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几大电影节以及对应的电影奖项的名称,解释,由来
推荐你看看这个
现世界各大电影节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A级国际电影节: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共有11个,它们的举办国、名称、创办时间、开幕时间、最高奖项分别是(排名有先后之分)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奖为金棕榈奖;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熊奖;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奖为金狮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奖为金爵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九大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除了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阿根廷的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以外的其它9个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合称为世界9大A级国际电影节。
五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中排名前三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和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合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众多的电影节中,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金棕榈奖,金熊奖还是金狮奖,其权威性,艺术性,科学性,都足以媲美奥斯卡金像奖。
中国四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合称中国四大电影节。
中国电影四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童牛奖
注:1.必须补充说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种电影节数目繁多,不胜枚举,但是从电影节的规模,参展电影的层次,参加电影节的演员阵容,只有以法国戛纳电影节为首的这11大电影节能够达到国际A级标准。2.电影大奖和电影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电影节都会设立相关的奖项,如:金棕榈奖、金熊奖、金狮奖等。但除了评奖之外,电影节还会举办以交流为目的的其他相关活动,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单纯的电影大奖(更确切地说是区域性电影大奖)主要以评选为目的,多限于一定国家或地区的电影,以鼓励本国电影发展,主要通过影展的形式举行,如奥斯卡金像奖、欧洲电影奖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区域电影大奖发展成后来的国际电影节的情况)。当然不管是电影节和电影大奖,它们的重头戏都是最后的颁奖晚会。
==========华丽的分割线======================================
再看看这个
世界著名电影节及其奖项
一、国外知名的电影节及电影相关奖项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官方网站:http://www.oscar.com/
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 1927年5月,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 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历史记录: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提名和投票阶段。投票由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网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第一次颁发欧洲奥斯卡---欧洲电影奖。该奖的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意在唤醒全球观众对欧洲艺术人文电影的信心及支持。原来欧洲电影奖总部一直设在德国柏林,进入90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1988年1996年德国电影导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导演IngmarBergman担任拥有1000名成员的欧洲电影学术学院主席。最初的奖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艺术家Markus Lupertz设计,1997年原奖座被一位身着欧洲星长裙的长发美女取代,由英国设计家TheoFennell设计。很凑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国奥斯卡完全一样,一对儿般配的骄傲冤家。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网站:http://www.bafta.org/
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1947年,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提名,奖项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奖类似。1959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1975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1947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奖。第2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3届增设联合国奖。第6届增设最佳英国女演员、最佳英国男演员、最佳外国女演员、最佳外国男演员、最有前途的新人5项奖。以后几乎每几届就有新的奖项产生。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得奖。
回答的字数不能超过1万字,剩下你自己去看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应该算满意了吧
『贰』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获奖名单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共有76届(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导致原有的影片评奖制度被废除,改为观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复评奖),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名单如下:
第一届(1932)
最佳导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苏联)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化身博士》(美国)
最佳女演员:海伦.海斯(美国)《马德隆.克劳德特的罪恶》
第二届(1934)
最佳外国影片:《阿兰岛人》(英国)
最佳导演:吉.马哈蒂 《入谜》捷克 约.罗文斯基《青年之恋》(捷克)
最佳男演员:华雷斯.皮莱 《自由万岁》(美国)
最佳女演员:凯瑟琳.赫本 小妇人 (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泰雷萨旗手(意大利)
第三届(1935)
最佳外国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幻影 (意大利)
最佳导演:金.维多 《洞房花烛夜》 (美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布郎夏尔 《罪与罚》(法国)
最佳女演员:保拉.韦塞利 《插曲》(奥地利)
第四届(1936)
最佳外国影片:加利福尼亚的皇帝 (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利比亚骑兵队(意大利)
最佳导演:杰克.弗德 《弗兰德狂欢节》 (法国)
最佳男演员:保罗.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传》(美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蓓拉 《战斗前夜》(法国)
第五届(1937)
最佳外国影片:《舞针的册》(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抗击汉尼拔》
最佳导演:罗.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国)
最佳男演员:伊密尔.詹宁斯《统治者》(德国)
最佳女演员:蓓蒂.黛维斯《红衫泪痕》(美国)
第六届(1938)
最佳外国影片:《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空军敢死队》
最佳导演:卡尔.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国)马塞尔.卡内尔《雾码头》(法国)
最佳男演员:李思利.霍华德《卖花女》(英国)
最佳女演员:瑙玛.希拉《绝代艳后》(美国)
第七届(1939)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布纳.梅西阿斯》
第八届(1940)
最佳外国影片:《驿站长》(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尔卡扎尔之围》
第九届(1941)
最佳外国影片:《克鲁格总统》(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钢盔》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剧演员》(德国)
最佳男演员: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路易斯.乌尔里奇《安奈利》(德国)
第十届(1942)
最佳外国影片:《伟大的国王》(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槟加西》
最佳男演员: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枪击》(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克.苏德鲍姆《伟大的国王》(德国)
第十一届(1946)
最佳外国影片:《大地之光》(美国)
第十二届(1947)
最佳外国影片:《罢工》(捷克)
最佳意大利影片:《悲惨的追逐》
最佳导演:亨利.乔治.格卢佐《巴黎警局》(法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费斯内《文森特先生》(法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大利)
第十三届(1948)
最佳外国影片:《王子复仇记》(英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在罗马的阳光下》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审判》(奥地利)
最佳男演员:恩斯特.多伊奇《审》(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珍.西蒙斯《王子复仇记》(英国)
第十四届(1949)
圣马克金狮奖:《曼侬》(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沼泽的蓝天》
最佳导演:阿.吉尼那《沼泽的蓝天》(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约瑟夫.科顿《珍妮的肖像》(美国)
最佳女演员:奥丽薇.迪.哈弗兰《毒龙潭》(美国)
第十五届(1950)
圣马克金狮奖:《裁判结束》(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员:萨姆.杰夫《夜阑人未静》(美国)
最佳女演员:埃莉诺.帕克《铁窗红泪》(美国)
第十六届(1951)
圣马克金狮奖:《罗生门》(日本)
最佳意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黑夜是我的王国》(法国)
最佳女演员:费雯丽《欲望号街车》(美国)
第十七届(1952)
圣马克金狮奖:《禁止游戏》(法国)
最佳导演: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一个推销员的死》(美国)
第十八届(1953)
圣马克银狮奖:《雨月物语》(日本)《红杏出墙》(意大利、法国)
最佳导演:亚温.李斯《四张广告》(美国)
最佳男演员:亨利.维尔伯特《没有忏悔的神》(法国)
最佳女演员:莉莉.帕尔默《四张广告》(美国)
第十九届(1954)
圣马克金狮奖:《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英国)
圣马克银狮奖:《在码头》(美国)《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不要碰珠宝》(法国)
第二十届(1955)
圣马克金狮奖:《诺言》(丹麦)
圣马克银狮奖:《跳来跳去的女人》(苏联)
最佳男演员:肯尼思.莫尔《亲情深似海》(美国)
第二十一届(1956)
最佳男演员:布尔威尔《巴黎横断面》(法国)
最佳女演员:玛丽亚.雪尔《酒店》(法国)
第七十一届(2014)
最佳影片金狮奖:罗伊·安德森《寒枝雀静》(瑞典)
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约书亚·奥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麦/挪威/芬兰)
最佳导演银狮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邮差的白夜》(俄罗斯)
最佳男演员:奖亚当·德利弗《饥饿的心》(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奖:阿尔芭·洛瓦赫《饥饿的心》(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卡昂·穆德西《锡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届(2015)
最佳影片金狮奖:洛伦佐·维加斯《来自远方》(委内瑞拉)
评审团大奖: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国)
最佳导演银狮奖:帕布罗·查比罗《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编剧奖: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国)
最佳男演员奖:法布莱斯·鲁奇尼《貂》(法国)
最佳女演员奖:瓦莱莉·高利诺《为你着想》(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艾明·阿尔珀《封锁》(土耳其)
最佳新演员奖:亚伯拉罕·阿塔哈《无境之兽》(美国)
第七十三届(2016)
最佳影片金狮奖:拉夫·达兹《离开的女人》(菲律宾)
评审团大奖:汤姆·福特《夜行动物》(美国)
最佳剧本奖:诺亚·奥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国)
最佳导演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战争天堂》(俄罗斯)、阿玛特·伊斯卡拉特《野蛮地区》(墨西哥)
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马丁内兹《杰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员奖:艾玛·斯通《爱乐之城》(美国)
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奖:葆拉·贝尔《弗兰茨》(德国)
评委会特别奖:安娜·莉莉·阿米普尔《劣质爱情》(美国)
第七十四届(2017)
最佳电影金狮奖: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美国)
评审团大奖银狮奖:萨缪尔·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导演银狮奖:泽维尔·勒格朗《倾尽所有》(法国)
最佳男演员: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员:夏洛特·兰普琳《汉娜》(法国)
最佳剧本奖:马丁·麦克唐纳《三块广告牌》(美国、英国)
评审团特别奖:沃威克·桑顿《甜蜜的国度》(澳大利亚)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员奖:查理·普拉默《赛马皮特》(英国)
第七十五届(2018)
金狮奖最佳影片奖:阿方索·卡隆《罗马》
银狮评委会大奖:欧格斯·兰斯莫斯《宠儿》
最佳剧本奖:乔·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银狮最佳导演奖:雅克·欧迪亚《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员奖:威廉·达福《永恒之门》
最佳女演员奖:奥莉薇娅·柯尔曼《宠儿》
评审团特别奖:詹妮弗·肯特《夜莺》
新晋演员奖:巴凯里·甘纳巴《夜莺》
第七十六届(2019)
金狮奖最佳影片:《小丑》导演:托德·菲利普斯
评审团大奖:《我控诉》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最佳剧本奖:杨凡《继园台七号》
最佳导演奖:罗伊·安德森《关于无尽》
最佳男演员:卢卡·马里内利《马丁·伊登》
最佳女演员: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胜利》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奖(最佳新人奖):托比·华莱士《乳牙》
评委会特别奖:《黑手党不再是曾经》导演:弗兰科·马雷斯科
『叁』 世界所有的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奖
威尼斯电影节
柏林电影节
蒙特利尔电影节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洛加诺电影节
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莫斯科电影节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圣丹斯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釜山国际电影节
东京国际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
台北电影节
亚洲拉子影展
戛纳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坎城电影节或康城电影节,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与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1946年9月20日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创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每年5月在法国海滨小城戛纳举行。从首届以来除1948年和1950年因财政困难停办,1968年受“五月风暴”影响中途中止外,已举办58届(截至2005年)。
电影节设有专门的选片委员会,负责选片工作。评奖委员会则负责评奖工作。电影节授予评选出的最佳影片以大奖—— “金棕榈奖”。此外还有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音乐、评委特别奖、最佳娱乐片、最佳剧本、国际奖等多种奖项。
除比赛、评奖、观摩影片之外,戛纳国际电影节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电影艺术和商业活动。1962年设立了“评论周”,1969年设立了“导演半月”研究会,1973年开展了“法国电影前景”讨论,并经常举办影展、电影先驱者和导演的纪念活动。电影节期间影片交流活跃,各国的电影商都云集于此成交大宗的影片买卖,使得戛纳成了世界最大的影片交易市场。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入选影展竞赛部份,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戛纳电影节对世界各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影响十分广泛。
威尼斯电影节是每年八九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所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主要奖项是金狮奖。它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
威尼斯影展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份。威尼斯双年展,顾名思义,是每2年所举办的展览,所展览的是超现代艺术,是这领域一个很重要的艺术活动。
最近在最佳“反潮流”这一个领域增加了圣马克奖。
2005年正在举行的是第62届。开幕片为香港导演徐克的七剑。
柏林电影节:Berlinale(德文全称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简称IFB)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称三大A类电影盛事。
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从2002年开始柏林电影节隶属于商业性质的“柏林艺术展出有限公司 ”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北美洲其中一个重要电影节。 每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于1976年首次举办,早期是以放映其他电影节的参展电影为主的电影节。经过多年发展及多番转变,今日已成为颇具规模的电影盛会,近年更被认为是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预演。
电影节强调多元化口味,并借此肯定加拿大为电影工业作出的贡献。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全称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举行一次。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整个中欧以及东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事。
『肆』 有哪些德国电影值得推荐
1.《罗拉快跑》 LoLa rennt
导演:汤姆·提克威Tom Tykwe
主要获奖情况:欧洲电影奖1998最佳电影提名,威尼斯电影节1998金狮奖提名,英国学院奖2000最佳外语片提名等。
影片简介:据我观察,这部电影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入电影教学的课堂。生命的偶然性与荒诞性在劳拉一次次的奔跑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柏林,夏季某日,罗拉和曼尼是一对20出头的年轻恋人。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私得来的10万马克赃款弄丢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就只有二十分钟,钱到底在哪里,如何救命?罗拉开始快跑!罗拉快跑……为自己而跑,为曼尼而跑,为爱情而跑……
2.《英俊少年》 Heintje, einmal wird die Sonne wieder scheinen
导演:汉斯·海因里希 Hans· Heinrich
影片简介: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拍摄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但直到80年代初才在我国上映,但立刻在中国引起了轰动,特别是主人公唱的那首“小小少年没有烦恼”。英俊少年海因切(Heintje)自幼丧母,与父亲卡尔相濡以沫,生活平静而幸福。海因切的外公实业家贝特霍德因反对卡尔与女儿的婚约而与其父子一刀两断。银行行长的儿子为敲诈贝特霍德,偷走银行的十二万元,栽赃到卡尔头上,而贝特霍德对此不闻不问,卡尔因此被捕入狱。海因切在律师的帮助下,寄养在外公家中。贝特霍德渐渐喜欢上了聪明的海因切,一曲《最后的玫瑰》使他在女儿和外甥间找到了重合的焦点,海因切给阴郁古怪的贝特霍德冰冷的生活带来了一抹阳光。一次偶然的机会海因切得知事情的真相,在艾伦和警察帮助下,追拿到罪犯。真相大白,海因切甜美的歌声在五光十色的游乐场上空回荡……
3.《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Wolfgang Becker
获奖情况:2003年第5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
影片简介:母亲是坚定的东德共产党员,偶然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昏迷。在她不省人事的这段时间,德国已经是天翻地覆:柏林墙倒了,她所挚爱的民主德国也解体了。为了不打击卧病在床的母亲,儿子费尽心思制造了一个一切如旧的假象……影片在喜剧的氛围下,流淌着淡淡的伤感和浓浓的亲情。
4.《帝国的毁灭》The Downfall/Der Untergang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
获奖情况: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影片简介:影片把镜头对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与新婚妻子埃娃·布劳恩自杀等历史事件。
5.《茜茜公主》三部曲:《茜茜公主》(Sissi )《茜茜公主2:年轻的皇后》(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和《茜茜公主3:皇后的命运》(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导演:恩斯特·马利斯卡
影片简介:有谁会不羡慕茜茜公主和弗兰茨国王的浪漫爱情?
《茜茜公主》讲的是美丽活泼的巴伐利亚伊丽莎白公主茜茜,在奥地利度假时邂逅年轻英俊的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约瑟夫,两人一见钟情,而此时国王已经与茜茜的姐姐海伦定下婚约,海伦是专制的皇太后苏菲指定的皇后人选,但国王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天真的茜茜,并最终违背母亲的旨意,在生日晚宴上宣布茜茜为自己未来的皇后,在维也纳举行了隆重的国家婚礼。
《年轻的皇后》讲述了茜茜开始了她的皇后生活,倔强的茜茜和专制的皇太后苏菲之间的矛盾,在茜茜的女儿出生后到达了顶点。苏菲援引皇家的传统不让茜茜抚养自己的女儿,而弗兰茨却顺从了母亲的旨意,茜茜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巴伐利亚,弗兰茨也追随而至,他们和好如初。回到奥地利以后发现苏菲也改变了主意,同意茜茜抚养自己的女儿,之后,年轻的国王夫妇访问了匈牙利,他们在匈牙利人民的欢呼声中成为了奥匈帝国的国王与皇后。
《皇后的命运》讲述的是茜茜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出色的处理国家大事,也能妥善处理与婆婆的关系。但是,当她和安德森伯爵前往匈牙利安抚不愿俯首称臣的贵族时,苏菲却在散布茜茜与伯爵关系不寻常的谣言。茜茜出游时染上了严重的肺病。在母亲的帮助下茜茜才得以康复,病愈后,她陪同弗兰茨访问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尽管那里的人民强烈的反对奥地利的统治,茜茜还是赢得了那里人民的心。
6.《索菲-绍尔: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导演:马克·罗斯曼 Marc Rothemund
获奖情况: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
影片简介: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43年慕尼黑的“白玫瑰”组织成员正进行着秘密的反希特勒活动。女大学生索菲·绍尔同哥哥汉斯因散发传单而被捕处死。索菲在法庭上的义正词严的雄辩,甚至连出庭的纳粹军官也为之折服。
7.《极地重生》As Far As Feet Will Carry Me(英)So weit die Füße tragen(德)
导 演:夏迪·马田斯Hardy Martins
影片简介:本片改编自JOSEF MARTIN-BAUER畅销传记小说。德国军人基文斯在二次大战期间沦为战俘,被放逐在严寒的西伯利亚东部接收改造25年,经过5年的非人生活,他矢志逃离这个人间地狱,孤然一身展开了一万四千公里的“极地逃亡”。影片情节上虽略有瑕疵,但是主人公那超人的毅力还是感动了所有人,当他历尽磨难,走回德国的家门口,雪花静静飘落到他的发梢、衣领,虽然没有话语,可是我们一样能感受到他复杂、澎湃的心情。
8.《何处为家》(何处是我家)Nowhere in Africa
导演:卡罗林·林克Caroline Link
获奖情况: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影片简介:爱情、国家、个人命运,主人公会怎样处理呢?二次大战一个跨越两大洲的爱情故事,近年德国最大制作的电影。本片讲述了一段战时纳粹阴影下的生活、一个跨越两大洲的爱情故事。壮阔的场面、精致的技术、中规中矩的叙事,从一个通俗剧题材转变为指挥高度,堪称是近年德国最大制作的电影。女导演卡罗琳娜·林克聪明地避开了陷入对战争思考的麻烦,而在寻访世外桃源的过程中将漂亮的非洲大陆以及异域文化特色烘托出来。该片是东西德合并后德国第四次获得奥斯卡提名。1938年,一个犹太家庭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到肯尼亚的一个偏远农场,刚开始,妻子洁蒂很不适应肯尼亚落后的生活,时时刻刻想返回故国;丈夫华特虽然对德国死心,但是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一切。只有他们的小女儿芮吉娜对当地的生活处处存着新鲜、好奇,尤其与他家的长工安乌无话不谈,相处十分融洽。由于对新生活认知的差距,夫妻间的间隙也逐渐扩在,在此其间洁蒂认识了另一个同胞苏宾,微妙的感情也就此滋生。二次大战结束,华特得到了祖国律师的职位,正当他欣喜欲狂地急着返回德国之时,却发现洁蒂和芮吉娜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她俩会舍弃这里的一切随他返回德国吗?洁蒂和苏宾的关系又将如何?
9.《伯尔尼的奇迹》Das Wunder Von Bern
导演:温克·沃特曼
影片简介:一部感人的运动题材电影,德国足球的胜利,震撼着战后德国每一位百姓的心。是希望通过德国足球的奇迹,来展示战后德国的经济同样开始创造着奇迹,以及德国人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心正在慢慢得以平复。它见证了德国战后重建的历史。正是这部影片,让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热泪满眶的同时又会心一笑。
10.《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德) the Tin Drum(英)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
获奖情况:1979年联邦德国金碗奖,1980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奖和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影片简介:历史题材影片, 根据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的同名小说改编;是伦勃朗式的田野风景、以及典型的德国街道、人员吵闹的家庭背景下构建的个人反抗史。小奥斯卡三岁时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恶,决心拒绝长大,他反抗他的父母、纳粹、舅舅、情人等等。他的反抗是内心式的,于是在他那侏儒的身材上扛着一架铁皮鼓,整日梆梆的敲着。他不仅具有可以左右自己成长的能力,还可以用他的叫声击碎玻璃。第一次是他的父母要取下他的铁皮鼓,他尖叫着,家中的钟表破碎了。这种能力开始成为他自我……
11.《西柏林恋曲》Herr Lehmann
导演:勒安德·豪斯曼 Leander Haussmann
获奖情况:德国最佳电影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
影片简介:1989年,动荡的风把柏林墙吹得摇摇欲坠,剧变的风也吹入了大墙西边的红灯区,也缭乱着不务正业的混混头目莱曼先生。莱曼先生本名弗兰克,正所谓三十而立,到这种时候,他是否还要继续过着充斥着:吸毒、酗酒、同性恋、另类文艺的生活呢?真是多事之秋,百姓亦然:老父老母来访了,他只能借用死党卡尔的餐厅装扮经理,以让父母对自己的“事业有成”感到欣慰。桃花运开,爱情运来,在他的如花季节又与厨娘卡特琳撞出了爱情的火花。甚至…甚至…就连狗也要招惹他,“粘乎”他。后来奉母之命,回乡接济亲友,真是叫苦不迭。好不容易回到柏林,本以为有所解脱,没想到回到柏林一切都开始改变:柏林围墙下聚满示威者,死党卡尔快要开展览需要他急切帮忙,最惨是卡特琳在同一时间竟然爱上另一个!
12.《走出寂静》Jenseits der Stille
导演: 卡洛玲·林克 Caroline Link
获奖情况: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和德国电影金带奖最佳女主角、最佳配乐等。
影片简介:拉拉住在德国南部小城,自小由聋哑双亲抚养长大。由于拉拉是家中唯一能听能说的人,八岁时已经是父母与外界的桥梁,处理银行事务、接听电话,甚至翻译教师评语和电视剧给父母听,处理家中所有的对外联系工作。一次圣诞节家庭聚会中,拉拉遇见了姑姑克拉丽莎。克拉丽莎美丽热情,擅长爵士黑管,拉拉非常喜爱这位独特的姑姑,因而开始学习黑管。父亲马丁眼见妹妹与自己的女儿情谊渐深,心中却充满疑虑。因马丁自小与克拉丽莎不合,她总让马丁觉得自卑。但拉拉喜爱她音乐,感受到当中的热情,坚持不放弃音乐。十年后,拉拉已长成婷婷少女,优异的表现让教师建议拉拉接受专业音乐教育。克拉丽莎希望拉拉搬到柏林同住,也为拉拉在当地音乐学校注册。拉拉瞒着父母,但在家族聚会中却引发一场风暴。马丁怅然若失,因为拉拉的这个决定等于放弃马丁而选择了克拉丽莎。拉拉搬到柏林和姑姑与姑父葛瑞格同住,同时准备音乐学校的入学考试。拉拉遇见汤姆后,了解自己不必生活在阴影中,过去只是一段不寻常的童年。拉拉因母丧回家后,体认到自己对父亲的责任,却也因而倍感沮丧。一场激烈争吵后,拉拉决定永远离开这个家,回到柏林。在拉拉入学考试当天,父亲出其不意地出现,看着女儿第一次登台。“‘听’和‘了解’是不同的”他用手语告诉拉拉。拉拉和父亲终于寻得彼此世界的交集。
13.《窃听风暴》Die Leben der Anderen
导演:弗洛兰·汉克尔·唐纳斯马克 Florian Henckel-Donners
获奖情况:欧洲电影奖的最佳影片,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德国电影奖最佳影片、导演、制作、男主角、男配角、剧本、摄影七项大奖。
影片简介:令人震撼的影片,又译《他人的生活》、《别样人生》等,举重若轻地将民主德国情报局令人发指而不为人知的大规模窃听行径对无辜人士的迫害公布于众。但作品让深不可测的黑暗迎来一缕人性的曙光,颠覆了盖世太保克格勃横行的“冷血特务滥杀无辜”俗套,不经意间爱上窃听对象的男主人公,在明白自己截获的所谓情报不过是一段真挚爱情时,开始反思该行为是否正义,并最终参与到这对无辜鸳鸯的生活中,为保护他们而不吝冒险。
14.《伪钞制造者》die Fälscher
导演:斯戴芬·卢佐维茨基Stefan Ruzowitzky
获奖情况:
2007 圣彼得堡国际电影节:观众大奖
2007 德国电影奖: 7项提名; Devid Striesow 最佳男配角
2007 瓦拉杜利德国际电影周年日:Kahl Markovics 最佳男主角
2007 比利时根特国际电影节:大奖赛陪审团最佳电影
2008 第80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
影片简介:《伪币制造者》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6年纳粹分子命令集中营中的犯人大量伪造外国货币,妄图以此来破坏英国的经济。萨利(卡尔·马克维斯饰)就是参与这起行动的人。纳粹期间,他先是柏林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金钱、女人和酒宴。警察督察长Friedrich Herzog(大卫·史崔梭德饰)将他逮捕之后,他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很快就被送到了毛特豪森集中营,萨利在那里显示出特殊的才能于是又被转到了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在他来到这个地方的同时,他又再次与Herzog面对面,此人来这儿是为了执行一项秘密任务的。在所谓的“伯恩哈德行动”(Operation Bernhard)计划下,精心挑选出他的独特才能,萨利和一组专家被迫制造外国流通纸币。在这组人员之中,包括了囚犯阿道夫·博格(奥古斯特·迪赫饰),作为补偿安排他们住在高级的兵营里。但是当萨利试图削弱德军同盟的反对国家的经济时,阿道夫则拒绝利用自己的才能为纳粹利益效劳,而且为了化解战争还想在阻止伯恩哈德行动中做出一些努力。面对道德意义上的进退两难,萨利必须决定是否要开始这项拖延战争的行动,或者是冒着生命危险和同在狱中的其他人并肩作战,这或许是最正确的选择。
『伍』 七大国际电影节是哪七大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
Berlina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
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陆』 德国有哪些值得看的历史片
德国的历史片蛮多的,我认为还不错的是《帝国的毁灭》和《尊严殖民地》
电影评分:《尊严殖民地》于2015年上映,豆瓣评分7.7分。
电影评分:《帝国的毁灭》于2004年上映,豆瓣上评分8.6分。
剧情简介
帝国的毁灭是一部纪实性的电影,非常接近的反映了希特勒在最后人生的12天,第三帝国的最后的日子,当时苏联红军已经攻进了柏林,希特勒和情妇被逼躲到了掩体下,情妇艾娃知道自己是来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黄泉的但他并不后悔,即使是她曾经向希特勒为妹夫求情遭到拒绝后,也依然和希特勒一起举办了最后一次的婚礼。
『柒』 有哪些推荐的德国电影
提起德国电影,就难免与二战题材的电影产生关系,首先要推荐一部17年年初上映的《极寒之城》。
1、《极寒之城》
是一部女性角色挑大梁的动作惊悚片,女主扮演者塞隆,分分钟掰弯你。影片讲述了“冷战”结束前的间谍行动,一位英国军情六处的地下官员在柏林遇刺,他掌握了从民主德国带回来的间谍名单,塞隆肩负起找回间谍名单的任务,就是美国、英国、德国、前苏联各国间谍的争斗,基隆女神上演碟中谍。推荐理由纯粹是基隆女神的荷尔蒙魅力以及帅气肉搏戏。
推荐理由就是本来冲着布拉德皮特去的,克里斯托夫沃尔兹圈粉,他还出演了《被解救的姜戈》。
『捌』 德国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战争片
1 《铁皮鼓》
相对于《色戒》重视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内心和命运的悲剧性刻画,《黑皮书》则以更为冷静的视角反思战争和由战争带来的撕裂的人性问题,以女主人公复仇为轴线,折射了当时大时代的众生百态,虽然一段一反转的情节模式有些过于戏剧性,但是正是这种放大的现实戏剧的效果更加让那个年代的人性表现更为露骨和粗暴。
『玖』 世界电影节影响力排名,中国有哪些电影节及奖项
1、A类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德国】
戛纳国际电影节【法国】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意大利】
其他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捷克斯洛伐克】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瑞士】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俄罗斯】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加拿大】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西班牙】
东京国际电影节【日本】
开罗国际电影节【埃及】
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
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阿根廷】
华沙国际电影节【波兰】
印度国际电影节【印度】
塔林国际电影节【爱沙尼亚】
2 世界电影节
▪ 威尼斯电影节
▪ 香港电影节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东京国际电影节
▪ 柏林国际电影节
▪ 戛纳电影节
▪ 开罗国际电影节
▪ 蒙特利尔电影节
▪ 电影旬报电影奖
▪ 美国金草莓奖
3 中国电影节
▪ 哈尔滨冰雪电影节
▪ 北京国际电影节
▪ 长春电影节
▪ 珠海电影节
▪ 大学生电影节
▪ 台北电影节
▪ 上海国际电影节
▪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拾』 历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影片是哪些
历届威尼斯电影节主要获奖名单
第一届(1932)
最佳导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苏联)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化身博士》(美国)
最佳女演员:海伦.海斯(美国)《马德隆.克劳德特的罪恶》
第二届(1934)
最佳外国影片:《阿兰岛人》(英国)
最佳导演:吉.马哈蒂 《入谜》捷克 约.罗文斯基《青年之恋》(捷克)
最佳男演员:华雷斯.皮莱 《自由万岁》(美国)
最佳女演员:凯瑟琳.赫本 小妇人 (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泰雷萨旗手(意大利)
第三届(1935)
最佳外国影片:安娜.卡列妮娜 美
最佳意大利影片:幻影 意
最佳导演:金.维多 《洞房花烛夜》 美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布郎夏尔 《罪与罚》法
最佳女演员:保拉.韦塞利 《插曲》奥地利
第四届(1936)
最佳外国影片:加利福尼亚的皇帝 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利比亚骑兵队 意
最佳导演:杰克.弗德 《弗兰德狂欢节》 法
最佳男演员:保罗.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传》美
最佳女演员:安娜.蓓拉 《战斗前夜》法
第五届(1937)
最佳外国影片:《舞针的册》(法)
最佳意大利影片:《抗击汉尼拔》
最佳导演:罗.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
最佳男演员:伊密尔.詹宁斯《统治者》(德)
最佳女演员:蓓蒂.黛维斯《红衫泪痕》(美)
第六届(1938)
最佳外国影片:《奥林匹克运动会》(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空军敢死队》
最佳导演:卡尔.里特《士兵的假期》(德)马塞尔.卡内尔《雾码头》(法)
最佳男演员:李思利.霍华德《卖花女》(英)
最佳女演员:瑙玛.希拉《绝代艳后》(美)
第七届(1939)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布纳.梅西阿斯》
第八届(1940)
最佳外国影片:《驿站长》(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尔卡扎尔之围》
第九届(1941)
最佳外国影片:《克鲁格总统》(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钢盔》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剧演员》(德)
最佳男演员: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
最佳女演员:路易斯.乌尔里奇《安奈利》(德)
第十届(1942)
最佳外国影片:《伟大的国王》(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槟加西》
最佳男演员: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枪击》(意)
最佳女演员:克.苏德鲍姆《伟大的国王》(德)
第十一届(1946)
最佳外国影片:《大地之光》(美)
第十二届(1947)
最佳外国影片:《罢工》(捷克)
最佳意大利影片:《悲惨的追逐》
最佳导演:亨利.乔治.格卢佐《巴黎警局》(法)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费斯内《文森特先生》(法)
最佳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
第十三届(1948)
最佳外国影片:《王子复仇记》(英)
最佳意大利影片:《在罗马的阳光下》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审判》(奥地利)
最佳男演员:恩斯特.多伊奇《审》(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珍.西蒙斯《王子复仇记》(英)
第十四届(1949)
圣马克金狮奖:《曼侬》(法)
最佳意大利影片:《沼泽的蓝天》
最佳导演:阿.吉尼那《沼泽的蓝天》(意)
最佳男演员:约瑟夫.科顿《珍妮的肖像》(美)
最佳女演员:奥丽薇.迪.哈弗兰《毒龙潭》(美)
第十五届(1950)
圣马克金狮奖:《裁判结束》(法)
最佳意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员:萨姆.杰夫《夜阑人未静》(美)
最佳女演员:埃莉诺.帕克《铁窗红泪》(美)
第十六届(1951)
圣马克金狮奖:《罗生门》(日本)
最佳意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黑夜是我的王国》(法)
最佳女演员:费雯丽《欲望号街车》(美)
第十七届(1952)
圣马克金狮奖:《禁止游戏》(法)
最佳导演: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一个推销员的死》(美)
第十八届(1953)
圣马克银狮奖:《雨月物语》(日本)《红杏出墙》(意大利、法)
最佳导演:亚温.李斯《四张广告》(美)
最佳男演员:亨利.维尔伯特《没有忏悔的神》(法)
最佳女演员:莉莉.帕尔默《四张广告》(美)
第十九届(1954)
圣马克金狮奖:《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英)
圣马克银狮奖:《在码头》(美)《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不要碰珠宝》(法)
第二十届(1955)
圣马克金狮奖:《诺言》(丹麦)
圣马克银狮奖:《跳来跳去的女人》(苏联)
最佳男演员:肯尼思.莫尔《亲情深似海》(美)
第二十一届(1956)
最佳男演员:布尔威尔《巴黎横断面》(法)
最佳女演员:玛丽亚.雪尔《酒店》(法)
第二十二届(1957)
圣马克金狮奖:《不可征服的人》(印度)
圣马克银狮奖:《白色之夜》(意)
最佳男演员:安东尼.弗朗西奥萨《浪子回头》(美)
最佳女演员:齐特拉.丽金别格丝《马尔华》(苏联)
第二十三届(1958)
圣马克金狮奖:《无法松的一生》(日本)
圣马克银狮奖:《恋人们》(法)
最佳导演:路易.马勒《恋人们》(法)
最佳男演员:亚历克.吉尼斯《马口》(英)
最佳女演员:索菲娅.罗兰《黑兰花》(意)
第二十四届(1959)
圣马克金狮奖:《罗维雷将军》(意)《大战》(意)
最佳男演员:詹姆斯.斯图尔特《桃色血案》(美)
最佳女演员:马德莱娜.罗班松《两次旅行》(法)
第二十五届(1960)
圣马克金狮奖:《横渡莱茵河》(法)
圣马克银狮奖:《罗科和他的兄弟》(意)
最佳男演员:约翰.米尔斯《荣誉感》(英)
最佳女演员:雪莉.麦克琳《桃色公寓》(美)
第二十六届(1961)
圣马克金狮奖:《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
圣马克银狮奖:《向所有人敞开和平之门》(苏联)
最佳男演员:三船敏郎《镖客》(日本)
最佳女演员:苏珊.费隆《你不应该杀人》(法)
第二十七届(1962)
圣马克金狮奖:《伊凡的童年》(苏联)
圣马克银狮奖:《家族日记》(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放纵的生活》(法)
最佳男演员:毕特.兰卡斯特《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美)
最佳女演员:埃曼纽埃尔.莉娃《寂寞的心灵》(法)
第二十八届(1963)
圣马克金狮奖:《城市上空的魔掌》(意)
评委会特别奖:《邪火》(法)《进入生活的必备条件》(苏联)
最佳男演员:艾尔伯特.芬尼《汤姆.琼斯》(英)
最佳女演员:德尔菲娜.塞里格《莫里埃尔》(法)
第二十九届(1964)
圣马克金狮奖:《红色沙漠》(意)
评委会特别奖:《马太福音》(意)
最佳男演员:汤姆.考特尼《国王与国家》
最佳女演员:哈里特.安德森《爱吧》(瑞典)
第三十届(1965)
圣马克金狮奖:《北斗七星》(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沙漠里的西蒙》(墨西哥)《我20岁》(苏联)
最佳男演员:三船敏郎《红胡子》(日本)
最佳女演员:安妮.热拉杜《曼哈顿的三个房间》(法)
第三十一届(1966)
圣马克金狮奖:《阿尔及尔的战争》(阿尔及利亚、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查帕瓜》(美)《难忘昔日》(西德)
最佳男演员:雅克.佩尔《半个男人》(意)
最佳女演员:娜塔丽亚.阿伦巴萨洛娃《第一个教师》(苏联)
第三十二届(1967)
圣马克金狮奖:《白日美人》(法)
评委会特别奖:《中国是近邻》(意)《中国姑娘》(法)
最佳男演员:留比萨.萨马尔契奇《早晨》(南斯拉夫)
最佳女演员:雪莉.奈特《荷兰人》(英)
第三十三届(1968)
圣马克金狮奖:《马戏团帐蓬顶上的艺人》(西德)
评委会特别奖:《苏格拉底》(法)《土耳其人的圣母》(意)
最佳男演员:约翰.马勒《脸》(美)
最佳女演员:劳拉.贝蒂《定理》(意)
第三十四届(1969)
评委会特别奖:《半人半兽的神》(意)《名誉与光荣》(捷克)
第三十六届(1979)
最佳男演员:尤.列奥诺夫《秋天的马拉松》(苏联)
最佳女演员:乙羽信子《绞杀》(日本)
第三十七届(1980)
圣马克金狮奖:《葛洛丽娅》(美)《大西洋城》(法国、加拿大)
最佳男演员:奥斯卡.拉特维尔《第一个工作》(西德)乔治.伯恩斯、阿特卡尼《走路的风度》(美)
最佳女演员:莉芙.厄尔曼《理查德的东西》(英)兹.格.劳伦斯《葛洛丽娅》(美)
第三十八届(1981)
圣马克金狮奖:《沉重的年代》(西德)
圣马克银狮奖:《你记得陶莉.比尔吗?》(南斯拉夫)
评委会特别奖:《金色的梦》(意)《他们不用黑领带》(巴西)
最佳男演员:罗伯特.杜瓦尔《真诚忏悔》(美)
最佳女演员:莉尔.特塞卢斯《政治迫害》(挪威)
第三十九届(1982)
圣马克金狮奖:《情况》(西德)
特别评委会奖:《命令》(西德)
最佳男演员:罗伯特.鲍威尔《命令》(西德)
最佳女演员:比阿特丽斯.罗曼德《美满姻缘》(法)
第四十届(1983)
圣马克金狮奖:《芳名卡门》(法)
圣马克银狮奖:《黑人小茅屋街》(法)
评委会特别奖:《农家/三十五年之后》(法)
最佳男演员:马修.莫迪恩《北极光》(美)
最佳女演员:达琳.莱吉蒂莫斯《黑人小茅屋街》(法)
第四十一届(1984)
圣马克金狮奖:《和平阳光的年代》(波兰、西德、美国)
圣马克银狮奖:《小奏鸣曲》(加拿大)
评委会特别奖:《月球的宠儿》(法)
最佳男演员:纳西鲁丁.萨赫《交叉点》(印度)
最佳女演员:帕斯卡尔.奥吉尔《月圆之夜》(法)
第四十二届(1985)
圣马克金狮奖:《天涯沦落女》(法)
圣马克银狮奖:《杜斯特》(比利时)
评委会特别奖:《灯船》(美)
最佳男演员:热拉尔.德帕迪厄《警察》(法)
第四十三届(1986)
圣马克金狮奖:《绿光》(法)
圣马克银狮奖:《国王和电影》(阿根廷)
评委会特别奖:《爱情故事》(意大利)《野鸽子》(苏联)
最佳男演员:卡尔洛.德莱.彼亚内《圣诞礼物》(意)
最佳女演员:瓦莱利亚.戈利洛《爱情故事》(意)
第四十四届(1987)
圣马克金狮奖:《再见,孩子们》(法)
圣马克银狮奖:《莫里斯》(英)
评委会特别奖:《集体的喝彩声》(瑞典、挪威、丹麦)
最佳男演员:詹姆斯.威尔比、休.格兰特《莫里斯》(英)
最佳女演员:姜受延《种女》(韩国)
第四十五届(1988)
圣马克金狮奖:《圣洁酒徒的传奇》(意)
圣马克银狮奖:《雾中风景》(希腊)
评委会特别奖:《佳罗普营地》(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突尼斯)
最佳男演员:唐.阿梅奇、乔.曼特格纳《情况变化》(美)
最佳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女人韵事》(法)雪莉.麦克琳《苏萨茨卡夫人》(美)
第四十六届(1989)
圣马克金狮奖:《悲情城市》(中国台湾)
圣马克银狮奖:《黄色房子的回忆》(葡萄牙)《一位茶道大师之死》(日本)
评委会特别奖:《光明》(法)
最佳男演员:马尔塞罗.马斯特罗、马西莫.特罗伊西《几点钟》(意)
最佳女演员:佩吉.阿什克罗夫特、热拉尔丁.詹姆斯《她早走了》(英)
第四十七届(1990)
圣马克金狮奖:《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去世》(英)
圣马克银狮奖:《我同桌的天使》(新西兰)
最佳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好家伙》(美)
最佳男演员:奥列格.鲍里索尔夫《唯一的证人》(保加利亚)
最佳女演员:格洛丽亚.蒙奇梅尔《镜中人》(智利)
第四十八届(1991)
圣马克金狮奖:《蒙古精神》(苏联)
圣马克银狮奖:《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渔夫国王》(美)《我再也听不到吉它声》(法)
评委会特别奖:《神曲》(葡萄牙)
最佳男演员:瑞凡.费尼克斯《我私人的爱达荷》(美)
最佳女演员:蒂尔达.史温顿《爱德华二世》(英)
第四十九届(1992)
圣马克金狮奖:《秋菊打官私》(中国)
圣马克银狮奖:《冬之心》(法)《火腿火腿》(西班牙)《豪华旅馆》(罗马尼亚)
评委会特别奖:《一个拿波里数学家之死》(意)
最佳男演员:杰克.莱蒙《格仑加里.格仑.罗斯》(美)
最佳女演员:巩俐《秋菊打官私》(中国)
第五十届(1993)
圣马克金狮奖:《捷径》(美)《蓝色》(法)
圣马克银狮奖:《抵押人生》(塔吉克)
评委会特别奖:《坏小子巴比》(澳大利亚)
最佳男演员:法比西欧.班提佛克《坏小子巴比》(澳大利亚)
最佳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蓝色》(法)
第五十一届(1994)
圣马克金狮奖:《爱情万岁》(中国台湾)《暴雨将至》(马其顿)
圣马克银狮奖:《梦幻天堂》(新西兰)《小奥德萨》(美)
评委会特别奖:《天生杀人狂》(美)
最佳导演:贾尼.阿梅利奥《亚美利加》(意)
最佳男演员: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
最佳女演员:玛丽亚.曼德罗《三兄妹》(葡萄牙)
第五十二届(1995)
圣马克金狮奖:《三轮车夫》(法国、越南)
圣马克银狮奖:《上帝的喜剧》(葡萄牙)《新天堂星探》(意)
最佳男演员:戈茨.格奥尔格《杀手》(德国)
最佳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桑德琳.博纳尔《仪式》(法)
第五十三届(1996)
圣马克金狮奖:《迈克尔.柯林斯》(爱尔兰)
评委会特别奖:《土匪》(乔治亚、法国)
最佳男演员:利姆.尼森《迈克尔.科林斯》(爱尔兰)
最佳女演员:维多利亚.蒂沃《波妮》(法)
第五十四届(1997)
圣马克金狮奖:《花火》(日本)
评委会特别奖:《欧索多》(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韦斯利.斯奈普斯《一夜情》(美)
最佳女演员:萝宾.汤妮《尼加拉瓜,尼加拉瓜》(美)
第五十五届(1998)
圣马克金狮奖:《这样的笑》(意)
评委会特别奖:《最后的天堂》(罗马尼亚)
最佳导演:埃米尔.库斯图尔察《黑猫,白猫》(南斯拉夫)
最佳男演员:西恩.潘《骚乱》(美)
最佳女演员:卡特琳娜.德纳芙《旺多姆广场》(法)
第五十六届(1999)
圣马克金狮奖:《一个都不能少》(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风儿带我回家》(伊朗)
最佳导演:张元《回家过年》(中国)
最佳男演员:吉姆.布罗本特《酣歌畅戏》(英)
最佳女演员:娜塔丽.贝耶恩《情色逸事》(比利时、法国)
第五十七届(2000)
圣马克金狮奖:《圆圈》(伊朗)
评委会特别奖:《黑夜降临前》(美)
最佳导演:布塔代布.达斯古普塔《摔角选手》(印度)
最佳男演员:哈维尔.巴尔德姆《黑夜降临前》(美)
最佳女演员:罗斯.伯恩《女神1967》(澳大利亚)
第五十八届(2001)
圣马克金狮奖:《季风婚宴》(印度)
评委会特别奖:《酷热的日子》(奥地利)
最佳导演:巴巴克.巴亚米《秘密投票》(伊朗)
最佳男演员:卢吉.罗.卡斯西欧《目光》(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桑德拉.斯卡瑞莉《目光》(意大利)
第五十九届(2002)
最佳影片金狮奖:《青楼姐妹花》,导演:彼得-穆兰(苏格兰)
评委会大奖:《疯人院》,导演:安德烈-孔卡罗维斯基(俄罗斯)
最佳导演奖:《绿洲》导演李昌东(韩国)
最佳男演员奖:史坦法诺-阿寇西(《爱之旅》,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奖:茱莉安-摩尔《远离天堂》,美国
文素利《绿洲》,韩国
最佳短片银狮奖:CLOWN(《绿洲》,导演Irina Efteeva)
第六十届(2003)
金狮奖最佳影片奖:《回归》 导演安德烈.齐亚琴谢夫 俄国
银狮奖评审团大奖:《风筝》 导演兰达.萨贝格 黎巴嫩/法国
银狮奖最佳导演奖:北野武 《座头市》 日本
最佳男演员奖:肖恩.潘 《21克》 美国
最佳女演员奖:卡嘉.瑞曼 《罗森斯查斯街》 德国
第六十一届(2004)
最佳影片金狮奖:《维拉-德雷克》
评委会大奖银狮奖:《出海》
最佳导演奖:金基德(《空房间》)
最佳男主角:哈维尔-巴丹Javier Bardem(《出海》)
最佳女主角:伊梅尔达-斯唐顿(Imelda Staunton暂译) 《维拉-德雷克》
第六十二届(2005)
最佳影片金狮奖:李安《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最佳导演银狮奖:菲利普-加瑞尔 Philippe Garrel《制服恋人》Les Amants reguliers
评委会特别奖:《玛丽》Mary 埃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
最佳导演奖:金基德(《空房间》)
最佳男主角:大卫.斯特雷泽恩David Strathairn《晚安,好运》Goodnight and Good Luck
最佳女主角:乔凡娜.梅佐乔尔诺Giovanna Mezzogiorno《心中的野兽》La bestia nel cuore
第六十三届(2006)
最佳影片金狮奖《三峡好人》(导演:贾樟柯)
最佳导演银狮奖 《绝密隐私》(导演:阿兰.雷乃)
银狮“新发现”奖 曼纽尔.克里亚勒斯《金色大门》
评委会特别奖 《达莱特》
最佳男演员奖 本.阿弗莱克(《好莱坞庄园》)
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