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对一部电影的色彩进行分析怎样写影评
影评写作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 什么是评论?什么是电影评论?有的同学,容易写成日记,散文,随笔。注意要有评有论。注意电影的艺术特点。
2、 看电影过程中的准备。
3、 电影评论的三大内容:电影思想内涵,人物,技巧。三者的铁三角关系。
4、 结构:一般是三段或者四段式结构。总-分-总式
题目的重要性:主题和副标题(千里走单骑)
第一段, 引领全文,点题,并为下文的展开打下铺垫。
第二段, 分论点是什么,注意上下文的承接关系。
第三段, 最后再次点题,升华并引起思考。
从思想内涵出发的设计:
从人物出发的设计:
从综合考虑的设计:
不要怕重复,每一个人的情况不同。
5、 语言:要有分析性语言,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拙劣的,好的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条理清楚。
同时,要有文采的语言,不要写成镜头分析。
最后,要有一定理论性的语言。
B. 简述影视艺术对色彩的应用
一.引论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更愿意用一种直观而简易的方式获取信息,因此,与文字一样可以承载、记录信息的图像和影像成为人们重要的视觉消费品,所以,有人断言“读图时代”已经来临。
其实新世纪伊始,影视作品就越来越成为人们视觉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它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而并非文字。人的生理特征决定了由这些视觉符号形成的视觉感受比其他感官要强烈得多,而这些视觉符号中最为重要的,我认为,应该归于色彩,色彩可以让观众直接感受到影片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引发观众各自的联想。影视作品的画面通过色彩暗示,留给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色彩应该如何在影视作品中运用?
二.色彩设计、色调与影调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明白几个概念:色彩设计、色调、和影调。所谓色彩设计,就是从人们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按照一定的规律去重新组合和构成,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由此可见,色彩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美的创造过程。色调是指以一种色彩为主导而形成的色彩倾向,而影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倾向,从造型角度上讲,是指画面的黑白倾向。每一种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都各不相同,所以不同色彩引发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把有主观意识的色彩设计合理归于影视作品的画面中,应该可以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
三.色彩语言的独立性
在电影美学的理论体系中,几乎对常见色彩的感情及其象征意义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在大量的电影里,我们都可以见到那种带有象征意味的色彩,比方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里面那铺天盖地而且含义丰富的红色,有的影评人甚至详细地记录每一处场景的色彩、色调及其反映出来的人物心理活动,不难看出,从刚开始象征生命力的、如火一般温暖的红高粱,红袄,红鞋,红盖头,到最后恢宏壮烈的血红色,这种红色调是被导演精心设计过的,并且与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很自然地形成了全片的感情基调,这种设计色彩的运用,比语言和动作更有力度,更具感染力。
说到影调的处理不得不提《阳光灿烂的日子》,整部影片在表达对逝去的、五彩缤纷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赞美和怀念的时候,采用的是明亮的彩色画面,基本上是一种暖调,而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当年调皮的孩子都已成为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影片却用只用黑白两色来表现。这种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很大的震撼。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当中,表现父亲母亲年轻时纯洁的恋爱过程,用的是具有诗意的饱满的彩色,而表现现实中父亲去世后母亲的悲痛的心情时,用的是黑白画面,通过色彩的转换表现出对纯洁爱情的缅怀。这两部影片都不约而同地利用了色彩和影调的转换来凸现影片的主题,而且都达到了相应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色彩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造型语言,它具有独立性,它可以产生其他造型元素不能实现的视觉效果,可以表达出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
四.色彩语言的依赖性
影视作品属于视觉艺术,由于它的影像可以理解成一种动态图像,所以在色彩的运用上,它比静态图像更具优势,也更容易利用色彩的连续性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在此,我还要拿出张艺谋的作品进行分析,张艺谋导演的片子一直都在对色彩设计的应用进行尝试,比方说《英雄》中依据情节的需要,用五种不同的色彩,区分五个段落,大面积的纯色应用,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青灰色——棋馆大战、红色——无名的谎言、蓝色——秦王的假想、绿色——飞雪和残剑年轻时、白色——刺秦的真像,大胆用色彩来诠释故事,在中国影视界,张艺谋可以说是首创。
但是不少影评人对这种只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记得当年学习色彩写生的时候,老师曾说过,下笔时的每一笔色彩都是用来塑造形体,调节画面气氛的,不能离开画面,单纯追求空洞的色彩表现。我想,张艺谋的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饱受质疑的原因,也大抵如此。“我们迷惑的是,色彩,这个影片中的形式,已经完全的凌驾于内容之上了,他打造了一个华丽的宫殿,一片迷离氛围,一场盛大的表演,可就是少了一段婉转的故事。”张艺谋在这部影片里,的确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对色彩的驾驭能力,他把色彩的形式感运用到了极致,但是,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的目的,除了获得视觉审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满足,缺少了好的故事,电影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色彩造型语言的合理运用
色彩的确在影片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影视作品本身大都是在讲述故事(故事片)或记录某些事件(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文学性的特点,色彩造型语言并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要依附于人物造型,画面构图,场面调度等其他的电影构成要素,才能生成饱满的视觉造型。
比《满城尽带黄金甲》早几个月上映的故事片《云水谣》似乎在色彩的处理与故事情绪的有机结合上,做得比较到位,陈秋水和王碧云初次相遇,画面是明黄色的,透着快乐的气息。陈秋水和王碧云在台湾乡下重逢,画面又变成了青色,传达出青涩的感觉。 陈秋水和王碧云离别的雨夜,画面又转换成银灰色的,流露出了失落与无奈。而纵观整个影片的色彩,在整体的暖色系下随着陈秋水和王碧云两人矛盾的情感历程也进行着有节奏的变化。
巧妙的运用色彩,可以轻松的传达出剧本中那些只可意会无以言表的情绪。但是,要实现的前提必须是色彩设计要首先依附于剧本。如果对色彩符号过分主观的强调,使其凌驾于叙事的结构之上,不但会伤害电影的艺术完整性,而且会破坏观众的审美感受的连续性。
现在,观众所说的“好看”,有两层含义:一是优秀的故事情节,二是优美的画面,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无法创作出一个令观众满意的作品,所以,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运用技术手段有助于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如果单纯的依靠画面色彩来替代影视作品的故事性和文学性特征,必将无法形成一部优秀的作品。
结论
总之,色彩造型语言在影视作品中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依附于故事主题和故事情节,如果说影视作品画面的构图,人物造型以及场面调度等构成了视觉造型的主体,那么色彩设计将是视觉审美的灵魂,因此,利用设计性色彩形成一种与故事主题和故事情绪高度统一的影片调子,应该成为色彩设计在影视作品中比较合理的利用法则。
C. 电影色彩美学要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如果是从美学,以《阿凡达》为例:美学的讨论上色彩,场景。是比较重要的。《阿凡达》上的色彩是冷色系的蓝绿系列为主,蓝色和绿色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安祥,和睦舒畅。正好对映呢潘多拉星球和人的特征。当然,象我们写作文一样它还照映着人类的冷酷无情。还有便是色彩之间的相互照映,不但没有使色彩太过混乱还使人境合一呢。场景的布置上是一个重点。比如抗战时期的电影,极间苦的情况下,一张破烂的桌上有一个奢华的杯子,从人物的对话上,用一点聪明的话吧两者结合对比,便一下更突出战地艰苦。相反的话,场景便会因此“千创百孔”。
D. 求大神 帮忙 一部电影的 景别 构图 色彩 光线 角度这四个方面的分析
你应该是学摄影之类的吧,我简单给你说下,比较通俗。你自己尝试分析
1景别:说白了就是景象的远近大小,去看景别作用,很好分析
2构图:就是组合,如何搭配景象来表达什么,形成了如何一个意境
3色彩:冷暖一般与情感同理,冷色占住一般表达血腥、残酷、寂寞类消极的,暖色则相反(一般哦,并不是所有)
4光线:就是顺逆光,结合3色彩。
还有上面4个是相互联系的,一般结合起来赏析
你随便找部电影的一个片段就很好分析了
我不是专业学摄影的,只是根据看电影的经验,仅供参考。
给你提供这些方面做得不错的电影代表:
《阳光灿烂的日子》(被学编导、摄影的考烂了)
《那山那人那狗》
《太阳照常升起》
《向日葵》
《情书》
《可可西里》
《千里走单骑》
E. 你觉得色彩运用比较鲜明的电影有哪些
色彩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调动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也可以毁掉一个世界。
绿色也有让角色和观众呼吸到新生的力量。饱满的草木和大地色系散发出新开始和重生的气息。
《地心引力》(Gravity)的结局处,Sandra Bullock从水里出来,发现一片郁郁葱葱,色泽明亮,氧气充足的景致,一切立刻预示了新的生命。
蓝 色
蓝色代表了:信仰,灵性,满足,忠诚,安宁,稳定,和谐,团结,信任,自信,保守,安全,整洁,秩序,天空,水,冷,科技,沮丧
F. 色彩在电影中的审美作用
一、色彩可以表情达意
电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运用色彩表情达意已成为电影人的一种创作理念,电影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色彩把主观情感、理念、意图灌注其中,包彩成为最具表现性和叙事功能的一种表现手段,运用色彩进行交代、强调、暗示、提醒、评述。层次各异的受众在欣赏与接受电影艺术时要突破色彩层面进行解构,观 众通过色彩美感解读电影艺术,使情感与理念相辅相戍,达到哲理与情理的充分融合。色彩包含着深厚的美学意蕴.既符合审美受众的情感逻辑,又符合审美受众的思维逻辑,在观众中产生强烈美感与共鸣。如张艺谋的《英雄》的大色块中就包含着想传达给观众的情绪,影片先后出现厂红、蓝、白、绿、黑五种色彩,每种画面 色调都有不同的寓意,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红色的基调向观众传达了无名心中的躁动,红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嫉妒、怒火、痛苦,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漫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蓝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静、爱情、牺牲,典型地体现在无名和残剑水 卜的激斗后残剑守护住飞雪身边。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绿色的故事里包含了超脱、浪漫、博爱,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宫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卡极致。白色和黑色才是最后真实影片要表达的故事;由干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影片传达给观众的感情差别很大,观众也从中感受到红 色的冶艳、绿色的浪漫、蓝色的质朴、白色的伤心、黑色的绝望,同时也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这也正是现代电影艺术追求以色彩托情、以色彩达意的审美效果。
二、色彩传递象征意蕴
电影艺术创造出表层形式的色彩构图,又自觉地表现出深隐在色彩构图中经观众积极解读的深层美学意蕴。色彩赋予了电影阿画具有象征性的修辞功能,色彩的参与又从根本上支配了艺术家对题材的感知方式、把握方式、组织方式和表达肜式。包彩使电影产生两 ,、艺术世界,一个是能直观把握的具体的、感性的表层世界;一个是更具思想、情感深度的理性和抽象的深层世界。色彩使电影化抽象为具象,对于电影艺术所刨造的是一种深层的象征意蕴,对于观众而言所交流的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体验。如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影片中当辛德勒站住山头目睹德国法西斯肆意杀害犹太人时,犹太人黑白一片,红色的小姑娘出现了,这一抹惨淡的红色也在逃命。这一抹红色紧紧地抓住了我们的视线,当小姑娘藏好,我们深深地舒一口气,似乎看到了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辛德勒也看到了这一抹希望。正是这 一抹希望给了他无尽的勇气,使他作出后来的壮举。最后小姑娘还是安静地躺在了灭尸场,并没有躲过罪恶的黑手。此时,观众的心被深深地刺痛,时隐时现的希望最终还是熄灭了,沉思之余,便体会到影片的反战主旨,一连串情感作用得益干红色的运用,红色象征着希望,小姑娘象征着纯洁。纯洁希望的破灭则诠释着法两斯 的丑恶。
三、色彩营造氛围,强化意境
色彩作为电影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一直用来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反映人物情绪,刻画角色情感,丰富画面。电影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渲染不同的氛围。在独到的审美视野中创设的色彩氛围,是充满了艺术家情感激动的审美意境,而这样的意境既是作品中人物的具体活动环境,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 人生内涵。如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调,尤其经典动作中杰克怀拥罗斯在船甲板上以飞翔状面对大海时,远方天际中血红色的霞光泼泻在他们簇拥着的身影上,就连碧蓝大海也像着上温情似火的暖装,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仿佛为他们摆脱了等级差距的束缚、获得人性无限自由而欢愉。影片后半部分突出了 冷色调,在大船倾倒,扑面而来的清冽海水注满船舱时,观众会深切感受到人在无情大自然中的渺小和挣扎时的无奈。这种色调变化同作品整体氛围的营造形成协调的诗意境界,表达了主人公情感由大喜到大悲的起伏变奏。
再如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鹅黄色、粉红色、宝蓝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美妙、斑斓、安全、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其中掩映着尼姆较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深蓝色)与暖色(朱红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邹预示了一种莫名的危险。在这组镜头中色彩对氛围的渲染作用显而易见,从升始的兴奋、喜悦到后来的恐惧、紧张,除r故事本身的情节以外,色彩在心理学上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G. 花样的年华,忧伤的华丽——浅析电影《花样年华》的色彩越用
作为影片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元素——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不仅可以丰富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还可以升华电影主题。电影《花样年华》讲述了男主主人公一段欲罢不能的绿色爱情故事。在这部电影中,王家卫导演选用了暗色调铺陈整部影片,使观众隐隐感觉到这部影片的悲剧色彩,整部影片虽然没有呈现华丽的炫耀,但是精彩的色彩搭配使这部影片都充满了情感的韵味,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导演要表达的情感世界——花样的年华,忧伤的华丽。
在这部电影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颜色。苏丽珍身上的旗袍颜色的不断变化间接地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花样年华》中苏丽珍的旗袍,一开始是白底碎花,鲜艳热烈,洋溢着幸福;发现婚外情后,便开始穿蓝花或黑白相间竖条纹的旗袍,再或者是黑底百圆点的旗袍。色彩开始由明亮逐渐转暗,衬托着人物内心的痛苦,压抑后的忧郁。
影片中的明暗和色彩虽然不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昏暗的色调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断变化的服装色彩,对影片的主题表达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而且整部影片基调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隆重、深沉、压抑,使人预感到了影片中“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
接着,我们再回过头了解一下苏丽珍旗袍颜色变化所产生的情感。影片中多长出现苏丽珍身穿颜色很暗的旗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暗示着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发生婚外恋后,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旗袍,这一反她穿衣的一贯风格,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其实隐喻了他们之间爱情的产生。苏丽珍趁着当房东不在去周慕云家时,一袭黄色的旗袍,象征着他们在一起的愉快和温馨。而当苏丽珍决定要跟周慕云走时,她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绿色。绿色是富有生机、象征生命的。这就隐喻了苏丽珍一定决心要和周慕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当她赶到宾馆时,周慕云已经走了,代表希望的绿色在红色的窗帘、红色的床、暗红色的墙壁的映衬下,让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片中抒情的符号,能传递感情、表达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绪”。
苏丽珍的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媒介。周、苏二人想“爱”而又不能去“爱”的爱情的故事,让人感觉到的是人性、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
王家卫没有把影片中所要表现的内容仅仅定位在男女爱情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其添加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内涵,这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不仅贴切地体现了电影的主题,更是更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花样的年华,忧伤的华丽;悲伤的最后,透露是人性的内涵”。
H. 电影中色彩的作用主要包括
1、真实作用,即是色彩还原内容本身。我们感知的世界是充满彩色的世界。生动的颜色搭配甚至可以影响人们的感官产生似真的联想,看到雨后春意盎然的绿草地、看到漫天飘落的粉色樱花、看到一望无际蔚蓝的海洋……这些画面中的色彩元素,在观众的脑海中,还原和映射出了现实世界的光影。这是色彩在电影中的基本作用。
3、色彩可以表达时间和空间,四季变换,昼夜更替都可以用色彩表达。通过光影,不同空间下的颜色也不同,影片中的颜色表达通过观众的认知想象可以很好的表达场景要体验的效果。
4、当色彩与构图融入电影的叙事策略时,观众的观感与影片内容展开的承接关系就很好的结合了。不少导演甚至是独具匠心地夸张和造假,强化某种色彩。色彩在这些导演的手中成为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从而起到了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