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片须在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后方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放映。中国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取得,依据《电影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简称广电总局)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放映、进口、出口。
(1)电影发行需要参加电影节吗扩展阅读
中国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取得,依据《电影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关条款包括:
国家实行电影审查制度。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简称广电总局)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放映、进口、出口。
电影审查机构应当自收到报送审查的电影片之日起30日内,将审查决定书面通知送审单位。审查合格的,由广电总局发给《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及《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证号片头,该片头由广电总局统一制作。
电影制片单位或者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应当将《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证号片头印制在该电影片拷贝第一本片头处。
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举办涉外电影节(展),或者擅自提供未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电影参加电影节(展)的,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活动。
② 举办、参加中外电影节、展活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举办、参加中外电影节、展的管理、规范中外电影节、展活动,促进中外电影交流,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凡举办、参加中外电影节、展,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中外电影节、展,包括:
(一)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各种电影节、展;
(二)在中国境外举办的中国电影节、展;
(三)参加境外国际电影节、展;
(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澳门地区举办中国电影节、展和参加在上述地区举办的电影节、展。第三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是中外电影节、展的主管部门,负责中外电影节、展的审批管理工作。第四条 凡举办、参加中外电影节、展应当向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在批准的范围内主办或承办、参加相应的中外电影节、展。
(一) 在中国境内外举办中外政府间电影节、展和国际多边性电影节、展,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或与国务院其它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等联合主办。
(二)省级广播影视、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本地区举办地方性中外电影节、展,并可以委托有关电影单位具体承办。
(三)全国性的电影学术研究机构可以举办与学术研讨、科研相适应的非商业性的中外电影放映活动。
(四)电影制片单位可以在境内外展映本单位摄制的影片;中国电影公司可以在境内外展映中国影片;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可以在中国境内展映中国影片。展映活动必须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
(五)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的其它举办单位可以主办或承办电影节、展。第五条 凡申请在综合性文化活动中举办中外电影展映活动的,主办单位需持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该综合性文化活动的批准文件,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批。第六条 参加中外电影节、展的国产影片和参加在中国境内举办的电影节、展的境外影片,必须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查批准。第七条 电影制片单位与购片方签订影片购销书面合同时,所出售、转让的权利不包括影片参加电影节、展的权利,但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的除外。未经批准,电影制片单位不得将其摄制的国产影片转让或委托其它国内外机构、组织或个人选送参加电影节、展。
电影制片单位如发现其摄制的影片未经其许可被选送参加电影节、展,应当及时予以制止。第八条 申请举办中外电影节、展,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电影节、展的举办方案,包括节、展名称、内容、性质、规模、时间、地点,以及组织机构和主要负责人情况。
(二)所设奖项情况。
(三)拟放映影片的简介、录像带或拷贝。第九条 申请参加中外电影节、展的国产影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获得由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二)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影片;
(三)符合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第十条 以中外联合摄制方式拍摄的影片参加中外电影节、展,必须经中外合作各方同意,并由中方合作单位报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第十一条 境外电影片参加在中国境内举办的中外电影节、展,由节、展的主办或承办单位持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拷贝入出境手续;国产电影片参加境外电影节、展,需由申请单位持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拷贝出入境手续。第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的电影节、展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追究有关部门和电影制片单位的行政责任,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在中国境内举办或协助外国机构举办中外电影节、展的;
(二)未经批准,在境外举办中国电影节、展的;
(三)在中外电影节、展中放映未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查批准同意参展或参赛的影片的。第十三条 未经批准,选送电影片参加国际电影节、展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可以对电影制片单位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同时追究电影制片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分。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③ 一部电影从拍摄到发行都要经历哪些环节
1、确定剧本内容及版权归属部分,寻找剧本制作者,该改编的改编,作为投资制片方,应该有一个负责前期统筹的助理帮助完成这一部分及后续部分。
2、确定剧组成员,比如前期的导演、美工等在内的主要剧组成员,筹划拍摄场地及费用
(这一部分包括了制片成本预算、前期道具和服装制作、后期特效处理、外景地选景、导演选角等部分、制表、剧本及台词本和道具本等等各种东西的制作等等等等)
3、与合适的演员及其他剧组成员签约,开始尝试宣传,找记者开发布会
4、进入拍摄环节,同期开始进行粗剪(后期部分),如果有特效制作,此时也应该进入正轨了。
5、拍摄出一部分内容并粗剪后,可以进行二次宣传,并送去后期进行合成,制作片花。同时可以考虑寻找发售者,即院线或代理公司洽谈利润分成。
一般来说,4、5这两部分环节就可以确定此片的下场如何了,如果没有院线购买,这片子拍出来也没用,所以此时重点在于对比制作成本和利润分成的接受程度。
而且还有一点,确定你所制作的影片不在《广电总局关于改进和完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审查工作的通知》的范围内,否则剧本还是要受审。
6、如决定继续拍摄,那么在拍摄完成并杀青后,同样要进行宣传工作。
7、随着拍摄进度的完成,后期部分应该也提前完成了一些,那么就是后期制作的完成,以及输出磁带去送审(电影审核委员会),同时制作预告放到网络、电视台这些媒体部分进行最后宣传
8、确定院线环节后,准备洽谈衍生品情况,比如音像版权、网络影视版权等等。
9、审核通过后,做拷贝,向院线发售,重点在于上映期的确定和网络影视版权的冲突与否。同时召开首映式。
10、等待公映,考虑参加电影节问题,一般情况下,冲击提名是很好的选择,这一部分可以放到第4、5部分联系,这样可以提前安排好参选的电影节。
11、公映期开始前,安排好网络影视版权的同步,和后续音像制品的发售(一般间差在一周到一个月内,即公映一周后放网络,两周或一个月后放音像)
在8-11这部分环节中,如果想加重宣传,而制作成本和效果又很值得考虑一下的话,可以根据这些情况选择电影节
没规定只有大成本和名导才能参选,小成本也有独立电影节之类的,如果能卖出海外最好,否则只能让其他公司代理海外,这样会很吃亏。
综上所述,大致就是这些了。
④ 公映后的电影可以去三大电影节吗
不可以,公映后的电影只能参加奥斯卡,其他的几大电影节都要未公映。
⑤ 如何携作品参加国际电影节
明确报名要求,参考评审团偏好,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在参加任何电影节之前,必须先完成的是背景调查。投递影片跟投递简历一样,盲投不会增加成功的概率,只会浪费宝贵时间,背景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明确报名要求和评审团偏好研究。
大多数电影节是对所有影片开放申请的,对于电影本身无特别的要求。但是部分电影节会存在特殊规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须是导演的处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时长不能长于3小时,影片没有在其他地方展映过等等。在确定申请之前,一定要明确这些报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电影节有特定的审美口味,或者评审团成员对某一类影片有偏爱,在做了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电影节。你可以分析历史获奖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类型和风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评审团成员,那就了解每个人的审美偏好。
时间安排上,在影片进入后期制作时,就可以考虑报名参加电影节。根据影片的预计完成时间和上映档期,结合电影节举办时间,合理安排电影节的申请。
为了获奖而调整电影档期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败北之后,选择了将影片在影院放映时间延长到54周,从而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获得了2004年四项奥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权与邀请函来谋求最佳主场
确定了要参加的电影节后,接下来需要的是提交影片,这个时候要注意截止日期,还有参赛费用和首映问题。
关于参赛费用,其实有时可以申请豁免,当然这要看参赛电影的情况和与电影节的既往关系。
而首映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一部电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机会,如果影片质量很高,那么对于电影节来说,拿到全球首映权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选择可以作为筹码,同最想去的电影节或者想进入的竞赛单元协商。
另外,在申请电影节时,需要先对所申请的电影节进行分类。一种是申请起来希望不大的电影节,一种是或许会入围的电影节,还有一种是可能保底的电影节,这样可以保证一部电影凭借尽可能少的申请入围其中的某个电影节。在收到某个电影节的邀请后,还可以作为与其他电影节商谈的筹码,去争取更有分量的邀请。
准备阶段:与电影节联系,做好媒体公关
在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影节的邀请后,就可以准备起程前往电影节现场了。
在准备过程中,你的影片会被告知是进入了哪个单元,竞赛单元还是展映单元。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将由评委会成员观看评选,评委会成员由评论家,学者,电影从业人员以及观众组成,一同观看完影片后他们会讨论出获奖结果,并在颁奖典礼中公布。
那么在前期准备中,媒体公关就成为获奖与否的重要环节,大型商业制片公司通常会以巨额的公关费用,通过操纵媒体引导舆论以达到获奖目的。
TWC的老板、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就是个中翘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选择更符合奥斯卡口味的电影,在电影节评审期间发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并同时举办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会邀请评委参加私人观影会,以达到影响评委倾向的作用。
据说,在面对呼声高的竞争对手时,韦恩斯坦还会不惜通过媒体以及私人关系抹黑竞争对手,来确保自己推举的电影可以成功获奖,这也是他在好莱坞经常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参加电影节:观众,评委,媒体与商业的四重考量
电影节的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电影展映,专题研讨会和颁奖典礼。电影市场可能是附属于电影节,也有可能单独举办。你需要做的,并不只是按照官方团队的安排参加放映那么简单,几个重要的事项需要特别下功夫:
a)观众交流
一般电影节官方会在参展电影放映结束后做一个15-30分钟的问答,分享拍摄影片的过程。利用问答时间与观众分享主创最想表达的内容,与观众在观影结束后进行各种交流,都会对影片的口碑造成影响,所以一个良性的观众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体采访
如果影片进入了电影节的重要单元,电影节官方会为主创准备媒体采访的时间(专访或群访);如果官方没有给你安排媒体采访,你可以在参展之前提前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和国内媒体,让行程相对有序。毕竟,增加曝光度是每个主创团队或者发行方都想要的结果。
c)认识电影节选片人
电影节的选片人对电影至关重要,他直接决定着影片是否入围,幸运的话,通过选片人会可以与更多的业内人士结识,这是电影持续走向更多电影节的有效路径。
d)认识买家
在电影市场中,是一个认识买家的最好机会,全球的电影内容采买和销售,对于独立制片和小型的区域性发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电影节会是一个扩展可能性的优质场所。
比如戛纳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位于戛纳电影宫的地下一楼。每天下午两三点,交易市场里随处可见眉头紧锁、严肃交谈的买方和卖方,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电影成交,推动电影产业的商业发展。
⑥ 一部电影需在取得什么后方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
法律分析:一部影片须在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后方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放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第二十一条 摄制完成的电影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方可参加电影节(展)。拟参加境外电影节(展)的,送展法人、其他组织应当在该境外电影节(展)举办前,将相关材料报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备案。
⑦ 自己拍好一部电影怎样才能在电影院放映怎样才能参加电影节颁奖
自己拍摄的电影,中国的,只要通过广电审查,就可以申请上映了。
当然也可以自己私底下和电影院谈,私下上映,不能宣传。
也叫地下电影。后果自付哦。
参加电影颁奖呢,你需要先拍部电影出来,然后要符合那个电影节的要求,然后报名参加这个电影节。然后被选上了,就可以参加电影节了。
⑧ 电影的发行流程是什么
楼上已经说的很全了,作为个资深的影迷,我只对片方和发行方说一下吧.
众所周知,国内的引进影片像好莱坞大片都是采用的票房分帐的形式:比例大致为,制片方38%,发行方7%,影院方面55%.一个优秀的电影想要卖出一个好的票房,除了实力强大的制片方之外,一个善于营销的发行方也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我们知道,美国的六大电影公司,派拉蒙在其中是首屈一指的,每年会出品大量质量上乘的佳作(铁达尼号,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等),然而在发行的时候,派拉蒙则经常选择20世纪福克斯作为发行方,很简单:福克斯这个强大的影视传媒,在营销方面做的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个.
发行商的职则有:与院线沟通上映事宜,影片的宣传,制片方与院线的相互联系中间方。
好来坞电影发行一般采用招标的形式,发行商竞标取得电影发行资格...楼上已经说的很全了,作为个资深的影迷,我只对片方和发行方说一下吧.
众所周知,国内的引进影片像好莱坞大片都是采用的票房分帐的形式:比例大致为,制片方38%,发行方7%,影院方面55%.一个优秀的电影想要卖出一个好的票房,除了实力强大的制片方之外,一个善于营销的发行方也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我们知道,美国的六大电影公司,派拉蒙在其中是首屈一指的,每年会出品大量质量上乘的佳作(铁达尼号,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等),然而在发行的时候,派拉蒙则经常选择20世纪福克斯作为发行方,很简单:福克斯这个强大的影视传媒,在营销方面做的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个.
发行商的职则有:与院线沟通上映事宜,影片的宣传,制片方与院线的相互联系中间方。
好来坞电影发行一般采用招标的形式,发行商竞标取得电影发行资格.而在国内,电影的发行基本被zhongying垄断了。你看国内上映的电影大都会打上中影的标签:比如最近的美国大片阿凡达。
自己写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⑨ 电影发行的流程
美国影片制作流程是这样的:
1, 选择剧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缺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但是导演在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但是在现在的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剧本改编权利的,如果他在开拍前希望改变剧本就必须经过公司上层董事会的批准.
2, 资金. 每部电影都不能没有雄厚的资金,象<强战世界>这样的电影,超过了2亿美金,那么就得找到一个很厉害的公司做电影投资.
3,选择导演、演员. 中国电影不会有选择导演这种说法的,在一部电影里导演说的算,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还要对片场的其他方面负责,而国际电影制作中导演只需要负责好电影拍摄的任务. 在国际化的电影制作中是剧本选择导演,而不是导演选择剧本. 制片人在电影筹备时还要担当起选择演员的任务,在中国大陆这些都是由副导演来完成的.
4,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不仅要有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情节,好的导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参与. 明星是电影中闪亮的焦点,也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5, 组建摄制组,进行拍摄.
6, 电影剪接. 在美国的商业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剪接权利的,都是由制片公司进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线导演的话,那就不同了.
7, 发行商, 商业电影中发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发行商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发行权,一部电影的好坏也可以通过看发行商来表现.
8, 发行海报,广告宣传. 就拿<强战世界>来说,早在电影放影4个月前电影的广告和宣传海报就已经出炉.
9, 电影国际发行,发放电影配音权,剪编权
10, 参加电影节
⑩ 电影拍出来怎么发行呢要走哪些流程我们暂时还不是影视公司,如果不行是不是注册影视公司就可以
一是以市场运作为主的发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进入城市院线发行;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发行。前者以《英雄》为突出代表,而《暧春》则在后一种情况中较有代表性。
二是胡乱发行。这类电影虽然进入发行环节,但是缺乏市场运作,所以发行也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有的甚至是票房收入都不抵发行宣传费。其中一种情况是拍摄者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发行以及资金回收的问题,片子拍完后,发行方只好硬着头皮去发,院线还不一定能排上片。这是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而在好莱坞,发行放映商不看好的题材,制片商无论如何是不肯投产的。另一种情况是影片的发行是一些根本不懂发行的人在做,其操作既没有经验也不符合市场规律,所以结果往往也是发行得一塌糊涂。
三是依赖政府或是各类团体组织的发行,即通过行政命令等一些非市场渠道进行发行。这样的发行模式在前些年尤其显得突出,特别是一些主旋律色彩浓郁的电影,发行方往往会采取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进行发行,行政指令、红头文件、团体订票等等,曾经一度起到不小的作用。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开 启,政府干预的力度逐渐减少,这种发 行模式也逐渐难以为继。
四是有的国产片根本没有经历发行环节,即所谓的“零拷贝”。其中一种情况是,制片方拍摄电影之前对于电影的 发行销售根本没有概念,拍摄资金筹集到了之后便将电影给拍了,拍完才意识到还有一个发行的问题,还有资金回收的问题,但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电影往往由于质量低劣或者是缺乏宣传发行费,根本不具备进入影院发行的条件;还有一种情况是制片方对于影院发行没抱希望,而将影片资金回收寄希望于电影频道的收购和音像版权,由此采取低成本策略;还有一种是所谓的“主旋律电影”,拍摄者往往具有严重的迎合倾向,根本不考虑市场情况,影片拍摄的结果是“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奋斗目标,仓库是直接归宿”。
在目前国产电影的发行操作中,后三种情况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第一种情况则是屈指可数。
国际上传统的电影发行方式,就是制片方带着电影去参加国际上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举办针对电影发行人员的招待酒会、派对。
政策上,我国《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发行、放映电影片,必须持有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根据本条的规定,凡是要发行、放映的电影片,必须持有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目前的作法是将《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印制在电影拷贝的片头上。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曾经在1993年和1996年下发通知,对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发放办法加以规范。规定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领取手续,只有拷贝审查通过,一切手续齐全的影片才发给“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含画面)。
网络的出现与广泛运用,为电影的发行又提供了一个新的便捷的渠道,制片商和发行商纷纷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交易、配送、放映和结算.电影的发行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