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佛教中的四圣母指的是那位菩萨,
佛教当中只有四大菩萨。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智慧的菩萨。《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姿罗门家,由母亲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种祥瑞同时出现。他遍访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种外道辩论师都辩不过他,终于在释迦牟尼佛处学道成为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牟尼佛宣说佛法。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在山西五台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协侍,顶结五鬓,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协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一个象征真理(普贤)。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普贤原为东方宝威德上五律国之菩萨,遥闻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华经,特为听受,到达时佛已讲完此经,当夜即将入灭普贤表示守护此经,释迦佛赞叹认可。密教称普贤为“金刚萨埵”“菩贤萨”等。中国佛教相传,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据说普贤有延命益寿之德。因而出现为祈求延命的普贤延命菩萨像。
地藏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他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轮经》卷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于仞利天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佛既灭,弥勒佛未出世之前,自愿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地藏原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中国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月(读rou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之月(读rou肉)身,据说即为地藏菩萨成道处。《地藏十轮经 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地藏菩萨具有无量数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为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常示观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异类化身,以教化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所以又称“千体地藏”。《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本已证入十地之果位,但为教化众,仍处身闻,独觉等地,不愿成佛。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土地丰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遭圣因十种利益。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Avalokitesvara''菩萨发展而来,汉语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阿缚卢极低湿伐罗”等,意译为“光世音”。在中国,唐以前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后为避唐皇李世民讳,遂改为“观音菩萨”。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候补佛。
观音菩萨是东亚民间崇拜较为普遍的菩萨,在各种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1.菩萨的分类
按照佛教的修行层次,菩萨分为胁待菩萨和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因此,佛国世界里的胁侍菩萨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谁也无法计算。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也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画像和佛陀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供养菩萨,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和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菩萨、歌舞菩萨、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都可以说是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可以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大。
按佛教的宗派划分,菩萨又分为显宗菩萨和密宗菩萨。
显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供养菩萨。
密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中,又分为汉传密宗菩萨和藏传密宗菩萨。汉传密宗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狰狞,阴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在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种类最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遵照佛教显宗仪规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
第二类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规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哭的密宗观音。
第三类是不遵守佛教仪规,由画家根据人们的意愿希求,自创风格,任意描绘,任意题名的观音。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宝相观音、施财观间、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枝观音等。这类型观音形象众多,民间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
上述三类观音,在敦煌石窟擘画中都有画像,前两类数量多,后一类数量少。
2.菩萨的名称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3.菩萨的衍变
观音菩萨是一位最中国民俗大众敬仰的菩萨,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佛陀的敬仰。在佛教各种画像和造像中,观音菩萨和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搞清了观音菩萨的衍变过程,也就明白了所有菩萨的衍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的“东方圣母”,可人们并不知道,观音菩萨原业是畜不是人。观音菩萨由畜变人,由大丈夫变成一位东方美妇,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根据徐静波先生《观世音菩萨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时,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曲《梨俱吠陀》中,已经有了“观世音”。 不过,那时的观音并非丈无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它能使关心盲者双目复明,恙疾缠身者康复,肢躯残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产乳,枯木开花。“观世音”在当时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信仰和崇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五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主张解放奴隶,姓无贵贱,众生平等。比婆罗门教完善进步。佛教逐渐影响了婆罗门教教徒,并使婆罗门教徒转信佛教。转信佛教的婆罗门教教徒一时难以改变他们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罗门教中的观世音带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
公元前三世纪时,佛教大乘教产生,佛教徒为了安抚众生之心,便将原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叫作“马头观世音”。那时的马头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还是一匹可爱的骏马。到了公元前后,佛教徒可能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而观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将“马头观音”改为人身。地是观音菩萨就由畜身变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画有马头观音像,不过这身马头观世音已是面善心慈的菩萨,只是戴着一顶高大的马头头盔式宝冠。佛教密宗中有马头观音画像,是密宗胎世故界六观音之一。这可能是观音由马变人过程中的遗迹。
佛教徒为使人们想念观音菩萨是人,不是畜,又给观音菩萨编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历”,使观音菩萨完全“佛化”。众多佛经中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观音菩萨原是古印度转轮王无净念的大王子。《悲华经》中说:“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为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第一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无净念成佛,即阿弥陀佛。王子也经数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号称:“正法明佛”。为了实现他的宏愿,解除世间苦通信班,使众生获得安乐,而现菩萨身,协助佛陀,弘扬佛示。于是,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了父王的右胁侍。
据佛学专家们的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公元一世纪),佛教在中国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观世音菩萨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的。传入中国时的观世音菩萨菩萨已是净土三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中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拜访观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此时的观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弥陀佛的“侍从官”和“勇猛丈夫观自在”,还不是女儿身的观世音菩萨。因此,早期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和画像是男身丈夫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法华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观世音菩萨的声望在中国日益提高,提到了下层广大人民的信仰。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众多的观音菩萨萨。观音菩萨亦从“西方三圣”中的胁侍菩萨分离出来,成了一位最受人们信奉的佛教善神,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汉化衍变,观音菩萨逐渐异化,中国的僧俗大众不仅把这种外国“善神”变成了中国“善神”,而且把这位“勇猛丈夫”变成 了美貌女性。
为了使信奉大众相信观音菩萨确实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救苦救难的女菩萨,中国的佛教信徒又给观世音编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香山传》浒最广,故事大意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五女儿,名叫妙善。三公主妙善聪慧美丽,从小笃信佛教。年岁稍大,父王为其配嫁。妙善执意不从,要削发为尼。妙庄王发现女儿抗旨出家。怒火冲天,率兵马将妙善捉拿。当即在京城斩首示众,并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中。玉皇大帝闻讯后,命阎王妙善灵魂救起,把妙善复活于香山紫竹林中。从此,妙善普渡众生,行善天下,化现成为观世间地菩萨。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医师告知:须要亲生骨肉的手眼方可医治。在此情况下,妙庄王的大女儿妙圆,二女儿妙英都不愿献出手和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不念父王旧恶,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得知一切后,疚愧万分。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女,请工匠塑一尊“全手全眼”观世音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妙善)的像。这故事传说,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宝丰县香山寺的宋蔡京所书《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远果史话碑“就已记载了这个故事。
根据现存佛教艺术史料和专家们的研究,东晋以前,我国的菩萨画像和塑像,几乎都是男性,一位“伟丈夫”。东晋以后,始有女性菩萨塑像和画像出现。 《胡应麟笔丛》中说:“女像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已出现大量的女性观音菩萨。唐代高僧道宣说:“造像梵相(画像)宋齐间”(相当于北魏)皆厚唇、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笔皆端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菩萨如官娃也。“(《释氏要览》)。宋代之时,观音菩萨已经完全女性化。元、明、清三代,观音菩萨更加世俗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菩萨像,已是一位按照中国人审美观点,摹仿中国女性容貌身材,穿戴中国衣冠服饰,面善心慈,美貌动人,庄重亲切的“东方圣母”。
其他菩萨的画像和塑像,也随观音菩萨走过了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2. 准提菩萨与观音菩萨:准提菩薩与观音菩薩是啥关系
有一种说法是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六观音中的人天丈夫观音(或不空绢索观音)的别名,貌似是金刚界与胎藏界之区别,具体末学愚钝,忘记了。
但这个并不十分重要,要吃醋溜白菜,难道还非要弄清楚这是谁种的么?
既都是大菩萨,因地或有差别,但果地都一样,而且实际上都是佛示现菩萨身,所区别的也就是誓愿而已,但所发的誓愿不也都是为众生解脱?所有没必要纠结这个。
3. 圣母观音大菩萨 SEIBO KANNON DAIBOSATSU怎么样
八百比丘尼,欲海泛慈航。最后一幕,血一样的夕阳染红海面,海边的少年对着大海呼唤不死的比丘尼,赤浪中比丘尼缓缓现身,一瞬间,鲜红的山茶花绽放。goo 映画的内容简介写得准确且文笔甚佳,值得参考。松田英子、鹿沼えり和浅野温子的体与颜。浅野是年16岁,看过的日文评论几乎都在谈论她的裸身出镜。
4. 能力战文殊、普贤和观音的金灵圣母,实力到底有多强
能力战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还有普贤的金灵圣母是封神榜里面最厉害的人物。她的修为已经是大罗金仙后期了,马上就可以成圣,她的实力可以说是封神界的第一。
第三,姜子牙对金灵圣母的评价很高,说她是道德双全。
金灵圣母在没有被偷袭身死之前,她已经是大罗金仙后期的修为了,马上就可以成圣,进阶混元大罗金仙,只不过在后来的万仙阵中,被人给偷袭,要知道,她刚出场就把龙吉公主给打死了,龙吉公主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她是天帝之女,可是在金灵圣母手中却被一击毙命,而那三大菩萨也在金灵圣母手中讨不到便宜,所以最后才被旁观者用了卑鄙的手段给偷袭了。
5. 瑶池圣母和观音大士谁的法力更高
当今普遍认为中国的神话是一部混乱的谱系,我不赞同这个观点。
其实是要搞明白中国神话的系谱牵扯问题太多,很多人不愿联系历史地理问题所以才不负责任的说中国神话是混乱的。
女娲造人,是可以肯定的(中国神话只有一个开天的神,只有一个造人的神,哪里混乱了?我说希腊神话里克罗诺斯的阴茎掉到海里激起的水花变成了维纳斯才混乱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41259.htm?fr=ala0_1)
太上老君此人普遍认为是春秋时李耳,也就是老子飞升后的天职。所以太上老君法力小于女娲是可以肯定的。
观音菩萨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有的神话人物,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菩萨现白衣观音相太子,名为“不眴”。
按照西游记的体系,西方佛法和中国的法相比较还是有些困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观音菩萨要比女娲法力低。(如果你觉得 女娲不止创造了中国人,还捏了外国人的话,说她创造了 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的祖先是对的)
综上 女娲>太上老君和观世音。
6. 白玉娘娘是哪位神仙
白玉奶奶是谁?由于一首《白玉奶奶经歌》的流行,这位神灵在民间被大家熟知。由于这个称呼太笼统,具体是指哪一位,网上说法不一,有些人胡乱地把她当作观音菩萨,又把她认作是白素贞。在一些供奉白玉奶奶的庙宇中,直接就塑造成白素贞的样子,甚至身边配祀青蛇,如在河南安阳白玉奶奶庙,就是这种情况。还有认为白玉奶奶是白兔修炼成神,但没有任何依据。其实白玉奶奶,指的就是“太元圣母”。
白玉奶奶
为何说白玉奶奶就是太元圣母,我们先了解一下。太元圣母,又称玉女娘娘、玄妙玉女,玉清神母,全称“万炁祖母太玄玉极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从相关道籍中来看,算是道教早期的至高女神。按照《元始上真众仙记》记载,盘古自号“元始天王”,元始天王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一丝魂魄居住在天的中心之上,称为“玉京山”。盘古从混沌之卵中孕育而成,而太元圣母是他的脐带血孕育而出。——“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因此太元圣母与盘古都是先天本源凝聚成型的。
太元圣母
但是在《枕中书》中,却记载太元圣母是盘古的妻子——“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二者的结合使天地阴阳调和,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按照《历代神仙通鉴》的说法,盘古开辟天地后,有一灵不灭,游离在虚空中,需要凭精气成型,不然的话仍然是清虚之气。据说他在嵯峨山中遇到了修行养气的太元圣母;在她呼吸之际,盘古的一丝灵气化作清光,趁圣母仰天呼吸的时候,从口中进入体内,经过十二年生出一人,这就是元始天尊。因此太元圣母算是元始天尊的母亲。
元始天尊
不仅如此,按照《元始上真众仙记》的记载,之后她还生出了两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玉芝堂谈荟》载“玉清神母元君,生长子为玉清元始天尊,第九子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从这些道教神仙相关的书籍中,可以发现,太元圣母已经有了四个孩子;而从九子的说法中,有说“九辰大帝”都是她的儿子,这些在这里不作具体讲解。据说“九天玄女”是她弟子。
王母娘娘
我们再回到为何认定白玉奶奶就是太元圣母的问题上来。第一,从流传的《白玉奶奶经歌》歌词中寻找答案。其中有一句“白玉奶奶有灵圣,救了多少众神灵”,不仅护佑天下众生,而且救护神灵;显然这是一位超越一般神灵的存在,应属于先天神灵。再从名称上看,民间一般称呼女性神灵为“奶奶、娘娘”;男性多是“爷”,相当于敬称。而“白玉”二字,显然是形容圣灵的静洁品质;或者是本身的神灵的简称。
白玉奶奶
太元圣母有“太元玉女”的称呼,基本符合“白玉”的称谓;而且歌词也透露出白玉奶奶在民间的圣灵地位,称“圣”者,自然非一般神灵。由此来看,所谓的观音菩萨、白素贞等,很难与这些有关联。但是观音可称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民俗文化中,观音菩萨佛诞日与玉女娘娘(太元圣母)神诞日都是农历二月十九。但从两位神灵的神像看,白玉奶奶应属于道教(民间)神灵。
太元圣母
而之所以认定白玉奶奶就是太元圣母,还和一个因素有关,就是民间关于白玉奶奶的传说,多数与井、水有关。如传说在“燕王扫北”,天下大乱,一个村庄得白玉奶奶庇护下得以保全;而这个白玉奶奶神像就是在洪水中被村民发现带回供奉的。还有传说白玉奶奶负责管辖水井,水是生命之源,她给人们提供甘甜和给养。而关于太元圣母生九子的另一种说法名单中,其第五子就是“东井帝君”。综上,鉴于民间对白玉奶奶的供奉及影响,应是太元圣母更符合。
7. 请各位大师赐教,观音菩萨和圣母菩萨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有中拿玉珠的圣母菩萨
佛教中确实有“圣母”。出自于地藏本愿经:“圣母,惟愿听受,我粗说之”。
但佛教中,没有圣母像,也不供奉圣母。
所以,就没有必要,在形象上,谈论什么区别。
宗教中,经常谈到的圣母,大部分是指:天主教的玛利亚。往往不是佛教的圣母。
佛教谈论圣母的,不太常见。但确实有。
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有特别高的位置。属于等觉位。仅次于佛。
但佛教中的圣母,位置不是太高。往往很少谈到。也不供奉。
天主教中的圣母,位置特高。但没有神性,位置次于神。
8. 难怪观音、普贤和文殊联手都打不过金灵圣母,你看圣母有何来历
金灵圣母是截教通天教主座下的四大弟子之一,法力高强。在《封神演义》中的设定更是比阐教中的十二金仙更加厉害,是为数不多的法力高强的女性角色。
《封神演义》中关于金灵圣母的描写并不多,所以只能简单介绍一下。通天教主座下一共有万把多人的弟子,但是真正厉害的也就那么几个,这其中就要数截教通天教主座下的四大弟子了。这四大弟子分别是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鬼灵圣母,每一个都是神通广大,法力高强。
关于金灵圣母的描写是在万仙阵斗法的时候,斗法就是要斗一个你死我活,在万仙阵中金灵圣母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慈航道人围在当中,三维大士或三头六臂,一时又是八首六臂,浑身上下都是金灯、白莲、宝珠、璎珞、华光等加持。三大士各自骑着坐骑青狮、白象、金犼攻上前来,但是金灵圣母一点都没有面露难色,丝毫不惧怕三大士的合攻。
金灵圣母和玉帝谁大这个问题要从多个方面来看,结果可能大不相同。首先玉帝是三界的住在,在九天最高的位置的凌霄宝殿中,是三界十方诸神与四生六道的芸芸众生的统领着。在道教的地位中,是仅次于三清,但是高于四御的神。
而金灵圣母在《封神演义》中是被燃灯道人用定海珠给打死了,封神的时候被敕封为是斗姆元君。被尊为是“众星之母”。六十甲子太岁星也是在斗姆元君的主管之下。这样看来,玉帝是掌管三界的,而金灵圣母只是掌管星宿的,玉帝当然要比斗姆元君更大一点。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正统道藏》中有记载,斗姆元君膝下有九子,分别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其他的七个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北极星了,所以斗姆元君才被称为是众星之母。最主要的是斗姆元君有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中天紫微北极大帝这两个儿子,他们是道教四御中之二。
玉帝的地位在道教中仅次于三清,高于四御。而斗姆元君,在被敕封之前是通天教主座下的弟子,通天教主与三清中的两位是师兄弟,所以斗姆元君的地位也是次于三清的。但是斗姆元君又是四御中之二的母亲,所以地位也是高于四御的,这样一来,斗姆元君的地位就和玉帝是一样的了。
9. 洪洞县白云洞白云老母是什么样的神仙
摘要 红莲圣母是在南海中修炼的红鲤鱼,后来得道成仙,与白莲圣母,碧波仙子一起拜在南海观音大士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