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开头我们就遇到了新冠疫情的大规模爆发,这使我国在新年之际,大家都闭门闭户,不能走亲访友,和往年的过年模式不太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新年到来时心情的愉悦,大家都开始流行“网拜年”,网拜年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人们没有串门串户、走亲访友,而是在家里面通过手机、通过网络来给对方送上自己的新年祝福,以及自己对对方最真诚而美好的祝愿,这样的拜年方式可真是我们第一次见,让人们都倍感新颖。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次新冠疫情,让很多家庭都不能重逢团圆,特别是我们的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毅然决然的冲到了抗疫的第一线,保护着我们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
② 一个电影,剧情是一群人被隔绝在体育场里,是关于空间的,最后还有画面加了红色滤镜表示红移
你好,未来。
2020的第一天,你感到陌生吗?
其实还好。
这个数字,电影早就为你提前预习过了。
据Wikipedia不完全统计,有97部电影的时间线,涉及到2020年代。
今天Sir作为课代表就来数数。
人类为2020立过的flag,倒了吗?
没倒的,还好吗?
曾经,电影创作者们都把2020当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年份,从没考虑过观众真的要进入那一天,所以想象力不设上限。
电影说。
未来会天翻地覆。
人,终尝自己造物的苦果。
《银翼杀手》里,人造人。
被通缉的他们隐姓埋名在霓虹之中,而这个都市就像是他们命运的隐喻——
亮的地方越璀璨,暗的地方就越荒凉。
《铁甲钢拳》中,机器人。
2020年,拳击手休·杰克曼懵了,因为法律让他从此失业——
禁止了人类拳击,各种机器人取而代之,走上了擂台。
基努·里维斯也不好过。
2021年里,人类就可以直接利用人脑运输资料——只要戴这么大个“头盔”。
人不再需要说话。
外设成为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捍卫机密》
2020年代据说会很热闹。
人,遭遇外星访客。
星际战争爆发,人类守卫地球,也不忘守护浪漫。
阿汤哥一边打外星人,一边还在撩妹。
△ 《明日边缘》
2020年,埃菲尔铁塔落成131年后,变成我们不敢相认的面目——
△ 《拉卡》
覆满外星人的蛹。
宿体,是人。
而幸存者,要与蟑螂争食。
由于对2020年的世界不甚乐观。
有的人,开始寻找新家园。
星际大航海时代来了。
《史前行星之旅》在1965年就早做了打算。
它计划,2020年人类会殖民月球,下一个殖民地是金星。
但相较于金星,火星其实是更炙手可热的对象。
比如《火星救援》中的马特·达蒙,就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火星,并且……
用粪种起了土豆。
如摄于2000年的《火星任务》中指出的:
在所有的人类文明中 火星都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宇宙并非混乱无序它是相互关联的生命总是在追寻生命我们生来不就是这样吗?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再从那里出发去寻找下一个新的世界
对于新世界的渴望,驱动着人们盼望新世代的到来。
这样的2020太虚幻,太遥远?
那再说说时间上更远的,但实际上更近的。
如果说每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
那么科幻片,可能是未来的渐近线。
有一部叫《人类之子》的电影,播报了2027年某天的早间新闻——
国土安全法案获得通过。
在八年之后英国边界仍旧关闭,经继续遣送非法移民出境。
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出现在7年后。
电影的剧情讲述了人类一种顽固的恐慌——
断子绝孙。
2027年,地球上最年轻的人类,死了。
什么叫“最年轻的人类”?
原来,在多年低生育率的预警之后,所有人类都丧失了生育能力。
全球范围内,19年来,都没有一个新生儿诞生。
迪雅歌是最后一个。而他的死亡,就意味着全人类离死亡,更近一步。
人类,首次面临作为一个物种整体的死亡危机。
历史终结。
未来没有未来。
有人绝望。
政府把自杀用品跟抗抑郁的药物
当作配给来发放
有人忏悔。
地震!污染!
疾病与饥荒!
我们的罪孽使神愤怒!
因此他收回了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有人……意外怀孕。
一个移民女孩乞求政府官员带她安全离境,说着话就开始宽衣解带。
蜕下衣裳,官员惊呆了。
这是19年来第一个孕妇。
人类又起死回生?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原本高抬的枪口也压下了,所有人行注目礼。
宛若圣子降临。
2006年我们看这部电影时还无太多感受,计划生育仍是坚定不移的目标。
但十年之后呢?
看看现实中的数据吧:
日本相关部门统计,2019年1月到9月,新生儿67.38万人,同期下降5.6%,是1899年有统计以来新低。
到年底出生的新生儿恐怕不足90万。
《网易新闻》
从抱怨“都是因为人太多了”,到催婚催生,谁也没做好这个急刹车的准备。
我们总是觉得科幻片太夸张。
但有时,电影也会被现实超了车。
《千钧一发》的剧情提前降临。
此时此刻,在一个人类基因可以被篡改的年代,我们要如何重新定义人类?
我们跨过2020的门槛。
但也有的朋友,永远留在了2010年代,再也无法进入未来——
△ 近十年来灭绝的野生动物:台湾云豹、加湾鼠海豚、东部美洲狮、诺式拾叶雀、北非白犀牛……
还有的电影,会用神同步扎中我们的心。
那就是1927年的黑白默片《大都会》。
在上个世纪初,电影就开始设想:一百年后会怎样呢?
到处是摩天大楼。
汽车、轨道、飞行器在城市森林间穿梭。
未来人们的生活,那叫一个理想啊。
身强体壮的青年在体育场里追逐赛跑,梦回雅典黄金时代。
美丽的花园里,少爷和美女竞相追逐。
有喷泉,有珍禽,有奇花异草,宛如伊甸园。
可就在气氛快要达到极乐之时,一个衣衫褴褛的陌生女子突然出现了。
他,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
好奇心驱使下,他尾随陌生女子,进入了一个被隐藏的地下世界。
——原来,地上乌托邦的繁荣,把这群人全都踩在了脚底下。
这些工人如工蜂一样日夜操劳。
像僵尸一样上班、换班。
像不像地铁里早高峰的样子?
一场事故。
机器故障,工人们从高处跌落。
在惊惧之中,弗雷德的视角里,巨大的机器变成了张开嘴巴的魔鬼。
而工人们被驱赶着,前赴后继地成为这魔鬼的食粮。
但真正的恐怖,并不是弗雷德的幻想,而在于幻想散去之后的现实——
不过几分钟,地下工厂的秩序就被稳定了。
画面右下角,还有受伤的工人在被抬离现场。
而新的工人就已经被补充上了岗位。
机器继续运转,喷射有力的蒸汽。
一切又热火朝天、欣欣向荣,好像几分钟前这里不曾发生过死亡。
又或者说,一群人的死亡,和一把螺丝钉的报废,并没有什么两样。
从小养尊处优的弗雷德,也想感受一下工人们的生活。
但很快,他就精疲力尽。
绝望中,他向身为资本家的父亲大喊——
父亲啊——!父亲啊——!
十个小时的工时永无止尽吗——?!
十个小时啊。
人性如何能忍受这样的摧残。
1866年,经过无数工人运动的抗争,世界终于确立了8小时工作制,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然而,如今我们回看《大都会》,居然会觉得——导演弗里茨·朗还是想得太仁慈了。
十小时根本稀疏平常。
十二个小时的996更是福报。
今年又一部电影,轰动全世界。
快一百年了,人类又回到同一个寓言——
《寄生虫》构造了地上地下两个阶级的生活(存)空间。
富人甚至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富丽堂皇的别墅之下,藏着一间充满暴力与哭声的地下室。
阶级如此森严、隔绝,甚至不可知。
未来。
在过去一百年间总是以褒义词的面目出现。
未来之星,未来计划,未来可期。
如果说科学是一种宗教,那么未来简直是一个许给全人类的天国。
它就在你抬头仰望的前方,闪闪发亮。
激励着无数人为之奉献,淡忘了现实的痛苦,无比地欢欣雀跃。
但当我们真的快要推开那扇未来的大门,却日益逡巡不前——
未来,真的会善待我们吗?
拜电影所赐,在一个未来的日期到来之前,我们已经在那里经历过重逢和离别,预演了胜利和遗憾。
但当真正相逢,当现实撞进未来,我们应当如何致意?
Sir不得不再次提到贾樟柯的《站台》。
2000年的电影,讲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一群文工团青年的故事。
他们最经常唱的一首歌,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在台面上给乡亲们表演,歌词唱的是: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在台下唱,歌词就被团员们偷偷篡改成: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老婆七八个孩子一大堆
遭到团长的斥责,团员崔明亮还和领导顶起了嘴:
-再过二十年 那什么时候了
- 2000年
-2000年咱们国家要实现什么目标
-实现工业 农业 国防 科技 四个现代化
-那你的目标呢 老婆七八个 孩子一大堆啊?
虽然鸡同鸭讲,但无论是“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的柔情,还是“老婆七八个,孩子一大堆”的戏谑,无论是代表官方话语的团长,还是年轻反叛的后生,都对20年后怀有不同形状的希冀。
后来,面临改革开放,文工团被解散了。
山西的小镇青年开始走南闯北。
他们在旷野里欣喜若狂地追赶人生中呼啸而过的第一辆列车。
也品尝了世间的心酸和冷眼。
逐渐,他们把曾经的豪情壮志,写成落叶归根。
影片的最后,他们到达了曾经歌曲中唱的2000年。
已经人到中年的崔明亮回到了小镇,坐在沙发上打盹,老婆在旁边哄孩子。
火车的鸣笛声,变成灶台上水壶烧开的哨音。
如今不觉,距离《站台》拍摄的2000年,也已经又过去了20年。
二十年后再相会,2020会是他们想象的样子吗?
实际上,贾樟柯十五年后拍《山河故人》时,他幻想的2025年也已经换了新天新地。
只有片尾,赵涛在雪地里起舞,还依稀有着当年《站台》里她饰演的尹瑞娟的影子。
像是一个隐喻:
在变更之中,只有孤独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情绪。
当下的我们总是在想,10年后、20年后、100年会怎么样呢?
无论是更好还是更糟、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我们好像总会发现,想象赶不上变化。
幻想极易过期。
原著设定在2021的《人类之子》,在拍摄时把背景推迟到了2027;
原著设定在2029的《攻壳机动队》,影视化时也把时间线延迟到了2040;
《大都会》的10小时工作制,如今看来不值一提;
更多的想象,则被我们遗忘。
像在沙发上打盹的崔明亮,只会在梦中想起年轻时的一腔热血。
当唱起《和2035年有个约》时,你还记得若干年前是和谁约定“二十年之后我们再相会”?
正如《银翼杀手》中的2019年11月,一个人造人留下的那番著名的遗言: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在海面上可见火花燃映的绝美光芒然而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银翼杀手》(1982)
而我们现在才知道,他说的“时刻”,并非指代我们已经经历过的岁月。
而是我们曾经相信的未来。
然而,这或许也是人类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我们从不因为害怕被打脸,而惧于继续为未来抹上名为相信的颜色。
因为我们知道,当走进2020。
当过往的想象撞进确定的现实。
仍然有未来,等待在我们的前方。
③ 2020年,第一部电影《末代皇帝》,中意合拍
正准备看佳片有约,少爷过来了,说听翻译不太舒服,换个电影看吧…我说好吧…于是少爷给我翻出这部电影…
片长将近四个小时…
熟悉的演员:英若诚,陈冲,邬君梅,尊龙…
与纯国产的电影不同,没有大场面,也没有追求场景和道具,只是“意”…
历史的“逝”,时间的“逝”,人生的“逝”,爱情的“逝”,一点点的“逝”,那种拼命抓住又无力回天的“逝”…
也许是因为去掉了“饰”,所以才更能体会到“逝”的味儿…
忽然想,这也许是因为旁观者的角度才能诠释出来的吗?所以一个老外拍出这样一部电影…
有趣的是,这是1987年的老片,我没看过,而少爷是看过两遍的…
④ 作为观众,您对“从不很少有,有时总是”(2020)电影有何评论
链接:https://pan..com/s/1BVZMmp1a5io3W_yNizR4xA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是伊丽莎·希特曼执导的剧情电影,由茜德尼·弗拉尼根、塔莉娅·莱德主演,于2020年2月25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该片讲述了少女奥顿意外怀孕后,在表妹陪伴下踏上堕胎之旅的故事。
该片获得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⑤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你的人生像哪部电影感觉如何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到一定的年龄段,回首走过的路,回想经历的事,即有获得感,也有沧桑感。懂得了什么是看淡,什么该放下。人的一生,就像一部电影,这是对人生的最好诠释,最佳的形容。只是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人生阅历迥异,所主演的人生戏剧、人生影片不同罢了。我的人生就像路遥的优秀作品改编的优秀影片《人生》。我当读这部优秀的小说,我被高佳林的命运触动;而欣赏到《人生》的影片,更被高佳林曲折的人生、凄美的爱深深震撼。我深知,读《人生》小说有触动,后看《人生》电影受震撼,是因为高佳林的人生与我相似,我的人生与高佳林契合。我是一个农村后生,一心改变命运,心有梦想,梦在山外,山外的世界很精彩,是一首远方的诗,是一幅心跳的画。因此,家乡的情和心中的爱,逐渐淡化,甚至一下子变成了一份记忆。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残忍的。离开家乡,在异域县城奋斗、打拚、追求、生活,到头来身心俱损,竹篮打水一场空。我记得,那年暮秋时节,我背着空空行囊,一身风尘,又回到家乡。我和高佳林一样,跪倒在家乡的小村口,头叩在厚重乡土,手抓着温暖的乡土,泪流满面一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电影《人生》中高佳林的人生就像我的人生!
题主好!时间从来不语,确回答了所有问题。它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晴时有风,阴有时雨。
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是一本书,上面详细记载了一个主人翁的一生,发生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走过的每一段路,他的欢乐,他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把他的一生拍成一部电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部电影与之类似。因为,在世上,每个人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人说: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可实际却是:
林深时起雾,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你的问题,愿你今后的人生,雨天有伞,天黑有灯,余生有良人相伴,从你遇见我的这一刻开始,一切美好的事情都在你的身边发生
《超大号美人》
1、
胖女孩摔了一跤,起来一看镜子,发现自己身材火辣老漂亮了!一度变的超级自信:以往自卑不敢去做的,现在统统解决:撩汉、参加比基尼大赛、去国际大公司应聘前台…
当她表达出内心的笃定和这份超级自信后,现实世界也跟着变化了…不但IT男被他降服,连超模富三代也被她吸引;不但走出了地下室的破工作,还做了前台,又升级为CEO助理!她还顶着肥硕的身材,上台参加了比基尼大赛。那种爆棚的自信感染了全场观众,她以风趣幽默的脱口秀技压群芳。
这一切,都只是“她以为自己变美了!”
可事实是,镜子说了谎!
她依然是过去那个胖女孩。
2、我就曾经是这样的人,因为矮,所以经常自卑,做事情畏畏缩缩,甚至认为别人看轻自己,嘲笑自己。
就这样自卑了二十年,直到我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
当一个人内心产生强大的自信力 其气场会让每一个靠近她的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力量!
因为,有谁不挑剔自己呢?
3、
年轻、多金又很美丽的女总裁,也在意自己说话声音不好听!长相完美的健身房女孩,也因为自己某些细微的不完美而苦恼…
所以,
一个人的自我看法,确定了世界对你的态度
你卑微,就没人注意你;
你用力绽放,即使是一朵蒲公英;
也一样能点亮草坪。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
我的人生是一部闯关艰险励志片
自带充满正能量,勇气,不甘平凡。自我创新,从什么都没有到有,虽然我女体可我自新认为有英雄气概,从不怕任何困难,哪怕刀山火海 我也要用智慧用创新用内心强大的力量去尝一尝闯出来。困难重重。一无所有却自我担当。
有过失落有过奋斗愤怒,有过咆哮,低谷时学会自己疗伤,
站起来继续战斗,我是女战士,我要自己破茧而出,从不喜欢诉苦,从不喜欢朝她人伸手。
当经历过后跌宕起伏,变得内心强大。心境坦荡自然。
从不畏惧,以往经历中屡次能化险为夷,推理事态,找到新的开端。起到很好的生机打下坚固的能量。我喜欢现在的自己。会继续努力奋斗下去。
现实版的:像鲁滨逊漂流记。
《老师好》 ,对,就这部
于谦演的。
这是一部十分伤感却又略带喜剧的一部电影,像极了我在学校25年的人生。
从与一届届学生一次次相聚,到一年年与毕业生一次次别离,周而复始。
面对他们青春懵懂的世界,我们从开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斗智斗勇,到理屈词穷,痴人说梦。
我们喜欢跟“洛小乙”们讲道理,我以为他们懂,但似乎不管用。
人在教室,心在九霄,说话,睡觉,可问题是还不让制止!
一部电影只有一次开场白,我的人生里有无数次这样的开场,看到苗宛秋为了让洛小乙重新回到课堂,穷追猛打,追到天涯,想想自己昼度夜思,不辞劳苦,何尝不是鞍不离马,身不离甲?
“车子丢了,我可以花钱再买,但是你们的时间呢?”
我也无数次跟学生说过这样的话,时间是你们唯一的资源。
洛小乙们为了跟老师“死扛”,把苗老师的新车挂到旗杆上,趁他上课时间偷偷扣掉他瓷缸上的“奖”。
现实中有多少个洛小乙,我们多少人成了苗宛秋?
2019,我不知道自己对“洛小乙”发了多少次脾气,不记得跟苗宛秋有多少一样的经历,也忘了多少次安慰自己。
2020,高考在即,在疫情日子里,我仍然告诉自己:“洛小乙”,一起努力!
尽管我不想看到他们“假努力”的样子有多幼稚,甚至赤裸裸放弃,但是,我还会跟他们站一起,他们是这个世界复杂、多元、个性的一代,我们只是偶遇才有了这场生命相聚。
感谢“洛小乙”,恰逢你们正青春,我才正年轻。
其实,每次猛一进教室,你们忙乱、迅速归位的意义,我都懂。
只是习惯了你们淘气,习惯了你们的笑声。
一起努力,一起珍惜,一不经意,你成了我,我成了你,这可能就是一个老师的幸福吧。
这一定是对我此刻心情最好的注释。
我们本想活的更好,却最后活成了树哥
《Hello!树先生》是一部喜剧电影,由博纳影业集团、上海电影集团、西河星汇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贾樟柯监制、青年导演韩杰执导。由王宝强、谭卓、何洁等人参演。
该片讲述一个叫“树”的人,他的村庄异常寒冷,积雪难化。“树”还是单身,在村里的汽修铺工作。他常去村口的酒馆和朋友喝酒,一起长大的伙伴,有人开着好车成了煤老板,有人远在省城办私立学校,有人还在种地。聚会的时候,如果没有被人取笑,“树”就沉默着,象旷野里被人忘记的一棵树
如果说李献计历险记告诉我们一个古怪的病叫做时差症, 那么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则告诉我们一个怪病叫做视幻症, 这是一种非凡的病, 可以让人看到幻想里的东西, 甚至可以将幻想里的东西添加到现实世界里,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就像上帝一样, 可以任意主宰你视觉里的世界, 这是何其壮观, 何其迷人的世界啊.
影在叙事手法上,值得 探索 的是真实与虚幻的问题。这篇影评中,作者分析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树走在大路上又遇到电影里唯一一个诚心相待的小庄,小庄相约树天黑一起喝酒。树在和小庄一起唱酒时他是最自然的时候,没有多佘地动作,没有多佘地说话,接近他真实的自己。这里又通过树的独白,交代他哥哥什么时候死的,他想不起哥哥的脸说明那个时候他还小,而且已经是过去很久的事情了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又都是配角,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是能若此深刻的体会。有时笑,有时哭。电影的时长一般是一个多小时,而自己人生的这部电影却是一生……不经意间,上半场就过去了,而后半场还在自己手中,一点一滴都在继续中……希望每个人都能把握好现在,走完精彩的后半生。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寒风中送去了张张不舍的脸庞,又在春风中迎来多少令人期待的笑容。感人的,伤人的,深刻的或是已经被遗忘的个个片段,演绎着人生一部自己的电影。身边的角色像风中的落叶一样,来了而又要离去,一直都在不停的更换着,不变的只有自己这个主角。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自己是导演更是主角。主角与各配角共同在剧中尽情的演绎着生活的悲欢离合。导演没有权力去支配戏中的配角,不能知道配角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会有什么样的配角,又会在什么时候猝不及防的离去。但主角始终不移的控制着剧中的情节,这就是一步一步走出的人生路线。没有一个人能一生的陪伴另一个人,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电影里,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或是一张图片而已。所以不停的在分离与相聚中,挥手相别或热情相
拥。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当有一个新的角色不经意闯进来时,一个新的花幕就拉开了,又会有新的色彩注入进来,也许是鲜艳的,也许是暗淡的,有真实的,也会有虚伪的。那一些张扬,活力四射的角色在场的时间总是比较短;而那些平淡的,唠唠叨叨的角色在场的时间总是特别的长,甚至是相遇后的一生。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角色并无好坏之分,因为他们演绎的好坏并不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剧情的发展。如果配角在恰当的时机出现,能让剧情加速的发展;如果配角在不恰当的时机出现,会让剧情暂时的中断,甚至倒退。导演不能去控制配角,那就要快速的去适应配角,让他能够在戏中和谐的发挥,如果真的与自己的剧情相违背,那就要最快的脱离这样的配角,以免影响到剧情的效果。配角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催化剂,是提高剧情视觉效果的最好调料,所以很多导演,一生都在不停的寻找着自己需要的配角。身为一个好的导演和主角,应该要学会去保留一些片段,也要大胆的去剪掉一些多余的片段,只有一个个留下来的片段,才是构成这部电影的元素。剧中有好多很好的角色,不得已而离戏,还有的一出场的,就注定着一生都会有他的位置。这就是人生这一部电影,残酷而柔情的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的人生还在继续,我的电影还没到结局。现在的人生像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前半段。但结局还不知道。
《肖申克的救赎》
每当现实令我疲惫得产生无力感,翻出这张碟,就重获力量。毫无疑问,本片位列男人必看的电影前三名!回顾那一段经典台词:“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在我们自己的现实中,我们注定是自己剧中的主角,而电影给我们一个局外人的机会,所以我们经常喜欢以一个局外人角色从影片中寻找自己、审视自己,总喜欢从电影中寻找生活、审视现实。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体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灭的希望、压抑下的友谊以及善恶的归宿。《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