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关于狮子的记录片,只记得片子最后一只雄狮瘦的皮包骨头尾巴还受伤溃烂最后死亡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
这个就是普通的第九套的关于自然的片子
我记得是雄狮原来是狮王,被两只雄狮打败后夺取了它的狮群
最后它死后鬣狗来了把它吃掉了,解说还说鬣狗早就想吃狮子肉了~
建议您查一查一个月内(这部片子应该是7月播出的)央视的节目单:)
『贰』 一部外国电影 很多变异人 开始是兽首人身好像还有尾巴,有狮子蜥蜴什么的
打斗的应该是02年香港和美国合拍的电影《黑侠2》
黑侠2 (2002)
主演: 安志杰 / 西恩·马奎特 / 托宾·贝尔 / 乔·鲍里托 / 柯受良
『叁』 有条大红尾巴长得像狮子是哪个电影
是不是这个
如果是这个
那就是2018年电影
神奇动物在哪里 2
『肆』 迪士尼动画片里的狮子形象大大影响了我对狮子的看法,你们认为真是的狮子性格是如何的
狮
狮是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公狮身长可达180cm,母狮也有160cm。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家伙或许在母狮眼里是英武挺拔的帅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们'的注意。狮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母狮的耳朵好像是个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另外,狮属于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而美洲狮则为猫亚科,两者相差颇远。)。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
生活在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雄狮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较短。它们也处在灭亡边缘。
狮过去曾生活在欧洲东南部、中东、印度和非洲大陆。生活在欧洲的狮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生活在亚洲,尤其是印度的狮差点在20世纪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宛如抽风般猎杀殆尽(完全显示了人类类似‘穷鬼乍富'后的猥琐!),幸好一向将狮奉为圣兽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们,将它们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内。那里的狮如今已繁衍了大约300-400头左右。在生活在西亚的亚洲狮因偷猎而灭绝后,吉尔国家森林已成了亚洲狮最后的栖息地……
生活在非洲的狮如今基本分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南非以北的大陆上,在这里的广阔草原、开阔林地、半沙漠地区生活,并在肯尼亚海拔5,000米的高山中也有发现。
狮的亚种较多,人类学界也对狮的亚种做出了不同分类,目前已有两个亚种被人类灭绝:
P.l.leo:巴巴里狮,生活在北非,于1922年灭绝
P.l.melanochaita:开普狮或好望角狮,生活在南非开普省,于1865年灭绝
与其他猫科动物最不同的是,狮属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例如,母狮们会互相舔毛修饰,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当然还会共同狩猎。
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员完成。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占了便宜,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女性猎手靠近的声音。这些巾帼英雄们总是协同合作,尤其是猎物个头比较大的时候。这些女士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尽管这招看着厉害,但实际上它们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才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它们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狮群中男士很少参与捕猎,当然,基本只负责“吃”。这也不能怪它们的大男子主义和懒惰。要想在开阔的草原上把夸张的鬃毛和硕大的头颅隐藏起来,还真是不容易,与其让它们在外面四处惊吓猎物,还不如回家闲待着呢。
不过尽管不事生产,雄狮仍然受到母狮的尊重,于是捕猎回来的战利品通常先由雄狮享用,等它们用膳完毕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狮,最后才是孩子们。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甚至年幼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等等,当然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等也不会放过。有时它们还会仗着自己个头大,顺手抢其他肉食动物的战果,比如哪只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的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对方。另外,它们还会吃动物腐尸。
狮群中的母狮基本是稳定的,它们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个狮群。当然狮群也会接纳新来的母狮。但公狮常常是轮换的,它们在一个狮群通常只待两年(然也有长达六年的记录),要么是被年轻力壮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赶走,要么是自己腻歪了,离家出走以寻找新恋情和家庭。还有,刚成年的青少年雄狮也会被狮群实施强制独立制——赶走,这么一来,草原上就会多了一堆无家可归的雄狮,这里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发着魅力的壮年冒险家,还有被人打败赶走的老头子。这些流浪汉有时独自行动,黯然生存,有时干脆组成男性互助小组,在其中的成员征服了另一个狮群前,它们就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好哥们,在草原上四处游荡,追踪迁徙的猎物群。听说还有些雄狮本事和魅力大到能控制附近的其他狮群,能同时维持两个“家”。
狮群中的男性成员当然也不完全是白吃白住,它们除了承担一半繁衍后代的任务,还要和草原上游荡的流浪汉们做斗争,这不但关乎自己在狮群中的地位,包括交配权,还涉及它的后代的性命。因为胜利者常常杀死狮群中无力自卫的孩子,逼迫狮群中的母狮愿意和它婚配。
狮群的领地范围大小不等,例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的狮群可能会搞到119-275平方公里的领地,而在内罗毕国家公园里生活的狮群,顶多能抢到31平方公里就不错了。最大的领地能超过400平方公里,边界用排泄物划分。有时相邻狮群间的领地有时会交叠,不过它们很少以暴力解决这种问题。
狮群中的母狮可能会在任何时候进入婚配状态,而且母狮们这点上总有同步性,这种奇特有趣的现象科学家们还没能透彻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不过这保证了狮群中的孩子们年龄基本相当,每个妈妈都能给不同的孩子哺乳,当有些妈妈出去捕猎,剩下的妈妈就会义不容辞地担当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没生育的母狮也会负起照看狮群孩子的责任,为它们舔毛,并陪它们一起玩耍。
母狮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个宝宝(通常是2-4个)。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身上带有赭石色的斑点,特别是腹部和腿上。宝宝们在四周大的时候开始尝试吃肉,通常是妈妈回吐给它们,半消化的肉食。长到6、7个月的时候,它们就基本断奶了,这时候身上的斑点也慢慢消失。不过有个别家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带有这种斑点,虽然很不清晰。孩子们一般会随着妈妈长到2岁左右,这时候男孩们就面临严酷的独立问题了。而要到性成熟,女孩们得长到2-3岁,男孩子们则要5-6岁,那时候青年独立团也在外混了好几年,已经强壮到能和其他狮群的男性打架了~~ 不过70%-80%的孩子都活不过两岁。这取决于食物情况,当然,还有雄狮杀手。如果挑战成功的雄狮要杀死的幼子超过6个月大,这时它们的妈妈会尽力带着它们逃离狮群。圈养下的狮寿命超过30年。
狮最大的“天”敌当然还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人类。而且他们的猎杀绝大多数和生存毫无关系,只是为了满足不正常的杀戮欲。正是在它的驱使下,非洲的两个亚种莫名灭绝,亚洲狮则几近灭亡。如今这种非正常行为终于少了很多。不过非洲狮如今还要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疾病的困扰。爆发在草原上的传染病能在很短时间内夺去数万头动物的性命,例如肺结核和猫爱滋(FIV)。
亚洲狮也面临栖息地的问题。300多头亚洲狮一起挤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确实压力很大。据说人们有计划将一部分亚洲狮迁移到其他保护区,为的是一旦出现疾病爆发或其他灾难,还能有其他狮群幸存。
狮的起源及亚种分化
目前已知最早的狮类祖先的化石在非洲东部的 Olvai 峡谷中北发现,是在距今大约15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那是一种类似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的食肉动物,它的骨骼结构兼有现今狮子和虎的共同特征,被称为原始狮(Panthera leo fossilis)。到了距今50万年前,这些原始狮开始从东非草原向四处扩散,由于对不同环境的很好适应,其中一些成员开始“走出非洲”并独立演化。
进入亚洲东北部的成员演化成了杨氏虎(Panthera youngi),那是一类略小于洞狮及美洲拟狮的猫科食肉动物。译名中虽然有“虎”字,但杨氏虎与起源于中国的现代虎类以及剑齿虎类却不是同源,并且与二者共存了相当长的时间,藉着对环境的高度适应, 杨氏虎在距今约35万年前曾在包括周口店在内的中国东北部广泛分布。
进入欧洲的原始狮(Panthera leo fossilis)适应了山地和寒冷的气候,进化成洞狮(Panthera leo spelaea),一些学者推断美洲拟狮(Panthera leo atrox)可能就是洞狮中的某些成员通过亚洲北部的白令大陆桥,进入美洲大陆单独演化而成。同样,留在非洲的原始狮通过相应演化(也出现过一些已绝灭的特化分支),进化出现代非洲狮和亚洲狮(它们是非洲狮在距今更近的时候再次进入亚洲而成)
在距今30万到10万年期间,洞狮(Panthera leo spelaea) 的足迹遍布欧洲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区。不过很明显,它们不太适应密集的森林或较深的雪原。洞狮化石在欧洲最西分布达英伦三岛,最东到西伯利亚的 Alazeya 河流域,它们的主要猎物可能是马、骆驼、猛犸幼崽和各类野牛,也许就是追踪这些猎物,它们中的一支通过了冰河时期的白令大陆桥,进入了陌生的北美草原,更广阔的环境迫使它们演化出长长的四肢,以利更快的奔驰,美洲拟狮出现了。
当时北美草原的环境及食物状况可能大大优于欧亚大陆,美洲拟狮的扩张显得非常迅速和顺利,它们从阿拉斯加向东进入育空地区,向南穿过威斯康星平原直达佛罗里达、墨西哥甚至是秘鲁南方的山地。与洞狮的习性一样,相当密集的森林使得它们始终没有进入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
进入育空的美洲拟狮们在狩猎中难免要与别的食肉猛兽发生冲突,诸如巨型短面熊和体形类熊的似剑虎(Homotherium),成群恐狼的骚扰也不可不防。不过,凭着强大的力量和速度,美洲拟狮往往占得上风。不少学者推测,与现代非洲狮一样,美洲拟狮也是营群居生活、群居狩猎的社会化动物。然而, 也有学者宁愿相信它们是单独或成对狩猎。他们的依据恰恰来自La Brea 沥青坑,那里发现的美洲拟狮的个体中,雌雄的数量相当,这一点与现代非洲狮(Panthera leo leo)大不相同。
也许与洞狮和现代东北虎一样,美洲拟狮较好地适应了育空地区寒冷的气候,它们住在洞穴或峡谷中,并以干燥的草来铺垫它们的窝。依照美洲拟狮的解剖构造,至少能像非洲狮一样,在追击猎物时能达到每小时 48 km 的速度。与美洲剑齿虎一样,它们最主要的猎物仍是野牛,1979年,在阿拉斯加Fairbanks发现的冰冻的野牛尸体,据专家考证,该野牛就是于36000年前被美洲拟狮所捕杀。马类、叉角羚甚至较小的猛犸也在它们的食谱上,远古人类呢?(不过,在美国爱达荷州一处古印地安遗迹中发现,在距今10,300年前,古印地安人曾捕猎并杀死过美洲拟狮)。
『伍』 以前有个动画片是一个战队4男1女他们还有灵兽 是用一个宝珠招唤的有红色的狮子 鲨鱼 还有忘记了 几
《百兽战队牙吠连者》日文名:《百獣戦队ガオレンジャ》,于2001年2月18日至2002年2月10日在朝日电视台每逢星期日7:30-8:00播放。全51话。东映制作的"超级战队"系列第25套作品。也是中国内地唯一引进的一部作品。该剧为超级战队系列在台湾播放的第一部,2005年由八大戏剧台早上9:30首播,晚上7:00重播,台湾译名为【百兽王战士】,结果此特摄剧,收视率相当耀眼,也是历代超级战队系列收视率最高的一部。以此组为鉴,以后的八大戏剧台就将陆续播放其他战队,一直至炎神战队轰音者为止,让台湾的观众也可以欣赏到日本五色战队的精彩剧情。
灼热之狮子--牙吠红!!
孤高之荒鹰--牙吠黄!!
怒涛之鲨鱼--牙吠蓝!!
钢铁之猛牛--牙吠黑!!
美丽之白虎--牙吠白!!
闪裂之银狼--牙吠银!!
凡是有生命之处,都会有正义的吼声--百兽战队牙吠连者!!
你说的是这个吗,童年回忆啊
『陆』 求一个动画片,一个农夫平时就拔窗外的葱撒盐吃,动画开头还有一只尾巴很长的狮子倒计时
这样的动画题材太多了,你可以描述的再详细点吗?
『柒』 关于世界最大的狮子
狮子作为森林之王,是十分厉害的猛兽,也是继虎后的第二大猫科动物,作为非洲最大的猎手,有些狮子体型也是很庞大,但可惜都灭绝了。
世界最大的狮子
世界上最大的狮子有多大
狮子(学名:Panthera leo)雄性体长达260厘米,体重180~250千克,颈部有鬃毛,雌兽体形较小,一般只及雄兽的三分之二,是唯一雌雄两态和群居的猫科动物。分布于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和亚洲的印度等地,生活于开阔的草原疏林地区或半荒漠地带,习性与虎、豹等其他猛兽有很多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猫科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雌兽的怀孕期为105—116天,每胎产2—5仔,也有多达7仔的,多生于草丛或岩洞中。狮子的寿命为20—25年。
雄狮拥有夸张的鬃毛,非洲狮的体型硕大,是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 。综合统计,
狮子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180公斤,体长1.8~2.5米,尾长1米(《辞海》)。对各地区狮子进行了多次科考测量,其中,津巴布韦保护区雄狮最大值242公斤,最小172公斤,平均174公斤,津巴布韦北部发现超过272公斤的狮子。雌狮平均139.8公斤,最大165公斤,最小110公斤。卡拉哈里雄狮平均188.4公斤,最大214公斤,最小164公斤,雌狮平均139.8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127公斤。克鲁格公园雄狮平均187.5公斤,最大225公斤,最小150公斤,雌狮平均124.2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83公斤。东非雄狮平均174.9公斤,最大204.7公斤,最小145.4公斤。雌狮平均119.5公斤,最大167公斤,最小90公斤。德兰士瓦地区狮子出现过251公斤的测量记录,1982年在纳米比亚Etosha国家公园实测一头雄狮体重达到260kg,成为最大的实测科考记录。2005年在津巴布韦测量了5头雄狮,其中三头体重为199公斤、209公斤、211公斤。另外,野生最大的雄狮体重可达270公斤,体全长超过3米。1960年在肯尼亚被射杀了一头雄狮,体重测量为272公斤以及一头1996年射杀于南非的雄狮,空腹测量超过270公斤(出自肯尼亚野生动物局)等很多个大个体纪录。另外一头野生雄狮狩猎纪录是313公斤,1930射杀于南非。非洲野生雄狮体重最大的狩猎纪录为341公斤(出自一个日本著名的介绍狮虎网站和一些科考文献中,但尚未得到相关动物学承认)。野生亚洲狮体重狩猎纪录是308公斤。野生非洲雌狮最大的测量纪录为272公斤,来自肯尼亚。雄狮笼养最大体重吉尼斯世界纪录可达366公斤,不过1970年曾出现过一头圈养狮肩高达1.12米、全长(含尾)3.2米、体重375公斤。还有一些纪录,有几头圈养的狮子体重曾分别达到了254公斤、223公斤、208公斤,虽然有相关资料,但尚未得到权威认证。
开普狮和巴巴里狮 是灭绝的两个亚种,其中前者灭绝于19世纪,没有留下任何可靠的记录,现存世的开普狮标本肩高1.2米、全长(含尾)达到3.34米。巴巴里狮灭绝于上世纪前期,但动物园里还有一部分笼养的巴巴里狮,其中最大的一只肩高达1.33米、全长(含尾)3.34米、体重435.88公斤,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记载的最大狮子。还有一些传言,有两头狮子体重达到了550公斤和488公斤。它们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这两个亚种曾经被猜测是世界上最大的狮亚种,但由于灭绝太早没有留下任何可信的资料,平均体重难以猜测。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一九二二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的,有关科学家认为其和东非狮大小近似。
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亚洲狮雄性身躯略小,体长1.1~1.7米,体重一般在100~160KG左右,雄性全长1.9~2.8米多,体重一般在150~190KG左右,皮肤比较皱。相对非洲狮,亚洲雄狮的鬃毛比较少不是很浓密,在它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长毛,而它的尾端球状毛也较大,亚洲狮是亚洲最凶猛的猫科动物之一,也是亚洲最顶级的食肉动物之一。曾经在亚洲地区广泛分布,但因人类的猎杀和环境的破坏,使亚洲狮几乎走向了灭绝。
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家伙更能吸引雌狮的注意。狮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狮子一般以食肉为主。非洲狮的数量在减少,但是它们目前并未被列为濒危或受威胁物种(亚洲狮濒危)。
世界上最大的狮子有多大--巴巴里狮
巴巴里狮又名北非狮、阿特拉斯狮,是狮子的第二大亚种和指名亚种,也是唯一生活在非洲北部的狮子、地球上体型最大的狮子之一。巴巴里狮头骨较大、体型极大、鬃毛发达,体型小于开普狮。巴巴里狮曾分布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突尼斯、利比亚五国,因为过度捕杀和栖息地被破坏,于1922年在野外灭绝。
巴巴里狮是唯一生活在非洲北部的狮子,也称北非狮或阿特拉斯狮,它们是狮子的指名亚种和最早被欧洲人所认知的狮子,也是北非食肉动物的三巨头之一;相对于其他非洲狮它们和亚洲狮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甚至有人认为公元1世纪灭绝的欧洲狮就是这个亚种。在罗马帝国时代,它们被大量抓到古罗马斗兽场去当作斗兽,用来满足罗马人的杀戮和斗争欲望。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它们的数量大量地减少了。此后,随着人类对北非自然环境的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同时对人类构成“威胁”也越来越大,因而始终受到人类的打压和捕杀,生存的空间和领地在一天天地减少,随着1922年最后一只野生的巴巴里狮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被射杀,在非洲北部生存了几千年的巴巴里狮终于在北非销声匿迹。1925年被认为是灭绝。但1975年以后人们陆续在不少马戏团或动物园发现了很多血统不纯的巴巴里狮。
草原之王巴巴里狮子(Barbary lion)在灭绝以前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北部,是狮子的指名亚种,也是唯一产于北非地区的狮子。现在,人类与狮子格斗的血腥场面,只有在虚构的电影画面中才能看到。因为,在欧洲人类 文化 中,人们一方面把狮子看做是勇气与崇高的象征,另一方面,人类把狮子驱逐出自己的生活圈子,以显示人类势力的无比强大。
巴巴里狮眼珠是透明的,不像撒哈拉以南的狮子是棕黄色琥珀色。它的毛色发灰,皮毛长而蓬乱。雄狮的鬃毛遍及头颈、蔓延到后背膀和腹部。鬃毛颜色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变化,从头颈开始,越向后颜色越深。雌狮和幼狮的颈部、前腿后侧、腹部上也长有长毛。它们是狮子的表率,拥有巨大的体形、浓密的鬃毛,完全符合人类的雄性审美。因此无论从体量上还是从外观上巴巴里雄狮比现存的狮子更加威武雄壮更有王者风范。1758 年,林耐用双名法为狮子命名,用它们作为模式标本;它们曾经遍布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突尼斯和摩洛哥,人类是它们的唯一敌人;它们是罗马人的斗兽、牧民的敌人、苏丹的宠物、狩猎非洲的终极目标。这个亚种的狮子是指名亚种也就是在西方世界最早被认识、最早被命名的亚种。有趣的是虽然北非狮是体型最大的亚种却比其他亚种要矮一些因此身体要长一些,肩高只有115CM左右。也就是说形貌特征比其他亚种都更接近老虎。它的生活习性也同老虎类似倾向于独居,不如其他亚种的狮子那样喜欢结群活动,估计它也是唯一独居生活的狮子。
欧洲狮子在公元两世纪就灭绝了,南非的凯布狮也于1865年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纯血统的巴巴里狮也灭绝了。这些悲剧的发生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古罗马时代。
公元前46年,在裘里斯·凯撒统治的极盛时期,他个人出资兴建了一个体现罗马帝国威力的广场。竣工时举行了一场与之匹配的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由于当时罗马竞技场的嗜血传统,凯撒便命人将大量的野生雄狮赶进场内, 挑逗它们与训练有素的角斗士搏斗。被人从黑暗的地牢中赶到了刺眼的阳光下后,这些狮子开始疯狂地撕咬杀人。几百名手持长矛、利剑和兽网的角斗士奋力冲杀,观众席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喝彩声。历史上没有当时角斗士伤亡人数的记录,而当表演结束时,400多头雄狮已倒地而亡。
那些死在凯撒及其前后的统治者手中的狮子几乎毫无例外是从它们在北非的家园,即当今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捕获的。这些被称为巴巴里雄狮(Barbary lions)或阿特拉斯雄狮(Atlas lions)的猛兽曾是古埃及人捕猎的对象,它们吞食过早期的__,也曾在欧洲人设计徽章时激发起他们的灵感。它们不朽的雕像守护着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它们从肩胛骨一直披到后背中部的华美鬣鬃闻名遐迩,肘部是丛生的鬃毛,浓密的鬃毛流苏般从腹部一直延伸到大腿内侧。他们比撒哈拉亚种的同宗狮子体形更健壮,宽阔的面庞上镶嵌着一双清澈的灰色眼睛, 那是晒白了的沙子的颜色,稍淡于南方狮子眼睛特有的琥珀色。
到了20世纪初,除了摩洛哥境内寒冷的阿特拉斯山区(Atlas mountains)残存着一个巴巴里雄狮种群外,其余的都已灭绝。即使在那种人烟稀少的地方,它们也只是得到了片刻的喘息。到了20世纪20年代, 这一小片避难所也没有躲过人们的枪口,最后一头有记录的野生巴巴里雄狮于1922年被一个农民射杀。除了少量的皮毛和骨骼散落在欧洲的博物馆中,巴巴里雄狮似乎已永远地消失了。
然而就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城外有一个临时的动物收养所,那里也许有开启巴巴里雄狮复活之谜的钥匙。拉巴特动物园中有23头狮子的血统可以直接追溯到19世纪它们生活在阿特拉斯山区的祖先——巴巴里雄狮。
在整个19世纪, 生活在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人(the Berber)捕获到活的巴巴里雄狮后,献给摩洛哥苏丹以代替赋税。在马啦喀什(Marrakech)和非斯(Fez)的皇宫中,这些皇家雄狮得到庇护,繁衍生息, 而其他野生巴巴里雄狮早已灭绝多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们一直被 饲养 在拉巴特动物园中,由兽医布拉希姆·哈德纳博士(Dr. Brahim Haddane)继续看护着这一片僻静的繁衍地。为了确保它们不会在灾难中灭绝,哈德纳已经把60头巴巴里雄狮送到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如果巴巴里雄狮的基因依然存在,那么正是从这些摩洛哥皇家雄狮和它们后代的体内人们将会找到这些基因。
为了寻找这些基因,一个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必须首先对博物馆中落满灰尘的已知北非狮骨骼皮毛进行筛选。牛津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Oxford‘s Wildlife Conservation Research Unit)和分子进化研究小组(Molecular Evolution Research Group)已经在各自领域收集到了活着的或已经灭绝的狮子的样本。除了从非洲和亚洲现代狮子种群身上采集到的组织和血液外,他们还收集到曾经生活在伊朗、南非好望角地区以及北非的狮子骨骼标本。借助现代技术,遗传学家从这些死去多年的骨骼中提取出DNA,从而提供了一本简单易懂的巴巴里雄狮以及实际上所有狮子的“图谱”。
比较已知种群的DNA, 根据得出的确凿数据把狮子分成明显不同的亚种——这是多年来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除了与非洲狮分隔了10万年左右的濒危亚洲亚种外,对于不同种群之间的进化关系人们几乎一无所知。即使是有100年历史的陈骨, 用DNA鉴定出的结果也是相当明确的。然而遗传学家面临的是耗力费钱的寻找标记(某一种群所特有的基因顺序)的过程。如果这些标记存在,而且科学家们也能找到它们,那么从拉巴特动物园的狮子身上提取的血液样本将轻而易举地证实它们是否具有巴巴里雄狮的血统。
尽管这项研究刚刚起步,最初的结果却令人欢欣鼓舞。如果皇室雄狮的血统真像历史记录中所讲的那么纯,它们的子孙将注定再次回到阿特拉斯山脉的崇山峻岭间。在这项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布拉希姆·哈德纳、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和英国一个名为Wildlink的保护组织制定的将巴巴里雄狮放归原来生息地的计划。摩洛哥政府也已划拨出阿特拉斯山脉北中部(the Middle and High Atlas) 150平方英里(400平方公里)的无人居住区,在那里将进行首次放归。这项研究一旦离开实验室,真正的挑战就要开始。遗传学家面临的放归问题比起复杂的分子构成更令人望而却步。他们也许得搭起栅栏,储存各种猎物,还得教会被人饲养了几代的狮子如何生存,包括学会懂得人类既不是它们的守护者也不是猎物,更不是猎杀它们的人。当地居民是能否实现放归计划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他们希望狮子回来,计划才能进行。如果狮子能带动旅游业和相关的就业,这个计划就一定能成功。柏柏尔人显然支持这一选择,他们将筹建旅游公司,建造经营旅店并且——由于雄狮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计——保护它们不受伤害。这些曾因用巴巴里雄狮作赋税而使它们免遭灭绝的猎人们将很可能再一次挽救它们。
『捌』 谁看过有一部电影里面有一段是一头老虎在河边对战三头公狮,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老虎)VS(狮子)
1933年的英国为了拍摄一部电影,牺牲了三只雄狮。开始是西伯利亚虎(东北虎)与雄狮打斗,没一会狮子就被咬死了。于是换了只孟加拉虎(华南虎)再与雄狮打斗,没料到孟加拉虎虽然体型小、但更加凶猛,又把雄狮咬死了。英没办法,只好换了只体态更小的苏门答腊虎,就是现在视屏中的这只,体重才250磅。大家读看到结果了。最后为了剧情需要,硬是用枪结果了这只小苏门答腊虎的性命。这是那部电影的英语字幕介绍上说的,绝对真实。不妨去谷歌查一下。
这部片很老了,可怜是那3只排练的狮子都挂了,备用老虎都没派上场就全胜!
本来听些外国朋友说,剧情里安排狮子获胜,到后来,连续的狮子败退导致了老虎的胜利。老虎改写了剧情,老虎每每用死亡留给对方,从不留情。最后死于枪下。因为这代表西方国家败给了东方。但西方人总是不承认,一味膜拜狮子,妖魔化老虎!这下知道为什么狮子王要那么拍摄了吧~~西方人也是够YY得……
老虎身体结构均匀,狮子重心向前。老虎可以站立双手换着拍打,也可以双手重拍。双脚也是武器,像袋鼠踢脚般用,尾巴可以帮助坐立时进行拍打,保持重心!
『玖』 一部电影.主角是一个全身红色的人.他头上有两只角 左手比右手大很多 然后还有一条尾巴
地狱男爵 Hellboy(2004)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编剧:吉尔莫·德尔·托罗
主演:朗·普尔曼/约翰·赫特/塞尔玛·布莱尔/道格·琼斯/鲁珀特·伊文斯
类型:动作/奇幻/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俄语
上映日期:2004-04-02(美国)
片长:122分钟/ 132分钟(导演剪辑版)
『拾』 有个大狮子 海怪 剧尾几个人进入大海 的是什么电影
这是影片《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百分百准确。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编剧:克里斯托弗·马库斯/斯蒂芬·麦克菲利/迈克尔·彼得罗尼/C·S·刘易斯
主演:本·巴恩斯/斯堪德·凯恩斯/乔芝·韩莉/威尔·保尔特/西蒙·佩吉/更多...
类型:家庭/奇幻/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