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12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相关介绍
(一)活动宗旨:友谊,交流,发展。
(二)活动主题:集合华语电影力量,实现华语电影梦想。
(三)活动目标:通过开展专业权威的华语电影评奖和丰富多彩的群众电影文化活动,凝聚世界华语电影力量,不断提高长春电影节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把长春电影节打造成发展电影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交流、展示“美好吉林”和“幸福长春”的重要平台。 (一)举办时间:2014年8月24日--31日。
(二)主办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
(三)承办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四)协办单位: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资料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吉林省文化厅、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影(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基地;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五)工作机构:第十二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组织委员会、第十二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执行委员会。 (一)电影评奖
1.评奖范围:
参赛影片为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出品,并在院线上映的华语故事片。
2.评委会:
第十二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奖委员会由电影界知名人士和专家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评委7人,共计9人。
3.评奖方式:
由符合要求的华语电影制片方报名参加“金鹿奖”具体奖项角逐;由组委会委托的电影界人士组成初评小组对报名参赛的影片进行初评,确定入围影片;入围影片交由金鹿奖评奖委员会终评。
(二)影片展映
1.参赛参展影片展映
在市内各大影院展映本届电影节优秀参赛参展影片。
2.华语电影回顾展
开展邵氏影业影片回顾展;邀请有代表性的电影新晋导演来长,对新人、新作品进行集中展映宣传;展映近两年来出品的优秀港澳台电影作品。
3.国际电影展映
遴选国外出品的优秀影片,在长春市内主要电影院线展映,并邀请部分主创人员参加展映仪式。
(三)群众电影文化活动
1.“农民进影院”活动
组织长春周边农民进县城影院观影,让广大农民兄弟走进院线,体验现代电影艺术魅力。
2.特殊群体观影活动
邀请部分城市低保户、农民工、环卫工人、劳动模范、伤残军人、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免费观影。
3.电影节优惠观影活动
电影节期间,在长春市内各大影院实行统一优惠电影票价,并确保每个市民都能在第一时间,方便、快捷地了解到“优惠观影周”影片排映时间和放映场次信息,让更多长春观众走进影院,观赏优秀影片。
4.电影歌曲大家唱
组织社区群众开展电影歌曲演唱比赛,并举行颁奖仪式。
(四)开幕式及闭幕颁奖晚会
1.开幕式
开幕仪式定于2014年8月24日在长春举行。开幕式体现节俭办节精神和专业、简朴的风格。在举行简短的仪式后,放映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国产故事片。
2.闭幕颁奖典礼
闭幕颁奖典礼定于2014年8月31日晚在长春举行。典礼由明星演员红毯秀和颁奖典礼两部分构成。突出高雅、专业的特点,节目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吉林电视台、长影频道、长春电视台直播。
B. 影视节有哪些
中国四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合称中国四大电影节。
中国电影四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童牛奖。
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
珠海电影节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
中国台北电影节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网站:http://www.siff.com/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国际制片人协会同意的中国唯一的国际电影节,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组织委员会承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目前中国尚可称得上电影节的,每两年举行一次.对于热爱电影的人是一次难得的观影机会.如何更加国际化,减少非电影因素对电影节的影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电影节的主要活动项目有:(1)进行故事片比赛;(2)组织会外放映;(3)举办各种专题电影展览;(4)召开艺术研讨会;(5)举办影片交易活动等。设“金爵奖”为最高奖项。上海国际电影节始办于1993年10月,每两年一届。电影节宗旨是: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从第5届(2001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届。
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 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办 。本届电影节的宗旨是:友谊、交流、发展。电影节组委会将聘请电影界各方面专家组成评委会。本届电影节设下列奖项:1、最佳华语故事片奖(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语故事片奖;3、优秀华语故事片奖;4、优秀外语故事片奖;5、最佳编剧奖;6、最佳导演奖;7、最佳男主角奖;8、最佳女主角奖;9、最佳男配角奖;10、最佳女配角奖;对获奖者,电影节组委会分别颁发金鹿杯、银鹿杯,证书和奖金。
中国珠海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原名“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从1996年的第二届起改为现名,电影节本着加强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将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
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是经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和广电总局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广电总局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报社、北京电视台影视部、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主办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
中国台北电影节:
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文化局承办,台湾电影文化协会、台湾艺术大学执办。始于1998年,每年一届。 是台湾地区重要的电影盛会,从第四届开始把主题定位于“城市、市民、学生”,并由以国际城市为主题的“城市影展”、以“台北电影奖”“台北主题奖”为况赛单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国内外学生作品为主的“国际学生电影金狮奖”三部分级成。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网站:http://www.hkiff.org.hk/
香港国际电影节于3月至4月举行。香港国际电影节创始于1977年,由当时的香港市议会发起。从第二年开始,电影节由新成立的休闲与文化服务司负责组织。此后电影节定在每年的复活节假期间举行,时间为16天。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港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亚洲电影业的盛会和展示香港电影成就的重要舞台。在二○○○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则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所主办。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艺术发展局首次合办香港国际电影节。这项非竞赛性影展是国际电影制作协会联盟的成员,自举办以来一直被誉为亚洲电影荟萃之盛会,也是回顾香港电影的舞台。与我们熟悉的戛纳、柏林和威尼斯等电影节不同,香港电影节是一个非竞赛性的电影节。它所设立的唯一一个奖项是"国际影评人联盟奖"(FIPRESC),主旨在于推荐和促进亚洲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金鸡奖:
该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奖杯以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同时亦包含着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舞、奋发前进的意义。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大众电影百花奖:
该奖始创于1962年,1964年停办。1980年恢复举办。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所属《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的,经由广大观众投票产生的群众性电影奖。它以百花盛开象征影坛繁荣,鼓舞电影工作者为广大群众创作出更好的影片。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其奖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每年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对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种影片进行评选。华表奖的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始评于1957年。中断了22年后,从1979年继续进行评奖活动,一年一届。1985年文化部电影局整建制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后,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除1986年与1987年,1989年与1990年合并评奖外,仍为一年一届,1994年开始启用现名。
中国电影童牛奖:
中国电影童牛奖系全国电影四大奖之一,是专为奖励优秀儿童少年影片、表彰取得优秀成绩的儿童少年电影工作者而设立的。1985年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受国家广电部、教育部、文化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委托创办了中国电影童牛奖。其宗旨是团结少年儿童电影工作者,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我国儿童少年电影的创作水平,为广大小观众拍摄出更多更好的儿童少年电影,让健康优秀的精神食粮伴随孩子们成长。
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於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这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亦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亦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贸素,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1982年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第一届的颁奖礼,当时只有十大华语及外语片奖及五个奖项。其后与星岛报业合办第二届与第三届,以后就由《电影双周刊》独力举办。
中国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评人协会(HKFCA)主办,始于1996年,每年举办一次,本协会共有会员四十多人,其中包括电影教育、电影研究、电影工作者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及学者。目的是推动香港电影文化的发展,鼓励创作更多优秀电影,总结一年香港影坛的成绩。
中国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由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主办,始于1995年。每年1-2月举行评选,评选范围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开上映的华语电影。
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
“金马奖”是台湾为促进华语片制作事业,对优良华语片以及优秀电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该奖创办于1962年,由台湾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每年举办一届(其中1968、1974年停办),主要评选对象为台湾电影,后扩展了香港电影,九十年代后将大陆电影也纳入评选范围。现在是一个世界华语电影年度评选的奖项,至1999年一共举办了36届,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也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整体电影事业的发展,对华人电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中国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国内惟一将内地和港台电影作品同时纳入视野的电影评选活动,由南方都市报发起,创办于2001年,旨在通过两岸三地电影人的交流,电影的多方面对比,创造一个更开放、活泼、新锐的电影评论环境,全面推动中国电影的创造。
C. 电影评选的机构有哪些
现世界各大电影节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A级国际电影节: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共有11个,它们的举办国、名称、创办时间、开幕时间、最高奖项分别是(排名有先后之分)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奖为金棕榈奖;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熊奖;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奖为金狮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奖为金爵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九大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除了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阿根廷的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以外的其它9个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合称为世界9大A级国际电影节。
五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中排名前三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和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合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众多的电影节中,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金棕榈奖,金熊奖还是金狮奖,其权威性,艺术性,科学性,都足以媲美奥斯卡金像奖。
中国四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合称中国四大电影节。
中国电影四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童牛奖
注:1.必须补充说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种电影节数目繁多,不胜枚举,但是从电影节的规模,参展电影的层次,参加电影节的演员阵容,只有以法国戛纳电影节为首的这11大电影节能够达到国际A级标准。2.电影大奖和电影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电影节都会设立相关的奖项,如:金棕榈奖、金熊奖、金狮奖等。但除了评奖之外,电影节还会举办以交流为目的的其他相关活动,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单纯的电影大奖(更确切地说是区域性电影大奖)主要以评选为目的,多限于一定国家或地区的电影,以鼓励本国电影发展,主要通过影展的形式举行,如奥斯卡金像奖、欧洲电影奖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区域电影大奖发展成后来的国际电影节的情况)。当然不管是电影节和电影大奖,它们的重头戏都是最后的颁奖晚会。
==========华丽的分割线======================================
再看看这个
世界著名电影节及其奖项
一、国外知名的电影节及电影相关奖项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官方网站:http://www.oscar.com/
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 1927年5月,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 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历史记录: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提名和投票阶段。投票由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网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第一次颁发欧洲奥斯卡---欧洲电影奖。该奖的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意在唤醒全球观众对欧洲艺术人文电影的信心及支持。原来欧洲电影奖总部一直设在德国柏林,进入90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1988年1996年德国电影导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导演IngmarBergman担任拥有1000名成员的欧洲电影学术学院主席。最初的奖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艺术家Markus Lupertz设计,1997年原奖座被一位身着欧洲星长裙的长发美女取代,由英国设计家TheoFennell设计。很凑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国奥斯卡完全一样,一对儿般配的骄傲冤家。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网站:http://www.bafta.org/
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1947年,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提名,奖项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奖类似。1959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1975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1947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奖。第2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3届增设联合国奖。第6届增设最佳英国女演员、最佳英国男演员、最佳外国女演员、最佳外国男演员、最有前途的新人5项奖。以后几乎每几届就有新的奖项产生。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得奖。
回答的字数不能超过1万字,剩下你自己去看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应该算满意了吧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81230976.html?si=1
D.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组织单位
一 主办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 支持单位
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海关总署
三 承办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 北京市版权局)
四 协办单位
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制片分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进出口分公司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
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
北京市政府口岸办公室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国家安全局
北京市工商局
北京市文化局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北京市文化行政执法总队
北京海关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中国电影博物馆
北京电影家协会
北京电影协会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广播电视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
国家大剧院
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搜狐公司
五 独家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E. 影视公司大概的组织架构是什么都有什么部门呢哪个部门哪个岗最有发展
一般分为 总经理、总经办,下面分为 市场部、制片部、创作部、制作部、行政部、财务部这几个部门。有的还可以分的更细,外联和执行。
F. 世界四大电影节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因举办地拥有大海、美女和阳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称为3S电影节。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戛纳电影节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真空地带,是一个浓缩的好像人们能直接联系,讲同一种语言的微观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国教育及艺术部部长让·扎伊(Jean Zay)提议在法国创建一个国际电影节。戛纳因其“阳光及美丽的景色”而当选会址。
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第一届嘎纳国际电影节,由路易·卢密耶(Louis Lumière)担任主席,但是被二战延误。1945年,法国国家文艺协会(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组织电影节;自1946起,刚创造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也联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戛纳国际电影节作为战后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文化盛事,在戛纳的旧赌场里举行。当时,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一个设有董事会的非营利组织;并在1972年变成慈善机构。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为缺乏资金戛纳电影节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举行为期两周的戛纳电影节;1951年以前是在9月举行,后来变成 5月。1968年,戛纳电影节因政治骚乱被迫中断。
最开始的时候,戛纳电影节主要是一个旅游和社交事件,更像是电影论坛而非 赛事。 几乎所有参展的电影都可获得奖项。历经多年后,随着参加者的急剧增加和新的经济后盾,戛纳电影节改变了原来的定位,逐渐演变为电影工业中最为媒体关注的年度盛事。时至今日,每年约有一千六百个媒体的四千多个记者参加戛纳电影节。 1959年“电影市场”的创建更增添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其不但提供了一个商业平台,而且为电影工业的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会晤及讨论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断发展的45年间,戛纳电影场已成为全球电影行业的主要市场。同样,在2000年创建的围绕电影宫的国际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能促进自己的文化及电影,并为他们的制片人和电影工业提供支持。
与正式提名并行的是1962年创建的“国际影评周”和1969年创建的“导演双周”。这两项活动都设有各自的竞赛单元。1978年,时任电影节总代表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金摄影机奖”(Caméra d'or),以奖励三个竞赛中的最佳影片。
戛纳国际电影节初期,是由各国选送自己的电影来参赛。1972年,总代表莫里斯·贝西(Maurice Bessy),电影节主席法伍尔·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会毅然决定戛纳电影节自此将是参赛影片提名的唯一决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围内提名参赛影片。这个决定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很快被其他的电影节效仿。 1998年,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电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电影学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发现和提携新的电影人才。自此,各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部电影被送到电影节竞选提名。
追随电影基石的构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开办的戛纳电影节官邸也是为年轻的电影人提供在国外发展自己的拍摄计划的机会并鼓励其在国际的推广。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担任戛纳电影节的总代表的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继皮尔·福娃(Pierre Viot)之后被董事会选为主席 。皮尔·福娃(Pierre Viot)从1985年到2000年担任主席,2000年成为电影基石会长。从2001年起,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由戛纳电影节总经理维若妮卡·盖拉(Véronique Cayla)及艺术总监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协助工作。
他们加强了戛纳电影节作为年度国际电影讲坛的地位。所有的电影风格、学派和类型都各得其所。无论是通过电影放映还是通过众多丰富电影节的文化、艺术活动:讨论会、表彰会、大使讲堂、音乐会、展览等,其永恒的目标是为了电影艺术的成长服务。 戛纳电影节不仅是电影产业从业人员聚会的理想场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进电影发展的艺术家的才能。历经数年,戛纳电影节以其在电影的艺术水准和商业影响之间取得的平衡著称于世。不但为展示的影片保证了一个独特的国际化的平台,而且在维护“为广泛的受众提供电影产品”的理念同时,也揭示和反映世界电影的发展和趋势。
G. 中国长春电影节的组织架构
中国长春电影节章程由中国长春电影节组织委员会于二○○八年四月发布。
第一条 中国长春电影节,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以华语故事片评奖为主,具有国际性质的电影赛事。
第二条 电影节的宗旨是:友谊、交流、发展。电影节的主题是:繁荣华语影视创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主要内容包括“金鹿奖”华语故事片评选、中外影片展映、影视论坛和其它电影文化活动。
第三条 中国长春电影节主办单位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中国长春电影节承办单位为:吉林省、长春市相关部门。
第四条 中国长春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
第五条 中国长春电影节参赛、参展影片条件:(一)选送影片必须是华语故事片。(二)参赛影片必须是中国长春电影节节期内出品的华语故事片(含数字影片)。(三)参展影片出品时间不超过五年。(四)参赛、参展影片应是全新拷贝,规格为35mm或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影片。(五)为便于中国观众观看,凡参展的外语片建议制作中文字幕。凡符合本章程标准的影片,经电影节组委会邀请,制片方或发行商同意后,皆可报名参赛、参展。对符合规定但排映档期在报名截止后的影片,可由制片方或发行商直接与电影节组委会取得联系。凡欲报名参加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奖和展映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可采取信函、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报名。组委会办公室接到报名申请后,邮寄相关材料。第六条送片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撤回已经入选的影片。选送影片的制片方、发行商或相关组织有义务确保影片与参赛参展行为的合法性。电影节组委会保证入选影片只在电影节期间的指定影院放映。参展影片放映场次最多不超过三次。
第七条 中国长春电影节参赛、参展影片的片目由电影节组委会选片小组确定,电影节组委会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奖委员会对参赛入围影片进行评奖。评奖委员会由具有一定建树和权威的知名电影专家9至11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评委7至9人。评委会负责对影片进行终评。评选结果在颁奖晚会上公布。对获奖者,电影节组委会分别颁发金鹿奖杯、奖金和证书。
第八条中国长春电影节设置下列奖项:(1)最佳华语故事片奖;(2)最佳导演奖;(3)最佳男主角奖;(4)最佳女主角奖;(5)最佳男配角奖;(6)最佳女配角奖;(7)最佳摄影奖;(8)最受群众欢迎影片奖;(9)最佳新人奖;(10)最佳音乐奖;(11)最佳数字影片奖;(12)评委会特别奖。
第九条凡参赛、参展影片,制片方或发行商应按电影节组委会规定的时间及时提供下列材料:(一)报名表、导演和主要演员艺术简历、影片内容简介、剧照、海报及其它相关资料。(二)参赛、参展影片的1/2录像带(PAL)、BTSP或激光视盘(DVD、VCD)。(三)向电影节提供电视播出的影片片段介绍(最多不超过四段,每段不超过三分钟)。
第十条电影节组委会负责拷贝、录像带、激光视盘在长春电影节期间的安全,保证版权不受侵犯。电影节闭幕后,影片拷贝随即送回。如在此期间发生丢失、损坏,电影节组委会将赔付拷贝复制的费用。
第十一条获得参赛入围资格的影片,电影节组委会将邀请影片出品人、制作人、主要演员出席电影节相关活动,并为其中两人提供从住地至长春最近路线的交通费用;电影节期间组委会指定宾馆的食宿及市内大会交通费用。
获得邀请参展资格的影片,电影节将邀请该片的导演、制片人、主要演员出席电影节相关活动,并负担其中一人在电影节期间组委会指定宾馆的食宿及市内大会交通费用。
第十二条寄往长春电影节的影片拷贝及选片使用的拷贝、录像带和激光视盘的运费、海关费、保险费由送片公司或拷贝出借人承担。电影节组委会只承担收到拷贝起至拷贝交还运输公司期间的影片保险费和拷贝的仓储费,以及拷贝寄回给送片公司的运费、保险费;不负担拷贝运抵送片公司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后的仓储费和海关费。
第十三条所有被电影节组委会邀请的参赛、参展影片拷贝按报名通知的指定地址和联系方式邮寄。参赛、参展方必须提供拷贝寄回的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
第十四条凡有关组织或人员一经报名参加中国长春电影节,即被视为承认并接受本章程。
第十五条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按相关法律裁决。
第十六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中国长春电影节组委会。
H. 中国有哪些电影节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 金鸡百花电影节每年一届,为期4天!在全国各大城市轮流举办!金鸡百花电影节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和规模最大,最专业,最具权威性的电影评奖活动!被外界誉为‘中国奥斯卡’。同时金鸡百花电影节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的电影节!
长春国际电影节
长春国际电影节(CHANGCHU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C.I.F.F),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口号是“电影搭台,经贸唱戏”,内容上集电影、文化、经济、贸易、科技、旅游于一体,艺术上强调“弘扬时代主旋律”,追求“电影文化大普及,经贸活动大丰收”和“质量高、效益好、影响大”。自创办以来,长春国际电影节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它与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并称“中国四大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上海国际电影节是经国务院批准、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同意的中国第一个的国际A类电影节,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电影节组织委员会承办。上海电影节始办于1993年10月,每两年一届。电影节宗旨是: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从第5届(2001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届。
中国珠海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每两年一届,原名“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从1996年的第二届起改为“中国珠海电影节”。1998年因中宣部整顿电影节市场而决定停办。电影节设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摄影奖等奖项,分别颁发奖杯和奖金。
中国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是个综合性质的集合概念。具体是以高校为核心,相关机构联合举办的电影文化评奖活动。目前主要以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为时间最长。此外,著名的大学生电影节还有:中国杭州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天津大学生电影节、中国上海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成都大学生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香港市政局于1977年在香港大会堂创办的综合性国际电影节,是香港最大型的电影界盛事,每年电影节为期16天,每年一次,放映超过200部新电影及多个经典回顾节目。电影节是国际电影制作协会联盟成员。自1978年起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联合会的承认与支持,规模日益扩大。主要目的是把香港变成国际电影中心地之一,密切本港与世界电影工作者间的联系与交流,并使香港电影界人士及观众了解世界影坛的发展。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
创办于1989年的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是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届。由小朋友们自己投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儿童电影。
中国国际微电影节
中国(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是当前影响力最大、参与人群最多、辐射范围最广的针对微电影创作、投资、传播的高端品牌活动之一。该微电影节立足于中国首都北京,为全球华人电影爱好者搭建一个前期创意创作、中期投资拍摄、后期展示传播的产业链式交互平台。已办3届。
I. 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组织机构
名誉主席:孙家正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
主席:胡振民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苏荣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吴新雄 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赵实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覃志刚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王文章 文化部副部长
张丕民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志今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吴贻弓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李前宽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谢铁骊 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副主席:刘上洋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余欣荣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
孙刚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胡宪 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童刚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分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康健民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主任: 胡宪 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康健民
副主任: 许柏林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雷武江 中共南昌市委副书记
周关 中共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夏潮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
韩三平 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
杨步亭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会长
曾庆淮 文化部特别巡视员
闫晓明 国家广播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主任
俞向党 江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罗慧芬 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胡子光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大众电影杂志社社长
柳秀文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尹力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冯小刚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成龙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李雪健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张会军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奚美娟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潘虹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向东 中文联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红星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
陆红实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
郭曙 南昌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李福如 中共南昌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
应学全 中共南昌市委副秘书长、市接待办主任
朱敏华 南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熊斌 中共南昌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魏运花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家旺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罗水长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力 中共南昌市委外宣办主任
胡洪水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
李敏 南昌市文联主席
熊晓武 南昌市教育局局长
杨文斌 南昌市文化局局长
王国昌 南昌市广电局局长
吴扎平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工委委员、副主任
林立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协会工作处处长 主任: 许柏林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周关 中共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俞向党 江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副主任: 胡子光
柳秀文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郭曙 南昌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李福如 中共南昌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
应学全 中共南昌市委副秘书长、市接待办主任
朱敏华 南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龚亚立 南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
熊斌 中共南昌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魏运花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家旺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罗水长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力 中共南昌市委外宣办主任
胡洪水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
李伟 中共南昌市委台办主任
陈吉炜 共青团南昌市委书记
李敏 南昌市文联主席
沈杰 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张知明 南昌市外侨办主任
叶琳 南昌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张鸿雁 南昌市市容局局长
胡焘 南昌市市政公用局局长
郑炜 南昌市园林局局长
陈以荻 南昌市财政局局长
熊晓武 南昌市教育局局长
杨文斌 南昌市文化局局长
魏国华 南昌市卫生局局长
王国昌 南昌市广电局局长
李芸 南昌市旅游局局长
马健 南昌日报社社长
吴扎平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工委委员、副主任
殷贤洪 南昌市武警支队支队长
徐伟保 南昌市消防支队支队长
熊伟 南昌旅游集团董事长
邓必刚 南昌市电影电视创作研究所所长
肖黎春 南昌市供电公司总经理 许柏林(兼)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朱敏华 南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魏运花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周建萍 中国电影家协会大型活动部主任
孙崇磊 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联络部主任
J. 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组织机构
一 主办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 支持单位
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海关总署
三 承办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四 协办单位
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制片分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进出口分公司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
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
北京市政府口岸办公室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国家安全局
北京市工商局
北京市文化局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版权局)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北京市文化行政执法总队
北京海关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中国电影博物馆
北京电影家协会
北京电影协会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广播电视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
国家大剧院
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