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多少元
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500亿元大关,创下新纪录。
过去是怎样的呢?
从2003年电影产业化改革启动时的全国总票房10亿元,到只用324天即突破年票房500亿元,中国电影只用了短短十几年,这是世界电影史上都未曾有过的速度。
业内人士如何说?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释放出的巨大活力,在十几年改革的积累下,中国电影已经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台阶,正在改写着以好莱坞为单极话语权的世界电影格局。
如今的趋势如何?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始终以年均30%左右的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全国电影票房170.73亿元,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2013年,突破200亿元;2014年,逼近300亿元;2015年,达到440亿元……正当人们期待着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突破500亿元的时候,当年票房却仅较上年增长了3.73%,以457亿元收尾。一时间,有人说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触到了“天花板”。
也有人认为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的神话已经结束,进入了漫长的低速发展期。然而,今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态势,对这些言论给予了有力的回击。
⑵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559亿元了吗
据报道,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电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⑶ 截止到2017中国的电影票房最高多少 2017年中国总票房会比2016年高吗
1、最高的就是——战狼2(截止8月11日,上午9:00)
实时票房: 0.27亿
上映: 16天
累计票房 40.12亿
估计可能达到50亿左右的票房。
2、现在2017年上半年票房272亿,2016年总票房475亿。
3、由于有战狼2,贡献的50亿票房!加上下半年票房,超过去年不成问题!
⑷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超过5亿人了吗
据报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网络视频用户近5.79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2亿。
专家表示,进行网络直播、发布网络短视频的人群,一部分是以此为职业,如网络主播等,以出位内容博得眼球进而赚取收入,另一部分则是出于新奇、炫耀等心理,折射出当下青少年生活方式单一、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法律意识淡漠等问题。
今年以来,主管部门频出重拳,给一路狂飚的网络视频行业踩下了急刹车,约谈、整改、下架,低俗恶搞打色情擦边球,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希望更多的不良视频可以早日被整治!
⑸ 截止到2017中国的电影票房最高多少
据悉,2017春节电影票房统计破30亿了。春节期间,电影票房继续保持增长。艺恩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16时5分,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2日)票房报收31.32亿元,较去年春节档30亿元的票房成绩略有增长。
⑹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多少亿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电影局负责人称,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电影市场规范年”活动深入开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我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⑺ 龙标电影网络首发率上涨370%,多元分账+巨头入局冲击传统院线
作者:庞李洁
不久前,春节档电影盗版大案宣布告破,案件涉及《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等8部春节档影片。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网络盗版高清电影的传播,对院线票房和正版视频平台造成的损失约7.87亿元。
愈发猖獗的盗版内容不仅阻碍了部分观影群体走进影院,也触动到视频平台的利益,造成了线上线下大面积的票房损失。
尽管网络盗版电影无法超越院线的观影体验,但是在“免费”方面还是可以“完胜”买了版权的网络视频平台的。
当前,传统院线与优爱腾等网络视频平台之间几乎零窗口期的对接,不仅扩展了影片的消费场景,还延长了影片的票房收割周期。电影的线上发行势必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而且将是一片充满想象的蓝海。此时,打击盗版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今年,春节档的多部影片都在下映后随即登上各大视频平台,其中《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等影片都采用单片付费的模式,《新喜剧之王》在付费期间,仅在腾讯视频一家的播放量就达到1亿次以上,取得了不错的网端收益。传统院线与网络院线的“无缝衔接"不仅满足了更多元的观影需求,也有利于带动电影大盘的票房扩张。
随着网络视频走向付费时代,网络院线覆盖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经占到总体网络视频用户的50%以上,达到53.1%。各大视频平台的付费用户将近3亿。
在高速增长的付费群体中,电影是拉动用户付费的首要因素,占比将近40%。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视频平台的影片库除了传统院线的二轮内容,快速走向精品化的网络大电影也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2018年,全网共34部网大分账票房突破1000万,而2017年这一数据则为13部,其中,2018年分账最高的网大《大蛇》的票房更是突破了5000万。
网络院线的票房天花板不断被刷新,也吸引到更多资本和人才入局,甚至一些已经拿到龙标的影片也开始将网络作为首发渠道。尤其对一些中小成本影片而言,网络院线越来越多元的分账模式更有利于抬高此类影片的票房上限。
在利益驱动下,“网院同步”发行或成常态。随着选择“网院同步”发行的影片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上的直接冲突将加剧网络院线对传统院线的冲击,不过双方并非完全对立,用户对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使两者互补共生成为可能。
尽管网大对网络院线的票房贡献不断走高,但网大从诞生至今一直位于电影行业“鄙视链”的底端。不久前,网上流传着一张关于电影行业的“鄙视链”图,网大甚至未被列入其中,可见网大在业内地位之低。
传统院线看不起网大,一方面在于网大在诞生之初,就给人粗制滥造、蹭IP、山寨、打擦边球的负面印象。另一方面,随着网大质量普遍上升,盈利能力增强,也将加剧网大与院线电影之间的竞争关系。
当然,国产网大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无法与传统院线电影一较高下。但对比国外来看,发展相对成熟的Netflix即便花高价加入美国电影协会,但却始终没有叩开美国影院业主大会的大门,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原因更多地在于利益冲突。
在刻板印象和潜在隐患之下,网大想要打破行业“鄙视链”,只能从扩展利润和精耕内容两方面着手。
1、各平台分账模式多元化,网大票房整体抬高
此前,镜像 娱乐 (ID:jingxiangyule)曾在《2018年34部网大分账过1000万,同比增长160%,网大走向精品多元化》一文中详细解析过优爱腾三大平台的网大分账模式。各平台通过内容评级划定分成基数,再根据有效播放确定分成额度。除了内容分账,各大平台还有拉新会员分成、广告分成等,再加上当前的单片付费模式,网大的分账形式越来越多元。
而且,各大视频平台的分账模式都在向着去“唯流量论”的方向发展,给优质内容更大的获利空间。据统计,2018年,网大分账TOP30累计票房超6亿元,网大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巨头入局,精耕内容
不断做大的网大盘口开始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入局,尤其是在网大走过野蛮生长期之后,资本更多地向头部公司集中。2017年下半年,新片场D轮融资额达到了1.47亿,淘梦影业也完成了9000万的B轮融资。网络院线的票房表现成了这些公司潜力评估的标准之一,其中与爱奇艺有过合作的多家公司融资额都达到了千万级别。
不仅如此,传统的电影公司和电影人也在近两年纷纷进军网大行业。例如,华谊兄弟、欢瑞世纪、慈文传媒等通过开设或收购新媒体子公司布局网络电影领域;欢喜传媒公告称将在未来六年内,拥有对张艺谋执导的三部网络系列影视剧的独家投资权,而这三部网络系列影视剧有可能就包含了网大。
内容品质的抬升将逐渐撕掉网大粗制滥造的标签,而更大的利益空间则将吸引更多影片投向网络院线的怀抱,甚至包括一些传统院线电影。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拿到龙标,却以互联网为第一发行渠道的作品共146部,比去年增长370%,越来越多的龙标电影开始更加重视网络院线的发行能力。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传统院线的影片质量整体更高,大屏、3D、超清等技术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但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和新的消费习惯形成,传统院线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传统院线承载力有限,整体供过于求。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年产电影达到1082部,全球年产电影上万部,但传统院线上映电影仅400余部。
2、传统院线排他性强。 观众在选择影片观看时,往往非此即彼,因此对于同一天上映的电影,更多排片给头部,腰部、尾部的影片票房空间相当有限。
3、传统院线观影成本高。 这个成本不仅是电影票价,还包括花费的时间成本,观看一部时长在1个半小时的影片往往需要花费的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
4、部分用户选择的自由度被限制。 传统院线电影作为一种社交 娱乐 方式,大多数是群体观影,个性化的观影需求受限。
5、“私密”观影的需求增长。 2017年,私人影院的规模从2014年的200家发展到上万家,反映出观影群体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在高速增长。另外,CBNdata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单人观影规模持续扩大,若影片在网络、影院同步发行,这部分群体转向网络观影的概率更大。
相比之下,网络院线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院线的短板。网络院线拓展了影片的发行渠道,能够有效减少影片在传统院线“一日游”的现象,缓解传统院线供不应求的排片压力。尤其是对中小成本的影片而言,与其在与头部影片的竞争中沦为炮灰,不如将网络院线纳入发行渠道,以更稳妥、更多元的方式获取投资回报。
2018年,共有9部电影“网院同步”上线,尽管其中并没有票房特别高的影片,但还是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惊喜。例如,《S4侠降魔记》影院票房364万,网络分账1322万;《九门提督》影院票房0.9万,网络分账1054万,是传统院线票房的1171倍;《天下第一镖局》影院票房50万,网络分账994万等。由此可见,一些在传统院线竞争力较差的影片确实能够在网络端拿到更好的收益。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未来,中小成本的传统院线电影选择“网院同步”发行将成常态。传统院线与网络院线对多元消费场景的覆盖也有利于拉动电影大盘票房整体上扬,但随着“网院同步”发行的影片规模扩大,在内容上的直接冲突或将加剧网络院线对传统院线的冲击。
不过,即便如此,网络院线与传统院线也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两者的存在将满足观众更多元的消费需求。影院观影是一种时间上的重度消费,往往伴随着用户的社交需求;而线上观影则相对轻度,影片选择和时间安排都更加自由。尤其是在大片云集的重要档期,频繁的影院观影并不现实,网络院线则能够满足用户在单一档期内观看多部影片的需求。
另外,还有很多用户会在影院看完大片之后,再去视频平台二刷。可见当下观众对传统院线和网络院线的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
当然,从目前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网络院线发行能力增强,营销体系完善,网大在资本和人才加持下输出更多精品化内容,必然会对传统院线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最终冲击的程度如何则取决于用户对不同消费场景的偏好程度和观影习惯。
⑻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了吗
据报道,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电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7年,“电影质量促进年”取得实质性成果。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纪念建军90周年为契机,一批优秀献礼影片取得了可喜突破,树立了主旋律影片创作的新标杆。多题材、多类型、多样化的创作格局更加巩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Ⅱ》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⑼ 近40部网络电影分账破千万,网大的春天来了吗
客观地讲,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会因为它的播出形式而发生质的改变,而网络电影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对整个行业抱有了更多的期待。网大的春天来了吗?确切地讲,网大的春天一直都在,只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程度不同罢了。
2021年的院线电影市场持续低迷,但与此同时,网络电影的发展势头正猛以往的网络电影常常与“劣质”“low”这样的贬义词相关联,流水线产品一般的网大不仅剧情毫无新意,演员的演技也是一言难尽,甚至大部分电影会用性感惹眼的宣传海报做噱头,这种低端的营销方式使人反感。
虽说目前的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仍存有一定的差距,毕竟在家观影与在影院观影的观感是不同的,影院的巨幕与收音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与听觉上的体验是网大无法取代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制作质量越来越精良,网大的发展正在更新换代,属于网络电影的春天,相信在不远之后就会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