毛驴,上坡妻子拉不动才让毛驴帮忙,人和动物,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了我们是主人。他们把毛驴当做家人,但是毛驴累了走不到拉萨,他们还要带着他一起转布达拉宫呢,一起转大昭寺呢,要一起祈福。

遇到车祸,先关心人有没有受伤,很轻易的就把肇事司机“放跑了”,只有一句“小心开车”。没有扯皮,甚至都没来得及看一下车子伤成什么样子。结果发现车头已经废了,一行人开始拉着拖车继续前行,拉一段再折返回原地,磕过去,再拉。没人去抱怨,没人去计较多走了多少路,没有去在意要多走多少天才能到拉萨。真好,我们在工作时,若也能不怕多干活,不怕绕原路,不总想着找捷径,该是多么美好。我是个典型的应试型学生,我非常适应应试教育,我总是可以找到捷径,轻松考个高分,可是我错过了什么?我这种惯性带入生活后,错过的是人生啊。现在越来越不去投机取巧了。

到了拉萨,钱不够去冈仁波齐了,大家就去打工,年纪大的去洗车,年轻的去工地,晚上还帮老板娘磕头赚住宿费。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快乐的,好像从来没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在拉萨足足待了两个月才继续上路。

队伍里的长者去世了,没有人惊慌,对于死亡,其实真的不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总有一天,我会明白这个道理。

这是一部可以滋养我的影片,我感觉到心灵被冲刷,想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与来时一样干净。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3

生长在西藏山村里的村民,大多从生下来就是藏传佛教的信徒,几乎没有其他宗教。所以,村民从出生就接受藏传佛教义的教育,他们虔诚、顺服、时常悔罪。从杨培一行11人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是悔罪,朝拜圣山冈仁波奇。

有人因为杀牛杀多了,有人因为自家盖房子死了人,有人因为剩下年岁不多,大家带着各自的罪和虔诚的心上路了。朝拜路上有时晴有时雨有时下雪,有时雪崩,但无论遇到什么恶劣的条件,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过,为了朝拜,无论是磨破了防身的羊皮,或是划断朝拜用的木板,或是穿烂了脚上的鞋,或是被雪崩掉下的石块砸到,或是遇到朝拜的孕妇生产,或是拉行李的拖拉机被撞坏,他们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笨重吃力的向前行走。或是没有了经济支撑,或是在水坑中朝拜,等等。都没有阻碍他们前往冈仁波齐朝拜的信心。

然而,自诩为聪明的人看到他们的行为会非常不解,他们朝拜是撇下了家中尚未干完的农活,撇下了家人,费钱费力费时还要承受路途中可能有的各种风险,竟然不为了世俗角度的经济利益。我想,很多自诩为聪明的人应是不理解这群朝拜者整日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有何动力。因他们眼中只有现时有利可图,才是正确有意义的。

这些人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教义,让自己在接下里的日子里去遵循。然而,人的认知总是存在局限性,不可否认,这些经验可以获取物质利益,但这些人精神世界大多匮乏,而信仰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能使人幸福。自诩为聪明的人大多不相信他们自己的行为会遭到审判,因此做事会往往纵欲,没有底线原则,无所顾忌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无边界的欲望叫人盲了双目,钝了知觉,失了控制,表面辉煌,内心腐烂,如一个烂醉的人。欲望需要教义约束,人生才不致失控烂醉,而正确而虔诚的信仰可以叫人保持清醒,如没有信仰,至少应为自己立原则,树界限。清醒是件痛苦的事,但至少方向正确。路对了,不怕遥远。愿世界多些清醒,少些不合理的欲望。

Ⅵ 《冈仁波齐》电影观后感:你的信仰有多深

1

看了一遍冈仁波齐,突然想到了信仰这个字眼,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虔诚的相信着各种不同的信仰,也有很多人没有信仰。

什么是信仰?网络上对信仰的解释是这样的:

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极度信任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信仰成为一个议题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云:“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即为佳例。

这个解释把信仰更多的规向于宗教,的确,从古至今也许只有对于神明,对于宗教的信仰才是最真诚,最朴实无华的,而这种信仰也逐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趋减少。

这个社会日趋复杂,我们的信仰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最初我们信仰神明,后来我们信仰自己,再后来绝大部分人信仰金钱。

我们信仰神明,因为我们相信他们会带给我们所想要的,后来发现实时并非如此,我们就把信仰转换成我们自己,坚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带给自己所想要的,然而现实让我们再一次失望。后来发现金钱才是唯一可以值得信仰的东西,拥有它就等于拥有了一切,它不是万能的,但是少了它却万万不能。

2

冈仁波齐我认为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它讲述了西藏一个偏远地区的村庄,一户村民为了满足年迈的叔叔去一次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的愿望,而决定去拉萨朝拜。后来这个消息在村里传开,另外几个村民为了各自的救赎,也一同去拉萨朝拜。

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的台词,就像平常生活中的对话一般,简单直白。这一行人一直都在路上,甚至是生孩子,累了就找个地方搭帐篷休息,第二天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雪,依然上路。

当他们开着拖拉机拉了满满一车的行李从村庄开始出发的时候,我以为他们是要坐着车去拉萨,等到他们一行人在车前每走几步身体便向前方倾倒,直直的趴在地上,我才明白过来这才是真正的朝拜,他们要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拉萨,而拖拉机只不过是帮助他们运送行李。

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我想这就是真正的信仰,然而这种信仰也仅仅的存在这样的人身上,并且仍然在不断的承受着现代化的冲击。

有一句古话叫做,临时抱佛脚,有很多人无论他的信仰是什么,等到出事的时候才会想到信仰,这时候才会烧香拜佛,亡羊补牢,而全不问自己平时对信仰的冷落,等到事后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就埋怨自己的信仰不靠谱,不中用。我想这个与信仰无关,只与自己的心有多诚。

与我而言,信仰不仅仅是神明,它可以是信心,可是努力,可以是一个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真诚去相信我们的信仰,并付诸行动,信仰终归成为现实。

如果你信仰的是信心,就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让自己的自信心爆棚;如果你信仰努力,就让努力充满自己的细胞,直到所有的努力换来你应得的;如果你的信仰是一个人,就努力的向她/他靠近。

很多事情,没有值不值得,只有你的信仰够不够深!

3

他们一行人走在朝拜的路上,电影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从他们所在的村庄到拉萨一共多远,唯一能显示距离的只有路边一个一个的路标,每到一个路标旁边,他们就会堆起一个小石堆。

电影中也没有说他们走了有多久才走到拉萨,只是看到他们从下雪走到开花,又从开花走到下雪,从厚厚的棉袄走到薄薄的外套,又到厚厚的棉袄。期间无论是下雪还是下雨,他们似乎一直都在路上。

一行人中有一个孕妇和一个小女孩,孕妇在路上做了妈妈,小女孩坚持着走到了最后。

最令人感动的或许就是这个小女孩,她和每个大人一样穿着厚厚的朝拜服,手上带着厚厚的木板,走几步便趴在地上虔诚的朝拜,木板换了一副又一副,可是他们的心却始终没有改变。

这一行人和来来往往的汽车形成了鲜明的对于,一边是现代化,另外一边却是最原始的朝拜,看着好像格格不入,却又挑不出什么毛病。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一行人走在城镇之上,傍晚的城市霓虹灯点亮了一切,而他们一行人依然做他们自己的事情,任凭华灯向身后散去,这一切和他们息息相关,但又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你的信仰有多深?考验信仰的时候,无非就是面对诱惑之时。如果的你的信仰足够深,深深的刻在你的骨子里,这当然不用怕,怕的就是你的信仰不够深,面对花花世界太容易动摇,稍不留神就迷失了方向。

面对信仰,我们是否要像这个小女孩一样,纯真无邪,也许她并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但是我相信她一定明白这是她所信仰的,既然是信仰这样做就一定没有错。

高三那年,我们全班,乃至全校,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学生,无非就一个信仰,就是考上大学,一定要考上大学。那时的信仰还算是单纯,没有其它的杂质,就像是最初的爱情。可是当爱情经历的多了,开始被参杂进去金钱,欲望……就越来越不纯净了,我们也在慢慢的迷失自我。

有信仰很容易,保持信仰却是如此之难,这个世界上还有单纯的信仰吗?当然。它就存在我们的心中,只不过是我们刻意把它忘记了。迫于现实,我们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梦想,可是它并没有离开我们,它只是睡了一觉,只要你足够真诚,对你的信仰足够深,迟早会将它唤醒。

这个世界上没有值不值得,只有你信的够不够深。

作者: 帅小帅

公众号:徐金栗云


Ⅶ "磕头长见识"——《冈仁波齐》影评

一部电影都有让人难以平静的时刻,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为之感动并且愿意去看电影的缘由。

与其他娱乐性质的电影不同的是,《冈仁波齐》是一部能够让我敞开心扉地感受真实生命的记录片。或许不同的人对这部电影有不同的观感,我个人觉得与其称其为电影,还不如称其为用电影播放的方式拍摄的纪录片,这样说更合适一些。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真实性,这部作品全部记录的是当地藏区朝拜者朝拜神山冈仁波齐的真实场景,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第二点是正面导向性,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能够给人们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反应我们的生活,《冈仁波齐》恰恰拍摄出藏族人们面对各种困境时正面、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影片教化人们要心存感恩之心,心存善心,时时刻刻心想众生。

在长达2个小时的朝拜记录过程中,有六个画面给我印象最深刻,我心中深深烙下画面的印记。

电影中的小女孩扎扎在朝拜的路上发烧了,她一边朝拜一边告诉身边的妈妈。妈妈问她,“你能磕头吗?”女儿说:“能”。那一刻,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被自己的父母亲娇生惯养。生活中我们周围的孩子都是被宠出来的,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和坎坷。相比之下,电影中的扎扎就特别的懂事,总是考虑到周围其他人的感受,在朝拜的路上给家里的爷爷奶奶通电话的时候,几句朴实的语言足以投射出扎扎内心的成熟与智慧。

扎扎在电话中对奶奶、爷爷、姐姐、哥哥说的唯一的三句话是:“你在干嘛?你想我吗?我很想你。”

朝拜的路上妈妈对扎扎说:“要多多磕头,磕头长见识。”

这句话不仅是我喜欢的话,而且也是经典的印象深刻的话。感恩这位母亲教会了女儿最重要的生活智慧。

估计这里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藏族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和我们是有一定差别的,我个人觉得这或许也是藏区人生活幸福指数比较高的原因。

电影中,朝拜前的家里找了专门杀牛的江措旺堆宰杀了耗牛用来过年。江旺措堆为了壮胆喝得醉醺醺的才敢回家。为了赎自己的杀罪,杀牛的这个人加入了朝拜冈仁波齐的队伍,真心忏悔自己的罪业。用他自己的话是这样说的:“我想去朝拜冈仁波齐忏悔自己的杀业。”

藏族人天生善良,善良里投射出自我反省的能力。看电影的时候,影院里时不时的听到有人旁敲侧击的评论,真心为这些不太自觉的人感到悲哀。

何为素质?简单说,素质就是能够放下一切成见改变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每一个人都有高素质的潜能,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提升自己的素质这是一个基础问题。

不要自己打自己耳瓜的时候,还一边埋怨着这个世界的不公正。先问一问自己像是藏族人那样下定决心忏悔罪业的毅力自己有吗?没有的话就先闭上嘴巴,从内心升起恭敬心,向这些平实而又可爱的藏族百姓学习吧。

朝拜之路有1200公里,路上遇到很多场景本以为是预设好的,但后来观察了一下,不像是预设的,更像是生活中自然生发的。一路上每当困境出现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帮助朝拜的人们。而当朝拜者们看到其他人遇到困境时,他们也会主动提出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全都是自然状态下的一种本能,而这类事情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就可能变为带有一些异样眼光的做法和行为。

有一个画面是朝拜队伍在休息时看到一对夫妻,丈夫在朝拜妻子拉着驴车,车上有一车储备的食材和生活用品,身旁还有一匹矮子不高的驴子。正在休息中的人们朝着夫妻喊去:“哎,过来喝茶休息一下吧”,这时夫妻两人看到了在路旁坐着休息的朝拜队伍,赶紧朝他们走过去。

“你们是哪里的“?””朝拜了多长时间了?“”为什么驴子不拉车呢?“坐在一旁休息的朝拜队伍的领队人问道。

丈夫赶忙回答:”我们是四川雅安县的“”朝拜了7个月十七天了“”我们怕累坏了驴子,我们把驴子当成我们自己的家人。“

众生平等绝对不是仅仅理论和空话,看看这个画面立刻就能明白为什么那里的人会这样做了。他们的行动和理念是一致的。

古人说:“天地万物皆有灵性,万物都是相同的。”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凭借电影的途径在影片中看到这些应证,而生活中的人们还以为这些应证都是演给大众看的“笑料”。但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冈仁波齐》看到人类的相通之处,看到万物的统一性,心存善良,心想众生。

朝拜队伍经过了雪山、草地、高速公路,这时走到了一条有水坑的路面上。爷爷站在头里,手里一直拿着转经轮轮顺时针转个不停。当他看到水坑的时候没有说话,就是站在那里不动了。后面的几个人先后过来之后,有人说:”这里有水,我们怎么办”“,队伍中传出一个声音:“我们拜过去”。大家没有慌张,脱下身上厚厚的衣服,只穿着背心就朝着地面扑过去。

看到那个地面上人们朝着水坑朝拜过去的场景,我的心一阵痛,我心疼朝拜队伍的这些人,我佩服朝拜队伍的这些人。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决心、他们的力量如此之大,让我甘拜下风。

生活中我们每每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不去坚持一件事情,我们经常改变自己的决定和心意,我们对自己都不能始终如一的信守承诺,又怎能谈及对他人的付出和承担呢?不是空穴来风又是什么,我们必须要学会看清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学会在自身上下功夫,学会提升自己的正知正见,学会面对一切苦境和顺境,才能真正的敢于担当生活中的各种重任,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

孕妇妈妈为了朝拜冈仁波齐,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孕期和产期,在朝拜路上被丈夫送到当地县医院,非常顺利的生下了一位男宝宝。我们正常的国家生育假期大概是5个月,通常我们会在这5个月里充分休息恢复自己的身体。这位妈妈刚刚生下儿子,就跟着朝拜队伍继续往前走,她的虔诚、用心和专注是我非常佩服的。

刚刚生下的男宝宝被放在车上,一个劲的哭,爸爸开着车听见了儿子的哭声朝着在地上朝拜的妈妈说:“登孜妈妈,孩子哭了,你来看看他是不是饿了。”妈妈赶紧停下来,上车将儿子一把抱过来,撸起衣服给儿子喂奶。

在朝拜冈仁波齐神山路上生了孩子是被认为最有福报的事,我们可能感受不到这种神圣感和自豪感,但从孩子在朝拜队伍路上的表现来看就能知道这个孩子的确与一般的孩子不一样,大部分时间比较安静,很少哭闹。大人们诵经的时候,孩子一点也没有感到陌生,反倒是一下子就可以入睡,让我们惊异不已。

电影的高潮部分是朝拜队伍所有的人在爷爷的带领下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朝拜冈仁波齐的任务。当队伍在返回的路上,爷爷在睡梦中没有醒来,爷爷去世了,他被永远地留在了冈仁波齐神山上,据说能够被留在冈仁波齐神山上也是一种福气。

看到这里,往往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在心中徘徊,我们希望电影是圆满的团圆的大结局,而我们看到的是爷爷离开了朝拜队伍,在喇嘛诵经声中被固定在了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此情此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其实内心也是非常理解他自己心想事成的圆满结局。

冈仁波齐的神圣超越了我们一般的理解,或许只有我们亲身经历了朝拜才会有可能真正明白冈仁波齐在朝拜队伍人们心中的位置。

我们一生终归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是谁,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理想和目标才能够真正满足,看了这部电影一定会有答案的。我推荐给大家看《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我们需要了解到其实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在朝着“冈仁波齐”这个目标前行呢?前行的路上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一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正如扎扎的妈妈所说的那样:“磕头长见识“。让我们放下自己的成见,做一个谦卑有力量的人吧。

Ⅷ 奥斯卡最佳短片《朝拜者》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部宗教意味浓厚的动画片
首先应该是一个陌生的星球,或是未来的地球。浮在空中的是应该是巨大的卫星,一开始遮住了阳光,朝拜者,进入教堂,我们可以看出教堂尚未完工,它是由历届朝拜者的身体幻化而成,当阳光出现,朝拜者的身体如同初春新芽,爆发出生命力,同时也显得极端诡异
宗教本身其实是由其教徒不断完善进化的,不知可否这样理解

Ⅸ 求一部在西藏拍的电影,获得过最佳配乐奖的.最后是一个老人在一堆石头边朝拜.很感人的.应该是10年前的电影

应该是叫什么石,我也在找这部纪录电影

阅读全文

与有一部电影关于朝拜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关爱情回忆电影 浏览:772
娃娃老板中文版的电影免费观看全集 浏览:653
一部在美国总统山打斗的电影 浏览:993
米奇的动画片电影名字 浏览:435
电影主角弗兰克枪战 浏览:310
大八仙的传说电影 浏览:836
周星驰电影中阿丽 浏览:744
电影评价写作英语教学设计 浏览:602
主角是盲人的电影电视 浏览:595
特种兵大片李连杰电影大全 浏览:553
美国经典音乐电影 浏览:484
成龙电影大全飙车 浏览:580
免费又好看的爱情电影 浏览:822
香港电影古装喜剧大全国语版 浏览:159
孕妇在电影院图片 浏览:475
洪金宝炸火车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829
近期电影关于高中时代的爱情 浏览:579
二战美国怀孕电影大全 浏览:751
平和县电影院 浏览:244
2019逃离地球电影演员 浏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