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哪部电影投资最大
在以前只有从好莱坞引进的电影才能叫“大片”,如今我们的电影市场在全球仅次于北美,电影制作者和资本方也越来越舍得砸钱拍“大片”。投资上亿的电影已经不值得一提了,在中国耗资最大的电影排行榜投资最少的也是3.5亿元。中国哪部电影的投资最大?国产片耗资最大的是哪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向大家具体介绍前,首先要向大家说明一点,一部电影的票房超过了投资并不一定代表这部电影赚到了钱。电影的票房需要扣除5%的电影事业专项基金、3.3%的特别营业税、50%或50%以上的院线抽成,剩下的钱才属于电影的投资方,大约只有30-40%,还得扣除影片的宣传费用。也就是说票房是成本的3倍才能赚钱。
中国耗资最大的电影排行榜1、《长城》投资:4.2亿元
票房:7.5亿元
导演:吴宇森
主演:梁朝伟、金城武、张丰毅、张震、胡军
剧情简介:曹操即将挥师南下,欲一统三国。刘备只好派出孔明前去东吴说服孙权共同抗曹,加上大都督周瑜的支持,孙刘联盟形成。孔明草船借箭、登台借东风,与周瑜一起击退了曹操。
《赤壁》上下两部共耗资4.2亿元,拍出了以往影视作品赤壁之战时中不存在的恢弘气势,也是中国第一部真正达到了好莱坞A级制作规模的电影。
⑵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
1853年,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
1870年,这里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
1886年,从房地产生意发财的富商哈维·亨德申·韦尔考克斯在这里买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好莱坞这个名字来自英语的“holly”(冬青)。韦尔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时,听到她旁边的一个人说她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到加州后就将她丈夫的农庄改称为好莱坞了。韦尔考克斯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城。
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做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它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为了使好莱坞名符其实,他们还进口了一些英国冬青,但这些植物在加州的气候下没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莱坞已经有一间邮局、一家报社、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10万人口的洛杉矶位于市东11公里处。在好莱坞和洛杉矶间有一条单轨的有轨电车,但这辆电车的运行不准时,每程时间为两小时。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
1903年,好莱坞成为一个镇。当年下的两个命令是:除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准在街上驱赶数量多于200的牛群。
1904年,一条新的被称为好莱坞大街的有轨电车开业,使好莱坞与洛杉矶间的往返时间大大缩短。
1910年,好莱坞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洛杉矶。原因是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洛杉矶取得足够的饮水和获得排水设施。
1960年,女演员乔安娜·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颗星的殊荣。
1985年,好莱坞的商业和娱乐区被正式列入美国受保护的历史性建筑名单。
1999年,洛杉矶的地铁开通到了好莱坞。
2001年,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开业,成为奥斯卡奖颁奖礼新的举办场所。
2002年,一些好莱坞居民发动了一个让好莱坞自主独立,不再是洛杉矶一部分的运动。好莱坞市政府决定让所有洛杉矶居民投票表决。独立运动被以绝大多数否决。
(2)投资15亿电影规模大吗扩展阅读:
电影工业——
20世纪初,纽约和新泽西的电影公司开始迁向加州,原因是这里的天气好,日照时间长。虽然当时已经有电灯了,但当时的电灯还不够亮,当时最好的光源是阳光。除此之外,加州视野宽广,有各种不同的自然风景。此外当时托马斯·爱迪生持有电影的专利,而加州离新泽西非常远,因此爱迪生很难在这里控制他的专利权。
在美国东岸,独立的电影公司经常被爱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诉讼。在遥远的加州没有那么多爱迪生的部下。即使他派人来加州,他的人往往比其消息来的晚,这样一来这里的电影制造商就可以及时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
1911年第一个电影工作室在好莱坞开业,同年已有15个其它的工作室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
1923年,今天成为好莱坞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树立在好莱坞后的山坡上,本来这个字后面还有“LAND”四个字母,是一家建筑厂商为了推销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区设置的广告看板。但它们被树立起来以后就没有人去管它们,以致渐渐荒废。
一直到1949年,好莱坞商会将后面的四个字母去掉,并将其它字母修复。这个招牌今天受到商标保护,没有经过好莱坞商会的同意,无人有权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颁发,当时的门票是十美元,共有两百五十人参加。
⑶ 关于好莱坞
以下就是相关资料了:
好莱坞
美国有一个同巨大的财富和梦幻联系在一起的地方,这就是好莱坞(Hollywood)。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北部,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的中心。
好莱坞最初只是一片村庄,20世纪初,美国电影制作中心由纽约逐渐移向阳光明媚的西海岸。1913年西席·地密尔在好莱坞大规模的拍摄活动和派拉蒙公司建成 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摄影棚,标志着电影城好莱坞的诞生。随后,好莱坞迅速成长为 美国和世界电影制片业的中心,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成为美国电影工业体系的代名词。这一工业体系的发展是建立在大制片厂制和明星制基础上的。大制片厂制作为好莱坞电影独特的制作方式,其特点是:发展大而全的垄断性企业,例如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等八大公司就大多是集制片、发行和放映 于一体的大型垄断企业;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强调集体合作,消解个人作用;实
行制片人专权制;突出演员作用,这便形成了所谓的明星制。明星制是制片厂为保证高额票房收入而创制的,对明星而言则意味着名利双收和长期被固定于某一类型的角色中。
直到40年代好莱坞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的电影梦幻基地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好莱坞开始衰落,电视的兴起和反垄断法的实施导致了大制片厂制度的解体。好莱坞在衰退中,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了电视制作。60年代末70年代初好莱坞电影业开始复兴。从80年代中期直到今天,美国电影业又以其巨额的投资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好莱坞重又恢了世界影业霸主的地位。
影片有;
科幻片
科幻片起源于法国,革新于德国,全盛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科幻片的兴旺发达时期,在这一时期,科幻片的特点全面形成。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美国科幻片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标志是:题材广泛,贴近现实;人类与外星人的关系由紧张渐趋缓和,由对抗变成对话;特技手法跃入数控时代。1977年,《第三类接触》(斯皮尔伯格执导)和《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执导)问世,形成了美国影坛“科幻三杰”的格局,把科幻片的创作再次推向波峰。
音乐片
美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音乐片是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此片一出,各大公司纷纷仿效,相继推出各自的音乐片。
西部片
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具有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意义:它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象的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
就这么多了。资料更多的自己再去找找看,不难找也挺多的。
⑷ 一部电影总投资2.5亿,票房15亿。我投资10万能赚多少钱
上限是税前60W,如果考虑到影院分成、税、路演等,10W的投入收入差不多在25到40之间吧
⑸ 制作成本15亿以上的电影
抱歉,没有15亿的
1.《蜘蛛侠3》 制作成本2.50亿美元 索尼出品 上映日期2007.5.4 2007年度头号大作
2.《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 2.25亿美元 迪斯尼出品 上映日期2006.7.7
3 .《超人归来》 2.23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6.6.28
4.《X战警3》 2.10亿美元 福克斯出品 上映日期2006.5.26
5.《金刚》 2.07亿美元 环球出品 上映日期2005.12.14
6.《泰坦尼克号》 2.00亿美元 福克斯/派拉蒙联合出品 上映日期1997.12.19
7.《蜘蛛侠2》 2.00亿美元 索尼出品 上映日期2004.6.30
8.《加勒比海盗3:世界尽头》 2.00亿美元 迪斯尼出品 上映日期2007.5.25
9.《纳尼亚传奇》 1.80亿美元 迪斯尼出品 上映日期2005.12.9
10.《特洛伊》 1.75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4.5.14
11.《未来水世界》 1.75亿美元 环球出品 上映日期1995.7.28
12.《终结者3》 1.72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3.7.2
13.《飙风战警》 1.70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1999.6.30
14.《北极特快》 1.65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4.11.12
15.《范海辛》 1.60亿美元 环球出品 上映日期2004.5.7
16.《新海神号》 1.60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6.5.12
17.《亚历山大大帝》 1.55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4.11.24
18.《珍珠港》 1.5275亿美元 迪期尼出品 上映日期2001.5.25
19.《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1.50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3.5.15
20.《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1.50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3.11.5
21.《碟中谍3》 1.50亿美元 派拉蒙出品 上映日期2006.5.5
22.《怒海争锋》 1.50亿美元 福克斯出品 上映日期2003.11.14
24.《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 1.50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5.6.15
25.《变形金刚 Transformers》 1.50亿美元 梦工厂出品(派拉蒙) 上映日期2007.7.4
27.《哈利波特5:凤凰社》 1.50亿美元 华纳出品 上映日期2007.7.13
⑹ 15亿票房什么水平
15亿票房其实算是不错的成绩,但如果是春节档的电影就不是特别高。
以《你好,李焕英》为例,此前作为第一出品方的北京文化以15亿的票房保底将《你好,李焕英》卖给了第三方,也就是儒意影视和猫眼电影。
可能第一出品方起初也没有太看好该片的票房,所以才15亿保底发行卖给了别人。一般情况下,15亿以后的票房和第一出品方的关系就不太大了,既然是保底发行,那超过保底票房的部分,主要赚钱的肯定就是负责保底的发行方了。否则,别人也不会保底发行了。
按照行业规则来看,对于春节档上映的电影来说,15亿的保底票房是真不高。在我看来,或许北京文化是迫于公司的债务问题才做的这一选择,因为有人保底发行,可以尽快回笼资金。
只是,李焕英的票房越高,最大的受益方应该是保底发行的儒意影视和猫眼电影,而不是北京文化。最终《你好,李焕英》票房逆袭,拿下了54.14亿的票房。
⑺ 如果给你一个亿让你拍电影且要保证15亿的票房,你会拍什么类型的电影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都会做一些梦。其实也不算梦吧,这是一种假设。毕竟有一些假设,我们才能对未来产生一些美好的幻想,然后并以此为目标不断的努力。如果这个时候给你一个亿,让你拍电影,并且要保证15亿的票房,你会拍什么电影?我感觉这个假设的话其实挺让人畅想的吧。
虽然可能15亿票房比较难吧,但是,我感觉还是很想去拍一个这种电影啊,我也想要去表达关于我的爱情价值观。但是也是一个畅想嘛。但是我确实是想要拍爱情片。
⑻ 诺兰新片惨遭滑铁卢,耗资15亿,苦等6年《信条》到底输在哪
大家认为诺兰这次在故弄玄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连时间逆转而产生的逻辑问题都没有触及到,只是一味地将“时间逆转”当成一种工具。与其说‘烧脑’,其实是‘绕脑’,把概念、情节线索强行复杂化却又一直只在表层兜圈子,最终出来的效果就是异常割裂式、景观运动表象式的呈现,这部新作甚至连画面都不如以往吸引了。总体而言,《信条》的视觉效果仍比较平实,缺少《星际穿越》的“时间实体”、《盗梦空间》的折叠都市等炫目的视觉奇观。且诺兰为了炫技牺牲了故事和人物,观影体验非常差。老套的拯救世界的故事,但没有一个角色有足够的驱动力,都只是在模板化地跑剧情。
与《信条》并称“时空三部曲”的《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分别位居豆瓣TOP250的第九和第十二位。
2010年首映的《盗梦空间》收获了4.62亿元票房,是2010年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的第五位,豆瓣评分9.3分。该片同样以新奇的电影结构让观众高呼“烧脑”,但其程度远不及今日《信条》的全民“看不懂”。
《星际穿越》豆瓣评分同为9.3分。这是诺兰在国内票房表现最优秀的影片,2014年首映时收获7.55亿元票房,上映之初与《信条》表现不相上下,但在后续上映中越战越勇。此外,该片在今年国内重映中也获得1.21亿元票房的好成绩。
诺兰上一部在中国内地上映的作品是《敦刻尔克》。虽并非诺兰一贯擅长的科幻类型电影,但也获得了3.39亿元票房,在引进公映的战争片中名列前茅。在三年前公映时获得多数好评,豆瓣评分稳居8分以上。
⑼ 票房突破15亿!中国电影史单日票房新纪录产生,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有多牛
截至2021年2月17日13:28分,春节档票房排第一的为《唐人街探案3》收获33.27亿
《你好,李焕英》票房21.69亿,《刺杀小说家》票房4.66亿。
2010-2013年,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中国电影行业快速成长,同时引发了市场投资热潮,使得2014-2015年市场高速发展,CAGR达到48.7%,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16年以来,电影票房增速回归到理性阶段,连续三年保持在10%上下波动,行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关闭178天,给中国电影产业带了巨大的冲击,大量影片挤压推迟,各大企业风雨飘摇,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也在一片哀鸿中加速,原本计划院线上映的影片纷纷转为网播。
弯道超车的2020年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累计达到129.5亿元人民币(合19.3亿美元)。这一成绩使得中国电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影视行业比较惨淡,但随着暑期档以来逐步复工复产,影视行业加速恢复,四季度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全年票房或达200亿元。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得力,而欧美市场受疫情影响严重,国内影视行业有望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2021年国庆档取得优异的票房成绩,再度验证了市场观影热情和对优质内容的认可,头部影片票房集中度继续提升。而受益于国内良好的防疫制度,观众的观影需求持续恢复。
⑽ 吴京《战狼2》重映仅990万,《阿凡达》却3.7亿,差距为何这么大
前不久,《阿凡达》重映院线,引发了一波观影热潮。
作为首部3D大制作好莱坞电影,它承载了太多影迷朋友的回忆了。当年《阿凡达》首映时,一张3D票被黄牛党炒出几百块上千块的天价电影票,引发了一次现象级的观影体验。
《阿凡达》登录院线后,院线的电影没怎么有竞争力,因此《阿凡达》的重映,经典的3D特效+卖座的科幻题材,势必会再次占据院线榜首的位置。果不其然,《阿凡达》上映后以每天几千万的票房速度持续增长近10天,最终在重映档期内拿下了3.7亿的票房。
这个数据不得不让院线其他电影屈服,毕竟是曾经全球票房榜单第一名,在全球总共斩获了27亿多美元,在国内总共票房也拿下了17.15亿的票房。
同样是重映,同样是曾经的票房榜第一,只不过《战狼2》是国内。但吴京的《战狼2》却票房惨淡。虽然首映时累计票房拿下了56.8亿,但是重映却仅拿到了990.2万的票房,连1000万都不到,也意味着这部电影连《阿凡达》重映一天的票房都赶不上。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曾经的票房爆款电影,重映后的差距会如此之大?
如果你仔细观察两部电影的区别,你就会明白为何重映票房差距会这么大。
首先,投资成本差异决定了电影质量差距。 《阿凡达》是一部投资了2.37亿美元的大制作好莱坞电影,而《战狼2》投资2亿元。2.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亿左右。从投资成本上来看,好莱坞大片往往是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电影,而国内的电影制作很难有动辄投资到15亿的电影,即使是号称要拿150亿票房的国产特效奇幻大片《封神三部曲》,投资也不到15个亿,三部电影总共投资13亿。
显然,投资成本上的差异,会直接决定电影制作质量的差异,进而就会决定票房号召力的差距。虽然现在国内的电影制作质量在不断地提升,但相比工业体系完善的好莱坞大片制造厂,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电影制作质量上的差异仍然存在,这会在根本上决定了电影特效的差异,比起特效差的,肯定都愿意看特效好的大制作,更何况还有3D效果的加持,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电影口碑决定了票房号召力差距。 如果一部电影只叫座不叫好,那说明这部电影营销做的好,商业化 娱乐 化做的好,但同时也说明这部电影口碑很差。虽然我们不可否认《战狼2》有良好的营销力以及国民号召力,毕竟题材是主旋律题材,再加上《战狼2》口碑也还算不错,质量也过关。
稍加煽风点火,遇到合适的暑期档,很容易被各大投资方和影院烘托成一部爆款电影。但是我们不能把营销制造出来的爆款电影就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好的电影。这一点吴京在采访时也曾经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他也是同意的。
爆款电影只能说明它足够卖座,能够吸引投资方投资,能够让影院为了赚钱给它排片量,但不能说明它口碑也很好。当然也不是说《战狼2》口碑差,《战狼2》打破了国内票房天花板,而且是主旋律题材的首部爆款电影,它的成功有目共睹。
但当它遇到了《阿凡达》这样的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时,就会被比较下去。《阿凡达》这部电影,詹姆斯卡梅隆给观众打造了一个神奇的外星世界,剧本打磨得非常精细。并且还有号称首部3D电影特效的加持,让这部电影站在了电影 历史 新高度上成为了一部“神作”。正因为有了口碑的加持,即使是在重映档期,《阿凡达》依然能占据票房榜首,拿下3.7亿的票房。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网友说,这是崇洋媚外的行为,借用吴京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见不得国人变强。 不得不承认有这样的想法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站在热爱电影热爱祖国的角度来讲,国内电影市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是每个国人都想看到的。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所以我们应该认清楚某些差距,才能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曾经在采访时说过,我们国内的特效制作水平和科幻片工业体系还非常的不完善,相比好莱坞已经完善的特效水平和工业体系,差距还是相当大的。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好莱坞成立于1886年,而我国的科幻元年在2019年才正式开启,做特效电影也才慢慢开始有了发展。
像《我不是药神》和《流浪地球》这样的票房和口碑双双成功的佳片,才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方向。希望国内的电影市场能够滋润出更多这样的好电影,也希望影院能够为更多口碑好的电影增加排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