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
欧洲三大电影节:
柏林(德国)
--------金熊奖
戛纳(法国)
--------金棕榈奖
威尼斯(意大利)-----金狮奖
B. 欧洲三大电影节有什么不同之处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威尼斯电影节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发掘了一大批新兴的欧洲电影人。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部分。戛纳电影节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影作品的质量。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最有声望的天才电影集合地。强大的媒体宣传确保入选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观众推介。电影节还可使创作者与众多买主接触,展示自己的影片。电影节的内容由电影节理事会在外国影片、法国影片和短片三个委员会的帮助下确定。电影节成立一个由10位艺术家组成的评委会,按照某种规则为影片评奖。 柏林电影节:Berlinale(德文全称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简称IFB)又称柏林影展,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列为国际三大电影节;是世界四大艺术电影展之一(德国柏林影展、意大利威尼斯影展、法国戛纳影展、俄国莫斯科影展)。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 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C.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与奥斯卡金像奖表彰和喜好的作品侧重点不同,主要表现在:
1.三大电影节基于全球,入围电影、导演、演员可以来自世界各地,没有地域限制。而奥斯卡奖作为美国国家电影艺术最高奖,表彰的电影和影人主体基于美国本土,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而在奖项入围和评选上有轻视东方作品和演员的特点。所以前者是国际电影节,后者是国家级颁奖礼,属于截然不同的性质。
2.三大电影节作为全球数以百计的电影节的代表,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获奖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关注度、高知名度,个性和创新是三大电影节鼓励的重要方向,力求通过世界各地电影的彼此交流,达到推进电影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奥斯卡奖重视影片的政治和商业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关注度以及符合美国主体政治意识是获奖的重要参考,由于这种市场指标,获奖作品中的商业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奥斯卡奖也因此成为世界关注度最高的电影奖。由于美国好莱坞百年来的深厚积累以及其本身先进的电影工业和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优势,奥斯卡奖仍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电影和中国影人开始走向国际,许多优秀影片和电影人开始受到世界影坛的关注。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前身)最佳影片金熊奖,成为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最高奖的作品,随后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金狮奖,1989)、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金狮奖,1992)、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金棕榈奖,1993)、谢飞导演的《香魂女》(金熊奖,1993)、李安导演的《喜宴》(金熊奖,1993)等先后在三大国际电影节斩获最高奖。演员方面,1992年张曼玉凭借《阮玲玉》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位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仅仅半年后,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一举摘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1994年葛优凭借《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帝,同年夏雨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帝,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威尼斯影帝。翌年萧芳芳凭借《女人四十》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第一次在国际影坛大放光彩的时期,优秀影片和优秀演员不断涌现,短短五、六年间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获得国际大奖,且有五部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喜宴》和《饮食男女》)在这一时期先后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90年代后期起华语电影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后开始面临许多严峻挑战。2000年,巩俐受邀担任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成为首位在欧洲三大节电影节担任评委会主席的华人,仅仅两年之后巩俐再次受邀担任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成为威尼斯电影节史上的第一位来自亚洲的评委会主席。此后张艺谋和李安两位导演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担任第64届和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王家卫也担任了柏林、戛纳(华人首位)两大国际电影节主席。在新世纪后,共有巩俐、张艺谋、李安、王家卫四位跻身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主席。
就华语电影本身来说,虽然不乏有《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这样的影片拿下金狮奖、金熊奖等国际大奖。但一方面自身的电影产业急待变革,另方面迫切需要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电影技术和电影风格,如3D电影、新派武侠等都是中国影人探索的方向。自2002年张艺谋转型指导的国产商业大片《英雄》上映后,中国的电影票房记录被屡屡刷新,每年持续走高。但同时华语电影的质量却不能满足大众的期望和需求,而自《英雄》拉开中国商业大片的序幕后,华语电影反而呈现与国际影坛渐行渐远的趋势,不但十年来再无影片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中也是斩获甚微。如今的中国电影整体上与欧美电影产业存在差距,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期盼与世界电影同步诞生的中国电影能够越走越远,有朝一日不必再以获取西方肯定和西方电影奖做为高成就的标准。
D. 奥斯卡金像奖和欧洲三大电影奖项哪个最具影响力
首先,奥斯卡金像奖是最有影响力的。奥斯卡金像奖与欧洲三大电影节被称为世界四大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四大电影奖。
其中奥斯卡是最为世人所瞩目的电影节。奥斯卡奖注重影片的政治和商业因素,三大电影节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而欧洲三大电影节特色各异,当中戛纳电影节是市场交易量最大、国际影响力最高的电影节(最顶尖),柏林电影节注重思想性和社会性(最严肃),威尼斯电影节则是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最悠久)。
E. 欧洲三大电影节各自特点是什么 ,他们选片品味有何区别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节,每年八月至九月在丽都岛举行。最高荣誉奖是金狮奖,聚焦于各国电影实验者。威尼斯电影节的宗旨是为严肃的艺术服务,由此可见他们的态度有多么认真了。威尼斯电影节支持创新,对于那些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是大大支持的。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威尼斯电影节孕育了很多世界电影大师。
其实这三大电影节的品味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们的宗旨是不一样的。他们没有地域限制,入围电影、导演、演员都可以来自世界各地。三大电影节虽然初衷不同,但是他们都不看重高关注度、高知名度、高票房,个性和创新是他们的口味。这一点奥斯卡电影节就不同了,它比较看重商业和政治因素。
F. 欧洲三大影展有什么
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克金狮奖
来历含义:
1932年“开张”的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它比戛纳电影节早14年,比柏林电影节早19年。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初的两周里,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影坛的焦点。
一开始,影节主要奖项分为“最佳外国片”、“最佳意大利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没有固定的评审委员会,由观众投票选出喜欢的电影和演员,结果千奇百怪,连米老鼠都上了最佳男主角的选票。
威尼斯电影节一度被法西斯政府控制,奖杯叫“墨索里尼杯”。威尼斯电影节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在1946年重新开办之后。法国电影大师让.雷诺阿的《南方人》获得“最佳国际影片奖”。而此后《曼侬》、《王子复仇记》纷纷获奖,显示了电影节不凡的艺术气息。1949年,电影节正式将最高奖项“最佳国际影片”更名为“圣马克金狮奖”;1953年撤了“最佳意大利电影”,增设了“圣马克银狮奖”,显示了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化和艺术化的雄心。
历史影响:
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
威尼斯电影节最大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冒险精神,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评判标准为“艺术性”。威尼斯电影节以“新、奇、快”发掘导演而著称,被称做“电影大师的摇篮”。它挖掘过黑泽明、沟口健二、萨蒂亚吉特.雷伊这些亚洲电影泰斗。1951年对黑泽明的《罗生门》授奖,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点对准东方电影。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来历含义:
柏林国际电影节与坎城影展及威尼斯影展合称国际三大影展,于1951年在东西两大交界的西柏林创立。最初于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间展开,自 1978年起,改在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举办,影展时间为期2周。由于柏林市徽为熊,柏林影展的大奖便称为金熊奖。影展除竞赛部份外,另有非竞赛影片及青年电影以及各项回顾展。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奖项设置: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 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历史影响:
柏林电影节对东西方电影的对话,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来历含义:
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康城电影节或坎城电影节,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与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电影节始于1946年,于每年春季在法国南方小城戛纳举行。电影节在1948年、1949年曾停办两次,在1968年因为法国的五月风暴又中断一次。
电影节设立多个奖项,其中最高奖项在1957年之前为“金鸭奖”,1957年起开始改为“金棕榈奖”,这也是每年国际电影界相当重要的奖项。另外评委会特别奖也是电影节比较重要的奖项。
G.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评审介绍
三大电影节不同于奥斯卡、英国学院奖等等颁奖礼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采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评奖。每一个竞赛单元均设有独立的“评委会主席”和“评委会成员”,以主席领导并在10人以下,通常邀请电影圈、文学界的权威人士,他们将在讨论和论证中决定奖项的归属。以下是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的相关资料。
截至2015年,在三大电影节中至少担任过两个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的电影人分别如下: 影人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雷内·克莱尔 1957 1974 马塞尔·卡内 1982 1956 让娜·莫罗 1975 1995 1983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1983 2013 1990 罗曼·波兰斯基 1996 1991 埃托尔·斯科拉 1998 1988 米洛斯·福尔曼 2000 1985 丽芙·乌曼 2001 1984 大卫·林奇 1994 2002 巩俐 2002 2000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1999 2005 维姆·文德斯 2008 1989 昆汀·塔伦蒂诺 2010 2004 南尼·莫莱蒂 2001 2012 王家卫 2006 2013 简·坎皮恩 1997 2014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20112015 截至2015年,担任过评审团主席(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人共四位:巩俐、王家卫、张艺谋、李安;担任过全部三大国际电影节评委(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人共三位:陈凯歌、巩俐、张曼玉。
威尼斯电影节:
历届华人评委会主席:巩俐(2002)张艺谋(2007)李安(2009)
历届华人评委会成员:谢晋(1989)陈凯歌(1993)张曼玉(1999)许鞍华(2003)徐枫(2004)阿城(2005)杜琪峰(2008)陈可辛(2012)姜文(2013)陈冲(2014)侯孝贤(2015)
戛纳电影节:
历届华人评委会主席:王家卫(2006)
历届华人评委会成员:巩俐(1997)陈凯歌(1998)杨德昌(2001)杨紫琼(2002)姜文(2003)徐克(2004)吴宇森(2005)章子怡(2006)张曼玉(2007)舒淇(2009)施南生(2011)杜琪峰(2011)李安(2013)贾樟柯(2014)
柏林电影节:
历届华人评委会主席:巩俐(2000)王家卫(2013)
历届华人评委会成员:黄宗江(1983)陈凯歌(1989)张艾嘉(1992)张艺谋(1993)徐枫(1994)斯琴高娃(1995)蔡明亮(1995)陈冲(1996)许鞍华(1996)宁瀛(1997)张曼玉(1997)张国荣(1998)李卓桃(1998)杨紫琼(1999)谢飞(2001)白灵(2005)施南生(2007)舒淇(2008)王颖(2009)余男(2010)梁朝伟(2014) (部分,仅摘取2000年及以后) 年份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2000 巩俐 吕克·贝松 米洛斯·福尔曼 2001 比尔·麦肯尼克 丽芙·乌曼 南尼·莫莱蒂 2002 米拉·奈尔 大卫·林奇 巩俐 2003 阿托姆·伊戈扬 帕特里斯·夏侯 马里奥·莫尼切利 2004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昆汀·塔伦蒂诺 约翰·保曼 2005 罗兰·艾默里奇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丹提·费瑞提 2006 夏洛特·兰普林 王家卫 凯瑟琳·德纳芙 2007 保罗·施拉德 斯蒂芬·弗雷斯 张艺谋 2008 科斯塔·加华斯 西恩·潘 维姆·文德斯 2009 蒂尔达·斯文顿 伊莎贝尔·于佩尔 李安 2010 沃纳·赫尔佐格 蒂姆·伯顿 昆汀·塔伦蒂诺 2011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罗伯特·德尼罗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2012 迈克·李 南尼·莫莱蒂 迈克尔·曼 2013 王家卫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2014詹姆斯·沙姆斯简·坎皮恩亚历山大·德斯普拉2015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科恩兄弟阿方索·卡隆2016梅丽尔·斯特里普乔治·米勒
H. 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名字及其奖项名字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金熊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
I. 2017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举办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行。
戛纳电影节于每年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
柏林电影节于每年2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因举办时正值寒冬而显得格外特别。
J.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获奖名单
双金导演是指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至少拿下两座不同的最高奖的导演(金狮奖起于1949年、金棕榈奖起于1955年,金熊奖起于1952年,在此以前因评选不规范、名称不统一、含金量偏低、以及处于混沌期而不计入): 金狮金棕榈金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64 红色沙漠1967 放大1961 夜罗伯特·奥特曼1993 人生交叉点1970 陆军野战医院1976 西塞英雄谱亨利·乔治·克鲁佐1949 情妇玛侬1953 恐惧的代价卢奇诺·维斯康蒂1965 北斗七星1963 豹路易斯·布努埃尔1967 白日美人1961 维莉迪安娜弗朗西斯科·罗西1963 城市上空的魔掌1972 马蒂事件萨蒂亚吉特·雷伊1957 大河之歌1973 遥远的雷声黑泽明1951 罗生门1980 影武者路易·马勒1980 大西洋城
1987 再见孩子们 1956 沉默的世界让-吕克·戈达尔1983 芳名卡门1965 阿尔法城约翰·卡萨维茨1980 葛洛莉1984 爱的激流维姆·文德斯1982 事物的状态1984 德克萨斯的巴黎埃曼诺·奥尔米1988 圣洁酒徒的传奇1978 木屐树科斯塔·加华斯1982 大失踪1990 八音盒张艺谋1992 秋菊打官司
1999 一个都不能少 1988 红高粱罗曼·波兰斯基2002 钢琴家1966 荒岛惊魂迈克·李2004 维拉·德雷克1996 秘密与谎言李安2005 断臂山
2007 色·戒 1993 喜宴
1995 理智与情感 泰伦斯·马力克2011 生命之树1999 细细的红线保罗·塔维安尼
维托里奥·塔维安尼 1977 我父我主2012 凯撒必须死贾法·帕纳西2000 生命的圆圈2015 出租车吉安弗兰科·罗西2013 罗马环城高速2016 海上火焰 最高奖大满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夜》柏林金熊(1961)
《红色沙漠》威尼斯金狮(1964)
《放大》戛纳金棕榈(1966) 罗伯特·奥特曼《陆军野战医院》戛纳金棕榈(1970)
《西塞英雄谱》柏林金熊(1976)
《人生交叉点》威尼斯金狮(1993) 最佳导演大满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狂野之爱》戛纳最佳导演(2002)
《血色将至》柏林最佳导演(2008)
《大师》威尼斯最佳导演(2012) 二等奖大满贯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1964年《马太福音》威尼斯评审团大奖
1971年《十日谈》柏林评审团大奖
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纳评审团大奖 张艺谋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银狮奖
1994年《活着》戛纳评审团大奖
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柏林评审团大奖 最佳男演员大满贯 杰克·莱蒙1979《中国综合症》戛纳影帝
1981《奉献》柏林影帝
1982《大失踪》戛纳影帝
1992《大亨游戏》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
1997《可人儿》戛纳影帝
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
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最佳女演员大满贯 朱丽叶·比诺什1993《蓝》威尼斯影后
1997《英国病人》柏林影后
2010《合法副本》戛纳影后 朱丽安·摩尔2002年《远离天堂》威尼斯影后
2003年《时时刻刻》柏林影后
2014年《星图》戛纳影后 终身成就奖满贯让娜·莫罗1992年终生成就金狮奖
2000年终生成就金熊奖
2003年终生成就金棕榈奖 主演最高奖满贯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纳金棕榈奖
1961年《夜》柏林金熊奖
1962年《家庭日记》威尼斯金狮奖 巩俐1987年《红高粱》柏林金熊奖
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狮奖
1993年《霸王别姬》戛纳金棕榈奖 评委会主席大满贯:暂无 “双料帝后”是指在三大电影节中拿下两座不同最佳演员奖的男女演员(一切以官网为准 ): 影星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杰克·莱蒙1992 大亨游戏1979 中国综合症
1982 大失踪 1981 奉献西恩·潘1998 浮世男女
2003 21克 1997 她是如此可爱1996 死囚漫步朱丽叶·比诺什1993 蓝2010 合法副本1997 英国病人朱丽安·摩尔2002 远离天堂2014 星图2003 时时刻刻贝蒂·戴维斯1937 艳窟泪痕1951 彗星美人安娜·玛妮雅妮1947 安吉莉娜1958 暴风雨让·迦本1951 黑夜是我的王国
1954 金钱不要碰 1959 流浪汉阿尔基麦迪
1971 猫 弗雷德里克·马奇1952 推销员之死 1960 风的传人雪莉·麦克雷恩1960 桃色公寓
1988 琴韵动我心 1959 凤求凰
1971 绝望的性格 索菲亚·罗兰1958 黑兰花1961 烽火母女泪伯特·兰卡斯特1962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1956 空中飞人詹姆斯·斯图尔特1959 桃色血案1962 渡假留香毕比·安德森1958 生命的门槛1963 情人让·路易·特兰蒂尼昂1969 焦点新闻1968 说谎的人西蒙·西涅莱1959 上流社会1971 猫米歇尔·皮寇利1980 虚无缥缈1982 奇妙事件汉娜·许古拉1983 皮耶拉的故事1979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阿尔伯特·芬尼1963 汤姆·琼斯1984 化妆师吉昂·马利亚·沃隆特1983 马里奥·里奇之死1987 莫罗事件伊莎贝尔·于佩尔1988 女人韵事
1995 冷酷祭典 1978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
2001 钢琴教师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1989 现在几点钟1970 匹萨一角
1987 黑眼睛 伊莎贝拉·阿佳妮1981 迷恋1989 罗丹的情人霍利·亨特1993 钢琴课1988 广播新闻保罗·纽曼1958 炎热的夏天1995 大智若愚梅丽尔·斯特里普1989 黑暗中的呐喊2003 时时刻刻张曼玉2004 清洁1992 阮玲玉海伦·米伦2006 女王1984 恩怨情天
1995 疯狂的乔治王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2008 切·格瓦拉2001 毒品网络哈维尔·巴登2000 夜幕降临前
2004 深海长眠 2010 美错布鲁斯·邓恩2013 内布拉斯加1983 冠军季节汤姆·康特奈1964 国王与国家2015 四十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