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军大业》的历史事件,就事件!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共毛泽东主席应国民党蒋介石之邀毅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签定《双十协定》。 之后,国民党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 1948年五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宣言》,发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律三大战役。之后,北平解放,既而南京解放。 1949年9月21日,群英荟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此后九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1.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共毛泽东主席应国民党蒋介石之邀毅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签定《双十协定》。
之后,国民党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
2.1948年五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宣言》,发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
3.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律三大战役。之后,北平解放,既而南京解放。
4.1949年9月21日,群英荟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此后九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② 建军大业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只要历史事件
《建军大业》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八一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上海工人运动、秋收起义和反革命政变。先把一些基本的常识普及一下,大家读起来也轻松一些: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建军的开始,党指挥枪原则的发端。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之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有一次英勇的反击。
电影中的三河坝战役奠定了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的基础。
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是国民大革命失败,蒋介石、汪兆铭两大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了反革命堡垒中。虽然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不甘心就此把过去争夺来的利益拱手送出。一方面他们拉拢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另一方面,他们在中国集结兵力、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相威胁,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和工农的力量,他的立场就转到了“大地主阶级方面,成为新右派”。推荐大家去看《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从个人角度侧写了诸多历史事件。
③ 建军大业拍摄地有哪些 建军大业涉及多少个革命事件
涉及包括上海杜公馆、湖北武汉都府堤、南昌牛行火车站等等60个历史场景,跨越湖北、湖南、江西、广东、江苏、福建、北京、上海等近十个省市。
影片主要根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和井冈山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
该片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八一南昌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影片评价
影片生动还原历史的同时,热血激燃的战争场面也激动人心,另外片中演员的表现也得到观众的强烈认可,尤其青年演员被赞“一次演技的飞跃”。
影片通过众多的故事线索交代纷繁复杂的历史经络,但同时叙述又相对集中,通过具体的情境展现历史的主体进程。具体来说,主要通过三大段落贯穿整个故事,主线的贯穿使得这部电影具有了高度整体性。影片坚持叙事的真实,同时又不乏高度风格化和类型化的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④ 《建军大业》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建军大业》主要讲述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自己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这部影片让观众在重新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再一次感受那一段慷慨悲壮的热血岁月。
影片从一场工人的示威运动拉开了序幕,面对大批并没有携带武器枪支的游行队伍,军队选择了开枪扫射,大量无辜群众倒地,哭喊声、哀嚎声响彻天空,尸横遍野。刚刚看到希望的中国即将再次陷入军阀混战和独裁专制的深渊。
剧情简评:
就是为了纪念建军节宣扬爱国精神,可以说这部影片所追求的社会效益圆满的完成了,该电影内老一辈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观众,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的爱国教育事业。
⑤ 建军大业重大历史事件概括100字左石
《建军大业》,是献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作品。影片故事将围绕“南昌起义”展开。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这次史称“南昌起义”的爱国革命行动,标志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的创建。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也从胜利走向失败。在共产党员、国民党右派以及革命群众被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大肆屠杀期间,共产党人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队伍。
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在8月1日发起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和卢德铭也于9月9日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发动秋收起义。
⑥ 《建军大业》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该片讲述了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八一南昌起义。
2018年6月22日,被颁“脏烟灰缸奖”。2018年9月,《建军大业》获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音乐奖。2018年11月10日,《建军大业》获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12月8日,《建军大业》获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建军大业》评价
主线更为突出的情节,为了营造出白色恐怖氛围,也不得不在琐碎的历史片段中作出妥协。好在电影紧紧抓住了南昌战役与三河坝战役两场关键事件,将一切史料紧密围绕,采用快速剪切的方式来回闪现,保证影片节奏不被拖累,氛围营造能够成型,又满足了明星客串露脸的任务要求。
最后在战争场面的调度与各路人马戏份剪辑上,体现出了导演的功力与电影质感,能让观众能感受到军人为革命捐躯的悲壮和战争的残酷。
⑦ 《建军大业》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意义
武装起义。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7)建军大业电影五大事件扩展阅读
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伐,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
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⑧ 建军大业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意义
《建军大业》,是献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作品。 影片故事将围绕“南昌起义”展开。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这次史称“南昌起义”的爱国革命行动,标志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的创建。
(8)建军大业电影五大事件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27年,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国民党“右派”为夺权叛变革命,发动了疯狂的“清共”行动,短短数月,近31万进步同胞遭到残酷杀害,全国震惊,刚刚看到希望的中国即将再次陷入军阀混战和独裁专制的深渊。
由于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成立不足7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的疯狂进攻下,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血的教训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
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联合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一批爱国将领发动起义,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铁血铸军魂,舍己保家国。
⑨ 建军大业历史介绍 建军大业涉及的事件
1、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船事变,攻击工农。 他的立场转变为“大地主阶级,成为新右派”。
2、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 他打着“清党”的旗号,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抓捕杀害革命群众。
3、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北伐军2万余人在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 武装分子的枪杀。 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4、1927年9月9日,起义军公开举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起义军在攻打长沙遭受严重挫折后,决定南下,转移到敌控制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 他们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⑩ 《建军大业》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八一南昌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影片剧情分成两部分,前半截细述南昌起义的暗潮汹涌,到起义成功为一高潮。第二部分则讲起义之后转战南方,在攻打城市的战略中四处碰壁,最终定下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而影片彩蛋则是为了配合近几年重新强调党指挥枪口号而另加的三湾改编的片段。抛开彩蛋,整部电影情节完整,主线明确,主角突出,两场战役带起两波高潮,一喜一悲,感染观众情绪,也彰显革命不易。
《建军大业》的成功表明顺应商业潮流才是主旋律影片出路:
时代在变,观众的审美与口味也在变,不顺应时势与潮流的电影形式注定被淘汰。用主流的类型片包装主旋律电影,将复杂的口号与思想精简成易于传播的普世价值观,才能达到极佳的宣传效果。好莱坞电影就是这么做的。最重要的是,自古凡人爱英雄,打造出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而不是在集体的洪流中磨灭自我,最能被老百姓长时间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