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征组歌十首有哪些
分别是:
《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
《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是倾注了领导、专家、群众心血的优秀艺术作品。
《长征组歌》于1966年奉周总理指示,列为他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随访艺术团的重要剧目,尔后曾多次复排演出,并摄制成音乐艺术片,成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30年来的重点保留节目。
长征组歌诞生记
自问世以来,《长征组歌》就显示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传遍大江南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长征组歌》是在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上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患病休养期间创作的《长征组诗》基础上谱曲完成的。
1964年9月至11月,重病未愈的萧华,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小楼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长征组诗》的创作中。
萧华按照长征的历史进程,从极其复杂的长征历史中选取了12个最具典型性的事件,安排了组诗的整体结构。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琢磨推敲,萧华终于完成了长征组诗的创作。初稿写出后,又经过近10次的反复修改,最终决定以毛主席《七律·长征》诗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这组组诗命题。
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首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连续演出30余场,场场爆满,在上海、南京、香港的演出也获得了广泛赞誉。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长征组歌》诞生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长征组歌
㈡ 电影长征组歌哪一年公演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 (1976)
导演: 王苹 / 黄宝善
类型: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76-05-23(中国大陆)
片长: 54分钟
㈢ 长征组歌是什么时候开始首场演岀的
1965年8月1日。
《长征组歌》于1965年5月初正式开始排练,曲谱边排边改。战友歌舞团推出最强演出阵容,担纲演出的有该团主要演员马国光、贾世骏、马玉涛。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排练,1965年7月19日在天津人民礼堂,萧华第一次审看了由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谱曲,著名指挥家唐江指挥的《长征组歌》。
他看完演出后说:“你们的演出让我很感动,你们把歌唱活了,因为长征本身是伟大的,是感人的,你们的歌展现了伟大长征的面貌,你们演出是成功的。”
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民族宫礼堂正式公演。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萧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周恩来与《长征组歌》问世
㈣ 长征背景音乐,速度,10分
长征组歌