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观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该片第一叙述了国家的落后就会招致他国的侵略,要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强大。从北洋舰队买了重甲舰后去日本访问那段就看得出来,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威慑敌人。那么要怎样写关于观甲午大海战 观后感 文章 呢?我精选整理了相关 范文 ,接下来欢迎查阅:观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观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总会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正义而斗争,为革命而牺牲,电影《甲午大海战》就是讲述了这样的一群英雄为了捍卫民族尊严,抵抗侵略者,誓死保卫国家,最终壮烈牺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 历史 故事 。
影片开始,一群少年被送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学习海上作战策略,之后在李鸿章的请求下船政学堂中的一批优秀学员又留洋国外接受海战训练。几年后,留在中国的名叫邓世昌的学生到英国把他们接了回来,又从英国带回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组成了中国第一只海军——北洋水师,与此同时,日本也在英国订购了巡洋舰,但威力远不及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组建七年后,由于军费短缺,炮口老化,船身生锈。再加上慈禧太后不断的从海军军费中抽取银两建造颐和园。这只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海军慢慢地变得虚弱,不堪一击。和慈禧太后领导下的昏庸腐败的清朝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明治天皇带领手下的大臣们节衣缩食,订购了当时最先进的速射炮,向着清朝政府虎视眈眈。
1894年,甲午海战正式打响。由于经费短缺,弹药不足,北洋水师白白错失了多次攻击敌人的大好时机,这只最强大的海军最终沉没在日本军舰速射炮的炮口之下。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堂堂大国人才济济,却被弹丸小国日本打的一败涂地,我认为,北洋水师的战败不是邓世昌等海军英雄的责任,而在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轻视了敌人,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个看起来弱小的对手把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海军打的落花流水,还 让清政府割地赔偿。
联想现实,今天,几乎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日本又要和我们因为钓鱼岛归属问题挑起战火。只是这一次,对于他们提出的任何不平等要求,我们都可以抬起头,勇敢地说“不”。因为,现在的中国政府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我们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军,一艘强大的航空母舰,四艘威力强大的核潜艇和号称“航母杀手”的弹道导弹,还 有我国自主研制的各种先进战机和武器。我们不会主动挑起事端,但是,我们也不惧怕战争。如果日本仍然看不起我们,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一个道理:“永远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同学们,从现在起让我们脚踏实地,为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
甲午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感叹号,它诠释了清朝政府的一切。观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深。
一个年老体弱的女人掌握着这个国家,控制着一个帝国,垂帘听政。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却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施以昌国大计却还 被告诫“失寸土者,不得进祖坟。”
李鸿章上报朝廷,至光绪帝上报慈禧太后购铁甲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中国必定会有一段屈辱的历史。金銮殿里,李鸿章请求购舰,得到皇帝的允诺。听政的太后却加以阻挠,说了不少闲话,尽管最后也同意了。李鸿章派邓世昌为代表去接英国皇家海军学校 留学 的舰艇英才一同回归祖国。
中国购买了两艘铁甲舰的同时,日本也购买了两艘铁甲舰。此后17年,无论李鸿章如何上凑,中国也未购进一艘铁甲舰,日本天皇都能一天只吃一顿饭省钱买了很多艘的舰船,中国无钱购舰,却耗费巨资为太后做寿,且请工匠做了一艘豪华天价的大石船。如此荒.唐无度,实在是令人愤慨。
直到甲午大战爆发,也没让昏了头的太后醒悟过来。日本的快甲舰在战斗中占了很大的优势。中国的八门大炮只有三枚具有杀伤力的炮弹。中国的舰艇还 是老式的舰,船速不快,发炮速度慢,命中率又特别差。日本的“吉野号”很快就打沉了中国的很多舰,中国的舰很快就弹尽粮绝。剩下的老式炮弹与大炮又不相吻合,只能靠人用锉刀来锉。严重延误战机,直至被敌炮火无情夺去全部生命。
邓世昌驾驶的“致远舰”被多艘敌舰包围,舰上军旗刚要落下,邓管带迅速就将军旗拉上去。没有炮弹,他便开舰冲去撞击敌舰。最后敌舰击沉了致远号。邓世昌落入水中,他发誓与舰共存亡。他选择与爱犬共同沉入大海。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甲午之战让我见到了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风萧萧兮海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影片的结尾,光绪帝坐在雪地里,嘴里还 呢喃:“失寸土者,不得进祖坟。”……屏幕上又回响起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小哥哥,咱们以后会有咱们的大铁船吗?”我在泪眼朦胧中看完影片。
甲午大海战诠释了这个道理;一个无能的昏庸无度的封建社会,不用发展的眼光去开创这片土地,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达官贵人整天醉生梦死,导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国家落后。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牢记国耻,努力向前,让历史不再重演。
观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
战斗中,“致远号” 炮弹打光,受了重伤,慢慢倾斜。这时,舰长邓世昌坚定地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不幸的是,“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中,邓世昌和2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这悲壮的一幕让我感动不已,感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感动于他们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这一幕惊天地,泣鬼神!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昔日的泱泱大国受到了沉重打击,赔款割地、丧权辱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不重视国防尤其是不重视海军力量建设的结果,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与一个现代化国家综合实力较量的结果,也是一个腐朽政权必然堕落灭亡的结果。这时,沉没的不止是“致远”舰,不止是北洋水师,而是整个清政府,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昏庸腐朽的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中华民族无法抹灭的耻辱。
时光飞逝,1949年,一个历经无数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强大的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新中国成立了。伴随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高高飘扬,中国人民再次挺直脊梁,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自信和顽强,展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和富强。
“少年强则国强”,抚今追昔,警钟长鸣,作为一个新世纪曙光下的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不忘国耻,让我们牢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祖国强大了才能够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观甲午大海战观后感4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不禁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气愤。
这部电影主要说李鸿章上书,建议光绪皇帝建立海军学堂来培养海军,光绪皇帝同意了。少年时期的邓世昌和刘步蟾等人就在这里认识了。长大后,邓世昌与他的儿时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北洋舰队,并当上了致远号铁甲舰管带。此时,日本正在密谋并吞钓鱼岛。可是,日本众大臣认为中国已经有一个比美国舰队还要恐怖的庞大的舰队,如果开战,可能会惨败。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员从每月的俸禄中拿出十分之一来组成一支和中国一样的舰队。日本首先买了一艘新式快速舰——吉野号。这时,李鸿章发现导弹数量严重不足,有的舰艇上只能用打木头船的导弹来打铁甲舰,而从外国买一批导弹最快也要几天后到达,刘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终,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北洋舰队被迫应战。
这场战争最后以日军胜利而告终。一位洋人曾说过:“中国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们以为他要干一番大事业,结果他伸了个懒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烟又睡着了。”
战后日军统领东乡平八郎的助手问东乡平八郎为什么在清国境内的军舰没有过来救援?东乡平八郎说:“这正是中国的特点,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团结起来,那现在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我们了。”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阵阵失落和气愤。清政府的腐败才使这次海战的失败,慈禧太后意从北洋水师的军饷中拿出几百万来修整颐和园,导致北洋舰队导弹用尽。我对日本这种侵略他国的恶劣行径深感愤怒。现在,日本还在对钓鱼岛蠢蠢欲动,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祖国更加强大,不再让其他国家侵略我们。
观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
今天看了新片《一九八四甲午大海战》,一部一百一十八分钟的电影却带我会到了一百多年以前。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一百多年前的战争,一边多年前外国人对中国的奚落。“国家落后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欺负”这句话即使在一百年以后也是真理。
从这部影片中我看到的是没落的王朝中那群为国家战死苍茫海上的战士,他们的不畏牺牲,与舰同沉,鲜血染红中华的领海,爱国的热情已是百年而不灭。影片开头,那批远游国外留学的学生乘着中国自己买的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归国时,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强国的希望,一个民族崛起的曙光。但穿着旗服留着长发的海军,也注定了失败的悲剧。
或许处在朝代末期,亦或是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但中国和日本面临的是一样的时代,同样是走入近代史的机遇,同样是封建晚期,两个国家却是截然相反的结局。面对这两种结局,真的是一种心痛,中华民族一直都是处在时代的前沿,五千年来最终败在近代里,却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时期,或许是享受荣誉的时间太长了,让中国也尝尝什么叫屈辱,可这屈辱的影响也确实太长啊!然而日本总有那种勇气和决心,学习别人,努力追上,甚至超越老师。日本虽是个岛国,却用很强的国民素质和毅力,当年的明治维新,明治天皇可以将自己的日常开销费用用在海军的建设中,甚至为了节俭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中国呢,慈禧竟然为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居然用海军军费去修缮颐和园,荒.唐的可笑。海军交战炮弹居然装不进炮膛,也就只有中国能这样。将士们奋力杀敌之时,腐败的官员居然在享乐,奢靡的笑声听着就令人作呕。
然而影片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邓世昌和刘步蟾及他们的同学,战火中誓死杀敌,“与舰同沉”的信念,让中国人在这次甲午海战中输的也很有骨气。邓世昌手拉冲锋旗,用残破的军舰向松岛号时,我的心被震撼了,即使没有弹药,即便只剩下残破的躯体也要奋力一搏,这就是英雄。硝烟吹散了他的长发,一位英雄的形象就这样被定格在广阔的大海之上。沉船时,与自己的爱犬也随之而去。刘步蟾他们宁可自尽也绝不在船上挂上白旗,真的是“人生自古谁无似”。当我看到满清龙旗降下来的时候我的心也会跟着痛,虽然已经不是满清时代,可那却是当时的中国。
历史就是过去,中华五千的辉煌也好,近代的屈辱也好它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黄土掩埋,如今的定远号已是黄海海底的废墟,曾经被割走的中国领土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已收回。或许你会说:一百多年前有甲午海战,一百多年后有南海的纠纷。至今日本都在和我们争夺钓鱼岛,甚至连小小的菲律宾都在和我们争夺黄岩岛,你对政府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会提出质疑,认为是政府的软弱。我们虽然已经不是百年前的清政府,我们是有先进的海陆空部队,有些方面已走到世界的前端。但我们更要认清我们国家的位置,单从国家性质而言,我们社会主义的身份就已经让我们在国际上面临许多的敌人了,而做为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上只有五个,最强的一个也就只有中国这一个,成立了只有六十几年,__耽误了十年,真正地发展又只有改革开放这三十几年,我们的国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利比亚战争我们国家能在三天的时间里让所有华人撤回祖国,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我们的国家不会让企业破产,让人们受冻挨饿。然而当你抱怨政府软弱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又能为国家做什么呢,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你是不是有勇气去“与舰同沉”呢?
收起我们对社会对政府的不满,社会的不公,政府的腐败,无论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都会有的,我们已经不再是生活在满清那个旧时代的平民了,我们现在是身份地位平等的公民,如果你感觉社会对你不公,你就应该用双手去改变你认为对你不公的命运。用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
『贰』 大海的电影有哪些
蓝色大海的传说,大鱼海棠,海洋之歌
『叁』 请大家推荐几部以大海为题材的电影或者电视剧
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
『肆』 有哪些与大海有关的电影或纪录片
该片讲述了一名搭乘帆船出海的男子,遇上了暴风雨,失去对外联络装备的他只能弃船求生的故事。该片通过演员不断尝试利用身边各种物件创造逃生机会而悬念迭起,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寓言上它们如出一辙,但《一切尽失》用影像语言把这类故事演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伍』 和大海有关的 经典电影
这种问题又要累人了,哎~
深海长眠
美人鱼
梦游夏威夷
失落的亚特兰提斯
海底总动员
荒岛余生
怒海骄阳
奥德赛
弗兰肯斯坦
哪吒闹海
荒岛惊魂
声光伴我飞
深海寻人
夜海倾情
碧海蓝天
海猿
怒海骄阳
日本沉没
内海之轮
初恋50
牛仔库的夏天
终极豪情
那年夏天
宁静的海
露西亚的情人
白鲸
大白鲨系列
完美风暴
深海
未来水世界
恋战冲绳
钢琴课
红色沙漠
怒海争锋
大鱼
海神号
老人与海
深渊
蓝色大海
后天
海底两万里
爱神
不知海战片算不算
虎虎虎
珍珠港
将功折罪
甲午中日战争
击沉俾斯麦
大西洋海战
东海战
幽灵号潜艇
死亡潜航
猎杀红十月
红潮风暴
敌方水域
U571
中途岛海战
从海底出击
另外推荐村上的小说 海边的卡夫卡 超经典~
累死了,给分吧~呵呵~
『陆』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宣告了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我国的海上作战能力大受打击。当时的统治者还不以为然,只是一昧的妥协,显示了其软弱无能。说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怎么写电影《甲午大海战》 观后感 吗?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 文章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
这部影片笔者在小时候曾经看过数遍,片中的爱国人物邓世昌的英勇行为一直激荡着笔者的爱国之心,今日特地让笔者的儿子也在网上看了这部影片。
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战中中方英勇反击的光荣 事迹 ,但所有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最后甲午海战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我方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后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进一步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为以后中日之间再次发生战争提供了可能!
为什么甲午海战以我们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并不是简单的`北洋水师队形的排列错误,更不是北洋水师的坚船利炮不够先进,恰恰相反,当时的北洋水师拥有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舰船,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不一定武器的先进是必要因素!
更重要的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机制的原因,但看看当时腐败的清政府,一切都处于混乱和飘摇之中,对外政策总是希望英美列强的调停来实现避免战争的目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沉醉在坚固的马其诺防线上,结果是被德国绕过攻击,英国也希望和德国和谈,放纵波兰被吞噬,苏联赶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果呢?英国,法国,苏联全部和德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古往今来,说明一个道理,和敌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试图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根本上不过是个美好的幻想而已!
事物的发展一旦形成趋势,是很难改变其发展的进程的,试图通过谈判,等待,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化难以处理!
甲午海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面对外敌,不要抱任何的幻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期待和平最终的结果是加速战争的到来!
笔者也希望众多家长让孩子多看看这样经典的影片,早日让他们接受这样的爱国主义 教育 !对孩子的世界观的培养有较大的益处。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曾经的东亚病夫了,不论任何国家,敢于挑衅我们,相信在英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叫他有来无回!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
这一周,我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不禁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气愤。
这部电影主要说李鸿章上书,建议光绪皇帝建立海军学堂来培养海军,光绪皇帝同意了。少年时期的邓世昌和刘步蟾等人就在这里认识了。长大后,邓世昌与他的儿时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北洋舰队,并当上了致远号铁甲舰管带。此时,日本正在密谋并吞钓鱼岛。可是,日本众大臣认为中国已经有一个比美国舰队还要恐怖的庞大的舰队,如果开战,可能会惨败。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员从每月的俸禄中拿出十分之一来组成一支和中国一样的舰队。日本首先买了一艘新式快速舰——吉野号。这时,李鸿章发现导弹数量严重不足,有的舰艇上只能用打木头船的导弹来打铁甲舰,而从外国买一批导弹最快也要几天后到达,刘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终,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北洋舰队被迫应战。
这场战争最后以日军胜利而告终。一位洋人曾说过:“中国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们以为他要干一番大事业,结果他伸了个懒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烟又睡着了。”
战后日军统领东乡平八郎的助手问东乡平八郎为什么在清国境内的军舰没有过来救援?东乡平八郎说:“这正是中国的特点,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团结起来,那现在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我们了。”
走出电影院,我不禁感到一阵阵失落和气愤。清政府的腐败才使这次海战的失败,慈禧太后意从北洋水师的军饷中拿出几百万来修整颐和园,导致北洋舰队导弹用尽。我对日本这种侵略他国的恶劣行径深感愤怒。现在,日本还在对钓鱼岛蠢蠢欲动,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祖国更加强大,不再让其他国家侵略我们。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
刚刚看完甲午大海战,每次看这种题材的片子,心都被狠狠的一次次戳痛,当时世界排名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竟如此轻易地就被我们不屑的弹丸小国日本摧毁,这个结果我们不想接受可是就是事实,也早已注定。
日本的掌权者为了自强为了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由天皇带头一次又一次的捐款,而中国的掌权者们又在做着什么呢?
当我们从德国买回的两艘当时最大的军舰回国时,所有人以为中国这个巨人要醒了,可是结果依旧是沉默,也许此时的“沉默”就在预告着未来的“沉没”了吧。
军舰回国时,曾去日本访问,当时我们有机会将日本的海军扼杀在萌芽之中,可是我们没有去做,那个洋人指挥官说的对,我们总是固执己见,因此失去了一次最好的震慑日本震慑列强的机会,也失去了成功的先机。
七年间,我们的军舰的最大用途竟是为了帮慈禧运输新鲜瓜果?这是怎样可笑的一个事实啊!
中国的统治者慈禧为了自己的寿诞挪用北洋军舰的军费修建颐和园,原本即将到手的新型快速铁甲军舰与我们擦肩而过,被日本购去。而那些贪官们则为了私欲,将购置炮弹的经费聚敛于自己的腰包,有这样的当权者,即使有像邓世昌这样有能力的爱国将领又如何?有这样的当权者,我们又怎会不败?不知道今天的国人在看到颐和园庄严秀丽的美景时,会否想到这里曾是用我们的军费建造的呢?会否想到它背后的代价是整个北洋舰队呢?
我们一直认为国贼的李鸿章,的确他是做过很多错事,可是至少他曾为我们国家的富强努力过,为了军费像慈禧争取过,为了最后在马关条约上不割让领土而流下真诚的泪水,不管这泪水是为了自己从此留下卖国的恶名还是什么,他已尽了自己最后的努力。
邓世昌在最后一次回家时孩子说,也许要有一次更惨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所以最后明知是必,败的结局,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一死。而令我最感动的不是别的,是太阳,太阳只是一只狗,可是它却做了连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当时它已被救起,可是在它发现自己的主人还在海中时,它就那样决然的跳下海去,最后与自己的主人一起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此外,提一句,近来影片中不止一次提到钓鱼岛,无论是剧中还是现实生活里任何有点常识的中国人或是日本人都应明白钓鱼岛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最后借用国防部曾说过的一句话做个终结,“吾国虽大,寸土不让;犯我疆域,其远必诛!”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4
看完《甲午大海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都不能平静下来。这是一部能够涤荡我的灵魂的电影,它让我知道了这一段历史背后的 故事 ,那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的时代——现在就真真切切地解剖在了我的面前。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明了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对中国的过去有了新的认识。也许以我的资格,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事实,但是多重线索的交织,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爱国的信仰是它的`大脑,不降的坚守是它的心脏,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是它的四肢手足,这些便构成了活生生的历史。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我看着致远舰沉没的时候我的心是刺痛的。但我想,中国人或许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感性,历史不是你在学校不学习他就不需要你去了解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身体里流着中华祖先的血液。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与自己流着同样的血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为了祖国牺牲了自己。我们就有责任去了解我们的国家的每一段历史,更有义务去热爱我们的国家。
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事实上,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这和当时那个官员各种中饱私囊各种花天酒地各种结党营私要反差很大,这一切皆是因为他们信仰与理念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整日灯红酒绿的官员并没有明白:人活一世,并不是非要在乎钱在乎名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但是像邓世昌这样的人意识到了这些,并且他做到了,而且做得英勇无畏。
从演员的角度看,影片中的演员将这位英雄人物的悲壮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海军是一个绅士的军种,讲求知识、坚毅与风度。而陆毅扮演的邓世昌恰是一名极优秀的海军将领,据说是“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因此,一个长相清秀,又略带书生意气的演员可以很好地刻画这位海军英华的风采。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陆毅对邓世昌的形象塑造是极成功的。这也使我们明白:英雄不应该只为历史记,更要为天下人记。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在情节线中详尽地说明了日本对钓鱼岛觊觎的由来,并让邓世昌率舰队巡游钓鱼岛、台湾及南海诸岛。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这些情节并不相去史实太远,它记录了我们的先辈对于疆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1945年民国海军南海宣示主权,同样体现在1974年人民海军西沙海战和1988年南沙海战,以及此后许多次的保钓、护渔、对峙事件中。无论到什么时候,这种责任感在真正的华夏子孙的身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绝不退让,这是我们的海洋!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
这天,我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深有感触。
电影主要讲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全体官兵奋力抗敌,连破敌方三艘舰船。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击沉。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眼角湿湿的,致远舰官兵那满腔热血保卫祖国的情感打动了我。弹尽粮绝、孤寡无助的舰船,在面临敌方围剿时,没有举手投降,没有卖国求荣,而是毅然组织了反击。
在当下社会,中国人逐渐变得麻木,只为自己而努力,从来不为国家着想。想想都可悲!试想以后若有强敌来犯,中国该如何自卫!所以,不要让悲剧发生,从现在做起,时时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未来为重,有所作为而报效祖国,告慰昔日致远舰壮烈牺牲的壮士英灵!
『柒』 电影《甲午大海战》主要内容解读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以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
而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遥远的东方驶去,年轻的日本天皇正等待着他们,以加速同样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
古老的紫禁城里,年轻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但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公然在朝廷上“垂帘听政”,整个中国充满腐败。
长崎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国一心发展海军,尤其发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军实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一座富丽堂皇的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
“致远”管带邓世昌是北洋舰队中一个不嫖赌不贪私的舰长,右翼总兵刘步蟾的表妹早在英国时就爱慕他的一表人才,而邓世昌坚守着传统的忠孝伦理,不为其所动。
这次小妹从英国带回一个喜讯,英国愿将一艘最新式的军舰卖出,但众人的喜悦很快化为泡影:朝廷因修颐和园早已无钱购舰,而修筑颐和园的费用足以买上二十艘新式军舰。当日本知道这一情况后,天皇再次带头捐款,抢购下了这艘新式军舰,并命名为“吉野”号。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是为甲午战争,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并在旅顺进行了灭绝全城的大屠杀,全城只剩下36人。而此时的北京颐和园里却是一片欢歌,慈禧太后的六十寿典进行得如火如荼。
1895年1月14日,日本在明知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情况下,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将钓鱼岛改名为尖阁诸岛,归为己有。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被慈禧派往日本求和。李鸿章屈辱地踏上码头,昔日威风的总理大臣如今却低头俯首的哀求对手,却不知日本早已破译了中国的电报密码!
而且自己的国力也早就空虚,打不下去了。历史就这样把中国推向了更加苦难的深渊。日本要求中国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又提出了赔银两亿五千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通商口岸等一系列条件。
李鸿章愤然离去,却被日本民众袭击,子弹打入脸部。不久后身在医院的李鸿章收到软弱腐败清政府的答复,同意日本提出的全部条件。
4月17日,李鸿章颤抖地在耻辱的条约上签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关条约》。直到五十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多万人的牺牲换来日本在二战中的无条件投降,台湾及附属岛屿才回归祖国。
又过了六十七年,一艘海轮驶过平静的海面,一幅当年少年学子的照片飘落大海。而在那深蓝色的海底,静卧着一艘铁甲舰的残骸。
(7)电影大什么海扩展阅读
主要角色简介:
1、邓世昌
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北洋水师中军中营副,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将致远快船管带。
2、李鸿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捌』 和大海有关的电影
碧海蓝天(碧海情深)英文名The Big Blue
非常美的电影,我看了很多遍。
作为法国人吕克.贝松的成名作,《碧海蓝天》没有任何的商业气息,她就是一部圆梦的电影,她带着一个男人童年的印迹和对大海的眷恋、对爱对生命的思考,讲述着简单而又永恒的故事。当音乐涌动将希腊爱琴海的海水宽阔地推入眼前,我凝神屏息。在宁静的海岛小镇上,雅克和恩佐的友谊和战争从一枚硬币开始,童年愉快地穿梭于白色和蓝色之间,在希腊闪烁的阳光下,他们纵身一跃,各自寻找自己的梦想。
让·雷诺扮演了伟大的潜水员恩佐。是的,我喜欢说“伟大的恩佐”,你一定记得他的小汽车,他滑稽的意大利潜水服,他自负的表情,他的不可一世,他的爽朗,他的柔情,他在海边穿一身白衣弹着钢琴,他用尚.雷诺最具有特征的嗓音说:“我要找一个人,我要找到雅克!”。因为只有童年的伙伴雅克才是他真正的对手,只有雅克才能够明白海洋的秘密。
“你知道怎么才会遇见美人鱼吗?要游到海底,那里的海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了回忆,躺在寂静中,你决定留在那里,抱着必死的决心,美人鱼才会出现。她们来问候你,考验你的爱。如果你的爱够真诚,够纯洁,她们就会接受你,然后永远地带你走……”
雅克和恩佐就这样在蓝色的背景下,一次次的潜入深海,恩佐为了征服海洋和雅克,而雅克,雅克无需征服,因为他本身就属于海洋,在那里他没有拘束,像逃离人类的异族回归了故乡。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忘记雅克,他那样容易的获取了你的心。你无法忘记他的眼神,他眸子里害羞的友善的光彩,但他不属于任何人,我们只能远远的爱着他,眷恋他。我有时候也做点白日梦,一次次的将自己当成是乔安娜,梦想着能够被雅克抚摸一次,能够和他在希腊美丽的夜晚对视一回,在秘鲁那片白色冰原上,和他初次相遇,直到最后对他说:去吧,我的爱人,去海里。
吕克·贝松没有让相爱的人在一起,或者说这个故事是要远远的将俗事抛开的。恩佐在一次潜水失误中将生命交给了大海,雅克护送他的灵魂走入海底的深处;那些来自海的声音,那些海豚伙伴们无时无刻不在另一个世界召唤雅克的归来。在寂静的夜晚,这是最后的抉择,雅克听见了那些声音,他的灵魂告诉他要什么,他告别了他的乔安娜,潜入深海,这是生命的回归,是永恒的大爱,纯洁的雅克拥有了一切,那些同他一同追逐嬉戏的海豚,也许其中一个是他少年时就消失的爸爸,也许其中一个是他的乔安娜,他伟大的朋友恩佐。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该往哪儿去呢?在《the big blue》里,在海洋的背景下,躺在宽大的蓝色中听一首天籁,直到光滑的海水覆盖我们,一同回归生命最初的宁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