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一部电影,里面有爱因斯坦,还有很多科学家,那个电影叫什么名字
告诉你,这个我也找了好久,但是 我找到了叫——《优雅的宇宙》
⑵ 一部有关爱因斯坦电影。
我想,你是想通过电影看能否理解相对论。我找爱因斯坦电影的目的就是。
第一部,爱因斯坦与爱丁顿。这部我看过,说实在话,非常一般的电影。既没有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对人们关心的相对论问题也是避开不谈。说白了,就是讲了一个很平庸的学术故事。而关于该学术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探讨。个人感觉,这部电影对人物的刻画很肤浅,内容不是一般的苍白。
少年爱因斯坦,看名字就知道更不可能讲相对论,即使讲到估计也只是一带而过。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还是准备找来看一下。
⑶ 求一部讲述爱因斯坦的电影的名字
《爱因斯坦与爱丁顿》、《少年爱因斯坦》、《IQ情缘》
这三个里边肯定有一个是
电驴有下载http://www.verycd.com/
⑷ 电影《爱因斯坦》主要讲了什么
讲述了爱因斯坦一个与爱因斯坦同名的“科学家”。终日以研发一些不实用的小发明为生。他却把这不如意的人生归结在他妻子身上。一日,得知了大学同学刘德研发出了举世闻名的时光机并一跃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强烈的嫉妒心和对这令人厌烦的糟糕人生使他起了行盗之心,穿越回过去力图改变现实。穿越回过去的爱因斯坦经历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最终的逆转让他彻底绝望。
⑸ 有没有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的电影
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的电影有BBC拍摄的电影《爱因斯坦与爱丁顿》。
中文名:爱因斯坦与爱丁顿
外文名:Einstein And Eddington
制片地区:美国/英国
导 演:Philip Martin
类 型:剧情/历史
片 长:88分钟
上映时间:2008年
剧情介绍:
本片主要回顾了爱因斯坦当初发明相对论的过程,以及他与英国著名学者亚瑟·斯坦利·爱丁顿之间的友情,后者是第一个理解爱因斯坦理论的物理学家。
爱丁顿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推广者,同时他也是第一位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并证明其正确的科学家。电影讲述了1914年到1919 年之间亚瑟·爱丁顿和爱因斯坦两个天才科学家的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亚瑟·爱丁顿:故事起始于1914年英国剑桥,当时的亚瑟·爱丁顿和他的好友william在剑桥求学并在一起搭档了三年的网球,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获得一场胜利,一直到电影的开始。亚瑟爱丁顿是一个贵格会信徒,不崇尚暴力,所以爱丁顿在得知好友william即将参军的消息时时,表现得十分的震惊。不过震惊的原因不是由于他的宗教信仰,而是由于他与william有着深厚的友谊,但是由于一个很偶然的原因让亚瑟·爱丁顿失去了最后在火车站与william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William:亚瑟·爱丁顿的好友,他和爱丁顿一起在剑桥求学,最后参军,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于德军毒气战,那时候爱丁顿顶着舆论的压力,顶着心中的悲痛,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是没有证明它的正确性,这时英国学者爱丁顿向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关于水星的问题,希望爱因斯坦给出预测,爱因斯坦给出了预测,最后亚瑟·爱丁顿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让爱因斯坦名扬四海。
⑹ 爱因斯坦死亡方程式是什么电影吗还是他的学术成果有什么用
爱因斯坦死亡方程式,是质能方程 E=mc^2,是学术成果。这个方程式被称为死亡方程式的原因是它是制造原子弹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正确地解释了各种原子核反应:就拿氦4(He4)来说,它的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质量就等于2个质子和2个中子质量之和。实际上,这样的算术并不成立,氦核的质量比2个质子、2个中子质量之和少了0.0302u(原子质量单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2个氘[dāo]核(每个氘核都含有1个质子、1个中子)聚合成1个氦4原子核时,释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时,大约放出2.7×10^12焦耳的原子能。正因为这样,氦4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了。
拓展资料
《爱因斯坦死亡方程式》是一部关于爱因斯坦传奇一生的纪录片。该片再现了这个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生死方程式,是如何永久的改变了历史以及爱因斯坦的一生。
参考资料
网络--爱因斯坦
⑺ 有哪些关于爱因斯坦的电影
1.《IO情缘》
2.<<优雅的宇宙>> 讲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和超弦
⑻ 有关爱因斯坦电影
《少年爱因斯坦》
《IQ情缘》
以上两部电影是都是比较不错的。
另外还有一个《优雅的宇宙》,这是一部科普电影,讲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和超弦等。
⑼ 求一部关于爱因斯坦的电影
法国/意大利合拍电视剧《爱因斯坦》Hello Einstein (1985),又名Einstein / Vita Di Einstein分上下集,曾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部2002年第四季度《世界名著·名片欣赏》栏目播出,是一部大型传记性电视剧,表现了这位活了76岁的伟大物理学家在德国、瑞士和美国的生活和工作历程。导演:IGLÉSIS, Lazare制作公司:Antenne 2 / Télécip编剧:RUBINSTEIN, Béatrice / GRIBLIN, Jean François演员:成年爱因斯坦由 Ronald Pickup 饰演
⑽ 请教一部和爱因斯坦有关的电影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美国物理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但爱因斯坦的理论可不是这一哲学式陈词滥调的重复,它是一种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方法。这一方法中,科学的度量是相对的。显而易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依赖于观测者本身。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神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母亲满足了爱因斯坦的请求,把他带到意大利。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俄国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共存下去。 (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大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坚守着“上帝不掷骰子”的量子论诠释(微粒子振动与平动的矢量和)的决定论阵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