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苏联电影大清洗

苏联电影大清洗

发布时间:2022-09-14 06:53:07

⑴ 二战前苏联大清洗是怎么回事,主要害死了哪些人危害有哪些为什么要清洗

苏联肃反运动,也称大清洗,或译为大整肃、大肃反,现今在俄罗斯多被称为 大恐怖时期,或称叶若夫时期,是指1934年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

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谢尔盖·基洛夫遇刺事件直接触发了大肃反,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图哈切夫斯基、布哈林等大批党、政、军领导人还有经济学家康得拉季耶夫和恰亚诺夫。

生物学家瓦维洛夫、作家巴别尔、植物学家米歇耶夫、著名外科医生科赫、坦克设计师扎斯拉夫斯基、无后坐力炮发明者库尔切夫斯基、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第一批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者火箭科学研究所所长克列伊梅诺夫、喀秋莎火箭炮的发明者朗格马克。

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实用矿物学创始人费多罗夫斯基等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这段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

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做秀公审、关押和死刑,使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同时也使苏联的党、政、军、科学文化界失去了一大批优秀骨干,使社会主义失去了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

(1)苏联电影大清洗扩展阅读:

对于苏联的肃反运动,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评述是:“我想,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不知道1936-1938年间在苏联发生的那些过火行为的全貌,也不能够恰当地评断其责任。

不知确数的人,无疑地有好几万人,在没有预先得到通知的情况下被捕,并且不经审判被送到北部和远东的罪犯营中去。成千上万的人被处决,他们的遭遇甚至连他们的朋友也不通知。”

“反苏报纸找到了容易的结论,它硬说社会主义的本性就是‘集权和残暴的’。凡是了解21世纪初苏联人民的创造性和他们对他们自称的‘自由’的热爱的人,都不会接受这个看法。

赫鲁晓夫和另外一些人几乎作了同样简单化的解释,即斯大林和‘个人崇拜’应该负责。斯大林自然必须负责,但是宣布他的错误并不就是最后答案。

因为斯大林是通过组织途径办事的,联共中央委员会的一次全体会议支持了从1937年2月开始的行动。牵涉到的有一整个掌权的机构。而且赫鲁晓夫自己也说,斯大林在所有这些行动中,‘认为为了劳动人民的利益,为了保卫革命果实,必须这样做’。

⑵ 前苏联大清洗是怎么回事

前苏联大清洗是指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

1937至1938年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大清洗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做秀公审(沙赫特案件、工业党审判、莫斯科大审判等)、关押和死刑。

大清洗使500万人受到牵连,30-40万人被处决,1936年-1939年,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即120万人被逮捕。出席第十七次党代会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即半数以上)被捕,联共(布)十七大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名(即70%)被逮捕和处决。

(2)苏联电影大清洗扩展阅读

从1934年12月1日起至1935年,大肃反的对象还仅仅是“谋杀基洛夫的凶手”,被清洗的“谋杀基洛夫的凶手”据有关资料透露达50多万人。这是第一阶段。

1936年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最出名的事件是第一次“莫斯科审判”,第一次莫斯科审判有16名被告。

1936年8月19-24日,在莫斯科对16名被告进行了公开审讯,这16名被告中有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罪名是组织“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恐怖中心”,阴谋暗杀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基洛夫就是他们策划暗杀的,所有被告拒不承认有罪,结果,被告16人被判死刑并被立即枪决。

⑶ 苏联电影的其他相关


斯大林对苏联电影的贡献 被称电影总制片人
关于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人们熟悉的算法是从1959年算起,当时莫斯科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际电影节,从那时起莫斯科电影节开始定期举行。不过电影工作者们一致认为,1935年的首届莫斯科影展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是真正的“零”的突破。
电影票房取代伏特加?
列宁曾经说,电影是已经获胜的布尔什维克最重要的艺术,因为它能寓教于乐,便于在文盲众多的国度进行大众普及宣传。斯大林更是喜欢电影,不仅大量看电影,还做过很多重要批示,不遗余力地推动了电影事业的发展。
1930年,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向苏联电影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大而崇高的任务:国库不能再依赖酒类产品的销售利润,而要用最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的电影来创收。为了加速电影业的发展,苏联随即在当年成立了电影工业总局,由能征善战的老布尔什维克舒米亚茨基出任局长。
在苏联影业的负责人看来,用银幕收入取代伏特加利润的确可行,只需扩大电影发行量即可,建立电影规模化生产是必然选择。上世纪30年代初,苏联人发扬大干快上的精神,发展出了影业巨人“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和大型的“基辅电影制片厂”。
苏联的屏幕上也相继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国产影片,如埃卡拍摄的第一部苏联有声电影《生活的通行证》、尤特克维奇的社会主义竞赛赞美诗《扑面而来》等。1934年至1935年,苏联电影迎来了一个艺术上的小高峰,拍出了如《恰帕耶夫》、《快乐小伙儿》和《青年高尔基》这样的好片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爱上国产电影,苏联国产电影发行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渐渐不再依赖外国影片票房这根拐棍,最后外国影片几乎完全被挤出了苏联银幕。
这是苏联影人的重大胜利,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们对此大为赞赏。1935年,当苏联电影人在庆祝自己的节日时,斯大林向电影有功人员颁发了高规格的政府奖励和奖金。电影局长舒米亚茨基则荣获了列宁勋章。 斯大林倡议创办苏联影展
从上世纪30年代初起,斯大林不仅亲自主抓电影的审查,而且还是实际上的最高艺术总监,更是苏联电影的总制片人:是他批准的主题拍摄计划,是他亲点主要演职人员,是他为影片拍摄从国库拨付资金。随着克里姆林宫小电影院里赞誉声的增多,发展电影的国家预算拨款也在增长,作为头号影迷的斯大林与电影的密切程度也在增加。
1932年,意大利在世界上率先举办了第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934年,在同一个地方又举办了第二届电影节,苏联电影也在意大利获得了意外成功,《快乐小伙儿》、《关于列宁的三首歌》和《郊外》获得了大奖。国外获奖让斯大林对苏联电影信心倍增,随即产生了在本国搞一个国际影展的念头。
1935年1月11日,斯大林在《祝贺苏联电影工作者迎来光荣的第十五个岁月》一文中写道:“电影掌握在苏维埃政权手中,它就能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巨大的力量。”1月23日,苏联电影工业总局决定举办第一届莫斯科电影节,并向全世界电影界发出遴选参展影片的通知。2月上旬,莫斯科影展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各路记者纷纷出动,发回了与影展有关的报道,并播发了波兰、法国、中国等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的消息。2月21日,首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如期开幕,来自25个国家的电影人汇聚到“突击手”电影院,在《国际歌》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同台竞技的序幕。 瓦西里耶夫两兄弟联合执导的《恰帕耶夫》(夏伯阳)受到一致好评,在影展上荣获主要奖项“银杯奖”。埃姆勒的影片《农民》,科津采夫和特劳伯格的《青年高尔基》也都获得了这一奖项。作为场外观摩展映影片,展会上还放映了苏联首部彩色电影《夜莺曲》的精彩片断。
在电影节期间,苏联观众大饱了眼福,不仅看到了苏联优秀影片,而且还一览许多世界经典电影的风采。来自西方的影片也在电影节上获了奖,荣获头等奖的是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的《最后的亿万富翁》,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带来的《三只小猪》则意外地荣获了三等奖。
3月1日,第一届莫斯科电影节圆满闭幕。电影节闭幕后不久,《消息报》登载了阿谢耶夫、阿菲诺格诺夫等35位苏联艺术家联合签名的公开信。信中抱怨说由于一票难求,他们没能看到西方《最后的亿万富翁》和《自由万岁!》等电影大作,电影总局的头儿舒米亚茨基只请他们看了场捷克电影。
由于后来苏联国内开始了大清洗,政治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第一届影展后莫斯科电影节就停办了。

⑷ 大祖国战争-莫斯科保卫战的奥泽洛夫与苏联全景式战争片

喜欢前苏联电影和喜欢战争电影的影迷们应该很熟悉尤里奥泽洛夫这个名字,也更应该熟悉《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解放》这3部前苏联战争电影的经典。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三部电影的排列应该是上面这个样,但是如果按照影片拍摄时间,就应该是《解放》(1972-1973年)、《莫斯科保卫战》(1984-1985年)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88年)。在前苏联拍摄的多部全景式战争片中,以尤里奥泽洛夫任总导演的卫国战争三部曲最为有价值,三部曲的剧情从1940德国策划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5.2.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正式投降结束,对这个三部曲的定义是全景史诗:既完整的记录了苏德战场的全部过程,细致描述了几个关键的重要战役,并再现了这一时期在苏德战场以外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德国入侵波兰、墨索里尼被软禁、希特勒成功营救墨索里尼、美英苏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在三部曲中,《莫斯科保卫战》既不失全景史诗的壮观,又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战争场面写实,人物刻画真实,例如,斯大林竟然在正式场合说参谋部总长-朱可夫胡说八道,姑且不说谁在胡说,作为最高统帅竟能如此语出惊人,让人感到斯大林这个人物的蛮横性格,有关他的大清洗、独裁等也就不难理解了;说到战争场面写实,《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坦克、飞机等武器装备都是如实的还原原物,具体拍摄战争场面时,又多采用中、远景,甚至是航拍的长镜头,如果是运用CG技术倒没什么,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论场面之大,《解放》最壮观,最符合全景史诗的定义,但是在细节方面要逊色于《莫斯科保卫战》,不是说《解放》没有细节刻画,而是感觉《解放》的细节还带有一些政治色彩,这也和影片拍摄于勃列日涅夫时代有很大关系,不如《莫斯科保卫战》的真实可信,但是从场面的宏大来看,没有哪部二战电影可以超越其左右。有美国华纳参与拍摄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由于受战争规模限制,场面不及《解放》和《莫斯科保卫战》,但是,影片拍摄于1988年,正值苏联解体前夕,一些传统的、固有的、政治上束缚电影创作的东西也许更少,又有华纳的介入,这一东西混血的作品倒是还原被神化或者被妖魔化的历史人物于本尊的最成功作品,例如影片里就初次披露了赫鲁晓夫的儿子因醉酒击毙了苏联红军士兵而险些受到军法审判的情节。
卫国战争三部曲自然特点突出,详细记录与战争有关的一切,是全景式的,并不突出个体的人的感受,这也是电影的背景造就了电影的成功——二战中最宏大的战场是苏德战场;另外和导演的个人经历有直接关系,奥泽洛夫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亲历整个二战,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24岁就获得少校军衔,而奥泽洛夫又很好的发挥了前苏联二战电影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换句话说,这样的三部曲也许只有在前苏联才能拍的如此成功。
除了卫国战争三部曲,奥泽洛夫在1977年还拍摄过一部4集6个半小时的电影《自由战士》,这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对于《解放》在细节上的一个补充,影片主要讲述在2战后期,东欧各国开展抵抗运动的全过程。尤其是重点描写了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等国家开展抵抗运动的过程,影片除了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大家经常在战争电影里看到的形象之外,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季米特洛夫、铁托等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们率领军队打击德国侵略者的场面。从影片片头引用的勃列日涅夫语录人们就可以推断出影片是铁幕时期的产物,尽管影片描写了东欧国家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的壮举,但是影片还是在突出苏联在这些国家开展抵抗运动时起到的作用,按照影片所讲述的情况,完全是斯大林一手策划了东欧各国开展抵抗运动。《自由战士》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场面,所以通常都没有把它归类为战争片,也没有几个中国观众知道这部影片,但是作为奥泽洛夫作品,本片应该有它的历史价值和地位的。
在苏联解体之后,奥泽洛夫还充分的把剩余价值利用了一把,他把他拍摄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解放》这“卫国战争三部曲”按照历史事件的顺序,添加了很多文献记录片,重新剪辑成一部名为《世纪的悲剧》的24集电视电影,这部电视电影也在国内许多电视台播映过。
看前苏联二战电影,除了能感受和好莱坞电影完全不同的战场气氛之外,还能从一个侧面看到苏联由铁幕向解体的演变过程。1949年制作的《攻克柏林》中,对战争的细节、主要的功臣只字带过,在2个半小时的电影中更多的是描写工农兵的成长历程和斯大林的光辉形象,标榜是战争片,实质是没有价值的政治宣传片。1959年的《士兵之歌》和1970年的《解放》,才真正算是战争电影,不过前者避开了正面的战场,后者则还有一些被束缚的迹象。到了1984年的《莫斯科保卫战》,才看到了基本解脱束缚的创作,斯大林的形象不再绝对光辉,倒是不时的显露出独断、专横,在本片之前斯大林一直是穿高调的白色军礼服出现,形象总是高大丰满,鲜亮,而在《莫》中则是普通的军黄色套装,脸部也消瘦憔悴了,立马去掉了光环。从不同时期电影对斯大林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可以看出一些前苏联由铁幕向解体演变过程的痕迹。

⑸ 有没有描写苏联大清洗时期的电影

名为“烈日灼人”,又名《毒太阳》(1994),近期没拍。

⑹ 有谁知道苏联电影《春天的17个瞬间》主人公史季利茨的原型

阿贝尔不是剧情人物的原型,但是施季里茨这个人物长像、性格的原型可能是阿贝尔。这里可以详细介绍下阿贝尔的情况。
事实上,阿贝尔曾经是很多前苏联二三十年代特工的假名。这个“千面人”阿贝尔是鲁道夫.阿贝尔,真实姓名叫作威廉.费舍尔,是个德国人。他的父亲是共产主义者,曾经一度做过列宁的同事。他的父亲在俄国因为革命活动被流放后,全家人搬到英国。阿贝尔就出生在英国泰恩地区附近的纽卡斯尔。阿贝尔后来通过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并取得了英国国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们全家又搬回了苏俄。他的一个哥哥,回苏俄后不久就淹死了。三十年代苏联大清洗时期,他的父母亲和全家都受到牵连。之前,由于家庭政治问题的影响,阿贝尔只做过教师等职业。后来,由于他出色的语言天赋和个人素质,他被当时的苏联政治保安总局(后来改编隶属为红军的总参情报部门)征召入伍,并很快被安排到对外情报机构。他曾被派往东欧国家执行过一些特情任务。比如曾经在德波边境地区组织建立新的情报网,吸收、培训反德分子和共产主义信仰者成为情报人员。苏德战争爆发后,他曾在前线做过对德电台广播工作和情报信息工作等。但整个苏德战争的大部分时候他是待在莫斯科,与真正的鲁道夫.阿贝尔(他借用了这个人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假名)在一起。阿贝尔真正的间谍业绩表现在二战后。他被派往北美,以假名字、假身份证等手段,化装成商人借道加拿大进入美国。在美国,他成为了当时苏联在美国的定居间谍的重要组织者之一,其触角甚至延伸到苏联在南美洲的情报网。他在纽约以画家身份掩护自己,并成功地潜伏了好几年。后来,苏联情报部门派了个叫作海罕兰的家伙来做他的助手。但是,阿贝尔很快就发现这个家伙其实根本就不符合当他助手的要求。这个家伙是个享乐分子,酗酒,好色,生活腐化,甚至贪污苏联情报部门支付给在美被捕间谍妻子的生活费。当然,这当中也出现过戏剧性的情节。阿贝尔一次把微缩胶卷放到一枚中空的硬币中,放在指定地点试图传递给海罕兰。但是,不知道是阿贝尔自己不小心搞错了,还是给路人拾到了,或者是海罕兰搞掉了,结果这枚装有情报胶卷的硬币进入了美国经济的流通渠道。更偶然的是,一个使用这枚硬币的美国人很偶然地不小心把这枚硬币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胶卷被发现。这个美国人报了警,并引起FBI的介入,但是仍然没查出结果。后来,阿贝尔由于工作出色,获得回国休假的奖励。海罕兰这个家伙在阿贝尔不在的时候,没有约束,更加无法无天,甚至在酒醉后大跳俄罗斯民族舞,逐渐招到周围人的怀疑。阿贝尔在苏联期间可能向情报总部报告了海罕兰的工作情况,决定将其招回苏联。阿贝尔回纽约后,将召回命令通报了海罕兰,并给了他回国旅费。海罕兰可能意识到问题严重,他害怕回国后受惩罚,被流放。他在回国途中借巴黎转机的机会,直接跑到美国驻法国大使馆要求政治避护。最初美国外交人员并不相信他,还派精神病专家对他作鉴定。但在他说出重要的联系密码等情报后,很快被带回美国交由FBI处理。而他说出的密码又和FBI在硬币中发现的密码相同,因此对其立案调查。阿贝尔因为迟迟未得到莫斯科关于海罕兰回国的回复,也意识到情况不妙。他立即准备潜逃回苏联。但是在潜伏过程中,他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暴露的明显迹象,而且当地苏联特工人员也在密切监督阿贝尔住所后向他发出安全信号(事实上FBI已经进行了秘密监视)。阿贝尔这时犯了比此前更大的重大错误(作为单线联系,他不应该把海罕兰带回自己的住所教导其摄影技术),他竟然又回到纽约住所附近,并又以假名字在附近宾馆开房。很快FBI特工找到并逮捕了他。厉害的是,他在FBI特工的现场监视下,居然都毁灭了一些重要情报。当然,他也犯了错误,就是把密码本等间谍工具随身携带。另外,也有种说法,就是他此时已经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而身心疲惫,几乎要精神崩溃了。在拘留和审讯期间,他充分显示了一个伟大间谍大师的精神品格,他几乎什么东西都没说,始终保持沉默,甚至没有为自己过多辩解。他后来被判三十年监禁。但几年后,美国U-2高空侦察机在苏联领空被击落,飞行员鲍尔斯被俘。为了平息两国外交纠纷,双方同意互相交换。阿贝尔回到苏联后,主要从事苏联情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一直到七十年代死于肺癌。据其女儿回忆,他死的时候,在病床上用英语给家人留下遗言,“不要忘了,我们是德国人!”他死后,苏联对其家庭的照顾逐渐淡化,甚至连他的墓碑上都没有名字。苏联解体后,九十年代末,俄罗斯对部分情报工作进行解密,人们这时才知道他的巨大功绩。后来,俄罗斯发行了一套间谍纪念邮票,都是苏俄史上的红色间谍英雄。其中,阿贝尔名次靠前,紧挨他的都是佐尔格、莫洛德这些大牌间谍大师。
电影中,施季里茨这个人物是完全虚构的。二战时期,苏联在德国没有如此身居高位的间谍,但是绝对有阿贝尔这个人的性格影子。同施季里茨一样,阿贝尔是一个沉稳、冷静、多才多艺的高素质人才。他的神经忍耐力绝对是超出常人的,他的智商接近于天才级别,是个语言大师,会五六门外语。更重要的是,吉洪诺夫和阿贝尔的像貌十分相似。他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把知识本身当作真理来追求,他主要依靠对俄罗斯祖国、自己家庭的深沉的爱和信仰支撑自己。他是这样一种人,超出了任何意识形态的限制,独立于社会的妄议评论。即使是生活在沙皇时期,他也可能会成为沙皇暗探局的王牌。

⑺ 求俄罗斯1992那年拍摄的一部名叫《契卡》的,揭露苏共大清洗的故事片的下载地址。

大清洗的时候,挈卡名称改为内务部,肃反委员会这些名目,专以滥用酷刑,甚至自己编造假供让犯人签字出名,并且接受告密。每一个犯人只要落入这个机器,都必搞出罪来,另外还要供出一堆熟人,有可能越熟的人越倒霉,因为他们会穷追到让你说出所有认识的人,人的记忆就是这样,心防被攻破到不顾一切,越熟的名字越记得住也就越说得出。。。几任领导人干尽坏事,但都在民愤井喷的时候,被处置和替换,就像替斯大林作替死鬼一样。
就这么点故事。

⑻ 苏联大清洗究竟有多残忍

不算多么残忍,杀的人不多,应该只有不到人口的3%,据估计大约在800-1000万之间。
其实,列宁时期杀的人更多。
不过列宁很聪明,他赋予捷尔任斯基以重权,捷尔任斯基为了苏维埃的稳定,规定契卡(克格勃的前身)在每个地区枪毙5%的人口。
所以,很多人仇恨捷尔任斯基,没有多少人仇恨列宁。

阅读全文

与苏联电影大清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个电影票看别的电影 浏览:992
男主角马大力是什么电影 浏览:255
湖北电影制片厂导演有哪些人 浏览:503
成龙戴小熊帽子是什么电影 浏览:961
肖昂小蕊是什么电影的主角 浏览:828
一个人在电影院坐太无聊了 浏览:552
4人电影片段英文版4女 浏览:772
复仇电影图片 浏览:228
游泳电影大全韩国 浏览:321
关于美食的美国爱情电影 浏览:575
赌博默示录2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浏览:853
红河谷女主角电影 浏览:912
韩国古代电影三级大全 浏览:816
甑子丹电影视频大全集 浏览:587
一部妈妈用手指给孩子换冰棒的电影 浏览:394
电影陷井观后感 浏览:893
爱情公寓电影lol插曲 浏览:58
大信电影院有什么电影 浏览:994
悟空动漫电影图片 浏览:835
志愿者微电影剧本大全 浏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