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一部韩国电影,讲述是二战后一支消失军队电台发出的电波!待救援队到达却发现死亡接踵而来
《罗密欧点》又名《R高地》
⑵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电影剧情
1939年,解放区电台政委李侠为调查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日寇罪恶活动由延安打入沦陷区上海,并通过秘密电台报告党中央。与此同时,南京汪伪政府也派日、汉奸女特务柳尼娜由南京来上海协助日军驻沪特高课课长中村,对付上海的地下党活动。共产党员李侠到达上海之后以“阔老板”的身份出现,从事情报工作。在斗争中,李侠与地下党员何兰芬结成了革命的伴侣。阴险狡诈的日本特务头子中村、日、汪汉奸交际花女特务柳尼娜侦察到了秘密电台,逮捕了李侠和何兰芬。李侠被营救出狱后,冒着生命危险,继续为党工作。敌人千方百计地搜捕李侠达6年之久,但地下党重建的电台发出的红色电波依然存在,从未间断。
1949年春天,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垂死挣扎的敌人实行了残酷的白色恐怖。一个深夜里,李侠在小阁楼上向党中央拍发对渡江战役具有重要意义的情报。摇身一变从汉奸特务成为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二厅上校秘书的柳尼娜指挥姚违利用先进的侦破手段再次发现了李侠的电台。生死关头,李侠从容镇定地坚持发完全部情报之后,又满怀深情地按着电键,用密码向党和同志们发出最后的心声:“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1938年的上海。这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也是蒋介石勾结日寇搞卖国活动的秘密接头点。我党地下组织的电台被敌人破坏了,延安解放区我军电台政委李侠奉命前往上海,加强秘密电台的工作。
地下党组织同时还派何兰芬与李侠假扮成夫妻,协助李侠工作。李侠白天的身份是湘绣商人,晚上就到阁楼上去收发电报。
何兰芬本是纱厂女工,扮成太太很不习惯。李侠耐心的说服她上海是更危险的前线,并把她带到阁楼上,向她讲明自己的工作岗位对革命的重要意义。在战斗中,李侠与何兰芬产生了感情,二人经过组织批准,结成了真正的夫妻。
日寇通过分区停电等方式发现了秘密电台,并逮捕了李侠。李侠在敌人的酷刑下,严守党的秘密,自始至终只说“我是中国人”。敌人愚蠢的认为李侠是为某商业电台工作,于是释放了李侠。
日本投降后,李侠夫妇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斗争。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时,李侠的电台被发现了。党组织通知李侠撤回根据地去。就在撤离前夕,李侠得到两份重要情报,在敌人即将到来的危急时刻,李侠争分夺秒的坚持将情报发完。
敌人的枪口对准了李侠,李侠镇定的将电报稿吞进肚里,向战友们深情的发出最后的话:“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声震长空》
��山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故事片《声震长空》,在我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反映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艰苦创业的历程,描绘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及如何一步步走向发展壮大。影片通过表现赵二娃等一些战士在党的教育和党员感染下,逐渐由无知走向革命的深刻变化,讲述了我党的广播战士把党和真理的声音广泛传播到人民群众中的动人故事。
��提到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坐在温暖的录音室里,喝着热茶细声慢语的漂亮女孩,而让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声震长空》却表现了我党第一代广播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生活的环境中,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顽强革命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再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过程和它的发展历程。表现了人民广播电台在革命斗争年代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令国民党政府无法封锁的党的喉舌的重要性。
⑷ 找一部关于电台的电影
电视剧好吗?
《一一向前冲》蛮好看的
⑸ 一部电影的名字,关于电台的,上个世纪的外国片
<海盗电台>
http://ke..com/link?url=_Yrayh1ByOXjqbxHZ4AgoVA_
⑹ 老电影战争片,剧中有个人用电台引导炮兵攻击敌人
反映抗美援朝的就是《英雄儿女》,里面的王成就对着步话机高呼,“想我开炮”
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就是《闪电行动》,最后一段是侦查参谋,刘凯华发现越南人炮兵政敌后,呼叫炮火覆盖
⑺ 关于一部二战题材电影~ 有一小伙游击队去敌军内部 有一个人背着电台 光顾着打仗 顺着桥跳下来了 电台失灵
是不是《星星》,俄罗斯电影,讲述苏军小股侦察兵的故事~
⑻ 寻找一部关于电台的老电影
应该是海盗电台
⑼ 一个有关电台的电影
先是立马想到了《海盗电台》。。但是是港台的。。就不清楚了。。
⑽ 高分求电影名
中文片名
虎口脱险
原片名
La Grande vadrouille
更多外文片名
Grande vadrouille, La
Don't Look Now, We've Been Shot at
Don't Look Now - We're Being Shot at
影片类型
战争 / 喜剧
片长
132 min / West Germany:101 min
国家/地区
法国 英国
对白语言
英语 法语 德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
单声道
级别
Finland:K-8 Sweden:Btl Iceland:L USA:G West Germany:6
剧中人物
中队长:雷金纳德
中尉:彼得.库宁汉
士兵:麦金拖什
油漆匠:奥古斯德.布卫
指挥:史丹尼斯拉斯.拉福
木偶剧团姑娘:朱丽亚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
Les Films Corona [法国]
The Rank Organisation Film Proctions Ltd. [英国]
发行公司
博伟电影公司 Buena Vista Pictures [美国] ..... (1969) (USA)
Tobis Filmkunst [德国] ..... (West Germany)
Valoria Films [法国] ..... (France)
上映日期
法国
France
1966年12月8日
瑞典
Sweden
1967年6月28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67年9月15日
丹麦
Denmark
1967年12月18日
芬兰
Finland
1968年3月8日
英国
UK
1968年5月 ..... (London) (premiere)
美国
USA
1969年2月16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芬兰
Finland
1978年10月20日 ..... (re-release)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二战期间,英国轰炸中队第一支遣队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一架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几个机上人员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但他们分别降落在德军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市内不同地点。
德军展开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三位飞行员分别被油漆匠,动物管理员和乐队指挥所救。迫于形势所逼,油漆匠和指挥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飞行员去和中队长大胡子浴室碰头。在几次误会后,他们终于接上了头。
而在巴黎的热情法国人的掩护下,飞行员们与德军展开了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戏。最终,油漆匠,乐队指挥和飞行员们一起飞向了中立国瑞士。
[编辑本段]影片评价
本片是最著名的有关二战的喜剧电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其中主演路易·德·费内斯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著名的喜剧明星,他的喜剧天赋和在影片中精湛的表演使得《虎口脱险》曾在法国创下票房收入过亿的记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是真正的喜剧艺术,天生被赋予浓厚的幽默感的法国人为我们奉献了永远的精神大餐。这是一部喜剧片,也是一部战争片,但是我们看完整部电影却没有看到一个人死去,即使是被那个斗鸡眼的德国机枪手打下来的自家飞行员,最后出现的身影也是飘摇的降落伞。战争很残酷,但是认识战争未必需要残酷的画面。
本片当年曾创下法国最高票房纪录,中译版本也可视为我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