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太行山"里有个镜头有一日本将军说该有一本"露和词典"多好啊!请介绍下那个日本将军的具体资料
综合日军战报,长乐村战斗敌方参战部队主要有:
1、工藤部队—工藤部队是敌108师团104旅团105联队。联队长是步兵中佐工藤镇孝。工藤是此次战斗之指挥者(见下元部队情报记录第十六号)。 工藤联队属于104旅团(苫米地旅团),故其兵力当与52联队(中村静夫部队)无异。每中队228人,每大队约有1239人,联队全部约有3800人。2、柏崎部队—柏崎部队是108师团第25旅团(旅团长中野直三少将)117联队(联队长柏崎延二郎中佐).柏崎部队之兵力:每中队约194人,每大队约1023人。联队全部约3747人。
根据下元部队情报记录第十六号及其他文件,工藤所指挥的系其联队之第二、三大队,第一大队未在其内(第一大队大概驻防于屯留)。柏崎部队(117联队)有可能是当战斗时由他方(辽县?)---编者注1增援来的部队,由我军缴获文件中只能发见117联队之第三大队(笠原大队)之文件及士兵书信,117联队是否全参加此次战斗无由得知。
如117联队(柏崎部队)之中仅笠原大队参加战斗时:
1.工藤部队之第二、三大队约2478人。
2.柏崎部队之笠原部队约1023人。
故仅其步兵人数约有3501人。
如117联队全部参加战斗时:
1.工藤部队之第二,三大队约有2478人。
2.柏崎部队约有3747人。
故仅其步兵人数约达6225人。
据我军战报称:1938年4月15日,日军第108师团第117联队3000余人,由武乡北犯榆社扑空,当即撤回武乡。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决定歼灭该路日军,遂令师主力及第115师第344旅第689团由涉县以北地区向西急进,当日进至武乡附近地区。黄昏,日军弃城沿浊漳河东撤。第129师即以第772团、第689团为左纵队,第771团为右纵队,沿浊漳河两岸山地平行追击,以第769团为后续部队,沿武乡至襄垣大道跟进。16日拂晓,左右两路纵队超越日军并将其1500余人夹击于武乡以东长乐村地区,遂发起猛烈攻击。日军被截为数段,困在狭窄的河谷里无法展开。此时,已通过长乐村之日军主力为解救其被围困部队,集结1000余人,向第129师左翼发动进攻。第772团在戴家瑙与10倍于己的日军激战4小时,阵地失守,12时,第689团赶到增援,阵地被收回。14时,日军第105联队1000余人由辽县赶来增援,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一路向马村东南第689团阵地攻击,另一路会合长乐村日军向第772团阵地攻击。17时,日军又从辽县增援1000余人。第129师遂决定以第769、第689团各一部掩护,主力在黄昏时撤出战斗。综合两方战报,你所说的日军指挥官应是日军104旅团105联队长工藤镇孝中佐。但电影中日军指挥官竟是将军,按我军战史称从辽县增援的日军指挥官是104旅团长苫米地少将,有可能是导演因剧情需要作的修改。
Ⅱ 找一部电影。
六三三轰炸大队 633 Squadron
其它译名: 无
类 型: 剧情 / 战争
导 演: Walter Grauman
编 剧: Frederick E. Smith
主要演员: John Bonney
John Meillon
迈克尔 古德里夫 Michael Goodliffe
Donald Houston
哈里·安德鲁斯 Harry Andrews
Maria Perschy
乔治·查克里斯 George Chakiris
克利夫·罗伯逊 Cliff Robertson
上映日期: 1964-6-24
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挪威的一处险峻山谷中研发长程飞弹,准备对英国展开致命攻击。英军接获情报,乃组成六三三轰炸大队进行特殊训练,企图飞进这个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峡湾内摧毁工厂。方法就是用“地震炸弹"炸塌那块巨大的悬崖,将德国纳粹埋葬在碎石之下!
八十年代国内曾经出过这个电影的小人书。
Ⅲ 有哪些类似《黑鹰坠落》《拆弹部队》的电影
看过这种类型的很少,《美国队长》很有名。
作者:李东
来源:知乎
勇者行动
影片极重细节,我说几点看看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第一个,丛林渗透作战,一般都是直接狙击手开枪清点,其他人渗透过去用刀子啊什么的干掉守卫,反观勇者行动(简称ACT)渗透队员过去我以为伸手是要把守卫拉下来干掉,没想到这是为了配合狙击手击杀之后目标到下时不溅起水花,这一幕让我大呼过瘾。
第二个,在索马里潜伏时,望远镜上和单反相机上都加装了一个伪装装置,就和一个包布一样,把镜头罩了起来,这个在之前绝无仅有,堪称细节典范,太最终观众智商了,反观那些非专业人事作品中由于镜头反光而暴露目标的我还是省点口水说点其他的吧。
第五个,军士长确实很酷尽管他戏份不多。
速度与激情也不错,强烈推荐。
Ⅳ 美国海军特战队员到孤岛上营救被绑架的国家运动员人质!岛是四面环海,海里有密集的鲨鱼!是什么电影
特种部队是为特种作战服务的部队,兼有特种侦察作战、城市游击战和反恐怖活动这三大任务。世界各国著名的特种部队有: 1、以色列“野小子007”:“野小子”一词属于古希伯莱语。意为“敢于战斗、剽悍、强壮、敢冒险”。它的1000名成员大都来自伞兵旅,头戴各色贝雷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几次中东战争中神出鬼没,执行突袭任务。1973年10月第4次中东战争时,“野小子007”化装成埃军、突袭埃及领土,对苏伊士运河和埃及第3军团形成反包围。“野小子007”还多次进行反恐怖作战,在国际上名声显赫。 2、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在二战期间临时组编,其主力是美国加拿大联合第一特殊任务部队。这支部队的任务是袭击敌人的据点,危险性很大。虽然它曾活跃于阿留申群岛、北非和欧洲战场,但是由于它的很多成员是罪犯或带有暴力倾向,因此这支部队在二战快要结束以前就解散了。战后不久,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军决定创设永久性的特种部队。1952年6月,特种部队群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成立。负责游击、协防、反恐怖、心理战、特种侦察、直接作战及支援等任务。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非常重视特种部队的建设,并将绿色贝雷帽作为这支部队的制式军服,故又被称为“绿色贝雷帽”。在美国陆军中,绿色贝雷帽有单独的编制系统。1974年改编后的编制,由司令部、支援中队、通行及维修中队和若干个作战大队组成,其中作战大队是绿色贝雷帽部队的核心。大队下设大队部和若干个作战中队。作战中队又设中队部和若干个作战组。现共有5个大队,分别为负责太平洋与东亚地区的第1大队,负责加勒比海与西非地区的第3大队;负责新安亚与东北非地区的第5大队;负责中南美洲地区的第7大队和负责欧洲与地中海地区的第10大队。作战组是直接执行特种任务的部队,组长为上尉。每个组有12人,除了组长之外还有副组长,军衔为中尉。通常一个作战组的作战能力相当于50名普通队员。绿色贝雷帽成员都会2-3种语言。 3、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seal):是英文中的海(sea)、空(air)、陆(land)的缩写,全称是美国海军三栖部队。其核心海空陆渗透侦察组1962年在水下爆破组的基础上组建,主要执行侦察敌情和偷袭任务。曾参加了古巴、越南、格林纳达、巴拿马和海湾各战役。该部队由3支海军特种战斗群(其中一支是开发群)组成,东西海岸各部署了1个特种战斗群;两个特种战斗群又分别拥有特种战斗部队、3个海空陆渗透侦察组和一个海空陆运输组、3个或4个特种登陆部队。此外,作为预备役部队,美国海军还备有6个特种战斗群支队、3个特种战斗部队分遣队、6个海陆空渗透侦察组支队和两个海陆空运输组等。海豹突击队的任务包括侦察、协防、非常规战争、直接行动和反恐怖,在执行直接攻击任务时,海豹突击队通常采用2人作战小组珠作战形式。小组由一名狙和和一名观察者组成,装备有口径0.5英寸的大口径狙击步枪。 4、美国空军的特种部队:自1983年第23空军将分散的特种部队统一以来,现役士兵人数达9300多人。该部队以武装直升机部队为主,从越南战争时期开始活动。从60年代至80年代前半期,它逐渐拥有了在C-130战术战斗机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各种型号的固定翼主力机。 5、美国的三角洲部队 (delta force):1977年成立,其创建人贝克韦斯上校曾是绿色贝雷帽的军官,而三角洲部队最初对人员的选拔也在绿色贝雷帽中进行,但三角洲部队保持着惊人的淘汰率。他们主要执行的是反恐怖任务。为此,1982年成立了“人质救援队”。三角洲的总部设在斯托克艾德,编制约800人。 6、美国的陆军别动队黑色贝雷帽 (rangers):其前身是在二战中临时由步兵组成的突击部队,主要执行战场突袭任务。在诺曼底登陆时,美国陆军别动队以巨大的代价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当时美国陆军第29步兵师副师长科塔准将称赞道:“别动队,开路先锋!”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为别动队的座右铭。别动队往往都是在战时临时组织的作战单位,编制和番号都并不固定。艾布拉姆斯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后,决定将美国陆军第75步兵团改为第75游骑兵团,成为美国陆军第一支常设别动部队。第75游骑兵团下辖3个营,共2300人,总部设在本宁堡。 7、法国国家宪兵队行动小组(elite paramilitary gendarmerie unite):成立于1974年3月。它是一支反恐怖性质的部队。该行动小组的武器装备是根据小组需要的特殊技术规格,由工业家特别制造的。该小组自成立以来于1976年成功地在吉布提营救了30多个被扣作人质的儿童,1980年成功地迫使科西嘉民族主义者投降,1994年,在法国马赛国际机场成功地击毙4名穆斯林劫机者,粉碎一起劫机事件。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4 10:08
8、法国陆军特种部队: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结束后,在法国陆军的两支精锐部队 (rep) (外籍空降团)中,第一REP被解散,第二REP被保留下来,成为法国陆军队。这支部队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成员来自80多个国家,是一个外籍部队,而且很多成员富有经验,他们部在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的特种部队里服役。外籍空降团的主力是四个连队,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战斗集团,分别为夜间突击队、山区突击队、水陆两栖连、狙击爆破连。90年代以后,前苏联富有经验的特种部队成员也加入到其中。 9、法国情报局第29行动局:其成员是从第二REP和其他陆海军的精锐部队中选拔出来的,专门对付恐怖活动。80年代以来,这支部队一直与阿拉伯社会的恐怖主义分子展开斗争。 10、英国陆军特别活动中队 (sas):1941年下半年创建,当时的创建者曾设想把这支部队作为游击性的空降部队,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但在近60年时间里,这支部队很少作为特种“空降部队”来参加秘密的或特殊的战斗。该特种部队在二战期间的主要活动是扰乱德军后方,从事破坏活动以摧垮德军士气。战后,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在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都不尽相同。他们曾在马来西亚及其它地区从事反游击战;在北爱尔兰等地区打击恐怖活动以及为此收集情报;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侦察敌情;对付毒品;海湾战争期间侦察敌情和搜寻“飞毛腿”导弹等。由于长期以来战功卓著,英国陆军特别活动中队已被作为战略性秘密作战部队。该中队由一个现役团(约700人)和两个预备团组成。共约有2000名士兵。 11、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特别快艇中队 (sbs):该中队前身是二战期间根据当时的丘吉尔首相的指示在陆军和海军中创设的海上突击队。战后,为了作战时调动方便,将其裁减和重新编制后编入了皇家海军陆战队。虽然现在只有六七百人,但却是以训练有素、反应快捷而著称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部队一直以使用小型艇和潜水艇进行渗透为主,多次参加作战。 12、韩国的特战团:从80年代初起有七个旅现役兵力的编制,有3万名左右现役特种兵。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4 10:10
13、德国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于1972年到1974年组建,在德内部称为“边防第9旅”,又名“边防第9大队”,简称“GSG9”。共有队员约350名,编成多个战斗组,它始终处于临战状态,在人员上、技术上及战术上已全部实现了现代化,战斗力极强,是一支世界闻名的老牌特种部队。甚至以色列也曾请求第9边防大队给予协助。这支部队除了在国内的行动获得充分授权外,也具备国际特警的外交豁免权,以保护德国在国外人员及资产的安全。 14、俄罗斯的“阿尔法”的突击队:是俄罗斯闻名的特种反恐怖突击队,有250人,隶属于联邦安全总局,其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7月的著名的“A”小组。突击队人人身怀绝技,骁勇善战,有时还敢违抗总统的命令。 15美国"游骑兵" "三角洲" 英国特别空勤团 俄罗斯"阿尔法" 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
Ⅳ 诱狼电影的简介主要发生在那个时期
电影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例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的故事。
以1939年11月八路军击毙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为原型,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刻画了曾雍雅、杨成武、张英等为代表的有勇有谋、军事素质极高的军人形象。在集中体现八路军将士不屈不挠的民族血性基础上,剧情设置更是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将男主角曾雍雅“狼诱子”的角色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完整呈现了一出“诱狼——激狼——毙狼”的精彩好戏。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电影。该片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导演安澜执导,巩峥、罗昱焜、陆彭、侯勇、高明等主演。《诱狼》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的故事。
8月25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片《诱狼》将登录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影片中,巩峥饰演男主角曾雍雅,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游击支队支队长。随着影片的上映,巩峥也将再现八路军将士们浴血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
电影诱狼海报
该影片由曾斩获华表奖、金鸡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擅长军旅、战争题材的国家一级导演安澜执导,青年实力派演员巩峥挑大梁主演。同时,还有陆彭、罗昱焜、侯勇、高明等著名演员加盟。据悉,影片《诱狼》表现此战役时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刻画了以曾雍雅、杨成武、张英等为代表的有勇有谋、军事素质极高的军人形象;在集中体现八路军将士不屈不挠的民族血性基础上,重点描写了男主角曾雍雅“狼诱子”的角色特征,呈现了一出“诱狼-激狼-毙狼”的好戏。
在拍摄影片期间,巩峥也为该片下了大量苦功,研读大量相关历史资料及影片。为了更贴近人物形象,体验革命英雄的艰苦岁月巩峥也不惜断食减肥;为了更好的拍摄效果,巩峥也坚持亲身上阵不用替身,甚至腰部颈部拉伤也带伤上阵。在零下的低温环境中拍摄,巩峥也只是身穿单薄的外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对于种种困难和磨难,巩峥也只是笑称,为了更好的体验革命英雄的艰苦岁月,我们拍戏中的辛苦与英雄们战火生活中艰苦比起来可能远不及他们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通过此片,巩峥也希望能够通过他诠释的曾雍雅,带领观众重温八路军将士们浴血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据悉,影片将于8月25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
Ⅵ 诱狼观后感500字。
《诱狼》,不手撕鬼子,不裤裆藏雷,没有手榴弹炸飞机,讲了实有其事的伏击战,温暖人心的兄弟情义,催人泪下的战火情缘。因为是电影,面向大银幕观众,制作水准方面,比抗日神剧高太多。
这部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进入八路军包围圈,将其一举歼灭的故事 。
乍一看,不就是一个简单的抗日故事嘛!其实远不止此,抗日只是表层故事,里面的兄弟情义、战火情缘才是让人动容的点。电影里面有对人性的刻画,有对友情的歌颂,有对爱情的赞美,即使是坏人也有情,甚至会为了情不顾一切。
除了这些,里面还有男主和女主斗嘴耍贫的桥段,温馨搞笑,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篇二:
影片《诱狼》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例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的精彩故事。
被称为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官至中将,是历史上我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他所率领过的部队,几乎百战百胜。其人作战风格残忍,手下没有俘虏,他对任何一个作战时未接到命令而后退的士兵,给予的惩罚都是烧死、分尸,不许其自杀。日军有针对性的安排阿部规秀对付我八路军和游击队,他的死宣告了日军这一战略的失败,也震惊了整个日本。当时《朝日新闻》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报道了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战斗经过。黄土岭战役的胜利,再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所谓神话,展现了八路军高超的战术素养,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的抗战士气。
篇三
诱狼观后感
《诱狼》,殷红的字体,苍劲的行书,在偌大的屏幕上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那猛烈的视觉冲击,伴随着影片雄壮激昂的配乐,直透我的心扉。这红色浸润着为国捐躯烈士的鲜血,这苍劲迸发着怒火,彰显着中华儿女抗战救国的豪情。
无论是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刻画,还是场面的渲染,《诱狼》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简捷、明快”。紧凑的事件衔接,精炼的台词,纯粹的表演,单纯的场景……不同于以往抗战片的扭捏做作,无病呻吟,故弄玄虚,惺惺作态,一会儿飞檐走壁,一会儿手撕鬼子,而是一幕幕真情史实的再现、至纯至美。正因为这“简捷、明快”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的整体感,塑造了一部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优秀且出众的大片,我敢断言:《诱狼》必定火爆。
他,在思索着什么……谋略的智慧透着大将的风度隐现在他的面部。瞧,他犀利、刚毅而深邃的眼神,带着诱人的神秘似乎在告诉我们接下来的“精彩”。就在这深邃的眸子中,一身着戎装战士的“不凡”,完全笼罩在大无畏气概和海纳百川的坦荡里。“支队长,村南涌现大批鬼子,……我们被鬼子包围了……”险恶消息使他眉头紧锁,双眼迸射出军人的威猛。“三大队断后,往西面冲……”他干脆利落,果敢善断,战场统帅的风范也把我指挥进了银幕。面对东岭山上蜂拥而至的鬼子,他首当其冲,挺身而出,怀着救民族于危亡的烈士壮志,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突围于日军阿部规秀独立第二混成旅团所部3000多人包围之中。在这次战斗中,他的战友曹德本以及许多战士都英勇牺牲。面对着侵略者的凶残,他发出了高昂的怒吼:“此仇必报”!誓死捍卫民族尊严,宁死不当亡国奴的精神,全然升腾在他身上。他,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抗战英雄曾雍雅,而诠释这位英雄史诗的就是本片的领衔主演、著名青年演员巩峥。巩峥,充满英雄气概的完美表演,将曾雍雅将军演绎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一位革命先辈的鲜活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与其说这是影片的最大看点,不如直接说挑大梁的巩峥,他——就是英雄的化身。有谁能够知道,看似“奶油”的巩峥,骨子里还藏匿着辛辣与生猛。好像这部片子,就是为他而作。
影片中血雨腥风、战火硝烟的场景,触动了我关联泪点的那根神经,并深深地激起了我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不畏强敌、舍身救国、不屈不挠,这种精神时刻鼓舞着后辈。“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今的年轻人,更应心怀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以爱国爱党爱人民作为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不断自勉,以此才是真正的热爱我们来之不易的今天。我一直对弘扬正能量、主旋律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情有独钟,对“英雄”更是怀有无比崇敬。曾设想,做一位像他们一样的女英雄多好!
影片《诱狼》作为献礼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鼎力之作,抗战巨制,给人带来了强大的震撼与正气。导演由执导过多部军旅、战争题材的老将安澜担纲。影片讲述了1939年东岭山、雁宿崖、黄土岭生死之战中,八路军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荣事迹。回顾历史,以曾雍雅为代表的八路军将士强敌面前,不怕牺牲,与被称为“名将之花、山地战专家”、狂妄自大的阿部规秀斗智斗勇的顽强抗击,最终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诱入黄土岭,一举歼灭的英雄壮举。黄土岭战役的胜利,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抗日战场的又一大捷,极大地增强了当时全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信心,激发了斗志,坚定了把日寇赶出中国的决心。整部影片采用实拍与特效结合,将气势恢宏、无比惨烈的战争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潮亢奋,甚至跃跃欲试的“震撼之感”,完全来源于片子创作的真实性,而绝非因特效的渲染而成。这在很多抗战片中,属于鲜例,恰恰是这样的影片才会激起人们心底那份最真挚、最炙热、最淳朴的民族爱国之情。
影视是门艺术,并非单纯看娱乐,更何况这样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影片。看待一部作品的创作水平高低,必须站在艺术的高度,从艺术角度出发,去欣赏去体会。对于片中演员的表演是否得到肯定同样如此。演员的表演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心因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演员在“未知”的情况下,推动剧情的发展。可以说演员是影片的心脏,演员心脏所吸纳的作品主旨是影片中的灵魂,以演员的表演水平决定了一部影片的好坏。观众看剧情,无疑看的是演员的表演。剧情氛围渲染的再好,若演员的表演逊色了,那会使影片的制作功亏一篑。演员演绎角色,演的不仅是“形”,更重要的是演“神”。“神”到,“形”无疑就不由自主地表演出来。“神”凭“形”来表现,“形”是 “神”的外观。曾雍雅将军生于1917年,是从江西走出来的革命将领,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新中国的开国少将。黄土岭战役那年,他才22岁。巩峥将这样一位英雄的历史人物的神与形表现的一览无余。“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巩峥的眼神极具“杀伤力”和“穿透力”,直射到观众的内心深处。他的表演总是带动着故事逐渐展开,真正的走心了,巨大的穿透力使他成为影片主人翁原型,丝毫没有为表演而表演、只会表面情绪化的虚假与空洞。正所谓“表演”为“戏”服务,我想,巩峥在读剧本、揣摩人物心理、理清剧情发展脉络的时候,已逐渐将“诱狼”主人公化入心中,并且出神入化地演绎出来,潜移默化地置身于当时的规定情境,变身为曾雍雅。这或许也离不开曾将军后人曾莹多次的现场指导吧。“好花还需绿叶衬”,此片的“绿叶”非同凡响。老戏骨侯勇、高明这两片“绿叶”的表演当然是可圈可点。影片中,二人依旧不减“稳扎稳打”的风格,撑”、精湛,成为成功“诱狼”的“催化剂”。他们的倾力加盟,给影片锦上添花。侯勇饰演的杨成武与高明饰演的程步青,人物性格鲜明,是此片不可或缺的、重量级的“绿叶”。片中杨成武与曾雍雅的对话言简意赅,杨成武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开国上将。其时是曾雍雅的上级司令员,二人大多数对话的场景,都会配有主题背景音乐。这音乐使人感动,心潮澎湃,烘托出了二人既是血脉相连的生死战友,还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程步青在曾雍雅的劝慰、感染下,击毙卖国求荣的程有利等人后,率部投诚。此时,程步青与曾雍雅二人的戏,合作得天衣无缝。影片女主角张英的扮演者罗昱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90后,对于她而言,饰演战争年代中这样一位“巾帼英雄”,一定会因为“代沟”增加不少难度,但她却表现出了张英直率、灵气、机敏、坚强的人物性格,相信通过她的演绎,一定会激励更多90后的年轻人对于这段历史的铭记。影片对曾雍雅张英爱情的处理,没有旗张鼓噪的烘托,以小见大,于细微中见真情。曾张二人的爱情就像战地里的一湾清泉,纯洁、透明。在这清泉之中,微风涟漪,荡漾着心灵碰撞的同时,却升腾满腔的火热。曾雍雅有着爱情的“温柔”,当他问到送给张英的礼物是否喜欢时,那简单的、发自内心的“不喜欢吗”四个字,透示着侠骨柔情。当曾雍雅抱起牺牲的张英时,没有一般影剧中的肆意嘶吼、痛哭流涕,只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种“忍”有胸怀千钧的厚重,已经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表达。影片通过画面的切换和特写定格,一曲悲壮的融同志、战友、爱情为一体的交响曲响彻在战火中。巩峥对这段戏的处理,深入人心。陆彭是出色的老演员,在影片中扮演凶残狡佞的阿部规秀,把刚愎自用的“大鬼子”演得活龙活现。影片自始至终都是曾雍雅和阿部规秀“隔空对话”,暗中较劲,巧妙周旋,一边是侵略者凶残的刚愎自用,一边是八路军首长坚决抗倭的足智多谋诱敌深入,更显示出每人的个性。演员之间的默契,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巩峥作为领衔主演,能使整个戏“抱成一团”,“戏足且不过火”,以及影片的紧凑节奏和细节表现到位,这都给影片的艺术性增加了含金量,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诱狼”的成功。
任何的艺术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诱狼》亦然。影片有点特效会增加观众的观感效果。但是,用多了或是不切实际,那就会适得其反。影片中子弹飞奔直击目标的特效镜头,这些年来已屡见不鲜于影视,无疑给《诱狼》的“真实”增添了“不和谐音符”。原本杀敌激战,吊人心弦的场面,好似一下子放松下来,有娱乐之嫌。但无论如何,些微瑕疵是遮掩不了《诱狼》“英武”全貌的。
篇四:
影片《诱狼》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例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的精彩故事。
被称为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官至中将,是历史上我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他所率领过的部队,几乎百战百胜。其人作战风格残忍,手下没有俘虏,他对任何一个作战时未接到命令而后退的士兵,给予的惩罚都是烧死、分尸,不许其自杀。日军有针对性的安排阿部规秀对付我八路军和游击队,他的死宣告了日军这一战略的失败,也震惊了整个日本。当时《朝日新闻》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报道了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战斗经过。黄土岭战役的胜利,再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所谓神话,展现了八路军高超的战术素养,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的抗战士气。
看完之后不禁感概万千,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热爱这个历尽劫难的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不论战争或是和平,我们都要很好的发挥下去,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五:
《诱狼》是一部以解放军少将曾雍雅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活动为主线,还原著名黄土岭战役全景的历史题材影片。“狼诱子”是男主角曾雍雅的外号,这外号说的是诱惑敌方进入陷阱的人。引诱狡诈日本军队的任务艰巨又危险,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狼诱子”没有过人胆识、谋略是不行的,而曾雍雅就是这样一个胆略过人的八路军战士。但在影片里,主创人员没有把精力全部用于展示曾雍雅的胆略,在对日军、国民党军队以及八路军中的女性军人描写方面,也着墨很多,在各方力量之间取得了影像平衡。无论是敌我双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没有用贬低敌方的方式处理历史题材,《诱狼》可谓是良心之作。
在《诱狼》里,日本军官不傻、日本兵也不傻。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是日本的山地作战专家,既熟读《孙子兵法》、精通中国文化,又有极高的西方战术修养,喜欢咖啡、也喜欢饮茶。阿部规秀1939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同年秋天调集军队,对晋察冀军区进行冬季大扫荡,成功包围了曾雍雅的部队,若非曾雍雅判断准确选对了突围方向,恐怕早已全军覆没。在围剿八路军的同时,阿部规秀还下令屠杀无辜平民,执行枪决的日军中有一名新兵,面对行将被射杀的中国人瑟瑟发抖,阿部规秀将这名新兵连人带枪拖至被处决人跟前,握着他的手、逼着他将刺刀插入了中国人的胸膛,而这一切被张英(罗昱焜饰)看在眼里。
诱狼观后感
阿部规秀的形象正是历史上日军的真实面貌——既有超高的军事素养,又冷血残暴,但日本人也并非生性残忍、嗜杀,在射杀鲜活的生命时,也会有恻隐之心。一个战争机器的产生,需要反复的洗脑,泯灭其人性,所以普通的日本民众,也是战争的牺牲品。《诱狼》里清晰的传达出了这种观点,无疑是对战争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影片的结尾处,日军溃败,新兵逃命,慌不择路,正好被八路军战士张英撞见,后者荷弹步枪在手,却给了日本新兵一条生路。正所谓恨有所起、恨有所终,不盲目仇恨、不扩大仇恨,才是完整的正义,才能永葆和平。
影片里的张英不但深明大义,而且能歌善舞、枪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亲密战友,又因为相互欣赏、暗生情愫。张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为了民族大义投身抗日事业,日军扫荡时背着伤员躲避日军;在曾雍雅脑子发热准备刺杀“叛徒”——国民党军队指挥官程步青(高明饰)时,及时劝阻(事实证明是误会一场)。大决战的前夜,我军战士发动了攻心战术,张英演唱的日本民谣令日军将帅潸然泪下、军心大乱,而张英与日军狙击手的对决更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诱狼》这一“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形象无疑是成功的,在丰满抗战影片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军中儿女内心的真挚情感。
在描绘国民党军队方面,《诱狼》同样做到了公正客观、尊重历史。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甚至充当伪军是事实,但《诱狼》没有将国民党军队全盘否定。国民党军队指挥官程步青与曾雍雅曾有联合抗日的兄弟誓约,前者虽不愿违背誓约,但又惧怕日本人,只能诈病不参与日军对八路军的围剿,不曾想被侄子夺了权力,部下成了伪军。待与曾雍雅再次会面时,不仅诚心悔过、坚决抗日,还开枪打死了自己的汉奸侄子,在家国大义面前赎回了尊严。虽然国民党在抗日问题上,有其反复性,但《诱狼》并没有将人物刻画脸谱化,如实描绘了国民党人在人格与人性上的缺陷,肯定了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决断。
《诱狼》是一部尊重历史、忠于历史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有力地回击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游而不击”的诬言。同样难能可贵的是,影片能够尊重电影艺术创作规律,不再一味强调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辉,而是将所有历史人物全景展现,将反面人物也还原成人。这样一群有血有肉战争时代的群像,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历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才能让今天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观众有所触动,才能让更多的人反思历战争,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动保卫和平。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Ⅶ 观电影《血战千顷洼》有感
1942年5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开始了“1942年度肃正作战计划”,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恶狠狠的宣布,从五月初开始在冀中进行突然袭击的包围作战,赶在青纱帐形成之前取得肃正作战的成果。然后,一面进行扫荡作战,一面实行治安建设。以期一举将冀中建设成为皇军统管下的治安区。因日本这一作战计划是在五月一日开始执行,所以被称为“五一”扫荡。
1942年5月1日,日本方面荡调集三个师团和两个旅团的日军,加上从华北各地抽调的“皇协军”、“治安军”、“**部队”等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汽车八百多辆,以及汽艇和装甲车,由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这次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梳篦”、“铁壁合围”战术,迅速在冀中大地上掀起肃杀的气氛。当时,在冀中的百姓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五一扫荡闹浑了天,敌人到处把岗楼安;奸淫抢杀抓青年,杀人消息天天传;白天无人街上走,晚上谁敢把灯点;这样的苦日子哪天完?白天盼,黑夜盼;盼着八路下高山,拨开云雾见青天。”
为了引开日军兵力,保障冀中党政军机关的安全,冀中军区命令回民支队立即攻打泊镇(今泊头市)和交河,要求一定要打,以便吸引日军主力。接到命令后,马本斋司令员马上召集三个大队领导开会,部署了作战任务,一、二大队攻打泊镇,三大队攻打交河,两场战斗打的都很好,使在冀中各地分路扫荡的日伪军闻讯蜂拥而至。这两场战斗成功转移了敌扫荡部队的视线,有力减轻了冀中党政军机关的压力。很快,整个回民支队处在了敌人“铁壁合围”的中心。
连夜急行军,隐蔽于高纪庄
此际已是5月下旬,沉浸在接连胜利喜悦中的回民支队,还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已经快速靠近。月底接到冀中军区电报:目前形势危急,回民支队需立即撤离这个地区。由于敌人采用的是大迂回包抄战术,支队侦察员们还没发现有近距离合围的迹象。马本斋也不忍放弃艰苦创建的冀中根据地,想再观察一下敌情变化再做决定,耽误了两天。
Ⅷ 要一部真实的革命电影,要介绍一位革命英雄的故事。
《回民支队》讲马本斋的故事
编辑本段回民支队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1月,马本斋在家乡献县东辛庄组建抗日武装——回民义勇队(即伊斯兰小队),约六七十人。3月,以马仲三为队长的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在河间成立。同月,马本斋率部到河间与马仲三部合编,马本斋被委任为队长,马仲三为副队长,刘文正为政治主任。 1938年6月,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与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在河间合编,成立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为总队长,马仲三为副总队长,总队分三个大队,有马永恩,马国忠等担任队长。刘文正为政治主任。8月,回民教导总队奉命到河间县沙河桥镇整训。不久,冀中军区派丁铁石任回民教导队政治主任。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队伍进行了艰苦的系统军事训练,指战员军事素质大为提高,成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野战部队。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1942年7月,回民支队转战冀鲁后,中队长白振武带武工队返回冀中,继续坚持斗争。武工队活动在交河、献县、建国地区,以隐蔽的方式,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打据点,攻岗楼,打击敌人。 1945年12月下旬,金民、马进坡率回民支队干部从陕北返回冀中。金民、马进坡及回民支干部到冀中第八军分区,以本斋大队为基础,组建冀中第八军分区回民支队,支队长马进坡,政委金民,副支队长白振武。 1944年春,文新县大队回民中队、肃宁县大队回民小队及四十二地区队的回族战士,合编为冀中第九军区回民大队。马志新任支队长兼政委。 1944年2月7日,由于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 岁。 1945年下半年,以定州大队回民中队为基础,将藁城、无极等县的回民武装合编成立了冀中第七军分区回民支队,支队长金清波。 马本斋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初,冀中第十军分区将安次、固安、永清等县县大队的回民武装抽调出来,全编为冀中第十军分区回民大队。大队长刘晓峰,教导员马宝臣。 各分区回民武装成立之际,正处于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阶段。驻沧县、天津、北平等城镇的国民党军,不断向冀中解放区"蚕食"进攻。回民支队多次打败沧县的刘佩臣、兴济高鸿基部的"蚕食"进攻,保卫了解放区。 1945年5月24日,回民支队参加了第一次胜芳保卫战,与敌激战7昼夜,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杀出了回民支队的军威。此役共歼敌1500多人。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以三十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为了发扬冀中回族人民英勇顽强、敢于战斗的革命精神,保持回民支队这面光辉旗帜,重新成立冀中军区回民支队。7月,冀中第七、八、九、十军分区的回族武装,与从陕北返回冀中的八路军回民支队的部分干部战士,在大城县大尚屯合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凤舞任支队长,白振武任副支队长。全支队指战员共1000多人。 回民支队成立后,先后参加了第二次胜芳保卫战、青沧战役、子牙河东战斗和南减河等战斗,成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部队。 1948年1月中旬,回民支队和冀中第十军分区七十五团、七十八团出击大清河北,连续攻克雄县、霸县、昝岗、牛驼、白沟等城镇,横扫大清河沿岸堡垒20多座。国民党河北保安部队王凤岗部在大清河苦心推行的"三角暗碉、点线封锁"战术彻底破产。5月,回民支队调到第九分区活动,参加了徐水县白塔铺伏击战和北常堡阻击战,消灭了大批敌人。10月下旬,国民党傅作义部袭扰石家庄,企图突袭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回民支队协同冀中第九军分区独立营,在民兵的配合下,担负保定至张登、温仁一线的阻击任务,用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形式,阻敌3天,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11月上旬开始,回民支队和冀中军区部队围攻保定市,22日敌人弃城北逃,保定市解放。回民支队进驻保定市,担任市内警戒任务。
解放后
回民支队在战斗中
1949年8月,河北省军区成立,回民支队改编为河北省军区独立警备二团,仍驻保定,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番号撤销。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编入六十八军开赴朝鲜战场。
编辑本段同名电影
基本信息
导演: 冯一夫Yifu Feng 李俊Jun Li 编剧: 冯一夫Yifu Feng 李俊Jun Li 主演: 里坡Po Li .....马本斋 贾六Liu Jia .....郭政委 胡朋Peng Hu .....马母白文冠 刘季云Jiyun Liu .....李老汉 王润身Runsheng Wang .....韩福顺 影片类型:剧情 / 抗日战争 国家/地区: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电影剧情
1938年,日寇铁蹄蹂躏中华大地,冀中平原烽烟四起,曾经当过东北军团长的马本斋毅然举起抗日的大旗,带领乡亲成立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但在一场与日军精良部队的恶战中,因战术失当,回民抗日义勇队损失惨重,幸遇八路军伸出援助才得以脱险。马本斋断然拒绝了少数投敌分子的引诱,率部参加了八路军,并将队伍改编为为回民支队。地主出身的队副白守仁暗中与投靠日军的哈少福勾结,违反纪律,影响队伍团结,并想骗走队伍投降日寇,马本斋坚决同他斗争,并将其处死。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英勇战斗,对敌人进行沉重打击。日寇首领山本恼羞成怒,在汉奸帮助下,抓走马母以胁迫马本斋投降。马母白文冠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绝食殉国。马本斋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指挥员并光荣入党,回民支队也在战斗中成长为一支革命的军队。 为马本斋及其母题词
幕后制作
影片根据华北抗日活动中的真人真事改编,成功将回族英雄马本斋的形象再现于银幕,并通过其成长过程,反映了一支自发武装组织,经过党的教育和斗争磨练,成长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人民武装队伍的曲折经历。片中马本斋的扮演者里坡表演十分到位,成功表现了人物勇武、真诚、单纯的个性特征,电影公映后,观众们一直就用“马本斋”来称呼里坡。该片是老八路李俊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是国庆10周年献礼影片之一,并在1994年获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腾龙奖”纪念奖
Ⅸ 十大必看抗战电影是什么
有以下这些:
1、《亮剑》
《亮剑》是由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陈健、张前执导,都梁、江奇涛编剧,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张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联袂主演的战争题材剧。
该剧讲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
该剧于2005年9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Ⅹ 诱狼观后感80字。精品范文结尾
《诱狼》,殷红的字体,苍劲的行书,在偌大的屏幕上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那猛烈的视觉冲击,伴随着影片雄壮激昂的配乐,直透我的心扉。这红色浸润着为国捐躯烈士的鲜血,这苍劲迸发着怒火,彰显着中华儿女抗战救国的豪情。
无论是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刻画,还是场面的渲染,《诱狼》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简捷、明快".紧凑的事件衔接,精炼的台词,纯粹的表演,单纯的场景……不同于以往抗战片的扭捏做作,无病呻吟,故弄玄虚,惺惺作态,一会儿飞檐走壁,一会儿手撕鬼子,而是一幕幕真情史实的再现、至纯至美。正因为这"简捷、明快"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的整体感,塑造了一部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优秀且出众的大片,我敢断言:《诱狼》必定火爆。
他,在思索着什么……谋略的智慧透着大将的风度隐现在他的面部。瞧,他犀利、刚毅而深邃的眼神,带着诱人的神秘似乎在告诉我们接下来的"精彩".就在这深邃的眸子中,一身着戎装战士的"不凡",完全笼罩在大无畏气概和海纳百川的坦荡里。"支队长,村南涌现大批鬼子,……我们被鬼子包围了……"险恶消息使他眉头紧锁,双眼迸射出军人的威猛。"三大队断后,往西面冲……"他干脆利落,果敢善断,战场统帅的风范也把我指挥进了银幕。面对东岭山上蜂拥而至的鬼子,他首当其冲,挺身而出,怀着救民族于危亡的烈士壮志,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突围于日军阿部规秀独立第二混成旅团所部3000多人包围之中。在这次战斗中,他的战友曹德本以及许多战士都英勇牺牲。
面对着侵略者的凶残,他发出了高昂的怒吼:"此仇必报"!誓死捍卫民族尊严,宁死不当亡国奴的精神,全然升腾在他身上。他,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抗战英雄曾雍雅,而诠释这位英雄史诗的就是本片的领衔主演、著名青年演员巩峥。巩峥,充满英雄气概的完美表演,将曾雍雅将军演绎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一位革命先辈的鲜活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与其说这是影片的最大看点,不如直接说挑大梁的巩峥,他——就是英雄的化身。有谁能够知道,看似"奶油"的巩峥,骨子里还藏匿着辛辣与生猛。好像这部片子,就是为他而作。
影片中血雨腥风、战火硝烟的场景,触动了我关联泪点的那根神经,并深深地激起了我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不畏强敌、舍身救国、不屈不挠,这种精神时刻鼓舞着后辈。"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今的年轻人,更应心怀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以爱国爱党爱人民作为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不断自勉,以此才是真正的热爱我们来之不易的今天。我一直对弘扬正能量、主旋律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情有独钟,对"英雄"更是怀有无比崇敬。曾设想,做一位像他们一样的女英雄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