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哪些优秀电影参展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将有500多部中外优秀电影参展,老牌经典单元"一带一路"、向大师致敬、SIFF经典、官方推荐、地球村等单元,将集中展映众多中外优秀佳作。《龙日一,你死定了》主创携剧组成员也受邀出席此次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一起拍电影之夜”的盛会。
㈡ 请列出近十年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华语片名
2000年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获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2001年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获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3年影片《盲井》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银熊奖、《英雄》获特别创新奖。
2004年朱文《云的南方》获非竞赛单元的“NETPAC”奖
2005年,55届柏林电影节上,中国电影更是所获颇丰。顾长卫凭借《孔雀》获评委会大奖银熊奖Peacock;而《天边一朵云》更是为蔡明亮争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阿尔弗雷德·鲍尔奖及最佳艺术贡献奖(剧本);鄢雨和李一凡凭借《淹没》获得沃尔夫冈·斯陶特大奖(青年论坛):刘伽茵凭借《牛皮》一片获得卡里加利奖(青年论坛)及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2006年《伊莎贝拉》获第5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作曲奖
2007年《图雅的婚事》荣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
2007年《落叶归根》荣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独立影评人(全景单元)最佳电影
2008年《左右》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编剧奖
2010年 《团圆》荣获第60界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
戛纳电影节 第五十三届(2000年)最佳导演:杨德昌 A One and a Two 《一一》(台湾地区、日本)
第五十七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 (2004年)
最佳女演员奖:《清洁》(法国) 张曼玉(不算华语影片,是华语影人)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 (2000年)
最佳男演员:In The Mood For Love《花样年华》 梁朝伟(香港地区)
威尼斯电影节
第六十二届(2005)最佳影片金狮奖:李安《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华语影人)
第六十三届(2006)最佳影片金狮奖《三峡好人》(导演:贾樟柯
第六十四届(2007)最佳技术贡献奖(摄影) 《色.戒》,地平线单元纪录片奖 贾樟柯《无用》
第六十六届(2009)地平线单元纪录片奖 《1428》(四川地震纪录片) (中国)
2011 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叶德娴
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吴宇森
1999年 第五十六届最佳影片金狮奖(张艺谋)《一个都不少》
最佳导演奖(张元)《过年回家》
2001年 第五十八届评委会特别奖(伍仕贤)《车四十四》
2002年 第五十九届圣马可最佳影片奖(田壮壮)《小城之春》
特别关注奖(陈果)《人民公厕》
2005年 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李安)《断背山》
2006年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贾樟柯)《三峡好人》
2007年 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李安)《色.戒》
地平线单元纪录片奖(贾樟柯)《无用》
2010年 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终身成就奖 (吴宇森)《赤壁》 《碟中谍2》《英雄本色》
2011年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银狮奖 蔡尚君《人山人海》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最佳女主角 叶德娴 《桃姐》
东京国际电影节
最佳影片金麒麟奖 霍建起《暖》(中国) 2003
评委特别奖 《可可西里》/导演:陆川(中国) 2004
最佳女主角奖 金雅琴(中国《我们俩》) 2005
评委会特别奖 《十三棵泡桐》(中国,导演:吕乐) 2006
最佳艺术贡献奖 《父子》(中国香港,导演谭家明) 2006
最佳男主角 王千源《钢的琴》 2010
最佳女主角 范冰冰《观音山》 2010
最佳艺术贡献奖 《观音山》 2010
艺术贡献奖 《转山》导演:杜家毅(中国)2011
还有类似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有我记得立春那个蒋雯丽也在一个什么听都没听说过的电影节上拿了个影后。就不在此一一列。
㈢ 这届上海电影节,哪些作品让你惊喜
这一届的上海电影节因疫情的影响,推迟到了8月2日完成了举办,自从疫情的来临后,许多影院都纷纷关门,很多影片也都没有如期上映着实让观众们感到惋惜。不过这次的上海电影节的主题就是围绕“重逢”来举办,暌违许久的影片也在那天和观众们初次见面,和以前相比这次的电影节虽然简陋很不少,流程也大大的缩减。但有些作品却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像是《风平浪静》、《春江水暖》这两部,下面就围绕这两部作品来做个介绍吧。
以上就是关于本期话题的全部内容了,不知各位对此还有哪些补充?欢迎在下方评论里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吧。
㈣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拉下帷幕,谁才是真正的电影赢家
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完美落幕,这次电影节被不少媒体称为电影人士的狂欢节。电影节从获得金爵奖的奖项数量来说,最后的赢家就是伊朗和中国。
电影节中最大的赢家是来自伊朗的影片《梦之城堡》,这部电影斩获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三项大奖。中国作为主办方同样也可以称为一大赢家,毕竟包揽了最佳摄影奖,最佳真人短片奖,最佳男演员奖三项大奖。
中国影片《拂乡心》的常枫是最佳男演员奖的获得者,韩京志的《无处安放》获得了最佳真人短片奖,最佳摄影奖由中国影片《春潮》摄影师包轩鸣夺得。
这届电影节的主题是“创生万象,幕后为王”,寓意为传承拓新,展望未来。逐渐壮大我国的电影事业。
㈤ 上海电影节落幕,获奖影片小众又意外,对此你怎么看
上海电影节完成颁奖后结束了,作为国内唯一的A类电影节,关注度并没有前段时间举办的白玉兰奖项高。上海电影节可以说是国内电影人非常看重的一个奖项,但得奖者寥寥无几。国际认可度高的背后,其实是中奖难度的增加,众所周知金马奖金像奖金鸡奖,大部分都是每年从华语片中获得的,但对于上海电影的金爵奖来说,更多的是高不可攀。
今年的《你好,李焕英》还有《送你一朵小红花》一样,在华语电影中已经处于翘楚的位置了,但是在上海电影节上还是很难拿到最高奖项,所以对于华语电影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未来,作为本土的国际电影节,能有更多优秀优质的中国电影入围奖项,让中国电影更加国际化,影响更多地区。
㈥ 中国大陆电影有深度的剧情片有哪些
1,《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的剧情片,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等主演 。该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2,《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是由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太合娱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李芳芳自编自导,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陈楚生领衔主演的剧情片。
3,《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是胡波(笔名胡迁)执导的剧情片,由彭昱畅、王玉雯、章宇、李从喜主演,于2018年2月16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放映。该片以胡波的同名短篇小说为蓝本,讲述在一座并不发达的河北小城中,四个陷入人生困境的底层小人物寻求救赎的故事。
4,《无名之辈》
《无名之辈》是由饶晓志执导,陈建斌 、任素汐、 潘斌龙、 章宇、王砚辉、九孔、马吟吟、程怡、宁桓宇、邓恩熙等主演的荒诞喜剧电影。该片围绕一把丢失的老枪,讲述了一对低配版的劫匪,一个落魄的保安,一个身体残疾却性格彪悍的毒舌女,这些“无名之辈”身上发生的一系列荒诞故事。
5,《狗十三》
《狗十三》是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曹馨月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从童年到成年残酷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
㈦ 有哪些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或者口碑很好的国产电影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主要讲述杨贵妃深得唐明皇的宠爱,贵妃之兄杨国忠凭妹显贵,位居丞相,却因为贪赃枉法,引起军民共愤。最终贵妃走到梨花树下投缳自尽,整部电影相当悲情。1975年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夺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该片根据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侠女》改编,讲述明代书生顾省斋为了妻子,与东厂交锋对决的故事。《侠女》的武侠题材、戏曲美学和东方思考的完美结合,被后世的武侠电影模仿与借鉴。
㈧ 2010年上海电影节获奖电影名单!!
1.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 《再吻我一次》(意大利)
评委会大奖 《碧罗雪山》(中国)
评委会特别嘉奖 《碧罗雪山》两位小演员
最佳导演 刘杰《碧罗雪山》(中国)
最佳男演员奖 克里斯蒂安-乌蒙《小镇异国情》(德国)
最佳女演员奖 维多利亚-普契妮《再吻我一次》(意大利)
最佳编剧奖 《再吻我一次》(意大利)
最佳摄影奖 杜可风《水中仙》
最佳音乐奖 林强《碧罗雪山》(中国)
2.亚洲新人奖单元
最佳影片奖 《我们天上见》(中国)
最佳导演奖 《爱子》(韩国)
评委会特别奖 《执行者》(韩国)
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 《当铺》(菲律宾)
3.其他奖项
杰出电影贡献奖 吕克-贝松(法国)
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陈凯歌(中国)
㈨ 历届上海电影节获奖名单
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3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 《无言的山丘》(中国台湾)
金爵奖最佳导演: 林权泽《悲歌一曲》(韩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简·德克莱尔 《达恩斯教授》(比利时)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吴贞孩 《悲歌一曲》(韩国)
评委会特别奖:《 笼民》(中国香港)
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5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奖最佳导演 :埃里克·克劳森《我童年的交响乐》(丹麦)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让·皮埃尔·马瑞勒 《自由列车》(法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郭柯宇 《红樱桃》(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火屋》(阿根廷) 《美国女儿》(俄罗斯)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7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门德尔》(挪威)
金爵奖最佳导演: 菲尔·阿格兰德《丛林人》(英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米歇尔·比高利《旅伴》(意大利)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潘予《安居》(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安居》(中国) 《门德尔》(挪威)
第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9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小镇里的国界线》(土耳其)
银爵奖最佳影片:《幕后的演员》(挪威)
金爵奖最佳导演: 山田洋次 《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阿曼德·赞基《笑一笑,你会更动人》(埃及)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艾丽娅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中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野女》(奥地利)
金爵奖最佳技术:《仲夏夜之梦》(美国)
评委会特别奖:《悬情疯人院》(新西兰)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1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 《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 《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丹尼尔·奥特沃尔 《下岗风波》(法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彭玉《月圆今宵》(中国)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则思变》(波兰)
金爵奖最佳音乐: 《凤囚狂沙》(乌兹别克)
金爵奖最佳技术: 《夺标奇缘》(美国)
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2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生活秀》(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岩井俊二 《豆蔻年华》(日本)
金爵奖最佳导演: 大卫·凯撒 《鲻鱼》(澳大利亚)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科林·法瑞尔《哈特的战争》(美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陶红《 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最佳编剧: 朱京中 《童僧》(韩国)
金爵奖最佳摄影: 孙明 《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 小林武史 《豆蔻年华》(日本)
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4年)
最佳影片:《代价》(伊朗)
评委会特别奖:《茉莉花开》 (中国)
最佳导演: 李在容 《丑闻 》(韩国)
最佳男演员: 安德鲁斯·威尔逊《校园规则》 (瑞典)
最佳女演员: 顾美华 《美丽上海》 (中国)
最佳编剧: 艾撒·伊里 《兄弟》 (芬兰)
最佳摄影: 马瑞塔·豪福斯 派卡·欧提拉 《兄弟》 (芬兰)
彼德·莫克罗辛斯基 《校园规则》 (瑞典)
最佳音乐: 李炳宇 《丑闻》 (韩国)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结伴同行》(日本)
最佳导演: 朱文 《云的南方(中国)
《我记忆中的女孩》(泰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佳剧情片:《茉莉花开》(中国)
最佳视觉效果:《丑闻》(韩国)
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5年)
最佳影片:《乡村写真馆 》 (日本)
评委会特别奖:《求求你,表扬我》(中国)
最佳导演: 拉姆尔·哈默里克 《年青的安徒生》 (丹麦)
最佳男演员: 藤龙也 《乡村写真馆》 (日本)
最佳女演员 :赵薇 《情人结》 (中国)
最佳编剧 :黄欣 一凡《求求你,表扬我》 (中国)
最佳摄影: 斯徒安·瑞伯《我父亲的小屋 》(新西兰)
最佳音乐: 邓右福 《变迁的年代》(越南/法国)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造雨者》 (印尼)
最佳导演: 哈桑·叶塔潘 《有话未讲完》(伊朗)
最受欢迎影片:《绿草地》 (中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佳剧情片:《求求你,表扬我》 (中国)
最佳视觉效果:《探戈》(阿根廷)
最佳服装造型:《年轻的安徒生》(丹麦)
探索精神奖:《求求你,表扬我》 (中国)
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张艺谋(中国)
成龙(中国)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6年)
最佳影片:《四分钟》(德国)
评委会大奖:《天狗》(中国)
最佳导演: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法国)
最佳男主角:奥力维耶·古尔梅《心力交瘁》(法国)
最佳女主角:埃尔斯·多特曼斯《爱无专属》(比利时)
最佳编剧奖:雨果·凡·莱尔《爱无专属》(比利时)
最佳摄影奖:《土地》(意大利)
最佳音乐奖:《河道女王》(新西兰)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奖:《活在惊恐中》(越南)
最佳导演奖: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光荣的愤怒》(中国)
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光荣的愤怒》(中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佳剧情片: 《天狗》 (中国)
最佳视觉效果: 《理发师》(中国)
探索精神奖: 《黑衣女人的香气》 (法国)
华语电影海外贡献奖:李安(中国)
杰出艺术成就奖:凯瑟琳·德纳芙(法国)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7年)
最佳影片: 《完美计划》 (德国 )
评委会大奖: 《逃往疯人院》(瑞典)
特别奖: 《云水谣》(中国)
最佳导演: 田壮壮《吴清源》(中国 )
最佳男演员: 胡安-约瑟-巴勒斯塔《疯狂的萨姆埃尔》(西班牙)
最佳女演员: 卡里娜-哈夫、戴格玛-曼佐、克斯汀-布洛克、克里斯汀-肖恩
《完美计划》(德国 )
最佳编剧: 谢米-扎林《艾维瓦,我的爱》 (以色列 )
最佳摄影: 王昱《吴清源》(中国 )
最佳音乐: 富田勋 《武士的一分》 (日本 )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 《浮生》中国
最佳导演: 拉姆-拉班尼-比普洛《竹篮打水》 (孟加拉国 )
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 《箱子》(中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受关注男演员:赵文煊(《夜·明》)
最受关注女演员:赵 薇(《夜·上海》
最具票房潜力奖:《夜·上海》
最具潜力新人奖:吴越(《夜·明》)
最具探索精神奖:《革命到底》
最具视听效果奖:《剃头匠》
最具流行潜力电影歌曲:“星光伴我心”《老港正传》
最受关注导演奖:田壮壮《吴清源》
特别奖:靖奎老人《剃头匠》
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张曼玉 (中国)
杰出艺术成就奖: 谢晋(中国)
张瑞芳(中国)
㈩ 这份年度华语电影名单,比内地院线片不知好出多少
每次有华语相关的电影奖出来就总是被人吐槽,毕竟,每年真正值得关注的华语片实在太少,而大多都是毫无廉耻的坑钱货。我们总希望能帮大家一起淘金,发现一些值得关注、值得鼓励的好电影,所以我们自己发起了一个电影奖,那就是:
迷影精神奖!
相信大家还记得,“迷影精神奖”创立于2015年年底,我们一经公布就受到媒体和影迷朋友的大力支持。
严格说来,“迷影精神奖”与官方和电影工业中的电影评奖有很大区别,也与学院和媒体的电影评奖保持距离,这是一种来自民间的迷影人的声音,一种对电影创新精神的鼓励。“迷影精神奖”不举行颁奖仪式,不走红地毯,我们用影评人的力量,每年只奖励一部电影,用1895元人民币(电影的诞生年)作为象征性奖励,鼓励这位导演展开独立的创作和风格上的探索。
今年已经是迷影精神奖的第二届,去年我们把大奖颁给了颇让人惊喜的《路边野餐》。而一年之后的如今,再回顾这部电影,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年度佳片了。
沙丹、毕赣、李洋
去年迷影精神奖评语如下:
《路边野餐》以极富创意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呈现,创作出一部富有诗意的电影作品,导演运用穿梭在贵州山水之间的长镜头和精巧的场面调度,把记忆与现实在情感中细密地交织缝合,影像的流动把感伤的故事和人物的幻想融为一体,气韵生动,营造出华语青年电影中罕见的诗意之美。
经过讨论投票,我们最后把第一届迷影精神奖颁发给毕赣的《路边野餐》,我们不认为这部电影完美无瑕、无懈可击,但我们鼓励毕赣导演能凭借影片中闪现的天赋和灵韵,以及创作上的勇敢,在电影艺术的可能性上继续探索,创作出具有独特美学质感的作品。我们有一笔象征性的奖金1895元,奖励给导演,希望他继续努力!
那么,新的一年,又有哪些好的电影值得推荐呢。
第二届迷影精神奖提名名单公布如下:
这些电影都是我们认为2016年富有创新精神的、值得鼓励的中青年导演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代表着华语电影非常重要的风格尝试,或者令人赞赏的努力:
《清水里的刀子》,王学博
推荐语:以肃穆的摄影,凝练出日常生活中的庄严;以简洁的叙事,展现宗教、伦理、世俗各层面的冲突。静水深流,大巧不工,是这部电影努力抵达的方向。
《日曜日式散步者》,黄亚历
推荐语:黄亚历别具一格的纪录长片处女作,用诗作、信件、电影、绘画、历史文献等素材与情景再现手法结合,重构了台湾文学史上几乎被人遗忘的1930年代创立的“风车诗社”,不仅回应了文学现代主义在台湾的萌芽,还展现了复杂近代史下的个体创伤。
《八月》,张大磊
《中邪》,马凯
推荐语:即便少不了各种业余与粗糙,满是遗憾,却不妨碍这是今年最惊喜、最有想象力的国产恐怖片。同时这也是极具迷影精神的作品,导演并未受过太多专业训练,而是从大量优秀恐怖片中汲取养分,并将这些与身边经验结合。影片将西方伪纪录恐怖片与农村封建迷信结合,让作品更接地气。无论怎样,这都是一部有潜力的作品,一部真的会吓到观众的国产恐怖片。
《塔洛》,万玛才旦
推荐语:影片用精致的长镜头和肃穆的黑白摄影,绕开了人们对西藏的视觉猎奇和文化猎奇,讲述一个普通藏民寻找身份和迷失身份的寓言。万玛才旦不强调宗教和政治的戏剧性,而在一个流畅、自然、完整的故事中,把西藏人所处的经济处境、社会处境、宗教处境和文化处境在一系列二元对立中润物无声地表现出来。塔洛是近几年来银幕上最为真实、虔诚和可爱的西藏人形象,然而他的命运也最值得深思。
《不成问题的问题》,梅峰
推荐语:影片以超乎寻常的沉稳与平静,带给华语电影一种崭新的美学风格。故事围绕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农庄的经营和管理,把中国社会在现代变革中遭遇的困境、窘迫和尴尬,剥茧抽丝地展现出来。梅峰借用老舍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运用三种不同的人以及他们的命运变化,谱写了对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的寓言,在缭绕的炊烟和秀美的乡村山水之间,影片以客观的距离和克制的语言把中国人独特的交往方式、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结构表现出来。影片以中远景的长镜头,表达一种观看态度。范伟的表演矜持有度,每个人物都在掌握很好的分寸,清冷的讽刺。
《幸运是我》,罗耀辉
推荐语:一部很容易被拍成煽情治愈励志系的电影,年轻导演罗耀辉却极为适宜的掌握好了情感生发、裂变、重组的分寸感。二位主角的相遇相识,误解与重聚,在略显散淡化的线性叙事中,罗耀辉始终在捕捉的是一种真挚可信的情感依托。另外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影片还显示出了强烈的香港主体性,同时却不为狂躁的政治姿态绑架。影片中动人的港人情感、港人人际关系之真实再现,明白无误的道出作为微观政治之表现的日常生活实践,比宏大的政治运动更具有感召力,渗透力。
《喜丧》,张涛
推荐语:在万般演绎的家庭伦常中,张涛不缓不急的展开了一幅中国农村家庭的全景画。带着一种隐约的人类学方法,描绘着农村家庭在传统与封建的辗转中遭遇现代性的拷问。在地的扮演者们,他们生动的言语和极具说服力的姿势,在昏暗的居室内,用背影和不详的面容,承担起了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诗意与沉重。
《皮绳上的魂》,张杨
推荐语:《皮绳上的魂》和《冈仁波齐》如同一个双星系统,截然不同的美学,在尘土与云端的张力间,构成了彼此揭示的引力系统。这次的藏地创作意味着张杨导演的一次华丽转身。《皮绳上的魂》以一种高贵的虔诚,抖落掉了量产的异域叙事神话的桎梏,以魔幻为名搭建起了另一套异质神话,在规则的存废之间,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可能。
《少年巴比伦》,相国强
推荐语:在今年的新片中堪称惊艳。尤其,在中国现在这种商业片至上、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浮躁的氛围里,《少年巴比伦》的出现,让我们绝对有理由对青年一代的影像表现充满信心和希望。影片关注大工厂时代中的爱情故事,同样交织了激情和失落,但与大量致青春的老旧模式不同,作品竟然携带了中国电影中少有的一种魔幻主义色彩。《少年巴比伦》某种角度上,并没有给人带来一种切实的、针对现实的时空坐标,它是悬浮的、梦幻、充满伤痕和回忆的造影。《少年巴比伦》在中国电影的版图中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另类。如果非要一比,它更像是一部魔幻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它简直就是为董子健量身定制的。
迷影精神奖的评审委员会由每年会第一时间看很多电影、对华语电影创作非常关注的影评人和策展人,他们同时也是最为挑剔的迷影人。如果我们还有一点能力,就是希望鼓励那些需要鼓励的中青年导演。
我们的宗旨就是立足于未来,奖励那些在创作和风格上最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中青年导演作品。评选规则类似于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或者路易·德吕克奖,不需要申报,由评审直接提名,每位评审只能提名一部作品。我们可能不像其他评奖那样,格外在乎评审构成的全面性或评选机制的科学性,我们可能也不会在意其结果是否会被电影产业或电影观众认可,我们只是想发出一种声音,鼓励一种创作。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每年只是举行一场评委的晚宴,现场公布名单,奖金只有10欧元,但这是法国小说每年最重要的荣誉,我们也希望把纯粹的荣誉献给那些值得鼓励的电影。
迷影精神奖评审委员会
轮值主席:
桃桃林林 ,影评人,电影自媒体“桃桃淘电影”(ttfilm)运营者。
评委会委员:
Magasa ,影评人,《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著有《木乃伊防腐指南》等。
沙丹 ,常用笔名“奇爱博士”,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文慧园路三号”微信公众号(CFA1958)运营者,著有《幕味》。
吴觉人 ,常用笔名“本南丹蒂”,影评人,曾任台湾金马奖评审,现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片部负责人。
吴李冰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现为《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感恩而死 ,电影策展人,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
谋杀电视机 ,影评人,《电影公嗨课》联合创始人,著有《木乃伊防腐指南》,现为毒舌电影合伙人。
虞晓毅 ,常用笔名howie,资深影评人,曾任《南方都市报》娱乐部主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秘书长,台湾金马奖费比西奖评审,《华语电影》系列丛书统筹,现为毒舌电影合伙人。
大旗虎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迷影课”(talkino)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中文电影网络”创始人,著有《迷影文化史》《目光的伦理》等。
策划总监:水怪
迷影精神奖组委会成员单位
北京安瑞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吉林省迷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欢迎媒体合作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具体中奖者会是谁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