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海经里的异兽都有哪些:山海经异兽排名实力
1、山海经里的异兽如下:
异兽蠃鱼、异兽孰湖、异兽穷奇、异兽驳、冉遗鱼、异兽鵸鵌、异兽讙、神灵帝江、异兽天狗、
异兽毕方、异兽狰、异兽胜遇、异兽狡、西王母、异兽鸾鸟、异兽鹦鹉、异兽数斯、异兽玃如、
异兽豪彘、神灵女娲、异兽鹿蜀、异兽狌狌、异兽肥遗1、异兽肥遗2、异兽羬羊、异兽颙、
异兽凤凰、异兽虎蛟、异兽瞿如、异兽蛊雕、异兽彘、异兽猾褢、异兽长右、异兽狸力、
异兽赤鱬、异兽灌灌、异兽九尾狐、异兽猼訑、异兽鯥、异兽旋龟、神灵夸父、异兽巴蛇。
2、排名:无具体实力排名先后。
(1)青丘山三大神兽神兽电影扩展阅读:
《山海经》是从战国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多人编写而成的一部古书,是一部集古代多类学科于一体的旷世奇书,文字简洁,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全书共分18卷,分《山经》5篇,《海经》13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的源头,书中记载了上古神话400多个,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黄帝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追回息壤杀死鲧以及大禹治水等故事。这些神话故事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对后世文学艺术影响深远。
《山海经》还是一部讲解古代自然地理的书,书中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峦、300条水道以及邦国的地理、风土人情等。书中所录的邦国有: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等,真是让人赏心悦目,产生无限暇想,增长许多知识。
《山海经》整部书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大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让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再加上质朴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文字,给人一种走进了洪荒、走进了原始时代的神密而又敬畏的感觉。
参考资料:网络-山海经
参考资料:网络-山海经异兽
2.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
九尾狐九尾狐在仙界是极稀罕的种族,很少过群居生活,喜好隐蔽于山谷,一般分散在仙界各层,许多人终其一生甚至连妖狐的面也未曾见着。盛传妖狐具绝世之容姿,盖世之智能,而妖狐的皮毛更是珍品中的极品,其中享誉最高的又属九尾狐狸。只出没于高山严寒地带,一般小妖狐诞下一百年后既可化为人形,无一不是绝貌倾城。九尾狐的皮毛为淡若无色的淡白,眼瞳为血的深红,银白色的九尾狐,皮毛如月华般清濯明净的银色,皎洁出尘。
九尾狐出没时有一个特征,是会有沙沙声,像是鸡毛掸子擦过紫檀木桌面的声音。因为狐狸练成人形,最难修炼的,就是狐狸尾巴!尾巴有九条,既显示了它狐媚的深厚功底,又暗示了它向人类借助阳气时的困难,因为尾巴的繁复很容易使其露出马脚。因此,其尾巴的构造恰恰符合古文化的辩证法:能力越高,麻烦就越多。
穷奇结合天神、怪兽、恶人三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解它称之为北方天神,身体好像老虎骑着两条龙。《山海经·西次四经》则说它长得象牛,叫起来象野狗,长着粗硬而不光滑的毛,还要吃人。但《海内北经》又说穷奇象虎,长着翅膀,吃人总是从头开始吃,吃的人总是披头散发。《左传》则将之类同饕餮和梼杌,说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为总是诋毁忠直的人被人们称为穷奇。《神异经》总结了它的种种特质,描述它是一种生活在西北,长得像虎有翅膀,喜欢吃人的怪物。它能听懂人说话,听到人争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听说有人忠诚有信义就去咬人的鼻子,但听说有人凶恶不讲道理反而会赠送自己咬死的动物。相比饕餮等怪兽,穷奇显得更具个性和智慧,但是这种喜欢接近人的习惯大大影响了它作为怪兽的神秘魅力和实力评价。
【异兽】蠃鱼
【原文】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①黄贝:据古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也有尾巴。
【译文】
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异兽】孰湖
【原文】
崦嵫之山①,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
【注释】
①崦嵫之山:即崦嵫山,神话传说是太阳落入的地方,山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渊。
【译文】
崦嵫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是马的身子而鸟的翅膀,人的面孔而蛇的尾巴,很喜欢把人
抱着举起,名称是孰湖。
【异兽】穷奇
【原文】
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译文】
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吃人。
【异兽】驳
【原文】
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译文】
中曲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白身子和黑尾巴,一只角,老虎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的响声,名称是驳,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饲养它可以避战争。
【异兽】冉遗鱼
【原文】
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①,可以御凶。
【注释】
①眯:梦魇。
【译文】
英鞮山,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泽。水里有很多冉遗鱼,长着鱼的身子蛇的头和六只脚,眼睛长长的像马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睡觉不做恶梦,也可以辟凶邪之气。
【异兽】鵸鵌(biéfū)
【原文】
翼望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厌①,又可以御凶。
【注释】
①厌:通“魇”,梦中遇可怕的事而呻吟、惊叫。
【译文】
翼望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乌鸦,却长着三个脑袋、六条尾巴并且喜欢嘻笑,名称是鵸鵌,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恶梦,还可以辟凶邪之气。
【异兽】讙
【原文】
翼望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夺百声①,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②。
【注释】
①夺:竞取,争取。这里是超出,压倒的意思。
②瘅:通“疸”,即黄疸病。中医将此病症分为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黄汗五种,认为是由湿热造成的。
【译文】
翼望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野猫,只长着一只眼睛却是三条尾巴,名称是讙,发出的声音好像能赛过一百种动物的鸣叫,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黄疸病。
【神灵】帝江
【原文】
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①,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②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③。
【注释】
①囊:袋子,口袋。
②浑敦:用“浑沌”,没有具体的形状。
③帝江:即帝鸿氏,据神话传说也就是黄帝。
【译文】
天山,山里住着一个神,形貌像黄色口袋,发出的精光红如火,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浑浑
沌沌没有面目,他却知道唱歌跳舞,原本是帝江。
【异兽】天狗
【原文】
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译文】
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异兽】毕方
【原文】
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①,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②。
【注释】
①毕方:传说是树木的精灵,形貌与鸟相似,青色羽毛,只长着一只脚,不吃五谷。又传说是老父神,形状像鸟,两只脚,一只翅膀,常常衔着火到人家里去制造火灾。
②讹火:怪火,像野火那样莫名其妙地烧起来。
【译文】
章莪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鹤,但只有一只脚,红色的斑纹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张白嘴巴,名称是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怪火。
【异兽】狰
【原文】
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译文】
章莪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名称是狰。
【异兽】胜遇
【原文】
玉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鹿,见则其国大水。
【译文】
玉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鸡却通身是红色,名称是胜遇,是吃鱼类的,发出的声音如同鹿在鸣叫,在哪个国家出现就会使那个国家发生水灾。
【异兽】狡
【原文】
玉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
【译文】
玉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狗却长着豹子的斑纹,头上的角与牛角相似,名称是狡,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在哪个国家出现就会使那个国家五谷丰登。
【神灵】西王母
【原文】
玉山①,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②,蓬发戴胜③,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注释】
①玉山:据古人讲,这座山遍布着玉石,所以叫做玉山。
②啸:兽类长声吼叫。
③胜:指玉胜,古时用玉制做的一种首饰。
【译文】
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与人一样,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而且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是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的。
【异兽】鸾鸟
【原文】
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①而五采文,名曰鸾鸟②,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①翟:一种有很长尾巴的野鸡,形体也比一般的野鸡要大些。
②鸾鸟:传说中的一种鸟,属于凤凰一类。
【译文】
女床山,山里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鸡却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名称是鸾鸟,一出现天下就会安宁。
【异兽】鹦鹉
【原文】
黄山,无草木,多竹箭。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①。
【注释】①俗称鹦哥,羽毛色彩美丽,舌头肉质而柔软,经反复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有许多的种类。
【译文】
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竹丛。盼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玉石。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青色的羽毛和红色的嘴,像人一样的舌头能学人说话,名称是鹦。
【异兽】数斯
【原文】
皋涂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译文】
皋涂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鹞鹰却长着人一样的脚,名称是数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人脖子上的赘瘤病。
【异兽】玃如(yīngrú)
【原文】
皋涂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脚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
【译文】
皋涂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鹿却长着白色的尾巴,马一样的脚蹄、人一样的手而又有四只角,名称是玃如。
【异兽】豪彘(zhì)
【原文】
竹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①而黑端,名曰豪彘②。
【注释】
①笄:即簪子,是古人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连住头发上的冠帽的一种长针。
②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译文】
竹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细而尖端呈黑色,名称是豪彘。
【神灵】女娲
关于女娲,有两个故事。
一个是造人。女娲抟黄泥创造了人类,后来引绳入泥浆拖拉甩动,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见后汉应劭《风俗通义》)。
另一个是补天,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传说上古时候,发生了一场自然界的大灾变,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也有一说是共工和祝融争位,弄倒不周山)女娲就熔炼五色石修补苍天;斩断鳌足代替天柱,将天撑起来。还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烧芦苇成灰,堵住了洪水。
【异兽】鹿蜀
【原文】
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注释】
①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译文】
杻阳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却长着白色的头,身上的斑纹像老虎而尾巴却是红色的,吼叫的声音像人唱歌,名称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孙。
【异兽】狌狌(xīngxīng)
【原文】
南山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有兽焉,其状如禺①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②,食之善走。
【注释】
①禺: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像猕猴而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
②狌狌:传说一种长着人脸的野兽,也有说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却不能知道未来。
【译文】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屹立在西海岸边。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猕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称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
【异兽】肥遗(鸟)
【原文】
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①,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②,可以杀虫。
【注释】
①鹑:即“鹌鹑”的简称,是一种鸟,体形像小鸡,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黄白色条纹。雄性的鹌鹑好斗
②疠:癞病,即麻风。
【译文】
英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是黄身子而红嘴巴,名称是肥遗,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疯病,还能杀死体内寄生虫。
【异兽】肥遗(蛇)
【原文】
太华之山①,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②,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太华之山:就是现在陕西省境内的西岳华山。
②仞:古时八尺为一仞。
【译文】
太华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现四方形,高五千仞,宽十里,禽鸟野兽无法栖身。山中有一种蛇,名称是肥遗,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异兽】羬(xían)羊
【原文】
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①。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②。
【注释】
①洗石:古人说是一种在洗澡时用来擦去身上污垢的瓦石。
②腊:皮肤皴皱。
【译文】
钱来山,山上有许多松树,山下有很多洗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长着马的尾巴,名称是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护理治疗干裂的皮肤。
【异兽】颙(yú)
【原文】
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①。有鸟焉,其状如枭②,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条风:也叫调风、融风,即春天的东北风。
②枭:通“鸮”,俗称猫头鹰,嘴和爪弯曲呈钩状,锐利,两眼长在头部的正前方,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在夜间活动。
【译文】
令丘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野火。山的南边有一峡谷,叫做中谷,东北风就是从这里吹出来的。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猫头鹰,却长着一副人脸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名称是颙,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大旱。
【异兽】凤凰
【原文】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①,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②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①风皇:同“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据古人说,它的形状是鸡的头,蛇的脖颈,燕子的下颔,乌龟的背,鱼的尾巴,五彩颜色,高六尺左右。
②膺:胸。
【译文】
丹穴山,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称是凤凰,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这种叫做凤凰的鸟,吃喝很自然从容,常常是自各儿边唱边舞,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异兽】虎蛟
【原文】
祷过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①,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首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②痔。
【注释】
①虎蛟:传说中龙的一个种类。
②已:停止。这里是止住、制止的意思。
【译文】
祷过山,泿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种虎蛟,形状像普通鱼的身子却拖着一条蛇的尾巴,脑袋如同鸳鸯鸟的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痈肿疾病,还可以治愈痔疮。
【异兽】瞿如
【原文】
祷过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䴔①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注释】
①䴔:传说中的一种鸟,样子像野鸭子而小一些,脚长在接近尾巴的部位。
【译文】
祷过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䴔却是白色的脑袋,长着三只脚,人一样的脸,名称是瞿如,它的鸣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异兽】蛊雕
【原文】
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异兽】彘
【原文】
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译文】
浮玉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名称是彘,是能吃人的。
【异兽】猾褢(huái)
【原文】
尧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①,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②。
【注释】
①鬣:牲畜身上刚硬的毛。
②繇:通“徭”。
【译文】
尧光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人却长有猪那样的鬣毛,冬季蛰伏在洞穴中,名称是猾褢,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响声,哪个地方出现猾褢那里就会有繁重的徭役。
【异兽】长右
【原文】
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译文】
长右山,没有花草树木,但有很多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名称是长右,叫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任何郡县一出现长右就会发生大水灾。
【异兽】狸力
柜山,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①,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②。
【注释】
①距:雄鸡、野鸡等跖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指鸡的足爪。
②见:同“现”。县:这里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
【译文】
柜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小猪,长着一双鸡爪,叫的声音如同狗叫,名称是狸力,哪个地方出现狸力而那里就一定会有繁多的水土工程。
【异兽】赤鱬(rú)
【原文】
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①,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②,
食之不疥。
【注释】
①赤鱬:也叫鲵鱼,即现在所说的娃娃鱼,有四只脚,长尾巴,能上树,属两栖类动物。
②鸳鸯:一种雌雄同居同飞而不分离的鸟,羽毛色彩绚丽。
【译文】
青丘山,
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泽。泽中有很多赤鱬,形状像普通的鱼却有一副人的面孔,发出的声音如同鸳鸯鸟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疮。
【异兽】灌灌(huòhuò)
【原文】
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①,其音若呵②,名曰灌灌③,佩之不惑④。食之不疥。
【注释】
①鸠:即斑鸠,一种体型似鸽子的鸟。
②呵:大声喝叱。
③灌灌:传说中的一种鸟,它的肉很好吃,烤熟后更是味道鲜美。
④佩:这里是插上的意思。
【译文】
青丘山,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斑鸠,鸣叫的声音如同人在互相斥骂,名称是灌灌,把它的羽
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
【异兽】九尾狐
【原文】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
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异兽】猼訑(bóshī)
【原文】
基山,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译文】
基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有很多奇怪的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也长在背上,名称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会不产生恐惧心。
【异兽】类
【原文】
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①,其名曰类,自为牝牡②,食者不妒。
【注释】
①髦:下垂至眉的长发。
②牝:鸟兽的雌性。这里指雌性器官。牡:鸟兽的雄性。这里指雄性器官。
【译文】
亶爰山,山间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长着像人一样的长头发,名称是类,一身具有雄雌两种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产生妒忌心。
【异兽】鯥(lù)
【原文】
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①下,其音如留牛②,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③,食之无肿④疾。
【注释】
①魼:即“胠”的同声假借字,指腋下胁上部分。
②留牛:可能就是本书另一处所讲的犁牛。据古人讲,犁牛身上的纹理像老虎的斑纹。
③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蛰。一些动物在过冬时处在昏睡不动的状态中,好像死了一般。
④肿: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译文】
座柢山,山间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有一种鱼,形状像牛,栖息在山坡上,长着蛇一样的尾巴并且有翅膀,而翅膀长在胁骨上,鸣叫的声音像犁牛,名称是鯥,冬天蛰伏而夏天复苏,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痈肿疾病。
【异兽】旋龟
【原文】
杻阳之山。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①,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②底。
【注释】
①虺:毒蛇。
②为:治理。这里是医治、治疗的意思。底:这里与“胝”的意思相同,就是手掌或脚底因长期摩擦而生的厚皮,俗称“老茧”。
3. 《捉妖记》胡巴原型源自《山海经》神鸟“四翼”
胡巴
一只“Q弹”的“萝卜”胡巴呆萌了整个夏天,婴儿般的体态和一颦一笑的娇态萌翻各路人马。然而,胡巴的原型可不是什么萝卜,而是源自“四翼”神鸟。那么,史籍中的“四翼”神鸟真的这么萌吗?还有哪些萌萌的鬼怪呢?
妖王卖萌秘诀:
没事就追自己的尾巴玩
《大圣归来》里的妖王被打回原形后变成了一只巨大的肉虫子,这肉虫子是大有来头的。它的原型就是《山海经》里的浑沌。浑沌是古代的凶神,这只妖怪住在昆仑山以西,长得像狗或熊,浑身生着长长的毛。它长着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长着耳朵却什么都听不到。因为这个,连路都不能好好走。没有五脏,肚子里就一根肠子,还是直通的,说白了它吃下去的食物,进去什么样,出来还是什么样。可就是这么一个连自己活下去都困难的妖怪,偏偏喜欢和好人作对。别看它自己走不好路,路过的人要去哪它都知道。如果路过的是好人,它就顶在前面死也不放人过去。如果路过的是坏人,它就摇着尾巴过去蹭蹭示好。没事干的时候,它就追自己的尾巴玩,玩高兴了就仰天傻笑。这么一看,感觉这家伙一点也不凶,反倒是挺萌的。
卖萌秘诀:
胡巴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唱歌跳舞样样精通
不过,关于浑沌的描述,《庄子》中说它面无七窍,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意思是说它形状肥圆,像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是不是很熟悉?对了,这就是最近大热的《捉妖记》中的小胡巴的原型,原来胡巴早就具备唱歌跳舞的天赋,除增加面部及删去翅膀外,胡巴的形象还是比较尊重原型的。有人说,浑沌和帝江其实是一种上古神兽的两种称呼,果真如此的话,看着萌萌的胡巴,丑兮兮的妖王要哭晕在厕所了。
“咻”的一声变身成了Q版孙悟空
唐代人马总写的《大唐奇事》讲到了一只萌萌的猴子美男。话说从前长安城里有一个穷和尚带了一只神奇的小猴子叫卖。它非常聪明,能理解人类的话,你让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根本不需要训练。
虢国夫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小猴子收留在了府中,从此以后小猴子就变成了夫人的玩具宠物,从早到晚在不离夫人身边,夫人也非常喜欢它,觉得比养个八哥、养只大猫好玩多了。
半年后的一天,杨贵妃赠送给虢国夫人一株灵芝草,夫人把小猴子叫来,给它看让它玩。突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猴子突然倒在了地上,变成了一个小男孩。小正太长得超级端庄秀美,年龄有十西五岁。夫人被这一幕吓呆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真人版孙悟空吗?
猴子变的小男孩于是开口说话了:“夫人莫怕!我本姓袁。我从前偶然跟着父亲进山采药,在林中住了三年,我父亲把一些不知名的药草给我吃。忽然有一天,不知道吃了什么药,发生了奇怪的化学反应。我‘咻’的一声就变身成了Q版孙悟空。我父亲见状知道闯了祸,他一害怕,就把我扔了。后来我就被蜀山和尚收养了,之后的事就是我被带到夫人家来了。”
又过了三年,小正太彻底出落成了一枚绝世美男,但是这位猴子美男有一个怪癖,不吃人饭,只爱吃药。忽然有一天,美男猴又变成了猴子,最后猴美男死了以后,大家奇怪地发现他变成了一个木头人。
长胡子的“公主”在锅里眼泪汪汪
段成式著《酉阳杂俎》里记载了一个长须国的故事。唐代大足初年,有个读书人随着新罗国的使者乘船,被大风吹到了长须国。国王任命读书人担任宫中官职,同时招为驸马。那个公主生得很美,好笑的是连她竟也长了几十根胡子。本来如花似玉的姑娘,有了胡子显得既滑稽又瞬间萌起来。
过了十多年,忽然有一天,长须国的君臣们突然都愁眉苦脸起来,国王哭着对他说:“我们国家将有灾难,只有驸马才能解救我们。”读书人按照国王的指示找到龙王求助。龙王派人迅速去查找,过了很久,查的结果却是根本没有所谓的长须国。后来有人回报:“这个岛的虾应当是大王这个月的食物,前天已经捉来了。”龙王笑着说:“客人原来是被虾迷惑了。”读书人不解,龙王派人领着他去观看,只见几十个像屋子大小的铁锅,里面全都装满了虾,有五六只红色的大虾,看见他就跳跃起来,像是求救的样子,就差眼泪汪汪地说:“求求你了。”在读书人的帮助下,这群“长须国”的大虾精终于免于成为盘中餐的命运。如此萌萌哒又漂亮且富有人性的大虾精,怪不得读书人最后被它们打动了。
饕餮
卖萌秘诀:声音像婴儿,见到什么吃什么
其实《山海经》里许多神兽都拥有萌的一面:饕餮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竟然被撑死;白泽是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九尾狐是青丘山中的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当康外形像猪,却长着大獠牙,它发出的叫声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重明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身形像鸡,叫起来声音像凤凰一样嘹亮动听。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没有羽毛的身子;屏蓬,头犹如猪头般,生两个头,各在一端,意志处处相对,一个头想走那边,一个头想走这边,扯来扯去,移不动尺寸之地。
卖萌秘诀:
虎伥 走路蹦蹦跳跳 打不过就哭着跑
除了《山海经》之外,唐代的志怪笔记小说里也讲到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鬼怪精灵,其中就有不少精怪堪称“萌得人一脸血”。比如《宣室志·河东街吏》篇中的`油桶怪“俛而坐,交臂拥膝,身尽黑,居然不动”,此怪见到人竟然落荒而逃。南宋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丙志》中有一篇《黄花伥鬼》,“虎伥”是一个穿着青衣的小童,身长二尺,脸色和锅底差不多,青黑青黑的,像是微缩版的少年包青天。他拿着一幅白纸从门外蹦蹦跳跳地进来,一直走到杨起的身边,想要把纸盖在杨起的脸上。但是这个小人拿着纸离着杨起一尺来远的地方,居然不能动了,就好像有人拉着他的胳膊似的。小人呆了,他站那长吁短叹,打也打不过,上也上不去,于是这可怜的小人只能抹着眼泪遁了。类似的描述总让人忍俊不禁,原来妖怪还有如此有趣的一面!
4. 《山海经》里的鹿蜀是什么
山海经有言:往东三百七十里,是杻阳山。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白银。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却长着白色的头,身上的斑纹像老虎而尾巴却是红色的,吼叫的声音像人唱歌,名称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孙。
5.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排名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排名
1、烛龙
《山海经▪大荒经》的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烛龙就是人们常说的烛九阴,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钟山之神,可以说是最强的神兽,只因烛龙闭眼是黑夜,睁眼是白昼,呼气为夏天,吸气为冬天,且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万年岿然不动,一动则山崩地裂。
2、应龙
应龙最早出现于人间是在黄帝时期,《山海经》《史记》中都有记载。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应龙是唯一一个长有双翼的中国龙类,地位崇高,相传黄帝战蚩尤时应龙斩蚩尤、夸父,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可见其实力之强悍。
3、毕方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这是指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鹤,只有一只脚,红色的斑纹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张白嘴巴,也就是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怪火。
4、九尾狐
九尾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奇兽,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郭璞注《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云:“太平则出而为瑞。”可见九尾狐在此处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象征着天下太平,谁娶了九尾狐谁就能多子多孙,大禹之妻涂山氏之女既是九尾狐,其实力亦是深不可测。
5、凤凰
凤凰是百鸟之王,《庄子·秋水篇》记载,“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实,非醴泉不饮。”而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凤凰是中国著名的吉祥鸟,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它象征吉祥和谐,代表着幸福的祥瑞,之所以把凤凰放在最后,亦是如此。
6.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神兽有哪十个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三足乌】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乌,人们敬仰太阳,三足乌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乌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乌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乌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夔】(kui)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楚辞(离骚)》有载。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几种龙
【应龙】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
【螭龙】天成轩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这种龙的特点是无鳞有鳍
【蛟龙】
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
【虬龙】
拼音 qiú lóng
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有角无须的小龙。屈原《天问》:“虬龙负熊”。宋《瑞应图》:“龙马神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修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虬龙则是传说中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两角者虬”。
【烛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又名烛阴,也写作逴龙。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认为,烛龙为北方龙图腾族的神话,其本来面目应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蜕变而来。其产生晚于女阴崇拜时代。
蟠龙(注意,它无云)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
7. 谁知道中国神话故事里的一些神兽的名字
帝江
8.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大神兽十大凶兽,以及一些灵兽异兽
4灵:麒麟、凤凰、龟和龙
4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凶:混沌、穷奇、梼杌、饕餮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说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是长翅膀的蜥蜴。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
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在《鬼谷子阴符七术》里面讲到:养志法灵龟。也就是培养意志要学习龟的意思。
灵龟是人们在动物图腾中发现的一种常寿的动物,因此是长寿的代名词。
张衡在《灵宪》中有一番描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因此,灵龟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做为一种灵兽出现在记录中。是“龙凤麟龟”四大神兽之一。
神龙】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 初,先人官 长安府 ,於西城 汉高祖 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 三代 宝器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刺猬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分别
【混沌】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
【梼杌】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九尾狐 】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夔牛】(kui)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夔与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只 以上是第一只 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 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业 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赤焰兽】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农氏后裔,在一次大战中,骑火龙的祝融大获全胜,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河水倾泻人间,为平衡水火之力,祝融派火龙游走于地下,这火龙后裔的一支便是赤焰兽。由于泛滥四野的洪水是凡水,祝融收走火龙身上的三昧真火,作为其后裔的赤焰兽,便不再身具神火。即使如此,钢筋铁骨周身烈火的赤焰兽仍不是凡人所能打败的。
《神魔志异.灵兽篇》赤焰兽 ∶万火之精玄火鉴之守护异兽,周身赤焰,火毒汹涌,中人立死。传闻
有异教密法,上古凶神,以赤焰魔兽催持八凶法阵,至为诡异。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
【重明鸟】
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
【毕方】
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为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古风》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楚辞(离骚)》有载。
【烛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又名烛阴,也写作逴龙。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认为,烛龙为北方龙图腾族的神话,其本来面目应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蜕变而来。其产生晚于女阴崇拜时代。
《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参阅龚维英《原始崇拜纲要》。
《楚辞.天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赦只。”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淮南子·地形训》)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①)
《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 ,行南时大 ,行北时严杀。(《易纬乾坤凿度·卷上》)
《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诸说大同小异,显系本自《海外经》和《大荒经》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谛听】
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金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逢凶化吉,终成佛法。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
谛听集群兽之瑞像于一身,聚众物之优容为一体,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形态别致,想象丰富。世人珍之为“镇宅之宝”、“庙堂之尊”、“天地精灵”和“万兽征物”,广泛纳为收藏。
【年兽】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独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夫诸】
象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岭南异物志》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南部新书》有载。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蛟龙】
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9.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大神兽十大凶兽都指什么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蜇人,有毒,能杀人。《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可作兵器。《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蜇兽兽死,蜇树树枯。《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水经注(若水)》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述荡则是左右有头。《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因叫声得名。《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胡】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搜神记》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楚辞(离骚)》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神异经》有载。
【傲因】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天狗】
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九尾狐 】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九婴 】
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山犭军】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10. 《青丘狐传说》中为什么说灵狐是四大神兽
《青丘狐传说》可以说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延续篇章了。
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赐予大地生机。灵狐、凤凰、麒麟、青龙为女娲身边的四大神兽,机智而又美丽的灵狐甚得女娲喜爱。在西周时期,女娲为平复人间的战乱,将灵狐派至人间前来迷惑纣王,没想到却带来了人间的灾难(突然想起了“王者荣耀”中妲己宝宝说的一句话:快来和妲己玩耍吧。色欲冲昏,唉)。女娲震怒,将狐族赶去青丘,罚其栽培魅树,上奉天帝。其实也可以称之为四大“灵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