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用心理知识来分析一部电影

用心理知识来分析一部电影

发布时间:2022-11-29 12:32:55

A. 电影《心灵捕手》主人公性格分析(心理学)的问题

通过性格心理学来分析《心灵捕手》这部电影,在一个具有保护壳下的主人公有以下2方面:

1、人物的防御机制(保护壳)

一部拥有着积极变化主人公的故事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有着明显的“创伤”的主人公(不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在电影的一开头,主人公们认为他们的生活并不存在着任何的问题,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被生活困住的他们必须克服他们原本相信的谎言。

通过改变和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迈向新的人生旅程。主人公的“创伤”通常源于过去的一些经历,在《心灵捕手》中男主角威尔的创伤来源于童年时虐待自己的父亲。这一过去的伤口引发了威尔的自我防御,他认为对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会导致情感上的痛苦,他怕受到伤害。

作为一名电影的编剧,有时用这种方式思考电影中的人物会让人觉得抽象,但将软弱转化为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使用防御机制。那么什么是电影人物的防御机制呢?其实,自我防卫机制是角色们戴着的面具,用来隐藏他们的内在自我。



而他们所回避的,所害怕面对的这些东西,往往都阻止着他们变得更好。就如同之前所说的旁观者清,我们在为电影主人公们加油打气的同时,也是给我们自己鼓劲,因为在电影中,我们或许也看到了自己不愿意在生活中面对的真相。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和主人公取得心灵上的沟通,因为我们和他们一样,都需要改变,都需要宣泄。

(1)用心理知识来分析一部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

威尔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数学教授有心提拨这个性不羁自我的天才,要他定期研究数学和接受心理辅导。数学难题难不倒他,但却对于心理辅导,威尔却特别抗拒,直至遇到一位事业不太成功的心理辅导专家桑恩教授。

在桑恩的努力下,两人由最初的对峙转化成互相启发的友谊,从而使威尔打开心扉,走出了孤独的阴影,实现自我。

B. 推荐几部从心理学角度看,非常经典的电影

随着生活的进步,我们开始注重心理的修养,很多人开始注意起有关于心理的影片,下面的这几部都是经典哦。


第一部:爱德华大夫

希区柯克为电影大师名副其实,用梦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支撑整个故事。结构严谨而坚实,结局令人惊叹。当然,这部电影不会让你失望的。”强烈推荐的一部。

还有迷魂记,希区柯克这部首映于1960年的电影,为以后所有这个类型电影的树立了标杆。一系列后来的精神病题材的电影都有借鉴,相当简练与震撼。

C. 用心理学的分析电影《黑天鹅》

《黑天鹅》观感:成长的蜕变

自幼便深受母亲艺术熏陶的妮娜,在出落成美貌动人的大姑娘时,也已然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而母亲的固执与特立独行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女儿的成长。眼下,年轻上劲的妮娜正迎来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机会,就是参演并竞争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女一号。导演托马斯也早已看出妮娜的潜质,并对她进行了适时的提点。然而,托马斯所要求的这个女一号不但要求拥有舞剧中白天鹅的高尚、纯洁与善良,还要兼具黑天鹅的邪恶、狡诈、激情与淫荡。在竞争中,妮娜不出意外地展现出了她天赋异禀的白天鹅的美貌与品质,而她有力的竞争对手莉莉也在对黑天鹅的演绎中精彩迭出,双双赢得了导演与同行的赞叹。结果是,妮娜与莉莉的竞争不可避免,甚至从艺术表现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到了精神扭曲攻击与纠缠的局面。钩心斗角、自残甚至同性恋接连上演。妮娜也步步踏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妮娜出现了幻觉,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幻觉中杀死了竞争对手,其实伤害的是自己,为了完美像白天鹅一样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撇开艺术欣赏,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去看,影片中无处不存在精神分析的味道:

女主角妮娜有一个强权、控制欲望极强、期望值极高的母亲。丈夫的缺失、事业的失利,母亲把女儿视为精神支柱,视为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为了生下你,我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像一句咒语 ,禁锢着妮娜,只能做一个“贴心的女儿”,任凭妈妈控制着,包括从被迫小弹钢琴、吃多少蛋糕、穿衣服、脱衣服、剪指甲,用爱控制着女儿,干涉着女儿的隐私。从小被迫去学芭蕾舞(剧中母亲说:“如果不是我跟着你学芭蕾,你早就放弃了”),长大后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母亲的愿望、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妮娜,并且内化成自己追求的目标。妮娜和母亲的关系便是母亲用压力和期许来引导或者是纠正妮娜的前行方向,不能走岔路,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情绪,否则,便会如同在妮娜得到领舞的资格后她让妮娜吃蛋糕一样坚持执拗。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妮娜这个28岁的小女孩。

随着内在的潜意识里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导演,假想敌lily的启发,妮娜对控制、束缚的代表妈妈发出怒吼:滚 ,并告诉她:“你的乖女儿死了”。 当母亲发觉“黑天鹅”这个角色吞噬了女儿,为时已晚,母亲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深深的植入女儿内心,对成功的向往、好胜心、追求完美比自己更胜一筹。成长的过程不只有快乐,更多的是痛苦、迷茫、恐惧,就像蛇的蜕变,自己找一块砺石硬生生的剥掉一层皮,很痛;还有有很多的欲望、诱惑,该何去何从,该怎样去寻找自我——嗑药,去酒吧放纵,交同性恋朋友,很迷茫;恐惧自己内心一些不被妈妈认可和被自己压抑的欲望。所有这些方面都形成妮娜内心的冲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片中的人物都可看作是妮娜的不同人格类型:1)母亲,象征着被内化了的超道德感、权威;2)导演,又是权威、又是内心的智慧老人,引导着妮娜的成长,“战胜自己才能凤凰涅槃,化茧成蝶。”“自己才是自己表演的羁绊”;3)假想敌lily,是妮娜压抑了的本能愿望:性、自由。

为了将妮娜内心的成长视觉化,电影里用了大量的隐喻性镜头:

1. 母亲作画——是在画自己希望成为的女儿,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也是在按照自己的愿望雕刻自己的女儿。

2.一次次被自己抓破的脊背,指头流血——成长的觉醒,隐喻着妮娜决心破壳而出的自我,需要付出代价;

3.一次次被妈妈剪掉指甲——隐喻着妈妈再次失去的恐惧心理(失去了丈夫和事业),阻挠妮娜自我的发展成长;

4.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28岁的妮娜被妈妈当小女孩一样教养;

5.撕掉手指的皮肤——妮娜尝试着去蜕变,但是很痛,就浅尝辄止了,但是自主、自由的欲望不时的冲撞着自己(抓破脊背,破茧而出);

6.黑天鹅的翅膀——象征着超越,从压抑情形中解放出来。

7.手指流血——意味着内心的冲突,对母亲背叛的罪恶感。

8.和莉莉的同性爱——人格的整合愿望:单纯、可爱 、脆弱 、顺从 无主见的“白天鹅”与反抗、自主、桀骜不羁 、敢爱敢恨的“黑天鹅”的整合。黑白天鹅的互换与成长正贴合妮娜由压抑控制中的人格,向开放自由的个性的转变。它代表的是欲望、挣扎、不懦弱,和不掩饰、不压抑一切渴求。

9.妮娜的自杀死亡——喻示着有着追求完美人格特质的最终结果,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部影片的剧情中有心理学的背景,特别是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是比其他类型的电影更高一个境界、更受人们欢迎的缘故吧,虽然故事让人们心情很沉重,但是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特别是对那些做了父母亲的人们。

感觉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不只是一个导演,还是一个精神分析大师,否则不会拍出这么专业的心理电影。很欣赏他!

心理惊悚片《黑天鹅》:潜藏在心中的黑天鹅

影片《2012》等一系列灾难片在讲述人类或地球灭亡的背后,反应的是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而心理惊悚片《黑天鹅》讲述了一位舞蹈演员为追求一个角色,不堪承受过重压力,精神崩溃乃至死亡的故事,其背后反应的则是人类对于虚无的恐惧。

2010年,导演阿伦诺夫斯基的新作《黑天鹅》,作为第67届威尼斯影节的首映影片,并入围该届电影节金狮奖。这是一部关于芭蕾舞歌剧《天鹅湖》的心理惊悚片,影片展现了女主人公妮娜出演歌剧中白天鹅与黑天鹅两个角色,前前后后其内心出现的种种恐怖幻象。

原来,在歌剧《天鹅湖》中有两个重要的角色——白天鹅和和黑天鹅。白天鹅善良、美丽;黑天鹅却邪恶,极具诱惑力。白天鹅本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因中了魔王的咒语,被变成了一只天鹅,只有在午夜之后她才能恢复人形。有一天,白天鹅在湖边偶遇打猎的王子,她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身世,王子深深的怜惜转变为爱情,他决定要救出天鹅公主。白天鹅告诉他,只有一个真心爱她愿意为她死的人,才能解除咒语。于是,王子准备举办晚宴,请白天鹅赴宴,并真诚地向她求婚。但是,魔王让自己的女儿扮演成了天鹅公主的样子,只不过穿了黑色的衣服,去参加宴会,诱惑王子。王子以为这只黑天鹅就是天鹅公主,于是跟她双双起舞,并宣布订婚。白天鹅在窗外一声绝望的悲鸣,振翅飞去……影片《黑天鹅》讲述的不是《天鹅湖》中的神话故事,而是关于芭蕾舞演员妮娜的故事。妮娜是纽约剧团中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她自幼练习芭蕾舞,技艺出众,并且乖巧、漂亮,很讨人喜欢。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她严厉而冷酷的母亲,在母亲的管教下,妮娜从小就是个特别听话、刻苦的乖女儿。但是也正因此,妮娜的身上少了一种奔放的激情,青春及性的活力在她身上得不到体现。妮娜更多是以小心翼翼地跳好每一步来追求完美,自我压抑而缺少情感的释放。因此,在剧团要重拍歌剧《天鹅湖》时,妮娜是担任白天鹅角色的不二人选;但是黑天鹅的角色,其带有邪恶、诱惑的特征,妮娜一时无法完成角色的转换。

而歌剧总监托马斯要求新演员能够同时饰演黑白天鹅两个角色。众所周知,在《天鹅湖》中,黑白天鹅是极其重要的角色,出演该角色的演员不但会事业会更上一个台阶,而且还可能会一举成名。妮娜心中极度渴望饰演这两个角色。于是,妮娜一个人找到歌剧总监托马斯,向她表明自己希望争取到这个机会。托马斯最终答应了让她来演这两个角色,但要求妮娜要学会释放情感、展现诱惑,并在这方面一直诱导她。而剧团中还有位舞蹈演员莉莉,天性大胆活泼,充满活力,她所表演的黑天鹅不但获得众人的赞赏,也得到了托马斯的认可。虽然,莉莉是作为黑天鹅的替补人选,但这也给妮娜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妮娜一方面刻苦练习,一方面却始终心存恐惧,怕有人与她争夺这个角色。整天拼命的练习,精神的高度紧张,使妮娜感到身心俱疲。一开始她练习黑天鹅的舞段时,就不小心扭伤了脚;后来因长期的练习,她的脚趾也因鞋子绑得过紧,脚趾都都快粘到一起了。更恐怖的是,妮娜的背部不断地出现伤痕,应该是压力过大时自己用手抓挠的;她还在洗手或洗澡时,看到自己的指甲里不停地渗出鲜血——当然这是妮娜出现的幻觉。后来妮娜不断出现幻觉,有一天晚上莉莉拉她出去玩,回来后妮娜感觉自己愉快地和莉莉在一起偷换——但是莉莉那晚并没有跟她回家;还有一次她独自练习的时候,听到响动,跑过去却看到了总监托马斯正在和莉莉做爱——其实也没有这回事。这个时候,妮娜身上已经出现了黑白天鹅并存的双重人格。

在最后的演出中,妮娜一开始不小心动作失误,使得托马斯大为光火。后来妮娜来到化妆间,又发现莉莉在化妆间里,并讽刺地说不如把黑天鹅的角色让给她,于是两人激烈地争吵起来,妮娜失手用玻璃碎片刺死了莉莉——当然,这个莉莉也是妮娜自己。妮娜把莉莉的“尸体”拖进了洗手间,当她再次进入化妆间,鲜血从门缝下流出来,妮娜用毛巾堵住了门缝。就在这时,莉莉却敲门前来向妮娜祝贺,称赞她演得很好。妮娜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当她再去检查毛巾时,下面根本没有鲜血,洗手间里也根本没有尸体。这时她发现她刺的是自己,玻璃还留在自己的腹中。妮娜悲伤地留下了眼泪……

就在妮娜悲伤地流泪的同时,我的心头也在不停震颤——一个人就这样杀死了自己,而她不过是追求饰演一个角色而已,值得吗?再细细思考,妮娜的这种举动,反应的恐怕是人类对于虚无的恐惧——死亡有什么可怕——正如北欧神话关于奥丁的传说写道:“富人会死,亲人会死,而且你也会死,但我知道一样东西不会死,那就是每个人对死去的人的评价。”不朽的名声成了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为追求成名而“杀死自己”的不在少数,影片不过是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这一现象而已。看看,我们人多少人一天在电脑前坐十几个小时,辛勤工作;又有多少人在深夜喝咖啡提神、抽烟刺激神经,加班加点。现代社会慢性疲劳和过劳死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他们不过是无法抵抗生命中的那点虚无。

生命固然需要工作和努力,不然生活会空洞,没有意义。但是,生命的本质却不是工作,更不是通过工作获取成功或者成名。生命是一种自然的历程,是活完自己的命,其他的都是辅助。我们可以追求成功,也可以有目标,也可以挑战自己,但是要记住,这些都是为了使生命更有意义,而不是抹杀生命,获取声名。正如《庄子·养生主》中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理解庄子的这一段话千万不能截取前两句,庄子的真正观点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啊!知道了还这样,真是危险极了!

看来,庄子的对生命的了解还是最透彻的。庄子认为,生命是人生的大事,对此人们要有理性的思考。在思考生命的问题时,人类要把思维的方向转向自身,不要将生命的过程当成是社会目标的附属物,不要汲汲去追求世俗的东西,要保守生命本身的需求。庄子那段话的后半部分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就是庄子的生存哲学,所谓“保身”是指社会生活中让自己不受社会非理性的伤害;“全生”是指以生命本身为生命活动的目标,人生存就应该要维护一个完整的生命;“养亲”是指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和照顾;“尽年”是指“全寿而归”。这才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白天鹅都要能饰演黑天鹅才行,做好自己的白天鹅也很好!

一旦我们理解了生命是自然的,我们便不会再那么恐惧虚无。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虚无的。话说庄子妻死,他鼓盆而歌,就是领悟了这个道理。庄子说:“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的妻子死时,一开始他也伤心至极,但后来想想,人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连形体、最原始的气也没有,一切都是从混沌中开始,最后才有了生命。人的生死,就跟春夏秋冬的更替一样。因此,人死了并没有什么好悲伤的,虚无也没什么好恐惧的。因为我们都是从虚无里来,并且最好都要到虚无里去。

希望妮娜的死是走进了虚无,也是走出了虚无;希望人类都能够进出虚无而毫无畏惧。

D. 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催眠大师 这部电影

《催眠大师》对心理咨询、治疗的定义,比较符合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误解,把它当作生理治疗一样,麻醉、手术、缝合、愈合,医生做救世主,病人出个身体了事。
然而在真实的咨询领域中,恰好相反,心理咨询、治疗中,主体是来访者、病患,咨询师作用在于陪伴他探索,不得违背他的主观意愿,野蛮催眠、治疗。假如读者遇到徐瑞宁那样不断威胁、恐吓以及发怒失控、强迫你打开内心的咨询师、治疗师,恭喜你中彩,遇到了江湖郎中。
适时的自我反思和觉察,完善真正的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师永远只是一面镜子,帮助你反思自己的一切,真正的救世主永远是你自己,因此《催眠大师》作为一部心理悬疑片,让公众了解心理咨询行业的娱乐性电影很成功,但切莫讲心理咨询专业狭义的理解如此,真正的咨询,真正的催眠有着相当专业的领域,绝不是电影中简单的处理就可以草草了事的,人心是个非常复杂的功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有着自己的专业伦理和职业准则。

催眠的真谛何在?

现代心理学界对催眠及催眠状态的解释究竟是什么呢?当代的一些催眠理论,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作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这类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其他意识状态有本质的区别。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催眠状态,大家认为是一种类似于梦游的状态。比如你将要睡着但还没有睡着的状态,这是很自然地进入的。另一种是由他人导入的,催眠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被催眠者带入一种潜意识的状态。
还有一类理论被称作非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又称怀疑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正常意识状态并没本质的区别,用通常我们熟悉的心理学知识就可解释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在特殊状态下让一个人的“知”与“行”分离。比如催眠师将被催眠者带入催眠状态后,你让他做加法,一加一等于多少?他当然知道等于二,但如果催眠师暗示他说,二这个数字根本不存在。那么,他只可能说出二之外的一个数字。这就是行动与知觉的分离。
在催眠状态下,主试通过不同的暗示语甚至可以让被试产生正幻觉和负幻觉。正幻觉是指让被试知觉到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如闻到并不存在的香味,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等。负幻觉是指让被试把本来实际存在的东西当作并不存在。
此外,“身心关系”的问题在催眠中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催眠是以较为直观、较为明显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出了心身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通过催眠暗示能止痛、治疗牛皮癣和去除疣。前苏联的普拉托诺夫等报告说暗示被催眠者吃了许多糖,此后他们的血糖增高了20%~30%。还有催眠暗示能引起皮肤烫出水泡。尽管有些只是来自临床的报告,还需进一步证实。但催眠情况下的心理暗示可以对生理产生影响这一事实却被大家公认。

E. 电影之旅1:十天十部心理学电影,一起来赏析

  《观影疗心》由张海音、施琪嘉等国内十位心理学家共同书写,他们从心理学视角解读了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经典电影,通过富有洞察力的剖析和温暖有爱的抱持,启发我们疗愈过去的苦痛,找到重新出发的勇气,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走进声色光影的世界,欣赏一个个撩人心弦的故事,既是意识自我与潜意识自我的深度对话,又是寻求另一种可能的私人之旅。所以,电影就像一面魔镜,它通过讲述他人的命运,帮我们照见自己的人生。而心理学电影,尤其能够撕下皮囊面具,直击人性的黑暗面。

这一期有书友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一搜就是以上的话,立刻被吸引,吸引我的有两点,一是我爱看电影,二是我爱心理学,细想之后还应该有第三个原因:大概就是权威的力量和光环效应吧(上几期书中提到过的)——十位心理学界比较出名的大师们,这本身就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这个电影中出现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潜意识、毁灭性的攻击性、奸尸、恋童癖、俄狄浦斯情结等

脑子里想起孙老师的精分课程,对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以及俄狄浦斯情结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女主角和大自己很多的黑帮老大纠葛不清,正是俄狄浦斯情结。

我没看过这个电影,看完书中的分析,那个画面感就自动出现在脑子里了。看完书,特别想看电影,此刻正在看,女主说她从血腥中得到满足,她要亲手杀了比尔,这大概就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真正的内涵吧。好了,让我好好看这个电影吧。哈哈

看了书,赶紧搜的看了电影,女主角杀人时刚毅冷峻的眼神,让我想到一句话:“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女主角就是经历了那么多被暴力之后仍然活下来并展开复仇。

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总是充满血腥和暴力,暴力代表攻击性,而攻击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假如我们内心有毁灭性的冲动,看到电影中的角色通过杀人把愤怒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在观看时会觉得很爽、很过瘾,甚至体验到某种美感,这一点,昆汀做到了。

毁灭性的攻击性源于婴儿早期对母亲和世界的态度,由于婴儿早期非常焦虑,随时觉得自己都可能死掉、被抛弃,感到极其不安全,所以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母亲的呵护、理解和安抚,他的攻击性就会表现得极其强烈。

我希望,世上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懂得陪伴和爱的母亲,拥有良好的母婴依恋关系,一个不那么坎坷的童年,不用一生来治愈的童年。

电影《心灵捕手》,由格斯·范·桑特执导,罗宾·威廉姆斯,马特·达蒙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

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影片以治疗为线索,起初威尔特别抗拒,直至遇到肖恩教授,在肖恩的努力下,两人由最初的对峙转化成互相启发的友谊,从而使威尔打开心扉,走出了孤独的阴影,实现自我并找回爱情

影片于1997年12月2日首映,十几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仍然被心理学界津津乐道,可见非同一般。

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张天布对这部电影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的分析:

第一次在治疗室威尔挑衅肖恩,肖恩直接动手,晚上肖恩一直思考:威尔到底怎么了?他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他会如此桀骜不驯。同时,肖恩也反省自己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如此失态?肖恩花了很长时间来觉知自己、理解威尔,这也是治疗的法宝之一: 慈悲心 ,或者说同理心。

心理治疗不像录音机,患者走后,电源一关,一切就结束了。患者走后,心理治疗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会像石头扔在水里一样,在治疗师的心里泛起很深的波纹,而且这些波纹不会很快地平复。所以,作为治疗师,要学会慢慢反思、沉淀和消化这些“波纹”

肖恩和老同学蓝勃那段激烈的争执我也一直记忆犹新:互相坦诚的吼出彼此心中的看法,蓝勃认为肖恩是个失败的人,肖恩反驳说:“你那么看重成功,其实源自内心害怕不如别人。所以你争取成功,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你一定要比别人强,只有出人头地你才觉得踏实。”

治疗最高潮也是结束的时候,肖恩真诚地看着威尔的眼睛,一步步走向威尔,并且不断重复地说“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治疗师肖恩通过唤醒威尔内心的好自体、培植了一片绿洲来占领他内在原有的一片沙漠。

威尔终于有勇气告别过去,告别原生家族留下的创伤,与自己和解,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爱情和人生。

影片中威尔的防御机制有三种:第一个防御机制是情感隔离;第二个防御机制是对攻击者认同;第三个防御机制是化被动为主动。(想起101种防御机制,特别想感叹一句人是多么缺乏安全感的动物呀!)

(之前我写过的: 心灵捕手 )

我是文文心儿,喜欢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欢记录生活、记录故事。喜欢分享走过的旅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它专题链接:

游记专题

亲子专题

故事、随笔

读书、观影

感谢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欢就帮我点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F. 推荐几部从心理学角度看,非常经典的电影

第一部:爱德华大夫

希区柯克为电影大师名副其实,用梦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支撑整个故事。结构严谨而坚实,结局令人惊叹。当然,这部电影不会让你失望的。”强烈推荐的一部。

还有迷魂记,希区柯克这部首映于1960年的电影,为以后所有这个类型电影的树立了标杆。一系列后来的精神病题材的电影都有借鉴,相当简练与震撼。

G. 举一部看过的心理电影,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

1、《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点评:名叫Justin的男孩,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
2、《记忆碎片》memento
心理看点: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
点评:就不重复细节了,不是因为太经典而在这里设悬念,而是完全无法重复。
3、《水果硬糖》Hard Candy
心理看点:恋童癖、犯罪心理学
点评:看完这部电影后:基本上男人都觉得一阵寒意飘过,女人则觉得大快人心。
4、《大象》elephant
心理看点:校园暴力,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点评:这是一部关于校园暴力的片子,思考良久为什么名叫“大象”?——原来青春期的大象才是最危险的。
5、《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看点:Abnormal的心理学,潜意识,人格分析。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
点评:经典中的经典,强烈推荐!就算再多看上几遍,依然回味无穷啊。
6、《心理游戏》the game
心理看点:人格/性格测试,应用,设计情景
点评: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情节的接宕起伏会让你爱不释“眼”。
7、《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
心理看点:梦的解析、失忆、强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经典
点评:希区柯克的名作,也是心理电影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8、《梦旅人》picnic
心理看点: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
点评: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病人的单纯和可爱;岩井俊二的巅峰作之一。
9、《约书亚》Joshua
心理看点:儿童心理学、乱伦
点评:九岁男孩Joshua,因为妹妹出生而失宠;在此之后,发生了一连串不幸的事。
10、《圣女贞德》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看点:精神分裂症
点评:一部让人深深迷恋的片子,喜欢贞德振臂高呼“Follow me”时血液沸腾的感觉。
11、《雨人》rain man
心理看点:孤独症(通俗点叫自闭症) 高功能孤独症
点评:惊觉于它如此细腻而又震撼人心。
12、《和莎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
心理看点:恋爱心理,失恋治愈
点评:继《暖暖内含光》之后又一治愈大片;不同的是前者是做梦大片,后者是醒梦大片。
13、《象人》The Elephant Man
心理看点:精神救赎、社会心理学
点评:大卫·林奇1980年的处女作,黑白胶片,看完会哭的。
14、《火柴人》matchstick men
心理看点:洁癖、强迫性人格
点评:火柴人——美国俚语,说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内容挺有意思的,结局也很精彩,值得一看。
15、《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心理看点:儿童心理学
点评:影史上只有四部惊悚片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这部片子便是其中之一。
16、《庸人哈尔》Shallow Hal
心理看点:教育心理学
点评:庸人哈尔和一个胖妞谈恋爱的故事,一部有明显教育倾向,能深切满足各位有受教育痞的人们愿望的片子。
17、《苏菲的世界》Sofies verden
心理看点:心理教育、自我分析、犯罪心理学
点评:把一部哲学名著改编成电影,还让那么多人喜欢,不容易啊。
18、《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心理看点: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点评:看完后我的感受是:我想找个像Sean一样懂爱的人。
19、《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
心理看点:双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点评:Christina Bale的表演得真好。再没有比他更有魅力的变态杀人狂了。
20、《死亡实验》das experiment
心理看点:服从心理,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点评:这是一部通过设定极端环境表现人性阴暗面的电影,非常有震撼人心的冲击性。

H. 寻电影《沉默的羔羊》观后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谢谢

蒙大拿牧场七个月的寄养生活使史达琳明白了什么叫任人宰割,什么是弱者的呼号。孤苦无援的史达琳自己就是个弱者,从羔羊遭宰杀时发出的尖叫声中,她或者依稀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她不能接受这样的命运。她跑了。以后她靠着岁月风霜锻炼出来的坚毅与刻苦,靠着她的“武器”——在竞争中战胜所有对手,一步步与命运抗争,逐渐向自己的理想靠近。一位美国参议员的女儿作为“野牛比尔”的最后一名受害者,这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批判力度。正如书中通过史达琳的内心活动间接提到的那样,要是换了一名普通的女孩儿,还会有喷气式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发了狂一样的男人在为她四处奔波吗?答案不言自喻。这两点应该是精华,弱者与强者的区别,弱者是永远的羔羊,只有任人宰割的份,现实中的弱者应该有切身的体会,这也是为什么会与影片产生共鸣的原因

I. 在电影中遇到心理学:《心灵捕手》

看完心灵捕手,我很想用我浅薄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位数学天才威尔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咨询的全过程。

一、影片当中的咨询过程(共八次)

第一次:西恩和威尔的初次见面

威尔各种抗拒咨询和具有攻击性的表现,他回避并且无视西恩提出的大部分探询性问题,甚至想交换咨询与被咨询角色,把自己当作咨询师,去探寻西恩的心理状态。

初次见面,两人争吵起来,这时西恩的反应:暴怒、生气,这是一个正常的人该有的反应,所以反而让威尔觉得他没那么遥远,那么虚伪,他感受到真诚。

其实来访者和咨询师是一场博弈,谁都想带着对方走。无比聪明看书过目不忘的威尔,他想掌控整个局面。

威尔有很强的防御性,所以他之前见过的咨询师都被他反击主动退出了,直到遇见西恩。

第二次:西恩和威尔的湖边对话

西恩选择了湖边的公共咨询环境与威尔进行了谈话,这个过程中,西恩只是在讲述,而不一定得到威尔给予回答。西恩表达了对威尔这种对待事情、情绪、情感等等的浅显认识的看法,并诚恳地表述了初次咨询时他的感受。

西恩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咨询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威尔选择,是否进行有意义的治疗,如果来访者不配合,治疗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次:西恩和威尔彼此没有任何交流

经历了第二次咨询,两人第三次见面陷入了沉默,彼此都没有主动交流,直到咨询结束。

威尔和西恩各自出于什么原因保持沉默?

都在等对方先开口,谁先开口谁就输。两个人都忍住了没有说话,但是沉默也是有意义的,他们都在思考。

第四次:威尔开始聊及自己的感情状态

开始时仍然是接着沉默了一段时间,而西恩却睡着了。

威尔先开口了,惊醒了西恩。一段轻松地对话之后,威尔聊起了他的情感状态。因为威尔自卑的消极情绪和过强的自我防御,让他害怕与女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导致了他把喜欢的人排斥在外的矛盾状态。

第五次:西恩向威尔讲述了与妻子的往事

西恩讲述了自己与妻子生前的事情,通过提供自己的生活信息,对威尔的情感生活做暗示性的劝告。

西恩这次自我暴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威尔从故事中自己去感悟。心理咨询师只是辅助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改变的是来访者自己。

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西恩讲自己的妻子生活中一些小的窘事,在西恩的这次谈话后,威尔大胆约会了斯嘉丽。

第六次:让威尔进一步意识到自身的矛盾

威尔在跟女友大吵一架后分手,他还是没有勇气去接受这段关系。

西恩用面质的方式反馈威尔的生活状态,当威尔被问及“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却一直变相地拒绝回答,西恩对于威尔的不坦诚,直接要求他离开咨询室。

西恩采用面质的目的是什么?

直截了当,让威尔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当个牧羊人,那没问题,可明显你是在瞎扯,在掩盖你内心真正的想法,在回避。

第七次:威尔心底的秘密被揭开

这次咨询谈及了威尔儿时经历的暴力事件,他袒露了自己当年的恐惧、无助、绝望感。

在这种情况下,西恩选择不停地重复“这不是你的错”,每一次的重复都在逼迫威尔的情绪爆发,当说到“第十遍”的时候,威尔的情绪突然爆发,他停不住的哭,停不住的道歉,将压抑的情感第一次表现出来。

第八次:咨询结束

最后一次咨询前,威尔接受了一份适合他的工作,生活终于走上正规,在最后一次会谈时,威尔向西恩反馈了咨询的积极结果,同时这段咨询关系也应该解除掉。

助人自助,治疗是相互的。

如果你没有受过伤,你也当不了好的咨询师,这是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西恩在治疗威尔的过程中,威尔也反过来治愈了西恩。西恩因为妻子的离世,把自己也封闭起来,现在他也想休假出去旅行,这何尝不是西恩人生的新起点。

还有教授,他一生就看重自己的获奖,在数学界的成就,而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做不出来的题威尔能做出来。还有教授与西恩的关系,曾经是上下铺兄弟,现在却不怎么往来,这背后都是有问题存在的。

三、影片中呈现出的心理咨询技术

1、会谈法

2、自我暴露(适当的自我暴露能起到共情的作用,让来访者觉得你和他是一样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你是能理解他的)

3、沉默技术(沉默是有原因的,有意义的,不要害怕沉默)

4、产婆术(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等)

5、面质技术(面质必须注意时机,和来访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才可以用)

6、精神分析(威尔痛哭,把他压抑的东西全发泄出来,童年的阴影,必须让来访者自己挖掘,释放)

四、童年经历对人成长的影响

威尔的童年,父亲暴力,让他有很强的防御性,也不能积极去面对,包括工作、恋爱,他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却只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搞清洁,搬砖。

但他其实渴望被社会认同,被他人接纳和爱。

有一期《奇葩说》请来武志红,马东问了武志红一句话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武志红说:“我认为很严重。”

然后他讲了两个案例。包括说他自己也有精神治疗师,这不足为奇,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你自己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咨询师每天接收到的都是负面的东西,一般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心理督导师。

武志红的话引起高晓松对原生家庭的自我反思,引起赵又廷对父亲的坦露。

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是否幸福,直接影响成年后的认知、行为以及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比如童年不被关注的小孩,他们常常由于自己被忽视,所以内心十分脆弱、敏感、自卑,严重的还会有反社会行为,抑郁等等诸多问题。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其实对孩子来说,这个全世界就是妈妈和爸爸。想想那些留守儿童,大多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而在精神分析层面来说,一层一层挖下去,会发现0-1岁的孩子最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回应,而我们多少人都以为三岁之前孩子不懂事,不用陪伴,不用太在意,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已经埋下了一些影响成年后的行为问题,潜藏在潜意识里。

在电影中,西恩遇见了威尔,威尔也遇见西恩,而我遇见了心理学,感恩遇见。

我是文文心儿,喜欢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欢记录生活、记录故事。喜欢分享走过的旅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它专题链接:

游记专题

亲子专题

故事、随笔

读书、观影

感谢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欢就帮我点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阅读全文

与用心理知识来分析一部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一部电影女主叫盛如懿有彭于晏 浏览:145
青苔花开电影演员 浏览:601
台湾运动电影推荐 浏览:186
自制乐高电影大全图片 浏览:286
潘多拉电影在线网站 浏览:734
演员王珞丹的电影 浏览:968
病毒电影院 浏览:946
搞笑的战斗电影大全 浏览:694
电影角斗士音乐主题谁创作 浏览:852
狂爆之路电影完整版 浏览:195
上海静安区大宁电影院 浏览:118
电影票通兑券兑换码 浏览:547
李嘉欣电影粤语歌主题歌曲 浏览:397
特别喜爱的电影英文 浏览:79
韩国交换温柔中文字幕电影 浏览:110
十大最佳女主角电影 浏览:806
加勒比海盗5电影票价格 浏览:938
苗族电影经典爱情喜剧 浏览:841
五部英文电影的主要内容 浏览:966
老电影特别快车图片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