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新好莱坞电影
新好莱坞电影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②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对电影有着一套成熟的商业文化运作模式。电影在好莱坞,是一条欲望的生产和满足的文化流水线。在多年摸打滚爬的历练中,好莱坞掌握了一套“勾兑”大片、名片和“奥斯卡”影片的酿造秘方,就像可口可乐神秘的“7X”秘方一样,它能使普通的碳酸水与众不同、身价倍增,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可口”和“可乐”。虽然好莱坞的这个配方是个高度机密,但里面至少含有这样一些基本元素:欲望、爱情、自由、正义、神话和美国梦等等,这些我们在几乎每一部好莱坞大片里都能找到。事实上,这个神秘的配方才是好莱坞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它作为全球“梦工厂”和“印钞机”的最大源泉。
凭借着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好莱坞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的传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交融沟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观众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随之多元化。好莱坞追求欲望和利润的痴心脚步已经越来越追不上观众变心的翅膀了,他们渴望有更新颖、更奇异的视觉体验来刷新自己的艺术期待,满足自己高企的审美预期。他们急切地需要世界题材来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盈利能力的新边疆。现在,这只文化大鳄开始向世界张开了大口,在世界各国开设“灌装分厂”,开始梦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样的运作策略和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公司有着惊人的相似。
影视资源的枯竭和观众审美疲劳带来的焦虑,是好莱坞“文化入侵”其他国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欲望工厂”的生产要得以延续,最重要的就是新奇。这不仅仅指电影拍摄技巧和电影明星的不断更新。经过一个世纪的生产,西方市场出现了原料紧缺的状况,好莱坞曾尝试向太空、史前和未来等幻想空间进军,虽然也取得了类似于《星球大战》、《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但卡通和动漫带来的冲击令它如芒在背,不敢大意。于是,到异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寻找宝藏,寻找新的欲望原料,成了好莱坞的新战略。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东方,盯住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好莱坞来了,留给我们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会被美国人演绎成什么样子?他们将会“戏说”还是“正说”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其实,欲望也好,想象也好,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他们是好莱坞,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们将会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传统的民族题材,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首先,他们不会“正说”,其次他们也不会“戏说”——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们的文化理解——但他们会“西说”,将一个东方的、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美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
以此前运作的《花木兰》为例,动画片《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中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典型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没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兰,而非传说中的花木兰。是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演绎装进了这个名叫“花木兰”的瓶子里,然后大声吆喝着,出口到中国来大赚其钱。这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孩子们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孙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国经典完成“西说”时,中国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图将会是怎样的图景?
面对好莱坞的文化入侵,这其实才是最令人心惊和担忧的。
与好莱坞咄咄逼人的文化扩张相比,国内影视人还沉迷在“戏说”版的宫廷戏、模式化的“警匪剧”等的制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艺术想像力苍白无力,进取心和创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对这些已经融入我们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资源,我们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与国外艺术家们对中国传说题材的热衷的态度相比,着实令我们的艺术家们汗颜。
此外,与国外同类的艺术作品相比,国内的历史传说影视作品,大多流于机械和呆板,在思想深度和创意力度方面明显有缺失。如《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膑与庞涓之间的斗智并没有很浓的“兵法”味,倒是在其中穿插了不少香艳的爱情故事,波澜壮阔、波谲云诡的智勇谋略淹没在浓厚现代味的情感纠葛中,令人失望。创作思维的落后和想像力的缺失,以及对待历史题材的创作态度,这些应该是好莱坞抢拍中国题材影视剧带给国内同行们的一个重要警示和启迪。
好莱坞挖掘的虽然是中国的历史题材,但着意的却是未来的市场和文化传播。明白了好莱坞的真相,我们才能把握现在,为自己赢得可能和希望。
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这是时代的现实图景,但是如何让延续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如何接续传统文化传承的这根千年文脉,增进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国民的文化认同,让中华民族向世界亮出自己独特的民族旗帜,这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③ 说说看好莱坞电影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一说到电影,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美国好莱坞。这也难怪,据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票房TOP10里,美国电影就占了9席!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是影迷,却没看过好莱坞电影,那就好比来北京没登长城,去西安没吃羊肉泡馍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④ 简述好莱坞电影美学特点及其对世界电影发展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自诞生后不久就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霸主,活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经典好莱坞电影基本成型于上世纪十年代。当时观众的欣赏口味偏向于古典叙事风格,有声技术的运用也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由好莱坞巨鳄麦克•塞纳特创造的制片厂制度客观上要求电影必须以迎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的被大众所熟悉的戏剧化美学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类型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被克拉考尔称为迎合观众“深层集体心理”的影片,通过程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据了观众的视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类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化”的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颂扬、推崇那种粗犷的个人主义和适者生存的精神,体现着善必胜恶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国影坛上长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摄于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西部片的特征,或者说是体现了经典好莱坞时期影片的特征。
《正午》讲述的是小镇警长凯恩即将离任,并在当天迎娶未婚妻。就在两人的婚礼进行当中,凯恩被告知被自己抓捕的恶棍已经出狱,并极有可能在一个多小时后联合另外两名枪手回镇上报仇。面对危险时刻,镇上人人自保,不肯向凯恩伸出援手。凯恩在心灰意冷中无奈迎战,并侥幸获得胜利。最后凯恩将警徽扔在地上,在小镇居民尴尬的目光中与未婚妻离开了小镇。影片的叙事极其符合经典好莱坞时期奉行的古典主义叙事,即三一律叙事。影片发生在一个较为封闭的西部小镇;时间精确地被得到控制(甚至片中时间就等同于片外观影时间);剧情流程也是标准的开端到结局,且恰到好处。《正午》追求情节性与完整性,使用封闭式的故事结构,建立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虚构的物化世界,并生动地刻划出警长凯恩这个有血有肉的硬汉形象,上述的所有元素均是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风格的标签。《正午》上映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次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四项大奖。
然而,《正午》虽然在很多方面有着经典好莱坞的影子,但它决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经典好莱坞电影。事实上这部拍摄于1952年的影片在好莱坞发展史中扮演着新旧两时期转折点的角色。《正午》中最明显异于传统好莱坞影片的莫过于对凯恩这个形象的塑造。传统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着绝对的正义与公理,而凯恩在影片中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小镇居民不肯帮助这个曾经保卫他们的警长,使得凯恩的对立方不仅是恶棍,甚至还包括了小镇居民。影片对凯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与行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从。《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过于类型化,对以往的警长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颠覆,影片还放弃了西部片一贯的大团圆结局,选择了凯恩扔掉警徽离开小镇作为结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
《正午》拍摄于1952年,而这恰是好莱坞黄金时期刚刚结束的时间,好莱坞随之进入了一段困顿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后工业化、后社会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会艺术思潮泛滥。这些新思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取向和接受程度。电影的观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的风格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五十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影坛,加速了好莱坞电影的变化。于是以亚瑟•佩恩的《邦尼与克莱德》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应运而生,也拉开了新好莱坞时期的序幕。
1999年萨姆•门德斯的《美国美人》即是一部典型的新好莱坞电影。影片围绕42岁的美国中产阶级莱斯特和他身边人们的生活展开,其中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许多问题,是一部充斥着黑色幽默与辛辣讽刺的影片。影片塑造了莱斯特这个当代美国的边缘英雄形象。从《正午》中的警长凯恩到《美国美人》中的莱斯特,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归根结底他们都还是英雄,只是经过时间的变迁,英雄已经从捍卫美国传统价值观中的正义、善良、勇敢的保护神,变化成在畸形社会重压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灰色生活中的另类叛逆者。莱斯特虽然在片中有着许多负面描写,但是他却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影片为莱斯特的行为作了有力的解释,使人能够认同他的境遇,而他在社会压力下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观影者潜在的反叛心理。《美国美人》中这种假贬实褒的处理是新好莱坞时期描写人物的典型手法。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恶分明的类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新好莱坞注重人物的立体化与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层次与深度。
《美国美人》淡化了戏剧化叙事,或者说是将戏剧冲突进行了分散。《正午》中一个主要矛盾贯穿始终的叙事方式在《美国美人》中嬗变为几个矛盾事件并行发展:中年危机,社会压力,毒品问题,青少年问题……影片从这些美国社会问题入手,以网状结构代替了传统的线性结构,推动着这个关于“美国的美”的故事向前发展,直达高潮。《美国美人》代表着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即在继承好莱坞善于讲故事传统的基础上,将影片的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为影片融入真实性与社会性,使好莱坞电影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会意义与深度。
新好莱坞电影还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欧洲艺术电影的处理方法被用于好莱坞电影中。《美国美人》对于镜头、色彩、光线等细节的处理精彩而独特,颇具作者电影的风采。而影片中传达出的对于社会的关注也传承了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的血液。
从《正午》到《美国美人》,从经典时期到新时期,电影在好莱坞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形象或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一套手法在当代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而更善于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新好莱坞电影却悄然占据了观众的视线。《美国美人》在7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大奖,这说明新好莱坞电影已从当年的边缘逐渐成为主流。好莱坞电影通过自身的调整完成了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至今仍雄踞世界电影工业金字塔的顶端,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⑤ 新好莱坞电影的电影简介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美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或迟或早地都在产生着新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的变化。虽然,这一变化在今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⑥ 好莱坞电影美学特点及其对世界电影发展的影响。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 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 “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坞制片制度的产物,它从商业和票房的角度进行影片生产,并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电影创作方法。
类型片的主要特征体现为:
1.情节公式化2.人物定性化3.银幕叙事标准化(类型片大都采用单一的线性结构,以时空转换为顺序,以事件发展为线索,较少使用闪回,交叉蒙太奇手法,而着重讲述单向发展的故事)4.视觉形象图解化(如古堡或塔楼象征危险,幽暗的森林隐藏着灾难,实验室里汩汩作响的试管则孕育着罪恶等)
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代的发展经历了形成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其复兴期则出现在新好莱坞时代。经典好莱坞的类型片包括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恐怖片等。
50年代到60年代,由于电视产业的发展以及其他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方面的原因,经典好莱坞的类型片出现了衰退。
好莱坞电影自诞生后不久就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霸主,活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经典好莱坞电影基本成型于上世纪十年代。当时观众的欣赏口味偏向于古典叙事风格,有声技术的运用也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由好莱坞巨鳄麦克•塞纳特创造的制片厂制度客观上要求电影必须以迎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的被大众所熟悉的戏剧化美学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类型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被克拉考尔称为迎合观众“深层集体心理”的影片,通过程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据了观众的视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类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化”的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颂扬、推崇那种粗犷的个人主义和适者生存的精神,体现着善必胜恶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国影坛上长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摄于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西部片的特征,或者说是体现了经典好莱坞时期影片的特征。
《正午》讲述的是小镇警长凯恩即将离任,并在当天迎娶未婚妻。就在两人的婚礼进行当中,凯恩被告知被自己抓捕的恶棍已经出狱,并极有可能在一个多小时后联合另外两名枪手回镇上报仇。面对危险时刻,镇上人人自保,不肯向凯恩伸出援手。凯恩在心灰意冷中无奈迎战,并侥幸获得胜利。最后凯恩将警徽扔在地上,在小镇居民尴尬的目光中与未婚妻离开了小镇。影片的叙事极其符合经典好莱坞时期奉行的古典主义叙事,即三一律叙事。影片发生在一个较为封闭的西部小镇;时间精确地被得到控制(甚至片中时间就等同于片外观影时间);剧情流程也是标准的开端到结局,且恰到好处。《正午》追求情节性与完整性,使用封闭式的故事结构,建立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虚构的物化世界,并生动地刻划出警长凯恩这个有血有肉的硬汉形象,上述的所有元素均是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风格的标签。《正午》上映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次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四项大奖。
然而,《正午》虽然在很多方面有着经典好莱坞的影子,但它决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经典好莱坞电影。事实上这部拍摄于1952年的影片在好莱坞发展史中扮演着新旧两时期转折点的角色。《正午》中最明显异于传统好莱坞影片的莫过于对凯恩这个形象的塑造。传统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着绝对的正义与公理,而凯恩在影片中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小镇居民不肯帮助这个曾经保卫他们的警长,使得凯恩的对立方不仅是恶棍,甚至还包括了小镇居民。影片对凯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与行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从。《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过于类型化,对以往的警长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颠覆,影片还放弃了西部片一贯的大团圆结局,选择了凯恩扔掉警徽离开小镇作为结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
《正午》拍摄于1952年,而这恰是好莱坞黄金时期刚刚结束的时间,好莱坞随之进入了一段困顿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后工业化、后社会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会艺术思潮泛滥。这些新思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取向和接受程度。电影的观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的风格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五十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影坛,加速了好莱坞电影的变化。于是以亚瑟•佩恩的《邦尼与克莱德》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应运而生,也拉开了新好莱坞时期的序幕。
1999年萨姆•门德斯的《美国美人》即是一部典型的新好莱坞电影。影片围绕42岁的美国中产阶级莱斯特和他身边人们的生活展开,其中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许多问题,是一部充斥着黑色幽默与辛辣讽刺的影片。影片塑造了莱斯特这个当代美国的边缘英雄形象。从《正午》中的警长凯恩到《美国美人》中的莱斯特,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归根结底他们都还是英雄,只是经过时间的变迁,英雄已经从捍卫美国传统价值观中的正义、善良、勇敢的保护神,变化成在畸形社会重压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灰色生活中的另类叛逆者。莱斯特虽然在片中有着许多负面描写,但是他却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影片为莱斯特的行为作了有力的解释,使人能够认同他的境遇,而他在社会压力下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观影者潜在的反叛心理。《美国美人》中这种假贬实褒的处理是新好莱坞时期描写人物的典型手法。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恶分明的类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新好莱坞注重人物的立体化与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层次与深度。
《美国美人》淡化了戏剧化叙事,或者说是将戏剧冲突进行了分散。《正午》中一个主要矛盾贯穿始终的叙事方式在《美国美人》中嬗变为几个矛盾事件并行发展:中年危机,社会压力,毒品问题,青少年问题……影片从这些美国社会问题入手,以网状结构代替了传统的线性结构,推动着这个关于“美国的美”的故事向前发展,直达高潮。《美国美人》代表着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即在继承好莱坞善于讲故事传统的基础上,将影片的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为影片融入真实性与社会性,使好莱坞电影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会意义与深度。
新好莱坞电影还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欧洲艺术电影的处理方法被用于好莱坞电影中。《美国美人》对于镜头、色彩、光线等细节的处理精彩而独特,颇具作者电影的风采。而影片中传达出的对于社会的关注也传承了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的血液。
从《正午》到《美国美人》,从经典时期到新时期,电影在好莱坞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形象或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一套手法在当代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而更善于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新好莱坞电影却悄然占据了观众的视线。《美国美人》在7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大奖,这说明新好莱坞电影已从当年的边缘逐渐成为主流。好莱坞电影通过自身的调整完成了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至今仍雄踞世界电影工业金字塔的顶端,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⑦ 好莱坞电影的变化
好莱坞电影自诞生后不久就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霸主,活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经典好莱坞电影基本成型于上世纪十年代。当时观众的欣赏口味偏向于古典叙事风格,有声技术的运用也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由好莱坞巨鳄麦克•塞纳特创造的制片厂制度客观上要求电影必须以迎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的被大众所熟悉的戏剧化美学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类型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被克拉考尔称为迎合观众“深层集体心理”的影片,通过程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据了观众的视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类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化”的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颂扬、推崇那种粗犷的个人主义和适者生存的精神,体现着善必胜恶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国影坛上长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摄于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西部片的特征,或者说是体现了经典好莱坞时期影片的特征。
《正午》讲述的是小镇警长凯恩即将离任,并在当天迎娶未婚妻。就在两人的婚礼进行当中,凯恩被告知被自己抓捕的恶棍已经出狱,并极有可能在一个多小时后联合另外两名枪手回镇上报仇。面对危险时刻,镇上人人自保,不肯向凯恩伸出援手。凯恩在心灰意冷中无奈迎战,并侥幸获得胜利。最后凯恩将警徽扔在地上,在小镇居民尴尬的目光中与未婚妻离开了小镇。影片的叙事极其符合经典好莱坞时期奉行的古典主义叙事,即三一律叙事。影片发生在一个较为封闭的西部小镇;时间精确地被得到控制(甚至片中时间就等同于片外观影时间);剧情流程也是标准的开端到结局,且恰到好处。《正午》追求情节性与完整性,使用封闭式的故事结构,建立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虚构的物化世界,并生动地刻划出警长凯恩这个有血有肉的硬汉形象,上述的所有元素均是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风格的标签。《正午》上映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次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四项大奖。
然而,《正午》虽然在很多方面有着经典好莱坞的影子,但它决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经典好莱坞电影。事实上这部拍摄于1952年的影片在好莱坞发展史中扮演着新旧两时期转折点的角色。《正午》中最明显异于传统好莱坞影片的莫过于对凯恩这个形象的塑造。传统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着绝对的正义与公理,而凯恩在影片中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小镇居民不肯帮助这个曾经保卫他们的警长,使得凯恩的对立方不仅是恶棍,甚至还包括了小镇居民。影片对凯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与行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从。《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过于类型化,对以往的警长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颠覆,影片还放弃了西部片一贯的大团圆结局,选择了凯恩扔掉警徽离开小镇作为结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
《正午》拍摄于1952年,而这恰是好莱坞黄金时期刚刚结束的时间,好莱坞随之进入了一段困顿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后工业化、后社会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会艺术思潮泛滥。这些新思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取向和接受程度。电影的观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的风格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五十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影坛,加速了好莱坞电影的变化。于是以亚瑟•佩恩的《邦尼与克莱德》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应运而生,也拉开了新好莱坞时期的序幕。
1999年萨姆•门德斯的《美国美人》即是一部典型的新好莱坞电影。影片围绕42岁的美国中产阶级莱斯特和他身边人们的生活展开,其中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许多问题,是一部充斥着黑色幽默与辛辣讽刺的影片。影片塑造了莱斯特这个当代美国的边缘英雄形象。从《正午》中的警长凯恩到《美国美人》中的莱斯特,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归根结底他们都还是英雄,只是经过时间的变迁,英雄已经从捍卫美国传统价值观中的正义、善良、勇敢的保护神,变化成在畸形社会重压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灰色生活中的另类叛逆者。莱斯特虽然在片中有着许多负面描写,但是他却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影片为莱斯特的行为作了有力的解释,使人能够认同他的境遇,而他在社会压力下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观影者潜在的反叛心理。《美国美人》中这种假贬实褒的处理是新好莱坞时期描写人物的典型手法。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恶分明的类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新好莱坞注重人物的立体化与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层次与深度。
《美国美人》淡化了戏剧化叙事,或者说是将戏剧冲突进行了分散。《正午》中一个主要矛盾贯穿始终的叙事方式在《美国美人》中嬗变为几个矛盾事件并行发展:中年危机,社会压力,毒品问题,青少年问题……影片从这些美国社会问题入手,以网状结构代替了传统的线性结构,推动着这个关于“美国的美”的故事向前发展,直达高潮。《美国美人》代表着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即在继承好莱坞善于讲故事传统的基础上,将影片的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为影片融入真实性与社会性,使好莱坞电影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会意义与深度。
新好莱坞电影还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欧洲艺术电影的处理方法被用于好莱坞电影中。《美国美人》对于镜头、色彩、光线等细节的处理精彩而独特,颇具作者电影的风采。而影片中传达出的对于社会的关注也传承了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的血液。
从《正午》到《美国美人》,从经典时期到新时期,电影在好莱坞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形象或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一套手法在当代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而更善于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新好莱坞电影却悄然占据了观众的视线。《美国美人》在7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大奖,这说明新好莱坞电影已从当年的边缘逐渐成为主流。好莱坞电影通过自身的调整完成了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至今仍雄踞世界电影工业金字塔的顶端,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从《正午》和《美国美人》看好莱坞电影风格的变化
⑧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从中国开始放映电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50多年时间中,美国电影迅速取代了欧洲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好莱坞影片占中国年放映影片总量的80%以上,每年平均获得经济利润大约为600万美元。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尚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政府、中国电影业和知识分子与好莱坞电影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冲突和依存关系。好莱坞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直到1950年代以后才告一段落。而1990年代以后好莱坞在中国的重新进入,必将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具体的再联系,这个有字数限制)
⑨ 好莱坞大量影视暂停拍摄,疫情对好莱坞电影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好莱坞是全球最大的影视基地,成千上万的优秀影片都在那里诞生,其对于影视行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现在新冠肺炎的疫情影响,好莱坞的电影事业也受到了一系列的阻碍。我认为这次始料未及的疫情,对好莱坞影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且对于他后续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好莱坞相关的演员很不利。
尽管疫情的爆发每一个人都不想看到,但是处在这样危急的局面,好莱坞也只能去暂停影视的拍摄,一个行业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那么它的经济损失会很大,但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去尽力弥补亏损,使接下来的影片得到正常的拍摄,从而得到关于电影应该拥有的收益,这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