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从长镜头看一部电影

从长镜头看一部电影

发布时间:2022-09-20 06:50:52

① 运用蒙太奇 长镜头分析一部电影

战争之王》开篇就是一个长镜头,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俄罗斯方舟》,一镜到底,中间没有动一剪子,堪称变态。
《400击》最后那个长镜头非常著名
《赎罪》太刻意了,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了
《人类之子》战争片,三个很长的长镜头
《蛇眼》从影片开始在长达13分钟的时间里,镜头一直跟随着尼古拉斯.凯奇移动
《不可撤消》99分钟电影只有10个长镜头
其余如《大事件》《悲情城市》 《恋恋风尘》 《海上花》 《霸王别姬》《撒旦的探戈》《夺魂索》《冬荫功》等等。

② 电影中使用长镜头的意义是什么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指的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有的长达10分钟),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这样命名主要是相对短镜头来对称的。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剪辑、机内剪辑。 长镜头的风格与分切镜头式的蒙太奇剪接相比无论是在叙事结构方面还是在时间、空间结构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③ 你对电影中的长镜头有怎样精彩的感受

《危楼愚夫》27分钟开始的那个步行的长镜头,再配上维多克的那个音乐深深的触动了我,这是影片的第一个高潮,这个移动的长镜头特别的抓人,特别的走心,不知不觉中就很入戏了,带入感极强。作为一个普通人,当我们知道一个人命关天的秘密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和担当站出来去挽救这些即将失去的生命,正是主人公的这种人性的闪光点,刺痛和照耀着每一个人。正所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我相信勇气担当也是一样的道理,向平民式的孤胆英雄致敬……

④ 谈谈电影里的“长镜头”

星期五言: 梁文道在《可以吹嘘是奇迹,也可以为浮夸造作惋惜》这篇文章中关于《地球最后的夜晚》长镜头的看法与论据本人着实不敢苟同,因为在我看来,长镜头也好,剪辑也罢,都是表现手段之一,根本不存在对错好坏的概念,我们与其谈论长镜头在电影中是否是炫技、标新立异,倒不如来分析它在某个情节中的应用会对观众造成什么样的反应、担当了怎样的叙述职能。至于这些反应与职能是让人犯困还是亢奋,那就是导演个人风格的问题了。

在此本人决定用个人粗鄙的电影知识谈下对那些电影中“长镜头”的看法。这些看法的依据纯粹从个人观感出发,而非依某个“电影手册”人物的评价或是某个大导演的从影资质再或是长镜头的技术含量为论据。

(注:此文需观看电影相对应的长镜头视频然后阅读,否则会影响理解)

按照 长镜头 在电影中的应用所产生的职能效果,我把它们分成五大类:

一、“看”的习惯;

二、心理暗示(联想空间);

三、情节需要;

四、节奏需要;

五、艺术隐喻。

根据这五大类划分,我们以下文章将分别对照六部电影中的长镜头案例来分解与阐述 (每个案例附相关长镜头剪辑视频链接)。

一、“看”的习惯

★《死亡录像》(2007)

镜头长度:78’

导演:豪梅·巴拉格罗 / 帕科·普拉萨

国家:西班牙

▼「视频链接」

▼「长镜头截图」

这部西班牙恐怖片属于长镜头比较极端的案例:电影全程几乎一个镜头下来,全部采用模拟肩扛拍摄。

至于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很简单:这是部恐怖片,讲的是一个记者去采访消防队,结果遭遇僵尸袭击的全过程。导演想造成一种跟踪采访的纪录片假象,从而惊悚的效果。而 这种假象便是利用了人眼看的习惯(遇到有吸引力的东西不眨眼)、看的角度(去除了那些大俯视、大全景随意选择焦点的非人视角)、看的运动特点(受速度、视力范围的局限,震动不稳定) 。

几乎所有恐怖惊悚片都会用到这种肩拍,但不一定所有长镜头都会用在恐怖片里。像索科洛夫的《俄罗斯方舟》(2002)年,它没有恐怖元素,讲的是一位艺术家在画廊参观的全过程,同样是一个镜头跟着主角走到底,同样是模拟了大家看的习惯。

注意, 这种看的习惯虽是左右游移,走走停停,但却是不间断的。一旦间断,那就叫剪辑了,就有创作者主观意识的介入 。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欧洲电影理论家说“剪辑即蒙太奇”的原因所在。

二、心理暗示

★《夺命狂凶》(1972)

镜头长度:1’30

导演:希区柯克

国家:英国

▼「视频链接」

▼「长镜头截图」

《夺命狂凶》里的这段长镜头从两人(一男一女)进楼、上楼到进门、关门,再到镜头倒退着下楼、出楼,直到最后退到大街上,长度约一分半钟。

我想在看这一分半时间的戏时,即便不知道前后剧情的观众也会感觉到危险了!这便是这个“长镜头”的魅力所在:它几乎没用什么台词,没用什么特殊道具,更没用剪辑蒙太奇,便把人物境况的以及情绪感觉传达给了观众。

希区柯克是那种典型的实验高于理论的导演, 对他来说用什么拍摄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种拍摄方法能给观众带来什么反应,而这种反应多半是心理和生理上的,而非文学解读 。

三、情节交代

★《美国往事》(1984)

镜头长度:1’50

导演:赛尔乔·莱昂内

国家:意大利

▼「视频链接」

▼「长镜头截图」

《美国往事》里的这段长镜头的故事背景是主人公“面条”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城市,找到了自己当年的朋友“胖子”——

镜头从胖子所在酒吧外的牌子上起,透过玻璃窗,我们看到胖子在酒吧内打发走了客人,随即在前台拿起电话,进而又把最后一个客人送出了门,镜头随即跟着拉高、拉远,最后落到酒吧外不远处的电话亭,“面条”在里面拿着电话看向酒吧...

这段戏不到两分钟,而就在这短短的两分钟内,导演向我们交代了所有两人见面前该交代的东西 ——

我们能看到“胖子”在多年以后经营起了酒吧;那个酒吧并不是太景气;胖子似乎有心事,耿耿于怀的样子;胖子要提前打烊,情不由衷;而这不由衷似乎是因为那个电话;最终面条的出现让我们知道电话那头的人是谁,知道了胖子打发人以及耿耿于怀的原因,并且知道两人的见面似乎并不是太让人畅快的事情。

再次提醒,以上所有的信息用的是一个长镜头,一气呵成。大家可以试想以上元素如果用剪辑的方式是否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自己尝试过,不是不可能,但那会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感觉。而且那种效果完全没有这种长镜头来的简练,情感上更不会如此强烈。

四、节奏需要

★《刺杀肯尼迪》(1991)

镜头长度:1’

导演:奥利佛·斯通

国家:美国

▼「视频链接」

▼「长镜头截图」

《刺杀肯尼迪》的这段长镜头讲的是检察官巡视命案现场的过程,主观镜头代入,从进屋,到死者尸体出现、众警察记者现场勘查、死者桌面上的遗物展示,再到检察官拿着药瓶看向死者,进而起身走到镜子旁看到镜中的自己。

短短一分钟的时间, 那些一个个像抖包袱一样被镜头抖出来的线索,除了起到“情节交代”的职能外,还起到了“节奏重音”的作用,就好像那个长镜头的运动是一段音乐的主旋律,而这些“线索”是架子鼓打的节奏一样 。

这种处理方法跟“奥利佛·斯通”的风格再吻合不过了,你看他的电影就跟听节奏感很强的摇滚乐一样,几乎每个段落都像MV。即便是不用剪辑的方式而是长镜头,照样出来这种节奏感。

五、艺术隐喻

★ 《秋菊打官司》(1992)

镜头长度:1’30

导演:张艺谋

国家:中国

▼「视频链接」

▼「长镜头截图」

电影开端的这一分半的固定长镜头看似没什么内容:全景、没焦点,杂七杂八的赶集的人分成两部分不断地走进镜头、走出镜头。

如果非得说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就是有一些穿着红衣服的人了,可这简直是强词夺理。渐渐地,远处似乎又有个稍微显眼的穿红衣服的女人向我们走来,这次可不是强词夺理了,因为满屏幕的人就她裹着头巾。再渐渐地,直到演员巩俐走到镜头前,全景变成了“特写”,我们才知道主角出现了。这个长镜头到此结束。

这段长镜头设计十分高明,它高明之处不止在于起到了一种讲故事的代入感,还在于它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寻找”的心理反应 。寻找什么,当然是寻找故事的主角了,寻找镜头的焦点了,而这个主角和焦点就隐藏在茫茫人海中,准确的说是隐藏在茫茫的底层农民之中。而就当你在这种心理反应和思考中犹豫之时,产生视觉疲劳之前,主角恰好走到了镜头前,送上了门,导演火候拿捏的恰到好处。

当我们看完整部电影,了解了秋菊打官司的整个艰辛过程后,再回头来看开端这一分半钟的长镜头,便会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效果:一种由主人公的个别遭遇上升到对主人公所代表的整个底层社会的联想。

这种联想也许是虚的,但开头那一分钟的戏给观众的“潜意识强加”是的的确确的。

六、长镜头的综合应用

★ 《罗马》(2018)

镜头长度:4’30

导演:阿方索·卡隆

国家:墨西哥

▼「视频链接」

▼「长镜头截图」

最后我们用这部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作品来对长镜头做个总结吧,它用在电影的开端,时长超过四分半。

前三分半钟镜头压根就没动,但镜头没动不代表镜头内没戏!透过地板水面的倒影,我们看到了天上的飞机: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俯视,好巧妙的 艺术隐喻 ;

之后“ROMA”的电影名出现,这个名字像是被那些洗地板的肥皂水冲出来的;

随之我们的主人公出现了。镜头的摇动遵循了我们“看”的习惯,从而向我们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社会地位、人物性格以及精神状态( 情节交代 );

又有那么接近30秒的“空镜头”——主人公进屋了。导演真的是处心积虑,他利用长镜头的不间断性以及开放式空间,给观众留足了喘息的气孔( 联想空间 ),等你对他要讲的环境有了一定的缓冲后,主人公再出来,继续干她的活。

至此,这段长镜头结束了,电影故事正式进入了正文。可注意,这个“长镜头”的作用与职能还没有结束——

直到我们看完这部电影,才发现结尾还有一个长达六分钟的长镜头(包括片尾字幕)。而这段长镜头与电影开端的那个长镜头形成了超强的“艺术对比( 艺术隐喻 )”,我们来看——

一个俯拍,一个仰拍;一个是主人公在擦地板,一个是主人公登房顶晒被子;一个是飞机在水中的倒影,一个是真正的飞机在天上飞过...

把这一头一尾的戏放在一起来看,你会恍然发现,那位“女仆”的地位在这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心目中得到了升华,升华到你需要去仰视她的“伟大”了,哪怕她只是爬到楼顶去晒被子。

最后回到长镜头的主题上来,它当然不是不可替代的, 任何一种电影故事、电影情感、电影思想的表达都有 N 种可行方法,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看上去最舒服的一种镜头表达方式 。以上我们所举那些“长镜头案例”当然可以用剪辑手法替换。

可问题是,也许替换后那就不是奥利弗·斯通或者阿方索·卡隆、的电影了!就像戈达尔的电影要改的像好莱坞大片一样通俗易懂,那还是戈达尔的电影

因此,我们在看待一部电影的长镜头时,与其判断其对错好坏,不如去了解并接受导演的个性与拍摄习惯。当然,前提拍摄者得先达到艺术上的诚实。

与我们一起观看经典电影,阅读经典图书,请关注【星期五文艺】

⑤ 如何鉴赏电影从专业角度。。。比如长镜头之类的。。。

呃,首先我也不算是个专业人员,但是还是属于准发烧友,应该可以给你一点自己的理解。
我看到你的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希区柯克的电影,经典中的经典,那么,我就以《爱德华医生》为例来给你鉴赏一下。
对于电影,最直观的首先是它的色彩。这是一部黑白电影,黑白条纹在开头就造成了一种紧张和压迫的感觉,并且在刚刚开始最经典的一个镜头:希区柯克的常用方式,长镜头慢调焦,短镜头逼近,随主角的视角缓慢移动,一步一步的上楼梯的镜头,再加上惊悚的配乐,就能够感受到演员心中的恐惧和害怕。然后在梦境中,暗色背景和名色的云,在加上不明显的屋顶,亦真亦幻,从屋顶的一个变形的轮子,站在烟囱后的人,整个景物框不大,紧凑,动作发生连续,紧张。
两次对台阶的特写,同时渲染了这种焦虑。
这是一个大概的赏析。
同样,还有一部国产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整个电影的拍摄取景显得慢而从容,从远处视野镜头边到另一边的缓慢变动,光影变化却相当的明显。。。。。。尤其是长长的邮递员的路的慢写和静静的雨夜和长长的野草随风飘动,,,,,这就是另一种变换的镜头手法。
嗯,个人讲的专业知识有限,特别推荐中央十台的《第十放映室》,他对电影的分析很是透彻到位。我的一部分就是从中得来的。

⑥ 什么是长镜头长镜头有什么用有什么能被称作影史上经典的长镜头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一、长镜头
(1)长镜头,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有的长达10分钟),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这样命名主要是相对短镜头来对称的。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2)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
二、长镜头种类
1.固定长镜头:机位固定不动、连续拍摄一个场面所形成的镜头,称固定长镜头。最早的电影拍摄的方法就是用固定长镜头来记录现实或舞台演出过程的。卢米埃尔1897年初发行的358部影片,几乎都是一个镜头拍完的。

2.景深长镜头:用拍摄大景深的技术手段拍摄,使处在纵深处不同位置上的景物(从前景到后景)都能看清,这样的镜头称景深长镜头。例拍火车呼啸而来,用大景深镜头,可以使火车出现在远处(相当于远景)、逐渐驶近(相当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都能看清。一个景深长镜头实际上相当于一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
3.运动长镜头:用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的方法形成多景别、多拍摄角度(方位、高度)变化长镜头,称为运动长镜头。一个运动长镜头可以起到一组由不同景别、不同角度镜头构成的蒙太奇镜头的表现任务。
三、长镜头拍摄的特点
(1)所记录的时空是连续的、实际的时空。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长镜头表现的空间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在镜头的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排除了蒙太奇镜头剪接拼凑新空间的可能性。
(2)所表现的事态的进展是连续的。用一个长镜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一个过程)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拍摄,再现了事件发展的真实过程和真实的现场气氛。例如在《中国艺术团访问拉美三国》中,表现朱逢博在圭亚那演唱圭亚那歌曲受到欢迎的段落,由于只能一次拍成,但又要表现演员、观众和现场情境,作者用了一个长镜头来表现,通过镜头的运动来完成分切镜头的表现任务。这个长镜头段落是这样的,朱逢博的近景,演唱;唱完一小节后镜头漫漫拉开,成全景,停三秒,随着音乐的节奏,镜头慢慢右摇,清楚地展现观众欢快的情景;然后镜头移动横扫全场。移动中发现一位黑人观众特别聚精会神,象着了迷,镜头推成他的特写,绕他转180o。这时演唱已快结束,镜头随即又从特写边拉边移退到观众背后,全景透过观众拍台上演员,直到全场欢呼鼓掌,演员谢幕。一个长镜头共3分20秒,唱歌的声音没有间断,镜头在运动中忽而突出细节、忽而强调气氛,保持了整段内容的完整,产生了一种真实、自然、生动的效果。
(3)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长镜头具有时间真、空间真、过程真、气氛真、事实真,排除了一切作假、替身的可能性,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
(4)与短镜头功能的区别。电影中长镜头和短镜头是两种发挥着截然不同作用的镜头,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摄影机从开机到关机之间的时间长短决定了镜头的长短,即长镜头经常是持续时间比较长,而短镜头反之。长镜头大多应用在纪实的电影作品当中,因为长镜头不间断的记录一件事情,是观众感受到真实的过程,而短镜头由于持续时间短,编创人员有可能把没有关系的镜头接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因此短镜头适合于故事片叙事蒙太奇的创作。
四、长镜头理论学
(1)理论学派认为电影在艺术上的特征就是照相的延伸,因此它的本质特征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当影片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时,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影片”。
(2)专家批评蒙太奇理论使电影丧失了真实。专家看来,蒙太奇在拍摄中把一定的事件分割为若干片断,当把它们重新组织起来的时候,不论个别镜头是如何现实主义的,但叙述的实质和思想主要是从这些片断之间的(剪辑)关系中产生的,这个结果的本源在任何具体的因素中都是找不到的。
五、长镜头的美学观
(1)长镜头的出现,被认为是“电影美学的革命”。在这之前,蒙太奇理论作为唯一的电影理论,基本上支配了电影艺术家们的思维活动。人们研究蒙太奇理论,很少涉及电影与照相的关系,也很少从这一角度去研究电影的特性。巴赞标新立异,把电影的特性归结为照相性,并从这一特性出发,强调电影的逼真性、纪实性。巴赞的写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以及他总结的景深镜头和长镜头的美学功能,极大地推动了电影语言的发展,带来了电影表现手段的一次革命,造就了新的银幕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长镜头,就不会有现代电影。
(2)长镜头学派对蒙太奇绝对地排斥,认为蒙太奇是“最反电影手段”的。巴赞的理论片面地强调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原来形态,把一切必要的艺术加工都斥为“不真实”,这种主张容易导致艺术作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3)蒙太奇与长镜头是电影表现手段的两大形态,它们虽然有某些对立,但绝非水火不相容,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认识电影的“照相本性”,也要看到它的“艺术”的本性,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⑦ 电影里面经常出现长镜头,究竟有什么好处

能让我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理解电影的内容。

长镜头通常有三种:固定长镜头 就是指没有运动,机位固定的镜头。运动长镜头 指使用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 升、降等运动拍摄的方法形成多景别、多拍摄角度(方位、高度)变化长镜头,称为运动长镜头。景深长镜头 是用拍摄大景深的技术手段拍摄,使处在纵深处不同位置上的景物(从前景到后景)都能看清 。在好莱坞的电影中。运动长镜头的运用更加广泛,并逐渐成为主流。2007年乔·怀特的《赎罪》中为了展现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全景画面,导演摄制了一段五分钟的运动长镜头 。

长镜头的作用:如实记录,客观反映、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可以连续的拍摄、完全符合观众的观察习惯长镜头可以用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情节、能够更好的将观众带入角色,营造特殊的氛围。电影,作为一门由镜头组接起来的艺术,几乎在其诞生之初就与长镜头有着声息相通的血脉。世界上的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就是一个只有50秒的镜头。

各位小伙伴们你们对长镜头的理解和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留下你的建议和想法我们一起交流沟通一下。

⑧ 世界电影中的十大经典长镜头

一、《站台》的二人世界: 就我看来,《站台》是贾樟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一部电影,影片通过时代的变迁传达出太多复杂的情绪,而贾樟柯的长镜头电影美学也在影片中得以完美的呈现。在那个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段落中,长镜头沉稳地记录着一切,城墙上的二人世界也不再是温馨和甜蜜。尹瑞娟和崔明亮一人一句,一对一答,一出一进,呈现出一种情感上的疏离,也预示着两人今后很难聚合在一起! 二、《冬荫功》的打斗: 长镜头并不是现实主义影片或者文艺电影的专利,在泰国商业大片《冬荫功》中,导演巴猜平桥就令人惊讶地创造出一个四分钟的打斗长镜头,让动作巨星托尼贾从楼下一直打到楼上,而且时常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击倒对手。这的确需要相当深厚的执导功底,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要考虑周全,因为稍有不慎就要NG,前面那一系列的拍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三、《大事件》的开头: 从一个匪徒走上楼去同团伙会合,到楼下街道上重案组警员的守株待兔;从匪徒同巡警的小小纠纷,到重案组故意制造纷争来引开巡警......直至最后的警匪街头火拼,《大事件》开头的7分钟长镜头运用了灵活异常的镜头内部场面调度,为我们记录了同一时间段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没有任何奇观式的动作展示,只有匪徒、警察两大团体的各自活动和最后的动作交汇。抛弃了强制性的画面剪接,长镜头的银幕时空看起来更自然! 四、《爱情万岁》的哭: 哭!又哭!还是哭!一个劲的哭!哭得没完没了!怎么还再哭啊!该哭玩了吧!我想这大概就是观众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状况下看《爱情万岁》结尾时的感受。蔡明亮那长达七分多钟的长镜头一动不动,将这个女人的感情宣泄残忍地记录了下来。无尽的泪水引诱我们进入她的世界,跟着她一起心碎,一起伤悲 五、《雨月物语》的超现实主义: 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中有一个震惊世界影坛的长镜头:男主人公源十郎从正门走进家中,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于是一边喊着妻子的名字一边从侧门走了出去。镜头从侧门又重新摇回正门,我们可以从窗户的缝隙间看到焦急寻找的源十郎,他转了一圈重新从正门中走了进来。而这个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宫木已经安静地坐在屋子中间围着柴火烧饭了。该长镜头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融入到高超的场面调度技巧中,尽显东方电影之神韵! 六、《德州巴黎》的“独白”: 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展现了时间的绵延,当男主人公塔维斯和曾经的妻子简在那个色情表演小包间中再次相遇时,他背对着简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内心感受和苦难经历用一种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演员哈里·斯坦顿的情感自然流露,完全没有雕琢的痕迹,这也体现了长镜头一大优点,就是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七、《职业:记者》的结尾: 安东尼奥尼的《职业:记者》呈现出现代人身份的迷失和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谬感,结尾处那个颠覆传统叙事手法的奇妙长镜头绝对是全片的精华所在。只见洛克躺在一个小旅馆的床上,镜头从装有铁栅栏的窗子缓缓地向外推摄,在扫视整个广场后又从外面的视角向屋内窥探(此间出现了不少看似无逻辑,其实却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元素),而此时的场景则是洛克的死亡,警察的到来和妻子脸上的惊愕之情! 八、《不可撤销》全片: 带有实验性质的《不可撤销》,全片99分钟的时间总共只有10个长镜头,于是每个镜头足足有10分钟那么长。从一开始同性恋俱乐部中晃得令人发晕的阴暗画面到那个长达10分钟的著名强暴镜头再到最后阳光草地的和谐温馨,导演加斯帕诺实在是有点胆大妄为,他让银幕时间的进程完全违背了物理学上的熵变定律! 九、《夺魂索》全片: 《夺魂索》根据著名案件改编,在影像上却成了希区柯克的一次大胆实验。影片中他把长镜头发挥到了极致,看上去几乎不用剪辑,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规则,没有切换,没有正反打,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完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但实际上希区柯克还是采用了演员身体逐渐占满整个画面然后拉开等小技巧,使得镜头间的衔接在银幕上呈现出天衣无缝的效果,于是整个摄影就感觉像是一气呵成的模样了! 十、《俄罗斯方舟》全片: 这是一部真正只用一个镜头完成拍摄的长片。整部影片在圣.彼得堡美术博物馆中一气呵成不间断拍摄长达96分钟,索科洛夫的摄影机穿过35个展厅及850人组成的空间,走了两公里多的路程。从古装到时装,在一个个精雕细琢的画面中演员所有的演出都依据事先设计做到精确无误,美轮美奂,真正做到了拍摄时间和电影时间的同步。于是,一个长镜头掠过了俄罗斯300年的浩瀚历史,也成就了电影史上的不朽奇迹。

⑨ 你最爱的长镜头出自哪部电影

相信很多朋友看影评、电影推荐,或者跟身边一些阅片量丰富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偶尔就会听到或看到“长镜头”这个概念。

“长镜头”,在一些时候的确是进阶影迷最爱拿来炫耀的资本,对长镜头的意识,或许就是区分影迷与普通观众的界限。

它可以用贴近第一人称的视角,表现出片中人物或惊奇或焦躁的情绪,如《好家伙》当中,两位主人公通过旁门进入夜总会的长镜头。

它可以在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视角之间来回转换,同时体现出史诗式的宏大气魄,和小人物的无奈与悲怆(《赎罪》中的敦刻尔克海滩长镜头)。

《赎罪》的5分钟长镜头

它也可以展现一种现实与梦幻交织、过去与未来同在的奇幻世界观,譬如《路边野餐》里的四十分钟长镜头,和《遁入虚无》中已死主人公的“灵魂出窍“长镜头。

而在侯孝贤与是枝裕和的早期电影中(《悲情城市》、《幻之光》),它所表明的,则是一种东方式的“静观”态度。

不过在很多时候,长镜头想表达的只是一种孩童般的情绪:“看我厉害不厉害!我连这都能做到!”我们都知道,长镜头的诸多拍摄环节如果出一个差错,整个镜头就都要重来。

而许多长镜头的镜头轨迹,更是如魔术一般让我们惊叹:我们至今猜不出《我是古巴》里的摄影机,是怎样从一座高楼“飞”到另一座高楼;也猜不到《职业:记者》中的摄影机,是怎样穿过那两节只有十多厘米宽的栏杆。

这些效果,在电脑特效时代都可以轻易做到(例如《谜一样的双眼》的电脑拼接长镜头),于是当代影人只好挖空心思把镜头做长,比如德国盗抢电影《维多利亚》,就是一个时长近140分钟的长镜头。

不过也别忘了,在《历劫佳人》中拍出过影史最佳长镜头之一的导演奥逊·威尔斯曾说:“电影里往往有些镜头,大家一眼就能看出那是导演在刻意拍一个‘了不起的镜头’,但真正了不起的镜头,其实应该再稍微含蓄点。”

所以,正如大师所言,长镜头并不是越长越好。如果它除了炫技之外无话可说,那么它也只是在做无用功。

相关搜索

⑩ 介绍几部有经典长镜头的电影,没什么研究的别来添乱

1.《俄罗斯方舟》,一镜到底,中间没有动一剪子。堪称变态。
2.安迪·威荷的《沉睡》用镜头对准一个酣睡的男人长达六个小时,绝对挑战人类的忍耐力!!!
3.《400击》最后那个长镜头非常著名
4.《赎罪》里那个,老师课上讲了~ 太刻意了,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了~
5.《人类之子》战争片,一个30分钟左右的长镜头,个人认为很不错的。。。
特吕弗的《四百下》。他是巴赞的忠实拥护者嘛
6.《蛇眼》里的,那是尼古拉斯.凯奇演的一部动作片,从影片开始一直到拳击场内枪声响起,在长达13分钟的时间里,镜头一直跟随着尼古拉斯.凯奇移动,这期间他做了很多事,上电视、见拳王、抓小贼、会老友、跟老婆和情人打电话、盯上一个金发美女……尼古拉斯.凯奇在这13分钟里充分展示了自己锋芒毕露、飞扬跋扈的演技,让我大呼过瘾!
还有就是法国左岸派的和新浪潮的都有很多是长镜头的

与从长镜头看一部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香港四大奇案电影 浏览:562
辛德勒名单电影英文 浏览:373
军人家庭生活爱情电影 浏览:678
逃学威龙电影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版 浏览:716
机器人女友电影导演 浏览:531
泰国电影女孩瑜伽电视剧 浏览:695
英语电影精彩 浏览:478
关于黑洞的电影图片大全 浏览:779
赌圣3前面什么电影 浏览:16
法国电影肉体的恶魔在线观看 浏览:877
魔兽电影女声的音乐 浏览:622
男女主角用铁链拴住的电影 浏览:654
电车上戴眼镜的那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196
韩国导演许秦豪拍的电影 浏览:329
鹏瑞利青羊广场电影院 浏览:296
肖战王一博电影里的名字 浏览:125
杀破狼粤语电影在线观看迅雷下载 浏览:984
喜悦号科幻电影名字 浏览:589
望夫成龙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808
日本大尺度电影名称 浏览: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