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庐剧新电影

庐剧新电影

发布时间:2023-01-24 16:01:34

Ⅰ 安徽庐剧一共有多少部具体是哪些请问哪些网站齐全可以在线观看!谢谢!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庐剧分东、中、西三路且各具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表演生动活泼,传统剧目分为小戏、折戏、本戏三类近300出,庐剧唱腔分主调、花腔两大类,主调有“二凉”、“寒腔”、“三七”、“正调”、“衰调”、“丑调”等,花腔多为民间小调,有四十多种,庐剧唱腔板式丰富,落板常有帮腔,满台齐唱,称为“吆台”。 建国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音乐由单纯的锣鼓伴奏增加了丝弦伴奏,并吸收了管弦乐器,尝试了电声伴奏。唱腔和表演融歌、舞、说、唱为一炉,继承传统,又有创新,即可表演古装戏,也适合表演现代戏,不少剧目经过整理有的成为保留剧目,有的拍成电影和电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庐剧剧种的主要演出团体是合肥市庐剧团,主要演员有凌艳惠、黄冰、张国英、胡拥军、张乘胜、孙小妹等。该剧团成立四十八年来,整理创作和演出现代戏147台,古装戏138台,出版发行了大量的庐剧音、像盒带,代表剧目有《双丝带》、《借罗衣》、《讨学钱》、《打芦花》、《休丁香》、《秦雪梅》等,《双锁柜》、《情仇》(“半把剪刀”改编)拍摄成电视剧,由中央、上海、安徽电视台对全国播放,《借罗衣》拍成电影艺术片在全国放映。

Ⅱ 新版《碧血剑》中的焦宛儿是谁演的

吴婷:被张纪中寄予厚望的青春女星

2006-1-19 9:39:59横店影视城
如果没有《关西无极刀》,吴婷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和电视剧打交道,因为她过去最大的光荣和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们展示中国戏剧艺术的魅力。然而,命运常常表现出它的戏剧性,当吴婷并没有作好精神准备时,张纪中的电视剧《关西无极刀》却把她推到了亿万观众面前,她饰演的女一号好妹这个角色,让广大观众们记住了这个精致清秀的江南女子。

2006年1月10日下午,在横店南江之畔的伯尼咖啡屋里,《碧血剑》的女主角之一吴婷接受了我的专访。

卸去了《碧血剑》中焦宛儿的那身白底青花戏服后,我眼前的吴婷朴素无华,清纯秀丽。

吴婷说:“我是被原单位的领导气得走上演艺路的。15岁那年,我就考上了安徽省艺术学院,学的是戏曲表演。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庐剧团工作,成了一名专业演员,经常下乡为农民朋友演出。为了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1999年我向剧团领导提出想去报考中央戏剧学院。领导一听,当场泼我一盆冷水:‘你站着还没人家坐着高,还想考中国戏剧的最高学府?不行!’一句话就把我的心伤害透了。我没有屈服,毅然北上赶考,竟顺利录取!让许多人都感到非常意外。”

回忆往事,吴婷的感慨有了几分沧桑的味道:“现在想起来,我要感谢那位领导,如果不是他当年嘲笑我站着还没人家坐着高的话,也许我不会有今天。”出身平民家庭的吴婷,当初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后,面对的是巨额学费的窘境。那时,她的月工资仅有两百多块钱,姐姐正卧病在床急需花钱治病,父亲收入微薄,她在北京考试时不得不栖身于收费低廉但条件极其简陋的地下室旅馆。幸好她的叔叔对这个心爱的侄女伸出了援手,使她得以完成学业。

大学时光对吴婷的许多同学来说是快乐的,对她都有几分苦涩,尤其是在周末晚上,同学们都三五成群地到校园外的餐馆里大快朵颐、举杯畅饮去了,而她却不敢接受邀请,因为她无能力回请人家。吴婷说:“那时,我经常是到一个卖大饼的铺子里买大饼吃,不是买整只大饼,而是买大饼被切割后的一小份,只要一块五毛钱。这是我感觉北京最好吃的美食。”

吴婷靠吃大饼充饥度过大学时光,这个秘密同学们一直没有发现,但是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找剧组送个人资料的事情却广为人知。吴婷说:“我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借来的,我不敢乱花钱,连公交车都很少坐,而北京又那么大,要是打的,随便一跑就要几十块钱。所以,我只好骑自行车去找剧组,常常是骑自行车穿越偌大个北京城。”

骑自行车穿越京城的灰姑娘,终于看到了命运女神的微笑。

张纪中的《天龙八部》没有选中吴婷出演,但他的《关西无极刀》却定下吴婷饰演女一号,理由很简单:“吴婷是个平民女子,没有演艺圈里惯有的毛病,而且她的表演潜力很大,可塑性强,剧组要找的就是一个从来没演过电视剧里的新人来挑大梁!”

张纪中的一次赌博式的冒险,成就了一位女孩的梦想。被张纪中百里挑一选中的吴婷,果然不负众望。在这部青春武侠偶像剧中,楼兰国第一武士火旋龙与大漠上结拜的两兄弟经历了殊死搏斗,遭遇重大创伤。从此,火旋龙成为了瘸子,一兄弟临死前将自己的女儿好妹托孤给火旋龙抚养,并将好妹许给孩哥为妻,另一兄弟出家在鸣沙山的庙里做了和尚。从此,火旋龙与无极刀在江湖上销声匿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十八年后,边塞小镇双旗镇客栈,瘸子火旋龙带着儿子孩哥和女儿好妹平静内敛地生活着,好妹与孩哥因不知真相而以兄妹相称快乐成长。随着孩哥的长大成人,千里寻夫的好妹终于解开了一个又一个谜团,无极刀上富含的人生哲理让她悟出了许多,结局峰回路转。在这部云集了杜志国、赵鸿飞、孙海英、沈傲君等大牌演员的电视剧里,饰演女主角好妹的吴婷毫不胆怯,让剧组全班人马眼睛为之发亮。由于表演太投入,吴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2003年“圣诞平安夜”,正是《关西无极刀》的杀青之日,在拍最后一场戏时,吴婷的左脚不慎骨折,她硬挺着坚持拍完剩下的所有镜头!当戏拍完后,她的左脚已肿得像一只巨大的馒头,撕心裂肺般地疼。导演知道后,感动得长叹不已:“这女孩,将来肯定会有很大出息的。”

此后,吴婷的演艺路顺畅了许多。《日出》中的李依芳,《湖上人家》中的夏晓婷,《月上海》中的柳若涵,《恩怨》中的保姆等,每一个角色都演得很成功。去年,吴婷在横店影视城演了《龙票》中的玉麟格格,她塑造的楚楚动人的皇妹玉麟格格的形象,受到众多观众的好评。《龙票》的特别之处在于,玉麟格格的少年到成年没有更换演员,用的都是吴婷。对比于赵薇饰演的小燕子的痴傻和善妒,吴婷饰演的玉麟格格对爱人的那种付出和奉献着实让人叫好。清丽的吴婷能摆脱角色外貌和年龄的限制,把背负着深情厚意的玉麟格格那种义无反顾和坚强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颇见功力。吴婷的演绎留给观众最深刻的是四个字:情深义重。这在以往的格格身上是难以见到的。

2005年5月中旬,吴婷重返一直难以忘怀的横店影视城,参加著名导演潘明光执导的20集电视剧《夜郎王》的拍摄,饰演剧中的女主角钰儿。

钰儿是个汉族王妃,是个流落民间的皇族女儿,善长琴棋书画,既识大体,又不失女孩的纯真,美丽纯朴,冰雪聪明。她在夜郎国对向汉朝归顺与反归顺、统一与反统一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年轻王子多同的身边,使夜郎国终于修通了连接汉朝文明的夜郎道,夜郎国从此走向光明。正因为角色的重要、剧情的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使得包括曹颖、霍思燕在内的40多位国内知名女演员抢着饰演钰儿,最后花落吴婷。曾经成功执导过《父亲》、《大哥》、《恩怨》、《茶色飘香》等电视剧的著名导演潘明光认为:“吴婷的青春健康形象十分适合演钰儿,而且吴婷的戏德很好,为人修养都与钰儿很相似,没有谁比她更适合演钰儿了!”摄制方贵州巨日影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罗大胜、制片主任郭衡宝等一致认为,吴婷的形象、气质及表演风格都是钰儿的最佳人选。

吴婷说:“钰儿是我非常喜爱的角色,我很有信心演好她。她从皇宫流落西南高山峻岭的民间,经历了野合、嫁人和重返宫廷等一系列遭遇,起到了古夜郎国和汉民族和亲的重要作用,是个了不起的女性,能有机会演她是我的幸运。” 吴婷希望将来拍摄《夜郎王》的续集,潘明光导演也有此想法,甚至想将该剧改编成舞台剧,如果能够这样的话,吴婷当然是首选演员。

《夜郎王》拍完后,吴婷进行了几个月的休整,同时,她找来了许多了部优秀的韩国电影、电视剧资料反复观摩学习。2005年11月29日,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碧血剑》刚开始没几天,因某种原因紧急更换女三号人选。副导演赵广斌一个电话打到北京:“吴婷,你赶紧订机票,必须在明天就飞到武夷山!”吴婷放下电话后立刻飞奔至民航售票处,幸运的是她竟然买到了最后一张北京至武夷山的机票!拍完武夷山的外景戏后,吴婷随大队人马来到了横店影视城秦王宫,饰演剧中的焦宛儿。焦宛儿是金龙帮帮主的女儿,其父亲被人陷害至死后,帮里的人推选她为新的帮主。焦宛儿精通武艺,聪颖大气,心中装着一份大爱,很快受到金龙帮成员们的尊敬。在横店拍摄一场骑马狂奔的戏时,吴婷不慎从马上重重摔下来,疼得眼冒金星!摄像师心疼地说:“你行不行?实在坚持不住的话,我们帮你找替身演员来演。”她强忍巨疼,立刻跃马而上,挥动马鞭疾驰而去!这场戏拍得所有在场的人都连声叫好!张纪中事后拍着她的肩膀说:“吴婷,你真是好样的!”

Ⅲ 庐剧的改革及创新

要提升庐剧艺术的文化品位、加强剧本剧目的改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独有的文化艺术,庐剧的审美理念、表现内容、艺术手段都是在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的是当时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对于那些陈旧的表现形式,可以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它,提升它的文化品位,丰富它的文化内涵,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的环境,在内容、形式上则应力求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生活。
早期庐剧的表演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唱一段舞一段,唱的是民间小调,舞的是民间歌舞,舞蹈动作一般不结合剧情。演出一般没有固定的台词,而以临时串词、套词来自编。庐剧当家剧本剧目如《秦雪梅》、《休丁香》、《小辞店》等无论是剧本结构还是语言方面都一直停留在民间说唱文学的水平上;剧本的创作由于创作者文化素质不高,故文化含量不高,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自然有限。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庐剧就意识到观众审美需求的改变,也做过一些努力,试图让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和外来人员接受。在排演《刘胡兰》、《江姐》等新剧目时借鉴了歌剧的许多手段,还在演出中试用过普通话道白。尤其是《李清照》和《新白蛇传》的排演,庐剧在唱腔特色和语言特色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而提升了庐剧的文化品位。
要培养庐剧后备人才、加强庐剧理论研究。回顾过去,合肥市庐剧院首批演员是由旧社会戏班的著名艺人和地方文工团的新文艺工作者们组成,新老艺术人才同台献艺,曾演出轰动省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剧作家侯露女士坦言:“现在我们的戏曲存在着‘三少一弱’的现象,庐剧也是如此。”所谓的“三少一弱”,即青年演员少、男演员少、尖子演员少,整个青年演员队伍素质薄弱。我们并不是完全没有人才,但是有些优秀演员因为长期没有好戏演,他们的锐气和才气会慢慢地消退。对于刚从戏校毕业的舞台新人,还要抓紧补课,请专业老师辅导,加强基本功训练,选择适合他们演出的剧目公演。
要扩大庐剧宣传,争取青年观众。戏曲事业不仅需要专门从事艺术表演的演员,还需要有懂戏、爱戏的受众。戏曲人才的培养诚然重要,但观众的培养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观众群的萎缩会制约戏曲的发展,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戏无市,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可喜的是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节目组在庐剧的宣传、推广上下了很大功夫,从而扩大了庐剧的受众群体。要努力争取传媒支持,开办各种庐剧节目,向社会各方面传递庐剧的影响。同时积极推进庐剧进街道、进校园、入教材的工作,让更多的人熟悉庐剧了解庐剧。
建立庐剧资料研究室。对建国以来所演剧目要收集保存,包括口述、编导音美及演员、上演日期的档案记录,特别对原生态唱腔要录音记谱,对有“绝活”的老演员要录音录像,对刻苦学艺的青年要录制音相,纪录他们的成长历程。建立研究室的目的就是保存庐剧的历史遗存,用实物文字串联起它的发展轨迹,为改革创新提供研究课题,指导保护发展。

Ⅳ 安徽的戏曲种类是什么

1、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徽剧

徽剧,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渊源于明代,1949年后定名徽剧。徽剧传统剧目有1404个,保存档案有753个。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

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而以吹腔、拨子、皮簧为主要声腔。吹腔轻柔委婉,拨子高亢激昂,皮簧则比较通俗流畅,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

文戏以载歌载舞、委婉细腻其特点,武戏以粗犷、炽热、功夫精深、善于高台跌扑而震惊观众。生活小戏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趣、诙谐和语言吸引着观众。舞台画面多采多姿,具有雕塑造型美。

3、青阳腔

戏曲声腔,又称“池州腔”,因产生安徽池州青阳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间,江西的弋阳腔流入皖南池州府的青阳县一带,与当地语言、民间戏曲(昆山腔、余姚腔等)、九华山佛俗说唱、大型宗教戏剧、"目连"还有民歌小调相结合而产生了青阳腔。

青阳腔是弋阳腔“易腔”之后的一个重要腔种。明末清初盛行,与徽州腔一同被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全国主要声腔,清末衰落。

4、岳西高腔

岳西高腔属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地方古稀有剧种,是明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古青阳腔遗脉,其形成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史载,明末清初由文人商儒将青阳腔传入岳西,由乡士集中在私塾教习高腔,并组班结社,活跃于民众之中。至清光绪年间,青阳腔全面融入境内各民间灯会,与本土民俗文化相结合,孕育成岳西高腔。

5、庐剧

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小戏”、“祷祭戏”、“小倒戏”、“小蛮戏”,“庐江戏”。名称由来无考。因其盛行于安徽省的皖中地区,古属庐州(今合肥市)庐江县,故于1955年7月1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改称庐剧。

庐剧是安徽省传统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庐江县、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

Ⅳ 安徽庐剧电影《阿!妈妈》什么时间上映

应该快要上影吧?估计五一左右应该会上映。

Ⅵ 庐剧当家花旦是谁

庐剧当家花旦是段婷婷
在刚刚举办的长三角青商峰会的演艺环节中,合肥庐剧院院长、当家花旦段婷婷以一曲独具皖中戏韵的《观画》赢得与会嘉宾的一致喝彩。“但凡在合肥举办的区域性或全国性活动,我都要尽力争取机会推广庐剧。”
在段婷婷看来,庐剧虽然只传唱于皖中、皖西和皖东的部分地区,但宣传庐剧、推广庐剧则是范围越大越好,因为作为地方戏,只有向外辐射,再由外向内反馈,才能愈发延续其在本土的生命力,而“墙外香”会倒逼“墙内开花”,即是提升庐剧的品质,巩固传统剧目,开创新剧目;留住老年观众,吸引年轻观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一批专业庐剧院团纷纷倒闭,但庐剧并没有消亡,一直在江淮大地上传唱,足见其在本土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新时期的今天,文艺繁荣,庐剧也迎来了强劲发展的阶段。作为庐剧的领军院团,合肥市庐剧院在段婷婷带领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在传承经典剧目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赋予经典故事新的旋律、新的生命力,相继创作了《李清照》、《野百合也有春天》、《村长娘子》、《荠菜花》、《孔雀东南飞》、《东门破》等剧目,都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新编剧目;为适应国家政策宣传的需求,该院还创作了一批反映扶贫题材的新剧。在人才培养上,力求80后会演,90后能挑起重担,00后能够培养出师,使得优秀剧目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十几年前,随着多数专业庐剧院团的消失,只有一些业余剧团活跃在乡间村居,由于条件简陋,专业化程度低,民间对庐剧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庐剧又“土”又“丑”。据段婷婷介绍,其实庐剧是很美的一种民间艺术,合肥庐剧院每次下乡演出,都会聚集大批的观众,反响也很好,甚至一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观众也喜爱,不但喜爱,而且还能唱上几段。但凡每次演出,段婷婷对现场效果要求极严,从灯光舞美到演员临场状态,她都要求以最佳效果展示在观众面前,以期把庐剧独特的美感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样才能感染观众,让观众爱上庐剧。

以往每年,合肥庐剧院送戏下乡达到百场,这样,演员大量的时间要完成演出任务,排练时间相对较少,也比较疲惫。今年在段婷婷的申请下,只预计30场,因为要留下时间排练精品。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场次削减了,也适当增加了经费,长期制约庐剧院发展的没有自己剧场的问题也有了进展。剧院正在跟一些高档演出剧场接洽,使得庐剧既能登大雅之堂,又能接地气,而在阳春白雪和接地气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正是段婷婷和她的团队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相信随着传统居种的逐步复兴,会有更多层面的人士关心庐剧的传承和发扬,以及后续人才培养和保护。

Ⅶ 黄梅戏电影有哪些

1959 2部
《女驸马》(黄梅戏) 海燕、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导演:刘琼
摄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张曦白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安徽戏曲集锦》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江南电影制片厂协助
导演:郭筠
副导演:乔志良
摄影:张保宣
影片包括:《春香闹学》(黄梅戏)、《拾棉花》(泗州戏)、《借罗衣》(庐剧)

1963 2部
《牛郎织女》(黄梅戏)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陆洪非、金芝、岑范、完艺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
特技摄影:周诗穆
美工:张曦白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柳(槐)荫记》(黄梅戏) 天马电影制片厂、香港长虹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桑弧
艺术顾问:严凤英、王少舫
导演:顾而已
摄影:吴蔚云
美工:卢景光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76 2部
《小店春早》(黄梅戏)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安庆市文化局,汪存顺、王寿之执笔
导演:邓一民、徐纪宏
摄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团

《红霞万朵》(黄梅戏) 珠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安徽省安庆地区文化局《红霞万朵》创作组
导演:陈岗、李鸣
摄影:黄永湖、姚梅生
美工:罗声繁
演出: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

1984 2部
《杜鹃女》(黄梅戏)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编剧:汪自毅、沙丹
导演:沙丹
摄影:李永福
美术:潘姚根、程岗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

《龙女》(黄梅戏)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丁式平、朱士贵、许成章
导演:舒适
副导演:冯笑
摄影:陈晨祥
美工:黄洽贵、黄剑锋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86 4部
《孟姜女》(黄梅戏)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编剧:王冠亚、渐知
导演:沙丹
摄影:瞿金楼
美术设计:赵金声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母老虎上轿》(黄梅戏)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余治淮
导演:王枫
副导演:曲长科
摄影:冯秉镛
美术:王崇
演出:安徽省黟县黄梅剧团

《香魂》(黄梅戏)安徽电影制片厂
编剧:刘云程
艺术顾问:傅超武
导演:张鸿眉、王金声
摄影:王文锡
美工:张林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

《朱门玉碎》(黄梅戏) 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汪自毅、张亚非、潘忠仁
导演:陈怀皑
副导演:骆航民
摄影:黄心一 美工:屠居华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1991 1部
《血泪恩仇录》(黄梅戏) 湖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谢文礼
导演:李俊岩
副导演:姬鹏
摄影:李俊岩
美术:隋壮基
演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2000 1部
《山乡情悠悠》 安徽省电影公司
编剧:李光南、邓新生
导演、摄影:黄乔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2001 1部
《生死擂》 安徽电影制片厂
编剧:金芝、草青
导演:王好为、李晨声
摄影:李晨声、尹其武

Ⅷ 安徽有什么地方戏

安徽是一个地方戏大省,相关戏剧有如下几种:1、青阳腔。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还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天下时尚"的新调。2、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县独存的古老稀有剧种,由明代青阳腔沿袭变化而来,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3、徽剧。徽剧的含义并不等于徽戏,它的声腔包括青阳腔、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4、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5、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6、泗州戏。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7、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8、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9、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10、皖南花鼓戏。原为花鼓调,流行于皖南与苏南、浙江相毗邻地区,而以宣州、郎溪、广德、宁国一带最为盛行。11、含弓戏。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含山、和县、居巢、无为、当涂、芜湖等地。因发源于含山,源为由盲艺人操弓拉二胡卖唱的滩簧,故称“含弓”。

阅读全文

与庐剧新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节海报观后感 浏览:475
爱情呼叫等待电影片尾曲什么歌 浏览:792
糯米团电影票 浏览:111
优酷的英文电影能调成英文字幕吗 浏览:71
电影周星驰苏乞儿配乐 浏览:223
香港电影搞笑大全免费看 浏览:109
电影主角在美国打拼服装厂 浏览:548
爆笑四师徒是什么电影 浏览:288
韩国电影五个字什么证 浏览:155
韩国电影爱情员工宿舍 浏览:711
电影推荐文章英文 浏览:423
张柏芝民国电影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818
超级快递员电影观后感 浏览:769
圣诞电影英文介绍 浏览:848
电影院免费门票 浏览:504
德国爱情生活电影 浏览:622
电影德鲁大叔开车时的音乐 浏览:65
第十放映室电影与音乐 浏览:88
电影朋友家的女朋友中文字幕 浏览:237
苏丹印度电影结局 浏览: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