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慕大三角穿越时空之谜
百慕大三角之谜自出现以来就众说纷纭,一些百慕大三角的旅行者们每次惊险回归后就报道了他们有关电磁的古怪经历:他们乘坐的船或者飞机会被一种奇怪的蒸汽所吞没,而后所有的仪器都失灵、紊乱了,莫名其妙的雾会在整个海面上升起,而当时的自然天气都不可能产生雾,也没有任何理由来解释这些电磁失常情况。 这种反常现象被后人百般猜测,把原因归结为“海怪”、UFO、心灵感应、时空弯曲等等,也有人认为,百慕大之谜并不存在,这些神秘事件肯定是那些无聊的术士们在宣扬他们超自然的思想。可人们似乎没有对一个事实太在意:这些事故的经历者都是富有经验的领航员、船长,甚至是海岸巡逻队的队员。 这些不寻常的现象形成了科学界长久不解的“百慕大三角”谜团,展示大自然中不为人类所知的神秘一面。 虽然百慕大之谜至今没有彻底解决,但现在已经出现了最为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是由加拿大物理爱好者哈奇森提出的。在他进行的多次电磁方面的实验中,意外地发生了一些离奇现象,这些离奇现象与百慕大三角报道中出现的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哈奇森相信,百慕大之谜与电磁有关。
谁让物体飞了起来?
哈奇森是加拿大的一个业余物理爱好者,他喜欢鼓捣一些奇怪的科学实验,他的家里摆满了实验用品。他可能与很多奇思妙想的科幻电影主角相似,唯一的不同只是,他这个人物并不是虚构的,他的实验也不是。 1979年的一天,哈奇森正在研究泰斯拉纵波(尼古拉?泰斯拉,无线电之父)。由于实验场地有限,那些用来发射电磁场和波的设备,比如泰斯拉线圈、高频发生器等等,只能勉强塞入到一个小屋子里。哈奇森把所有机器都打开,然后安静地等待着他的实验结果。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哈奇森突然感到有个东西落在肩膀上,他斜眼一看,是块金属片,他也没怎么在意,把那金属片扔了回去,它却又飞了过来,打在他身上!这时哈奇森再观察屋里的其它动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放在地上的一根大铁棒竟然飞了起来,在空中悬浮了一秒钟,然后“砰”的一声,又摔到了地上!
发生了什么?
为了搞清楚真相,哈奇森一次次地重复他的实验,又有令人惊骇的现象发生。比如:物体持续飘浮起来,像木头、塑料、泡沫塑料、铜、锌,它们会在空中盘旋,来回穿梭,形成旋涡并且不断升起,甚至有些物体会以惊人的速度自动抛出,撞击到人身上。 但这样的魔幻效应并不是时时都发生的,有时需要静静地等上好几天的时间才能看到一次,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没有任何异常状况发生。后来,通过对仪器不断地变换位置,比如光谱分析器、磁力计、盖格计数器(盖格计数器其实是辐射探测器的一种,可用来测量肉眼看不见的带电微粒)等仪器,哈奇森终于摸透了魔幻效应的“脾性”,可以很快制造出魔幻效应了。
新奇现象接踵而来
进一步的实验还发现:由水泥和石头堆砌起来的屋子周围会突然起火;镜子自己碎裂,碎片能飞到100米之外!金属会卷曲、破裂,甚至会碎成面包屑状的粉末;不同的金属可以在室温下熔合在一起,有的金属可以变成果冻或泥的状态,当仪器所产生的场被撤走后,它们会重新变硬;空中出现光束,紧接着无数光环显现,与此同时,容器中的水开始打旋…… 真是闻所未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无数人都争抢着去看哈奇森的实验。哈奇森还向人们展示了无数实验中留下的样品——那些被“劈”开的金属、被弯曲了的粗大钢条、从铝块中冒出来的硬币…… 上述这些奇特的现象就被称为“哈奇森效应”,哈奇森猜测,这种效应就是那些实验仪器的古怪组合而导致的,它们发射出的电磁波互相干涉,产生出某种奇特的能量,这些能量在某些特别的区域交叠,在这些区域中,物体会飘浮起来,多种材料会变形,物体还会莫名其妙地消失…… 但如此微弱的电磁力为何能够产生这般强大的力量?按照传统的知识经验,人们以为那么一点力并不会产生任何值得称道的结果。因此,有些科学家猜测,哈奇森是在无意中“触碰”到了“零点能”,此能量由物质在绝对零度时表现的振动而得名。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一种没有任何实物粒子的物质状态,叫“量子真空”,其场的总能量处于最低,这是一切物质运动及能量场的最初始状态,这样的状态具有无限变化的潜在能力。零点能就是由量子真空中的粒子和和反粒子不断出现和湮灭产生的。据推测,量子真空中,每立方厘米包含的能量密度有1013焦耳,足以在瞬间烧干地球上所有海洋的水分!既然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我们就不难想象哈奇森效应产生的种种奇异现象了。相比之下,“消失”、“瓦解”等原先曾让我们人类惊恐万分的现象简直不值一提!
但是零点能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呢?
一触即发的“零点能”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位美国发明家泰德?盖革农,他发现每个电子都具有一种独特的电磁频率,如果通过某些方法,让电子都应用相同的频率,物质本身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生改变。 这样看来,在哈奇森效应中,零点能是由于空间电磁场的相互交织和影响而被激发出来的。如果把某个物体暴露在各种电磁场相互交织的地方,其实就相当于在尽可能地破坏物体的电子轨道。如果其中一个电磁场的频率与这个物体中某些电子的电磁频率相同,就形成了共振,使得量子真空中最低能量的零点能被激发出来,产生了强大的破坏力。 在哈奇森的实验中,当他把电磁能量调得更大,产生更多的共振,金属键外层的电子轨道就会被共振所破坏,导致金属原子不停地振荡,结果,原子之间的固有框架开始动摇,整个金属也就形成了一种柔软的、颤巍巍的“金属果冻”,这情形看起来就像金属在正常的室温下自动熔化了。 当电磁场被撤走后,金属块开始从瞬间“噩梦”般的躁动中冷静下来,“风平浪静”了,金属键开始在邻近的原子之间再度形成,原子之间重新两两“握手”,形成稳固的扭曲的形状。这正是我们看到的哈奇森效应。 实际上,哈奇森发展了一种新形式的电化学,就是通过改变电子轨道的共振频率,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盖革农的阐释,我们就可以把难以想象的神奇而复杂的实现哈奇森效应的手段变为简单的解释——合乎经典物理学的解释。 运用这些共振频率,你就可以操作哈奇森使用的仪器,学到以下有趣的技艺:你可以把物体里的化学键变得更强些,增大整个材料的强度和耐受力,或者相反,你可以让化学键变得弱一些,可能就让一块铁在室温下变成一堆粉末。 还有别的呢:通过适当调节频率,你可以让一种物质表现得如同另外一种物质,或者可能表现出我们至今从未见过的性质:模仿自然界中从未存在过的原子、元素和化合物。如果一块钢铁模仿了一片羽毛,那么它飞起来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电磁能布满空间 在哈奇森效应之前,我们知道一个著名的“消失”实验——1943年的费城实验。据说,“爱尔德里奇”号驱逐舰安装了“隐形发生器”。试验开始后,这艘驱逐舰便从人们的视野中和雷达屏幕上消失,就好像是完全消失在另一维空间,过了一会儿军舰才重新出现。 费城实验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引力和电磁是相连、相通的,就像质量和能量通过质能公式联系起来一样。证明统一场理论是爱因斯坦一生最后的愿望,虽然他从没有最后解决统一场理论,但是费城实验的结果却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什么。 如果爱因斯坦是对的,那么时间、空间,然后物质,都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知道有件东西是整个宇宙所共有的——电磁能。 当你看着一个面包圈时,首先看到的是面包外圈,还是中间的空洞?这是个心理题,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视角理解哈奇森效应。按照我们现有的物理学知识,哈奇森效应不可思议,这可能因为我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在面包外圈上,忽略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空虚”部分——空间,以及充斥其中的电磁能。哈奇森当然不是第一个知道电磁的人,但是他的实验让人们把种种奇异事件的解释目光集中到了他所使用的所有设备的唯一产物——电磁的变换上面来。 道理很简单:无处不在的空间实际上处处充斥着电磁能量,我们从前关注的“面包圈”本身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只是电磁能量的一种爆发形式而已。 如果我们把100万伏特的高压打在自己身上,我们肯定会死,可是改变电流的频率,到了某个特定的数值,我们就可以让百万伏特的高压穿过我们的身体而不受到伤害,这个试验自1952年就被很多人成功尝试过。 这是不是把你吓坏了?但的确,要实现这一点并不难,要做的就只是改变频率。比如说,如果人体全部原子的频率与墙壁全部原子的频率相同,人就能随意穿墙而过;如果人体全部原子的频率做到整齐划一,人就会突然消失。费城实验中的这艘驱逐舰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消失的。
❷ 百慕大三角是怎么回事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又常被误称为百慕大三角洲:因该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故属积非成是的名词),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
传闻,由于百慕大三角的环境极度反常,许多经过的船只、飞机及人员会“神秘失踪”,但美国海岸防卫队、各海洋保险公司及各界对此则非常不以为然。他们引用《全球海洋失事地点》统计资料证明,百慕大三角的船只和飞机的失踪数字,比其他繁忙地区还要少。保险业界也证实了百慕大三角并不是危险的海域。数十年间,不少所谓的“谜团”已经解开。根据许多精密的科学及事件起源考察,谜团不过是对失踪事件的长期误解、误传,甚至是夸大,并非想象中那样不可思议。百慕大神秘失踪事件可能属于一种伪科学。
另一个被认为类似百慕大三角的海域,是位于日本及台湾附近的福尔摩沙三角(又称魔鬼海或龙三角)。
百慕大三角最后一次著名出事是2007年时,其后鲜少有失踪事件。当时有一艘美国海军潜艇“圣胡安号”在百慕大三角附近海域进行演习时,竟然离奇失联了10个小时。在10个小时之后,圣胡安号奇迹似的和美军司令部恢复通讯,表示船上官兵一切安好,只是因为错过了通讯时间才会失联。不过,当时船上官兵达140人,不可能有人忘记通联时间,况且圣胡安号还发射了红色求救弹。这些疑点让五角大厦人员也百思不得其解。10小时之中,船上发生了什么事,让各界人士不解。[1]
目录 [隐藏]
1 历史
1.1 首批引证
2 备受质疑
3 科学研究
3.1 对百慕大三角的质疑
3.2 Kusche的研究
4 对失踪现象的解释
4.1 可燃冰
4.2 潮汐波
4.3 无形飑
5 著名事件
5.1 美国空军19号机队
5.2 "星虎"
6 电影/电视叙述
7 小说/作曲
8 参见
9 参考
10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编辑] 首批引证E.V.W. Jones在1950年最先提及百慕大三角的失踪事件,作为美联社有线服务的花边新闻,是关于近来船只的失踪情况的,Jones的报道记录了该地区的舰艇和飞机的神秘失踪事件,并将事件归咎于“魔鬼三角”,随后,作者George X. Sand在1952年也将事件报道,概述了几宗不可思议的船队失踪事件,刊登于《命运》杂志(Fate),但“百慕大三角”(Bermuda Triangle)一词却一直到1964年才被Vincent Gaddis的一篇文章里首次使用,刊登于《大商船队》杂志。
[编辑] 备受质疑批评人士指控贝立兹对于某些神秘失踪事件的过份夸大(贝立兹当时并未提出任何对于超自然现象的解释),并辩称相较于其他海域,百慕大三角并未再传出更多的失踪事件,随后,伦敦劳合社(Lloyd's of London)也表示,百慕大三角不再是最危险的海域,且行经此区域的船只,也不曾再提出保险索赔,而美国海岸防卫队方面也证实了此说法。
[编辑] 科学研究[编辑] 对百慕大三角的质疑伦敦劳合社海洋保险公司已确定百慕大三角不再比其他海域危险,并不会收取出入该区域的高风险费用,美国海岸防卫队的档案也确认了该公司的推论。
怀疑者谈道,若以火车列车在两车站间失踪的事件,说明超自然现象,会更令人信服,然而,这样的事情从没有发生,换言之,船只和飞机在毫无预兆一望无际的大洋中失踪的事件,是用不着超自然解说的。
[编辑] Kusche的研究Lawrence Kusche是一名图书馆管理员,在19号航班事件发生时,不少学生向他查找百慕大三角的资料,令他大惑不解,于是联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着手研究先前的报告,Lawrence Kusche的研究后来在1975年出版的《百慕大三角之谜:已解开》(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Solved)一书中展示。
Kusche的研究显示,不论是贝立兹的记述,还是目击者、参与者、涉案者等众多人的陈述,都有许多错误、矛盾,他还注意到,案件的相关资料没有记述,例如:驾驶游艇环游世界的Donald Crowhurst船长失踪事件,被贝立兹写成谜团,实情是,Crowhurst可能因伪造航海帐目而自杀,又如矿砂船事件,贝立兹就推论为,在驶出大西洋一港口后的第三日不见踪影,但事实上,那艘船是在太平洋的港口失踪的,Kusche更发现,有更多失踪事件是发生在百慕大三角以外的地点,却被贝立兹写为发生在百慕大三角内,随后,也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贝立兹之所以会这样做,很可能是为了使自己的书更畅销。
Kusche的研究得出几个结论:
按比例来说,百慕大三角的船只和飞机的失踪数字,远少于其他海洋地区。
在热带风暴频繁的地区,其失踪事件的数字是不成比例、不可靠、不可思议的。
失踪事件的数字被草率的研究夸大了,小船的失踪报道出来,却未提及事件的结果,可能是误期或折返。
已证实的失踪事件,屡次在贝立兹的记述中误报,例如:船只据称当时天气平静,与当时刊载的天气报告不符。
[编辑] 对失踪现象的解释在一些研究认为百慕大三角并没有特别之处的同时,一些人坚持认为百慕大三角有不寻常的船只和飞机的失踪,并给出一些可能的原因。
[编辑] 可燃冰主条目:甲烷气水包合物
一些失踪事件的解说集中于大陆礁层上的大片可燃冰。1981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出版了一份论文,是关于远离美国东南岸的布雷克海脊(Blake Ridge)地区的水合物现象的。甲烷间歇的喷发可能产生水汽层,而这些水汽无法提供船只适当的浮力。如果以上是真的, 在船只周围形成这样的区域会造成船只快速且毫无预警的沉没。实验室里的试验已经证明气泡确实会减少水的密度而使模型船下沉。但是这项效应因为物理牵涉,在实际尺寸的船可能不会发生。
另外,甲烷气也假设与飞机的坠毁有关。甲烷气比常态的空气稀薄,因此不会产生保持飞机飞行所需的浮力。此外,甲烷可能会干扰飞机测高仪的功能,而测高仪的功能是借由量测周围空气的密度来测定高度。因为甲烷密度较小,测高仪会显示飞机正在爬升,如此一来造成飞行员降低飞行高度而坠落。另一个可能是甲烷在引擎中使燃料混合物和空气分解,可能会造成停止燃烧和引擎熄火。这些甲烷的影响已经在实验上已被证明。
[编辑] 潮汐波主条目:畸形波
(Rogue wave)
研究显示,潮汐波(又称畸形波)可卷至30米(100英尺)高,足以在瞬间打沉大船。潮汐波非常罕见,但在一些海流,潮汐波就偶尔发生。现在,潮汐波被假定为近年许多船舶无故失踪的成因。
有研究表示一些潮汐波是因为甲烷的大气泡上升到水面。这种巨大的气泡会产生是因为甲烷在海底排出时堵住,然后气压增加到最后气体突然爆破并快速的升到海面,因此产生潮汐。研究显示这样的气泡可以极轻易和快速的使模型船沉没。
[编辑] 无形飑主条目:无形飑
(White squall)
一种类似微下击暴流的天气型态,以神出鬼没闻名,遭遇者难有生存。
[编辑] 著名事件
US Navy TBF Grumman Avenger flight, similar to Flight 19. This photo had been used by various Triangle authors to illustrate Flight 19 itself. (US Navy)[编辑] 美国空军19号机队主条目:en:Flight 19
百慕大三角事件中,以美国空军19号机队(Flight 19)事件最为著名。1945年12月5日,一支由有五架美国海军TBM复仇者式轰炸机(U.S. Navy TBM Avenger)组成了14人的训练飞行中队离开了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Fort Lauderdale)。据贝立兹所述,机上的一位海军陆战队飞行专家,在报告了几项他所见的怪异现象后便消失无踪,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此外,贝立兹称复仇者轰炸机的设计足以长时间浮在水上,而据报意外翌日天气清朗,海面平静,理应发现飞机残骸才对。然而,不只没有发现这些飞机,就连出动搜救的海军海上飞机也失踪了。而海军的调查报告说因为“未确知的原因”引致意外,使事件更耐人寻味。
贝立兹的版本中的基本资料大都正确,不过一些重要的资料却有缺失。意外中的空军中队并非富于经验的战斗机机师,当时亦不是天气晴朗的下午;而是一队没有经验的迷途训练飞行员,驾着缺少燃料的飞机,被迫在黑暗中闯入风雨之中。至于空军的报告,据称原来的版本把意外归咎于司令员的混乱(泰莱少尉曾两次在太平洋因为回归航空母舰迷途而弃机),不过后来因为尊重他的遗属的意愿,才修改成现时的版本。
另一考虑因素是复仇者轰炸机的设计,不适合在水面紧急降落。从太平洋战争时的经验可知,复仇者在水面会快速沉没;要是驾驶员是初学者,即使在平静的水面降落也够困难了,在百慕大三角波涛汹涌的海面更不用说。
而后来在BBC制作的百慕大神秘三角州(dive to the Bermuda Triangle)节目之中,就证实了当年机队是由于在航程途中受风向所影响偏离航道。及后飞行员以为自己飞到离原来预定位置220哩外的墨西哥湾(其实只是附近群岛形状近似),令飞行员们以为自己的指南针出错,加上天气极度恶劣的情况,使飞行员患上了“空间迷失”(一种飞行中迷失方向感的病症),在极度紧张及焦虑的情况下,即使控制塔提供正确指示,飞行员仍坚持要从“墨西哥湾驶回内陆”(但实际上是远离并驶出大西洋)。最后,本来多花二十五分钟的路程就回到内陆,但飞行员的决定导致队伍作三网络转向,在风雨之中在外海紧急降落而造成所谓的失踪事件。节目之中描述整件事变成神秘事件的原因为:因在飞行前无法预计的强风导致航向错误、相似的地型而造成指南针失误的错觉、飞行员长期处于恶劣环境而患上“空间迷失”导致作出错误决定等。
关于后来出动搜救的海军海上飞机,就证实为飞机在恶劣气候中发生空中爆炸而造成。 统计已经证实该款飞机因为小火花而导致空中爆炸的次数、飞行员的烟蒂导致空中爆炸的次数亦是非常的多。加上其后翻查证供,当时有在该区水域工作的水手表示,当晚曾在上空看到有爆炸声响及闪光。
[编辑] "星虎"如果美国空军19号机队的失踪事件证实为纯粹意外,还剩下另一个现代航空的谜团——一架名为"星虎"(Star Tiger)的四引擎图多尔(Tudor IV)客机,在1948年1月31日清晨时份,随着一片混乱的无线电信息消失。
"星虎"当时搭载了29名机员及乘客,由B. W. McMillan机长,原定从英国伦敦飞往古巴哈瓦那,事发时刚离开其中一个加油点亚速群岛的圣玛利亚数小时。
前往百慕大途中,McMillan机长如常跟下一加油站Kindley Field联络,要求提供方向以调整导航系统,确定航机保持航道。当时因为获知航机稍为偏离航道,航机于是根据百慕大从Kindley Field转达的一级方向72度作修正。在还剩不足两小时航程的当儿,McMillan机长确认"星虎"的估计到达时间为早上5时,因为强劲的头风而延后一小时;这亦是"星虎"的最后信息。
由于知道精确的最后位置,在确定航机误点后,营救行动马上展开;不过飞机却不见踪影。
在民航局快速完成的报告中,提出了航机最后两小时遇到的事故的多个假设,但最后都被否定了:
没有理据假定航机因为失去无线电通讯、无法找到目的地或耗尽燃料而坠入海中。
有理由假定航机没有发出过求救讯息,因为很多无线电接收站都有聆听飞机用的频道,但没有接收站报告过有关讯息。
当时天气稳定,没有出现足以引致飞机结构损毁的大气干扰,也没有雷暴。
报告认为航机没有偏离航道,因为根据百慕大发出的方向飞行,若有顺风之助,航机应会到达离目的地三十公里范围:
以当时的能见度,该飞机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找不到目的地。
引擎问题亦被排除,因为以当时的航程和没有额外燃料的重量所累,即使四个引擎坏掉一个甚至两个,飞机亦可能可以安全飞行。而报告认为飞机在两小时内坏掉三个引擎近乎荒谬。
在大量证据(或缺乏证据)之下,调查小组讲述"星虎"失踪事件甚有技巧:
在报告的结尾,这次遇上的问题,实在是进行调查工作以来最令人困惑者。由于完全没有任何关于'星虎'事件的性质或成因的可靠证据,法庭目前只能提出一些假设,当中没有任何一个能谈得上'得可能',在涉及人与机械的操作中,有两个性质大异的元素;其一是人这个不可预计的因素,我们对此未完全明白;另一个是根据十分不同的定律运作的机械因素。在两个元素互相作用时,两方面可能各自或同时出现问题。或者外来的原因亦可能使人或机械不能应付。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到底今次事故中发生过什么事,而'星虎'’的命运只有继续成为悬案。
[编辑] 电影/电视叙述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电视动画《唐老鸭俱乐部》(DuckTales)的第27集《百慕大三角混乱》中,史高治因寻找其失踪的船舰被困在神秘的马尾藻海。
时空怪客(Quantum Leap)的一集中,身为飞行员的山姆飞越百慕大三角,遇上神秘的鬼船和20年前失踪的奇特的飞机传动装置。
《Rocko's Modern Life》其中一集中,众主角乘游轮出海,但到了百慕大三角后,当中的年轻人变了老人,老人却变年轻了,还出现了一个飞机状的外星人,引起大乱。
《X档案》第六季有一出《大三角》,一艘1939年的豪华客轮从百慕大三角来到今日。
尼克国际儿童频道(Nickelodeon)的《正义双亲》(The Fairly Odd Parents)的一集中,Timmy最危险的愿望是前往百慕大三角的一个岛屿。Jorgan Von Strangle解析个中的原因:百慕大三角是十分危险的,没有人敢去。
1977年的电视连续剧《魔幻赌船》(The Fantastic Journey)中,众主角在不同的地方和时间旅行,尝试离出百慕大三角。
1977年的《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电影中,一艘外星人的太空船将19号班机的全体机员载回地球,降落在怀俄明州的魔鬼塔。复仇者飞机较早返回,深夜于索诺拉沙漠(Sonora Desert)着陆。
1987年的《史酷比》(Scooby-Doo)的一集《A Creepy Tangle in the Bermuda Triangle》中,一群歹徒由邪恶的船长掌舵,乘船闯入了百慕大三角,卷入很多神秘事件中。
1987年的动画连续剧《魔鬼克星》(The Real Ghostbusters)的一集《Venkman's Ghost Repellers》,魔鬼克星(Ghostbusters)被吸进一个位于纽约沿岸,类似百慕大三角的地区──新泽西平行四边形(New Jersey Parallelogram)。
1989年的《百慕大三角》电影。
1991年的电影《爱登士家庭》(The Addams Family),Abigail Craven尝试将她的儿子冒充成好久不见的GordonUncle Fester,以他在百慕大三角度假期遭受失忆,解释其长久以来的失踪。
2001年的《幽灵船:神出鬼没》(Lost Voyage)电影,讲述一艘船于百慕大三角失踪,并于30年后归来。
2005年12月5日,美国科幻频道(Sci Fi Channel)开始播放为期三篇的连续剧《三角》(The Triangle),连续剧讲述电磁体分裂与时空洞的理论,2006年5月27日-5月29日于英国BBC放映。
2006年的《天才小子杰米的冒险》(The Adventures of Jimmy Neutron: Boy Genius)的一集《The Evil Beneath》,Jimmy和朋友去一个名为Bahama Quadrangle的地方旅行。
2010年的《格列佛游记》(The Adventures of Jimmy Neutron: Boy Genius)的一集《The Evil Beneath》,Jimmy和朋友去一个名为Bahama Quadrangle的地方旅行。
[编辑] 小说/作曲Barry Manilow于1981年因主唱《百慕大三角》一曲登上了英国榜第15位。
Fleetwood Mac的《百慕大三角》一曲收录于他们1974年的专辑《Heroes are Hard to Find》。
DC Comics的多人线上戏游“天堂岛”(Paradise Island)中,城国由女战士(Amazons)操控。而神奇女侠(Wonder Woman)的居所正是百慕大三角。
Marvel Comics的连续剧《Skull the Slayer》中,有一个世界住满了被百慕大三角吞噬的人,而百慕大三角正是侨民的陷阱。
Milton Bradley于1975年推出一个名为“百慕大三角”的棋盘游戏。
Buckethead于2002年推出名为一张《百慕大三角》的音乐专辑。
英国漫画《Starlord》有一则名为《Planet of the Damned》的故事:百慕大三角扮演太空和时间的旋涡,制造了一个敌对的行星,在那里百慕大三角的生还者在侨民环境中挣扎求存。故事以一些有记录的失踪事件作为背景。故事始于1987年5月13日。
犹太作家Peter Benchley撰写了一部名为《岛》(The Island)的长篇小说,讲述一名新闻记者调查百慕大三角,发现了失踪事件是海盗所为──与文明世界隔绝的海盗后裔靠掠劫船只求活。1980年,该书改篇成电影,由Michael Ritchie执导,Michael Caine主演。
Chuck Palahniuk的长篇小说《Diary》常将失踪的事物解释为“百慕大三角化”("Bermuda triangulated")。
英国剧作家Snoo Wilson凭戏剧幻想曲《The Glad Hand》于1978年夺得怀丁作家奖(John Whiting Award)。剧中一名南非百万富翁雇用演员重演美国西部的加油机飞越百慕大三角的历史,希望鼓起敌基督参与枪战。
重摇滚乐队Vengeance于1997年推出了一张名为《从19号班机归来》(Back From Flight 19)的音乐专辑。
《百慕大三角》(The Bermuda Triangle),Charles Berlitz 著(ISBN 0-385-04114-4):现时已绝版;坊间还有其他大同小异的资料。
《百慕大三角:已解开》(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Solved),Lawrence David Kusche著,1975年(ISBN 0-87975-971-2)
《进入百慕大三角:追踪世界最大谜团背后的实情》(Into the Bermuda Triangle: Pursuing the Truth Behind the World's Greatest Mystery),Gian J. Quasar著,2004年(ISBN 0-07-142640-X)
《失踪事件的地狱边缘》(Limbo Of The Lost),John Wallace Spencer著(ISBN 0-686-10658-X)
梁科庆小说《Q版特工3百慕大三角》
雷克·莱尔顿小说《波西杰克森—妖魔之海》的妖魔之海就是百慕大三角。
[编辑] 参见百慕大三角事件列表
Chuck Wakely Incident
Vile Vortices
福尔摩沙三角
超自然现象
大西洋
[编辑] 参考^ [http://www.navy.mil/search/display.asp?story_id=28304 SUBLANT Statement Regarding USS San Juan and Missing Submarine Proceres - www.navy.mil]
[编辑] 外部链接Google Maps 百慕大三角地图
Skeptic's Dictionary 百慕大三角条目 线上的超自然与伪科学辞典
世界地图集 百慕大三角地图 地图及资料
美国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地质学家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理论的意见
美国地质调查局 天然气水合物 封面
海军历史中心 FAQ
19号班机的失踪 FAQ
百慕大三角“伪博物馆”
❸ 有关百慕大三角的科教片或影片
我给你讲一点了大西洋有一片海域是以恐怖著称的——那就是让进入者消失的百慕大三角区。首先,任何地图上也找不到它,它只是人们想像中由百慕大、佛罗里达、波多黎各(接近北美洲)三条海岸线合围的区域。这个恐怖的大西洋海区有1035996平方公里。
百慕大三角的传说是这样的:1000多人以及几百条船、上百架飞机在这片海域消失了……没留下一点踪迹。
很多神秘的事件已经被记录下来。一些经过百慕大三角的船员和飞行员抱怨,电力系统曾停止工作,尽管天气晴朗,但是在略呈绿色的云层里发出夺目的闪光。
克瑞司特佛·哥伦布是记录一切不寻常的偶发事件的第一人。哥伦布第一次航海,正在风平浪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火柱呼啸着从天而降!船上的指南针突然转到相反的方向!
1929年,一艘叫做卡罗A-迪瑞号的船平稳地驶进位于北美的北卡罗来纳港。可是当码头工人爬上船,没发现一个人影!一锅满满的、热气腾腾的饭煮在了望台的火炉上!
1945年12月,有一宗称为“飞行19号”的意外事故。那是海军五架轰炸机消失在百慕大那场事故的代号。当天,飞机起飞执行例行的巡逻使命,一个小时之后,其中一个飞行员报告出事了,听到过几次信号,之后……一切归于沉寂!
本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各种奇异事件,最让人费解的大概就要算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与轮船的失案踪了。
所谓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国佛罗里达洲的迈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个三角形海域。在这片面积达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从1945年开始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在这里神秘地失踪。当然,这些失踪事件不包括那些机械故障、政治绑架和海匪打劫等,因为这些本不属于那种神秘失踪的范畴。
由于事件叠出,人们赋予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恶运海”、“魔海”、“海轮的墓地”等浑号。这些浑号反过来又烘托了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气氛。
现在,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在我们熟悉的地球上,怎么独独有这么一个神奇而无法解释的角落?怎么会发生一连串不可思仪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1.失踪的飞机群
美国空军上尉泰勒,是一位极有经验的飞行员。他已经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500个小时,这个飞行记录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为第19飞行队的队长,他事领飞行队从佛罗里达洲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他和14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
一切正常,天气良好,这是个理想的飞行天气。
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向正东方向飞过巴哈马群岛,接着向北飞行,然后沿三角形最后一个边线返航。
当飞行队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飞行员鲍尔斯的报告,称罗盘失灵,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挥部收到的信号越来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飞行员都慌了神。当然指挥部也慌了。
下午4点钟,指挥部听到了泰勒上尉志愿而颤抖的呼叫:
“发生了异常现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偏离了航向。”
指挥部道,“报告你们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么地方!”
指挥部:“那么你们向西飞行!”
泰勒:“方位仪出了故障,指针不动。我们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挥部当时末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飞机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个小时的飞行。再说,泰勒上尉的飞行技术是让人放心的。指挥部遂即命令另一架仪表正常的飞机替代泰勒。
可是十几分钟后,基地指挥部又接到报告:
“警报!我们现在又迷航了,看不见陆地……一切全乱套了,连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传来勒泰上尉的声音: “我们好像在墨西哥湾上空……”
基地吃惊了,他们怎么偏离航向飞到墨西哥湾去了?下午d时,这5架飞机不知位于何处,还盲目地在飞行,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对话,让基地大大震惊,所有的仪表都失灵了。他们的读数都不相同,连西斜的夕阳都役看见,如果看见太阳他们就会校正航向的。最后,终于传来令基地心碎的声音:
“我们完了……开始往水里沉了……”
电波讯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这时候,时针正指7点零4分。泰勒上尉连同他的14个伙伴,以及那五架飞机,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可理解,立刻决定派机寻找。
几分钟之后,一架“马丁”式海上搜索机应命起飞。这架搜索机由13名机组人员驾驶。
但是,这架海上搜索机也失踪了。它好像直奔那个失踪的虎口,连点声息都没有传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几个小时,6架飞机、27位飞行员都不见了,简直是莫名其妙。难道他们被天空吞噬了吗?
次日,美国当局对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救援活动。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数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飞机,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动用了佛罗里达海域附近所有能够动用的舰船和飞机。搜索海域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每一寸海面,结果一无所获。
按常理分析,假如飞机坠人海中,那么起码也应当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迹。然而,什么也没留下,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地。大海依然那么蔚蓝、那么宁静。
负责嫂寻救援的官员沮丧地对上司说:
“天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甚至无法估计可能发生了什么!”
当这件事披露之后,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随着人们对这片海域的关注,不可思议的飞机失踪事件,就显得越发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点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机,从旧金山机场起飞,途经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挥塔曾听到机长惊诧的话声:
“这是怎么回事?都在唱圣诞歌哪?”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么。
28日凌晨4点30分,班机还向机场发过电讯—— “接近机场,灯光可见,准备降落。”机场做好接受着陆的各项准备。
可是这架DC—3型班机始终没在机场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机组人员和全部乘客当然无一生还。
一分钟前还与机场保持着正常联系,这次失踪仿佛是在一瞬间之内发生的。就像天空破了个洞,飞机一下掉进洞里而无声无息了。
现在位置主页不解之谜回页首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海域呢?我们从最早扬帆驶过这片海域的哥伦布的见闻中,也许能窥见300年前这片海域的若干情况。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度过美洲时,曾途经百慕大三角。
这天,哥伦布仁立船头,但见晴空万里,海面平静。突然间,狂风骤起,天昏地暗,几十米高的巨浪像墙一样向船队扑来。
水手们齐心协力试图调转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磁罗盘上的指针不是指着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离6度。船失控了,任随风浪推打。
哥伦布是幸运的,经过几天几夜曲颠筋,船总算没有沉没。令他奇怪的是,这场从天而降的风暴结束竟是嘎然而止的,风浪说结束就结束,马上就风平浪静了。
哥伦布把这一切详细地写在他的航海日记里。他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也谈到这次难忘的经历——
当时,浪涛翻滚,一连八九天时间,我们看不到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见过各种风暴,可是从来没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问题在于哥伦布活过来了,他的经历至少说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那么,那些没能活过来的人,他们的遭遇呢?当然,那是一种不可解释的、谁也没看到的经历——
1840年8月,一艘法国帆船“洛查理”号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这艘船扯着帆,而且风帆饱满,说明它在乎静地航行着。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没有目标似地随风漂浮。人们感到奇怪,便划船靠上去。他们发现船上静悄悄的。上船后才知道,船上空无一人,但货舱里装着的绸缎等货物完整无损,水果仍很新鲜,也投人碰过。然而,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鸟,可惜它不能说话。
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投入知道,但谁都敢肯定船上肯定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872年,这一带海面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双桅船“玛丽亚·采列斯特”号,在亚速尔群岛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当它被人们发现时,船上又是空无一人,而且船舱的餐桌上还摆着美味佳看,茶杯里还盛着没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挂钟正常地走动,缝纫机台板上还放着装着机油的小瓶子。这一切除了说明这艘船没有遇到风浪之外,丝毫不能解释它的主人为何弃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货船“鲁比康”号在同一海域同样出现人去船空的奇案。当人们登上这艘漂浮不定的船时,只有一只狗孤独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国籍油轮“玛林·凯思”号穿过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报务员还向岸上通报说:“航行正常,位置北纬26度4分,西经73度。”但这是“玛林·凯思”号传给世界的最后讯息,它从此失踪了。谁也无法想象这样一艘装有现代化导航和通讯设备的油轮,竟然连一点油花都没留下,就从这片海域上失踪了。
美国籍货轮“独眼”号是一艘长达542英尺、拥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货轮。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装满锰矿砂,返回弗吉尼亚的诺福克的途中失踪了。当时天气很好,不存在风浪掀翻船只的可能。有人推测说当时正值战争期间,“独眼”号很可能遭德军潜艇的袭击。可是战后人们查阅了德国海军的战时记录,发现当时没有一艘德国潜艇在“独眼”号航线上出现过。如此庞大的一条巨轮,又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它怎么连个“SOS”的信号都没发出就失踪了呢?
1935年8月,意大利籍的货轮“莱克斯”号的水手们,亲眼看到美国籍纵帆船“拉达荷马”号被海浪渐渐吞没,他们奋不顾身地从海上救起了“拉达荷马”号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后,“莱克斯”号的水手却惊讶地发现,“拉达荷马”竟然漂浮在海上。这并不是幻觉,因为“莱克斯”号上的水手,连同被他们救起的“拉达荷马”号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达荷马”号纵帆船。
一艘已经沉没了的船,怎么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们无从解释。
现在位置主页不解之谜回页首
3.究竟谁在这里作怪
既然这里出现如此众多的奇异事件,那么,人们当然要问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捣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军舰在亚洛尔群岛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后来船和水兵一起神奇地失踪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飞机和舰船前往找寻,一架水上飞机在海面上搜寻时发现,海面下有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在飞速前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这说明这绝非海底生物,同时庞大的体积又说明,它又非水中的鱼类。在这天夜里和次日凌晨,有人在这一海域看见了一种奇异的极其明亮的光,但谁也无法说清这奇异的物体和奇异的光芒从何而来。
从这片魔鬼三角海域侥幸逃脱出来的人,他们的回忆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点线索。
美国海难救助公司一船长说,他有一次从波多黎各返回佛罗里达,途中船上罗盘的指针突然猛烈摆动,虽然柴油机仍在运转,但毫无功率。海浪从四面八方朝船扑来,看不到水平线,船的四面都是浓浓的大雾。他急忙命令轮机手全速前进,终于冲出大雾。奇怪的是这大雾以外的海面浪并不大,也没有雾。水手们都说,这辈子从未见过这种怪事。
1972年9月,美国籍货轮“恶梦”号航经百慕大三角海域时,突然船上所有的灯都暗了下来,罗盘也失灵了。水手们感到事情不妙,赶紧根据陆地的灯光定向,把船朝西驶去。航行片刻,他们发现船原本是向北行驶,但无论如何他们也纠正不了航向。这时候,天空出现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进这个物体。不久,它又不见了,船也恢复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这个黑色物体和前面说到的水下的那个黑色物体有无联系?或者说,它们是否为同一物体?没有人能够回答。人们只能说:这是耐人寻味的。
显然,这里存在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看不见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飞机掠过百慕大三角海域,飞机上的几值朋友正在吃饭,突然发现盘子里的刀叉都变弯了。当时罗盘指针偏转了几十度,他们加速逃离这个可怕的航区。返航后他们发现,录音机磁带里录下了强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么能发出嗓音呢?
一位老飞行员说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间飞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发现机翼两侧光芒闪闪,他以为是机舱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这么强烈,强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连仪表也看不清楚,而飞机亮得像个透明的玻璃物体。他抬起头,觉得天空亮得连星星都看不见了。他赶紧关闭自动操纵杆,改用手操纵着飞机飞行。几分钟后,亮光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从何发射而来?老飞行员答不上来,相信你也答不出来。
现在位置主页不解之谜回页首
4.科学家们的种种解释
全世界的科学家似乎都不允许百慕大三角的谜继续存在下去。他们运佣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
在各种解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这几种:
(l)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人们还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时间多在阴历月初和月中,这是月球对地球潮汐作用最强的时候。
地球的磁场有两个磁极,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但它们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地磁异常容易造成罗盘失误而使机船迷航。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
1943年,一位名叫袭萨的博士曾在美国海军配合下,做过一次有趣的试验。他们在百慕大三角区架起两台磁力发生机,输以十几倍的磁力,看会出现什么情况。试验一开始,怪事就出现了。船体周围立刻涌起绿色的烟雾,船和人都消失了。试验结束后,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种刺激,有些人经治疗恢复正常,有的人却因此而神经失常。事后,袭萨博士却莫名其妙地自杀了。临死前,他说试验出现的情况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他没有留下任何论述,以致连试验的本身也成了一个谜。
(2)黑洞说。黑洞是指天体中那些晚期恒星所具有的高磁场超密度的聚吸现象。它虽看不见,却能吞噬一切物质。不少学者指出,出现在百慕大三角区机船不留痕迹的失踪事件,颇似宇宙黑洞的现象,舍此便难以解释它何以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3)次声说。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人所能听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频率低于20次/秒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欢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复杂性,加剧了次声的产生及其强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海浪和海温的波动与变化都是产生次声的原因。
(4)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般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因为,有人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圣大杜岛沿海,发现了在百慕大失踪船只的残骸。当然只有这股潜流才能把这船的残骸推到圣大杜岛来;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原因了。
(5)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百幕大之谜。何况,除了飞机和船只无端失踪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面还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怪事呢!
现在位置主页不解之谜回页首
5,永无休止的怪事
1963年,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发现一个不明物体以极高的速度在潜行。美国海军派出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水艇前去追寻。他们追踪了四天,还是让那东西跑脱了。这个水下不明物体,不仅行速快,而且又有奇异的潜水功能,可以下潜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令声纳都无法搜摘。人们只看到它有个带螺旋桨的尾巴,丽无法窥清其真实面目。
消息披露后,有人估计可能是前苏联的潜艇。然而,美国方面称,以现代的加工制造技术,莫说是前苏联。连美国都无法制造这种可高速行驶,又可下潜深海的物体。
是什么?读者只能自己想象,因为美国海军部也没法解释。
l979年.由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联合考察组,意外地在这一带的海底,发现了一个水下金字塔。当然,这个水下金字塔绝非自然界的产物,而是件人工作品。考察队队长、美国迈阿密博物馆名誉馆长查尔斯·柏里兹闻讯后,立刻派人携水下摄影机再次下潜拍照。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见高大雄伟的水下大金宇塔。塔身上有两个巨大的黑洞、海水高速穿过这两个洞,致使这里的海面波涛汹涌、水雾弥空。
据称这个水下金字塔,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还要雄伟。它的发现使人推测这一带海难多系它引起。同时,它又给史学家带来一个新的难题——即由来已久的亚特兰蒂斯帝国是否存在的争论,又再度掀起。
海底的事情够让人忙乱的了。但天上呢? 1981年,一群旅客正在巴哈马岛上游玩。突然间,天空传来一阵马达声,人们抬头一看,只见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使用的“野马”式战斗机呼啸而来。
游客们起初以为这是旅游公司特定安排的事先未宣布的节目,高兴地鼓起了拳。不料,战斗机竟不分清红皂白地朝游客开火了。游客吓得四处跑散,而战斗机即刻便消失在云中。
所幸当时有人拍下了飞机的照片。旅游公司据此向法院控告美国空军。不料,美国空军见到照片大吃一惊说,不错,这架飞机是他们的,但这架飞机早在49年前就在百幕大三角上空失踪了。
天哪,40年前失踪的飞机怎么又飞回来了?请先不要吃惊。如果你看到下面一则报道,不知你将作何感想。
据报道:美国一架旧式轰炸机,出现于月球一座环形山顶。苏联航天探测器从太空传回的照片,不仅表明这架飞机完整无损,而且还清晰地呈现了它的机号。美国空军经核对,发现这又是一架40年前失踪于百慕大三角区的飞机。
是谁把它弄到了月球?把它弄到月球又想做些什么?
现在位置主页不解之谜回页首
❹ 神奇百慕大的介绍
神奇百慕大是由尼克·莱昂执导的动作科幻冒险电影,汉斯·捷尼克、卡洛琳·艾奇霍恩、贝提娜·齐摩曼等参加演出。
❺ 百慕大三角洲这部电影
飞机、船只和人员为何神秘消失
百慕大三角洲,它位于大西洋上,面积45万平方英里。这里的恶劣天气能够摧毁飞机和船只。即便在风平浪静时,这片以迈阿密、北部的百慕大、南部的波多黎各为顶点的三角形水域,也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有的人凭空消失了,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也没有生还者能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的人葬身巨浪之下,长眠在飞机、船只构成的坟墓中。我们无从得知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有的飞机、船只和人员确实是神秘消失了。
最近,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对百慕大进行了详实的调查。他们的调查将帮助人们了解这些离奇失踪背后存在的真实原因。
事件回放(一)神秘的第19飞行小队失踪事件
一起失踪事件,最能增加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某一天,风和日丽。5架载有14名年轻空军士兵的海军飞机凭空消失了。美国海军第19飞行小队的神秘失踪,激起了人们的无限想像,成为百慕大三角洲的第一大谜题。关于第19飞行小队的神秘失踪,有许多离奇的说法。但真相到底是什么?
两个罗盘都失灵了,飞行员失去了方位
关于百慕大三角洲的这一悲剧,没有人比热衷研究百慕大的专家、《百慕大三角洲》一书的作者吉安·库萨知道得更多。库萨研究过所有有关第19飞行小队的历史资料,也听过目击证人的讲述。
在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查尔斯·泰勒的领导下,第19飞行小队从罗德岱堡国际机场起飞。其中4架飞机上各有3个人,另一架飞机上只有两名飞行员,预计飞行四段,从罗德岱堡起飞,飞往比麦尼群岛、大港礁、大巴哈马岛,然后返回基地。
60年前的第19飞行小队遇到的第一个麻烦,是查尔斯·泰勒上尉通过无线电报告,说他确定不了方位。无线电报务员吉姆·瓦德当时就在附近一艘海军舰艇上,他听到了第19飞行小队之间的无线电通讯。吉姆·瓦德说:“我们听到飞行小队长呼叫塔台,问对方能不能用无线电确定机队的方位,因为他确定不了自己的位置。”
无线电通讯的准确记录显示泰勒遇到了麻烦。泰勒说:“两个罗盘都失灵了。我正在找佛罗里达州的罗德岱堡。我下方是零散的陆地,我确信这儿就是佛罗里达群岛,但不知道多远,也不知道怎样才能飞往罗德岱堡。”
燃油告急,紧跟着夜晚来临
从起飞到现在已经过了3个小时,燃料至少还够再飞3小时,机组成员开始争论不休。此时的第19飞行小队可能已经分不清方向。燃油告急,而且夜晚即将来临。
最后,第19飞行小队始终没有转弯往西。这5架飞机就这样继续飞行,眼看燃油即将耗尽,它们仍在继续向东,飞入空旷的海洋和越来越浓的黑暗。
泰勒说:“我们将按270度航向飞行,一直到看到陆地或者燃油耗尽。从某架飞机的燃油剩下10加仑开始,我们就一起在海面迫降。大家都清楚了吗?”
吉姆·瓦德说:“那是他们最后的无线电通话。塔台问他还剩下多少油,他说大约还能飞二三十分钟。我们等了半个小时,无线电再也没了动静。我们知道他们已经坠机了,但不知道具体地点,所以我们出动了所有的舰艇和飞机前去搜寻。”
海军规定,在遇到类似的危机时,编队中所有的飞机都要迫降。没有人知道第19飞行小队到底遭遇了什么,为什么连一个组员、救生衣或一片残骸都找不到?
60年后的重飞,两架飞机两次仪表失灵
如果我们沿着当时的路线再飞一次,能否获得新的信息?
欧比·欧布莱恩(美国海军退役中校)说:“我们决定乘坐服役于二战期间的‘复仇者’飞机,进行这次史无前例的重新飞行,完全按照第19飞行小队的飞行路线,穿越百慕大三角洲。”
欧比·欧布莱恩是前海军飞行员、战斗英雄。他将负责驾驶与第19飞行小队的5架飞机相同的“复仇者”鱼雷轰炸机。
欧比·欧布莱恩说:“第19飞行小队的飞行员和其他飞行员使用了多年的基本导航方式,是靠罗盘以及下方的岛屿来确定方位。为了让这次飞行更有说服力,我们的飞机也将使用相同方法。我们从罗德岱堡的相同跑道起飞,和当年的第19飞行小队一样。时间是下午2点10分,然而天气状况要比当时好些。经过一段时间的顺利飞行后,我们的飞机也出了问题。惊人的是,故障时间几乎和泰勒报告仪表失灵的时间相同,都是在3点50分左右。我们的‘复仇者’鱼雷轰炸机的转弯侧滑仪开始失灵,这使得飞行员很难平稳有效地转弯。”
欧比·欧布莱恩的模仿飞行又顺利度过了一个小时。下方的大港礁安全在望。欧比·欧布莱恩说:“我们左转弯,向北飞往大巴哈马。它是我们这次飞行的最北端,还有一小时航程。第19飞行小队本来应该在这里向西转弯返航,但最终他们没有转弯往西。而是继续向东飞行,一直飞入空旷的海洋和越来越浓的黑暗。”
不可思议的是,另一个问题又发生在这次模仿飞行中。跟拍“复仇者”轰炸机的飞机上的转弯侧滑仪也发生了故障,已经完全失灵。
模拟第19飞行小队飞行近两小时,两架飞机,两次仪表失灵。对于这两次奇怪的仪表失灵,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飞行员说,或许我们那两架飞机的仪表本来就有故障?
事件回放(二)
另外几次 神秘失踪事件
第19飞行小队的神秘失踪和紧随其后的媒体狂热,使百慕大三角洲的传说更加牢不可破。
1948年12月27日,一架麦道DC3客机自波多黎各的圣胡安起飞,预计飞往迈阿密,却在途中神秘失踪。
1963年8月28日,两架巨型KC-135军用空中加油机,在返回迈阿密附近的霍姆斯特德空军基地时坠毁。两架飞机距离为5百英尺,却同时坠机,当时的高度约为3万6千英尺。但这两架飞机并没有凭空消失,它们的残骸最终还是找到了。但这两架飞机在空中相撞了吗?是否只是飞行员的失误?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事件的真相。事实很容易被迷雾笼罩,此次飞行也变成了百慕大三角洲传说的一部分。
名词解释
“百慕大三角洲”的由来
1918年,美国籍的补给船独眼巨人号驶离巴巴多斯后不久,便再也联系不上了。1963年,美国海运硫磺皇后号从基韦斯特附近进行了一次例行呼叫,从此杳无音信。科学家相信,百慕大并没有奇特之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和传说却越来越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开始了。发生核战争的可能,让人们感到恐惧。这种疑惑和恐惧感也滋生出了许多神秘的谜团,充斥于电影和通俗文化中。同时,随着海、空运输量的增长,人员伤亡也在大幅度增加。
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商船队》杂志的一位作者首创了“百慕大三角洲”一词,使这个谜团更加扑朔迷离。
百慕大三角洲至今仍是一片神奇的区域。
飓风
科学为百慕大三角洲之谜提供了一些合理的解释。最常见的解释都跟天气有关。全世界的极端天气都会给海运、空运带来巨大的灾难,百慕大三角洲也不例外。庞大的云雨气团,会演变成地球上最猛烈的暴风雨,宽度可达100英里,风速高达每小时200英里。飓风所到之处,飞机、船只无一能逃脱厄运。飓风的破坏力巨大,也因此成为了人们研究最多的天气现象之一。说不定,关于百慕大三角洲发生的悲剧,它就是最合理的解释。
如今,卫星技术能够提前警告位于百慕大区域内的人,飓风即将到来。卫星技术加上更先进的导航系统,或许就是伤亡及失踪事件逐年减少的原因。
但这个解释并不全面。飓风季节只有6个月,也就是从6月份到11月份,但有许多失踪事件发生在这6个月之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自然现象能够解释谜团呢?
海龙卷、雷暴和闪电
海龙卷,就是在海上形成的龙卷风,经常在佛罗里达南部沿海出现。它也同样致命。有时,海龙卷,风速高达每小时110英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学家罗伯特·罗杰斯说:“佛罗里达南部经常有海龙卷。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常会有好几个海龙卷,一个接一个,能持续5到10分钟左右。”
虽然很危险、而且难以捉摸,但海龙卷的力量很弱,无法掀翻大船,也无法击落高空的飞机。
那些我们更熟悉的现象,例如雷暴呢?百慕大之谜是否和它有关?
当暖湿气流上升与冷气流相遇,就会形成雷雨,由于总有不断上升的暖气流,百慕大三角洲等地区是孕育雷暴的绝佳地点。雷暴能在海面上快速形成,释放出巨大的毁灭性力量,袭击还浑然不知的飞机与船只。雷暴通常还会伴有闪电,这也是该地区始终存在的威胁。
闪电会让人失去方向感,甚至丧生。但较大的船只和飞机通常都装有保护装置,可以躲过单次的雷击。
就像海龙卷和雷暴一样,闪电也只能提供部分解释。
人为原因 飞行员失去方向感
要揭开百慕大三角洲之谜,就不能放过任何细微线索。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机械故障或者飞行员人为错误的可能性。人为错误及空间定向障碍是否就是某些飞机失踪的原因?
在海洋上空飞行时,飞行员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有时甚至上下左右不分。人类不适合在空中的三维空间里快速移动,即便是在晴朗的日子里,也可能误把海洋当成天空,尤其是在海面有阳光反射时。这种现象在这一带很常见,有雾时问题则会更严重。如果分不清上下,就很容易飞进海里。
佛罗里达州的飞行教官卡罗尔·柯林斯,非常清楚飞行员失去方向感的危险性。她认为,百慕大三角洲频繁发生事故的原因可能很简单。
柯林斯说:“在白天,如果能见度比较低,地平线会变得很不明显。从这个方向看还能看得到地平线,但到另一边看,就没有那么清楚了。我要让飞机略微倾斜一下。如果我们正在慢慢进入爬升转弯。你会发现,其实你感觉不到任何变化。我可以让飞机非常缓慢地下降,如果下降速度不是很快,那么你的耳朵就不会有胀胀的感觉,这时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正在下降。”
很显然,她不相信那些百慕大的传说。在柯林斯看来,百慕大三角洲的许多空难都可以归结为压力太大、过度疲劳或者失去空间方位感。
反常的天气、人为失误或者单纯的机械故障
但那些失踪的船只呢?难道也是由于人为失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气象学家克里斯·蓝西认为,大多数事件都有同一个解释。克里斯·蓝西说:“如果不是以科学家而是以普通人的身分,我会说,百慕大三角洲的意外事故中有许多都是人为错误导致的。很多人干了蠢事,被困在愚蠢的地方,还要把责任推给别人。”
关于那些在百慕大失事的大小船只,有一个组织独家拥有第一手资料。它就是美国海岸警卫队。在美国各地沿海发生的事故,他们都要参与救援。作为迈阿密海岸警卫站的直升机机组成员、三级军士长约翰·格斯里在全球海上救援任务最繁忙的区域执勤,并深感自豪。他很清楚失去空中方向感有多容易。
约翰·格斯里说:“有时候空中会有薄雾。如果这时又是风平浪静,你就可能分辨不出哪儿是海面,哪儿是天空。”
美国海岸警卫队对60年来、该地区发生的船只和飞机事故进行了分析,发现人员伤亡几乎全是人为失误或机械故障造成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平均每天拯救11人,为130多个遇险者提供援助。
近年来,那些迫切需要援助的人安全获救的比例越来越高。这要归功于一种更新、更精确的救援装置,它们被称为应急定位无线电信标。这种装置在1982年推出后,已帮助拯救了1.4万多人。百慕大三角洲每年有成千上万次救援行动,其中应急定位无线电信标在确定遇难船只位置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海岸警卫队不公开承认百慕大三角洲的存在。但有时,即使船上有应急定位无线电信标,海岸警卫队也仍然找不到船只的踪影。
磁场异常
关于百慕大三角洲,我们早就知道一个事实,有些人认为,也许是它造成了这个地区的导航问题———因为这是地球上少数几个磁北极和地理北极重合的地方。另一个类似的区域位于日本海岸外,那里也发生过船只神秘失踪的事件。
一项发现指出,百慕大三角洲上方磁气圈的变化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从这一点来看,百慕大三角洲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地方。
证据就来自400英里外的太空。199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颗由丹麦科学家制造的,重132磅的小卫星。从那以后,奥斯特卫星已经2.5 万多次通过百慕大三角洲水域上方,对地球磁场的强度进行测量。
丹麦气象学院斯陶宁说:“我们发现,主磁场,也就是来自地球的液态地核的磁场,在百慕大地区的变化特别大。”
一群丹麦科学家将自己的数据与20年前美国磁场卫星取得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这是他们第一次专门研究百慕大三角洲地区,并取得了惊人的结果。
斯陶宁说:“我们比较了磁场卫星和奥斯特卫星所取得的磁场资料。它们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百慕大地区的磁场减弱了大约6%。”
百慕大三角洲磁场减弱的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这是一项重要发现。但20年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改变?
科学家推测,磁场的改变可能来自一阵强烈的乱流,就像一场暴风雨。它起源于地核中的液态铁,就位于百慕大三角洲的正下方。
但研究人员又说,很难想像,百慕大地区磁场的变化速率快了那么一点,就能影响到导航、船只和飞机,或者船只、飞机上的人员。尽管这合乎逻辑,但相信百慕大之谜的人还有其他疑问
❻ 超级金刚捍卫“百慕大”,死亡三角地底真有另一个世界吗
这里很多人将会联想到了UFO,百慕大三角是外星人在的确的一个秘密基地。让人联想到可能埃及金字塔也是外星人建造的这种说法。的确,就目前科学计算来说无法做出相应的解释说明。而且现在的推测也有许多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科技愈发先进,谜底也就慢慢的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了。你我仍需等待科学的考证说明。
❼ 有没有关于“百慕大三角洲”的电影
《百莫大三角》就有这部电影,好几个钟头的,讲了一些奇幻异常的事,
不过据我了解百莫大虽然的确存在,但从我对百莫大相关资料研究2年来看,
百莫大的传说可以说是神乎其境,先有飞机遇难,船只沉底,
然后又到奇异现象,剧烈磁场,
最后有成了穿越之谜,时间之旅,但是这些都无从考证,网上的信息也都是道听途说而来的,
其实从近百年的真实事件来看百莫大并不神奇,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有强烈磁场,只是人们相互传言将事实夸大了,如果真的有如此恐怖的话,那么保险公司就不会有这个险种,但是据了解,保险公司并未取消百莫大的沉船,飞机失逝的险种,而且百莫大的飞机。船只失逝中,只算中等,可见百莫大的神奇性并未得到证实与科学依据。
不过印尼爪哇谷洞倒是世界上最为恐怖的地方,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它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❽ 跟随电影,来看看百慕大三角的神秘之处吧
说起百慕大,就是神秘,是吞噬船只和飞机的神秘领域,至今也没有确切的科学解释。那些在那失踪的船只和飞机,也无人知晓到底它们出了什么事。
百慕大,确实存在这样的地方,位于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西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米。
最先提到百慕大的神秘和危险的人,是著名的航海学家哥伦布,公元1502年,他率领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当船队靠近百慕大时,海面突然狂风大作,几乎看不见天日,船队像是在水上峡谷中航行,穿上所有的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船员也被颠得晕头转向,无法辨清方向!好在有丰富航海经验的哥伦布指挥船队掉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拢,避免了这次风暴。事后检查船只,发现船上的磁罗盘指针方向已经从正北方向往西北偏离36 !
哥伦布心有余悸地写信告知国王这次的惊险历程,他是如此描述的当时的惊心动魄:“当时,浪涛翻卷,一连八九天,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看见过各种风暴,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这次的哥伦布历险记是史料首次记载了百慕大,但是因为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再加上航海本身风险就大,人们对百慕大的危险也并未有所提防。
最早记录船只和船员在百慕大失踪事件,已经到了1840年。一艘由法国起航的船只“罗莎力”号,载着大批的香水和葡萄酒,行驶到古巴附近失去了联络。几个星期后,海军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发现了罗莎力号,船只没有任何损坏痕迹,但是船上却空无一人!他们检查了船上,货舱里的货物也完好无损,水果也仍然新鲜,就是所有的船员毫无踪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船上唯一的活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雀,也没人能从它嘴里知道这一切到底怎么了,船上发生了什么事,船员们都去哪里了。
至此,“百慕大三角”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更多的科学家对它开始观测研究。
2006年四月份,来自14个国家的28位海洋学家聚集百慕大三角,进行了为期20天的物种考察,至少发现了20种浮游生物是第一次被发现,120余种鱼类中,有几种是百慕大特产种群。
但这对于解释船只、飞机失踪并没有多大帮助,科学家们又对百慕大三角的地磁带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卫星记录数据显示南大西洋存在地磁异常,该领域只存在地球内部辐射(地球辐射带有两个外辐射和内辐射),被称为范艾伦带。
这或许能解释一点为什么船上、飞机上的仪器失灵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 探索 ,人们又在百慕大三角的海底下发现了“金字塔”。2012年,美、法两国的科学家联合其他国家正在对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床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个人类从未发现的金字塔。金字塔周围长300米,高200米,海床上露出的部分,从底部到顶尖的高度是100米。初步推断这个结构是由玻璃或者类似玻璃的材质组成,因为它全部都是光滑,部分属于半透明的形态。
但是,这和人们为什么失踪有什么联系呢?那些幽灵船又是怎么回事?至今依然没有可靠依据解释这一切。
于是人们提出了各种观点和解说,试图为百慕大三角的神秘作出一些靠谱的辩解,如:
有些科学家认为百慕大三角水域存在威力无比的神奇漩涡,能够轻松地吞噬过往船只。
就是指大陆板块在漂移过程中,历经千百万年后,在百慕大三角区域的海底地壳上形成一些阵坑或者空穴,当地壳运动(地震)时,空穴的顶部可能会坍塌,凹陷,就像海底张开了大口,正好路过的船只就这样被吸入进去,不少痕迹地消失了。
在百慕大三角与东太平洋圣大社岛存在一条海底桥,水下通道。因为人们在距离遥远的圣大社岛的沿海时不时地发现一些来路不明的船只残片,而当地并未发生什么沉船事故,那这些船只残片是从哪里来的?瑞典学者阿隆森经过再三调查和核实,证实了那些突然浮涌上来的破船、残片,是曾经在百慕大三角经过的船只。海底“水桥”就像是一条输油管,把沉船从百慕大三角输送到圣大社岛这头。但是,目前也还没有发现是否真的存在这么一条“海底桥”,水桥说也只成一个假说之一。
百慕大魔鬼三角存在一种强烈的次声波,破坏力极强,可以轻易地摧毁过往的船只和飞机,强烈的次声波也能使人焦躁不安直至死亡。但是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这个学说,他们认为自然界中很难产生这么高强的次声波。关于涉及次声波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看看星爷的《美人鱼》。
即一些具有强大吸附力的天体曾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坠落,日积月累,黑洞体积越来越大,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只要在它附近都会被吸进去。支持这种说法的是美国学者韦勒,他认为百慕大三角中有一颗1500年前坠落的高密度陨石,这颗陨石使百慕大区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船只和飞机一旦靠近,就会被吸入其中。但是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船还在,人却不见踪影的事件。也有人认为是海盗所为,船员是被海盗杀害了。但是海盗又为什么只剠走人,船只和货物留下了?
有些学者认为百慕大三角是外星人经常出没的海域,外星人掠夺了飞机、船只以及人类!宇航员麦克奇维在飞船穿越百慕大区域太空时,拍摄到了不明碟状飞行物。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不见了,幽灵船和飞机残骸还在。但是人们也提出了异议,在太空遨游的飞船,是不太可能拍到海面上的飞行物体,再者围绕地球不停运转的人造天体达1400多个,很难断定碟状飞行物到底是外星人的飞船还是这些人造天体。
穿越时空一直是文学与科学方面热衷的题材,充满了幻想,也在科学领域具有一定的支持理论。一架穿越百慕大三角的大型客机,曾经在该区域经过时,飞机在地面雷达荧光屏上消失了10分钟,而仪器并未发生障碍。这又如何解释?这样的电影制作推荐《雷霆万钧》,时间穿越就像我们出门 旅游 一样轻松。
此外还有很多假说,可以解释百慕大三角神秘因素中的一两点,但是又不能提供确切的证据。甚至还有更多的反对意见,认为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只不过是一些人的“炒作”、“谣言”,那些丢失的船只或者飞机可能是遭遇了自然灾害、其他故障或者人为因素的劫持破坏,然后被无知的或者有意地捏造那些事件,甚至是为了掩盖一些见不得人的行径。
到底是怎样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
但是关于这方面的影视作品,倒是被制作得十分具有观赏性,神秘的历险记可是很多观众爱看的题材。
比较有名的电影是《百慕大之夜》(2005年),也被译做《百慕大》、《百慕大三角》、《神秘百慕大》,被分为三集播放,分别为《幽灵船》、《魔鬼漩涡》和《魔域坟场》。剧中关于百慕大的神秘现象展现得有板有眼,可谓是最为经典的百慕大三角电影,既有科普,又有情景剧情演绎的大制作。
《幽灵船》(2002年版),消失了40年的客轮突然重见天日,会发生一些什么稀奇古怪的故事呢?
美剧《迷失》,类似于百慕大事件的飞机失事、荒岛求生、神秘水域等等,剧情非常精彩,但是后期剧情有点拖沓,阵线好像开大了不好收拾,所以有点烂尾,结局没有解释得很好。
BBC的纪录片《百慕大三角之谜》,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关于百慕大的一些神秘事件,那些未解之谜足够吸引观众的好奇心,大家也不妨搜搜看看。
动画片《精灵旅社3:疯狂假期》涉及到一点点百慕大三角,游轮与神秘海域的画面,确实做得非常精彩。
还有搜索到的一些关于百慕大三角失踪事件的一些信息,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数据截止至1976年,这些飞机和船只,已被列入海盗绑架和政治活动的调查数字,不包括某些空军和海军的飞机以及其他水面船只。
❾ 从百慕大三角穿越到恐龙时代的电影叫什么里面还有外星人
是这个
-----------------------------------
《失落的大陆》
年纪不小的瑞克·马绍尔(威尔·法瑞尔饰)是朋友眼里公认的怪人,他是一名科学家,但在同行眼里他是出了名的老不正经,经常有些荒唐的想法和行为,不过让大家都羡慕他的是,瑞克身边的助手霍莉(安娜·弗莱尔饰)总是能够替有些缺心眼的瑞克整理好各种大大小小的繁忙事务,最重要的是,霍莉可是个在圈内远近闻名的大美女!
这天,又有新想法的瑞克决定去野外进行一次探索研究,而对野外勘探不怎么在行的他除了带上离开了她就寸步难行的霍莉之外,他还叫上了野外营救专家威尔(丹尼·麦克布莱德饰)一起出发。相对于瑞克的不正经,威尔就显得一丝不苟,尤其是他觉得野外遍布危险,因此必须听他行事,而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瑞克可不管这么多,两人在探险路上没少吵架,多得霍莉在中间调停,两人才不至于闹得翻脸。
三个人进入了科罗拉多州,乘着皮筏漂流的时候意外的被河水的漩涡卷进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到处都是上古时期的生物,不但有巨大的吸血虫、特大号的霸王龙,还有着会英语的猿人和外形不怎么好看的外星来客……这里,就是“LandoftheLost”,失落的大陆!
瑞克面对这个世界显得相当兴奋,但棘手的问题很快就来了,在这个处处危机的世界,三人如何才能生存下去?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如何才能回到现实世界呢?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似乎都在那个名叫查卡(乔玛·塔昆饰)身上……
--------------------------------------
自己网络上搜着看吧!
❿ 电影神奇百慕大说的是什么
剧情如下:
一批货船以及船上全体人员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洲令人惊恐的失踪,一位亿万富翁拿出一笔诱人的资金组织一个由无神论专家,新闻记者,航海专家,科学家,心里学家和医学专家组成的分队,试图前往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洲调查其原因,然而,随着他们调查的深入和不断接近百慕大魔鬼三角,他们发现一些恶梦般难以解释的事情在他们周围发生,情况越来越危急,亿万富翁希望他组织的这支专家团队拿出一个确保他们自己安全的妥善方案,可此时面对种种诡异的情况,这支专家团队也束手无策
亿万富翁艾瑞克的海上船队接连在百慕大失事,为了找寻百慕大失事的真相,他邀请两位科学家埃米尼·帕特森和布鲁斯·盖勒、一位采访百慕大的专业记者霍华德·托马斯、通灵的精神病专家斯坦·莱森组成一个探险小组,前去探寻事实的真相。而报酬竟是每人五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四人决定冒险一试。然而在他们抵达百慕大中心区域,发现一些端倪后,却被神秘组织劫持,后被放逐回迈阿密。
小组成员不断有人想放弃冒险,但异象接二连三地出现。为了探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怪异现象的原因,他们再次走到一起。在寻找一位空难幸存者的家属时,无意中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原来这一切异常现象都起源于1943年美国政府在大西洋上做的一个实验。海军意图利用百慕大发现的神秘物质进行实验,改变一艘海军军舰的分子结构,让它消失不见。实验失败了,伴之以船上士兵离奇消失,文件嵌入甲板等异象。
这次实验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空间出现裂缝,凡是接触到这个区域的人,都会出现“幻象”,见到不属于这个时空的超现象。这些超现象是真实的,但对于见到的人而言,不可思议的现象接连出现,简直就好像自己大脑出了问题、神经失常了。但更糟糕的是,为了修复这个裂缝,海军部长竟决定用反冲击的方法。在四位科学家看来,这无疑将会造成更大的灾难。为了阻止事情进一步恶化,他们不惜冒生命危险,最终力挽狂澜。
四位探险者的生活更是在揭开百慕大三角的谜团中被彻底改变。离婚的记者在终结百慕大的时空裂缝后获得第二次选择机会,及时弥补了与妻子的感情危机,维持了失去后才知道珍贵的家庭。女科学家在终结百慕大时空裂缝中找到出生即被母亲遗弃的真相。绿色环保组织成员在终结百慕大时空裂缝后终于找回正常的生活,可以安然地守护在自己的妻子与两个儿子身边。因为拥有了对生活的第二次选择,他们大多能够弥补曾经的遗憾,找到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