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千年盐都”——禄丰县黑井古镇的资料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是对一个区域历史久远度、文化价值、名人影响度、历史建筑规模、历史性风貌完整性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定。由建设部组织的有关专家组,在依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的基础上,一致认定黑井镇达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标准。
黑井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千年盐都喜添金字招牌,这是禄丰县继2004年恐龙化石产地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黑井古镇被评为国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家AA级旅游区之后获得的第三张国家级文化旅游名片。
一个“盐”字,连接黑井千年沧自从发现了盐,黑井便成了一个遐迩闻名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盐业的发展,使黑井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云南的财政税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富可敌省"的滇中经济重镇,从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千百年来,黑井盐养育着一方百姓,使黑井成为“富甲两迤”的“财赋奥区”,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黑井镇具备了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
保护与开发并举 黑井再兴
历史文化名镇基础是文化传承,立足点在保护、挖掘,支撑点在开发,如何以文化为依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镇?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出以资源换资金技术,以存量换增量,“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保护开发古镇理念,以“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市场推进,居民参与,旅游兴镇”为开发思路,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色旅游业,使黑井旅游文化开发基本定位为“商儒雅士寄寓之镇,明清产业贸易之镇,多教并存共处之镇,榴园红墙休闲之镇”,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旅游开发中,历史文化名镇真正显现出独特的迷人魅力,“千年盐都、黑井古镇”成为禄丰县、楚雄州的知名旅游品牌,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黑井,这个树老花红、历经沧桑的古镇一路坚实走来,发展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成为极具魅力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黑井,这个承载千年历史的古镇,正在用开拓进取、只争朝夕的精神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
㈡ 黑井古镇的历史沿革
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青铜器时代,他们掘池储卤,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南诏时期,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但在这两千年中,黑井仅仅开挖了两三口盐井。明洪武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中央从应天府迁来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开发黑井。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黑井盐业到达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解放前,黑井设场务公署,但海盐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㈢ 谁知到黑井武家大院的历史
据说大院的主人,当年曾经请来京城有名的建筑师,在设计上,还融入了些许法式风格。表现得极为奢华,房屋装饰极尽张扬,木雕、石雕工艺精良,整座大院不仅富丽堂皇,主人费尽心机,在院子背倚的山中,设有两条逃命的暗道,堪称是民居建筑的翘楚。由此可知当年黑井盐业的兴盛,地方经济的富足可见一斑。黑井古镇井的雕塑堪称一绝,不论是柱脚石、石像、石用具,无一不是精致的艺术品。那封建王朝用来表彰87位节妇孝女的"节孝总坊",是建于清光绪年间。柱前携带幼狮玩耍的石狮,形态生动,而武家大院完全是土木结构,始建于1837年,于1858年扩建完工,历经20多年。落寞后的如今,只留下这一座老宅炫耀着当年主人的荣光。慢慢游走在武家大院会客的厅堂、小姐的绣楼、存放银两的巨大仓库之间,耳边仿佛回响着昔日武家大宴宾客,杯光酒影,杯盘交错的碰撞声、宾主的嬉笑声、搬运银两所发出的撞击声……最有代表性匠心独具,黑井的武家大院,曾经是黑井规模最大、最富贵的大屋,是黑井富庶的见证,是黑井因盐而发达的最典型的例子。
武家大院于破土动工,经过反复雕琢扩建,才修建完成。按照富人喜欢居于僻静处的习惯,全以木结构的武家大院,依山而建,具备气势,高踞于街面成排的商铺之上,有以势压人的优越感,连当年县衙,也怕官府的威严会被武家蒙盖,于是规定武家楼不得高过3层,大门不得面对正街。于是,武家大院的门,非常巧妙的被开在了侧边,虽然如此,依然隐隐可见出,依坡势而建的上下两个四合院落,构筑组成一个大大的"王"字,武家的霸气还是张扬存在的。
150 年过去,走在武家大院里,还是感觉得到贵气,及当时的意气风发。武家大院不知道埋藏着多少秘密,曾经发生过多少故事!如今武家大院早已不属于武家,穿梭其中的姑娘们,只是帮游客诉说故事的工作者,武家大院的成员已掩灭在历史滚滚的洪流中,所有的富贵与辛酸,也随着武家人消失不知去向。古巷幽幽,木刻花窗,雕梁画栋上,附着的蛛网尘丝,青石板路上的深深蹄印,无不在诉说着它的历史与曾经的辉煌。黑井古镇和其它古镇相较,则多了几分幽古与绵情。穿城而过的龙川江,红砂石铺的汉代马帮道与城中宽不过3尺的街巷相依相偎。午后,红砂石砌成的石碑坊漠然挺立江畔,五马桥边的万家宅第像在向游人诉说着一个遥远深邃繁华的故事。风化的石柱,斑驳的石墙,都是一串破而不衰的历史轨迹。
㈣ 黑井古镇的现状
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在外来信息的冲击和启发下,该镇以铁路为媒介,沿线路广泛传播、营销古镇盐文化旅游产业,吸引中外游客近50万人次,年旅游创收1100万元,实现了古镇经济的二次创业。从2003年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大力发展小枣种植以来,古镇周边区域农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正在日益显现。
㈤ 谁知道黑井在什么地方
黑井古镇,位于云南省禄丰县城西北65千米的龙川江畔,海拔1700米。因其地盛产食盐,早在东汉初期即进行开井煮锅盐、2000多年来。黑井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繁荣的地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古迹名胜,仅元、明、清时期就建有寺庙51座,清真寺4座。现有石雕、石碑、古建筑、古墓等历史遗物多处,其中有27处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失落的盐都、明清建筑的活化石”。
㈥ 黑井古镇好玩吗
交通:去黑井镇旅游,可在昆明南窑火车站乘坐开往攀枝花方向的6162次列车:昆明——黑井,票价12元,对号入座。7:43分昆明发车,13:22分到达黑井。从黑井返回昆明的列车,也是这一趟,中午12点左右路过黑井,下午6点左右抵达,可在黑井站购票或上车购票,不对号入座。
景点:黑井的古迹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武家大院和古盐坊外,还有许多地方值得一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旌表87位节妇而立的节孝总坊,是云南少见的石牌坊。建于明代,以前是祭祀孔子的场所,现在已经改为小学校的文庙,处处体现着黑井人重视教育的传统。始筑于清康熙年间,有“小长城”之称的庆安堤,现在仍发挥着抵御山洪的作用。另外,能够一览黑井镇全貌的飞来寺和已成为当地人文化休闲中心的大龙祠,以及镇上几条红砂石铺道的古街,都会让人有不虚此行之感。漫步在黑井镇中,街边的各色建筑也让人频频驻足。无论是官家“一颗印”式的威严府第,还是富家“走马转角”式的气派宅院,抑或普通人家“三坊一照壁”式的小巧四合院,以及市侩人家“一门一窗一铺台”的务实居所,都各自深藏着日子的苦辣酸甜,人生的悲欢离合。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古今多少事,一并上心头。
黑井景区门票30元(含导游费),淡季打6折,外加2元保险。保存好门票,在古镇内联系导游及参观一些景点时都要查验门票。从景区门口至古镇约1公里,可乘小马车或步行,穿德政坊、过五马桥、入利润坊,就到了游客接待中心。喝喝土瓷大碗茶,看看黑井镇简介,歇息片刻,便有导游带领参观各个景点了。
饮食:黑井镇上有许多餐馆(包括清真餐馆)、小卖部,消费价格与昆明相仿。当地特色有:用五花肉做成的烧肤;用丁泰来盐焖出的土鸡;用淘米水泡开的石榴花;用黑井盐腌制的牛干巴;用各色佐料水煮出的灰豆腐等。
住宿:人均一晚的价格在10元至30元之间。如果入住武家大院,价格稍贵,人均90元左右,但古色古香的环境很好。
购物:在黑井镇可以购买当地产的盐巴、石榴、小灶酒、草鞋、中草药等土特产。
㈦ 黑井古镇的黑井庆安堤
庆安堤位于龙沟河和龙川江的交汇口,始建于明末,于清道光年间完工。南堤长362.5米,高10米,宽6-7.4米,北堤长98.4米,高5米,宽4米。是一座红砂石建成的大坝。是历史上第一个主要用于防泥石流的防护工程。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作用,护卫着黑井镇的安全。有碑文记载了当时修建的经过。有专家认为,黑井庆安堤是仅次于都江堰的古代水利工程。
㈧ 禄丰县有小巷子吗
有。黑井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曾是著名的盐都。里边有很多小巷子,这座古镇环境非常优美,环境清新,小巷子给这座古镇带来了一丝神秘。
㈨ 黑井镇的历史沿革
黑井历史悠久,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
依据石龙后山、七局一带战国墓葬遗址中发掘的大量青铜剑、矛、戈等兵器考证和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黑井就以其“鹾卤之利”而成为人们争夺、攻守的重要地区。
汉代曾在今安宁和姚安两地设过“盐官”到黑井办盐。
唐代黑井属姚州盐督府,有“盐泉”之称。
元代属威楚路定远县辖,明代隶属楚雄府定远县,清亦同,均称之为“黑盐井”,文人遐迩称烟溪,元、明、清三代均设专管盐务的“提举司”行政机构。
民国二年(1913年)将产盐的黑、猴、琅、阿四井合并成立盐兴县,辖3乡4镇。
1958年撤盐兴县并广通县,后遂广通县并入禄丰县,改称黑井公社,辖18个管理区;
1961年改称黑井区,辖10个小公社;
1966年复称黑井公社,辖11个大队;
1984年体制改革后复称黑井区,辖1镇9村,1987年撤区恢复黑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