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德累斯顿大轰炸电影简介

德累斯顿大轰炸电影简介

发布时间:2022-09-01 07:57:40

㈠ 德累斯顿大轰炸是谁策划,批准的目的何在

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策划:
1945年1月,英国空军中将亚瑟·特德做了有关如何运用战略轰炸机援助苏军进攻的解释性说明,其时正值德国着手于战线之间调遣兵力。联合情报委员会提交的建议书包含在一份名为《关于苏联现行攻势的战略性轰炸》的文件内。

1月31日,特德与其空军参谋部在对该建议书进行研究并与苏联协商之后,联合发表了一项吁求进攻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等相关城市的建议书。在空援战术任务中运用战略轰炸机,其目的类似于1944年艾森豪维尔在诺曼底登陆之前所作的战斗机轰炸机准备。在1945年,特德指望运用战略制空权来“阻止敌军在战线之间任意来回地调换兵力”。

在2月4日雅尔塔会议碰面之前,西方协约国已锁定德累斯顿为轰炸目标。在会上,苏联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阿历克谢·安托诺夫将军就西线盟军战略轰炸机力量提出两个观点。第一个是划分轰炸路线要由北向南移动。不经过苏联特别允许,西线盟军空军不得在东线掷弹以防对苏军造成意外轰炸。第二个是要阻止来自西线阵地、挪威和意大利的德军增援东线,特别是运用空袭使得柏林、莱比锡两地间的连接瘫痪。

应苏联的要求,波特尔(也出席了雅尔塔会议)派伯特莱递交给阿历克谢一份请求,上面罗列出既定空袭目标,待与苏方商议。送回波特尔手中的表单上列出的目标包括炼油厂、坦克飞机制造厂和柏林、德累斯顿这两座城市。

在随后的讨论中,西方协约国指出如果不轰炸德累斯顿,德国可借穿越德累斯顿的铁路交通线运送物资,以此足以弥补对柏林和莱比锡的轰炸造成的任何破坏。安托诺夫同意并要求把德累斯顿添加进请求列表。

目标方案在雅尔塔会议上获得通过后,联合战略目标委员会(隶属于盟国远征军空军最高统帅部)即在对美国陆军航空队与英国皇家空军发布的轰炸命令中指出,为了削弱德国通讯线,选中德累斯顿为轰炸目标之一。此次行动由西方协约国最高军事指挥部参谋长联席会直接授权。

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目的:旨在“破坏(德军的)交通与通讯”,阻碍德军的东调和撤退。

㈡ 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空袭

在2月13日夜袭之前,靠近德累斯顿市中心的铁路调车场在白天已两度遭受过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第八航空队的轰炸。第一次是1944年10月7日,70吨高爆炸弹投向调车场;第二次在1945年1月16日,133架轰炸机向其投掷了279吨高爆炸弹和41吨燃烧弹。
原定由美国陆军航空队第八航空队执行的轰炸德累斯顿的燃烧弹之役本该始于2月13日,但第八航空队驻扎机场上空恶劣的天气阻碍了飞机起飞采取军事行动,于是任务转由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来执行初袭行动。2月13日晚间,英国皇家空军出动了796架兰开斯特轰炸机(Avro Lancaster)和9架德·哈维兰蚊式轰炸机(De Havilland Mosquito)分两波遣往德累斯顿,总计空袭1,478吨高爆炸弹、182吨燃烧弹,轰炸一直持续到2月14日早晨五、六点钟。
第一波空袭由英国皇家空军第5中队的数架兰开斯特轰炸机于22时14分飞抵德累斯顿上空(CET),每架轰炸机在两分钟内扔完所携带的大量4磅重的“目标指示棒”(target indicators,TI),这些目标指示棒发出红色或绿色的光,为后续批次的大规模轰炸机队指示目标。随后的第5中队244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在22时22分前投下了800多吨炸弹。
三小时后,英国皇家空军第一中队、第三中队、第六中队和第八中队清一色的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运用第八中队提供的标识技术,发动了第二轮空袭。那时天气已放晴,529架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在01:21到01:45之间,以高精确度投下超过1,800吨炸弹。两次空袭中,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六架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此外还有两架在法国、一架在英格兰坠毁。
2月14日12:17至12:30,美军第8航空队的飞机终于能起飞,311架美国B-17轰炸机以铁路调车场为瞄准点,在德累斯顿投下771吨炸弹。部分担任护航的P-51野马战斗机得到命令,环绕德累斯顿对路面交通设施进行低空扫射,借此平添混乱”。1945年2月,火焰风暴吞噬了德累斯顿,数则报道称平民在逃离时遭到了美军飞机的猛烈扫射,但历史学家戈茨·伯甘德(Götz Bergander)的近著驳斥了这种观点。在空袭期间美军与德军战机围绕德累斯顿进行过一场短暂、但很可能剧烈的空中激战,某些交战回合或许侵袭到地面并且误射火力。美军的轰炸一直持续到2月15日,投掷了466吨炸弹。在四轮空袭中投掷的炸弹总共约有3900吨。
燃烧轰炸按当时的标准程序严密进行:先投掷大量的高爆炸弹,掀掉屋顶,露出房梁等木结构;爆炸气浪把房间的隔门冲走,行成贯通结构。然后投下大量燃烧弹点燃房屋的木材结构。再投下高爆炸弹来阻遏消防队的救火行动。这一切最后形成一股持续一段时间的火灾旋风,中心火场温度激增至摄氏1,500度。轰炸区域着火后,焚烧区上方的空气温度暴涨并且产生高速上升气流,外界的冷空气被极速带入的同时也将地面的人们吸进火中。
后来,美国陆军航空队对德累斯顿铁路调车场又发动了两次深度空袭。第一次在3月2日,406架B-17s型轰炸机投下940吨高爆炸弹与141吨燃烧弹;第二次在4月17日,580架B-17s轰炸机投下1,554吨高爆炸弹与164吨燃烧弹。

㈢ 影片《大轰炸》演员阵容强大到无以复加,有哪些令人期待的演员

《大轰炸》的演员阵容可以说用强大来形容,主演的演员有一线明星刘烨、范冰冰、范伟、陈伟霆等,可以说在演员上就花了很多功夫,从2015年就开始宣传的电影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了,三年期间可以说放了观众好几次鸽子,也让大家对这部电影又爱又恨,如今终于定档将在10月26日上映。
电影《大轰炸》中最令人期待的演员当然是范冰冰了,据说范冰冰只参与拍摄三天,却要价2000万,这个数字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是个天文数字,但对她来说仅仅只是拍摄三天的酬劳。所以在天价演出费的背后,也引起了更多观众对她在电影中的表现的关注度,到底是怎样的演技能够让她有勇气拿2000万,所以范冰冰绝对是这部电影中最令人期待的演员,大家都想看她出神入化的表演。
当然刘烨在电影中的表现同样值得我们期待,刘烨在近几年拍摄的作品少之又少,相反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比较活跃,这次他又在电影中担任主角,可以说对他的演技我也充满了期待,不知道是不是又进步多少,毕竟他在《我就是演员》上担任导师,相信在演技上应该学习了不少的经验。

㈣ 有部电影剧情这样的:一批英国飞行员因飞机中弹空降德国,喜剧的,不是虎口脱险,记得有个飞行员落阱里了

(LeMurDeL'atlantique[1970])

英文名:Murdel'Atlantique,Le

中文名:大西洋墙/大西洋壁垒

导演:(MarcelCamus)

主演:(布尔维尔Bourvil)(PeterMcEnery)(SophieDesmarets)(JeanPoiret)(ReinhardKolldehoff)(SaraFranchetti)

上映:1970年10月14日法国详细上映地区

地区:法国意大利法国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白:法语英语德语

颜色:彩色

声音:单声道(Mono)

时长:135

类型:战争喜剧战争

分级:芬兰:K-12

·剧情介绍

诺曼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尔维尔经营着意见小皮革铺面,他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一天,一架英国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受伤逃入他的店中,身为盟友,小老板收留了他。没想到,飞行员在他家躲藏期间,竟然和他的女儿日久生情,甚至珠胎暗结,老爸气不打一处来,待英国飞行员伤愈后送回到了英国,自己也留在了英国,小老板被飞行员动员去参加特工,受训后又回到法国为盟军情报局服务,并意外地卷入了有趣的冒险当中。

或者

电影《空袭德累斯顿》

细致入微地追述了德累斯顿在1945年2月13日的毁灭。导演罗兰德·苏索·里西特对充满艺术戏剧性的场面成功地进行了处理,有长达三十分钟的剧情他进行了有效巧妙的无对话处理

中文名:空袭德累斯顿外文名:Dresden

其它译名:德累斯顿的悲剧/人间地狱/德累斯顿大轰炸

出品时间:2006出品公司:FutureFilm

制片地区:德国导演:罗兰·苏素·里希特编剧:StefanKolditz制片人:NicoHofmann类型:爱情,战争,剧情主演:费莉西塔斯·沃尔,约翰·莱特片长:176分钟上映时间:2006年3月5日对白语言:德语/英语色彩:彩色imdb编码:tt0461658级别:Finland:K-13摄影机:Arriflex16SR3摄制格式:16mm洗印格式:Video

目录剧情简介演职员表演员表职员表制作发行在线观看展开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海报[1]1945年一月的德累斯顿:原先年轻女护士安娜·毛特的未来显得井然有序。她和助理医师亚历山大·文宁格就要订婚了。她的父亲为战后的生活做着准备。然而在战火前线大城市的一片混乱中安娜偶遇了一个沉默寡言却又富有魅力的外国人——罗伯特纽曼。罗伯特是一名令德国人憎恶的英国轰炸机飞行员,在一次执行轰炸任务中被德军击落,他是机组里唯一的幸存者。他设法逃到安娜工作的医院躲藏在地窖里,被安娜发现了,一开始以为他是一名德国逃兵,知道真相后还是帮助了他。两个人感觉到彼此联系在了一起。紧接着德累斯顿的一切都改变了:罗伯特经历了二战中最惨烈的空袭,而袭击是由他的同伴们执行完成的。

如有帮助,请采纳

㈤ 电影《大轰炸》口碑怎样观众买账吗

电影《大轰炸》口碑很一般,豆瓣评分2.8,观众对这种故事结构混乱的抗日题材电影是不买账的。大轰炸有三条叙事线索,分别是以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美军空军教官领导的空军抗日线,以刘烨饰演的飞行员为主的与日本间谍斗智斗勇的叙事线,还有以范伟饰演的重庆市民崔三叔为主的民间抗日线。

(5)德累斯顿大轰炸电影简介扩展阅读:

大轰炸讲述的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继淞沪战争失利,南京吃紧。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日军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19日,对重庆及周边地区实施无差别轰炸,长达六年零十个月。

重庆市民面对日军残酷的狂轰滥炸,依然向死而生、乐观坚强,展现了重庆不死中国不亡的民族气节。为了保卫家园,年轻的中国飞行员在美国飞行教官的帮助下与日本空军展开了一系列惨烈悲壮的空战。虽然飞行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但他们宁愿战死在天上,也不在地上苟活,与敌人在长空进行殊死搏斗。

㈥ 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介绍

德累斯顿大轰炸(1945年2月13日-2月15日)是二战期间由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合发动的针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大规模空袭行动。70周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被看成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德累斯顿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工(Rüstungsinstrie)生产的重要基地。1945年1月,随着反法西斯盟军在东西两线的节节胜利,欧洲的制空权已掌握在盟军手中,作为德国军工生产重要基地的德累斯顿成为盟国空军集中攻击的重点目标。英国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曾说:“德累斯顿被毁具有史诗般的悲剧性。这座象征着德国巴洛克建筑之最的城市曾经美得让人惊叹。而纳粹期间,它又成为德国的地狱。在这个意义上,就20世纪的战争恐怖而言,德累斯顿轰炸事件是一个绝对带有惩戒意味的悲剧”。

㈦ 1945年盟军为什么空袭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大轰炸(1945年2月13日-2月15日)是二战期间由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合发动的针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大规模空袭行动。

1945年初,西方盟军统帅部开始考虑如何采用战略轰炸机武力援助苏联。他们计划轰炸柏林和其他几个德国东部城市,协助苏军前进。联合情报委员会提交的建议书包含在一份名为《关于苏联现行攻势的战略性轰炸》的文件内。1月31日,特德与其空军参谋部在对该建议书进行研究并与苏联协商之后,联合发表了一项吁求进攻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等相关城市的建议书。在空援战术任务中运用战略轰炸机,其目的类似于1944年艾森豪维尔在诺曼底登陆之前所作的战斗机轰炸机准备。——军事知识

㈧ 雾里看花

【齐帆齐微课】(主题文)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解读

到目前为止,日本文学史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有两位: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前者的代表作有《雪国》、《古都》、《千纸鹤》等,其作品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后者的代表作有《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个人体验》等,其作品则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特色。

村上春树虽未获诺奖,但他堪称当代日本重量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海边的卡夫卡》、、《挪威森林》等。和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相比,村上春树的作品可谓自成一派,他的作品中,“粉碎”了现实,也没有大江健三郎作品中的极强的象征色彩。这一点,从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中就能看出。

《且听风吟》发表于1979年,作者时年30。这是他大学毕业4年的创作尝试。当时他打算参加一个文学征文活动。第一稿写好后,觉得不满意,于是将稿子撕毁重写。没料到,他的作品获得了评委们的好评。从此,一颗日本文坛上的新星冉冉升起。

《且听风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初看,似乎是一部“青春体”小说。写大学生爱情的故事。细读之后发现,这样粗浅的解读态度是一个差错。如果这样解读,实在上是没有看懂作品,更别说领悟作品内涵了。

碎片化,是这部作品结构的主要特点。在“我”与鼠的交往中,在“我”与杰的交谈中,在“我”与唱片店女孩儿的约会中,读者都找不到非常清晰的叙述脉络。也就是说,对故事感要求强烈的读者来说,这可能会让人失望。他们可能会感觉作者一会儿谈哲学,一会儿写“杰酒吧”,一会儿写“我”与鼠的探讨,一会儿写我与唱片店女孩喝酒。没有明显的时间更替,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连贯的人物命运链条。

概括起来,整部作品给人的感受如同雾里看花。内容中有“花”,也就是有生活场景的描写,有人物的出场(“我”、鼠、杰、唱片店女孩儿等),还不乏细节的设置,但这“花”隔得远,就像一个远镜头,你可以看见轮廓,却看不清过程。

如何理解作者的意图?可以肯定,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或者说,这是作者追求的叙述方式:断断续续,碎片化,在文字的流程中,布置若干“分散的镜头”给读者。也许这样的“生活”,才是更真实的生活。

事实是,现实的生活,更散淡,更无序,更无故事性。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生活背景有清晰的交代,人物命运有跌宕起伏,故事情节有精心的设置,情感冲突有明显的痕迹。这种叙述视角,是一种全方位视角,也被人称为“上帝视角”。这种视角下,读者能感受到一个非常贴近的现实,甚至接近“全裸”的现实。这样的作品,最大的优点就是,读者能产生一种极强的“代入感”,可以介入主人公的“悲欢”,可以感悟某些与自身经历相似的“场景”。而这,恰恰是村上春树极力回避的。

究其原因,应该和作者接受一些作家的影响有关,如美国作家库特.冯尼格特等。就库特.冯尼格特而言,他绝非一位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事实上,他是一位黑色幽默作家。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内容主要写二战时美军和英军对德累斯顿的轰炸。这是一场发生于二战末期的“无差别”轰炸,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电影《德累斯顿大轰炸》中有所展现)。冯尼格借男主角毕利.皮尔格,表现了对这场战争本质的质疑。文中有一句经典之语:“就那么回事。”这是一种黑色幽默的态度。作者表现了对现实的隔膜和疏离。

从《且听风吟》的文本中,读者也不难发现这种与现实疏离的态度。第38节中,作者写道:“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这句话,可以解释“我”与鼠、与杰、与唱片店女孩儿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时明时暗,如浮光掠影。就连文中着墨较多的“我”与唱片店女孩的交往,都只有几个简短的片段,不待读者思忖,又转开了。女孩儿借口“旅游”,实则去打胎。而女孩儿的家庭背景,与某人做爱怀孕的经历(并非与“我”)全都作了“屏蔽”处理。短暂交往后,“我”因为要回东京上学,离开了这位“唱片店女孩”,两人从此再无交集。至于“我”在大学里和另三位女孩儿的交往,作者更是惜墨如金,写得简略。仿佛水中鱼鳞,一闪而逝。再往回追溯,一位高中时期的女孩儿在一九七零年的八月的暑假中曾在广播电台为“我”点歌,我试图联系上她,可是几经周折,还是无果而终。

作者对现实的隔膜和疏离态度贯穿作品的始终。在第39节中,“我”大学毕业了,也有了家庭。这就是生活的幸福吗?作者写道:“如果有人问:幸福了吗?我只能回答:或许。因为所谓理想到头来就是那么回事。”“就那么回事”,这与冯尼格笔下的语调何其相似!

当然不能认为村上春树抄袭冯尼格。这只能说,村上春树在对现实的态度上,和冯尼格有着相似之处。

除了文本中“镜头”的模糊性,行文的特点也值得注意:简洁,幽默。

整部作品共40节,每一节,篇幅都不长。有的1页一节;有的2页一节,有的3页一节。。。。。最短的是第二节,只有一句:“故事从一九七O年八月八日开始,结果于十八天后,即同年的八月二十六日。”最长的有9页一节的。无论如何,每一节的文字,都显得“稀少”,所以读者读起来很轻松。

作品的语言还有一种“随意的幽默”,给人一种手到擒来的感觉。如第1节中一处写道:“我共有三个叔父,一个死于上海郊区——战败第三天踩响了自己埋下的地雷。。。。。”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读者可以想象到作者那双狡黠的眼睛。同一节末尾:“至于半夜三点在悄无声息的厨房寻找电冰箱里的食品的人,只能写出这等模样的文章。”作者以此自嘲,显出轻松诙谐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的重心不在写实,而在“表现”。如果说内容读起来有“写实”的印象,那也是拉开了距离和“尺度”的轮廓。而这正是村上春树的书写风格。从《且听风吟》开始,村上春树就一直保持并发扬了这种风格。

齐帆齐微课第5期28天第(3)篇累计(2292)字  共计(4552)字

㈨ 德累斯顿大轰炸怎么样

整体来说还行,后半段的空袭场景拍得不错。

㈩ 电影《大轰炸》口碑怎样观众买账吗

口碑方面还未上映只能通过观众的期待程度来看。猫眼标记想看人数有15万,豆瓣上也有一万人标记了“期待”。

归根结底观众对本片期待有三点原因。

第一,题材。世界四大轰炸中的“东京大轰炸”、“伦敦大轰炸”、“德累斯顿大轰炸”此前都有影视作品展现过,唯有发生在我国但是却是历时最长的“重庆大轰炸”在从未被改编过,甚至甚少有人了解。但是不了解并不代表不存在,很多观众自发宣传想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史实,了解那段历时六年零十个月的日军发起的无差别轰炸。虽有无数人惨死在炮火之下,但仍有人不断在前线抵抗为正义献身。

阅读全文

与德累斯顿大轰炸电影简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年初一万达电影票多少钱 浏览:992
第十四届长春电影节大连场 浏览:699
为什么电影票一直掉色 浏览:156
2016年印度神偷电影大全 浏览:497
一部太空救援的电影 浏览:449
2021大年初一看电影 浏览:513
电影不要放开我的手完整版 浏览:953
看电影做什么位置最好 浏览:525
怎么找英文原版电影网站 浏览:219
人间中毒韩国电影完整 浏览:95
粤语经典电影大全集 浏览:795
一部关于母亲救孩子的美国电影叫什么 浏览:763
一部只有女生能看懂的电影 浏览:339
艳阳天电影1974演员表 浏览:827
一部控制孩子偷东西的电影 浏览:348
罗马尼亚老电影复仇结局是 浏览:772
电影秘密商店结局 浏览:995
有部电影叫什么狗 浏览:769
好英语电影里的好句 浏览:791
国家电影局关闭电影院 浏览: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