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四大皆空”“色即是空”
“四大皆空”的解释常见的有:1、“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增补本)2、“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3、“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成语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版)4、“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
色:泛指人世间的物质与人的欲望。
色即是空:即是人世间一切物质的东西与欲望只不过是虚幻的东西罢了 死了以后就什么也没有。
转载
B. 什么叫四大皆空怎么做到四大皆空
四大,唯梅子大哥已经讲了,是物质世界的属性,也就是地大(固体)、.水大(液体)、.风大(气体)、火大(温度)。
但是这里有个误区,所谓的地、水、风,并不是简单以物质的形态来归类的,这是物质的属性,而不是指物质本身。就比如中国的五行,也不是仅指五种物质一样,他们所表现的都是物质的“特性”。
地或固体,是膨胀的元素,由于这种膨胀的元素,客观物体就占据了空间。
水或液体是凝聚元素。正因为这种特性的元素,物质的微粒才能凝聚起来而不致散开。
火是暖的元素。这种元素成熟、加强和对其余三大种传热。一切有情的活力和植物的存在,是由于这种元素的力量。
风是动的元素,它是“位移”的意思。这也是相对的。知道一样东西移动了,我们需要定一个点作为固定的目标,从固定点来丈量位移。但是,在宇宙间,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所以,所谓稳定,也是动的元素。
由坚、湿、暖、动四种形式,构成了物质世界。
佛法所说“空”,指的是“空性”,也即无常、无我的特性,是认识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造就世界的一种行为,更不是指世界产生或者发展的本源。空不是指虚无,不是指没有,而是指永恒的变化。对于“空”,佛法最基本的理解是从变异、无常的表现来理解。《阿含经》中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就是说由于各种事物、各种事物的表现都是无永恒无常态的变动的,所以说有生死、有变异而出现种种“苦”。这种无常变化和相互影响,就是佛教“缘起”概念的本来。
综上,四大皆空,简单来说是物质世界的种种表现、种种享受,都是不能永恒的,都是变化的,所以一切都不能执著在“我”的认识和见解中,都是变化和发展中的现象表现,不代表事物的真实面目。
C. 抖音上的我已成佛四大皆空是怎么制作的
用爱剪辑里面的视频剪辑做的,新手小白用爱剪辑。
D.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印度古代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称为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谓地、水、火、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
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则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
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则是指物态的现象,并非根本元素。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然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而“四大皆空”也有指地、火、风、水四种毁灭世界的方式。使之空无一物,即非常直观的告诉世人现存的物质也是会被“四大”所空,也就是指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