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年份比教接近。另外黑泽明的悬疑风格同特吕弗欣赏的希区柯克类似。
求采纳哦亲
B. 哪一部电影被法国导演特吕弗称为"诗化"的电影
《罗生门》
根据日本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获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入选日本名片200部
C. 什么是诗化电影
中国电影也已经百年了,但真正具有大师水准的电影导演与作品却很令人遗憾。愚人眼拙,法眼难辩。吾以为费穆是百年中国...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开始发现费穆,诗化电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终极价值的探求与把握,当然,诗化电影的许多特征也是后现代语境下所特有的,此时的“诗化电影...也就是诗化电影出现的真正意义。在西方,后现代热潮逐渐褪去之际,是诗化电影的探索为其指明了可能的道路何谓“诗电影”?
是塔可夫斯基那样非叙事、晦涩难“懂”的?
还是如阿巴斯一类隽永散淡的?
不管了~反正任何艺术到了较高的层次都与诗有关。
D. 哪一部电影被法国导演特吕弗称为"诗化"的电影
罗生门,年份比教接近。另外黑泽明的悬疑风格同特吕弗欣赏的希区柯克类似。
E. 公民凯恩因为属于什么电影,而被叫做
公民凯恩因为属于诗化电影,而被叫做好莱坞电影的另类
F. 《路边野餐》——诗化的意像与多重主题表达
2015年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年仅26岁的贵州青年导演毕赣凭借电影《路边野餐》一举拿下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银豹奖、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奖,此后,《路边野餐》在国内金马奖,国外各大电影节上均有获奖。这一部耗资不超过100万的低成本电影为何能获得法国、台湾、大陆等多个地区的电影人的关注,为何口碑一直高居不下。被称为“中国第二个贾樟柯”的毕赣到底导演了一部怎样的作品?本文将从故事讲诉方法、意像的运用和多重主题的表达三个方面赏析电影《路边野餐》。
陈升早年混迹黑道,曾为了帮老大哥讨回儿子被杀害的血债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在监狱里待了九年。身体多病的妻子在其出狱前一年病逝,年迈的母亲也去世。弟弟老歪因为母亲遗留的财产问题与陈升产生分歧,从酒鬼口中得知侄儿卫卫被老歪“卖掉”,加之诊所的老医生托陈升将信物带给多年未见的情人,陈升踏上了去镇远的梦幻旅途。
《路边野餐》从表面来看,讲述的就是一个寻找的故事,从故事设定的空间变换以及主角愿望达成必将经历的方式来看,主体剧情偏向于一部“公路电影”。
前妻:陈升的前妻张夕早在陈升出狱前已经病故,整个影片有三次关于前妻的镜头回切,第一次是老医生提到自己的爱人的时候,第二次是陈升与老医生在楼顶上讲述自己所做的梦境时,第三次则是在荡麦的梦境里与神似张夕的理发厅老板分别之后。前两个镜头中的妻子都没有正脸显露,最后一个镜头显露出了张夕的正脸——和理发厅老板一模一样,三次时间蒙太奇的递进式运用最后隐喻出陈升在荡麦的梦境之中完成了对前妻的找寻。
母亲:整个影片中关于母亲的意像则是出现在凯里诊所陈升梦里的一双蓝色布鞋,影片中的主人翁第一次做梦就是梦见了这一双母亲的蓝鞋和芦笙的声音。而在荡麦的旅程结束之后再一个关于蓝色布鞋的镜头回切则暗示着陈升对于完善记忆中母亲这一形象的夙愿进一步达成。
花和尚:在台球馆里,陈升因为母亲墓碑以及卫卫的事情与老歪发生争执,镜头补充了早年陈升为老大哥“花和尚”办事的画面,这里的蒙太奇运用则是交代了必要的人物关系,为后面的镇远之行做了铺垫。
《路边野餐》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在转换:凯里——荡麦——镇远。又分别照应着主人公的三种心境:过去心不可得的忧愁和顿郁、现在心不可得的怅然若失和愤懑不平、未来心不可得的平静与舍得。整个故事的前半段发生在凯里,这时候的陈升迷茫且忧郁,诊所的老医生托付、母亲的遗愿、回忆中的妻子、不成器的弟弟老歪、被花和尚带走的卫卫,都把陈升往着一个方向在推——镇远。
长镜头的运用如陈升骑着摩托行驶在盘山公路,以及出狱后驾驶着汽车行驶在盘山公路,前者是导演致敬侯孝贤的《南国,再见南国》中主人公骑摩托车的长镜头,主观性的表达。后者则是通过汽车内的聊天以及广播交代了妻子、母亲、以及野人的相关故事背景。而最关键的则是荡麦部分的长镜头运用,将原本线性的时空割裂,通过长镜头还原出陈升梦里的世界。这一部分的人物如成年的卫卫、洋洋、理发厅老板娘看似丧失了原本以陈升为主体的故事讲述视角,实则是通过不同人物的活动轨迹完整构建出了一个“荡麦世界”,同时也完成了对陈升这一主体的重构。
不同于《鸟人》的长镜头技巧性运用,《路边野餐》中荡麦这一部分40多分钟的长镜头以纪实性的手法展现的却是虚构的梦境,不可思议的将时间与空间进行了重叠,梦境与现实相互统一,构建了一个独属于陈升的“荡麦空间”。
钟表:钟表象征着时间,卫卫刻在墙上的大钟原本是停止的时间,却在光影的流动下分针在正向走动,隐喻了陈升正在凯里慢慢消逝的时间;在荡麦,成年的卫卫手上画着的手表是暂停的时间,这里的画在手上不会动的时间象征着“荡麦空间”里边的时间;在镇远,花和尚的车窗上倒映的钟表时间正缓缓逆行以及结尾处相驶而过的火车上粉笔刻画的钟表时间正在逆向行走都象征着陈升的自我找寻还未结束,分不清“这是世界是我的一个记忆,还是我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浮想”的他仍然在记忆与梦境中迷失。
火车:火车这个意像是个很好的处理时间的转场,花和尚将卫卫带走时,墙上火车自左往右驶过;陈升从凯里出发去镇远的路上,火车朝镜头正向驶来;结尾处陈升所座的火车从右往左驶去。这既是一种时间的连贯性,但也透露出一丝这次“去镇远的旅途”所见所闻的“荒诞性”。
诗歌:总览全片,共出现了八次诗歌。诗歌在《路边野餐》中既是一个静态意像,也是一个必要的动态情节,例如“没有了心脏却活了九年”是对陈升九年牢狱之行的照应。诗歌在整个影片中的分量不可谓不大,铺垫故事情节、联系人物关系都有着诗歌的影子。不同于杨超导演《长江图》中明显的诗歌神秘化特征,毕赣在影片中的诗歌运用更偏向于塔可夫斯基《潜行者》——诗歌是联系人物命运的一条若隐若现的纽带。
海豚与手电筒:陈升在荡麦见到的理发厅老板显然是梦境中陈升对前妻印象的一个潜意识化身。
陈升对前妻张夕的遗憾以及作为一个爱人长达九年乃至一辈子的情感缺失,让陈升对这个还不知道名字的“理发厅老板”一见如故,他于是跟她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的妻子在朋友出狱的前一年去世了,那之前他们每一年都用信件来往,交换着彼此的喜乐。妻子最后的一封信里说她想去看一看大海,理发厅老板娘说:我也想去看大海,大海里有海豚,你见过海豚吗?它们长什么样子?陈升没有说话,他问她找来手电筒,然后抓住“张夕”的手打开手电筒的光亮,这时候屋外的乐队正在演奏着李泰祥的《告别》。
手电筒和海豚是欲望的表达,海豚象征着爱情,手电筒象征的则是男性的生殖器,穿过“命运布光的手”。
老歪、酒鬼和狗:老歪是陈升不成器的弟弟,混迹黑社会;作为卫卫的父亲,缺乏对卫卫的照顾;对陈升的憎恨和母亲遗产分配感到不公。酒鬼作为一个疯癫的人,游离在社会体系之外,酒鬼的狗就像是酒鬼的一个影子在凯里四处游荡。老歪、酒鬼和狗既是故事情节当中的人物,也是独立的于表面情节的意像,他们都是陈升内心人格的外化。一个是游离在过去的陈升人格、一个是作为罪犯的陈升正在受刑的人格。
野人:野人几乎是贯穿《路边野餐》始终的一个意像,电视广播里的野人消息、酒鬼口中含糊不清的野人说辞、卫卫害怕的野人、成年卫卫如何抵御野人的方法,都提到了野人,但“野人”这一意像在整个的故事串联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看似可有可无。但作为一个神秘的元素独立于整个故事框架之外,在“荡麦空间”中,造梦者通过成年卫卫的讲述,野人的可怕和神秘化揭开,将这一神秘元素处理为一个情绪的结束点。
寻找与告别
在我看来,《路边野餐》的母题是“寻找”与“告别”,陈升的梦境将寻找和告别的对象都一一做出了回答:他寻找的卫卫已经长大成人,告别了过去的幼小,但却保留着孩子气和懦弱;内心潜意识里找寻的前妻与理发厅老板娘重叠,告别时陈升又将磁带留给了老板娘;在梦境里第一次遇见老板娘的时候,陈升下意识的穿上了老医生托付的信物——花衬衫,这是代表着老医生对爱情的找寻,梦境中送给老板娘的旧磁带既是陈升对自己爱情的告别,也预示了老医生的告别,结局处吹芦笙的林爱人已去世的消息正好照应着这个告别。经历过这一场看似荒诞却又合理的梦境之后,陈升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找寻。于是他告别过去,坐船到了镇远,看到了真实的年幼的卫卫,看到了初生的牛犊就像是卫卫,也像是自己。在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夙愿之后,陈升踏上归途的列车,恍惚中渐渐入睡,在不断地寻找与告别之中又迷失了自我。
死亡是时间的一粒沙
“病人好了,也还是会得病。我们这些医生忙来忙去的也没什么用”,老医生一语中的,将生命的本质看透。《路边野餐》开篇《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是一个本质的表达。在片子的最后,通过歌声《告别》再次传达出“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路边野餐》通过讲述主角陈升一个命运个体的生命感受映射出整个人类全体的生命表达——“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不失为《路边野餐》给我们观众给出的答案范例。
有人说,毕赣是中国第二个贾樟柯。但不同于贾樟柯电影叙事的北方地域特征,毕赣是中国南方出身的导演——潮湿阴冷的南方气候、黔东南的苗族文化和方言特色、城市的变迁与乡村文化足迹的残留对《路边野餐》整体剧情的诗意化的表达影响极大。
受佛教文化影响以及塔可夫斯基电影美学的熏陶,加之对侯孝贤等电影大师的影视制作技巧的运用,成长于贵州黔东南偏远地区、本科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编导专业的毕赣拥有着自己的一套电影话语体系。
但《路边野餐》虽然有着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还是有许多的不足,镜头的穿帮,镜头叙事的熟练度、超现实主义的把握、长镜头的场面调度等等都还稍显不足,这也是毕赣导演功力的欠缺,希望能看到毕赣在未来的影片创作中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G. 大家推荐几部电影
舞出我人生
一生必须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
1.西线无战事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2.马路天使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3.乱世佳人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4.魂断蓝桥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5.公民凯恩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6.卡萨布兰卡
世界电影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诗化电影的先河
8.罗生门
挖掘人性丑恶的巅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的电影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9.罗马假日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10.后窗
“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
一则“看电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11.宾虚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满含着对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区故事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都市爱情悲剧
13.音乐之声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14.教父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15.星球大战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证
一部探讨人性、人情、人伦的杰作
世界侦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
17.城南旧事
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18.莫扎特
展现一位“并非完人的乐圣”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与恶的冲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
19.芙蓉镇
“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
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
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20.红高粱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21.十诫
欧洲“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作
以探讨当代人的道德困惑为主旨的鸿篇巨制
透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契约引出满含悲悯和质疑的精神命题
22.悲情城市
当代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都会浮世风景中喑哑的安魂曲
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23.人鬼情未了
好莱坞道德复兴运动的代表作
一幕杰出的爱情悲剧
体现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与狼共舞
多元化文化观在电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对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刻反思
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25.情人
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异国之恋
一段大胆、炽烈、郁闷而又无奈的叛逆恋情
一堵无法逾越的经典叹息之墙
26.沉默的羔羊
美国社会问题片的经典之作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锐利的现代感和青春化特征的真实结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
展现与夜色、血腥和猫王的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别样的青春
28.霸王别姬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一部绚烂、令人陶醉的史诗
29.辛德勒的名单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30.真实的谎言
美国20世纪90年代动作片经典中的经典
特技电影的典范
大陆市场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
31.阿甘正传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32.燃情岁月
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画卷
一部经典的唯美派电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话
33.钢琴课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34.阳光灿烂的日子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意外之喜”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
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5.肖申克的救赎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狮子王
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37.这个杀手不太冷
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问题少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惊悚片
一幕让人发狂的人生戏剧
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警世录
39.勇敢的心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40.廊桥遗梦
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
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
一部本地化思维极强的力作
41.猜火车
一部着眼于社会现实的“问题电影”
另类影片的经典之作
以写实主义的基调展示了现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状态
42.泰坦尼克号
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丽人生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44.中央车站
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温情小品
一段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45.楚门的世界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
46.搏击俱乐部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
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47.花样年华
无法抗拒而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人生的命题、一段互为交织的爱情
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48.一一
一部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
世界现状的缩影,充满迷人的奥秘与美感
在冷静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北欧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
一首关于执着信念的赞美诗
50.千与千寻
自我救赎的英雄史诗
重新审视人类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与自然的对决中探寻世人活着的力量和理由
H. 电影诞生以来的十四部最伟大的美国影片
001 西线无战事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世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梦想
002 马路天使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003 乱世佳人 ★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004 魂断蓝桥 ★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005 公民凯恩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006 卡萨布兰卡 ★
世界电影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激情
007 小城之春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诗化电影的先河
008 罗生门
挖掘人性丑恶的颠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009 罗马假日 ★★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010 后窗
“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
一则“看电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011 宾虚
一部名垂青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满含着对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012 西区故事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爱情悲剧
013 音乐之声 ★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014 教父 ★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小罗那耳朵 2008-02-14 20:55
I.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小容一开始为什么和陈末分手
实际上影片里小容跟陈末一共分手四次。每次加重,不可避免。
四次提出分手第一次,直播现场中。导火索是小容听不下来了陈末满是招数的得意忘形,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陈末早就停滞不前,那样一成不变相当于在倒退的日常生活,让小容失落。第二次,赌约后。尽管是幺鸡临时性得病,导致了综艺节目不可以再次。可是在哪以前,小容内心也有过一丝想象,或许一样的赌约陈末会再一次不顾一切,重新点燃年青时的激情,或许她们有机会。殊不知结果是他们都输掉。小容只能认了。
第三次,是小容知道陈末为她碰车要保障金的事儿。她眼里有一丝感动,可是大量的是无可奈何哀叹。她要想的并不是钱。只是激励。或许简易一句,项目投资摔了一次,没事儿,下一次会更好。 小容会更感动。但是陈末给她的仅有单方思索的孩子气。
汇总坦白说,我很赏析小容说的话——“追赶不上他人的步伐,就不要抱怨”。确实啊,我置身高楼大厦,傲视天下,我想和你一起一览众山小,殊不知你却原地踏步走,那麼抱歉,我只有先走。它是这一部理想化到诗化的影片里不可多得的实际难题的呈现,我喜欢你,但我不能一直等着你,我向前一步,你却无动于衷,那麼抱歉,我要走了。用张嘉佳得话就叫“我泪如雨下,步歩回首,也只有向前走”它是个很实际的难题,我期待追求完美更悠远的山川湖海,你却在原地不动彷徨,待我强劲之际你又怎样和我并列?爱,素来是旗鼓相当。
J. 下面哪一部电影被法国导演特吕弗称为"诗化"的电影
下面是指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