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女排老队友的介绍
很多队友真是为排球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竞技体育离不开新陈代谢,但老女排似乎是一个异数,任光阴流逝依然常被提及和怀念。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女排老队友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女排老队友梁艳的简介
梁艳,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得主。 1961年10月4日,梁艳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3岁时开始练习排球,1976年,梁艳进入成都女排,1977年进入四川省排球队,1979年被选入国家女子排球集训队。 在1981年和1982年随中国女排两夺世界冠军之后,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梁艳为中国女排夺取奥运桂冠屡建奇功。此后,梁艳又随队夺得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冠军,实现五连冠。
梁艳的运动成绩
1979年在第2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1年在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2年在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2年在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3年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5年在第4届世界杯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6年任中国女排副队长,同年在第10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是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唯一参赛选手
1986年在第10届亚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梁艳的个人荣誉
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5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83年、1984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
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女排老队友巫丹的简介
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四川内江人。1983年入选四川球队,1984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85年入选国家队,任替补主攻手,扣杀有力,球风泼辣,其所在队1985年获世界杯冠军,1986年是冠军队成员,1990年春她担任接应二传的中国女排多次战胜古巴队。1992年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2000年,年已32岁的巫丹再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第二十七届奥运会。1985年、1986年两次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她先后获运动健将和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巫丹是蜀中排坛一女杰,她是老中国女排“五连冠”最辉煌时代中,最后一代世界冠军队员之一。1985年、1986年两次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并先后获运动健将和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她的接应技术,尤其快攻中的背飞,曾被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赞为“排坛一绝”。
巫丹的人物评价
中国队主教练胡进赛后对这位老将赞不绝口:“巫丹到队中的时间较短,与队员配合不久,能打出今天这个水平我很满意。巫丹是一名全面的队员,除进攻因与队友缺少默契显得生疏之外,防守技术非常不错。”
女排老队友周晓兰的简介
周晓兰,女,1957出生在 江苏 南京, 中国著名的 排球运动员。周晓兰是跟 孙晋芳、张蓉芳、 郎平同时代的女排明星,在第23届奥运会上,协助女排赢得冠军。 红极一时的杂志《 大众电影》,1982年3月的封面,就是周晓兰和演员 龚雪的合影。那是杂志创刊以来首次用非电影人物做封面。 由于有一身过硬的 拦网功夫,周晓兰有“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周晓兰的早期经历
周晓兰开始练排球时,已经16岁了,这在国内职业运动员里实属少有。由于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 上山下乡运动,13岁的周晓兰随父母上山下乡,来到 山西 古交农村。当时古交是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吃的是小米,喝的是雨水,用的是煤油灯。年龄不大的周晓兰,也要下地做农活,使她饱尝了贫瘠生活的艰辛。有这三年的磨练,周晓兰练排球后,从省队到国家队,对艰苦训练一点都不怕。训练的辛苦与古交农村的艰苦比差远了,至少还可以吃上白米饭。 1973年入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同年被选入山西女子排球队,1977年被选入国家青年排球集训队、国家排球集训队。
周晓兰在 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1988年进入国家体委,出任排球处长。周晓兰一上任便改革排球运动管理体制,改进训练和比赛组织形式。
1995年初,周晓兰代表中国排协,动员正在 美国读书的前队友郎平回国出任女排主教练。1995年,已是体委系统最年轻的副司级领导。 1995年辞去公职,随丈夫、前中国男排侯晓非定居美国。最初,在 乔治华盛顿大学做排球教练,后在 马里兰州 爱德华市的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做工程师,目前是公司部门负责人。 周晓兰现定居在马里兰州,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周晓兰的主要战绩
1977年 在第1届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上获亚军
1978年 在第8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获第六名
1978年 在第8届亚洲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银牌
1979年 在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个人获“最佳表现奖”
1981年 在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上首次获冠军,个人在 预选赛中曾获“最佳运动员奖”1982年 在第9届世纪女排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2年 在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3年 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 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周晓兰的个人荣誉
1980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1、1983、1984年 三获 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 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有“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周晓兰的人物评价
周晓兰和她的中国女排在八十年代里,以敢打、敢拼、敢抢的拼搏 精神,在世界排坛上连夺五次冠军,成为“五连冠”。 这是排球运动史上的奇迹。而女排精神也鼓舞了一代中国青年以拼搏和奋发的干劲在各个领域作出了成绩。那段辉煌对于如今三、四十岁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老女排中,周晓兰有着“天安门城墙”的美誉,跟郎平的“铁榔头”交相辉映。
周晓兰的人物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日本女排是一支世界强队。中国女排的翻身仗,就是从打 日本女排开始的。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与日本队在决赛中相逢。比赛打得异常激烈,结果是日本女排输给了中国女排。那场比赛,不仅让对手认识了“铁榔头”的凶狠,更让日本姑娘饱尝了“城墙”的坚固。日本媒体在惊叹周晓兰防守功夫的同时,送给了她一个美丽的称呼:“天安门城墙”。 那个时候, 女排精神感染了整个社会,掀起了“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热潮。“女排当年让全国人民高兴,那不能简单归结于取得了好成绩。这也有对手强大的原因,只有在一场势均力敌甚至处于劣势的较量中取得胜利,才能显示出英雄本色,才能感动人。中国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可谓百废待兴,很多方面跟国外相比,都处于劣势,女排取得三连冠,让国人觉得解气,也给了国人信心和力量。”
中国女排的“三连冠”,是指 世界杯、 世界锦标赛和 奥运会三大顶级赛事。女排获得的三连冠,不仅是一个球一个球打出来的,而且都是在很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才是最可宝贵的。
❷ 大众电影的出版情况
1950-1966年度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当年出刊6期。1951年出刊24期,两年连号共出30期
5001《大众电影》创刊号(1950年)—苏联电影《团的儿子》中的小英雄凡尼亚。5001b封底也采用了进口片《诗人莱尼斯》的一个镜头。 曾再版四次。
5004《两家春》
5107《大地重光》
5114《解放了的中国》
5114《武训传》主演赵丹
5116《钢铁战士》
1952年文艺整风运动中,《大众电影》被迫停刊数月。 1952年5月,《大众电影》和北京出版的《新电影》合刊,重新出版。当年出刊15期,其中1-2是合订。
5215《南征北战》
1953年共出24期
5303《龙须沟》主演于是之
1954年共出24期
1955年共出24期
5511《南岛风云》
1956年共出24期
5601《夏天的故事》
5605《董存瑞》张良主演
1957年共出24期
5706《家》
5711《李时珍》主演:康泰和赵丹
5715《罗汉钱》
5719《寂静的山林》主演:王心刚
5721《凤凰之歌》
1958年共出24期
5802b《护士日记》电影《护士日记》中王丹凤饰演的简素华
5816《英雄虎胆》中曾泰,主演于洋
1959年共出24期
5905《红色的种子》中华小凤,主演秦怡
5910《千女闹海》主演向梅
5917《青春之歌》 主演谢芳
5919《花逢春雨》主演张圆
1960共出24期,
6011《向海洋进军》
1961年改为12期,但有05-06合期,也有分期,不明白,0102为合期。
1962年共出12期
6210《碧海丹心》中的金小妹
6210b《锦上添花》中的铁英,李长乐扮演
6211《南海潮》主演吴文华
62116b《冰山上的来客》
6212《停战以后》中张平饰演的顾青
1963年共出12期,0506为合期
6302《鄂尔多斯风暴》主演温锡莹
6305-06《李双双》主演张瑞芳
6305-06b《哥俩好》主演张良
6307《红日》演员:高博和张伐
6307b《万木春》主演梁音
6308《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亚林和金迪
6308b《金沙江畔》曹雷扮演的卓玛
1964年共出12期,0203,0809均为合期
6401《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主演金迪
6402《夺印》主演李炎
6402b高宝成(左)
6403b赵丹
6405《农奴》主演旺堆(藏族)
6405b张伐(左)和张良
6407b中叔皇
6408-09《霓虹灯下的哨兵》
6408-09b《草原雄鹰》中的卡得尔(阿不都热赫曼。阿瓦孜饰)
6410-11b《千万不要忘记》
1965年共出12期,0809,1011均为合期
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停刊,本年共出6期,至此文革前累计共出版的306期
6601b电影《红色背篓》主演史大千
6602《三进山城》主演梁音
6603b电影演员于洋
6605《草原英雄小姐妹》 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
1979年度
1979年第一期(复刊号)封面是影片《大河奔流》的一张剧照,左为电影演员张金玲。张金玲是80年代著名的“北影三朵花”之一,另二朵是刘晓庆和李秀明。1979年第2期《大众电影》用《阿诗玛》剧照作封面。
1979年第三期 张玉红.
1979年第四期封面取自话剧《报童》一张剧照。
1979年第五期封面陈冲
1979年第5期封底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花》,起争议。
1979年第6期《大众电影》封面刊登了《婚礼》中盛敏(刘晓庆扮演)的剧照,
1979年第七期封面取自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一张剧照。左为杨在葆,右为张金玲。
1979年第8期《大众电影》以孙道临作为封面人物。
1979年《大众电影》第九期封面为潘虹
1979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为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1915-1980)。
1979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封面女郎冷眉。
1979年《大众电影》第十二期封面女郎李元华。
1980年度
1980.01该期封面人物祝希娟在影片《啊!摇篮》中扮演李楠。
1980.02该项期封面李仁堂在影片《泪痕》中扮演朱克实。
1980.03该期封面取自影片《归心似箭》剧照。上方是男主角赵尔康,下方是女主角斯琴高娃。
1980.04 该期封面女郎程晓英。
1980.05 该期封面女郎张瑜。
1980.06 该期封面女郎陈冲。
1980.07 该期封面女郎刘晓庆
1980年8月封面:影片《今夜星光灿烂》中的何战云(唐国强饰)和杨玉香(李秀明饰)
80年8月封底:影片《白蛇传》中的白蛇(李炳淑饰)
80年9月封面:影片《红牡丹》中的红牡丹(姜黎黎饰)
80年9月封底:影片《好事多磨》的剧照
80年10月封面:影片《幽灵》中的夏征兰(邵慧芳饰)
80年10月封底:日本影片《绝唱》的剧照
80年11月封面:影片《苦恋》中的凌晨光(刘文治饰)和绿娘(黄梅莹饰)
80年11月封底:日本著名电影演员中野良子
80年12月封面为高英,在影片《燕归来》中扮演女主角路燕。
本年度达到发行最高950万册。
1981年度
81年1月封面:上影演员张瑜
81年1月封底:峨影演员潘虹
81年2月封面:影片《孔雀公主》中的勐奥东板公主 ;穆鲁娜(李秀明饰)
81年2月封底:《爱情啊,你姓什么?》中的三个青年演员颜正安、洪学敏、陈鸿梅
81年3月封面:故事片《伤逝》剧照
81年3月封底:意大利籍女演员索菲亚·罗兰
81年4月封面:故事片《山重水复》剧照
81年4月封底:香港电影演员陈思思
81年5月封面:故事片《南昌起义》剧照
81年5月封底:故事片《沙鸥》剧照
81年6月封面:第四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张瑜(《庐山恋》中周筠饰演者)
81年6月封底:第四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达式常(《燕归来》中林汉华饰演者)
81年7月封面:故事片《七月流火》剧照
81年7月封底:美国影片《雨中曲》演员赛德·查理斯
81年8月封面:《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的荒妹
81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王馥荔
81年9月封面:《知音》中的蔡锷
81年9月封底:青年演员姜黎黎
81年10月封面:《海囚》中的唐金龙(达奇饰)和姚杏春(隋永清饰)
81年10月封底:日本著名电影演员山口百惠
81年11月封面:《祝福》中的祥林嫂(白杨饰)
81年11月封底:香港影星石慧
81年12月封面:《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金安哥饰)和杨虎城(辛静饰)
81年12月封底:《潜网》中的罗弦(刘晓庆饰)
1982年度
82年1月封面:《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张丰毅饰)和虎妞(斯琴高娃饰)
82年1月封底:《勿忘我》中的雯雯(方舒饰)
82年2月封面:影片《牧马人》中的李秀芝(丛珊饰)
82年2月封底:《苔丝》中苔丝饰演者娜斯塔西娅·金斯基
82年3月封面:体育、电影明星联欢特写(周晓兰和龚雪)
82年3月封底:《当代人》中的蔡明(张甲田饰)和王维丹(张晓磊饰)
82年4月封面:影片《杜十娘》中的杜十娘(潘虹饰)
82年4月封底:北影厂青年演员杨海莲
82年5月封面:“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张雁
82年5月封底:“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李秀明
82年6月封面:《喜盈门》中的水莲(温玉娟饰)
82年6月封底:《乡情》中的翠翠(任冶湘饰)
82年7月封面:第五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王心刚
82年7月封底:《石榴花》中的石榴花(龚雪饰)
82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斯琴高娃
82年8月封底:《茶馆》中的王利发(于是之饰)和小丁宝(尚丽娟饰)
82年9月封面:中日两国青年电影演员在一起(左为沈冠初、右为绀野美沙子)
82年9月封底:《闪光的彩球》中的辅导员(赵静饰)
82年10月封面:《心灵深处》中的女军医欧阳兰(刘晓庆饰)
82年10月封底:《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和傅家杰(潘虹、达式常饰)
82年11月封面:《陌生的朋友》中的女主角(李羚饰)
82年11月封底:《甜女》的甜女(洪学敏饰)
82年12月封面:《大地之子》中的海云(娜仁花饰)
82年12月封底:《这不是误会》中的李晓青(陈烨饰)
1983年度
83年1月封面:《秋瑾》中的秋瑾(李秀明饰)
83年1月封底:上影演员郭凯敏
83年2月封面:《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沈洁饰)和疯女人(张闽饰)
83年2月封底:美国女演员德博拉·拉芬
83年3月封面:《青春万岁》中的杨蔷云(任冶湘饰)
83年3月封底:峨影演员潘虹
83年4月封面:影片《都市里的村庄》中的丁小亚(殷亭如饰)和杜海(韦国春饰)
83年4月封底:青年演员萧雄
83年5月封面:《夕照街》中的石头(迟志强饰)和小娜(黎苹饰)
83年5月封底:世界著名演员英格丽·褒曼
83年6月封面:潘虹与斯琴高娃 第三届金鸡奖和第六届百花奖
83年6月封底:小演员方超与王佳莹
83年7月封面:影片《快乐的单身汉》中的丁玉洁(龚雪饰)
83年7月封底: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获得者姜黎黎
83年8月封面:《血,总是热的》男主角罗心刚(杨在葆饰)
83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赵娜
83年9月封面:《我们的田野》剧照
83年9月封底:电影演员宋春丽
83年10月封面:《雷雨》中的繁漪(顾永菲饰)
8 3年10月封底:日本电影演员松坂庆子
83年11月封面:《锅碗瓢盆交响曲》女主角刘俊英(殷亭如饰)
83年11月封底:青年演员丛珊
83年12月封面:《大桥下面》中的女主角秦楠(龚雪饰)
83年12月封底:朝鲜女演员金贞花
1984年度
84年1月封面:影片《寒夜》中曾树生(潘虹饰)
84年1月封底:女演员刘晓庆
84年2月封面:影片《十六号病房》中的常琳(李羚饰)
84年3月封面:影片《蓝色的花》中的妞妞(沈丹萍饰)
84年3月封底:电影演员王馥荔
84年4月封面:《道是无情胜有情》中的袁瀚(朱时茂饰)和妻子(牛翠敏饰)
84年4月封底:电影演员倪萍
84年5月封面:《风吹唢呐声》中的德琪(金鑫饰)
84年5月封底:日本演员樱田淳子
84年6月封面:第七届百花奖、第四届金鸡奖最佳女演员龚雪
84年6月封底:第七届百花奖、第四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杨在葆
84年7月封面:第四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宋晓英
84年7月封底:第七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刘信义
84年8月封面:故事片《边城》剧照
84年8月封底:电影演员张伟欣
84年9月封面:影片《人生》中的巧珍(吴玉芳饰)
84年9月封底:香港电影演员钟楚红
84年10月封面封底:攀登(自左至右:赵越、钱勇夫、张晓敏、宋春丽、丛珊、沈丹萍、倪萍、林芳兵、沈冠初)84年11月封面:《高山下的花环》剧照(梁三喜和韩玉秀)
84年11月封底:电影演员陈烨
84年12月封面:影片《花园街五号》中的刘钊(庞学勤饰)和吕莎(方舒饰)
84年12月封底:美国青年电影演员戴安·莲
1985年度
85年1月封面:青年电影演员朱琳
85年1月封底:日本电影演员吉永小百合
85年2月封面:影片《谭嗣同》中的谭嗣同(达式常饰)
85年2月封底:美国新星波姬·小丝
85年3月封面:电影演员刘晓庆、张瑜
85年3月封底:台湾电影演员林青霞
85年4月封面: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李羚
85年4月封底:法国影坛新秀瓦莱里·卡佩丝姬
85年5月封面:《红衣少女》中饰安然的邹倚天
85年5月封底:日本演员田中裕子
85年6月封面:《日出》中的陈白露(方舒饰)
85年6月封底:日本著名电影演员大竹忍
85年7月封面:本届金鸡奖、百花奖选出的最佳女主角李羚、吴玉芳
85年7月封底:被誉为影、视、歌三栖明星的香港演员陈美龄
85年8月封面:《代理市长》剧照
85年8月封底:香港影星叶倩文
85年9月封面:《末代皇后和皇妃》中的婉容(潘虹饰)
85年9月封底: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
85年10月封面:《无情的情人》中的娜梅琴措(刘晓庆饰)
85年10月封底:美国影星娜塔西娅·金斯基
85年11月封面:法国影星伊莎贝尔·阿佳妮
85年11月封底:中国青年演员殷亭如
85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林芳兵
85年12月封底:美国影星泰坦·奥尼尔
1986年度
86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朱琳
86年1月封底: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
86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丛珊
86年2月封底:苏联演员伊利娜·舍甫丘克
86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方舒
86年3月封底:日本演员朝比奈
86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白灵
86年4月封底:香港演员胡慧中
86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娜仁花
86年5月封底:美国影星戴安·莲恩
86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许亚军
86年6月封底:美国演员詹妮弗·康奈莉
86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傅艺伟
86年7月封底:日本演员田中裕子
86年8月封面:第九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方舒
86年8月封底:意大利演员奥尔内拉·穆蒂
86年9月封面:台湾影星林青霞
86年9月封底:美国影坛新秀塔妮·韦尔奇
8610封面:张小敏
8611封面:林芳兵
86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李小燕
86年12月封底:美国青年演员梅莉莎·吉尔伯特
1987年度
87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宋佳
87年1月封底:好莱坞华裔演员赵家玲
87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万琼
87年2月封底:美国演员戴安·莲恩
87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王姬
87年3月封底:日本青年演员泽口靖子
87年4月封面:电影演员朱琳
87年4月封底:台湾演员吕秀菱
87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小敏
87年5月封底:美国演员戴安·莲恩
87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麦文燕
87年6月封底:香港演员钟楚红
87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小磊
87年7月封底:香港演员王祖贤
87年8月封面:谭小燕
87年8月封底:布鲁克·希尔兹
87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李小燕
87年9月封底:世界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
87年10月封面:刘晓庆
87年10月封底:美国演员伊丽莎白·泰勒
87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李芸
87年11月封底:香港演员汪明荃
87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刘冬
87年12月封底:阿兰·德隆
1988年度
88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小敏
88年1月封底:美国著名影视明星谢丽·哈克(左)杰克琳·史密斯(中)雪莉·莱德
88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柳荻
88年2月封底:美国著名演员玛丽莲·梦露
88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陶慧敏
88年3月封底:法国影星苏菲·玛索
88年4月封面:《红高粱》女主角扮演者巩俐
88年4月封底:美国演员戴安·莲恩
88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萨仁高娃
88年5月封底:香港影星周润发
88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徐莉莉
88年6月封底:美国影星詹妮弗·康奈莉
88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李凤绪
88年7月封底:美国影星菲比·凯丝
88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毛阿敏
88年8月封底:香港影星利智
88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吕丽萍
88年9月封底:香港演员成龙
88年10月封面:台湾演员胡慧中
88年10月封底:著名演员潘虹
88年11月封面:电影演员宋春丽
88年11月封底:美国演员辛西亚·吉布
88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马羚
88年12月封底:台湾演员王祖贤
1989年度
89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谭小燕
89年1月封底:台湾演员刘瑞祺
89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赵越
89年2月封底:华裔美国影星尊龙
89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盖丽丽
89年4月封底:美国演员亨弗莱·鲍嘉
89年5月封面:台湾演员林青霞
89年5月封底:青年演员张其
89年6月封面:著名演员费翔
89年6月封底:青年演员梁玉瑾89年7月封面:著名演员陈冲
89年7月封底:台湾演员齐秦
89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史可
89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申军谊
89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巩俐
89年10月封底:台湾演员秦汉
89年12月封面:台湾影星刘瑞琪
89年12月封底:青年演员东方闻樱
1990年度
90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张晓敏
90年1月封底:美国演员艾莉莎·米兰诺与香港演员叶蕴仪
90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傅艺伟
90年2月封底:美国演员布鲁克·希尔兹
90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周洁
90年3月封底:香港影星郑裕玲
90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苗苗
90年5月封底:苏联演员娜塔丽娅·涅果达
90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贾宏声
90年7月封底:香港影星张曼玉
90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张艳丽
90年8月封底:美国演员詹妮弗·康纳莉
90年9月封面:台湾影星林青霞
90年9月封底:美国影视明星杰克琳·史密斯
90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金梦
90年10月封底:美国影星艾丽莎·米拉诺
90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陈红
90年11月封底:美国演员莉·汤普森
90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夏菁
1991年度
91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张丰毅
91年1月封底:青年演员马晓晴
91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史兰芽
91年2月封底:香港影星钟楚红
91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岳红
91年3月封底:台湾影星刘瑞琪
91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凯丽
91年4月封底:台湾演员齐秦
91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盖丽丽
91年5月封底:日本演员松坂庆子
91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张晓敏
91年6月封底:台湾影视明星张佩华
91年7月封面:郑爽
91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张晏
91年8月封底:美国青年影星薇诺娜·赖德
91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傅丽莉
91年9月封底:美国影星詹妮弗·康奈莉
91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贾妮
91年10月封底:青年演员瞿颖
91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刘爽
91年11月封底:美国演员朱莉娅·罗伯茨
91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林芳兵着唐代服装参加赈灾义演剧照
91年12月封底:美国演员梅甘·福洛斯
1992年度
92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许晴
92年1月封底:台湾演员席曼宁
92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路遥
92年2月封底:青年演员阎青
92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茅海童
92年3月封底:美国演员德诺薇·赖德
92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周洁
92年4月封底:美国演员珍妮特·杰克逊
92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巩俐
92年5月封底:美国演员詹妮弗·康奈莉
92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何晴
92年6月封底:美国演员克里斯蒂·斯旺森
92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辛颖
92年7月封底:法国演员玛蒂尔达·梅
92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弘
92年8月封底:美国演员艾莉莎·米兰诺
92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瞿颖
92年9月封底:美国明星丽塔·海沃丝
92年10月封面:著名演员刘晓庆
92年10月封底:法国演员安妮·帕里劳德
92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孔琳
92年11月封底:美国演员米拉·乔娃薇琪
92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宁静
92年12月封底:香港演员刘德华
1993年度
93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马羚
93年1月封底:美国影星莎朗·斯通
93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石兰
93年2月封底:香港歌、影红星叶玉卿
93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郑爽
93年3月封底:俄罗斯女演员伊琳娜·阿贾洛娃
93年4月封面:盖克
93年4月封底:香港影星王祖贤
93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许晴
93年5月封底:美国影星薇诺娜·赖德
93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弘
93年6月封底:美国女星希瑟·洛克莉尔
93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阎青
93年7月封底:影坛新秀苗乙乙
93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盖丽丽
93年8月封底:香港女星陈玉莲
93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艾敬
93年9月封底:青年演员杨扬
93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陈红
93年10月封底:香港歌星郭富城
93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傅丽莉
93年11月封底:美国女星朱莉娅·罗伯茨
93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茅海童
93年12月封底:香港影星杨紫琼
1994年度
94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巩俐
94年1月封底:香港演员关之琳
94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赵明明
94年2月封底:青年演员潘婕
94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林芳兵
94年3月封底:台湾演员王祖贤
94年4月封面:《凤凰琴》女主角扮演者剧雪
94年4月封底:青年演员辛颖
94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于慧
94年5月封底:青年演员茹萍
94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江珊
94年6月封底:英国演员加布里埃勒·安瓦尔
94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王志文
94年7月封底:美国演员莎朗·斯通
94年8月封面:刘晓庆扮演的武则天
94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都嘟
94年9月封面:许晴
94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王姬
94年10月封底:青年演员阎青
94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左玲
94年11月封底:美国女演员莎朗·斯通
94年12月封面:著名演员葛优
94年12月封底:美国女演员布丽吉特·方达
1995年度
95年2月封面:著名演员巩俐
95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陈炜
95年3月封底:美国女演员德鲁·巴里摩尔
95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陈红
95年4月封底:张瑜、尤勇在《天龙之生》
95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赵明明
95年5月封底:香港女星周慧敏
95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田岷
95年6月封底:香港女星陈松龄
95年7月封面:张晓敏
95年7月封底:成龙
95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陶红
95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郑爽
95年10月封底:美国影星艾丽西亚·希尔弗斯通
95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茹萍
95年11月封底:青年演员史兰芽
95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陶慧敏
95年12月封底:青年演员张丰毅
1996年度
96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许晴
96年之后的《大众电影》封底全部给了羽西化妆品做广告
96年2月封面:陈红的新角色
96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李颖
96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谢兰
96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袁莉
1997年度
97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赵明明
97年4月封面:胡忻
97年5月封面:李琳
97年6月封面:孙淳
97年8月封面:盖丽丽
97年9月封面:李勇勇
97年10月封面:蒋文丽(即蒋雯丽)
2014年改版后封面:
2014年《大众电影》第一期葛优--《私人定制》
2014年《大众电影》第二期倪妮--《等风来》2014年《大众电影》第三期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2014年《大众电影》第四期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2014年《大众电影》第五期赵薇2014年《大众电影》第六期廖凡 --《白日焰火》柏林电影节影帝2014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徐峥
2014年《大众电影》第八期黄晓明2014年《大众电影》第九期张艺谋
万影网始建于2012年2月,专门为全网用户提供在线电影观看,万影网免费为您提供最新免费电影,最新电影,在线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电影最新电影,在线电影尽在万影网。
万影网(onemovie.com)是《大众电影》旗下新媒体产品。是一个用户可参与的电影行业资讯与观点互动平台。
❸ 1980年《大众电影》封面,经典的银幕剧照,一代人的怀旧时光
1961年,祝希娟在电影《红色娘子军》获得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主演有《无影灯下颂银针》 《啊!摇篮》《模范丈夫》 《法人代表》《寇老西儿》 《再婚家庭》等影视作品。1962年,祝希娟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电影二十二大影星。《啊!摇兰》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一支由延安撤退的保育院队伍冲破艰险,撤出包围圈的故事。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1980年《大众电影》2月刊封面:《泪痕》中的朱克实(李仁堂饰)
1979年,电影《泪痕》荣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两项殊荣。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这是一部反四人帮题材的电影,表现形式是政治破案片,内容充满了中国人熟悉的阴谋、暗斗。
影片中,李仁堂演得很不错,得百花影帝也算实至名归。
1980年《大众电影》3月刊封面:《归心似箭》中的魏德胜(赵尔康饰)和齐玉贞(斯琴高娃饰)
《归心似箭》讲述负重伤被俘的东北抗联某部连长逃出敌人的关押后,与一名救他的农村妇女产生了感情,正确处理了革命和爱情的关系,冲破重重难关,胜利回到部队,重上抗日前线。斯琴高娃饰齐大爷的女儿玉贞,丈夫去世后,带着儿子在深山里艰难度日。她美丽贤惠、通情达礼。《归心似箭》1979年上映。
1980年《大众电影》4月刊封面:《樱》中的女主角森下光子(程晓英饰)
程晓英,少年时代是上海市少年宫红领巾广播台的广播员。粉碎四人帮后,程晓英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程晓英第一部故事片《樱》中扮演女主角森下光子,较为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日本知识妇女形象。这部影片在日本放映时,得到日本广大观众的好评。1979年《樱》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0年《大众电影》5月刊封面:《庐山恋》中的周筠(张瑜饰)
《庐山恋》这部电影,相信很多70后、80后十分熟悉。《庐山恋》由张瑜和郭凯敏主演的爱情故事片,该片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剧中的周筠自小生长在海外,是一位对祖国怀有赤子之心的美丽活泼的少女。回到祖国后,在庐山 旅游 时与耿桦相遇,并彼此产生爱慕之情。但因老一辈家族曾经的怨恨,两人恋情遭受双方家长的反对,但经过一番波折,两人最终终成眷属。
因这部电影,在庐山建了个电影院,只放映《庐山恋》,截止到1999年,放映了6300多场,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980年《大众电影》6月刊封面: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获得者陈冲
陈冲,一位具有 探索 精神的著名演员、编剧、导演、奥斯卡金像奖评委,好莱坞编剧家协会会员。她参演和编剧、导演的影视作品获得许多奖项,其中电影《天浴》获得很多奖项。
封面为1980年,陈冲凭借电影《小花》获得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1980年《大众电影》7月刊封面:最佳配角奖获得者刘晓庆
刘晓庆当年可以说是红得发紫,在影视界成就很高,获得各种奖项也很多,她从一名小演员到一位大牌明星的背后是付出的辛勤汗水。她的银幕形象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忆。
1980年出演《瞧这一家子》获得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1980年《大众电影》8月刊封面:《今夜星光灿烂》中的何战云(唐国强饰)和杨玉香(李秀明饰)
该片讲述淮海战场上,李秀明饰一个受苦受难的农村姑娘,弟弟被地主打死,父亲不幸死去,她走投无路只得寻死时被解放军战士救回,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唐国强饰解放军某部连长,是一位经验丰富、作战英勇的解放军青年指挥员,,待人真诚,爱护战士。在最后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1980年《大众电影》9月刊封面:《红牡丹》中的红牡丹(姜黎黎饰)
《红牡丹》于1980年上映,讲述了旧 社会 马戏明星红牡丹及其师妹的坎坷经历和悲惨命运的故事。姜黎黎因为拍了《红牡丹》后红极一时,《红牡丹》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部有名的电影红遍大江南北。
姜黎黎饰演王莲,卖身到马戏团,后出落成一位色艺双全的马戏红角——红牡丹。
1980年《大众电影》10月刊封面:《幽灵》中的夏征兰(邵彗芳饰)
1980年邵慧芳因在《幽灵》中扮演夏征兰而轰动影坛。
邵慧芳在《幽灵》中饰演一个文革期间被迫害的芭蕾舞女演员,以她纯熟的肢体语言和茫然哀怨的眼神,成功刻画了人物角色,得到观众的认可。之后,邵慧芳参加了《街上流行红裙子》《绞索下的交易》《R4之谜》的拍摄。
1980年《大众电影》11月刊封面:《苦恋》中的凌晨光(刘文治饰)和绿娘(黄梅莹饰)
黄梅莹1977年出演首部电影《万水千山》。参演影视作品有《瞬间》《风雨下钟山》《一往情深》《巍巍昆仑》《渴望》《孔雀》《大瓷商》《山楂树之恋》《玫瑰炒肉丝》《青年医生》 《囧妈》等。
刘文治1964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兵临城下》 ,主要参演的影视作品有《芒果之歌》 《熊迹》《水晶心》《高山下的花环》《孙中山》《杨贵妃》《京都纪事》《苏武牧羊》《汉刘邦》 《王中王》《雪狼》《闯关东中篇》《建党伟业》等
1980年《大众电影》12月刊封面:《燕归来》中的路燕(高英饰)
《燕归来》于1980年上映。讲述了路燕被打成“右派”后,20年后,获得平反的路燕拒绝调回大城市,而是决心回到草原去,回到牧民中去,把余生献给边疆的医疗事业。
1979年起高英先后主演《她俩和他俩》《燕归来》等电影,2016年参演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曾获得1979年度文化部青年演员优秀创作奖等奖项。
❹ 大众电影的封面
《大众电影》1979年第一期(复刊号)是粉碎“四人帮”后《大众电影》复刊的第一期,内有茅盾先生书写的祝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追悼会通知,电影《祥林嫂》、《蝶恋花》、《哪吒闹海》的介绍,《红河激浪》的平反纪实以及杨丽坤的公开信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从侧面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国电影不屈不挠的旺盛生命力,中国电影人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那些历久弥新的影像。
1980年《大众电影》第二期
该项期封面李仁堂在影片《泪痕》中扮演朱克实,获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上海电影文汇奖最佳男主角奖。
《泪痕》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78年拍摄的彩色故事影片,于1979年春节公演。该片描写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朱克实针对县里存在的严峻现实和复杂的历史问题,顶住“四人帮”余党设置的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的艰难过程。影片以“疯女人”孔妮娜为主线,围绕着被迫害致死的前县委书记的历史疑案,以及现实中大干快上、劳民伤财的“土石岭工程”,把七十年代末期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工作浓缩到了一个基层县,是当时拨乱反正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品。
198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
该期封面取自影片《归心似箭》剧照。下方是斯琴高娃,扮演剧中山民玉贞。
《归心似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1939冬,抗联连长魏得胜在激战中负伤与战友失散,并被捕。他设法逃出,并到金矿干活,伺机找部队。后又被日寇抓获到煤矿做苦工。魏再次逃出,被山民玉贞所救。两人产生了感情,但为了抗日魏得胜毅然告别玉贞。踏上了归队的路。
1980年《大众电影》第四期
该期封面女郎程晓英,在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樱》中扮演女主角森下光子,较为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含蓄多情,内心丰富的日本知识妇女形象。
1980年《大众电影》第五期
该期封面女郎张瑜,在《庐山恋》中扮演女一号周筠。
1980年电影《庐山恋》,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并且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庐山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期
该项期封面女郎邵慧芳,在影片《幽灵》中扮演女主角夏征兰。
1980年《幽灵》轰动了影坛,影片的女主角夏征兰是由邵慧芳扮演的。邵慧芳身材高佻,紧身的喇叭裤穿在她身上,衬托出了她的“魔鬼身材”,不夸张地说,在没有服装模特的80年代初,邵慧芳首先让人们知道了身材美的标准。《幽灵》中女主角是一个文革期间被迫害的芭蕾舞女演员,邵慧芳以她纯熟的肢体语言和茫然哀怨的眼神,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个角色特有的外貌。这个角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演员的气质与外貌和角色的要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是非邵慧芳莫属。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
该封面取自影片《苦恋》一张剧照。从这张剧照上我们看到了演员黄梅莹年轻的面孔。
民众谁也没有看过《苦恋》。因为该片当时在中南海遭禁。
《苦恋》的剧本由白桦创作,剧本写了归侨画家凌晨光的遭遇。在美洲的某个国家,凌晨光享受着有别墅、汽车、画室的豪华生活。祖国解放后,凌晨光夫妇返回祖国。在轮船驶入祖国领海看到五星红旗之时,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并取名为“星星”。回到祖国享受了短暂的快乐时光后,“文革”开始,凌晨光一家被赶到没有窗户的昏暗斗室。女儿星星觉得在这个国家已经不能容身了,决定到国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对,女儿反问父亲:“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凌晨光无法回答。此后,凌晨光被迫逃亡,藏身芦苇荡,成为一个靠吃生鱼、老鼠生活的荒原野人。剧终时,雪停天晴,文革刚结束,凌晨光的生命之火已经燃尽,他用最后一点力量,在雪地里爬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问号”,尸体就是那个问号的点。
电影基调沉郁,画面反复出现大雁在天空写成人字,从开头贯穿到晨光的死去,像“电影诗”一样含蓄、隽永。电影圈内人士普遍看好,所以当时的《大众电影》在封面重点推荐。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二期
该期封面女郎高英,在影片《燕归来》中扮演女主角路燕。
1980年的影片《燕归来》,是一部描写右派的故事片,影片虽然是控诉“四人帮”迫害知识分子的有悲剧色彩的电影,但电影拍摄的很美,一经上映,立刻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作为影片的女主角,高英的表演自然、流畅、深沉、细腻,把一个深受迫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而达到了高英表演生涯的新的高峰。男演员达式常,因成功出演主角林汉华这个角色,一举获得了1981年百花奖的最男演员奖。
1981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封面人物——白杨(影片《祝福》剧照)
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1956年主演的影片《祝福》,1957年获第十 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1984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潘虹(影片《寒夜》剧照)
《寒夜》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44年,在大学教书的汪文宣带全家逃到陪都重庆,靠当小职员的微薄收入供养家庭。妻子曾树生(潘虹饰)不甘于这样的清贫生活,主动出去做“交际花”来贴补家用,但最终受不了汪母的冷嘲热讽而离家出走。抗战胜利后,曾树生回到家中,丈夫却已经不幸病故。
1984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攀登
1984年10月是令人难忘的。国庆当天,北京举行了隆重的35周年庆祝仪式,我和我的同学们训练了半年时间,为的就是能在国庆之夜到广场去表演集体舞。而这一期的《大众电影》也破天荒地将封面与封底连在一起,刊登一批当时活跃在银幕上的中青年演员照片。
1987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宋佳
宋佳,1962年生于山东青岛。 1981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荣获第十三届、十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1993年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戏剧, 1998年正式回国重返演艺圈,成功塑造了电视剧《嫂娘》中张敏的角色。获第二十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神农奖”。
1987年《大众电影》第五期封面人物——张晓敏
张晓敏,1963年9月13日生,北京人。198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非常大总统》是张晓敏表演最为突出的一部影片,她在该片中饰演国母宋庆龄,她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从一个眼神,一个运作等细枝末节上与宋庆龄靠拢,影片上映后,观众居然认定了张晓敏就是宋庆龄,在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中,四项表演奖有三项被影片《芙蓉镇》夺去,唯独最佳女配角奖落在了张晓敏的头上,张晓敏凭实力击败了在《芙蓉镇》中有上乘表演且夺魁呼声很高的两位女配角,这在当时一时传为佳话。1998年张晓敏去了美国。
1989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钟楚红
1986年—1989年钟楚红主演影片《秋天的童话》(1987)、《月亮·星星·太阳》(1988)、《流金岁月》(1989)、《伴我闯天涯》(1989)。
1989年《大众电影》第四期封面人物——盖丽丽
盖丽丽,1967年10月4日出生,山东青岛人。1986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影片《瀚海潮》(1985)是盖丽丽第一次走上银幕的影片,随后,她分别在《金鸳鸯》、《老少爷们》、《断喉剑》、《滴血黄昏》、《天朝国库之谜》、《天出血》、《山神》、《月落玉长河》等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989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陈冲
陈冲1981年赴美留学。只身勇闯好莱坞,出演《大班》(Tai-Pan,1986)、《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
1989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人物——巩俐
巩俐1987年主演《红高粱》,1988年主演《一代妖后》、《代号美洲豹》,1989年主演《古今大战秦俑情》。
199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周洁
周洁主演的影片《杨贵妃》、《垂帘听政》、《解放大西北》等使她获得了电影“百花奖”和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学士奖”的殊荣。
1990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贾宏声
1990年主演电影《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
1990年《大众电影》第八期封面人物——张艳丽
1990年在电影《龙年警官》中饰演女模特阿玲
❺ 《大众电影》封面题字是郭沫若题写的吗
没错。
创刊号“大众电影”四个美术字是编辑部邀请上海文艺处电影室副主任池宁设计书写的,现在的封面题字是1963年以后才由郭沫若书写。《大众电影》创刊号标价1500元(旧币),印刷1万册。创刊号一面世,非常受读者的喜爱,一抢而空。没有购到刊物的人纷纷来信,或直接“打上门来”,要求购买。编辑部不得不连续多次再版加印,这才勉强应付过去。据说,《大众电影》创刊号第一版现在存世已经不多,最多不过100册,成为收藏家的极品,每本交易价上千元。
❻ 80年和82年的整套《大众电影》杂志,有收藏价值吗
杂志一般没有收藏升值价值
想用它来赚钱就没必要了
要是兴趣是看这本杂志
就好好留着 挺有意义
❼ 欢乐颂2:只要这些老阿姨一出现,我就放下想快进的手
尤物|桃子笔记
聊一聊美的人。
终于快熬到《欢乐颂2》大结局了。自打看了前五集后就开始每天盼着早点大结局的追剧心态也是很罕见了。
遥想前年第一季播出时,虽然带着充满九十年代感神出鬼没的男低音旁白,但也丝毫不影响这剧杀出重围一跃成为当代都市女性剧中的清流。42集每集一分钟不落的看完后居然破天荒第一次如此期待国产剧的第二季。
所以几个月前当知道第二季足足有55集时,还是小欣慰了一把的。
可真的没想到,同样的正午阳光,同样的山影,同样的五美,甚至是同样的物业小郑,都没能逃出国产剧“逢拍续集必烂尾”的魔咒。
然而想潇洒脱坑也并不容易。毕竟都是第一季看着长大的,有情怀有惯性也有强迫症,第二季怎么招也得坚持看完五美都怎么安置的才算了了一桩事。
然而面对人设集体崩塌,节奏死慢死慢,无意义场景又多又长,老梗重复使用的第二季,你很快就会由衷地感慨:快进这功能可真是一伟大发明!
然而,每当剧中这些婆婆妈妈老阿姨们一出现时,我是打死都不会快进的。
老阿姨们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我放下想快进的手,并且让我瞬间精神抖擞,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她们戏份真的一分钟都不想跳过!
感觉是这些戏份不多但演技精湛气质炸裂的老阿姨才撑起了这部三观越来越清奇剧情越来越狗血豆瓣评分滑到5.1快媲美《小时代》的《欢乐颂2》。
所以,今天不谈霸屏的五美,就只是想单纯地聊几位欢乐颂2里的老阿姨。
这几位老阿姨二十甚至三十年前就已经火遍全国了。在那个还没有抠图演戏替身演戏的年代,她们就已经是很多万人空巷热剧里独当一面的大女主了,各种奖项拿到手软,老百姓们喜闻乐见。
当我在《欢乐颂》里看到她们时,真的是非常意外和惊喜,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暴露年龄了又)
So,今天跟着桃子一起感受下老阿姨人到中年的气质和韵味,再顺带回顾下她们年轻时的风采,温习下久违的童年记忆。
陈瑾-赵医生妈妈
赵医生妈妈,目前只亮相过一次,但却足以惊艳到很多人了。除了苗条挺拔的身材和一脸高知气质外,她大概还是目前为止整部《欢乐颂》里最正常、也是最理想化的婆婆妈妈了。
不干涉子女,又尊重子女意愿,善意的提醒点到为止,绝不多言。双商简直不要太高。赵医生有个这样的妈真的不要太幸福。
找陈瑾来演赵医生妈妈也是非常契合的。陈瑾长了一张非常“正”的脸,五官分开来看平平无奇,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但组合在一起后却呈现出一种工整和端庄,再加上陈瑾这位演员周身都散发着一种将门高知气质。
其实她的确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且父亲是国防大学教授。她本人也是空政话剧团的一级演员。
因为这样的个人气质,她所诠释的角色大多带点严肃的感觉。比如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她就饰演了一位军人,和陈道明组cp,一起收养了方登。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陈瑾
张艺谋曾经这样评价过她的演技:“ 陈瑾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尤其在一些需要激情的戏份上,她的情绪跌宕与悲悯情怀恰到好处。 ”
在《欢乐颂2》与儿子赵医生一起驾车回住处的那场戏里,当发现曲妖精监听他们母子的对话后,陈瑾的面部细微表情变化非常到位。姜还是老的辣,越是不动声色的细节处越见演员的表演功力。
可惜陈瑾阿姨的戏份真的太少太少了。强烈希望剩下的几集里能再次看到赵医生妈妈!
话剧舞台上的陈瑾
赵丽娟(娟子)-包太太
包太太这个角色的讨厌程度超越樊胜美她妈了。
讲真,娟子来演这个角色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因为这个角色被编剧写的太奇葩了,别说双商低,根本就是双商混乱,毫无逻辑,泼妇都不算,更像是一个智障。
这种人物特点其实非常不合理,因为包太太明明是一个白手起家,有打拼精神有经营头脑的女强人,并且她还培养出了包总这么一个三观正常的优秀儿子,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出贸然闯进别人私人商务聚会的低智商举动呢?太不合理了。只能说编剧脑子进水了,不惜搞出这么一个恶婆婆来凸显他心爱的安迪白莲花小仙女人设。
我感觉娟子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内心一定也是崩溃的,她真的很尽力了,但包太太这个角色还是充满了各种不合理感和违和感。毫无疑问所有的锅都应该编剧来背。这种人设白瞎了娟子这么好的一个演员,她可是令妃啊!是皇阿玛的令妃啊!是小燕子紫薇的令妃啊!
令妃是娟子演艺生涯中诠释过的最深入人心的角色。柔情似水,善解人意,眼波温柔的能淌出水来,常常欲言又止的红唇让人忍不住想亲上去。
这个人物真的太圈粉了,男女老少通杀。娟子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拿下2000年的金鹰最佳女主。
之后她还诠释过电视剧《北京女人》中的下岗的女人方晓遇,这是个既柔弱却又坚强的女人,身处事业和感情的双重困境,当年也打动了很多观众。
《北京女人》中的娟子
2006年和2007年,娟子相继出演了《乔家大院》里的大奶奶曹月枝,和《空巷子》里的乔小昭。
《乔家大院》里的娟子
《空巷子》里的娟子
她的颜和气质太过于温婉柔情,即便现在年逾50,她的面部也依然十分柔和,气质也是大家闺秀。所以当她突然板起脸饰演专拆散人姻缘且事儿逼八婆的恶婆婆时,真的让人太难接受了。
右一为娟子
杨昆—应勤妈妈
当应勤妈妈第一次出现在屏幕上时,我很震惊:纳尼?应勤他妈?杨昆!杨昆阿姨你不是一直都演喜剧吗?怎么突然间跑来客串90后码农他妈了,我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好想出戏啊!
应勤妈妈短短几个镜头,这熟悉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瞬间把我拉回1998年。
1998年,有一部海派喜剧红遍全国,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堪称中国婆媳剧的鼻祖——《婆婆媳妇小姑》。
当年很多人奔着妲己傅艺伟的颜去看的,但后来却喜欢上了里面那个有点市侩事妈、刁蛮小任性但其实很善良的小姑仇家珠。
当年很多人对上海人的最初印象就是来自这部剧。杨昆在这部剧里的演技有多好呢?这么说吧,很多人看完这部剧后,都以为她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其实,她是个云南人。
《婆婆媳妇小姑》里的杨昆
单纯从颜上来讲,杨昆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令人惊艳的长相。但作为一名女演员,她的长相很有辨识度和个人特色,圆额,细眉,圆眼,深眼窝,圆下巴。所有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她与生俱来的喜剧感。
她诠释过的角色大多市侩幽默活泼,让人又爱又恨,这也让她在圈里有“事儿妈专业户”的称号。
演技就不用说了。相当的老辣。是中国演技最扎实的女演员之一。她最有特色的就是那双极其灵动的眼睛。即便在二十年后演九零后的妈妈时,眼神也依然灵动的要死。和曲妖精小蚯蚓的那场对手戏,真是过瘾。
总之,她诠释的角色总是让人感觉很真,诚意十足。
《聊斋》里的杨昆
杨昆饰演《大鸿米店》里的绮云
近几年,除了《欢乐颂2》,杨昆还在《芈月传》里出演了五婆,戏份不多,但却依然十分出彩。
《芈月传》里的杨昆
啊,对了,《仙剑奇侠传》里的李大婶也是她演的。
《仙剑奇侠传》里的杨昆。
杨昆阿姨有自己的微博,粉丝寥寥无几,但是从发博内容就能看出她是个真正的演员,为观众着想,戏痴。这样的敬业态度真的是老一代演员身上的共性啊。
可惜的是,应勤妈妈这个角色戏份太少,人设也比较单一,留给演员的发挥空间太有限,所以看剧时总有一种“浪费了这么好的一位演员”的感觉。
刘琳-秀媛院长
《欢乐颂》第一季里,秀媛院长这个人设存在感比较弱。
但到了第二季里,虽然戏份还不如第一季多,但却有一场很有爆发力的戏,让观众大呼过瘾。就是安迪弟弟被送到上海疗养院时,安迪和秀媛院长的那场对手戏。秀媛院长的那句“我从没见过你这样的人!”让这个人物顿时有棱有角丰满起来,也让人见识到了刘琳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的实力。
刘琳年龄其实不算大,74年生,和徐静蕾同岁,比李冰冰还小一岁。但她却总是有一种超越真实年龄的老成感。她的长相远不能称为惊艳,但却有种没有攻击性的温和感,带着一点无辜的传统女性美。
刘琳和徐静蕾同属北电93级。在93级里,长相普通的刘琳并不起眼。但早期的发展却不错。
北电93级表演班,右二为刘琳
1994年,在她还在上学时就和张国荣、吴倩莲、黄磊一起出演了电影《夜半歌声》,刘琳饰演蓝蝶。
《夜半歌声》里的刘琳(黄磊好帅啊啊)
她另一部较为人熟知的剧就是2004年和梅婷、潘虹、谢润一起主演的苦情剧《香樟树》,在里面饰演陶妮。
《香樟树》里的刘琳
这部剧当年小火了一把,还获得了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讲了三个同窗好姑娘一起上大学并走向社会的不同经历。
《香樟树》里的刘琳
2012年,刘琳在电视剧《父母爱情》里和郭涛梅婷合作,饰演了一位没文化、不讲卫生、粗野的农村妇女江德华。
这个形象非常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在看到了刘琳的生活照和艺术照后都大呼wtf,这居然是同一个人!
李小燕-王柏川妈妈
相比于上面四位老阿姨,可能很多人对王柏川妈妈这位演员不太熟悉,但却一定认同她的美貌、气质和演技。
两场嫌弃樊胜美的戏都被她演活了,不像包太太那样的无理取闹,王柏川妈妈的嫌弃是嫌弃到连更多的话都不愿意和你多说,语气不冷不热不紧不慢,眼底流露着傲慢和不屑,正是这样的对手才让樊胜美两次都不战而逃。
她的扮演者是李小燕。一位84年就从影的老资历演员。曾在八十年代时红过。
桃子4月时曾发过一期关于大众电影封面尤物的文章《这杂志30年前封面尺度就堪比男人装了|引领我国“敢露”潮流》(戳复习),其中就有提到李小燕这一期。
她早在1986年时就强势登上了当时最热的杂志《大众电影》的封面,一身运动装扮,超短裙,靓丽性感可爱。
并且不只一次上《大众电影》。由此可见,当时的主流审美有多偏爱她。
她此前为人熟知的作品有两部。2002年有部剧叫《李卫当官》,小火的一把,她在里面饰演李卫母亲。
《李卫当官》里的李小燕
再之后就是在李晟、海陆主演的那版《新还珠格格》了。李小燕在里面饰演太后的心腹桂嬷嬷。现在看来,演王柏川妈妈时居然看起来比那时还要再年轻貌美一些。
《新还珠格格》里的李小燕
《欢乐颂》里还有很多演技炸裂的老阿姨,就不一一聊了。
其实一直想说,女演员真的算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当。四十岁对一个女人来说正当壮年,但对女演员来说,就很残酷了。大部分过了四十的女演员就只能接到妈妈婆婆这样的邀约了。并且很多影视剧中妈妈婆婆的人设非常单一,她们人生就只有一件事,就是盯着子女。比如欢乐颂里这些婆婆妈妈们,翻来覆去就在做几件事,考察子女男女朋友,给子女安排相亲,拆散子女姻缘。
想想杨昆、娟子这样优秀的女演员,年轻时也都曾独当一面挑大梁做女主,但如今却只能在一个又一个的八点档家庭剧里饰演着一个个如复制粘贴般的婆婆妈妈。但对于热爱演戏,即便是人过五十却依然戏痴的她们来说,如果不去演这些婆婆妈妈,市场上还有什么角色合适她们呢?
如今一个又一个的烂ip剧见证了一批批演技堪忧的小花小鲜肉。能够如老一代演员一样兢兢业业把演戏当事业、把演员当职业的年轻艺人还有多少呢?
当整个行业都需要依赖小花小鲜肉来刷流量时,真的非常心疼这些拿着低片酬却依然本本分分把演戏当作最认真的事来对待的老一代演员们。
演员是一个职业,需要被尊重。年轻的演员需要被尊重,年老的演员更需要被尊重。应该有更多的剧、更丰富的角色给这些已过青春的老演员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可以发挥演技的空间。正如收视率破纪录的《人民的名义》,里面的人物角色丰富而立体,让这批老戏骨的演技得以充分发挥,演戏的人过瘾,看戏的观众更过瘾。事实证明,虽然导演一度担心这部剧老演员太多不能吸引年轻观众,而强行给郑胜利张宝宝林华华加了很多戏份,但实际上这些戏份反倒成了年轻观众最想快进的部分。
所以,谁说老一代演员不能挑大梁带流量?谁说老一代就只适合演爸爸妈妈三姑六婆?他们是优秀的演员,他们缺的是一个好剧本和一个立体又丰富的角色。
❽ 《大众电影》三次重要的第1期封面人物,你知道是谁吗
《大众电影》是中国电影史发展的见证,是几代人的记忆!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是最受老百姓喜爱的杂志之一,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各个报刊书亭,都是把《大众电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让人一眼就发现。
《大众电影》的封面人物,都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电影演员 ,不但影迷们喜欢收藏,普通人也喜欢看封面上的俊男靓女。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当年出刊13期。1951年出刊17期,两年连号共出30期。
1952年文艺整风运动中,《大众电影》被迫停刊数月。 1952年5月,《大众电影》和北京出版的《新电影》合刊,重新出版。当年出刊15期,其中1-2期是合订本。
1966年第6期后停刊,至此累计出版306期。
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直到现在。
2014年全新改版上市。
《大众电影》如今走过了70多个年头,创下中国文艺类杂志单期960万发行量的最辉煌记录,早期刊物在收藏市场最高单价甚至过千。
1950年第1期创刊号封面是苏联黑白电影《团的儿子》中的小英雄凡尼亚 。小英雄凡尼亚纯真的面孔,被当成爱的崇高表现。
《团的儿子》(外文名CblHonKa)由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1946年上映,导演傅·普罗妮娜,主演尤腊·杨金,阿·莫洛佐夫,片长75分钟。
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
苏联红军某骑兵营在一个深夜邂逅四处流浪的孤儿伐尼雅,伐尼雅聪明倔强,深受骑兵战士的喜爱。当时战争非常激烈,红军准备将伐尼雅送往后方。但是,伐尼雅想方设法逃回,几经曲折加入红军,智歼德兵,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团的儿子”。
创刊号最大的一张16开明星插页,是苏联进口片《诗人莱尼斯》的一个镜头,前苏联人民艺术家、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塔马拉.马卡洛娃的个人艺术照。
初期的《大众电影》推荐外国电影时,以苏联电影最多。“文革”前中国引进外国影片的数量达857部,苏联电影就占到了近一半。
1979年第1期(复刊号)封面是电影《大河奔流》剧照:梁晴(张金玲饰)、海天亮(刘衍利)。
《大河奔流》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电影,由谢铁骊、陈怀皑执导,张瑞芳主演,1978年上映。
张金玲,1951年2月25日出生于河北沧县, 是80年代著名的“北影三朵花”之一 (另两朵是刘晓庆和李秀明)。在拍摄《大河奔流》后,在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中饰演女主角,还参加电视连续剧《远洋船长和他的妻子》等。
刘衍利,1954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77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过《大河奔流》、《婚礼》、《知音》、《新兵马强》、《金鹿儿》、《山叮咚》等影片,扮演的多是配角,却个个鲜明生动,充满青春气息,八十年代中期淡出影坛。
《大众电影》2014年第1期(试刊号)封面人物是葛优。
葛优,1957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市,国家一级演员,当今中国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
葛优以戏剧出名,以正剧奠定他的影坛地位。
葛优在喜剧领域,特别是和冯小刚合作的贺岁电影里,独特的幽默,让观众印象深刻。非凡的表演能力,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娴熟的台词和丰富的表情,还有他独有的牵动灵魂的演绎方法。
一生拍片无数 ,代表作品有《活着》、《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夜宴》、《非诚勿扰》、《让子弹飞》、《天下无贼》、《甲方乙方》等,饰演的角色个个经典,是中国电影票房的保证。
葛优参演了《霸王别姬》,主演了《活着》,这两部作品在华语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难以超越的佳作。
一生获奖无数 ,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等。
❾ 《剩者为王》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据朋友讲述,落落有一次见面会。在读者提问环节有人问道,《小时代》现在这么火,《剩者为王》之后会不会拍成电影啊。落落说,现在还不清楚,不过如果要拍的话,男主一定要帅!然后两年之后,由落落亲自操刀担任导演和编剧,将自己的作品搬上了大荧幕。看到彭于晏的脸出现的时候,想起落落的当时的回答。只能说她还真是少女心啊。
看电影回来,花了三天的时间看完了原著,心塞的不行。不过根据我一贯的风格,最讨厌的就是原著党,所以抛开原著只看电影。怎么说呢,纯粹就这部电影来说,真的算不上是一个好片子。首先你看这个名字,就能想到他大概要讲的是什么样的主题,大致是什么样的故事。而事实证明,影院里所呈现的跟你所预测的基本还真差不多。而你唯一不会预测到的,就是这部片子的植入广告是如此的多且硬。基本上隔一会儿你就能看到各种logo特写。并且植入特别生硬,虽然看点映拿了其中一个品牌的礼品,但是在片中看到他三番五次的出现,还是让我一身鸡皮疙瘩的难受。这得是多缺钱,才能把影片卖成这个样子……
不过如果被问到,我仍然会推荐身边的朋友去看这部电影,因为片中有两个片段触动到了我。一个是男女主角在宾馆里,如曦在马赛睡着后的一段心理独白。大致意思是,从小我就坚持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学位啊,应聘啊,加薪啊,甚至是减肥啊,努力的去变得漂亮啊。可是感情的事情怎么努力呢,茫茫人海,我到哪去拼搏,找谁去奋斗?
爱情之所以奇妙,很大一部分的决定权不是在自己手上的。在原著中,落落有这么一个极秒的比喻“就像一个自由落体的皮球,是无法靠什么‘自身的努力’来改变下坠趋势的,唯有等待外力的出现,那冥冥中的,欣欣然的一双掌心。”尤其是对于从小受到“努力就会有所回报”的中国孩子来说,爱情,可能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颠破定律的事情。当然,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这样的定律或许本身就并不存在。我们辛勤耕耘努力跋涉,最后能做的,不过是翻看一下上帝早就已经藏好的底牌,说一句:“哦,原来如此。”
另一段是在影片接近结尾的时候,如曦父亲的一段长镜头独白。当初看原著,就是为了找到这部分的对白,后来看到了片段,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颇为动容。从故事的角度来说,如果《剩者为王》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那就是这个故事的主线,并不是一个大龄神女的期期艾艾,而是在生活的调和中,父母与子女的相互理解。“我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和婚姻不是百分百相等的,这我相信。但是对于她来说,这是她坚持了很久的一个准则。”“我既然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为什么不真真切切的等它去实现?”其实想想,很多剩斗士的悲剧,无非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能有这样一份谅解,又是多么不易的一件幸事?
在片段的末尾,父女俩跨越时空完成了一次碰杯。这不是那种席间推杯换盏的及时互动。而是做父亲的一方已经将杯子举起,许久之后女儿的轻轻迎合:我答应你,我会幸福的。
细细想来,整部电影拿得出手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两个片段了。不过一个音乐家不需要保持高产,只需要有一首乐曲传世就够了;一个作家也不需要著作等身,只需要有一部溢彩华章就够了。同理,一部电影,只要能有一个片段,哪怕只有短短的5分钟,能够触及到观众心中的柔软,就足以让观影者将它推荐给朋友了。很多东西,只需要那恰到好处的一点点,电影如此,爱情亦然。
❿ 八、九十年代的《大众电影》杂志有收藏价值吗
单本的没什么价值,成套的挺高好像收藏价格还挺高,尤其80年代初的,那时发行量有限,好多一个单位才有一本,争相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