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唐宋八大家电影纪录片

唐宋八大家电影纪录片

发布时间:2022-08-30 11:22:59

㈠ 唐宋八大家,初唐四杰,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哪些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㈡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篇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苏东坡学养贯穿儒、释、道,造诣纵横文、书、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苏东坡因其非凡的才华和潇洒飘逸的人格魅力名满天下,是唯一入选法国《世界报》“千年人物”的中国人。

纪录片《苏东坡》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个维度出发,多层面、多角度地解读苏轼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辅以当今最新的苏轼研究成果,汇集中外专家学者的目光,再现出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篇2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苏轼有一篇散文《方山子传》,其中说:方山子……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徉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这也许就是苏轼的理想化了的人格标本吧。总之,不要富贵,不合流俗,在当时“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付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篇3

俗话说,人间不如意十之八九。对待生活乐观向上,对待工作积极作为,不为别的,只为心安。

最近看了《苏东坡》纪录片,感慨颇深。在中国众多的文人里,苏东坡的诗与词,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是很多人的最爱。看到月亮,你会情不自禁吟诵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练习书法,他的《寒食帖》又堪称精品;提到美食,又会让人想起令人垂涎三尺的“东坡肉”。可以说,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让后人念念不忘,提到他,嘴角露出敬意微笑的一个人。

苏东坡一生几起几落,一度被贬至杭州、黄州、惠州,乃至儋州,可每到一处,苏东坡心怀天下苍生,用心造福一方。比如,清淤西湖,筑建苏堤。东坡饼、东坡笠,都因苏东坡而变得更有韵味。

诗人余光中说:“如想要选择一个人一同旅行,他不选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不选杜甫,因为他太悲苦。苏东坡倒是一个值得同行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有趣味的人。”这或许,就是无数人喜爱苏东坡的原因了。千年之后,人们喜爱他,相信,再过千年,他依然魅力依旧。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篇4

看完纪录片《苏东坡》第六集,为他和王朝云的惺惺相惜不胜唏嘘——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然而,更让人心中一动的是苏轼人格魅力上的两个闪光点:一 “苏东坡是一个容易感伤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快乐的人。当个人命运的悲剧一再降临,他就用这样细小而具体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指苏轼被贬官后,没法买羊肉,就买来羊骨头,自己动手发明了一道美食“烤羊脊骨”的事情。

二在一个就面对生死时的豁达和现实态度,是常人不可及的苏轼在常州病重之时,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嘱咐说,我一辈子没有做过亏心事,所以不会下地狱的。我心里毫无畏惧,你们也不用为我而心里难过。——在家人面前,他是慈祥开通的长辈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苏东坡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维琳方丈的意思是说,你不是信佛吗,你苦了这么长时间,现在要走了,你嘴里念叨念叨自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就真的能去了。然而苏东坡的回答,却很让人意外,在苏东坡看来,西方极乐世界和我的现在不是分离的。如果我曾经用心的过了每一天,那西方极乐世界就存在于我生命的每一天。不存在我生命结束了,要往生到一个独立的西方极乐去!——在世人面前,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者!在家人面前,他把实事务虚以宽慰亲人,在好友面前,他又把虚事务实以坦然面对寂灭的轮回。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篇5

今天,我趁着吃饭的空隙看了纪录片《苏东坡》——大江东去。本篇主要讲了苏东坡被贬官黄州,写下了著名的两篇词作分别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两首《赤壁赋》。在此之前,人们对词曲的评价很低,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被商女唱的。当年初入汴京,苏东坡无异于词的创作,因为他认为词只是劝诫君王或辅佐君王的。

当苏东坡外放杭州后,他才开始词的创作。这时他才明白,词并不是为朝廷,为君王写的。而是为心,为一个人真实的存在所写的。当时闻名天下的词是柳永词。不过,苏东坡把词像诗一样写,融入了自身的.情感,比起来更胜柳永词一筹。现在,日本的庙里还专门开设了东坡班,供日本学者一起研究苏东坡。苏东坡有一次与朋友泛舟河上,看着湖面的清风,山间的明月,顿时黯然伤神。他的好友拿起竹萧,幽幽的吹着。苏轼问他为何吹的如此伤感?朋友说,这么美好的景象,我们的生命却如此的短暂。苏轼笑了笑说,如此的美景,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体验透了,便知足了。

苏东坡在黄州不仅留下了文坛巨匠,还留下来了著名的菜式——东坡肉。相传,黄州那个地方盛产肥猪肉。富人们不吃,穷人们不会做。苏东坡因为家境贫寒,便拿了便宜的猪肉,按自己的口味煮。这便是令后人大为称赞的东坡肉的来历。

读了这则影片,我为苏轼《赤壁怀古》的雄壮诗词所打动。同时也为他那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所崇拜。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篇6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该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全片共分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等六集。

该片由湖北省黄冈市委市政府、湖北广播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自2015年12月启动拍摄以来,摄制组行程10余万公里,除在黄州、罗田、麻城、眉山等地取景外,并远赴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美国,拍摄大量珍贵素材,对余光中、叶嘉莹等数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了访谈,还采访了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全球知名学府的教授,以国际化、多元化的视野探讨苏东坡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㈢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从哪几个方面讲述了苏东坡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㈣ 如何评价纪录片《苏东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㈤ 求央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的全集下载,迅雷,百度云 ,bt都可以~

《中国通史》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r64e

《中国通史》是由广电总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监制指导,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撰稿,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拍摄的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

㈥ 苏轼的成就有哪些

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有《东坡先生大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韵文散文造诣皆比较杰出的大家。艺术方面,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并在题画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虽赞同政治应该改革,但反对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吕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来新党爪牙李定横加陷害;后来又因反对“尽废新法”受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斥退,终生当不了宰相。

在新旧党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戏称为“一肚皮不合时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宋哲宗绍圣复述又加贬谪至儋州(海南岛);徽宗即位,遇赦北归时病卒于常州。墓在河南郏县。

(6)唐宋八大家电影纪录片扩展阅读:

苏轼年幼时父亲出游在外,母亲将其养大,并教他读书,曾令其以范滂为榜样。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洵修编族谱,自称是初唐相国苏味道后裔。然而苏洵自己也承认苏味道的后人与自己的高祖之间世系不可考证,苏洵的高祖才是信史的上限。苏洵的寻根方法,在当时就有人不以为然。

柳立言认为苏洵修撰族谱编写世系,将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宰相苏味道当做自己家族的始迁祖,是看中苏味道的知名度,苏洵编订族谱的目的是不问亲疏,团结苏姓人士,争取共享政治和社会资源,以虚构始祖来联宗。

㈦ 编导联考要不要才艺展示

编导类的才艺展示都会表演。一)文艺常识
(1)文学部分: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2、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
3、奴隶社会艺术的典型代表
4、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5、《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
6、“六艺”的内容
7、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8、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11、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2、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13、“建安七子”、“三曹”、“竹林七贤”、
14、《文心雕龙》
15、“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三苏”
16、“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7、《春江花月夜》
18、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诗圣”、“诗鬼”、“小李杜”的诗歌创作及其代表作
19、明中叶市民文学达到繁荣的标志“三言二拍”
20、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共收字49174个。
21、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2、封建世纪末的历史画卷
23、清末四大暴露小说
24、“鸳鸯蝴蝶派”
25、鲁迅、巴金、闻一多、梁实秋、林语堂
26、王安忆《长恨歌》(小说、话剧、电影)
27、古希腊神话;阿波罗、维纳斯、雅典那、狄奥尼索斯
28、《荷马史诗》、《神曲》;毕达哥拉斯学派与黄金分割
29、《伊索寓言》
30、《一千零一夜》
31、文艺复兴及其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
3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33、歌德与席勒
34、巴尔扎克、雨果
35、大仲马、小仲马
36、安徒生
37、卡夫卡
38、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
39、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
40、诺贝尔文学奖
(2)美术部分
1、“文房四宝”与“书法五体”
2、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代表作
3、张旭与怀素
4、“颜筋柳骨”;“瘦金体”
5、赵孟睢?∫遂良、欧阳??/p>
6、邓石如与吴昌硕
7、美术的种类及其特征
8、中国绘画的三大题材
9、“画祖”与“画圣”
10、《清明上河图》
11、中国传统艺术题材“四君子”
12、“金陵八家”与“扬州八怪”
13、岭南画派
14、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刘海粟、张大千、潘天寿、陆俨少
15、中国南方和北方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及其特征
16、中国佛教的四大石窟
17、中国旅游标志与中国邮政储蓄标志的出处
18、“多里安式”、“爱奥尼亚式”、“柯林斯式”
19、古罗马建筑、雕塑的代表作
20、“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罗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2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2、“荷兰画派”
23、古典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现实主义艺术、印象主义艺术、野兽派艺术、立体主义艺术、表现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抽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24、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
25、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代表建筑风格
26、浮世绘艺术
27、“包豪斯”
28、后现代建筑
(3)乐舞与戏剧艺术部分
1、声乐、器乐的基本分类
2、高胡与京胡;马头琴与牛腿琴;三弦与阮;古琴与筝;“冬不拉”与“热瓦甫”;
3、羌笛;曼陀林;管风琴
4、号子、山歌与小调
5、“花儿”、“信天游”、“牧歌”、“舞歌”、“船歌”、“飞歌”、“堆谢”、“十二卡姆”
6、京韵大鼓、二人转、山东快书、评弹、快板、三句半、独角戏、双簧、相声
7、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
8、《十面埋伏》与《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与《二泉映月》
9、聂耳与冼星海
10、流行歌曲
11、“蓝调音乐”与“爵士音乐”
12、“音乐之父”、“音乐神童”、“乐圣”、“歌曲之王”、“钢琴诗人”、“歌剧大师”、
13、“圆舞曲之王”、柴可夫斯基
14、古典舞与现代舞、民族舞与民间舞、宫廷舞与芭蕾舞、歌剧
15、秧歌、社火、高跷、采茶舞、芦笙舞、孔雀舞、手鼓舞、锅庄
16、现代舞蹈之母
17、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8、中国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及代表作
19、南戏与昆曲;中国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戏曲
20、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四大名旦”
21、苏州评弹、黄梅戏、越剧、秦腔、川剧、豫剧、晋剧的地域分布及特点
22、关汉卿与汤显祖;《西厢记》与《牡丹亭》;《琵琶记》与《长生殿》;《桃花扇》
23、“悲剧之父”与“喜剧之父”
2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
25、荒诞派戏剧
26、“三一律”
(4)影视艺术部分
1、电影的诞生;电影与电影艺术的基本特质;“第七艺术”
2、镜头、景别、运动、角度、色彩、声音
3、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4、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定军山》
5、中国电影第一:戏曲影片、新闻纪录片、长故事片、侦探影片;电影刊物、电影学校;电影歌曲、有声电影、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第一部音乐喜剧片、抗战影片、人民政权领导下的电影机构及第一部纪录片、木偶片、彩色戏曲影片、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电影、彩色故事影片、中外合拍的彩色故事片、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
6、中国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郑正秋、张石川、沈浮、郑君里、费穆、谢晋、张暖忻、郑洞天、吴贻弓、黄蜀芹、谢飞、吴天明、李安、徐克、吴宇森
7、“第五代”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品
8、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卡通影片、警匪片、电影杂志、彩色影片、纪录片、第一次影展
9、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卢米埃尔与爱迪生;弗拉哈迪、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希区柯克、奇士基耶夫斯基、波兰斯基、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塔可夫斯基、米哈尔科夫、斯皮尔伯格、阿巴斯、陈英雄
10、电影流派: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真实电影、直接电影、dogma95、好莱坞、宝莱坞、迪斯尼
11、电影频道、东方电影频道
12、电视的诞生;“尼普科夫圆盘”
13、广播、电视与电视艺术、“第九艺术”
14、电视史上的第一:现代意义上的电视机诞生、电视剧、电视实况转播、彩色电视实验与彩色电视节目开播、开始播出电视新闻性节目、中国中央电视台成立、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剧、中央电视台开始向全国输送彩色电视信号、中国第一条商业广告、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中国首开“说新闻”先河的主持人
15、电视电影
16、韩流、哈日(韩)族
17、益智节目、电视杂志、综艺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与“脱口秀”
18、3g、cc、pk、dv、dvd、mm、mtv、mv、ntsc、dolby、16:9、5.1声道、mpeg-2、mpeg-4、led
(5)考试方式:
考试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通过灵活多样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如填空、选择、判断、连线、简答题等),考查学生的基础素养。
本门课程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命题创作
(1)创作内容
1、事件
故事应由一个或多个具体事件构成。
2、物
构成事件发展的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
注意以下方面:
1.外貌特征与心理特征的描述。
2.人物之间的关系。
3.性格的发展。
3、场面
构成事件发展的环境。
注意以下方面:
a.适当介绍时间、地点<

㈧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其中谁是唐朝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1、韩愈

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2、柳宗元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3、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号颖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

“辙”者,低调、务实、甘于负重,成人之美,正合厚德载物之意。苏洵以此字为沉静厚重的次子名之,是寄望于他不慕荣利、精诚守拙,步步为实、不蹈虚空,用扎扎实实的脚印说话。

5、苏洵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6、王安石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7、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8、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祏二年(1057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曾巩能出名,正是因为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

据说他写的文章一出来,就被人拿去传抄,不到一个月就流传天下,读书人手抄口诵,唯恐落到别人后面。

阅读全文

与唐宋八大家电影纪录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推荐大家一部电影英文翻译 浏览:534
法国女子战争电影 浏览:586
郑绪岚电影插曲大全 浏览:104
火山坑是什么电影 浏览:282
和狗咬死人有关的电影大全 浏览:3
免费的电影大全战马 浏览:931
你懂的下载电影网站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187
韩国电影法国偷渡 浏览:478
电影蜗居爱情演员陈秋竹 浏览:559
罗马音乐电影 浏览:886
2005年戛纳电影节周星驰 浏览:825
电影中哭泣的图片大全 浏览:507
刘德华跟周星驰的电影 浏览:975
女儿国西游记电影完整 浏览:381
求一部电影强奸 浏览:464
姜子牙电影里面的玄鸟图片 浏览:506
情义无悔1电影高清完整版 浏览:527
爆裂骑士电影结局 浏览:725
琪琪电影剧大全软件 浏览:260
韩国电影名字有老师的 浏览: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