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影业三巨头分别是
中国影业三巨头分别是:光线影业、万达影视和华谊兄弟。创业板中的影视三巨头华谊兄弟(300027)、华策影视(300133)和光线传媒(300251)同时发布三季报。但第三季度业绩增速跑赢上半年的只有华策影视一家。昨日,在创业板价格指数大跌3.6%之际,这三家公司在收盘或盘中触及跌停。
从业绩方面来看,华谊兄弟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6.16%;实现净利润约891万元,同比下降69.02%。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2亿元,同比增长44.53%;实现净利润约4.1亿元,同比增长206.86%;每股收益0.68元。
华策影视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34.31%;实现净利润约7756.2万元,同比增长44.09%。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6.9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净利润约2.1亿元,同比增长30.5%;每股收益0.36元。
(1)电影界三大巨头分别是谁扩展阅读:
而华谊兄弟则把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快速增长的原因归结于《西游降魔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取得较好的票房收入。其中,截至9月底,《西游降魔篇》取得票房分账收入约3.96亿元,《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则取得6363.5万元。
光线传媒则把前三季度业绩增长归因于报告期内投资发行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子戏子痞子》、《中国合伙人》、《不二神探》等7部电影以及4部电视剧,实现影视剧业务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21.24%。
❷ 中国影业三巨头是什么
中国影业三巨头分别是:英皇娱乐、万达影视和华谊兄弟。
1、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2、英皇娱乐集团,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是英皇集团的一家下属子公司。英皇集团成立于1942年,从一间钟表零售店铺,发展成为涉足地产、酒店、金融、娱乐、电影、出版印刷、饮食及零售的多元化上市公司集团。集团在香港拥有六家上市公司。
3、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隶属于万达集团,成立于2009年,影视传媒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万达集团正式进军影视行业,开展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及后产品等全产业链业务。
万达集团以三年作为影视传媒公司的考核周期,力争做到行业第一。2017年11月,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获2017年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五大影业公司:
这里的“五大”应该没有多大异议:华谊兄弟、博纳、光线影业、乐视影业,加上后来居上的万达。2015年的《寻龙诀》,不仅制作上是电影工业的标杆,在幕后操盘上也比较符合电影工业的一种理想状态:万达、华谊、光线三巨头联合投资,风险共担,共同推动项目进展。
三家公司各有所长,华谊资历最深,1998年开始从事制片发行业务;万达产业最大,国际化扩张买买买不停;光线做娱乐报道出身,营销团队实力惊人。因《西游降魔篇》官司,华谊丧失了和周星驰合作的机会,《美人鱼》投向光线,34亿的票房分成必将为光线今年业绩添彩不少。
从发展机遇上来讲,光线是电影市场审美趣味转变最大的受益者,不管是喜剧(《泰囧》、《港囧》)还是青春片(《致青春》、《左耳》),都是引领潮流者。
而华谊以冯小刚为代表的老派则在这场悄然无息的变化中落后了,提出了“去电影化”的发展思路,去年又以《老炮儿》重新扬眉吐气。虽然华谊兄弟在电影行业占有率快速下降,但仍然在上市公司层面保持着良好的盈利能力。
以9.8亿的净利润在去年的影视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华谊今后要激活实景娱乐等其他版块,还是需要在电影业务上发力,没有足够多热门的影片,其他版块也难以为继。
万达就对此心知肚明,买下传奇影业还是看重它旗下的IP,作为后起之秀,自己的影片库不足以支撑起文化地产的大局。
和香港影人密切合作是博纳的一大特色,以至于有“港片桥头堡”之称。于冬最先喊出了“电影公司都要给BT打工”的论断,危机意识源于在《智取威虎山》之前,博纳没有一部在票房口碑双赢的代表作。也正是因为《智取威虎山》,让于冬做出了从美国退市的决定,票房大卖但同期博纳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却一直在下跌。
❸ 中国影业三巨头是谁
中国娱乐公司三大巨头是华谊兄弟,英皇娱乐集团,天娱传媒有限公司。
1、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需知:
华谊兄弟成绩:华谊兄弟在过去22年间不但创造了多个票房奇迹,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各大电影奖项,先后推出了百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电影作品,其中包括曾占据国内票房领先的《手机》、《天下无贼》、《宝贝计划》、《集结号》、《非诚勿扰》系列。
《功夫之王》、《风声》、《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画皮2》、《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私人订制》等,总票房逾150亿。
❹ 中国影业三巨头是什么
1、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天娱传媒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电视台及互联网平台制作了含真人秀、脱口秀、文艺晚会、大型演唱会等多类节目。
由天娱打造的音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和《快乐女声》,多次创造中国电视收视率及热门话题讨论纪录。
❺ 中国影业三巨头是什么
中国影业三巨头分别是:光线影业、万达影视和华谊兄弟。
中国影业三巨头创造了多个票房奇迹,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各大电影奖项,先后推出了百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电影作品。国内三家一流的影业三巨头电影公司光线影业、万达影视和华谊兄弟已经正式确定,将联手打造3D电影。
中国影业三巨头: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英皇娱乐集团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是英皇集团的一家下属子公司。从一间钟表零售店铺,发展成为涉足地产、酒店、金融、娱乐、电影、出版印刷、饮食及零售的多元化上市公司集团。集团在香港拥有六家上市公司。
天娱传媒天娱传媒依托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优势资源,公司业务遍及世界各地,主要为中国12-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提供偶像艺人、唱片及演唱会、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图书等优质娱乐内容及衍生产品。
❻ 好莱坞导演三巨头是谁
好莱坞导演三巨头是彼得杰克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詹姆斯卡梅隆。这三位是当仁不让的三大巨头,相关作品分别是指环王,霍比特人系列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大白鲨,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系列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好莱坞含义
作为地表最具知名度的影视基地,好莱坞一直都是影视从业人员所向往的最高殿堂。因为在好莱坞之中,不管是产业链发展程度,还是电影工艺技术的发达程度度。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夸张一点的说法是第一也能够成立。毕竟北美电影市场,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大票仓。
❼ 香港电影“三巨头”是哪三位
香港电影三巨头:邵逸夫、邹文怀,陆运涛。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2011年正式退休,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岁。
邹文怀(1927年10月8日-2018年11月2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嘉禾电影创办人,嘉禾电影(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 1957年,邹文怀加盟邵氏集团,1970年自行创立嘉禾电影,公司在20世纪70、80年代与邵氏兄弟对峙,其本人与邵逸夫同被视为香港电影的泰山北斗。
2007年,邹文怀将嘉禾股份全部出售给橙天娱乐,隐退影坛。 2018年11月2日,邹文怀去世,享年91岁。
陆运涛(Loke Wan Tho,1915年-1964年6月),新加坡和香港的著名电影制片人,国泰集团、永华电影和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鸟类学家及摄影家。祖籍广东鹤山,1915年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1964年因飞机失事逝于台湾。
(7)电影界三大巨头分别是谁扩展阅读
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折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70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楚原、张彻及刘家良等等。
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电影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电影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1979年的《英雄无泪》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19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60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军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电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振兴。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从电视跳到电影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70年代、以至80年代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
由于从70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
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 :《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这些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说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电影属黄金年代实在不为过。
❽ 《好莱坞》导演三巨头是谁
好莱坞导演三巨头是彼得杰克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詹姆斯卡梅隆。
这三位是当仁不让的三大巨头,相关作品分别是指环王,霍比特人系列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大白鲨,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系列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的电影工业,由于美国许多著名电影公司设立于此,故经常被与美国电影和影星联系起来,好莱坞是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每年在此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则是世界电影的盛会。
好莱坞不仅是全球时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拥有着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牌,引领并代表着全球时尚的最高水平,比如梦工厂、华特迪士尼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索尼影视娱乐公司、环球影片公司、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等等这些电影巨头。
还有像RCAJIVE Interscope Records这样的顶级唱片公司都汇集在好莱坞的范畴之内。这里的时尚与科技互相牵制发展,自然是不造作的,拥有着深厚的时尚底蕴和雄壮的科技做支持,一直被全球各地争相模仿。
❾ 中国影业三巨头是什么
中国影视三巨头分别是:光线影业、万达影视和华谊兄弟。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简称:光线影业)成立于2004年,2006年发行第一部影片《伤城》,开辟电影之路,2009年光线影业首创地面电影发行网,2011年启动新导演计划,3年时间发掘培养徐峥、赵薇、邓超等近20位新导演。
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隶属于万达集团,成立于2009年,影视传媒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万达集团正式进军影视行业,开展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及后产品等全产业链业务。
华谊兄弟是目前国内一家将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三大业务板块及产业投资实现有效整合的娱乐传媒企业,是业内产业链完整、娱乐资源丰富的公司。在公司统一平台的整体运作下,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中国影业的发展方向:
影视行业是我国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影视行业更从来都是一个热门行业,也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影视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大力扶持的支柱产业。
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❿ 中国影业三巨头是什么
中国影业三巨头是:
1、昆仑影业公司
中国私营电影企业。1946年5月,一批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蔡楚生、史东山、孟君谋、郑君里等在上海组成联华影艺社,拍摄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集)。1947年,联华影艺社与当时已经成立的小电影企业昆仑影业公司合并,仍沿用“昆仑”之名。
上述两部影片则以昆仑影业公司的名义发行,并由它继续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下集)。公司建立了编导委员会,汇集了多方面的电影人才,又先后生产了《万家灯火》、《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三毛流浪记》等影片。
这些影片内容进步、艺术精湛,获得广泛欢迎。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末期拍摄的《乌鸦与麻雀》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精品。1950年,昆仑公司与其他私营电影企业联合改组为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