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视听语言的三大元素
视听语言的三大元素:
1、景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影视广告中的景为角色行动提供环境与指导。景具有本身的可视性及其内在的含义;对情节的烘托、对应、暗示、互补或伏笔等;创造一种意境,营造现实化、心理化和情绪化。
2、影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影像可以由光学设备获取,如照相机、镜子、望远镜及显微镜等;也可以人为创作,如手工绘画图像等。
3、声即语言、人声。语言指的是文字意义外的内涵,源于剧本的半成品性,由导演和演员进行后半部分的诠释。因为影视作品的表现主体是人,所以影片中的声音的表现主体也是人。
视听语言的特点:
视听语言通过镜头、色彩、构图、光线、人物语言、音响及音乐等要素影响着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只有提升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质量,才能提升影视作品的视觉张力和听觉魅力,才能让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如身临其境,更加体会到美和快乐,才能最终实现影视作品自身的价值。
『贰』 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声音的三要素指的分别是音频,音色,还有声音的音高
『叁』 电影的声音都包括什么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和画外音。人物声:话语是人物声的基础,正是由于银幕上出现了说话声才摆脱了字幕解说,结束了电影的默片时代,也正是因为银幕上的人开口说话,才使得电影更贴近生活。此外,机器、飞机、汽车、街道、车站、码头的声音也是人物声的组成部分。
『肆』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
声音的特性可由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响度
响度又称音量。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它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就同一声源来说,波幅传播的愈远,响度愈小;当传播距离一定时,声源振幅愈大,响度愈大。响度的大小与声强密切相关,但响度随声强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接近于对数关系。当声音的频率、声波的波形改变时,人对响度大小的感觉也将发生变化。
音色
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例如钢琴、小提琴和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因此,可以把音色理解为声音的特征。
音调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之一。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伍』 简述影视艺术中声音的三要素
节奏、同步(速度)、协调,只有这三样滴水不漏,才能使影视发挥的淋漓尽致。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不仅有说话、有唱、有伴奏,还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这么复杂的声音和复杂的影视,它们必须一脉相承的统一和一致,这就需要天衣无缝,所以要求声音的节奏、同步(速度)、协调必须达到与影视是夫唱妇随。
因为题中是以影视为主的内容,或者是被影视给画出了框框,所以此三要素应该和声音的三要素不是一类,或者不一样。
『陆』 影视艺术听觉语言的三要素
1.表达的方式:视觉、听觉
2.诉诸的对象——感观——感性——直觉——沉淀的经验
3.电影语言的特征: 1、 多维度、单向度 2、 极富现实感的语言 3、电影语言具有多义性、隐秘性和遍在性 4 、强大的感染力 5、开放性和深广性——活跃的,具有生命力和生长性的
4.电影语言的构成 1、画面 2、声音: 台词(对白、旁白、独白) 声响动效 (动作音响
)
『柒』 影视中的声音元素都有哪些类别构成
我们都知道,影视就是由影像和声音构成的,影视构建出的就是一个光影声色的梦幻世界。从最开始的默片时代到后来的有声时代,声音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恢复原有的声音,它还具有补充画面、渲染气氛、烘托影像等的功能。
影视中的声音,最主要的构成要素有说白、音乐和音响三大类。
整体来说,影视中的声音元素就分为以上几种类别,一种类别不会在影视中单独存在,一部影片基本都是融合了各种声音元素,从而给观众呈现出一个声色犬马、各种音效的多彩世界。
『捌』 电影声音的声音构成
电影的时空结构是通过视听因素体现出来的,因此必须将声音作为结构的一部分来设计,使它交织在结构之中。声音构成的设计应考虑几个方面:①作为主题或动机的作用;②在事件或情节发展中的作用;③在描绘环境气氛中的作用;④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⑤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⑥在节奏上的作用。
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是声源的 3种不同形式,它们都具有传达信息、刻画人物、推动事件发展以及描绘环境、 气氛、 时代、地方色彩的功能,在声音构成中,这 3种形式根据创作者的不同风格,具有互换性和谐和性。例如,影片《邻居》没有用非叙事性空间的音乐,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影片没有提供使用这类音乐的可能性,故事片不一定要模仿歌剧的模式,一定以序曲为开场,或以终曲为结尾。在影片《黑炮事件》中,使用电子琴演奏的无调性的音乐与自然音响结合成有机体,贯穿全片,表达了影片的主题和感情。例如,扔黑炮子的那场戏是大卡车声接音乐接喷气飞机的轰鸣声。在影片《小城之春》中贯穿全片的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似乎是重复了画面上的视觉动作,但是它的语调起到了视觉画面所缺少的音乐性情绪的作用。
声音在电影中的功用 在相对时空结构方面 ①声音给电影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内在运动,使它增加了内在的理性思维运动──言语及内在的感情运动──音乐。从而使电影形成更为复杂的时空结构。从叙事形式的电影来说,声音可以使情节更为复杂曲折,人物性格更为丰富和完整,思想感情和情绪更加细腻。②光波和声波均属波动现象,它们具有相同的反射、折射、干涉与衍射等性质,因此声音和光一样,是塑造电影空间的主要手段之一。③由于光波与声波的波长范围不同,衍射条件不同,声音可以使在无声电影空间中无法直接表现的、看不见的声源直接表现出来(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从而扩大了电影的空间。④声音进入电影的时空结构后,加强了镜头内的时空关系,丰富了镜头内的空间层次和涵义,同时也丰富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由于声音的出现,两种时空关系、镜头内的时空关系以及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地削弱了。⑤体现人眼视野的画框是框不住各方面传播的声音的。声音使画框内的空间和画框外的空间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电影空间连续体。⑥声音带来一个可以与事件或叙事时空同时并列的、全新的非事件或非叙事的时空(如解说词和评介性音乐),丰富了超叙事时空,从而形成同步的强调或非同步的对位,丰富了不同时空之间的变化关系。⑦在无声电影中由纯视觉因素体现出来的最小时间单位,在有声电影中又增添了声音的因素,因而使电影作品中的节奏结构成为类似复调音乐那样丰富多采和错综复杂的节奏结构。
在电影语言方面 ①声音的出现,使电影语言由纯视觉语言变为另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这种语言以直接纪录(有别于文字的间接描绘)外部的视听世界为素材,从而增强了电影的逼真感,大大削弱了无声电影时期所形成的程式。②人的视听感官不同的神经传递速度所造成的视听神经差,使过去的纯视觉语言中的视觉因素在视听语言中改变了性质。③视觉因素不再承担表现声音的作用。④音乐摆脱了为视觉伴奏的从属地位,成为和其他因素具有同等价值的表现因素。⑤“无声”由原来无声电影存在的条件变为视听语言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如同乐曲中的休止符。
『玖』 电影声音指什么
电影编剧在重视电影的视觉造型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声音的描写,应当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电影中的声音应包括3个方面:人声、音响和音乐。这三个方面,都是电影剧作者在用文字塑造银幕形象时必须考虑到并处理好的。电影剧作者应使声音成为剧作的元素。
人声主要是指人物语言,另外还有喘息声、呼吸声以及群众场合中的嘈杂人声、交谈声等等。如果编剧能够考虑到上述种种人声的运用,自然会有助于创造出真实环境中的气氛来。
音响在整个电影声音中是占比重最大的一种,一般来说,它约占声音总和的2/3,这不仅意味着观众从一部影片中获得的音响艺术感受最多,而且也意味着它所能起到的艺术功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为显示环境的真实,火车汽笛声能把人带进候车室,上课的铃声使人感觉到已置身于教室之中……创作者往往利用观众的听觉经验,选择具有特征性的音响来充分展示环境空间。
声音中的另一个元素是音乐。音乐是最善于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表现节奏的。因此,电影音乐也就成为电影在叙述故事、表现情绪、完成影片节奏等方面的有力手段。电影音乐基本上分为2大类:一是故事内的音乐,二是画面空间外的音乐,又称表现性音乐,或假定性音乐,具体来说,这类音乐不是画面中的人物发出的,而属于画面外的音乐。
『拾』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1、响度(loudness):
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
2、音调(pitch):
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
3、音色(Timbre):
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调。由于不同对象材料的特点,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音色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但波形就是把这种抽象和直观的性能。波形因音调而异,不同的音调可以通过波形来区分。
(10)电影声音的三大要素扩展阅读:
响度、音调和音色被称为声音三要素的原因:
由于人耳听觉系统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类对它的生理结构和听觉特性还不能从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释清楚。所以,对人耳听觉特性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在心理声学和语言声学。 人耳对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范围称为声域。
在人耳的声域范围内,声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应、高频定位等特性。
其中响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物理量的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三要素”;而在多种音源场合,人耳掩蔽效应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声学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