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说《大空头》是部值得看n遍的金融电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贾瑞德·韦内特(瑞恩·高斯林饰)将一个能把40亿美元单子做成37亿美元收入的德银代理人,迈克尔·布瑞(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是独眼基金管理人,马克·鲍姆(史蒂夫·卡瑞尔饰)是华尔街世家出身,本·霍克特(布拉德·皮特饰)是康沃尔资本退休银行家。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2016)
第73届金球奖 (2016)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16)
第6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2016)
第2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6)
电影《大空头》取材迈克尔·刘易斯的同名小说,是金融危机后最著名的畅销书之一。
提起这部电影,复旦大学金融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的第一句话是“我看了两遍”。他坦言,第一遍主要关注剧情,第二遍则是从专业角度出发去理解导演要传达的一些意图,这部影片在对金融问题的剖析上非常值得称道,因而引发的反思也是多维度的。
在影片情节的铺陈中,几组主人公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前,预测到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迟早会发生问题,并通过做空获得回报。
传统思维中,空头被认为是作恶者,是他们导致了市场的混乱甚至崩盘,然而影片却认为:不是空头创造了危机,而是问题本身就在那里,空头只是发现了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已。
孙立坚谈到,经济学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告诉学生,投机是资产价格发现的必要机制,如果没有投机,价格要么单边升、要么单边降,而正是由于投机的存在,资产才能在市场中维持其应有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空头不仅不是一种恶,还是一种使金融体系健康运转的要素。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有问题空头才会“找麻烦”。由此联想到去年A股的股灾,在市场急剧下跌的时候,不少人都把矛头指向做空,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也被迫“断了手脚”,但之后人们发现,没了做空市场还在跌,这已充分说明了问题。
回过头来,人们都弄明白了,去除场外配置的高杠杆是导致2015年股灾的真正原因,而导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也正是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在孙立坚看来,是美国政府和宽松货币政策制造了资产泡沫游戏,是他们放任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称,由于全球经济、金融的失衡,使得各国资金都投向美国债券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美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风险源是美国自身及其他市场集聚起来的那么多资金。
创新应分散风险不是隐藏风险
当然,华尔街也难辞其咎。他们把金融搞得异常复杂,各种兜兜转转之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甚至产生了严重脱节。
通常情况下,基础产品价格调整会影响衍生品价格,而现实中,这样的传导是扭曲的。相信大家肯定对影片中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当美国楼市开始调整,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但从房贷中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CDO(担保债务凭证)却没有和一级市场产生联动,即价格不降反升,这令一向坚持自己判断的空头也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这也是金融市场的残酷所在,有时即使看准了方向,也熬不到胜利那天。
而华尔街真正的“恶”在于,兜售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时,不把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并不了解自己购买的金融产品中究竟“打包”着什么,甚至不知道一旦出现问题后,自己所要蒙受的损失。“人们只看评级机构的评价来进行投资,这也是一二级市场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孙立坚说,把原本应该金融机构自己承担的风险“转嫁”给毫不知情的投资者,而且他们能够获得的投资者回报还是非常低的,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恶。
孙立坚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最值得反思的是道德层面。“2008年金融危机不是传统的金融危机,而是一场道德风险的危机,华尔街非常清楚凶险在哪里,但对他们来说,只要卖掉就和自己没关系了。而且卖得越多,卖到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地步,就能倒逼央行救市。”
那么,各种金融创新、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本身有没有错?孙立坚认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是好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也是分散风险的产物,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监管、如何规范。
理论上来说,风险只能分散,而不能完全规避,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就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为的是把分母做大,那样每个分子所需承担的风险就小了,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设计,风险能够降低到接近于零。眼下,我国正大力度推进金融创新,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就是按照分散风险的思路在操作,但切记,是分散风险而不是隐藏风险。
大量流动性会不会酝酿更大空头
影片结尾处提到,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造成巨大动荡的金融衍生品正死灰复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担心市场重蹈覆辙吗?
孙立坚认为,当下全球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只会用应对传统经济衰退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投放大量流动性,却又收不到效果,反而在金融市场上制造着一场场跌宕起伏。流动性之下,多样的金融工具都运转了起来,然而只是在金融市场空转,没有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才是问题所在,但这也不能说是金融工具的错。这些流动性的“横冲直撞”,确实可能正在酝酿更加凶险的大空头。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状态,投放的流动性都被卷进金融体系内部,而不是应该去的实体经济里。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值得好好思考。”孙立坚说,这种恶性循环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因为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尤其是创新创业这种高风险买卖需要金融支持。
邵宇同样认为,当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实体经济跟不上虚拟经济的脚步,风险会逐渐放大,“金融创新一定要回到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上来”。
“次贷危机”会上演中国版吗?
看完电影再看看我们身边,像“大空头”引爆前夜那样的楼市疯狂似乎正在重现,因此不少人会问,“次贷危机”会上演吗?
“形式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孙立坚指出,对于复杂的金融产品我们不用太过忧虑,因为目前中国的金融衍生品远不如美国发达,类似电影中CDS(信用违约条款)、CDO这类产品国内并没有,但需要警惕问题的本质,即宽松的货币政策注入流动性,资金最终流向房地产市场。资金堆砌起了价格,而价格效应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场。
邵宇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但问题没那么严重。一方面,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杠杆没那么大,目前首付三成的总体杠杆是合理的,而美国5%甚至零首付都有过。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没那么复杂与庞大,美国在房贷上建筑了几百倍乃至上千倍的衍生品市场,造成极不稳定的“倒金字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还是最基本的形式,要对金融体系造成伤害,没有那么多的传导链条。
不过,孙立坚也谈到,虽然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房贷占银行贷款比例并不高,但房贷只是一级市场,基金、信托通过影子银行也进入了房贷领域,这是银行表内不体现的,其杠杆显然更高。当买基金也可以分享房地产泡沫时,问题就在那里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此时此刻观影《大空头》最大的启示或许是,我们有必要对房地产市场保持最大警醒。正如影片开头引用马克·吐温的金句所言:让你陷入麻烦的,并不是你未知的东西,而是那些你确信无疑、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的东西。
⑵ 电影《大空头》都看懂了吗
《大空头》是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的传记剧情片,由亚当·麦凯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史蒂夫·卡瑞尔、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联合主演。
影片根据迈克尔·刘易斯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华尔街金融危机时四个性格怪异的男人抓住机会,从全球经济衰退中捞取了利润,同时他们还试图阻止全球经济的衰退的故事。
该片于2015年12月23日在美国上映[1],于2016年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
中文名
大空头
外文名
The Big Short
其它译名
大卖空、沽注一掷
发行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亚当·麦凯
编剧
迈克尔·刘易斯
制片人
迪·加纳
类型
剧情、传记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史蒂夫·卡瑞尔,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
片长
130分钟
上映时间
2015年12月23日(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⑶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的专业性
《大空头》是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的传记剧情片,由亚当·麦凯执导, 克里斯蒂安·贝尔、史蒂夫·卡瑞尔、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联合主演。影片根据迈克尔·刘易斯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华尔街金融危机时四个性格怪异的男人抓住机会,从全球经济衰退中捞取了利润,同时他们还试图阻止全球经济的衰退的故事。该片于2015年12月23日在美国上映,于2016年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大空头》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的起源、发展直至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将次贷担保债务权证、夹层担保债务权证 、信用违约掉期等产品的操作技巧和手段娓娓道来,全景式地描绘了一个行业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故事,形成了混乱的交易网,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危机的原因和真相。
⑷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
电影《大空头》的评价是:
《大空头》并没有呈现出全部内容,影片太侧重描写按揭贷款,而没有充分表现催生泡沫并令危机加剧的更为复杂的经济因素。
影片将金融危机主要归咎于华尔街的贪婪,却忽略了不那么邪恶但更令人信服的原因,故事中包含很多枯燥的金融原理,这也是该类题材的电影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原因。
剧情简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操纵CDS市场,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
贾瑞德·韦内特是一个能把40亿美元单子做成37亿美元收入的德银代理人,迈克尔·布瑞是独眼基金管理人,马克·鲍姆(史蒂夫·卡瑞尔饰)是华尔街世家出身,本·霍克特是康沃尔资本退休银行家。
⑸ 为什么说《大空头》是部值得看N遍的金融电影
《大空头》是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的传记剧情片,由亚当·麦凯执导, 克里斯蒂安·贝尔、史蒂夫·卡瑞尔、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联合主演。
影片根据迈克尔·刘易斯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华尔街金融危机时四个性格怪异的男人抓住机会,从全球经济衰退中捞取了利润,同时他们还试图阻止全球经济的衰退的故事。
该片于2015年12月23日在美国上映,于2016年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⑹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
根据由迈克尔·刘易斯写的“大空头”小说的改编,那本自枯燥乏味的金融题材,电影却用黑色幽默,在嬉笑怒骂间将深奥的专业术语呈现的为人忍俊不禁,略带浮夸凌厉的剪辑,群像出色的把控更使电影极具张力,三个看似独立的故事的交替进行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近乎完美的呈现出这场金融之战,以08年全球经融危机为背景的时代聚焦,电影对何为资本的诠释淋漓尽致,这是一部堪为金融教科书的佳作。 ——梦里诗书
⑺ 大空头电影中消费者信贷风险有哪些
电影根据由迈克尔·刘易斯写空说改编主要讲几交易员冲基金经理何二00吧美经济危机期发财美二00吧经济危机我冲击太我路口四家银行三家破产别银行收购其我存款银行我买寿保险公司曾宣布破产幸亏美政府援救才没倒闭据说欧洲几家脑打电给美总统要求援救保险公司命率要我买乐透奖居危机期发财我自电影非兴趣 电影非具娱乐性吸引力影片通三独立故事交替讲述完整故事 二005古怪冲基金经理迈克尔·巴(克斯蒂安·贝尔)发现美房产市场极稳定级贷款已经高风险并提供越越少报预测市场二00漆第二季度某候崩溃意识创建信用违约交换市场让用与房产市场堵获利走访家银行向贩卖想 些银行认住房市场非安全家银行接受建议赌激怒巴客户认浪费钱要求停止赌拒绝经济倒塌候快投资者失信想撤自钱巴提暂停提款引起投资者愤怒 预言崩溃投资产四吧9%利润 交易员贾瑞德·韦内特(瑞恩·高斯林)银行家听说巴行并快意识巴预测确决定自股权都放信用违约交换市场冲基金经理马克·鲍姆(史蒂夫卡莱尔)偶知道计划并韦内特说服加入计划俩发现诚实信用评价评估打包起债务抵押债券(CDO)评AAA级量售债券(CDO)造即市场进步崩溃拉斯维加斯鲍姆席美证券讨论采访创造合债务抵押债券商意识些欺诈问题贷款造经济全面崩溃鲍姆业务合作伙伴说服通信用违约交换获利 轻投资者查理·盖勒杰米·希普利意外捡韦内特计划决定参与信用违约交换由于需要钱争取退休银行家本·克特(布拉德·皮特)援助希普利盖勒初非欣喜若狂克特讨厌庆祝即发经济崩溃俩轻终于恐惧于试图通风报信给记者及家庭告诉即灾难终获巨利润都失破碎系统信 巴半退休投资于水鲍姆拒绝说外界说:我告诉继续着职业涯克特返退休希普利盖勒试图起诉评级公司失败没场CDO泡沫逮捕债务抵押债券快再销完 导演麦凯导演喜剧电影王牌播音员名擅拍看似愚蠢自黑式幽默狡黠电影著称空电影用名客串演其玛歌·罗比塞莱娜戈麦斯直接向观众解释贷王牌播音员史蒂夫·卡瑞尔扮演马克·鲍姆, 具自虐性格金融预言家芬维特罗克约翰马克罗扮演布拉德·皮特指导研究冲基金新手 电影物衣服发型比较像90代倒叙些物背景故事用饱光线叙事智慧白及色演技使电影非色电影真实反映各银行都才参与贷欺诈犯罪美政府牺牲百姓利益保释些银行 电影同运用电影艺术辩驳事实表达愤怒悲观助些欺诈能再现 电影作金融教课书看帮理解美二00吧金融危机何
⑻ 「大空头」电影观后感800字,要自己写的
周末抽空看了一部美国的电影《大空头》,讲的是主人公们在05年发现美国的房地产业泡沫已经成为事实,而对赌房地产会崩盘,到07年大赚一笔的事情,所以他们也就成为做空美国房地产业的导火索。
当他们赚取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时,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看到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几百万人失业,几百万人流离失所,矛盾重重。可他们也是实现美国梦的典型代表。美国的法律不会制裁他们,因为他们是合法的。究其原因,是谁造成了巨大的泡沫呢?这才是根本原因。谁造成的原因,谁承担的代价就会更大,当然是美国的银行业。
对比国内房地产行业,算不算巨大的泡沫呢?房价对应收入比、官方公布的7.8亿平米待售库存、空城、房叔房姐、蜗居等等已经说明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了吧。可谁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呢?谁应当为此付出代价呢?谁会做刺破泡沫的人呢?在国内肯定没人敢做大空头的。
刚性需求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改善性需求就别自不量力了。其实,说起这个“刚性需求”这个名词,我觉得无比可笑;但是,我也极其佩服使用这个词用来推销房地产的第一人,太适合这个国情了。先说说为什么可笑。刚性需求是用来形容人与房子的关系的,看似恰当,只不过是一顶好看的绿帽子。房子就是住所,是人类最基本需求的生活资料,它如同温饱一样重要。人类发展的第一步就要为温饱和住所奋斗,因为这是实现安全感的第一步。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在五千年前,甚至一万年前足以解决温饱和住所问题了。发展的进程的下一步,是追求科学、艺术等等更更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当然这一进程被自然灾害、战争、恶政严重阻碍了。可毕竟还是进化到了文明社会。可就在文明社会的今天,无数的人为这个“刚性需求”疲惫不堪,不可笑吗?这无数的人如果有闲暇的时间,去探寻智慧,去自我超越,这个国家岂不是进步的更快吗?如何适应国情,就不赘述了。
是谁造成的滔天泡沫的应当承担责任,应当付出代价。众多屌丝,因为买不起房,结不成婚,在付出着代价。请比屌丝勇敢一点吧。纸是保不住火的,用什么能包的住泡沫呢?有句谚语:玻璃的宿命是破碎。难道泡沫的宿命能硬的过玻璃吗?
⑼ 试用你(或他人)的经历解释闪电理论的含义,并解释电影《大空头》的主角迈克尔巴里( Michael
摘要 换句话说,在这20年超过4000个交易日里,你要是错过了其中1%的交易日,这20年就都白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